医患沟通制度模板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范本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91c0ab4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a.png)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范本为进一步加强医患、护患之间的了解与沟通,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我院医患沟通制度。
一、沟通的基本要求1. 接诊护士主动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经治医生、责任护士、住院须知、病人守则。
2. 病员入院72小时内,经主治医师、护士必须与患者(或家属)进行一次全面沟通交流,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项目目的和结果、手术方案、风险、并发症和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病情大体预后(转归)疗效等,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
交流过程应注意保护其隐私权。
3. 住院期间护士应主动热情介绍用药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根据各科各病种健康宣教贯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4. 每月召开一次公休会,及时了解和听取患者的建议和意见,回答病人询问,满足其知情权,要有专用记录本,记录时间、参加人员、内容、签名。
5. 交流(沟通)内容要有文字记录,让患方签字认可。
6. 对普通疾病患者,经治医师查房时要详细告知,使之理解、支持和配合,对疑难、危重者,由诊治组组长或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二、沟通的时间1. 院前(1)挂号窗口:向患者提供挂号单,详细告知就诊流程、相关科室位置及注意事项。
(2)导医台:主动询问患者需求,提供相应科室方向、候诊区位置等信息。
2. 就诊过程中(1)医生: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解释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告知检查、治疗费用及可能的风险。
(2)护士:做好术前解释,告知术后注意事项,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
3. 住院期间(1)主管医师:定期查房,了解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
(2)责任护士:做好护理工作,关注患者需求,提供健康宣教,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
4. 出院时(1)医生:告知出院注意事项,提醒复诊时间,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
医患沟通制度范文
![医患沟通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66b5c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0.png)
医患沟通制度范文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信和合作,对于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以及医疗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制度,以下是一个医患沟通制度的范文。
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医院医患沟通,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全面的医疗信息,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1.尊重和保护患者权益:医生应尊重患者的意愿,保护其隐私和个人信息。
医生有责任向患者提供关于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权威信息。
2.与患者平等交流:医生应以平等、友善、尊重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提供及时的回应。
3.相互理解和信任:医生应理解和关心患者的感受,以建立互信的基础。
患者也应理解医生的工作压力,与医生共同努力治疗疾病。
4.保持沟通畅通:医生应及时向患者传达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治疗进程和预后等信息,并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和意见。
第三章医患沟通的途径与内容1.沟通途径(1)面对面交流:医生应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预后等信息,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2)书面资料:医生应向患者提供有关疾病、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宣传材料,以供患者参考。
2.沟通内容(1)病情告知:医生应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向患者告知疾病的名字、病因、症状、预后等信息,并解释诊断和治疗方案。
(2)治疗进程:医生应向患者介绍治疗的进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患者传递治疗进展情况,鼓励患者参与决策和治疗。
(3)风险提示:医生应向患者说明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解释可能的并发症、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
(4)康复建议:医生应给予患者合理的康复指导建议,如饮食、锻炼等,以促进患者康复和预防疾病复发。
第四章评价与改进1.评价机制:医院应建立医患沟通的评价机制,定期对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2.改进措施:医院应根据评价结果,对医生进行沟通培训,提升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和技巧。
医患沟通交流与倾听制度
![医患沟通交流与倾听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3cc8d0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6.png)
医患沟通沟通与倾听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沟通,维护医院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医务人员,包含医生、护士、技师等全部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医患沟通应当遵从以下原则:相互敬重、平等协商、真实有效、保密隐私。
第二章医患沟通技巧与要求第四条医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包含但不限于:擅长倾听、关注患者需求、简洁明白的表达、耐性解答患者问题等。
第五条医务人员应那时候刻保持微笑、友善、不冷不热的态度,以传递给患者关怀和放心。
第六条医务人员应当敬重患者的看法和决策权,予以患者选择的权利,充分敬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决策。
第七条医务人员应当遵从医学伦理规范,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第三章医患沟通与倾听流程第八条医务人员应当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做好沟通记录。
第九条沟通内容应当包含但不限于: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手术风险、术后护理、药物使用等紧要事项的沟通。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介绍医疗团队成员,并说明其职责和工作内容。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供应认真的医疗知识和资料,以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和治疗过程。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当鼓舞患者提出问题和疑虑,并耐性解答,除去患者的疑虑和焦虑情绪。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反馈患者的问题和看法,乐观解决患者的困扰。
第四章医患沟通与倾听的监督与评估第十四条本医院将建立医患沟通与倾听监督机制,监测医务人员的沟通表现和服务质量。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的沟通表现将作为职业素养和绩效的评价指标之一,并影响相关职务的晋升和奖惩。
第十六条患者有权向医院相关部门投诉医务人员的沟通欠妥行为,医院将对投诉进行认真调查和处理。
第十七条医院将定期开展医患沟通与倾听的评估活动,收集患者的看法和建议,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和改进。
第五章法律责任与附则第十八条医务人员违反本制度的,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严重违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医患沟通制度方案
![医患沟通制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583d4cc77da26924c5b096.png)
医患沟通制度方案篇一:医患沟通治理制度医患沟通治理制度伴随着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广大患者维权意识的显著增强,患者对医疗效劳质量的要求日趋提高,因此增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进程及其风险性的熟悉,减少医患之间因医疗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又能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效劳质量。
为适应新形势,爱惜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保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平安,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高医疗质量,特定制医患如下沟通制度:一、医患沟通的时刻一、院前沟通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依照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魄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医治,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医治。
在此期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类医疗处置的明白得。
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志上。
二、入院时沟通病房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第一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家眷进行疾病沟通,平诊患者的第一次病程记录,应予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依照疾病严峻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家眷进行正式沟通。
3、入院3天内沟通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需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眷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形、要紧医治方法和下一步医治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4、住院期间沟通内容包括患者病情转变时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医治方案时的沟通;珍贵药品利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阻碍患者医治时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中改变术式沟通;麻醉前沟通(应由麻醉师完成);输血前沟通和医保目录之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的沟通等。
关于术前的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不是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刻、术式、手术人员和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形,并明确告之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转变的预防方法。
医患交流沟通制度
![医患交流沟通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f21863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6.png)
医患沟通沟通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医患间的良好沟通,加强医患关系的协调与提升服务质量,本规章制度订立。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全体医务人员和患者。
第二章沟通原则第三条医务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遵从以下原则:1.敬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供应平等和谐的沟通环境。
2.充分倾听患者的看法和需求,并保持肯定的保密性。
3.供应准确、明白且及时的医疗信息,避开使用专业术语,确保患者理解。
4.以友善、亲切和耐性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建立信任关系。
5.敬重患者的选择权,充分敬重患者的看法,但不能违规操作。
第四条患者在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时应遵从以下原则:1.敬重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推断。
2.如实供应个人信息和病史资料,搭配医务人员进行诊疗。
3.自动向医务人员提出疑问和需求,乐观参加共同决策。
4.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医生的治疗计划。
第三章沟通流程第五条在医患沟通沟通中,应遵从以下流程:1.医务人员应自动与患者建立联系,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病情。
2.医务人员应通过口头和书面方式向患者供应认真的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和相关注意事项。
3.医务人员应针对患者的疑问和担心进行解答和引导,耐性解释专业术语。
4.患者应定期与医务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沟通,及时报告病情变动。
5.医务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家属或监护人进行沟通,供应相关病情和治疗进展的信息。
第四章沟通技巧第六条医务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具备以下技巧:1.擅长倾听和理解患者的情绪和需求,采用非语言和语言形式进行有效沟通。
2.避开使用专业术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疾病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案。
3.充分调动医疗资源,供应全面、准确的诊疗服务,使患者感受到医疗团队的关怀和关爱。
4.针对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特殊需求,供应个性化、差别化的沟通方式和服务。
5.重视并及时回应患者的建议和投诉,不绝改进服务质量。
第五章沟通考核第七条医院将对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态度进行考核,在每年的绩效评估中予以评价。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b80a65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a.png)
医患沟通制度为加强我院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维护患者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患者的权利和义务1.患者的权利(1)患者有权选择自己的责任医师(诊疗组)。
(2)患者有权要求医疗机构无合法理由不得公开病情。
(3)患者有权索取住院病历复印件,包括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各类检查报告单、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报告单、护理记录以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4)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医疗方案和住院费用。
(5)患者对医疗过程有异议时,有权向经管医师或科主任提出,有权就争议内容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医学会提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
(6)患者死亡,不明死因时患者家属有权提出尸检。
2.患者的义务(1)患者有保持和恢复自身健康的义务,有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的义务。
(2)患者有如实向医务人员告知病情的义务,有积极接受和配合各种医疗服务的义务。
患者要尊重医生的劳动、遵守我院的规章制度、维护我院正常的医疗秩序。
(3)患者有支持医学科学发展的义务,有支付本人医疗所需费用的义务。
二、医生的权利和义务1.医生的权利:(1)有权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
必要时可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2)有权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
有权参加相应的专业学术团体;参加专业培训、接受医学继续教育。
(3)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4)有对我院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依法参与所在机构民主管理。
2.医生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医疗操作规范,执行和完善告知制度。
(2)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心尽职地为患者服务。
关心、尊重患者,保守患者的隐私。
(3)努力钻研业务,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积极宣传医学预防、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医患交流与沟通管理制度
![医患交流与沟通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c25fa9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9.png)
医患沟通与沟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促进医患之间的顺畅沟通,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医院实际情况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和患者,不包含行政及后勤人员。
第三条医患沟通应遵从相互敬重、平等协商、真实信息、保护隐私的原则。
第二章沟通与沟通方式第四条医患沟通重要通过面对面、书面、电话等方式进行。
面对面沟通是首选方式,书面和电话沟通仅作为增补并记录。
第五条医患沟通的频率和方式应由医生依据患者需求和医疗情况合理布置,确保及时有效的沟通。
第六条医生应自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认真了解患者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方案等,并向患者供应相关的说明和建议。
第七条医生在向患者进行诊疗解释时,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开专业术语,且应循序渐进、有条理地进行讲解,确保患者清楚理解。
第三章商定与记录第八条医患双方应当在诊疗过程中及时记录沟通的要点和内容,以备后续查询和参考。
医生应及时将沟通内容记录在患者病历中,包含病情描述、诊断、治疗方案、进展情况等。
第九条医患双方在面对面沟通时,可以相互提问和回答问题,医生应认真倾听患者的疑问和看法,并予以解答。
医生应当乐观自动地引导患者正确理解和接受诊疗过程。
第十条医患双方在书面和电话沟通时,应尽可能认真记录沟通内容、时间和双方身份信息,以免产生误会和纠纷。
第十一条医生在书面和电话沟通中,应注意语言文明,严禁使用羞辱、辱骂、威逼等言语,并做到客观公正、言辞清楚。
第四章投诉处理第十二条患者对医生的服务不满意或有任何投诉,可以向医院进行投诉。
第十三条医院应设立投诉处理机构,负责接收、调查和处理患者投诉。
投诉处理机构应及时回复患者并告知处理结果。
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投诉处理记录,包含投诉内容、处理过程、处理结果等,以备查阅和参考。
第十五条医院应对医患沟通和投诉处理结果进行定期统计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第五章违规处理第十六条医生在医患沟通中存在不敬重患者、语言不文明、发布虚假信息等违规行为的,医院将依据医院规定,按程序进行违规处理。
医患沟通制度(五篇模版)
![医患沟通制度(五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41549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2.png)
医患沟通制度(五篇模版)第一篇:医患沟通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患沟通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观念、情感方面的交流,它是实施临床医疗的一项基本技术,能密切医患关系,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医疗质量,增加病人的满意度。
为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增强沟通效果,特作如下规定:1、在医患沟通中应认真进行观念沟通,医务人员在门诊及住院治疗、术前谈话等诊疗环节中应向患方介绍先进的医学科学观、现代的健康观,保护及尊重患方的权利,同时也应介绍由于医学科学的局限性,医务人员在为其服务过程中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2、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应注意情感交流,尊重患者的人格,称呼亲切,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力戒任何暗示。
对患者偶然的冒犯,敌意及不信任的言语要容忍、谅解,并鼓励患者信任自己。
3、在医患沟通中需充分体现信息沟通,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应严格遵守《诊疗知情同意制度》,同时也应将医院信誉信息、环境适应信息、医疗科学发展信息等介绍给患方。
4、在医患沟通中应注意交谈技巧,要求交流用语通俗易懂、领悟患方的讲话速度及音调、观察分析非言语行为、对患者陈述痛苦时应适度的认同;同时应善于把握重点,根据病情重点探询,恰当地提问,并适时通过医学用语把观察结果适度反馈给患者,以疏缓患者的心理需要。
5、各病区护士长每月主持召开一次工休座谈会,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主动征求患方意见,对合理的建议或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向患方反馈,将会议内容及整改情况及时记录。
6、采取各种措施主动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
在病区及其它科室设置意见薄,护士长定期对患方的意见进行汇总,对患方的合理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向患方反馈。
7、认真做好问卷调查,及时获得患方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评价信息。
院长质量查房时,医院投诉办对住院患者抽样问卷调查,其内容主要为:对科室医生服务态度、医生诊疗技术的评价;对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的了解程度、对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的认知等;患者出院时病区护理人员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出院问卷调查,其内容主要为:对科室服务、就医流程、科室的诊治技术及住院费用的评价。
医院医患沟通联络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联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fdb3c8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8.png)
医院医患沟通联络制度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和原则1.1 目的:通过建立医患沟通联络制度,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1.2 原则:(1)平等自愿:医患双方在沟通中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自愿交流,不强迫对方接受意见。
(2)诚实守信:医患双方在沟通中应诚实守信,不得隐瞒、歪曲事实,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3)合法合规:医患沟通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
二、沟通内容2.1 基本信息: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诊断、治疗方案、预后等。
2.2 治疗过程:治疗措施、药物使用、检查项目、手术安排等。
2.3 费用信息:治疗费用、医保政策、自费项目等。
2.4 权利义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如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
2.5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6 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疾病知识、预防保健、康复锻炼等方面的信息。
三、沟通方式3.1 面对面沟通: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直接进行交流,了解患者需求,解答疑问。
3.2 电话沟通:患者或家属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病情、预约挂号、了解检查结果等。
3.3 网络沟通:医院可以设立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提供在线咨询服务,解答患者疑问。
3.4 书面沟通:病历、检查报告、用药说明等书面资料,应清晰、准确、及时地提供给患者。
3.5 患者座谈会: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听取患者意见和建议,改进医疗服务。
四、沟通要求4.1 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用词规范、语气诚恳、耐心倾听,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见。
4.2 医务人员在沟通中应保持客观、公正,不得夸大或缩小病情,不得误导患者及家属。
医院医患沟通群管理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6c9f42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a.png)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设立的医患沟通群。
二、沟通群宗旨1. 保障患者知情权,提高医疗服务透明度。
2. 增进医患双方了解,促进相互信任。
3. 及时解决患者疑问,减少医患纠纷。
4. 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优化医院管理。
三、沟通群组织与管理1. 沟通群由医院医务科负责管理,设立管理员一名,负责群的日常运营和维护。
2. 沟通群成员包括医院医护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
3. 沟通群名称应简洁明了,如“XX医院医患沟通群”。
四、沟通群规则1. 成员加入沟通群需实名认证,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规章制度。
2. 成员在群内发表言论应尊重他人,文明礼貌,不得发布违法、违规、低俗、暴力等不良信息。
3. 医护人员应主动关注患者及家属提问,及时解答,耐心指导。
4. 医患双方应保持沟通的平等性,相互尊重,避免争执。
5. 医护人员不得在群内泄露患者隐私,未经患者同意不得转发患者个人信息。
6. 沟通群内禁止发布与医疗无关的广告、促销等信息。
7. 医患沟通群管理员有权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封禁群成员等。
五、沟通群管理措施1. 医务科定期对沟通群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医护人员需定期参加沟通群培训,提高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
3. 医患沟通群内设置“常见问题解答”板块,方便患者及家属查阅。
4. 医院定期对沟通群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持续优化群内管理。
六、沟通群退出机制1. 成员因个人原因申请退出沟通群,经管理员审核后可予以批准。
2. 成员违反沟通群规则,经警告无效后,管理员有权将其移出沟通群。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医务科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医院医生沟通制度模板范本
![医院医生沟通制度模板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76d7a98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4.png)
医院医生沟通制度模板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保障患者合法权益,预防医疗纠纷,维护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活动。
第三条本医疗机构全体医务人员应遵循平等、尊重、真诚、保密的原则,积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确保医患关系的和谐。
二、医生沟通基本要求第四条医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益,耐心倾听患者陈述,关注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专业、准确的医疗信息。
第五条医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确保患者能够理解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
第六条医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充分告知患者病情、诊断、治疗方案、预后及可能的风险,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
第七条医生应保护患者的隐私权,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及病历信息,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第八条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对治疗效果的反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九条医生应在查房、手术、重大治疗决策等重要时刻,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患者知情、同意。
第十条医生应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自身沟通技巧,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三、医生沟通时间第十一条医生应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与患者进行首次全面沟通,介绍病情、诊断、治疗方案等。
第十二条医生应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及时与患者沟通,告知治疗效果、调整方案等。
第十三条医生应在患者出院前,与患者进行最后沟通,告知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时间等。
四、特殊情况下的沟通第十四条对于疑难、危重患者,医生应主动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多次沟通,详细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
第十五条对于手术、重大治疗决策等,医生应组织术前讨论,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确保患者知情、同意。
第十六条对于死亡、伤残等不良后果,医生应立即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原因,积极处理,避免纠纷。
五、沟通记录与签字第十七条医生与患者沟通时,应做好沟通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沟通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沟通内容等。
医患沟通制度模板
![医患沟通制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e0db8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1.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医患沟通制度模板医患沟通制度一、背景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医患关系的良好与否,也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院声誉的形象。
为了更好地促进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我们制定了本医患沟通制度。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医患沟通的途径、原则和规范,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促进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和患者。
四、原则1.相互尊重原则:医务人员和患者在沟通中应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权益,不得做出侮辱、歧视或恶意攻击性的言行。
2.诚实守信原则: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准确、真实的医疗信息,并尽量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
3.耐心倾听原则:医务人员应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认真对待患者提出的问题,并在合理范围内给予解答和建议。
4.专业解释原则:医务人员应以专业的知识和语言为患者解释相关医疗问题,帮助患者理解诊断、治疗计划和预后情况。
5.及时回应原则:医务人员应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回复患者的咨询和建议,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五、内容1.沟通渠道:医务人员和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沟通:(1)面对面:医生在诊室内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解答患者的问题。
(2)电话:医疗机构设立咨询电话,方便患者与医生进行沟通。
(3)互联网:医院建立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提供在线咨询和预约服务。
2.沟通内容:(1)诊断解释: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诊断结果,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手术风险等等。
(2)治疗计划: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过程和效果,让患者明确治疗方向和期望效果。
(3)病情预后:医务人员应向患者介绍疾病的预后情况,包括治愈的可能性、康复的时间和措施等,让患者对疾病的发展有所了解。
(4)手术风险: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让患者做出知情同意。
医患沟通制度方案
![医患沟通制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4aa1a0195f312b3169a5c8.png)
医患沟通制度方案篇一:医患沟通管理制度医患沟通管理制度伴随着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广大患者维权意识的显著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减少医患之间因医疗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又能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为适应新形势,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高医疗质量,特定制医患如下沟通制度:一、医患沟通的时间1、院前沟通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治疗。
在此期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理的理解。
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志上。
2、入院时沟通病房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家属进行疾病沟通,平诊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予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3、入院3天内沟通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4、住院期间沟通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中改变术式沟通;麻醉前沟通(应由麻醉师完成);输血前沟通以及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的沟通等。
对于术前的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否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人员以及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况,并明确告之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
医患沟通制度模板
![医患沟通制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cbc2e2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d.png)
医患沟通制度模板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保障患者合法权益,预防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活动。
第三条医患沟通应遵循自愿、平等、诚实、保密的原则,确保患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参与治疗决策。
二、沟通内容第四条接诊时,医护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环境、经治医生、责任护士及住院须知等。
第五条患者入院后72小时内,经主治医师、护士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次全面沟通交流,包括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检查项目、手术风险、医疗费用及预后等,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
第六条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用药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并根据患者病情提供相应的健康宣教。
第七条每月召开一次公休会,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提问,满足其知情权。
会议记录应详细记载,并由参加人员签字。
第八条沟通内容应有文字记录,并由患者或其家属签字确认。
第九条对于普通疾病患者,经治医师查房时应详细告知病情,对疑难、危重患者,由诊治组组长或科主任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三、沟通时机第十条患者入院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及科室基本情况,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第十一条患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第十二条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出院注意事项、康复护理及随访安排等。
四、沟通方式第十三条医护人员应以面对面、电话、短信、网络等多种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确保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意愿,选择适当的沟通时间和地点,保护患者隐私。
五、沟通效果评估与改进第十五条医院应定期对医患沟通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满意度,不断改进沟通制度。
第十六条医护人员应主动收集患者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沟通技巧,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六、违规处理第十七条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医护人员,医院将依据相关规定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77b263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5.png)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1. 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内医患沟通行为,提高医患关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全部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方面必需遵守本制度的相关规定。
2. 沟通准则2.1 敬重和倾听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医务人员应当表现出敬重和倾听的态度,充分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
医务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应当遵从以下要求:•敬重患者的个人隐私和信任;•有效倾听患者的问题和需求;•擅长与患者沟通,使用平易近人的语言。
2.2 清楚明白的沟通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医疗学问和治疗方案。
当医务人员与患者交谈时,应当遵从以下要求:•以简洁明白的语言解释医学术语;•避开使用模糊不清或难以理解的词汇;•通过图表或示意图帮忙患者理解诊断和治疗过程。
2.3 适时与患者沟通医务人员应当适时与患者沟通,特别是在以下情况下:•诊断结果和治疗计划发生变化时;•有紧要医疗决策需要患者参加时;•患者有任何问题或疑虑时。
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应当适时、有效、透亮。
2.4 保护患者隐私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从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
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医务人员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不得任意透露患者的个人身份、病情信息和治疗记录;•对于涉及患者隐私的信息,应当实行保密措施,包括电子信息的加密和纸质文件的安全存放。
3. 管理标准3.1 沟通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医患沟通培训,培育医务人员沟通技巧和专业学问。
医患沟通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沟通的基本准则和技巧;•改善医患关系的方法;•处理患者投诉和纠纷的技巧。
3.2 沟通记录医务人员应当在患者就诊过程中进行沟通记录,包括患者的问题和医生的回答,诊断和治疗的解释等。
沟通记录应存档,并在需要时向患者供给复印件。
3.3 患者充足度调查医院应定期进行患者充足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患沟通的评价和建议。
医务人员应依据调查结果进行改进,并适时反馈患者的看法。
4. 考核标准4.1 医患沟通评价医院可以通过医患沟通评价来考核医务人员的沟通本领和服务质量。
医院医患沟通制工作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caf4ca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2.png)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维护患者切身利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活动。
三、医患沟通的原则1. 尊重原则: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人格、权利和意愿,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与患者进行真诚、平等的沟通。
2. 真诚原则:医务人员应真诚地对待患者,客观、真实地传达医疗信息,不得隐瞒、误导患者。
3. 及时原则:医务人员应尽快与患者进行沟通,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
4. 全面原则:医务人员应将与患者病情、治疗方案、预后等相关的一切信息告知患者,确保患者充分了解并作出知情同意。
5. 依法原则:医务人员应遵守法律法规,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的意愿。
四、医患沟通的内容1. 病情告知: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诊断结果、病情发展、治疗方案及预后等方面的信息。
2. 治疗方案沟通:医务人员应向患者介绍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可能的风险及费用等方面的信息,并根据患者意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 药物使用说明: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说明药物的名称、作用、副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信息。
4. 手术风险告知: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风险、术后恢复等方面的信息。
5. 预后及康复指导: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说明疾病的预后及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
五、医患沟通的途径1. 面对面沟通: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顾虑及建议,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
2. 电话沟通:医务人员应随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3. 书面沟通:医务人员应根据需要向患者提供书面材料,如病情告知书、治疗方案说明、药物使用说明等。
4. 网络沟通:医院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预约挂号、病情查询等服务。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0372d984693daef5ff73d0c.png)
医患沟通制度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1条、《执业医师法》第26条等规定,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医务人员负有法定告知义务。
为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把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和人文关怀体现在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医疗服务全过程中,与患者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和谐新型医患关系,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减少医疗纠纷,稳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特制定我院医患沟通制度如下:一、医患沟通的时间与内容(一)门诊接诊沟通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在此期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项医疗处置的理解,并将患者应知晓的特殊事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
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日志及门诊病历上,并履行签字互认。
对符合入院指征的患者要及时收住入院治疗。
(二)入院时沟通患者入院时,护士要文明用语,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须知内容,病区及医院环境等有关内容,对医保患者医保证进行核对。
医生需向患者介绍自己的姓名、职称、职责,并详细全面询问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以及患者的民族、宗教信仰,耐心倾听患者对病情的陈述,认真仔细为患者查体,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后,应将患者目前病情、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的目的、要求、效果、副作用以及检查手段的局限性、拟采取的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以及初期预后判断等,医学界目前对此病的认识及诊疗现状、本院对此病的诊治水平向患者或其亲属做详细讲解及充分的告知,并记录在首次病程记录中,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如实告知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风险、预后,并履行告知签字手续。
(三)住院三天内沟通在患者入院3天内、急诊患者住院后三小时内,医护人员根据各自的职责必须与患者或家属再次进行正式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必须的进一步检查、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并按相关要求请患者或家属规范签字。
医患沟通制度及记录【范本模板】
![医患沟通制度及记录【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41e5b0681c758f5f71f67b2.png)
医患沟通制度为保护患者合法权益、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一、组织保障医院医患沟通管理领导小组是实施医患沟通的领导机构,负责全院实施医患沟通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二、主要内容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活动过程中,详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病情的转归及其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用清单等内容,并听取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其所要了解的其他问题,让病人“明明白白看病"。
对一般常见病患者,主管医师在床旁查房时就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等,与患者或家属详细地址进行首次床旁沟通;对疑难、危重病人,经全科诊疗或全院会诊后,由主管医师或科主任会同责任护士(包括护士长)直接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正式沟通;对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由护士长及相关医生、护士一起召集病人或家属开会,进行集中沟通.各科室除了要为患者提供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外,还要满足患者多层次的医疗服务要求。
三、主要形式1、首次床旁沟通:一般疾病患者,要求主管医师入院查房结束时,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以及进一步诊治检查方案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并详细书写《首次床旁医患沟通记录单》,病历中留存。
护士在病人入院12小时内要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住院须知、卫生宣教、并安慰病人充分休息,将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
2、住院期间沟通(手术科室可用术前谈话记录代替):病人住院期间,要求主管医生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及费用等内容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住院期间医患沟通记录单》、护理记录中.随时沟通内容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医美机构医患沟通制度模板
![医美机构医患沟通制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ff421b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d.png)
医美机构医患沟通制度模板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美容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迅速的发展。
医美机构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制度,以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1. 尊重患者:医美机构应尊重患者的意愿、权益和隐私,充分理解患者的需求和顾虑,以真诚、关爱的心态与患者进行沟通。
2. 诚实守信:医美机构应如实向患者告知治疗方案、风险、效果等信息,不得夸大宣传、误导患者。
3. 平等交流:医美机构应创造一个平等、宽松的沟通环境,充分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与患者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4. 及时反馈:医美机构应对患者的疑问和反馈及时给予解答和回应,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三、医患沟通的主要内容1. 接诊沟通:接诊人员应主动向患者介绍医疗机构的环境、医生团队、治疗流程等信息,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
2. 治疗前沟通:医生应详细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3. 治疗中沟通: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告知患者治疗进展和相关信息,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4. 治疗后沟通:医生应定期回访患者,了解治疗效果,解答患者疑问,并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和后续治疗建议。
四、医患沟通的实施措施1. 培训医护人员:医美机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沟通技巧和专业知识,确保医护人员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2. 设立沟通渠道:医美机构应设立固定的沟通渠道,如咨询热线、意见箱等,便于患者表达意见和建议。
3. 建立沟通记录:医美机构应对医患沟通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沟通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4. 定期满意度调查:医美机构应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患沟通的满意度,不断改进沟通方式和服务水平。
五、医患沟通的监督与评价1. 设立监督机制:医美机构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医患沟通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患沟通制度
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1、沟通的时间方面,包括入院前沟通、入院时沟通、入院3天内沟通、住院期间沟通、出院时沟通。
(1)入院前沟通的内容: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治疗。
在此期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
并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
(2)入院时沟通的内容:病房接诊医师在接受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或亲属进行疾病沟通。
平诊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6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1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亲属进行正式沟通。
(3)入院3天内沟通的内容: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亲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并要有记录。
(4)住院期间沟通的内容: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
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中改变术式沟通;麻醉前沟通(应由麻醉师完成);输血前沟通以及医保患者使用医保目录、“新农合”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的沟通等。
对于术前的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否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人员以及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况,并明确告知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
对于麻醉前的沟通,应明确拟采用的麻醉方式、麻醉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必要时视手术临时需要变更麻醉方式等内容。
对于输血前的沟通,应明确交待输血的适应症及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以上沟通都要征得患者本人或亲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
(5)出院时沟通的内容: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亲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并要有记录。
2、医患沟通的内容,主要有诊疗方案的沟通、诊疗过程的沟通、机体状态综合评估。
(1)诊疗方案的沟通内容:既往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初步诊断、确定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两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初期预后判断等。
(2)诊疗过程的沟通内容: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亲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
防范措施、医疗药费情况等,并听取患者或亲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亲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亲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医护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掌握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在向患者或亲属解答时以取得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机体状态综合评估的内容: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
3、沟通方式方面,分床旁沟通、分级沟通、集中沟通、出院访视沟通。
(1)床旁沟通:首次沟通是在责任医师接诊患者查房结束后,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进一步诊查方案等与患者或亲属进行沟通交流,并将沟通情况记录在首次病程记录上。
护士在患者入院12小时内,应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和住院须知,并安慰患者卧床休息,并把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
沟通地点设在患者床旁或医护人员办公室。
(2)分级沟通:沟通时要注意沟通内容的层次性。
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程度以及预后的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
同时要根据患者或亲属的文化程度及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沟通。
如已经发生或发生纠纷的苗头,要重点沟通。
对于普通疾病患者,应由责任医师在查房时,将患者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等详细情况,与患者或亲属进行沟通;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的医疗小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责任护士)共同与亲属进行正式沟通;对治疗风险较大、治疗效果不佳及考虑预后不良的患者,应由医疗组长提出,科主任主持召
开全科会诊、院内会诊或院外会诊,由医疗组长、科主任共同与患者沟通,并将会诊意见及下一步治疗方案向患者或亲属说明,征得患者或亲属的同意,在沟通记录中请患者或亲属签字确认。
在必要时可将患者病情上报医务科,由医疗行政人员组织有关人员与患者或亲属进行沟通或律师鉴证,签订医疗协议书。
(3)集中沟通: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由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医师、护士等共同召集病区患者及亲属会议,集中进行沟通,介绍该病发生、发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回答病人及亲属的提问。
每个病房每月至少组织1次集中沟通的会议,并记录在科室会议记录本上。
沟通地点可设在医护人员办公室或示教室。
(4)出院访视沟通:对已出院的患者,由科室或社会服务部采取电话访视或登门拜访的方式进行沟通,并在出院患者登记本中做好记录。
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和对出院后用药、休息等情况的康复指导。
延伸的关怀服务,有利于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情感的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医院的忠诚患者。
4、沟通的方法,主要有预防为主的沟通、变换沟通者、书面沟通、集体沟通、协调统一后沟通、实物对照讲解沟通。
(1)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如发现可能出现问题苗头的病人,应立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地进行沟通。
还应在早交班时将值班中发现的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和事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
(2)变换沟通者:如责任医师与患者或亲属沟通有困难或有障碍时,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师、科主任与其进行沟通。
(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患者或亲属不配合或不理解医疗行为的或一些特殊的患者,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4)集体沟通:当下级医师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应当先请示上级医师或与上级医师一同集体沟通。
(5)协调统一后沟通: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医之间,医—护之间,护—护之间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亲属进行解释,避免使患者和亲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心理。
(6)实物对照讲解沟通:医护人员可以利用人体解剖图谱或实物标本对照讲解沟通,增加患者或亲属的感官认识,便于患者或亲属对诊疗过程的理解与支持。
5、沟通记录方面,每次沟通都应在病历中有详细的沟通记录,沟通记录在查房记录或病程记录后。
记录的内容有沟通的时间、地点,参加的医护人员及患者或亲属姓名,以及沟通的实际内容、沟通结果,在记录的结尾处应要求患者或亲属签署意见并签名,最后由参加沟通的医护人员签名。
每一份病历中必须有4次以上有内容的沟通记录。
6、沟通技巧方面,要求在与患者或亲属沟通时应体现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则,坚持做到:
(1)一个技巧: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或亲属宣泄和倾
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
(2)二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亲属的社会心理状况。
(3)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词语;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7、医患沟通执行、检查及奖罚:
医患沟通作为病程记录中常规项目,纳入医院医疗护理文书质量检查体系并独立作为质控点。
设立医患沟通单项奖,对在工作中医患沟通制度执行到位、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发生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因没有按要求进行医患沟通,或医患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者,依据《风险责任制管理办法》和文明职工管理制度中的规定,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