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书报告
《菊与刀》读书报告
汇报人:XXX
一、研究日本
• 目的:日本人的脾气最捉摸不透,弄清日本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研究方法:利用图书文献,分析历史事件以及统计资料,并从日本的文字宣传或口头宣传的词句,
以及请教曾在日本生活过的西方人士,日本丰硕的文献,以及在日本居住过的许多西方优秀的观 察家。(当时由于两国正在交战,无法进行实地调查) • “双面人”:刀与菊,两者都是一幅绘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 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 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的观感,但当 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所征服。他们的军队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 • 日本人自己撰写了许多不同寻常的自我记录,强烈描写自我的冲动,既写他们的生活琐事,他们 的全球扩张计划,但他们的描绘也会略去一些重要事情,那些习而不察的事情。
三、负 恩
• 在日本,所谓“义”就是确认自己在各人相互有恩的巨大网络中所处的地位,既包括对祖先, 也包括对同时代的人。负恩使人非常容易动怒,也使日本人肩负巨大的责任。
• “恩”这个词有许多用法,其中有一个意思是共通的,就是承受的负担,债务,重负。一个人接 受土辈、上级的恩,如果不是从上辈、上级或者至少是从同辈受恩,那就使接受者有一种不快 的自卑感。日本人说“我受某人之恩”,就等于说“我对某人负有义务”,并且把这位债主,施 恩者称作“恩人”。“记恩”,也可以是一种真诚相待的流露。“恩”意味着对所欠恩情的回 报,从而就有爱的意思,但其本义是负债。
政治方面:
明治维新
1868年,倒幕实力取得胜利,宣告王政复古,“双重统治”结束。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在翻开《菊与刀》这本书之前,我对日本这个国度的印象,就像一团纠结在一起的线团,看似清晰却又充满了矛盾和困惑。
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中,仿佛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试图解读日本文化密码的奇妙旅程就此展开。
书中对于日本文化中“菊”与“刀”这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象征的探讨,让我时而惊叹,时而沉思。
“菊”,那是日本皇室的象征,代表着优雅、柔美与精致;而“刀”,则象征着日本武士的勇猛、好斗和坚韧。
这种看似极端的两面性,却在日本文化中和谐共存,实在是令人称奇。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所描述的日本人对于“义理”和“人情”的看法。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
电影里,有一个角色因为背负着对家族的“义理”,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人,去完成一项艰难且可能会危及生命的任务。
当时我就在想,这也太夸张了吧,怎么能为了所谓的“义理”做到这种地步?但看完《菊与刀》后,我好像有点理解了。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义理”是一种沉重但又必须承担的责任,就像背着一块大石头爬山,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却不能轻易放下。
他们认为,违背“义理”所带来的耻辱,比死亡还要可怕。
而“人情”呢,则是他们内心深处那些柔软的情感,比如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关心。
然而,在很多时候,“义理”和“人情”会发生冲突,这时候日本人就会陷入深深的痛苦和挣扎之中。
记得有一次,我去日本旅游,在一个小乡村里迷路了。
当时天色渐晚,我心里那个着急呀,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正巧碰到一位老人家,我赶紧上前问路。
老人家一开始特别热情,又是比划又是解释,可我还是一脸懵。
后来,他干脆直接放下手里的活儿,亲自带我走了好长一段路,直到把我送到了正确的方向。
在送我的路上,我跟他闲聊,发现他其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他说不能把一个迷路的客人丢在那里不管,这是他的“义理”。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日本人对于“义理”的执着。
还有一件小事,也让我对日本人的性格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在一家小餐馆吃饭,不小心把汤汁洒在了桌上。
菊与刀读书报告
《菊与刀》读书报告在我还没翻开这本书时,我就对书名十分疑惑,菊与刀,是本来两种不相关的东西,为什么作者要把它们放在同等的地位呢?然而,在我翻开了第一部分时,我顿时明白了菊与刀的含义。
“菊”原来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而“刀”则是日本武士刀精神的象征。
而作者选择这两种东西来命名,正是为了形容日本人的这种极端且矛盾的性格特点。
借用一下书中形容日本人的句子“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完全符合了菊与刀的含义。
其实,一提起日本人,我骨子里就有一股极其厌恶之情。
因为,我总不能忘记,大约100年前,日本就开始陆陆续续不断地侵犯我国领土,后来居然还发起全面侵华战争。
虽然,我知道当时的大清的确昏庸的确弱小的确可以欺负,可是日本人战胜之后还要屠城屠尸用各种令人难以接受的残忍的手段去折磨俘虏和平民我就真的觉得已经超出了人性的底线。
所以,我一直都是以一个词来形容日本人:“变态”。
然而,到了今天,当我读到菊与刀时,我终于明白了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刀,是冷兵器中最早被使用的暴力工具,而在热兵器时代,日本人还继续崇拜这种由刀所代表的武士道精神,这就已经充分说明了日本的精神力量是多么地执着和强大,而这种重视精神轻视物质的文化核心,就促使了日本在战争中多采取异常的方式,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还如此凶残地对待已经放弃抵抗的无辜居民。
虽然我骨子里很鄙视日本人,可是,我又不得不赞扬日本人的“战斗力”,无论是二战战败后20年内的恢复重建,还是发展到如今的科学技术,日本都可谓是难得的非常成功的案例。
照大的来说,我国的科技水平目前还远远够不上日本的,照小的贴近我们身边的生活来说,走到大街上,10个中有7个都是用着日产手机。
虽然制造地是中国,可是专利费还是日本的。
更别说那些什么动漫、日剧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了。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读罢《菊与刀》,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杂陈。
这本书对于日本文化的剖析,真的是太深刻、太独到了。
作者笔下的日本,就像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谜团。
一方面,他们追求极致的优雅和美感,就像那盛开的菊花,娇艳而迷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有着如刀一般的坚韧和决绝,冷酷而无情。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日本人对于“义理”和“人情”的看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觉得这两者有时候很难分得特别清楚,但是在日本人那里,却有着严格的界限和标准。
比如说,一个人可能会因为觉得对某人负有“义理”,而做出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里面的男主角为了报答曾经帮助过他的老大,哪怕知道那是违法犯罪的事情,也毫不犹豫地去做,只因为他觉得那是他必须履行的“义理”。
还有日本人对于“耻感文化”的重视。
他们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如果做了什么让自己觉得羞耻的事情,那简直是天大的灾难。
这让我想到了我认识的一个日本朋友。
有一次我们一起出去玩,她不小心在众人面前摔倒了,当时她的脸瞬间就红透了,之后的好几天都闷闷不乐,总觉得自己出了大丑。
再说日本人对于等级制度的尊崇,那真的是到了一种让我们难以理解的程度。
在家里,长辈有着绝对的权威;在公司,上司的话就是圣旨。
这种等级分明的观念,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曾经在日本的一家公司实习过一段时间,那时候我就发现,下属对上司说话都是毕恭毕敬,甚至点头哈腰的,而且绝对不敢反驳上司的意见。
书中还提到了日本人对于战争的看法,这也是让我感触颇深的一点。
他们认为战争是一种必要的手段,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目标和荣誉。
这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和平、正义的战争观念完全不同。
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日本的侵略行为,他们那种疯狂和残忍,或许正是源于这种扭曲的战争观念。
不过,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在想,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一本书就完全定义一个国家和民族。
就像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一次错误,就否定他的全部。
菊与刀读书报告
《菊与刀》读书报告雍青纳么西南民族大学民研院民俗2013级130303042214 《菊与刀》是由美国人类女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
从未到过日本的本尼迪克特通过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并将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认为运用文化模式理论,通过对日本人个体样本的归纳研究而得出的模式,可以用来验证和解释个体的行为。
通过对文本、影视、和同战俘的对话,比较美国人和日本人的价值观,研究得出日本人具有双重性格和“耻感文化”的文化特征,因此得出日本会投降以及美国不能用对付德国的方法对付日本的结论。
对于一个从未到过日本的人类学家而言,能够研究得如此细致缜密,实在是不容易,而且这些结论到如今都还能发挥其作用,足以证明《菊与刀》的价值。
一、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说“最孤立的细小行为,彼此之间也有某些系统性的联系。
我十分重视数以百计的单项行为如何构成一个总体模式。
”1关注日本1 《菊与刀》本尼迪克特,吕万和译本。
人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才能从中了解隐藏其后的决定。
文章在美日两大文化比较的整体眼光下,通过对等级制度、“恩”与“报恩”、义理与人情、耻感文化、修养和育儿方式等的考察,从结构上深入探讨了日本人的价值体系,分析了日本人的外部行为及深藏于其行为之中的思考方法,得出日本人的各类文化模式,及其与美国等国的“罪感文化”完全不同的“耻感文化”。
二、等级制度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人的一切都是以“各得其所,各安其份”等级制为基准的。
从家庭开始到整个社会的严格等级制都是自上而下的严密系统,将每个人都纳入其中,以共同忠诚的名义要求人们服从,具有强大的约束力,日本人在其秩序下遵循其中规则不反抗。
为揭示日本人生活方式极端的原因,本尼迪克特用大量文字对日本文化、日本社会具体论述,涉及了恩、义务、情意、人情等概念,这些概念深入描述了对日本人在等级制意识笼罩下的道德伦理体系,等级制已深入日本人骨髓。
《菊与刀》读书心得
《菊与刀》读书心得
《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日本文化的深入研究,揭示了日本传统文化与美国文化
之间的巨大差异。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日本文化的研究著作,更
是一部关于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著作。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
之间的巨大差异。
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传统价值观、礼仪习俗、
家庭观念等方面的深入探讨,揭示了日本文化中的独特之处。
与西
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竞争和自我表达不同,日本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合作和自我克制。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日本人的行为举止和思
维方式上,更深层次地影响了日本社会的组织结构和价值观念。
通过本书,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每种
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传统和发展轨迹,都值得我们尊重和理解。
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和对话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
重对方的文化传统,避免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他人。
只有通过深入
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流和融合。
总的来说,《菊与刀》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著作,它不仅让我
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意识到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这部书对于希望了解日本文化、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人来说,绝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2023年菊花与刀读后感(通用6篇)
2023年菊花与刀读后感(通用6篇)菊花与刀读后感1《菊与刀》中的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刀则是日本武士的图腾。
两种极柔与极刚的东西交织在一起,恰好可以鲜明而具体的表现日本人性格中既温和谦让又生性好斗,既穷兵黩武又精神至上,即蛮不讲理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又能伸能屈,既保守又开放的矛盾状态。
一本《菊与刀》将日本人剖析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作者本尼狄克特从未亲自去过日本,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访问学者,与在美国生活的日本家庭接触,加上到监狱中对日本战俘进行调查写就本书,作者用女性那细致入微的独特视角,平等冷静毫无先见的人类学家的宽广胸怀完成此书。
《菊与刀》就好像是放大镜一般让日本民族的性格毫无保留的暴露在聚光灯下,让很多无法理解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如此疯狂的人有了了解日本和大和民族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它让美国军方和政府找到了在二战结束后应对日本政府和国民的最好方式。
让我触动最大的是美国人在对日本采取“最后的行动”或者说是“决一死战”之前最想要做的是了解“敌性”,因为他们觉得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习惯上的差异巨大,要想最后打赢这场战争了解这个民族是关键和核心。
美国人这样做在后来的实践检验中无疑是明确而睿智的,而且还在不经意间成全了世界对这个民族的好奇心。
而且本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无论是在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上,婚姻里亦或是上升到国家高度的政治与外交问题,没有什么是比了解对方,了解对手更至关重要的了。
作者在这里用文化差异即比较法的方式将日本的文化、价值观、处世态度等与美国、西欧、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相比,让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够更好地接近日__化和价值观中的核心内核。
作为中国人,读罢此书,可以看到日__化与中国文化迥然不同却又同宗同源的独特内涵。
作者同样给了我们最好的借鉴,以后再研究其他国家文化时以比较的方式入手,待研究稍有成效的时候你对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的了解程度都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式。
菊与刀读后感1
菊与刀读后感1《菊与刀读后感》读罢《菊与刀》,心中五味杂陈。
这本书对于日本民族性格的剖析,实在是太深刻,也太让我惊讶了。
在书中,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文化和社会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矛盾而复杂的民族形象。
他们既有着菊花般的优雅和柔美,又有着刀一般的刚强和决绝。
这种矛盾的性格在日本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
就拿我曾经的一次旅行经历来说吧。
那次我去日本游玩,住在一个传统的日式民宿里。
民宿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妇,他们的热情和周到让我倍感温暖。
每天早上,老太太都会精心准备一份丰盛的早餐,那精致的摆盘,就像一件艺术品,让我都舍不得下口。
她总是微笑着,用不太熟练的英语跟我交流,询问我是否睡得好,饭菜是否合口味。
这时候的他们,就像是那盛开的菊花,温柔、和善。
然而,有一天我不小心在房间里打破了一个花瓶。
我连忙道歉,心里想着不知道要赔偿多少钱。
没想到,男主人走进来,一脸严肃,没有丝毫的笑容。
他仔细地查看了破碎的花瓶,然后用生硬的语气跟我说,这是他们家祖传的东西,对他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那一刻,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一种坚决和不容置疑,仿佛他手里拿着的不是一个破碎的花瓶,而是一把锋利的刀,让我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后来,经过一番沟通,事情总算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但这件事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日本民族性格中的这种矛盾。
他们可以在一瞬间从极度的温柔切换到极度的严肃和坚定。
再说说日本的艺术吧。
他们的茶道,那繁琐的步骤,优雅的动作,宁静的氛围,无不体现出菊花般的优雅和精致。
但看看他们的武士道精神,那种对荣誉的极度追求,不惜以死捍卫,又充满了刀的刚烈和决绝。
还有日本的动漫产业。
很多动漫作品画面唯美,情节温馨感人,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和美好,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菊花。
但同时,也有一些动漫充满了暴力和血腥,那种残酷的场景和激烈的冲突,又仿佛是亮出的刀。
回想起书中的内容,本尼迪克特提到日本社会对于等级制度的严格遵守。
在我旅行中遇到的一些小事上也能看出端倪。
比如在乘坐公共交通时,人们会非常自觉地按照规定的位置和顺序就座,没有人争抢。
《菊与刀》(必选书目)读书报告
《菊与刀》读书报告读完这本书一遍很快,因为文字不多,内容因为新奇所以生动,所以一口气读完,还没来得及咀嚼,就要到了deadline,所以匆匆起笔,写下了这篇读书报告。
当然,匆匆有匆匆的好处,回忆保证新鲜、准确,感受保证直观、易懂。
选择这本书的目的,并非想了解日本人,虽然我一直对他们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民族心存好奇,但还不足以将我从比看书更加刺激的电脑游戏中拽出来。
但我一直想读这本书,原因是,现在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大、文化素质落后、通胀等等)与我从长辈、新闻、文章处获知的近代的日本是何其相似,而我又自认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爱国者,也能心平气和地承认现在的中国在很多方面都逊于日本。
于是,我想要自己去探究“如何改变中国的现状”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第一步就是了解日本的近代史。
于是,《菊与刀》被放进了我的购物车。
贯穿全书的是二战,也正因为受到了二战中后日本国民迥异的表现的刺激,作者才会深入地调查和探究。
而其中“明治维新”“孩子的学习”等章,乃是为了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日本,以及这些复杂生物的基因特别加入的。
闲话少叙,开始报告。
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日本人的处世准则,我认为是:各得其所。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日本人苛刻地执行了这一句话。
有几个概念左右着日本人的行为,分别是“天皇”“名誉”“恩”“义理”,重要性依次递减。
尤其读到书的中间部分,会深有体会。
耻感文化是日本民族性格中的一个方面。
所谓耻感, 即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行为、所作所为的后果在别人看来是否受到嘲笑、侮辱。
如果社会和他人对其表示排斥、讥笑, 那么他就会感到受到了耻辱, 心理上就会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的一切都将会判上了死刑。
日本人这种耻感文化与西方人的罪感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
提倡建立道德的绝对标准并且依靠它发展人的良心, 这种社会可以定义为罪感文化。
人们可以通过祷告、坦白、忏悔来赎罪, 以此解脱心灵上的枷锁。
而耻感文化∃则是真正的耻感文化依靠外部的强制力来做善行, 日本人没有坦白、承认自己有错的习惯。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对日本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对比,揭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书中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描绘,展现了日本人的独特性和传统价值观。
菊花作为日本的国花,象征着纯洁和高贵,体现了日本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而刀则代表了武士精神和忠诚,体现了日本人对勇气和荣誉的追求。
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与此同时,书中也对美国文化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美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与日本的集体主义和传统价值观有着明显的不同。
通过对这两种文化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碰撞,以及如何在这种冲突中寻找共同点和和解之道。
在阅读《菊与刀》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反思了自己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一个专业读者,我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和多样性,以及在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我们可以更好地融入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总的来说,读完《菊与刀》让我受益良多,不仅增加了对日本文化和美国文化的了解,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希望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交流,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菊与刀》读书报告
《菊与刀》读书报告《菊与刀》读书报告《菊与刀》是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于1946年出版的一本著名著作,通过对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对比研究,揭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
本书以非常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给读者带来了启发和深思。
本书的核心概念是“菊”与“刀”,它们象征着日本文化的两个重要价值观。
菊象征着温和、协作和崇高,而刀则象征着武力、战争和竞争。
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解释了菊与刀这两种文化元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和冲突。
首先,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介绍,强调了菊的重要性。
日本的传统文化注重和谐、协调和共识,菊的象征意义就体现了这些价值观。
以和为贵的思想贯穿于日本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中。
菊的象征意义与其它文化中的象征元素有所不同,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价值和信仰的体现。
对于日本人来说,菊作为一种花朵,代表着纯洁、高尚和美好的品质,对日本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影响作用。
然而,在本尼迪克特看来,菊与刀并不是对立或互斥的概念,而是相互依存和互补的关系。
她指出,在日本文化中,菊与刀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统合关系,即通过刀的存在和威慑,维护了菊的和谐与安宁。
这里的刀不仅仅是武器,更是一种象征力量、竞争和战争的意象。
日本传统的战国时代和武士道的文化背景,使得刀成为维护和平的工具。
正是在竞争与战争之中,才能够保证菊的和谐与安宁。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菊与刀的统合关系受到了挑战。
本尼迪克特认为,随着现代化和西方文化的渗透,日本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菊文化逐渐被西方的刀文化所取代,日本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这种转变带来了不少问题和挑战,如个人主义与群体主义之间的冲突、权威与自由之间的矛盾等等。
通过对《菊与刀》的阅读,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菊与刀这两个象征意象不仅仅存在于日本,也可以用来理解和解释其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
菊与刀读书报告
菊与刀读书报告《菊与刀》读书报告鲁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是一部了解日本文化、解读日本人矛盾性格的一部作品,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全世界对日本这个民族的。
是全世界公认的现代“日本学”源头,此书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热卖,是我们了解日本不得不读的经典著作。
20世纪50年代美国用它改造日本,80年代世界用它分析日本,21世纪,中国用它认识与重新发现日本。
可见这本书对研究日本人民族性格的重要性。
经过老师和各位同学的大力推荐和网上网友的一致好评,我认真的阅读了本尼迪克特这部经典著作,下面我就自己的阅读所得对这本书做一个介绍。
一、本尼迪克特其人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
1909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获文学学士学位。
1910年赴欧,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某女子中学。
1914年回纽约。
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亚斯,专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
之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从1936年起任该校人类学系代理主任。
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一书。
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批判种族歧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
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享年61岁。
二、成书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本败局已定,美国亟需制定战后对德国、日本的政策。
对德国,美国比较了解,政策也比较明确,即武装占领,直接管制。
对日本,美国不太了解,所以政策也不好确定。
当时有两大问题需要研究确定:第一,日本政府会不会投降,盟军是否要进攻日本本土而采用对付德国的方法,第二,假若日本投降,那么对日本的改造要不要利用日本政府机构以至保存天皇,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美国政府动员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日本,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就是受美国政府委托研究的结果。
菊花与刀读后感(精选3篇)
菊花与刀读后感(精选3篇)菊花与刀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菊花与刀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菊花与刀读后感1菊花代表皇权、谦和、隐逸,而刀象征着日本的武士刀精神,代表武力、好斗,而这矛盾的二者恰恰代表了日本人的性格,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令日本成为了一个令所有学者都费解的民族。
曾有一段时间迷醉于日本文化,极为痴迷地赞叹日本茶道中蕴含的深意、淡然的技巧,还有那日本建筑沉寂、古典、稍纵即逝的美感,以及日本文学中隐晦细腻、境界唯美的表达。
这一种痴迷正如我之前对埃及的念想,尼罗河上夕阳笼罩的埃及,在太阳神拉的照耀下,时光永恒地停留在金字塔的尖端。
那是单纯从灵魂深处传来的,对文化的渴求和震撼。
对日本有所了解,是通过李兆忠的《暧昧的日本人》和《东瀛过客》,而喜爱日本却因各种精美的文学作品,如川端康成《雪国》、《叶隐闻书》、《阴阳师》,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心中始终存在一个疑问,为何那个固守过去、传承经典的日本可以如此毫无芥蒂地接受现代文明,同时又可固守原有的传统,这令人总是禁不住想要堆出“虽然……但是……”这样的句式,这个答案唯有我在看了历史的那部堪称经典的着作时才得到了解决,它就是由美国着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所着的《菊花与刀》。
当时作者受到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针对二战后美国到底该如何处置日本,日本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做出一份出色的报告,作者果不负重任,虽然她的一生从未到过日本,但却能从各种文献和战俘的口述中还原出日本人性格的本质,甚至连日本人都对这本书对他们的了解程度不住地赞叹,成为了解日本文化的公认最佳读本,至今畅销不衰。
《菊花与刀》由日本人矛盾的本性、岛国的特性引出,深刻地探讨了这种矛盾性格在日本社会、军事、文化、政治各种现象的体现,从而揭露了日本人那些“奇怪”行为的本质。
书中介绍了日本人的道德观、情感圈、自我修养、儿童教育等,其行文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菊与刀》读后感(通用5篇)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读后感(通用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菊与刀》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菊与刀》读后感1今天完整读完了《菊与刀》。
加入了读书群以后的确对我读书有督促作用。
看到这个月没有倡议每个人交书目和读书笔记,不过我还是打算完成一下作业。
书的附录有关这本书的学界评论说到:“综观各种评论,大体可以说: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角度评论者对此书评价很高,从哲学、历史学角度评论者则有根本性的质疑和困惑。
撇开具体问题不说,就根本性质疑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文化人类学这个新兴学科的看法问题。
实际情况表明: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民族、文化问题日益突出,文化人类学日益发展。
《菊与刀》这本书也一直畅销。
在日本,有统计说:这本书的日译本自1948年出版后至1996年,48年间重印超过100次,印数超过230万册,如按日本人口平均,40多人就拥有一册。
在美国,《领袖周刊》有文章把这本书列为领袖必读的100本名著中的第71本。
”一个从未到过日本的美国女学者,为了当时二战后美国社会研究日本的需要,根据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和访谈战俘以及在美国的日裔写成了这样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令人赞叹!日本和我们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直想好好了解和学习日本,小时候最初有关日本比较深刻的印象大概来自《血疑》,后来还有一部当时电视上播的日剧我记不住名字了,好像是说一个女孩没有听力但是却打乒乓球的,而记不清是不是同一部剧,有个女孩练习钢琴,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经常练的一首曲子是肖邦的《革命》,那似乎是对我钢琴曲的启蒙,我第一个喜欢的音乐家也是肖邦。
后来看了几部日本的文学作品,村上春树——抱歉对他的小说却印象不深,我印象稍微更深一些的是渡边淳一的几本书。
这些年工作的原因当然对日本的经济、科技、社会管理,包括文化根基的兴趣与日俱增,今年初终于第一次到了日本。
《菊与刀》读后感范文
《菊与刀》读后感范文《菊与刀》读后感范文(1)从民族情感来说,我是对日本这个国家抱着仇视心理的,不为别的,光只是侵华战争中被日本杀戮的国人就足以让每个中国人同仇敌忾。
还记得求学时与友人谈论日本怎样怎样,友人告诉我,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全面去了解,他推荐我去看《菊与刀》。
当时就在图书馆借阅了这本关于研究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书——《菊与刀》。
时过六载,再一次在单位职工书屋看到此书,心中想到了之前的无知与浅薄。
因此,我又看了一遍。
《菊与刀》是一本讲述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最著名的代表作。
菊是美丽淡然的,而刀锋利代表杀戮。
用这两个相对的事物来揭示日本人(日本文化)的矛盾性格可谓是独具匠心,鲁思·本尼迪克特以“菊”与“刀”来作为切入点,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给我们研究日本人及日本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在日本,“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精神的象征,作为一本研究日本文化的专著,《菊与刀》充分地描述了日本人及日本文化中异常矛盾却又“和谐”相处的可怕之处。
该书共十三章,较为深刻全面地揭示了这个大和民族的民族文化底蕴,而其中以“忠君”和“耻感文化”尤为突出。
本书虽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西方国家研究日本的学说,但作为一衣带水的中国来说,如何对待这个从两千多年前就与我们紧密联系的国家,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诚然,日本在华夏民族史进程中给中国带来深刻伤痛,如明朝倭寇犯进,南京大屠杀,但是,从文化上应该全面分析对待日本。
《菊与刀》读后感范文(2)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菊"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士道的象征,这二者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温和又好斗,爱美又黩武,尚礼又倨傲,善变又顽固,驯服又专断,忠贞又反叛,勇敢又怯懦。
本是作为一个西方人没有带感情色彩和主观意识,比较冷静的旁观者来写这本书的,应该是比较客观吧,这本书在日本也引起轰动。
菊与刀读后感(精选16篇)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读后感(精选16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菊与刀读后感(精选1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菊与刀读后感1《菊与刀》是美国著名人类社会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二战时期开始搜集、整理资料并于1946年正式完成的著作。
作者主要分析了日本文化中强烈的等级观念和负债意识,还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来剖析为什么这些民族心理能从封建社会一直延续保存到现在。
首先从书题入手,从一般意义上来理解,"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但在读完全书之后,我更偏向于将其理解为,"菊"是美的象征,"刀"是武的象征,"菊与刀"所代表的实际上是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日本人性格的矛盾性,简单来说就是尚美与黩武,我们不难发现在日本文化中并存的对美的追求:茶道、插花,与对武的崇尚:相扑、剑道等。
而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文化倾向的并存也进一步表现在日本社会和日本人活动的各个领域,既和善谦虚又好斗勇猛,既保守刻板又善于接受新事物。
作者以此出发,通过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并解释了这一矛盾背后统一的原则。
日本文化中对等级秩序的信仰和信任使他们严格遵守"各就其位"的原则。
这不仅表现在日本人的生活、家庭关系、阶层关系中,也同样展现在国际国内关系问题的处理上。
例如:在二战前十年里,他们把经济迅速发展的自己视为已经达到金字塔顶端的人。
当看到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世局动乱不明底"时,日本人愿意主动担起"俾使各国就其位于兹世"的重任,并希望通过一系列侵略战争来实现愿望。
此外,国内的明治维新也离不开"各就其位"思想的指导。
运动期间,在所有政治、宗教和经济生活领域,明治政治家们都按照这一原则在国家和国民之间分派职责,改善当时人们的处境,继续享受由秩序带来的有安全感的社会生活。
而回忆起同时代中国的洋务运动,整个过程几乎只局限在部分上层阶级内部。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在翻开《菊与刀》这本书之前,我对日本这个国度的认知,就像隔着一层朦胧的纱,模糊而又充满了各种刻板的印象。
然而,当我真正深入其中,却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奇妙的世界。
作者对日本文化的剖析,就像是一场精细的手术,把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书中所描述的日本,既有着菊花般的柔美与优雅,又有着刀一般的刚强与决绝。
这两种看似完全相反的特质,却在日本这个国家和人民身上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日本人的“义理”和“人情”的阐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抉择,只不过在日本,这种抉择被放大并且规范化了。
比如说,一个日本人可能会因为对家族的“义理”,而放弃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爱情或者事业。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认识的一位日本朋友,暂且叫他山本吧。
山本是一个热情开朗的人,我们是在一次国际交流活动中认识的。
那时候,大家都充满了对彼此文化的好奇,交流起来格外起劲。
山本跟我们讲了很多他家乡的事情,从美丽的樱花季节到传统的茶道仪式。
有一次,我们聊到了未来的梦想。
山本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他说他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摄影师,能够走遍世界,用镜头捕捉那些美好的瞬间。
然而,后来我才知道,山本的家族经营着一家传统的企业,按照家族的期望,他需要回去接手家族生意,放弃自己摄影的梦想。
当时我特别不能理解,就问他:“为什么不坚持自己的梦想呢?这可是一辈子的事情啊!”山本苦笑着摇摇头说:“这是我的‘义理’,我不能违背家族的意愿,让他们失望。
”我看着他无奈的表情,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在我们的观念里,追求自己的梦想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山本身上,我看到了“义理”的力量,那种深深扎根在他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知道回去接手家族生意可能会让自己感到压抑和不快乐,但他依然选择了承担起这份责任。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参加一个小型的聚会。
聚会上有来自各个国家的朋友,大家玩得很开心。
在玩游戏的时候,山本因为一个小失误输了,按照规则他要接受小小的惩罚。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读罢《菊与刀》,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文化之旅。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让我对那个遥远的国度有了全新的认识。
就拿书中提到的日本人对“义理”的重视来说吧。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
电影里有个情节,主人公因为曾经受过一位长辈的一点小恩小惠,在那位长辈遇到困难时,哪怕自己的生活也过得紧巴巴的,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甚至不惜倾家荡产去帮助对方。
当时我就觉得很纳闷,这人是不是傻呀?干嘛要为了那么一点小恩小惠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但读了《菊与刀》我才明白,这就是他们心中的“义理”,是一种必须去偿还的债务,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
还有日本人对于“耻感文化”的独特理解。
这让我想起了一次在网上看到的新闻。
说是有个日本官员,因为在公开场合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其实在咱们看来真不算啥大事儿,结果他竟然公开道歉,然后引咎辞职了。
当时我就想,这也太夸张了吧?后来明白了,在日本的文化中,这种行为带来的耻辱感是非常强烈的,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洗刷自己的耻辱。
再说说日本人对等级制度的严格遵守。
我曾经有个日本朋友,有次我们一起出去吃饭,点菜的时候,他非得让我先点,而且在整个吃饭的过程中,对我特别客气,甚至有点过于拘谨。
当时我还觉得他这人太客气了,有点见外。
但现在想想,这也许就是他们从小受到的等级观念的影响,尊重长辈、尊重权威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
书中提到日本人对于“菊”所代表的优雅、精致的追求,也让我印象深刻。
我曾经去过一家日本料理店,那店面的装修,简直精致到了极点。
从门口的小小玄关,到店内的桌椅摆放,再到餐具的选择,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一种极致的美。
就连菜品的摆盘,都像是一件艺术品,让人都不忍心下筷去破坏它。
还有店里的服务员,他们的服务简直无微不至,每一个动作都优雅得体,脸上始终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
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日本人对于美的那种执着追求。
而对于“刀”所象征的武力和坚韧,我想到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菊与刀》读书报告
《菊与刀》读书报告出于对日本文化的兴趣,我选修了“日本文化史”这门课程;同时,在老师的建议下,我选读了《菊与刀》这本书。
接下来,我想谈一谈自己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想法。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还是一本学术读物,读的并不是太容易,有些地方有些晦涩,所以读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的。
虽然如此,学习终归是一件好事,而且我对这些方面也有一些兴趣,所以在读过之后还是有所学习的。
《菊与刀》是全世界公认的现代“日本学”开山之源,畅销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句话说的好“20世纪50年代美国用它改造日本,80年代世界用它分析日本,21世纪,中国用它认识与重新发现日本。
”它是本尼迪克特1944年6月受美国政府委托所作的研究。
当时日本败局已定,但美军正在太平洋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岛屿登陆作战中与日军短兵相接,美国政府对于盟军是否要准备在日本的深山老林中与那些可怕的顽抗分子战斗到底、是否应该直接轰炸日本皇宫、是否能不进攻日本本土而使日本投降、战胜日本后是否需要永远实行军事管制、是否保留日本天皇等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本尼迪克特发挥她的人类学家专业特长,把在美国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参阅大量文献资料,通过了解日本人的思维和感情的习惯、这些习惯形成的行为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新加坡前总理、资政李光耀也说过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是一个隐藏在“暧昧”表象之下,无论伦比的单一民族集团性和不择手段的进取性的国家。
不管“菊花”也好,“刀”也好,都是维护大和民族共同体,进取扩张的手段——不同的手段而已。
在日本人的世界里,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构成了奇特的“互补”。
我想李光耀之所以也用“菊花”和“刀”来形容日本应该也有看过这本书的一些感想吧,从而可以看出本书的影响之大。
本书从“战争中的日本人”、“明治维新”、“儿童教育”、“忠、义”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了日本人的性格特点和文化,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语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与刀》读书报告
一、书名:《菊与刀》
二、著者:露丝·本尼狄克特
三、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
四、内容背景:
二战后,美国为制定对日政策动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日本,女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受美国政府的委托写出《菊与刀》一书。
这本书实际上就是本尼迪克特在研究日本及日本人后所作的一份报告。
该报告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以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还参考了大量的书刊以及日本文学和电影,得出了日本政府会投降并且要保留天皇、利用日本原有的行政机构统治日本的结论。
本书共包括十三篇,每一章都有不同的主题内容。
第一章任务——研究日本
第二章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第四章明治维新
第五章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
第六章报恩于万一
第七章“情义最难接受”
第八章洗刷污名
第九章人情的世界
第十章道德的困境
第十一章自我修养
第十二章儿童学习
第十三章投降后的日本人
在日本,“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菊与刀”正好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本尼迪克特把日本文化概括为“耻感文化”,认为它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不在于人的内心。
五、简评:
《菊与刀》是一本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特性的书,用,日本皇室家徽的象征“菊”和武家文化的象征“刀”,这两种充满强烈对比的符号组合在一起,成为日本独特的文化气质。
这本书让我对日本人、社会、乃至文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我对以前许多对日本人许多行为的不理解转化为了理解,书中对日本人的描述,生性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背叛;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让我感觉确实如此,很多时候日本人对一些事件的处理方式就完
全体现出他们这样的性格,例如在清朝时中国皇帝无法接受来自西方的新事物,导致闭关锁国,落后于其他国家;日本却可以在保留原有精神文明的情况下,坚持明治维新,学习新的技术与文明,让其他国家警惕。
这就是他们区别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矛盾性格和双重性文化。
虽然距离这本书最初写成已经有了将近60年,世界格局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但我觉得如果想要了解日本文化,这本书绝对是首选。
六、体会:
《菊与刀》中,鲁思·本尼迪克特将文化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耻感文化,羞耻文化依赖的是外在的制约手段,在耻感文化里,有过失的人只要自己的错误行为没有暴露出来,就不需要自寻烦恼,忏悔只会招致麻烦。
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羞耻是需要首先考虑的,任何人做任何事,都需要考虑公众对自己的评价。
第二种是罪感文化,人们依靠罪恶感在内心的反应来做善行,尽管没有人知道你的错误行为,但是还是有罪恶感,并且通过坦白你的罪恶,可以减轻这种罪恶感。
日本文化被称为耻感文化,西方文化则被称为罪感文化。
我认为一个民族确实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精神文化。
看《紫日》,在电影结尾时,许多日本军人听到广播里天皇投降的宣言后,都泪流不止,而后剥腹自杀。
当时我很难理解,觉得不过是电影的夸张罢了,但是慢慢从各个途径了解日本之后,我才发现日本人完全做得出,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战争的失败是耻辱,天皇的投降更是会让他们陷入外界的唾弃,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
当然这是耻感文化的极端表现,我们并不支持。
但是现代社会中,日本人的行为作风也将这种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日本大地震后,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哪怕排着长龙,也不会越道逆行,人们都有序的在正确的道路上通行,微博上很多人调笑说;在中国这绝对不可能发生,也许很多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是凉的吧。
西方国家有罪感文化,很多人信仰宗教,认为自己的行为会被天上的神看到,从而受到惩罚,因而他们有了罪恶感,有了忏悔,也有了约束。
中国很大部分人都是无神论者,这不知是喜是忧,因为我们已经很懒说这是我们对科学的支持,还是不想让自己的行为受到限制而产生抵触。
很多事,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确实欠缺了一种精神文明,一种信仰,因此抗日战争时有了“汉奸”、大地震时有了“范跑跑”、政府机构有了很多贪官污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是这样的,大部分通报还是保持着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作风的,但有时我们会不会想,如果我们多一种精神文明,让我们多一点畏惧,这些令人不快的事会不会少发生一些。
《菊与刀》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本其“耻感文化”、“等级制度”、“对儿童的教育”等各方面都不得不发人深思。
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对日本的了解,更是一种对自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