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 湖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6 湖泊(2020.5.6)

一轮知识点串讲与巩固

1.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

2.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含义、类型与分布

(2)湿地资源的功能(旅游、生态、降解、产出、调节、其他功能)

(3)湿地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4)不同湿地开发与保护的主要目的(大河中下游湖泊、内陆干旱区、大河上游、东北三江平原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

(5)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6)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思路

①时间长短(长期变化、短期变化、季节变化)

②湖泊区域(短期内外流湖萎缩、增加,干旱区内流湖萎缩萎缩)

(7)外流湖缩小问题的分析模型

[核心知识必备]

1.湖泊概念: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水流缓慢的储水地。

2.湖泊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1)水位:

①周期性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水的补给方式。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雨季水位最高,旱季最低;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湖泊,最高水位在夏季,最低在冬季;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湖泊,水位变动一般不大。周期性的变化又分为年变化和日变化。有些湖泊因受湖陆风、海潮、冻结和冰雪消融等影响,产生周期性的日变化。

②非周期性的变化:往往是因风力、气压、暴雨等造成的。此外,由于地壳变动、湖口河床下切和灌溉发电等人类活动也可使水位发生较大变化。

③与湖泊底部地形的关系:湖盆底部地形平坦,湖水较浅的,水位变化大;湖水深,地形坡度大的,水位变化小。(贝加尔湖)

(2)盐度:气候(降水量/融冰量/融雪量、蒸发量)、河流(流入、流出)、生产、生活用水、湖泊封闭程度。

(3)含沙量:周围地形、气候、河流、湖床深浅、附近当地风沙情况。

(4)结冰状况:直接因素是气温,间接因素:纬度、地形、盐度、水深、离陆地远近、流动性、温泉(地热)。

(5)生物:气温、饵料、水域面积、封闭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地形。

3.盐湖的形成条件

(1)淡水补给量少:

降水→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湖水补给量少;

冰川融水→(冰川消退)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

径流汇入→无径流汇入或少径流汇入,淡水补给量少;

人为→工农业、人口用水量、水库截留等,导致入湖淡水减少。

(2)蒸发量大:

气候干旱,气候变暖等,导致蒸发量增大。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风力强劲,加剧蒸发。

(3)蒸发量大于淡水补给量。

(4)为内流湖,无径流排出盐分;盐分不断累积,最终形成盐湖。

备注:(可能有)早期为海洋,后经地壳抬升,形成以海水为主的湖水;(可能有)地势低于海平面,与海洋水连接,海水渗入。

4.四类湖泊的成因实例分析

(2)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

①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

●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②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

●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

●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

③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④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5.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咸水湖:

自然原因:①降水少,蒸发旺盛;②全球变暖,加剧蒸发;

人为原因:①过度地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小;②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治理措施:①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②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1)含义: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冷空气在经过大湖湖面时,被增温加湿,温度就高于湖泊迎风岸的冷空气气温,相当于暖湿气流流向冷气团,类似于暖锋的形成过程。

(2)大湖效应产生必备的几个条件:

①有冷空气吹来;

②冬季湖面存在“热源”;

③.暖湿气团在迎风岸登陆,遇冷气团或地形阻挡形成降雪(雨)

(3)降水(雪)地点、降水(雪)量

降水(雪)地点取决于使云移动的风向和风速。风速决定了暴风雪行进的距离,风越强烈,其携带的水汽走得越远,晚秋与初冬时节,其行进的距离最远。

降水(雪)量取决于以下因素:冷气团与水面的温差,温差较大时,水温越高,冷气团温度越低,冷凝的水汽就越多,雪量就大,一般在12月和1月容易出现这种温差,也最容易产生暴风雪;冷空气在水面行进的距离,即吹程也会影响降雪量,冷空气与暖水面接触时间越长,气团就会携带越多的水汽。如果水面结冰,水汽供给停止,大湖效应就会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