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中医药学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中医药学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中医药学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名词解释:中药2.天麻:()A.治脏器下垂B.缩尿固精、摄唾C.治惊悸失眠D.治各种眩晕头痛3.牛膝除活血外,还能:A、祛风止痛B、利水消肿C、引火(血)下行D、解毒消痈4.治表证兼治项背强痛的要药是()。

5.归经(名词解释)6.何首乌能:()A.止血B.止痛C.截疟D.止汗7.咸味药的作用是:()A.发散行气B.收敛固涩C.软坚泻下D.燥湿通泄8.下列药物中,祛风湿兼可治诸骨哽喉的药物是:A、独活B、防己C、威灵仙D、秦艽9.治疗湿痰的要药是:()A.前胡B.半夏C.天南星D.贝母10.试述收涩药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

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

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C4.参考答案:葛根5.参考答案:指药物对机体某一或某些部位的选择性作用,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作用范围的一种性能。

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C8.参考答案:C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本类味多酸涩,主入肺、脾、肾、大肠经,虽能收涩固脱,但药性寒温不一,分别具有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收敛止血等作用。

本类药适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所致的自汗、盗汗、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久咳、虚喘,以及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之证。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题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题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题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题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桑寄生可主治的病证是:A. 水肿B. 风寒表证C. 虚热证D. 胎动不安正确答案:D2. 治肠痈首选:A. 蒲公英B. 金银花C. 败酱草D. 鱼腥草正确答案:C3. 鱼腥草:A. 治黄疸B. 治石淋C. 治乳痈D. 治肺痈正确答案:D4. 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是:A. 石膏配知母B. 石膏配栀子C. 知母配黄柏D. 知母配龙胆草正确答案:A5. 石决明的主治病证是:A. 目赤肿痛B. 目暗昏花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正确答案:C6. 小蓟能主治的病证是:A. 虚寒性痛经B. 血热性出血C. 收敛止血D. 跌打损伤正确答案:B7. 具有润肠通便功效的药物组是:A. 大黄与芒硝B. 火麻仁与郁李仁C. 火麻仁与甘遂D. 大黄与番泻叶正确答案:B8. 外用有清热止痛、防腐止痒功效,为眼、喉科常用药的是:A. 朱砂B. 石膏C. 芒硝D. 冰片正确答案:D9. 《本草纲目》全书共收载药物:A. 844种B. 365种C. 300种D. 1892种正确答案:D10. 黄芪能:A. 缓急止痛C. 安神益智D. 托毒生肌正确答案:D11. 既能活血调经,又能凉血消痈,安神的药物是:A. 牛膝B. 郁金C. 益母草D. 丹参正确答案:D12. 茵陈:A. 治黄疸B. 治石淋C. 治乳痈D. 治肺痈正确答案:A13. 独活可主治的病证是:A. 水肿B. 风寒表证C. 虚热证D. 胎动不安正确答案:B14. 朱砂具有的功效是:A. 养心安神B. 宁心安神C. 镇心安神D. 潜阳安神正确答案:C15. 下列药物中,祛风湿兼可治诸骨哽喉的药物是:A. 独活C. 威灵仙D. 秦艽正确答案:C16. 善能清泻胃肠湿热的药是:A. 黄连B. 黄芩C. 黄柏D. 龙胆草正确答案:A17. 益智:A. 治脏器下垂B. 缩尿固精、摄唾C. 治惊悸失眠D. 治各种眩晕头痛正确答案:B18. 甘遂的用法是:A. 炒制减毒B. 开水溶化冲服C. 醋炙减毒D. 甘草水炙正确答案:C19. 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是:A. 甘草与西洋参B. 白术与黄芪C. 黄芪与甘草D. 甘草与白术正确答案:B20. 咸味药的作用是:A. 发散行气B. 收敛固涩C. 软坚泻下D. 燥湿通泄正确答案:C二、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10 分。

中医药学概论的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的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1. 金钱草:AA. 治黄疸B. 治石淋C. 治乳痈D. 治肺痈2. 善能清泻胃肠湿热的药是:DA. 黄连B. 黄芩C. 黄柏D. 龙胆草3. 两种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合用后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其配伍关系称为:BA. 相畏B. 相使C. 相反D. 相须4. 能平肝息风,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药物是:BA. 夏枯草B. 羚羊角C. 牛黄D. 地龙5. 独活可主治的病证是:BA. 水肿B. 风寒表证C. 虚热证D. 胎动不安6.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全书共收载药物:CA. 1700种B. 1980种C. 365种D. 300种7. 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是:BA. 甘草与西洋参B. 白术与黄芪C. 黄芪与甘草D. 甘草与白术8. 川芎除活血行气外,还能:AA. 祛风止痛B. 利水消肿C. 引火(血)下行D. 解毒消痈9. 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药物是:DA. 款冬花B. 紫菀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10. 授乳期不宜选用的药物是:CA. 山楂B. 神曲C. 麦芽D. 鸡内金11. 羚羊角片入汤剂时应该:CA. 后下B. 布包煎C. 单煎2h以上D. 先煎12. 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是:AA. 石膏配知母B. 石膏配栀子C. 知母配黄柏D. 知母配龙胆草13. 桔梗具有的功效是:CA. 祛痰止呕.B. 祛痰排脓C. 祛痰温胃D. 祛痰行气14. 治血虚、血瘀、妇科经产诸证的要药是:BA. 白芍B. 当归C. 阿胶D. 熟地15. 能利水消肿的药是:DA. 桑白皮B. 葶苈子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16. 薤白的功效是:CA. 理气调中,利水消肿B. 疏肝解郁,化痰止咳C. 理气宽胸,行气导滞D.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17. 辛味药的作用是:AA. 发散行气B. 软坚泻下C. 燥湿通泄D. 利水渗湿18. 三七能主治的病证是:BA. 虚寒性痛经B. 血热性出血C. 收敛止血D. 跌打损伤19. 石决明的主治病证是:AA. 目赤肿痛B. 目暗昏花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20. 大黄酒制的目的是:(D)A. 去除杂质B. 防止生虫变质C. 祛除恶臭D. 增强活血化瘀作用21.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炮制方法,称为( C )A.润 B.漂 C.水飞 D.淬 E.煅22.既能补血,又能活血的药物为( B )A.熟地黄 B.当归 C.川芎 D.何首乌 E.红花23.为了减低毒性,巴豆内服时宜( E )A.蜜制 B.酒制 C.醋制 D.姜汁制 E.制霜24.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等表实证者,最宜选用( B )A.桂枝 B.麻黄 C.紫苏 D.白芷 E.防风25.甲壳类药物入煎剂宜( A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烊化26.可用治热毒疮痈及尿血的药物为( D )A.白茅根 B.仙鹤草 C.板蓝根 D.小蓟 E.地榆27.既能行肠胃气滞,又善化痰消积的药物是( D )A.陈皮 B.半夏 C.厚朴 D.枳实 E.莱菔子28.通泻三焦之火的药物为( D )A.夏枯草 B.石膏 C.淡竹叶 D.栀子 E.知母29.善治阴暑的药物为( C )A.石菖蒲 B.苍术 C.藿香 D.砂仁 E.草豆蔻30.鹿茸的正确用法是( E )A.先煎 B.后下 C.另炖 D.包煎 E.研末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须制成炭剂才有止血作用的药物为( B E)A.白及B.血余C.小蓟D.地榆E.荆芥2.下列药物中,具有开窍作用的为( B C D E )A.川芎B.郁金C.远志D.牛黄E.麝香3.用治风湿痹痛的活血药为(A B C D E)A.川芎B.姜黄C.鸡血藤D.穿山甲E.牛膝4.既能凉血又能化瘀的药物为( A B E)A.茜草B.丹参C.蒲黄D.三七E.郁金5.常用治绦虫病的药物为(C D E)A.使君子B.苦楝皮C.槟榔D.南瓜子E.鹤草芽6.主治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为主的药物为(A B D)A.木香B.陈皮C.川楝子D.枳实E.柴胡7.桔梗开宣肺气之功可用治( A B C)A.胸闷咳嗽B.肺痈C.咽喉不利D.泄泻E.外感8.下列药物中可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为( A B C D)A.龟甲B.鳖甲C.白芍D.白菊花E.麦冬9.既能化痰,又可用治呕吐证的药物为(B C E)A.生姜B.竹茹C.半夏D.藿香E.旋覆花10.朱砂入心经,具有的作用有(C E)A.养心阴B.养心血C.镇心神D.开心窍E.清心热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0.5分,共10分)1.既能健脾,又能宁心安神的药物为__茯苓___。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中医药学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卷5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中医药学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卷5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中医药学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A.雷敩B.张仲景C.李时珍D.孙思邈2.都能治疗心悸、脉结代的药物是:A、甘草、桂枝B、山楂、麦芽C、瓜蒌、枳实D、陈皮、木香3.善能清泻肺中热邪的药是:A、黄连B、黄芩C、黄柏D、龙胆草4.哪项不是黄芪、白术的主要功效:()A.补脾益气B.利水消肿C.安神益智D.固表止汗5.益母草除活血外,还能:()A.祛风止痛B.利水消肿C.引火(血)下行D.解毒消痈6.治便秘、胃肠积滞证,兼泻火凉血止血的药是:______。

7.简述祛风湿药的定义、适应证、分类及每类都有哪些主要药物。

8.既能活血调经,又能凉血消痈,安神的药物是:()A.牛膝B.郁金C.益母草D.丹参9.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平抑肝阳的药物是:A、白僵蚕B、天麻C、牛黄D、地龙10.名词解释:七情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C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C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大黄7.参考答案:(1)含义凡是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风湿痹证为主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2)适应证风湿痹痛风寒湿三邪杂至,合而为痹。

风寒湿邪侵犯人体,留着于经络、筋骨之间,可以出现肢体筋骨酸楚疼痛、关节伸展不利,久不治往往损及肝肾而腰膝酸痛、下肢痿弱。

(3)分类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络石藤、雷公藤、豨莶草、臭梧桐、桑枝、老鹳草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

8.参考答案:D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指单行以及其余六种配伍关系的总和。

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中医大2016年1月中医药学概论正考标准答案

中医大2016年1月中医药学概论正考标准答案

科目:中医药学概论
试卷名称:2016年1月中医药学概论正考满分:100
单选题
1.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是:(分值:1分)
A.甘草与西洋参
B.白术与黄芪
C.黄芪与甘草
D.甘草与白术
参考答案:B
2.《本草纲目》全书共收载药物:(分值:1分)
A.844种
B.365种
C.300种
D.1892种
参考答案:D
3.生首乌炮制为制首乌的目的是:(分值:1分)
A.消除毒性
B.改变性能
C.便于储藏
D.利于服用
参考答案:B
4.妇科理气调经止痛要药是:(分值:1分)
A.枳实
B.陈皮
C.香附
D.木香
参考答案:C
5.下列药物中,除哪味药外,均为兼行气、止痛作用的活血化瘀药:(分值:1分)
A.川芎
B.丹参
C.延胡索。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中医药学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1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中医药学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1

中国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中医药学概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为什么泻下药要与行气药配伍?2.治乳痈首选:A、蒲公英B、金银花C、败酱草D、鱼腥草3.收敛止血要药是______。

4.当归能:()A.止血B.止痛C.截疟D.止汗5.附子回阳救逆常配伍:()A.桂枝B.吴茱萸C.干姜D.生姜6.独活可主治的病证是:A、水肿B、风寒表证C、虚热证D、胎动不安7.善能清泻肺中热邪的药是:A、黄连B、黄芩C、黄柏D、龙胆草8.酸枣仁的主要适应证有哪些?9.治邪入气分,高热烦渴的要药是()10.善平补肾阴肾阳,治肺虚喘嗽兼有补虚扶弱作用的药是:()A.枸杞子B.巴戟天C.杜仲D.冬虫夏草11.下列药物中,祛风湿兼可治诸骨哽喉的药物是:A、独活B、防己C、威灵仙D、秦艽12.都能治疗饮食积滞症的药物是:A、甘草、桂枝B、山楂、麦芽C、瓜蒌、枳实D、陈皮、木香13.咸味药的作用是:()A.发散行气B.收敛固涩C.软坚泻下D.燥湿通泄14.名词解释:七情15.治疗湿痰的要药是:()A.前胡B.半夏C.天南星D.贝母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具有化痰止咳功效的药物是:A、款冬花B、紫菀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2.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是:A、甘遂B、火麻仁C、大黄D、牵牛子3.白芍不具有的功效是:A、平肝阳B、活血C、缓急止痛D、止汗4.根据现代实际炮制经验,常用炮制方法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

5.益母草除活血外,还能:()A.祛风止痛B.利水消肿C.引火(血)下行D.解毒消痈6.哪项不是黄芪、白术的主要功效:()A.补脾益气B.利水消肿C.安神益智D.固表止汗7.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新的毒副作用,这种配伍关系称为:A、相须B、相反C、相杀D、相畏8.白芍不具有的功效是:()A.平肝阳B.活血C.缓急止痛D.止汗9.兼可化湿浊的祛风湿药是:A、独活B、木瓜C、秦艽D、防己10.化湿药多具有______气味,常用以治疗______证。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题及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题及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题及答案---------------------------------单选题----------------------------------1. 朱砂具有的功效是:A. 养心安神B. 镇心安神C. 潜阳安神D. 解郁安神正确答案:B2. 能利水消肿的药是:A. 桑白皮B. 葶苈子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正确答案:C3.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作用的药物是:A. 茯苓B. 泽泻C. 防己D. 滑石正确答案:A4. 白芍不具有的功效是:A. 平肝阳B. 活血C. 缓急止痛D. 止汗正确答案:B5. 五味中具有补虚、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作用的是:B. 酸味C. 甘味D. 咸味正确答案:C6. 具有平肝潜阳,明目作用的药物是:A. 赤芍B. 龙骨C. 石决明D. 代赭石正确答案:C7. 治乳痈首选:A. 蒲公英B. 金银花C. 败酱草D. 鱼腥草正确答案:A8. 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是:A. 石膏配知母B. 石膏配栀子C. 知母配黄柏D. 知母配龙胆草正确答案:A9. 能活血止痛,被喻为伤科要药的是:A. 槐花B. 三七C. 蒲黄D. 白茅根正确答案:B10. 既能活血行气,又能利胆退黄的药物是:B. 延胡索C. 茵陈D. 莪术正确答案:A11. 生首乌炮制为制首乌的目的是:A. 消除毒性B. 改变性能C. 便于储藏D. 利于服用正确答案:B12. 石决明的主治病证是:A. 目赤肿痛B. 目暗昏花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正确答案:C13. 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是:A. 甘草与西洋参B. 白术与黄芪C. 黄芪与甘草D. 甘草与白术正确答案:B14. 哪项不是黄芪、白术的主要功效:A. 补脾益气B. 利水消肿C. 安神益智D. 固表止汗正确答案:C15. 一味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味药物降低或消除,其配伍关系是:A. 相须B. 相使C. 相杀D. 相畏正确答案:D16. 善能清泻肺中热邪的药是:A. 黄连B. 黄芩C. 黄柏D. 龙胆草正确答案:B17.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 新修本草B. 雷公炮炙论C. 本草纲目D. 神农本草经正确答案:D18. 能泻肺平喘的药是:A. 桑白皮B. 葶苈子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正确答案:C19. 辛味药的作用是:A. 发散行气B. 软坚泻下C. 燥湿通泄D. 利水渗湿正确答案:A20. 都能治疗胸痹、疼痛的药物是:A. 甘草、桂枝B. 山楂、麦芽C. 瓜蒌、枳实D. 陈皮、木香正确答案:C----------------------------------简答题----------------------------------1. 如何正确看待中药有毒、无毒?学习和了解中药毒性应注意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2)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3)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4)加强对有毒中药的使用管理。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
、;中医认为人体是以
中心,结合___一个有机整体。奇恒之腑形态上似
2、中药“四大热药” 是指
一为主宰, 共同组成的
,功能上似
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
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的原则是
5、气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
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
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行气和中
《中医药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
2、气机:气的运动。
3、津液:人体内一切正常体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
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4、解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7、主升清功能的脏腑是(

C、肾
D、心
E、肺
A、肝B、脾
8、
和肾相为表里的是(
)
A、大肠B、膀胱
B、
三隹
'八、、
D、胆
E、
小肠
9、
归属内伤病因是(
)
A、劳逸B、医过
C
、外伤D、六淫E
、水湿
10、以下哪些是杏仁的主要功效(
)
A、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பைடு நூலகம்B、
发汗解表、
止咳平喘
C、发汗解表、温通阳气
D、
发汗解表、
7、 茵陈是治疗■勺要药;蒲公英是治疗
鱼腥草是治疗■勺要药;金钱草是治疗
8、 活血祛瘀药可分为、
0__勺要药; 的要药。
:大类。
9、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物是;功能“引火下行”的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同名10123)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同名10123)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同名10123)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

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大学中医药概论试题与答案1

大学中医药概论试题与答案1

大学中医药概论试题与答案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

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答案:烘
题目:活血化瘀药主要适用于( )
血脱证
瘀血证
痰饮证
出血证
答案:瘀血证
题目:防止血液溢于脉外为气的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推动作用
固摄作用
答案:固摄作用
题目:误服生半夏中毒,应考虑选用()
生姜
麻黄
羌活
紫苏
答案:生姜
血脱证
瘀血证
痰饮证
出血证
答案:瘀血证
题目: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地域因素
饮食习惯
正气
邪气
答案:邪气
题目:五苓散的功效是。()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清热利湿、行气消肿
利水渗湿、通淋利浊
利水渗湿、清热养阴
答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题目:地黄饮子主治证是。()
答案:石膏
题目:血液正常循行于脉内而不逸出脉外,依赖于()
肝藏血
肺主气
脾统血
心主血
答案:脾统血
题目:一病人两目昏花,视物模糊,并且眼睛干涩应选用以下哪种方药。()
七味都气丸
杞菊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
归芍地黄丸
答案:杞菊地黄丸
题目:具有退热除蒸功效的是( )
题目:具有止呕功效的是( )
砂仁
藿香
苍术
厚朴
答案:藿香
题目:被世后医家称为“药王”的是
张仲景
王焘
李时珍
孙思邈
答案:孙思邈
题目:下列哪项不是麻子仁丸的主治证。()
痔疮便秘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焦,合称为“六腑”。

1形成与发展?、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认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胞。

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答:10这种机、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就有了疾病和伤痛,要,自从有了人类,生化之源?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贯穿于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有了中医药学。

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饮食水谷是人是劳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药学,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生等各个方面。

生活实践中逐步积动人民在长期生产、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中医药学无论秦、汉时期,历经先秦、11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究和处理方法。

、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辨证、病理、在人体结构、生理、诊法、答:肾藏精,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还是中药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治则、生命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

精化、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5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气,称为肾气。

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多少种药品?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着作的问括为肾阴肾阳,答: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新修本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世,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作用的成为肾 850《唐本草》),共载药种。

草》(又名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 6、什么是阴阳、五行?阴;中医药理论不断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肾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

精化气,称为肾气。

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方法。

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

肾、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药品?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新修本草》(又答: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称“肾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物。

为人体先天之本”。

6、什么是阴阳、五行?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一的概念。

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阴阳学说的基本容及应用?7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容:①阴阳交感;②阴、在液阳对立制约;③阴阳互根互用;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完整word版,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完整word版,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概论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

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题标准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题标准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
题标准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题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朱砂具有的功效是:
A. 养心安神
B. 镇心安神
C. 潜阳安神
D. 解郁安神
答案:B
2. 能利水消肿的药是:
A. 桑白皮
B. 葶苈子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答案:C
3.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作用的药物是:
A. 茯苓
B. 泽泻
C. 防己
D. 滑石
答案:A
4. 白芍不具有的功效是:
A. 平肝阳
B. 活血
C. 缓急止痛
D. 止汗
答案:B
5. 五味中具有补虚、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作用的是:
A. 辛味
B. 酸味
C. 甘味
D. 咸味
答案:C
6. 具有平肝潜阳,明目作用的药物是:
A. 赤芍
B. 龙骨
C. 石决明
D. 代赭石
答案:C
7. 治乳痈首选:
A. 蒲公英
B. 金银花
C. 败酱草
D. 鱼腥草。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解析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解析

.\中医药概论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

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题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是:A. 甘草与西洋参B. 白术与黄芪C. 黄芪与甘草D. 甘草与白术正确答案:B2. 川芎:A. 治脏器下垂B. 缩尿固精、摄唾C. 治惊悸失眠D. 治各种眩晕头痛正确答案:D3. 都能治疗胸痹、疼痛的药物是:A. 甘草、桂枝B. 山楂、麦芽C. 瓜蒌、枳实D. 陈皮、木香正确答案:C4. 阿胶能:A. 止血B. 止痛C. 截疟D. 止汗正确答案:A5. 羚羊角片入汤剂时应该:A. 后下B. 布包煎C. 单煎2h以上D. 先煎正确答案:C6. 长于解暑热、退虚热的药物是:A. 大青叶B. 板蓝根C. 地骨皮D. 青蒿正确答案:D7. 生首乌炮制为制首乌的目的是:A. 消除毒性B. 改变性能C. 便于储藏D. 利于服用正确答案:B8. 麝香具有的功效:A.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B. 开窍醒神,祛痰辟秽C. 开窍醒神,清心化痰D. 开窍宁神,化湿和胃正确答案:A9. 妇科理气调经止痛要药是:A. 枳实B. 陈皮C. 香附D. 木香正确答案:C10. 桑寄生可主治的病证是:A. 水肿B. 风寒表证C. 虚热证D. 胎动不安正确答案:D11. 薤白的功效是:A. 理气调中,利水消肿B. 疏肝解郁,化痰止咳C. 理气宽胸,行气导滞D.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正确答案:C12. 下列药物中,除哪味药外,均为兼行气、止痛作用的活血化瘀药:A. 川芎B. 丹参C. 延胡索D. 郁金正确答案:B13. 咸味药的作用是:A. 发散行气B. 收敛固涩C. 软坚泻下D. 燥湿通泄正确答案:C14. 川芎除活血行气外,还能:A. 祛风止痛B. 利水消肿C. 引火(血)下行D. 解毒消痈正确答案:A15. 《本草纲目》全书共收载药物:A. 844种B. 365种C. 300种D. 1892种正确答案:D16. 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是:A. 石膏配知母B. 石膏配栀子C. 知母配黄柏D. 知母配龙胆草正确答案:A17. 小蓟能主治的病证是:A. 虚寒性痛经B. 血热性出血C. 收敛止血D. 跌打损伤正确答案:B18. 五加皮可主治的病证是:A. 水肿B. 风寒表证C. 虚热证D. 胎动不安正确答案:A19. 一味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味药物降低或消除,其配伍关系是:A. 相须B. 相使C. 相杀D. 相畏正确答案:D20. 下列哪项是猪苓的功效:A. 利水渗湿B. 利水渗湿,除痹C. 利水渗湿,健脾D. 利水通淋,止咳正确答案:A二、名词解释(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配伍禁忌参考答案:药物合用后,使治疗效果降低或消除,使原有毒性增强或产生新的毒副反应,不能合用的,属配伍禁忌。

2. 道地药材参考答案:是指历史悠久,品种优良,栽培(养殖)加工合理,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且质量优于其它产地的中药材3. 中药学参考答案: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以及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4. 四气参考答案: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及阴阳盛衰的作用性质,是中药的重要性能之一。

5. 七情参考答案:指单行以及其余六种配伍关系的总和。

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首乌藤与枸杞子为同一植物来源的药物。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2. 麝香可治一切神昏。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3. 被称为“血中气药”,兼治头痛要药的是川芎。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4. 金银花既能清解里热,又能疏散表热。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5. 芒硝是攻下药,也可治咽喉肿痛。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6. 酸枣仁既能养血安神,又能润肠通便。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7. 被称为“止血而不留瘀”的药物是三七。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8. 朱砂是入药忌火煅的药物。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9. 具有引药下行,多治下部病证的药物是莪术。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10. 钩藤入汤剂不宜久煎。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四、主观填空题(共 11 道试题,共 20 分。

)1. 治黄疸要药为参考答案:茵陈2. 治湿痰咳漱,呕吐要药是。

参考答案:半夏3. 治阳性疮疡要药参考答案:金银花4. 血证良药兼伤科要药是。

参考答案:三七5. 补火助阳要药为参考答案:肉桂6. 芳化湿浊要药为参考答案:广藿香7. 回阳救逆第一要药是参考答案:附子8. 治便秘、胃肠积滞证,兼泻火凉血止血的药是:参考答案:大黄9. 根据现代实际炮制经验,常用炮制方法大致可分为、、、以及。

参考答案: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10. 清热药根据功效和适应范围的不同,常分为、、、及五类。

参考答案: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11. 化湿药多具有气味,常用以治疗证。

参考答案:芳香、湿浊中阻证五、简答题(共 6 道试题,共 40 分。

)1. 使用驱虫剂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参考答案:1.服药时应忌吃油腻食物,并以空腹为宜,尤以临睡前服用为妥。

2.有些驱虫药含有毒性,因此在运用时要注意剂量,用量过大,易伤正气或中毒;用量不足,则难生效。

3.有些驱虫药具有攻伐作用,对年老体弱、孕妇等,使用宜慎重,或禁用。

4.服驱虫剂之后,见有脾胃虚弱者,宜适当内服调补脾胃之剂,以善其后。

5.凡见有寄生虫病症状,可以先作粪便检查,发现虫卵,再结合辨证使用驱虫剂,这样可以达到安全、准确的目的。

2. 试述消食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原则及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概念:凡以消食化积、增进食欲为主要作用,主治饮食积滞的药物。

适应范围:宿食停留,饮食不消所致的脘腹胀满、暧气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失常及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证。

配伍原则:食积者多兼气滞,常配伍理气药;兼积滞化热者,配伍清热或轻下之药;兼湿浊中阻者,配伍化湿药;兼中焦虚寒者,配伍温中健脾药;脾虚而食积者,配伍健脾益气药。

注意事项:1、根据不同的饮食积滞,针对性地选择消食药;2、本类药物药效多缓,但过服或久服仍有耗气之弊,故气虚而无积滞者慎用。

3. 清热剂适用于哪些证候?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参考答案:热剂按治疗法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等五类。

分别适用于热在气分证;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诸证;温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热邪偏盛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证侯和阴虚发热证。

各以白虎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导赤散、青蒿鳖甲汤为代表方剂。

注意事项:使用清热剂,首先要辨清里热的部位何程度,掌握好使用的时机,一般在表证已解,里热正盛,尚未结实时使用。

邪热在表,当先解表,里热结实,则应攻下;表证未解,里热已炽,可酌情表里双解。

至于在脏腑,在气在血,更应辨查明细。

其次要辨清热证的虚实、真假,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第三,清热药一般具有苦寒之性,有伤阳之弊,要注意用量不宜过大,服药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诛伐太过,成为“始为热中,继为寒中”之证;治疗阴虚热证,常用滋阴药,而滋阴药多滋腻碍胃,应配些醒脾和胃药,最后热盛而拒药不纳者,可稍加反佐药,剂量宜轻。

4. 简述温里药的定义、适应证、分类及每类都有哪些主要药物。

参考答案:定义:凡能温里祛寒,用以治疗里寒症候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适应证:温里药性偏温热,具有温中祛寒及益火扶阳等作用,适用于里寒之症。

根据功效的不同,温里药可分为温中散寒药、温肾回阳药、暖肝散寒药和温肺化饮药4类。

①温中散寒药。

主要用于寒邪内侵、阳气被困,或脾阳不足、寒自内生,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泻痢等脏寒证。

常用药有干姜、高良姜、红豆蔻、花椒、胡椒、丁香、荜茇、荜澄茄、山柰等。

②温肾回阳药。

主要用于阴寒内盛、元阳衰微、下痢清谷、四肢厥冷、冷汗不止的亡阳厥脱证;或肾阳不足、阳痿宫冷、阴寒水肿、五更泄泻等证。

常用药有附子、川乌头、草乌头、肉桂、九香虫等。

③暖肝散寒药。

主要用于寒犯肝经、厥阴头痛、寒疝腹痛等证。

常用药有吴茱萸、小茴香等。

④温肺化饮药。

主要用于寒痰停饮犯肺、喘咳痰稀等证。

常用药有干姜、细辛等。

5. 简述泻下药的使用注意。

参考答案:泻下药应用注意事项:一、泻下药可因其性能可分为攻下、润下、峻下逐水三类不同药物,在应用上各有一定的适应症,必须根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否则病重药轻,不能奏效,病轻药重,又易伤正。

二、泻下药每因兼夹病症而配合其它药物同用,如里实兼有表症者,可与解表药配合应用,采用表里双解的治法;里实而正虚者,采用攻补兼施之法,使泻下而不伤正。

三、攻下药,药性较猛,峻下逐水药尤为峻烈,且多具毒性,此两类药物内服,易于耗伤正气,故必须注意用量用法,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多服;体质虚弱及妇女胎前产后,均当慎用。

四、部份攻下药和润下药,服后往往有腹痛等反应,可事前告知病患,以免疑惧。

6. 说明药物配伍的定义。

何谓“七情”?“七情”的含义与内容有哪些?参考答案: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

“七情”包括:1.单行:指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要其它药辅助.如清金散用一味黄苓治轻度的肺热咳血。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如大黄和芒硝合用,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3.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伍合用,而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合用,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行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行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

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为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相恶只是两药的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功效减弱或丧失,而不是二药的各种功能全部相恶。

7.相反: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