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理 知识点详解

合集下载

海洋地理专题知识点

海洋地理专题知识点

海洋地理专题知识点海洋地理专题1.海与洋的区不与联系2.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占全球海洋面积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略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面积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别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

有个不海别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可划分为内陆海、边缘海、陆间海。

边缘海临大陆,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

我国大陆东岸濒临的黄海、东海和南海算是太平洋的边缘海。

内陆海是深入大陆内部,被大陆或岛屿、群岛所包围,仅经过狭窄的海峡与大洋或其他海相沟通的水域。

如渤海、波罗的海、波斯湾、哈得孙湾等。

陆间海位于几个大陆之间,并有海峡与相邻海洋相连通,普通面积较大,平均深度较深,海底地貌比较复杂。

如地中海、红海。

4.海峡和海湾(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①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②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降、冰川重压等。

③世界要紧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2)海湾①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落、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②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③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考点一:海底地形1. 海底要紧地貌类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

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大陆架:水深在200米以内,特点:深度浅、坡度平缓。

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大陆坡:水深大于200米特点:坡度陡,宽度窄。

岛弧:水深在1500~~5000米大洋盆地:水深在4000~~6000米,大洋底的主体,占海底一半;地形平整;地壳活动稳定。

海沟:水深在6000米以上,是海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形成深海洼地。

高一海洋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海洋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海洋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海洋地理是地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海洋环境、海洋资源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影响。

在高一的学习中,海洋地理是一个必修的内容,下面将对高一海洋地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海洋的定义与特点海洋是指地球表面全部被水覆盖的部分,包括世界上的海洋、海湾、海峡和大型湖泊等。

海洋的特点是面积广阔、水深巨大、盐度较高、波浪起伏、潮汐变化等。

二、海洋地形与海底地貌1. 海底地形特点:海槽、海沟、海山是海底地形的主要特点,其中海槽和海沟是洋底的相对低洼区域,而海山则是相对突出的高耸地形。

2. 海底地貌类型:海岸地貌、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海脊和海山是常见的海底地貌类型。

三、海洋环流与洋流1. 温度对流:因地球不同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有所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

温度差异造成大气运动和水流的形成。

2. 洋流的分类:洋流根据不同的性质可分为热带洋流、温度洋流和深层洋流。

四、海洋中的海水与海洋生物1. 盐度:海洋中的水分含有丰富的盐类和溶解的矿物质,因此海水的盐度较高。

2. 海水中的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是海水中重要的气体,它们对海洋中的生态系统起着重要影响。

3. 海洋生物:海洋是世界上生物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等。

五、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对国家的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鱼类资源:海洋中的鱼类资源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但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对鱼类资源造成了威胁。

3. 海洋能源与矿产资源:潮汐能、波能和海洋热能是新兴的海洋能源资源;而锰结核、多金属结核和磷酸钙结核等矿产资源也具有重要的开发潜力。

总结:通过以上对高一海洋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了解到海洋的定义与特点、海底地形与地貌、海洋环流与洋流、海水与海洋生物,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重要知识。

了解海洋地理知识,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地理素养,还可以拓宽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

高三海洋地理知识点

高三海洋地理知识点

高三海洋地理知识点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涵盖了地球表面的70%。

海洋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海洋的地理特征、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方面。

掌握海洋地理知识对于我们了解地球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三海洋地理的主要知识点。

一、海洋分布与形成海洋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冰洋这四个大洋。

海洋的形成与地球演化过程密切相关,主要分为原始海洋、古代海洋和现代海洋三个阶段。

原始海洋形成于地壳演化早期,古代海洋形成于地壳演化中期,现代海洋则是地壳演化的最终产物。

二、海洋地貌海洋地貌是指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海底山脊等地形。

主要的海洋地貌形成过程有构造抬升、海洋沉积和火山喷发等。

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常常造成海底的地形改变,进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资源的分布。

三、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指海洋生物和生物与海洋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浅海生态系统、沿岸生态系统和深海生态系统等。

浅海生态系统通常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沿岸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而深海生态系统则是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的典型。

四、海洋资源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库,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海洋矿产资源主要包括海底多金属结核、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能源资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海洋水资源主要用于淡化海水、供应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等;海洋生物资源则包括鱼类、贝类、海带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药物。

五、海洋环境保护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减少海洋污染、限制过度捕捞、保护珊瑚礁和湿地生态系统等。

同时,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也是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手段。

六、海洋法与海洋权益海洋法是规范国家在海洋利用和保护方面行为的法律体系。

海洋知识点总结大全

海洋知识点总结大全

海洋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海洋的形成海洋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球诞生之初。

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上最早的海洋是在大约45亿年前形成的。

据古老的化石证据,原始海洋并不像今天那样广大,而是在陆地之上形成的一些小型湖泊,随着陆地的不断演化,这些水体逐渐扩展,并形成了今天广袤的海洋。

二、海洋的组成海洋由海水、海洋生物和海底地质构成。

其中,海水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据了大部分的海洋空间。

海洋生物是指栖息于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包括海藻、鱼类、贝类等。

海底地质是指构成海底地形的各种岩石和地质结构。

三、海洋的地理地球上共有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这五大洋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全球海洋系统。

在全球各大洋中,太平洋是最广阔的,占地球面积的大部分。

而北冰洋和南冰洋则是地球上唯一的两个带有冰川的大洋。

四、海洋的生物资源海洋是地球上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包括各种鱼类、贝类、海带、海藻等。

其中,鱼类是最为人类所依赖的海洋资源之一,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

而贝类则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珍珠养殖。

五、海洋的能源资源海洋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海洋风能等。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海洋中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而海洋风能则是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六、海洋的环境问题随着人类的活动不断扩张,海洋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其中,塑料污染和化学污染是目前海洋环境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此外,过度捕捞和破坏性渔业也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恶化。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

七、海洋的气候影响海洋对地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中的各种物质和生物都对地球气候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例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对大气循环和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也能通过调节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影响地球气候变化。

八、海洋的探索海洋是地球上尚未完全探索透彻的地方之一。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知识点地理是高考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一门科目,其中海洋地理作为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中的常考点。

掌握海洋地理知识对于高考生来说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海洋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探讨海洋地理的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海洋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盐水体系的总称,包括大洋、海湾、海峡、海沟、海底高原等。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地球上最广阔的地理区域。

海洋地理研究的是海洋的形态、构造、流动、气候、生物等方面的问题。

了解海洋地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构造和气候变化。

二、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它们之间通过海峡相连。

在地理位置上,大洋被陆地环绕,与陆地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2.海流:海洋中存在着各种不同性质的海流,包括暖流和寒流。

暖流使得沿海地区气候温和,而寒流则对沿海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

3.海盆:海洋中的地形包括海盆、海岸、海底山脊等。

海盆是海洋中最深的部分,也是海底扩张的产物,其中的海水通常更深更密集。

三、生态环境海洋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有海洋生物、海底地形和海洋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

1.海洋生物:海洋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分布有各种鱼类、海带、海藻、珊瑚和海洋哺乳动物等。

这些生物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维持着海洋生态的平衡。

2.海洋污染: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污染日益严重。

废水排放、油污、塑料垃圾等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了负面影响。

3.海洋保护: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

国际社会加强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合作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禁止捕捞、建立海洋保护区等,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四、资源利用1.渔业资源:海洋是一个重要的渔业资源库,各种鱼类和海洋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渔业是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2.能源开发: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海洋风能等。

2024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2024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2024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0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l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l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l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

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0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l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l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

l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l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

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l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l 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

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0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04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05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l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高一地理海洋性质知识点

高一地理海洋性质知识点

高一地理海洋性质知识点地理中的海洋性质知识点主要包括海洋的定义与特征、海洋的成分与结构、海水的性质和海洋的运动特征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海洋的定义与特征海洋是指地球表面上覆盖面积最广、最深、最广阔的水域。

它由世界的五大洋所组成,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海洋对地球的气候、水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有重要影响。

海洋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广阔性: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约70%,是地球最广阔的水体。

2. 深度性:海洋最深的部分为马里亚纳海沟,深约11,000米。

3. 相对稳定性:与陆地相比,海洋更加稳定,波动和温度变化较小。

4. 盐度: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平均盐度约为3.5%。

5. 系统性:海洋被分为上层海洋、中层海洋和深层海洋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特点。

二、海洋的成分与结构海洋主要由海水和海盐组成。

海水是指海洋中的水,含有盐类、矿物质、溶解气体和有机物质。

海盐是指海水中的盐类,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海洋的结构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1. 上层海洋:位于海洋表面附近,温度较高、光照充足,含有较多的生物资源。

2. 中层海洋:位于上层海洋与深层海洋之间,温度逐渐下降,光线逐渐变弱。

3. 深层海洋:位于海洋最底层,光线无法到达,温度低且压力巨大。

三、海水的性质海水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性质:1. 盐度:海水的盐度约为3.5%,即每升海水中含盐35克左右。

2. 密度:由于盐度的存在,海水密度较淡水要大,平均密度约为1.025克/立方厘米。

3. 颜色:由于海水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使得海水呈现蓝色。

4. 透明度:海洋中的深层水域透明度较低,由于溶解的物质和悬浮物质的存在。

四、海洋的运动特征海洋的运动主要包括海流、波浪、潮汐和海水垂直运动等。

1. 海流:海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是指从赤道或热带地区向极地流动的暖水流,寒流则相反,从极地流向赤道或热带地区的冷水流。

海流对气候的影响较大,如墨西哥湾暖流为北美东部提供了温暖的气候。

高考地理2025年海洋与气候知识点解析

高考地理2025年海洋与气候知识点解析

高考地理2025年海洋与气候知识点解析在高考地理中,海洋与气候这一板块的知识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即将参加 2025 年高考的同学们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点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海洋的基础知识首先,我们要了解海洋的组成部分。

海洋包括洋、海、海湾、海峡等。

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面积广阔,深度较大,具有独立的洋流和潮汐系统。

海则是洋的边缘部分,面积相对较小,通过海峡与洋相连。

海湾是一片三面环陆的海洋,其深度和面积通常小于海。

海峡则是连接两个海洋或海洋与陆地的狭窄水道。

海洋的温度分布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水平方向上,海洋表层温度受到纬度、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的海水温度较高,高纬度地区的海水温度较低。

洋流也会对海水温度产生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海水温度升高,寒流经过的地区海水温度降低。

在垂直方向上,海水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 1000 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较小。

二、海洋的运动海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洋运动的主要形式。

海浪是由风引起的海水波动,其大小和周期受到风力、风时、风区等因素的影响。

潮汐则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导致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大潮和小潮的出现与月球、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

洋流是大规模的海水流动,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例如北赤道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等。

密度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差异而形成的,例如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洋流。

补偿流则是为了补偿某一海区海水的减少而形成的,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

三、气候的形成因素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最根本能源,由于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差异。

大气环流能够输送热量和水汽,调节全球的热量和水分分布,例如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等的影响。

海洋地形知识点总结大全

海洋地形知识点总结大全

海洋地形知识点总结大全海洋地形是指海洋底部的地理特征和形态。

它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由海床和海洋地表组成。

海洋地形是通过海水、海滩和海岸线等地貌特征形成的。

海洋地形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栖息地产生影响,也对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产生重大影响。

海洋地形是与陆地地形形成对比的。

海洋地形是地球上陆地地形的延伸,但由于海水和地壳构造的特殊性,使得海洋地形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

海洋地形的形成与陆地地形有很大不同。

其中,海水、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构造是构成海洋地形的重要要素。

海洋地形包括海底地形和海床地形两个方面。

一、海底地形1. 大洋地形。

大洋地形主要由大洋抬升地形、大洋三角洲地形、大洋扇地形、大洋脊地形、大洋峡谷地形等构成。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大洋脊地形,它是地球表面上最长、最连续的山脊,气候最为恶劣的海域。

2. 海山地形。

海山是世界各大洋中最基本的独立性地形单元。

其中,有些海山常呈圆锥状,有的则呈台地状。

海山地形分布广泛,数量众多。

3. 海沟地形。

海沟是地球表面上最深的断层陷落区,主要是大洋底部的特殊地质构造。

海沟地形一般分到两大海洋地质形态之一,即中国大洋大深渊、亚太大洋大深渊等。

4. 大陆边缘地形。

大陆边缘地形是指海床与大陆边缘的接触带。

世界各个大陆边缘地形的形成,大都是大陆版块与洋板块相互碰撞、分离所致。

5. 海层地形。

海层地形主要指海床沉积形成的地貌。

海层地形一般由浮游生物、纤维物质等沉积物构成,有的属于地貌平原,有的属于地貌峰丛。

6. 海沙地形。

海沙地形是指海洋中由风、海流、潮汐等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地貌。

海沙地形包括沙丘、波浪地貌、沿岸冲积平原、沙丘群、海岛等。

二、海床地形1. 大陆棚地形。

大陆棚地形是指从陆地界限向远海浅水区的一部地平坦的海底地形。

大陆棚地形上有着形态各异的地貌。

2. 大陆边缘地形。

大陆边缘地形是指海底与大陆边缘的交界处。

大陆边缘地形主要是由陆架、潮滩、海岸三部分构成。

3. 大洋地形。

海洋地理与资源利用的知识点解析

海洋地理与资源利用的知识点解析

海洋地理与资源利用的知识点解析一、海洋地理概述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巨大空间。

它不仅是地球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宝库。

从地理角度来看,海洋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区域。

首先是浅海区域,通常指从海岸线到 200 米等深线之间的区域。

这一区域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也是渔业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再往深处是半深海区域,深度在 200 米至 2000 米之间。

这里的水压逐渐增大,光线变得微弱,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独特的生物适应着这样的环境。

深海区域则是指深度超过2000 米的部分。

这里黑暗、寒冷、高压,环境极端恶劣,但却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地质结构。

海洋的地形也是多种多样的。

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度较缓,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潜在储存区域。

海沟则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如马里亚纳海沟,其深度超过 11000 米。

海岭是海底的山脉,通常是由板块运动形成的。

海洋的洋流系统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暖流能够带来温暖和湿润的气候,而寒流则会使经过的地区气候变得寒冷干燥。

二、海洋资源的分类与特点海洋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海洋生物资源海洋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包括鱼类、贝类、藻类等。

这些生物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工业用途。

例如,鱼肝油、海藻酸钠等都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

海洋生物资源具有可再生性,但如果过度捕捞或破坏其生存环境,也可能导致资源的枯竭。

2、海洋矿产资源海底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锰结核、可燃冰等。

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海洋能源开发的重点,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深海油气的勘探和开采。

锰结核是一种富含多种金属元素的结核状物质,分布在深海底部。

可燃冰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储量巨大,但开采技术尚在研究和发展中。

3、海洋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如钠、镁、钾、溴等。

地理海洋资源知识点

地理海洋资源知识点

地理海洋资源知识点
1. 海洋资源概述:海洋资源包括鱼类、海藻、贝类、石油、天然气、钻石、磷酸盐、红树林等。

2. 鱼类资源:海洋中有很多种类的鱼类,如海鲜、鲑鱼、鲸鱼、鲨鱼等。

渔业是海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式。

3. 海藻资源:海洋中有很多种类的海藻,如巨型海藻、厚叶菜、石布、海带等。

海藻可以被用来作为食品、医药、肥料和工业原料等。

4.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海洋地质学研究表明,海洋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全球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现代海洋油气勘探技术包括海底钻井和海洋测量。

5. 磷酸盐资源:磷酸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广泛用于肥料、洗涤、食品、医药、能源等领域。

海洋中包含着丰富的磷酸盐资源,尤其是深海区域。

6. 钻石资源:海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钻石资源,尤其是在海岸沉积物中。

目前,海上钻探已成为采集钻石资源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7. 红树林资源:红树林是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海岸防护、水土保持和水质净化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8. 海洋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为此,包括海洋保护区划定、严格监管、环境评价等措施。

地理海洋知识点总结

地理海洋知识点总结

地理海洋知识点总结一、海洋的概念- 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 海洋包括大洋、海湾、海峡、海峡及大量的海洋岛屿。

- 海洋对地球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二、海洋地理1. 海洋分布:-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极洲洋是世界五大洋。

- 海洋的分布以及其中海岸线的形状,对气候、生态和地质过程有重要影响。

- 江浙和福建东部,是东亚季风气候的发源地,季风带来了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和季风气候。

2. 海底地貌:- 海底多为大洋岭、海沟、海山、海台等地质形态。

- 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表面海洋地形的形成及演变。

3. 海洋气候:- 海洋对气候有巨大影响,海洋循环、海洋风和海洋气团均对气候起重要作用。

- 在世界气候体系中,海洋气候是重要组成部分。

三、海洋生物1.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鱼类、哺乳动物等。

-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大气、地表水和陆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 塑料污染和过度捕捞严重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2. 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包括海水、海盐、石油、天然气、有机物和矿产资源等。

- 海洋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渔业对人类经济和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四、海洋环境1. 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包括油污、塑料污染、工业废物、农业污染、船舶排放等。

- 污染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危害,对人类健康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2. 海洋保护:- 国际社会积极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工作。

- 制定和实施海洋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开展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

综上所述,地理海洋学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分支,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深入了解海洋的地理、生物、环境等方面的知识,积极参与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共同保护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

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

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
低纬
信风
东北信风(北半球)
北赤道暖流
东南信风(南半球)
南赤道暖流
中纬西风
盛行西南风(北半球)
北太平洋—阿拉斯加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盛行西北风(南半球)
西风漂流(寒流)
极地东风
极地东北风(北半球)
千岛寒流、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季风(北印度洋)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海峡和运河
表层海水流向(低到高)
底层海水流向(高到低)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高原
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
阿尔卑斯山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屿与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脉、
台湾山脉
类型
成因
特点
利用
典型
基岩海岸
海水和波浪侵蚀而成。
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海岸线曲折
成因
作用
波浪
风能形成的风浪;地震波形成的海啸;引潮力形成的潮波
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影响渔业、航运、海岸建筑、石油开采
潮汐
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地球的自转
提供能源、旅游资源、带来灾害
洋流
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
详见洋流的影响
流向
水温
暖流
从低纬流向高纬
比到达海区温度高
寒流
从高纬流向地纬
比到达海区温度低
盛行风
风海流名称
1.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与监测。
2.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
3.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
海啸
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引起的巨浪

海洋与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海洋与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海洋与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一、海洋地理1. 海洋的定义海洋是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一片辽阔区域,包括大洋和海。

2. 海洋的分布地球上约70%的表面被海洋覆盖,大部分海洋位于南半球。

3. 海洋的形成海洋是地壳构造活动和地球气候变化的结果,它们源于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系列地质变迁。

4. 海洋的特点海洋具有广阔、深邃、盐度高、含氧量低等特点。

5. 海洋的成因地球上的海洋是由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系列地质变迁形成的。

6. 海洋环流海洋环流是指大洋中的水流动,主要包括赤道洋流、温带洋流和极地洋流。

7. 海底地形地球上的海底地形非常复杂,包括海脊、海沟、海山、大洋中的岛屿等。

8. 海岸地形地球上的海岸地形多种多样,包括海滩、峡湾、礁湖、河口等。

9. 海洋与气候海洋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非常大,它可以调节气候,影响气温和降水分布。

二、生物地理1. 生物地理的定义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表面上分布、演化和形成的学科。

2. 生物地理的分支生物地理学主要有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微生物地理学等分支。

3. 生物地理的研究内容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物的分布规律、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化等。

4. 生物地理的分布规律生物地理学研究了生物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规律,包括群落组成、种群分布等。

5. 生物地理的影响因素生物地理受到气候、地形、地质、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6. 生物地理的意义生物地理研究对于了解生物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规律、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7. 生物地理的应用生物地理学知识可应用于环境监测、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等领域,对于人类生存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海洋地理和生物地理是地理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们对于人类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随着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海洋地理和生物地理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将发挥重要作用。

海洋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海洋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海洋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是蓝色的行星,大部分表面都被海洋覆盖。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来源。

海洋地理学是研究海洋环境、海洋生物和海洋资源的学科。

本文将总结海洋世界地理知识点,包括海洋的基本地理特征、海洋生物和海洋资源,为大家对海洋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海洋的基本地理特征1. 海洋的分布地球表面的71%都是海洋,海洋贯穿了五大洲,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和北冰洋等。

在地球的陆地上,海洋被分成了不同的海域,如:近海海域、大陆架海域、大洋海域等。

2. 海洋的形成海洋是地球上形成最早的自然环境之一,其形成有多种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球的地质构造。

地球上的洋脊、大陆架等地质构造对海洋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海洋的物理特征海洋的物理特征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

海水的温度是受太阳能影响的,热带和赤道附近海水温度较高,而极地地区的海水温度较低。

海水的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的含量,一般海洋中的盐度平均值约为3.5%。

海水的密度受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

密度大的海水往往下沉,密度小的海水则上浮。

4. 海洋的环流海洋中存在着多种环流,如:大洋环流、海洋季风环流等。

大洋环流主要是指大洋水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大洋环流对全球气候具有极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名的是北大西洋环流和南大西洋环流。

5. 海洋的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是指海洋底部的形态特征,包括海床的形状、地形、地质构造等。

海底地形的特点是充满了各种火山火山、海底山脉和大洋深渊。

二、海洋生物1.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生物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包括了多样性的海洋生物,如:鱼类、鲸鱼、海洋植物、海藻、海洋微生物等。

海洋中生活着数不清的物种,其中有些是已知的,还有很多是未知的。

2. 海洋生物的分布海洋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般来说,生物活跃的地方是水温较高、营养物质丰富的地方。

在热带和赤道附近,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

地球地理海洋知识点总结

地球地理海洋知识点总结

地球地理海洋知识点总结一、海洋的概念和分布1. 海洋的概念海洋是指地球上被水覆盖的广阔区域,包括大洋和海湾、海峡、海峡等附属水域。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域,占据了地球表面面积的约70%,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海洋的分布地球上有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极洋。

除了大洋外,还有许多海湾、海峡和海峡等附属水域。

海洋分布在地球表面的各个大洋中,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特征。

二、海洋的形成和特点1. 海洋的形成海洋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在38亿年前,地球上只有岩石和火山,没有水和海洋。

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和地质运动的影响,海洋在地球上逐渐形成。

2. 海洋的特点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域,它具有较大的面积和深度。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各种鱼类、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

海洋还具有调节气候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三、海洋的物理特征1. 海洋的深度海洋的深度是指从海平面到海底的距离。

海洋的深度不均匀,一般来说,海洋的深度超过1000米,被称为深海。

2. 海洋的温度和盐度海洋的温度和盐度是海洋的两个重要物理特征。

海洋的温度随深度变化,一般来说,海洋的表层水温度较高,深层水温度较低。

海洋的盐度也会随深度变化,一般来说,海洋的表层水盐度较低,深层水盐度较高。

3. 海洋的海流和洋流海洋中存在着各种海流和洋流,它们是海洋中水的运动形式。

海流是指沿海岸线或海洋中形成的水流,洋流是指在大洋中形成的水流。

海流和洋流会对海洋的温度、盐度等物理特征产生影响,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气候产生重要作用。

四、海洋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1. 海洋的生物资源海洋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各种鱼类、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

这些生物资源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海洋的生态系统海洋中存在着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等。

海洋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五、海洋对地球的影响1.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海洋对地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稳定地球气候。

地理学中的海洋学基础知识点

地理学中的海洋学基础知识点

地理学中的海洋学基础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学科,其中海洋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海洋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上约占百分之七十的海洋和海洋环境。

下面将介绍地理学中海洋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1. 海洋的定义和分类海洋指的是地球表面上连接或者包围大陆的广阔水域,由于地球表面约七成都是海洋,所以海洋在地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其形成方式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海洋可以分为大洋和边缘海。

大洋是指面积巨大的无缝隙海洋,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边缘海是指位于大洋与大陆之间的狭窄海域,如地中海、北海等。

2. 海洋的地貌特征海洋地貌是研究海洋底部地形和水面地形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包括海底山脊、海沟、海岸线等。

其中,海底山脊是海洋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大地构造现象。

海沟是指海底最深的地方,其中最有名的是马里亚纳海沟,其深度达到了约1.15万米。

海岸线则是指海洋与陆地相交界面的线条,它的形状各异,有的是平缓的沙滩海岸,有的是多岛多湾的湾海岸。

3. 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环境之一,其中包括了各类海洋动物和海洋植物。

海洋动物包括鱼类、海豚、海龟、海鸟等,它们适应了海洋的环境,具有独特的生物特征。

海洋植物主要指海藻和浮游植物,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能够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物能源。

4. 海洋的运动和循环海洋中的运动包括海水的波浪、潮汐和洋流。

波浪是海水表面的周期性波动,它的形成主要受到风力、地震和潮汐等因素影响。

潮汐是海洋中涨落的现象,它是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阳引力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洋流是海洋中水的流动,它不仅对海洋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变化。

5.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海洋矿产、海水、海洋生物等,它们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

同时,由于过度捕捞、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教材简介袁孝亭海洋地理作为选修课程在普通高中开设,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意义。

深刻认识海洋地理开设的必要性和海洋地理的学习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是海洋地理课程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

21世纪是“海洋世纪”。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气候的“调节器”、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在人类生存环境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向学生呈现有关海洋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认识海洋的基本技能、增强他们的海洋意识,为将来科学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奠定必要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岛屿众多,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海洋对于缓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中地理课程开设《海洋地理》选修课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

《海洋地理》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价值:它能够使学生了解海洋环境、感悟人海关系;它能够增强学生的海洋观念、认识海洋国情;海洋地理有很高的综合分析价值、推理价值,因此它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价值;海洋地理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价值。

一、《海洋地理》的特色(一)注重海洋意识的渗透,赋予学生现代海洋观念专家指出,海洋世纪,具有什么样的海洋观念和海洋意识,是关乎我们国家兴盛的大问题,理应得到每个炎黄子孙的密切关注。

而现实状况是,我国国民的海洋意识相对淡薄,对海洋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不深。

海洋地理教材必须以向学生渗透海洋意识为己任,将现代海洋观作为选择和编制教学内容的一条主线。

人教版海洋地理教材在选择和组织材料时,将下述现代海洋观贯穿其中。

海洋价值观。

海洋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既是世界交通和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还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重要舞台。

海洋资源观。

海洋是资源宝库,人类未来的资源寄希望于海洋。

海洋资源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空间、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域、一定的周期内,海洋资源也几乎都是有限的;应当注意节约和开展综合利用,加强海洋资源抚育与保护,这是当代公民对后代幸福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无节制的开发利用甚至挥霍浪费,必然导致自然对人类的反抗,并威胁人类的持续生存,每个公民都负有阻止滥采滥用海洋资源错误行为的道德责任。

海洋环境观。

以海洋环境的组成、特点、海洋环境的重要性、海洋环境污染和保护等内容为基础所形成的关于海洋的理性认识。

保护地球,必须保护好占地球表面积70.8%的海洋。

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础条件之一,没有健康的海洋,就没有地球及其生命系统,人类就会灭亡。

海洋国土观。

所谓现代“海洋国土”观,是指我们要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濒海大国,不仅拥有领海,还拥有应属我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海洋权益观。

即要树立“寸海不能相让”的观念。

可向学生渗透如下基本内容:当前海洋的争夺和控制由过去的以实现军事目的为主变为以谋求经济利益为主;由过去的以争夺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区和战略通道为主,变为以争夺岛屿、海域和海洋资源为主,斗争焦点往往在岛屿的归属上;各沿海国加紧调整海洋军事战略,大力加强海军建设,已成为世界各沿海国国防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维护我国海洋主权权益的形势十分严峻,问题十分复杂,未来围绕海洋权益展开的斗争必将更加激烈。

关注相关海洋地理知识背后蕴含的“海洋观”,用现代人与海洋协调观念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的底子”是人教版海洋地理编选教学材料所始终遵循的一条编制思想主线。

海洋地理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找到现代海洋观的“影子”。

比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认识”一节,通篇以“海洋价值观”为线索,围绕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历程,自然顺畅地展现了海洋各方面的价值;再比如,“海洋开发”一章,更多地渗透了海洋资源观和海洋价值观;这样编排,力求教学内容蕴含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领悟文字、图表、活动、阅读所承载的海洋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

(二)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赋予学生较为系统的海洋地理知识在内容选择上,依据课程标准将海洋地理的核心主题作为内容组织框架,对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重组,构建了教材的结构体系。

人教版《海洋地理》分六个章节,各章节相对独立又有密切联系。

实际上,六个章节可以分为认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海洋权益四大组成部分。

其中,认识海洋部分包含海洋概貌的描述(第一章)和海洋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关内容(第二至第四章);开发利用海洋部分侧重讲述海洋自然资源和海洋空间开发的现状和前景(第五章);保护海洋部分侧重分析海洋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对策(第六章);海洋权益部分除了介绍有关海洋权益的知识外,还介绍了我国海洋基本国情(第六章)。

其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在上述内容体系的框架之下,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的需要,选择了下图所示诸方面内容的约40余个基本概念,以及相应的分布规律和成因分析: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潮汐的周期与成因;洋流的成因与分布规律;海一气相互作用原理;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海洋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海洋环境问题的成因等主要原理。

(三)重视地理过程与方法,赋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本着“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强化学生的地理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中获得发展”的理念,教材集中安排了“活动”栏目,通过科学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体验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的设计既有着眼训练学生的“基本的科学过程技能”的活动,包括观察性活动,如描述海洋地理景观、海洋自然地理现象变化过程等的观察活动;地理信息分析与交流活动,如从图、表、地图等获得海洋地理信息并解释;模拟性的实验活动,如模拟演示海底扩张过程的活动;预测性活动,如预测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问题。

同时活动的设计也有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过程技能”的活动,即围绕“地理问题的形成、形成假设、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验证、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这种从提出问题开始,直到最后得出结论为止的活动。

教材安排的这几类学生活动,不仅能发、展学生每一项能力,更能使学生感知、领悟、运用、体验科学家是如何把“科学的过程”仔细、恰当地应用到问题解决中来的。

让学生体会每项“科研”的全过程,从而更有效地掌握各项技能。

提倡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交流的空间,是人教版海洋地理一个重要特点。

海洋地理重要的概念、原理大多是通过设置“活动”“思考”等栏目,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例如探讨地幔对流与海底扩张的过程时,教科书设计了一个“活动”栏目,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海绵运动的情况,并让学生说明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经历一个探索发现结论的过程。

(四)注意编排体例的科学设计,赋予其承载多方面教学要求的功能海洋地理教材追求生动活泼、简洁明快、图文并茂,充分体现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的特点。

本教材的栏目设置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层次,既有章前的知识提示与学习目标,节前的概要性知识提示;也有注重自探究的“活动”,拓展思辩的“思考”,深化理解原理的“案例”;还有激发学习兴趣与拓展知识面的“阅读”。

这些栏目(除“阅读”栏目外)承载着海洋地理核心知识、学科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也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本教材图表的设计着重艺术化地传达有关海洋地理知识信息,力图给学生以美感,营造创造与想象环境。

二、海洋地理各章编写意图与教学重点(一)第一章编写意图本章基本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从整体上介绍海洋,使学生对海洋形成有一个整体认识,为由整体到局部、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认识海洋自然地理特征、海洋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海洋环境问题等单元奠定基础;二是依循对人类与海洋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这一线索,从一个侧面概要地呈现不同阶段的人海关系,同时反映认识海洋的“科学史”,渗透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教育;三是力图与初中阶段知识的衔接并将相关知识深化,保持海洋地理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

(二)第二至第四章编写意图第二至第四章围绕海洋自然环境主要组成要素——海洋边缘、洋底地形、海洋水体、海洋大气(以海气相互作用为主题)展开。

侧重有关基本概念、特征、空间分布和成因等内容的学习。

总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海洋的自然环境,认识海洋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调节器,对地球环境的一切变化都有重大影响;通过对海洋自然环境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为进一步探讨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奠定基础。

地理课程标准对第二至第四章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的要求非常突出,特备关注的是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归纳、解释相关的地理规律。

在第二章至第四章所涉及的九项“内容标准”中,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归纳、解释相关的地理规律的就占了如下五项:·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运用图表,分析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为贯彻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教材精选了适当的图表资料,供学生分析学习。

(三)第五章编写意图第五章旨在向学生进行海洋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规模、用途和意义等方面的教育。

教材侧重海岸带开发、各种海洋资源的地位、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开发利用前景的阐述。

教材内容的展开,以人海关系作为主线,阐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集中渗透海洋资源观。

向学生揭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迅速增长的人口与有限的陆地空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海洋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越来越受青睐,但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需要在海洋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有序地进行,在利用海洋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保持海洋最佳的环境效益。

(四)第六章编写意图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海洋与人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也越来越显著,本章从两个方面探讨了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使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去分析、归纳与总结海洋现象和海洋问题。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以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视角,着重介绍了三种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冰和冰山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