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实用标准化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一、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采用适用性检查方法验证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的操作过程,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提高微生物控制的有效性。

二、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生物药品、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微生物控制实验室。

三、设备和试剂准备1.培养皿和管子: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试剂器皿。

2.培养基: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培养基密度标准液:用于调整培养基的密度。

4.液体融化装置:用于融化固体培养基。

5.无菌纸片和无菌棒:用于为菌液接种提供无菌工具。

6.灭菌器:用于灭菌培养器皿和试剂。

7.放射源:用于灭菌工作区域。

8.荧光显微镜:用于观察菌落生长。

9.消毒液和洗涤剂:用于清洗工作台和培养器皿。

四、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台和操作区域,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清洁。

2.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

3.确保培养基质量合格,根据需要使用培养基密度标准液调整培养基的密度。

4.打开培养基瓶盖,将培养基倒入清洁的培养皿或管子中,尽量避免有气泡产生。

5.放入灭菌器中进行灭菌,确保培养器皿和试剂的无菌状态。

6.露肩接种法将待测菌液接种于培养皿表面,接种菌液的体积应适量,避免过多或过少。

7.使用灭菌的无菌棒均匀涂抹接种菌液,确保菌液均匀分布在培养基表面。

8.均匀涂抹后,用无菌纸将菌液多余部分吸干。

9.将接种好的培养皿密封,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温度和时间根据具体培养基要求确定。

10.培养箱内的培养皿应避免震动和突然变化的温度。

11.培养一定时间后,取出培养皿进行观察。

12.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数量和形态特征。

13.根据培养基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进行结论判断。

14.清洗灭菌培养器皿和试剂,彻底清洗工作区域,确保无菌状态。

五、质量控制1.确保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使用灭菌的无菌器皿和试剂,避免污染。

3.严格控制接种菌液的体积,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接种量。

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实用标准操作规程

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实用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实验人员的操作流程。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检验人员对培养基的规范管理。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职责:1.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实验室所需求的培养基管理工作,使日常检验可以顺利进行。

2.微生物检验主管:负责对日常配制培养基的规范操作进行监督。

内容1 培养基的申购根据检验项目、工作量和工作进度的需求,提前一个月进行所需的培养基申购。

申购时需指定培养基供应商,必要时进行供应商审计。

2 培养基的验收2.1 培养基到货后,微生物室检验员应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核对品名、数量、规格、生产厂商,应与申购单一致;检查培养基包装有无破损、包装是否完整、产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2.2 验收合格后,登记于《培养基领用台账》(附记录文件编号:SMP-10-QC-009-02(00))。

3 培养基的贮藏3.1未开封的脱水培养基贮存于阴凉室,使培养基处于低温、干燥、和避光条件下。

已开封的脱水培养基应盖紧,贮存于阴凉库。

3.2灭菌好的培养基应进行预培养72h检查无菌后,置4~8℃冷藏保存待用。

灭菌后培养基储存期为7天。

4 培养基的配制4.1培养基的配制和使用应填写《培养基配制及使用记录》(附记录文件编号:SMP-10-QC-009-02(00))。

4.2培养基配制批号原则:原材料批号-配制日期:比如2011年1月1日配制的培养基,培养基干粉批号000000,配制批号为:000000-110101。

配制好的培养基贴《培养基标签》(附记录文件编号:R-SMP-10-QC-009-03)。

(注:同一天同一培养基配置多次的,在原批号后加“-”加“数字”表示,如000000-110101-01)4.3培养基配制方法4.3.1 使用商品化脱水合成培养基时,应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配制,如重量/体积、pH、灭菌条件和操作步骤等。

实验室使用各种基础成分制备培养基时,应按照配方准确配制,并记录相关信息如:培养基名称和类型及试剂级别,每个成分物质含量、制造商、批号,pH值,培养基体积/分装体积,灭菌条件(灭菌方式、温度及时间),配制日期、人员等,以便溯源。

培养基配制、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培养基配制、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目的:制定培养基配制、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的标准操作程序。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配制和适用性检查。

责任者:微生物检验员所用器具、仪器、材料、菌种器具、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高温灭菌柜、隔水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双人净化操作台、单人净化操作台、干燥箱、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500ml三角瓶、移液管、培养皿、试管、接种环、酒精灯材料:标准干燥培养基(购于生物研究所)、待验证培养基菌种:大肠杆菌C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 (B)63501、白色念球菌CMCC (F)10231沙门氏菌CMCC (B)500941. 培养基的配制1.1 准备工作1.1.1 选择适宜容量的容器配制试剂,配制培养基的容器应为玻璃容器,以避免接触金属离子,如吸管、试管、三角瓶和平皿等,应按《玻璃容器清洗规程》洗涤、干燥、灭菌。

1.1.2 配制用水培养基配制用水应为纯化水,纯化水应临用新配。

1.2 配制1.2.1 记录所用脱水培养基的品名、批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及配制处方。

1.2.2 用分度值为0.01的电子天平准确按处方量进行称量并装入三角瓶内。

1.2.3 用量筒按照培养基处方配比加入纯化水。

1.2.4 用硅胶橡皮塞塞上瓶口,轻轻振摇使充分混匀。

1.2.5 培养基在配置后必须进行PH值的测定,以确保符合药典要求和生产厂家的规定,一般情况下,PH值不能超过规制值±0.2。

1.2.6 用牛皮纸包扎瓶口,贴上标签,注明品名、批号、配置日期、配置人、有效期。

1.3 灭菌将上述已配制的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按培养基灭菌条件进行灭菌(每次配制的培养基应在2小时内进行有效灭菌,否则极易染菌。

若未能在2小时内进行有效灭菌,则倒掉重新配制)。

若没有具体要求,一般灭菌温度(压力)为121℃(0.1MPa),灭菌时间为20分钟。

灭菌完成后,待高压灭菌锅温度、压强自然下降为“0”值,方可取出灭菌好的培养基(不可未降温时拿出,否则培养基内外会形成负压,易染菌)。

菌检培养基配制、使用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菌检培养基配制、使用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菌检培养基配制、使用和检验的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客观准确。

应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检查、生物测定检查用培养基的配制及使用。

责任人:菌检检验员、QA、质量部经理。

内容:1 概述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生物营养物质,目前,多数微生物应使用商品化的干粉培养基,这些培养基性能一般比较稳定,只需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贮存条件,配制,在有效期内使用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而自制培养基则应进行较严格的质量控制。

2 培养基的制备通则2.1 常用玻璃仪器的制备2.1.1 概述制备培养基所用的吸管、锥形瓶、毛细吸管、平皿等玻璃仪器用前要用肥皂水洗刷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备用。

2.1.2 细则2.1.2.1 平皿用纸或布包好,或装在金属盒内,于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后烘干,备用。

2.1.2.2 试管管口用棉花塞或硅氟塑料试管塞塞好,用布或报纸包好,于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后烘干,备用。

2.1.2.3 吸管与滴管先用少许棉花塞于吸口端(防止污染物吸出或橡皮帽内的气体污染)然后用纸包好或装入金属吸管筒内,于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后烘干,备用。

其他玻璃器皿均可按上法进行处理,也可装金属筒内于160~180℃干热灭菌2h后,备用。

2.2.培养基的制备及储存2.2.1 配制2.2.1.1配制干粉培养基时,先将蒸馏水按足量加入容器中,然后称取一定量培养基干粉放入水中,静置10~15 min,搅拌,振荡,或延长时间以促进溶解,一般不要加热,必要时加热,但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避免某些营养成分被破坏。

2.2.1.2 溶化一般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搪瓷器内。

加入蒸馏水,隔水加热以促其溶解,加热时应经常搅拌,防止焦化,待其溶解后加足水分。

2.2.2 校正酸碱度2.2.2.1 培养基必须有适当的pH。

测定pH是培养基配制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干粉培养基一般已校正过pH,用时也必须再验证。

2.2.2.2 pH测定时,一般用指示剂滴入培养基中观察,其颜色的变化,或用pH计校正,测定标准温度应为(25±2℃),如与所需pH不符,可用酸或碱液加以校正。

103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和方法适用性试验操作规程

103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和方法适用性试验操作规程

103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和方法适用性试验操作规程一、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1.目的适用性检查的目的是评估103培养基在特定微生物种类的培养和生长方面的适用性。

该操作规程旨在确保试验能够准确、可靠地评估103培养基的适用性。

2.实验器材和试剂-103培养基-微生物种类样品-混合废液-恒温培养箱-离心机-吸管或移液管-培养皿或试管3.实验步骤3.1.将103培养基根据要求制备好,确保无菌。

3.2.取微生物种类样品分别接种到103培养基上。

3.3.按照正常培养条件进行孵育,如温度、湿度和气氛条件等。

3.4.观察培养基上的微生物生长情况,记录并比较不同菌株之间的差异。

3.5.对比观察培养基和其他培养基的结果,评估103培养基在不同微生物种类上的适用性。

4.结果与分析4.1.分析培养基上不同微生物种类的生长情况,评估培养基的适用性。

4.2.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得出结论,103培养基是否适用于特定微生物种类的培养和生长。

5.结论和建议根据实验结果,验证103培养基的适用性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如培养基的优点、缺点、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

1.目的方法适用性试验旨在评估103培养基在特定微生物检测方法中的适用性,确保能够准确、可靠地检测目标微生物的存在。

2.实验器材和试剂-103培养基-微生物样品-培养皿或试管-移液管或吸管-离心机-过滤膜3.实验步骤3.1.根据目标微生物的检测方法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3.2.用103培养基制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3.3.取微生物样品,按照检测方法要求处理样品。

3.4.将处理后的样品分别接种到103培养基上,确保无菌。

3.5.按照检测方法要求进行培养和检测。

3.6.观察培养基上的微生物生长情况,并比较不同微生物检测方法的结果。

4.结果与分析4.1.分析不同微生物检测方法的结果,评估103培养基在特定检测方法中的适用性。

4.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103培养基是否适用于特定微生物检测方法。

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XXXXXXXX有限公司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 目的:建立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实验人员的操作流程。

2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检验人员对培养基的规范管理。

3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

4 职责:4.1 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实验室所需求的培养基管理工作,使日常检验可以顺利进行。

4.2微生物检验主管:负责对日常配制培养基的规范操作进行监督。

5 内容5.1 培养基的申购:根据检验项目、工作量和工作进度的需求,提前一个月进行所需的培养基申购。

申购时需指定培养基供应商,必要时进行供应商审计。

5.2 培养基的验收5.2.1 培养基到货后,微生物室检验员应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核对品名、数量、规格、生产厂商,应与申购单一致;检查培养基包装有无破损、包装是否完整、产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5.2.2 验收合格后,登记于《培养基领用台账》(附记录文件编号:ZL-041)5.3 培养基的贮藏5.3.1 未开封的培养基贮存低温、干燥、和避光条件下。

已开封的培养基应盖紧,贮存于阴凉处。

5.3.2灭菌后培养基储存期为7天。

5.4 培养基的配制5.4.1培养基的配制和使用应填写《培养基配制及使用记录》(附记录文件编号:ZL-025)。

5.4.2培养基配制方法5.4.2.1 使用商品化合成培养基时,应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配制,如重量/体积、灭菌条件和操作步骤等。

5.4.2.2 水、容器具要求:培养基配制均采用纯化水,培养基配制所用容器和配套器具应洁净。

5.4.2.3 称量与分装:快速称量所需量的合成培养基(必要时佩戴口罩或在通风柜中操作,以防吸入含有有毒物质的培养基粉末)。

以免吸潮。

先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混合。

注意避免培养基结块,然后加水至所需的量。

根据说明书要求选择是否加热。

分装体积不超过容器体积的2/3。

配制斜面等含琼脂的培养基也需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后分装。

培养基配制使用操作规程0

培养基配制使用操作规程0

培养基配制使用操作规程0一、实验前准备1.确定所需的培养基种类和配制量。

2.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如试剂、培养基成分、量筒、称量器具等。

3.检查所使用的设备和容器,确保其干净无污染。

二、配制培养基1.根据培养基配方,按照比例准确称取所需的培养基成分。

不同的培养基成分可能有不同的配比,应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配制。

2.准确称取培养基成分后,将其放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

如果配制的培养基成分较多,可以选择使用一个混合容器,将不同的成分分批加入。

3.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使培养基成分溶解均匀。

注意搅拌培养基溶液,以确保成分充分溶解。

4.根据培养基配方需要,调整培养基的pH值。

可以使用酸碱溶液进行调节,pH值应根据具体要求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5.根据培养基配方需求,加入一定量的琼脂或琼脂糖,使培养基凝胶化。

注意在加热溶化琼脂时要确保充分溶解,并避免过热。

6.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溶液均匀地倒入培养皿或试管中,封装好,并在密封处涂抹石蜡或添加适量的抗生素用于防止污染。

三、消毒和灭菌处理1.培养基配制完成后,应进行标本消毒处理,以确保培养基无菌。

可以使用自主炉、高压灭菌器或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处理,处理时间和方法应根据具体要求进行。

2.检查消毒后的培养基容器,确保无菌。

如果发现有污染或者其他异常情况,需要重新消毒处理。

四、记录1.培养基配制完后,需要记录相关信息,如培养基种类、配制日期、配制人员等。

这些记录有助于追溯和分析培养基的质量问题,也方便后续使用和管理。

以上是培养基配制的操作规程,这些规程主要是为了确保培养基质量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执行这些规程可以减少操作失误和污染的风险,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有助于规范实验室管理和操作流程。

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规范培养基配制操作流程,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培养基配制操作。

三、岗位责任(1)实验员:根据实验需要,按照配方准确称量试剂,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配制,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2)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员所配制的培养基进行审核,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培养基要求实验员进行整改,并记录在实验室日志中。

四、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天平、电子计时器、玻璃棒、玻璃瓶、蒸馏水机、高压灭菌器等基础设备及设施。

五、培养基配制操作流程(1)准备试剂应先仔细阅读所选培养基的配方,根据试剂名称和精确剂量,准备称量瓶、试剂架、天平等计量仪器。

配制时应避免手触、相沾等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2)称量试剂初次粗择试剂后,建议先将试剂转移到称量室中,配合现代科技的天平,便可精确计算配比比例。

所有试剂称重时必须使用内配计量,不能使用外配以避免误差增大影响试剂配比。

(3)配制溶液将所需试剂依照标准配比和数量先加入容器,再用分度水小心勾兑均匀,用方法如下:先将容器中整量标容量的水加入到标记线以下。

然后倒入试剂,如对称量试剂的总质量要求是1000 ml,而已注入200 ml水时,即将剩余的实验试剂灌入到950毫升,再次将液面加到1000毫升,如此反复操作完整。

(4)用自来水采样,并抽真空去泡水样的采集,我们应该在步入实验室后在首先采用自来水进行放置,保留水样大概20分钟后,用玻璃棒试管器分别进行抽取。

培养基液体所产生的泡沫和气泡需要用抽真空的方式去除,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

(5)实验室水龙头口淋洗容器本次所述的辛勤劳累的操作一旦完成,容器内部的物质已经被彻底摧毁,真正变成了医学科学上可行的培养基,此时我们应该用干净的管子将洗涤水彻底排完,真正保障实验室完全无菌的标准。

(6)高压灭菌用高压灭菌锅进行消毒,根据不同的材质和设备使用说明,对耐高温不锈钢的容器用121度高压灭菌20分钟,可以保证彻底去除培养基中的细菌。

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之欧阳光明创编

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之欧阳光明创编

目的:建立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实验人员的操作流程。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检验人员对培养基的规范管理。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职责:1.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实验室所需求的培养基管理工作,使日常检验可以顺利进行。

2.微生物检验主管:负责对日常配制培养基的规范操作进行监督。

内容1 培养基的申购根据检验项目、工作量和工作进度的需求,提前一个月进行所需的培养基申购。

申购时需指定培养基供应商,必要时进行供应商审计。

2 培养基的验收2.1 培养基到货后,微生物室检验员应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核对品名、数量、规格、生产厂商,应与申购单一致;检查培养基包装有无破损、包装是否完整、产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2.2 验收合格后,登记于《培养基领用台账》(附记录文件编号:SMP-10-QC-009-02(00))。

3 培养基的贮藏3.1未开封的脱水培养基贮存于阴凉室,使培养基处于低温、干燥、和避光条件下。

已开封的脱水培养基应盖紧,贮存于阴凉库。

3.2灭菌好的培养基应进行预培养72h检查无菌后,置4~8℃冷藏保存待用。

灭菌后培养基储存期为7天。

4培养基的配制4.1培养基的配制和使用应填写《培养基配制及使用记录》(附记录文件编号:SMP-10-QC-009-02(00))。

4.2培养基配制批号原则:原材料批号-配制日期:比如2011年1月1日配制的培养基,培养基干粉批号000000,配制批号为:000000-110101。

配制好的培养基贴《培养基标签》(附记录文件编号:R-SMP-10-QC-009-03)。

(注:同一天同一培养基配置多次的,在原批号后加“-”加“数字”表示,如000000-110101-01)4.3培养基配制方法4.3.1 使用商品化脱水合成培养基时,应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配制,如重量/体积、pH、灭菌条件和操作步骤等。

实验室使用各种基础成分制备培养基时,应按照配方准确配制,并记录相关信息如:培养基名称和类型及试剂级别,每个成分物质含量、制造商、批号,pH值,培养基体积/分装体积,灭菌条件(灭菌方式、温度及时间),配制日期、人员等,以便溯源。

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实验人员的操作流程。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检验人员对培养基的规范管理。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四部职责:1.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实验室所需求的培养基管理工作,使日常检验能够顺利进行。

2.微生物检验主管:负责对日常配制培养基的规范操作进行监督。

内容1 培养基的申购根据检验项目、工作量和工作进度的需求,提前一个月进行所需的培养基申购。

申购时需指定培养基供应商,必要时进行供应商审计。

2 培养基的验收2.1 培养基到货后,微生物室检验员应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核对品名、数量、规格、生产厂商,应与申购单一致;检查培养基包装有无破损、包装是否完整、产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2.2 验收合格后,登记于《培养基领用台账》(附记录文件编号:SMP-10-QC-009-02(00))。

3 培养基的贮藏3.1未开封的脱水培养基贮存于阴凉室,使培养基处于低温、干燥、和避光条件下。

已开封的脱水培养基应盖紧,贮存于阴凉库。

3.2灭菌好的培养基应进行预培养72h检查无菌后,置4~8℃冷藏保存待用。

灭菌后培养基储存期为7天。

4 培养基的配制4.1培养基的配制和使用应填写《培养基配制及使用记录》(附记录文件编号:SMP-10-QC-009-02(00))。

4.2培养基配制批号原则:原材料批号-配制日期:比如 1月1日配制的培养基,培养基干粉批号000000,配制批号为:00。

配制好的培养基贴《培养基标签》(附记录文件编号:R-SMP-10-QC-009-03)。

(注:同一天同一培养基配置多次的,在原批号后加“-”加“数字”表示,如00-01)4.3培养基配制方法4.3.1 使用商品化脱水合成培养基时,应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配制,如重量/体积、pH、灭菌条件和操作步骤等。

实验室使用各种基础成分制备培养基时,应按照配方准确配制,并记录相关信息如:培养基名称和类型及试剂级别,每个成分物质含量、制造商、批号,pH 值,培养基体积/分装体积,灭菌条件(灭菌方式、温度及时间),配制日期、人员等,以便溯源。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培养基适用性标准操作规程第 1 页共4页1目的规范培养基适应性检查的标准操作。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中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査。

3责任3.1本规程由质量保证中心主任指定人员起草。

3.2与本文件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参与审阅,企业质量负责人批准本文件。

3.3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本规程。

4内容4.1依据4.1.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4.1.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4.2试验用菌株及培养基4.3试验用仪器设备4.3.1恒温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3~28℃)、蒸汽压力灭菌器、净化工作台、电热干燥箱、恒温水浴锅、振荡器、电冰箱、天平4.3.2锥形瓶、培养皿(9cm)、量筒、试管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ml分度0.1)4.3.3接种环、乙醇灯、乙醇棉球或碘伏棉球、火柴、记号笔、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白瓷盘。

4.4操作步骤4.4.1菌液的制备4.5.1.1 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30~35℃培养18~24h。

取30~35℃培养18~24h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营养肉汤新鲜培养物1ml,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递增稀释制成每1ml含菌数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

4.5.1.2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上,于23~28℃培养24~48h。

取于23~28℃培养24~48h的白色念珠菌新鲜培养物1ml,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递增稀释每1ml含菌数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

4.5.1.3 接种黑曲霉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于23~28℃培养5~7天,加入3~5ml0.05%(ml/ml)聚山梨酸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ml/ml)聚山梨酸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递增稀释制成每1ml含孢子数50~100cfu的孢子悬液备用。

149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149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4定义培养基:供微生物生长的人工配制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生长素和水等。

应进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5程序5.1培养基的制备按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加纯化水进行配制。

5.2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5.2.1 营养琼脂培养基5.2.1.1制法:称取脱水培养基粉末32g,加纯化水至1000ml,煮沸,分装于250ml的锥形瓶中,每瓶200ml,用棉塞塞好,用两层牛皮纸包好,121℃灭菌15min,备用。

5.2.1.2用途:供细菌计数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的细菌数测定。

5.2.2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5.2.2.1制法:称取脱水培养基粉末30.5g,加纯化水至1000ml, 煮沸,分装于250ml的锥形瓶中,每瓶200ml,用棉塞塞好,用两层牛皮纸包好,121℃灭菌15min,备用。

5.2.2.2用途:供霉菌、酵母菌检验。

5.2.3 胆盐乳糖培养基5.2.3.1制法:称取脱水培养基粉末35.8g,加纯化水至1000ml, 煮沸,分装于100ml的锥形瓶中,每瓶100ml,用棉塞塞好,用两层牛皮纸包好,121℃灭菌15min,备用。

5.2.3.2用途:供大肠埃希菌检验。

5.2.4 4-甲基伞型酮葡萄糖苷酸(MUG)培养基5.2.4.1制法:称取脱水培养基粉末2.33g,加纯化水至100ml, 煮沸,分装于20ml的试管中,每支5ml,用棉塞塞好,用两层牛皮纸包好,121℃灭菌15min,备用。

5.2.4.2用途:供大肠埃希菌检验5.2.5 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5.2.5.1制法:称取脱水培养基粉末3.5g,加纯化水至100ml, 煮沸,分装于25ml的试管中,每管10ml,用棉塞塞好,用两层牛皮纸包好,121℃灭菌15min,备用。

5.2.5.2用途:大肠菌群检验5.2.6硫乙醇盐流体培养基5.2.6.1制法:称取脱水培养基粉末29.25g,加纯化水至1000ml, 煮沸,分装于500ml的玻璃瓶中,每瓶300ml,用胶塞塞好,密封压盖。

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一个培养基配制操作规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

2范围: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用培养基。

3责任人:质检员、化验主管。

4内容:4.1微生物限度检查用培养基的配制4.1.1配制用具:蒸汽灭菌器、电炉、搪瓷缸、玻璃棒、三角瓶、棉塞、细绳、牛皮纸、天平、量筒。

4.1.2根据配制量称取干燥培养基质,置搪瓷缸中,加入规定的纯化水或琼脂等使其溶解,将搪瓷缸放到电炉上加热煮沸。

4.1.3根据培养基的配方要求调节PH值,将配好的培养基分装到若干个三角瓶中,瓶口塞好棉塞,盖上牛皮纸捆扎好,放入灭菌器中,灭菌条件为121℃高压灭菌15分钟。

4.方法:称取使用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缓冲液16克,加入1000ml纯化水中,微温溶解,分装,115℃高压灭菌30分钟备用。

将配好的缓冲液分装到若干支试管中,直接接种法缓冲液9ml/管,试管口塞好棉塞;放入灭菌器中进行灭菌。

4.方法:称取使用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33克,加入1000ml纯化水中,加热煮沸溶解,分装,121℃高压灭菌15分钟备用。

4方法:称取使用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30.5克,加入1000ml纯化水中,加热煮沸溶解,分装,121℃高压灭菌15分钟备用。

4方法:称取使用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37克,加入1000ml纯化水中,加热煮沸溶解,分装,121℃高压灭菌20分钟备用。

4.1.8培养基配制注意事项:(1)采用干燥培养基,按说明配制,应对灭菌后的培养基pH进行校验。

(2)配制的培养基不应有沉淀,应于溶化后趁热过滤,灭菌后使用。

(3)培养基的分装量不得超过容器的2/3,以免灭菌时溢出。

包装时,塞子必须塞紧,以免松动或脱落造成染菌。

(4)培养基配制后应在2小时内灭菌,避免细菌繁殖。

(5)灭菌后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防止污染,可在3周内用毕;保存于密闭容器中,可在1年内使用。

制备好的培养基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水分散失及染菌。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适用性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适用性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适用性操作规程建立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保证培养基的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规程规定了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计数用培养基、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1、简述1.1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试验可用于确定实验室所使用培养基(包括购置的不同批号的成品培养基、不同批号的脱水培养基、按处方自行配制培养基所用不同批次的原材料等)、制备程序(包括水质控制、配制方法、灭菌程序等)、保存条件(温度、湿度、时间及盛装培养基的容器条件等)等是否满足微生物限度检查要求。

1.2 计数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包括需氧菌、霉菌及酵母菌总数计数。

1.3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包括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特性的检查。

2 计数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中计数用培养基有5种,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R2A琼脂培养基、平板计数培养基。

2.1 培养基及配制2.1.1 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对照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对照培养基;R2A琼脂培养基、R2A琼脂对照培养基;平板计数培养基。

2.1.2 配制:照《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配制。

2.2 试剂及稀释剂配制2.2.1 试剂: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聚山梨酯80、氯化钠。

2.2.2 稀释剂配制➢∙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称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4.63g,加水1000mL溶解,分装,灭菌(121℃、15min)。

➢∙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已经灭菌好的聚山梨酯80(1mL),加入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摇匀,即得。

➢∙0.9%无菌氯化钠溶液:称取氯化钠9.0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分装,灭菌(121℃、15min)。

3 试剂及消毒液配制3.1 试剂新洁尔灭溶液、84消毒液、苯酚、75%医用消毒酒精。

培养基使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培养基使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培养基使用性检查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保证培养基使用性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数据的可比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培养基进行实验的实验室。

三、基本要求1.培养基的制备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实验方法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培养基的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性能检查,包括外观检查、pH值检查、无菌性检查等。

3.培养基的使用应遵循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规定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保证实验数据的可信度。

四、操作步骤1.外观检查(1)取适量的培养基进入清洁的透明容器中。

(2)观察培养基的颜色、气味、透明度等特征。

(3)如培养基颜色异常、有异味或有悬浮物等异常情况,应停止使用,并报告有关部门。

2.pH值检查(1)取适量的培养基进入清洁的容器中。

(2)使用pH计将电极插入培养基中,稳定数秒。

(3)记录pH值,并与标准值进行对比。

(4)如pH值明显偏离标准值,应停止使用,并调整或重新制备培养基。

3.无菌性检查(1)取适量的培养基进入清洁的容器中。

(2)将容器密封后,通过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处理,时间和温度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设置。

(3)取适量培养基后,进行细菌培养或真菌培养的无菌性检查。

(4)观察培养基是否有细菌或真菌生长,如有生长应停止使用,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处理。

4.其他检查(1)根据具体实验需求,进行其他必要的检查,如营养成分检查、凝固性检查、适用菌种检查等。

(2)根据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要求,记录检查结果,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和报告。

五、质量控制1.操作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实验技术和操作经验,并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2.培养基的制备和使用应符合实验室的相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包括设备的校准、试剂的验证和记录等。

3.培养基的存储和管理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使用时的质量。

4.定期对培养基的性能进行复核,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六、异常处理1.如培养基在外观检查、pH值检查、无菌性检查等环节出现异常,则应停止使用,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处理。

68.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68.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名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SOP-QC-000-03起草人:起草日期:部门:审核人:审核日期:页码1/6审核人:审核日期:版本号03批准人:批准日期:生效日期颁发部门质量部分发部门质量部、质量保证室、质量控制室1目的建立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范围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中成品培养基、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

3 职责质量部组织制订,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人员负责实施。

4 内容4.1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4.2概述:4.2.1培养基质量是影响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的重要环节。

计数测定用培养基的促生长能力是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判断的重要影响因素,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也可能由于其促生长能力、指示能力、抑制能力的差异,从而对菌落颜色、形态等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影响结果判断的客观性。

4.2.2培养基适应性检查是通过检验用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的比较,以阳性菌的生长状态或特征来评价判断检验用培养基是否符合检验要求。

4.2.3微生物限度检查用培养基主要分为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测定用培养基和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两部分。

4.2.4微生物限度检查用培养基质量控制的一般原则4.2.4.1不同处方培养基的替代使用不能通过培养基适应性试验简单确定。

4.2.4.2如果没有特殊规定,培养基配制采用蒸馏水或纯化水均可,但应采取一定措施加以检测控制;如蒸馏水应测PH 值是否为5~7;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纯化水,电阻值应不小于2МΩ等。

4.2.4.3尽量现用现配。

培养基灭菌后在能取出的前提下,尽快取出,切忌在高压锅内过夜存留;固体培养基灭菌或熔化后,融化状态放置不得超过8h ;固体培养基熔化再使用应不超过一次;一般预制培养基可置洁净环境2~25℃保存,但不应超过21天。

4.2.4.4干粉培养基变质、过期均不应再用;预制培养基储存过程中发现浑浊、变色、长菌、严重脱水等变化均不应再用。

培养基的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培养基的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培养基的配制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选取天然或纯化的营养物质及其相应的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条件,经过加工,制成不同的营养基质,藉以在人工条件下培养供检验用的微生物。

2.适用范围适用于培养基的配制操作。

3.责任者操作员。

4.仪器硅胶塞、试管、平皿、吸管、漏斗、高压锅、三角瓶、天平。

5. 内容5.1 准备5.1.1 玻璃器皿洗涤5.1.1.1 制备培养基所用吸管、试管,三角瓶和平皿等新玻璃器皿,因有灰尘和游离碱性物质,先用水冲洗干净。

然后置3%的盐酸中浸泡约12H。

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纯化水冲洗1~2次,晾干后备用。

5.1.1.2 凡各种装量大而又不宜高压的含糖培养基,所用的玻璃器皿应事先灭菌,以免因一次性低压灭菌不彻底而染菌。

5.1.2 用具包装与灭菌5.1.2.1 硅胶塞:应用水冲洗干净,再以纯化水冲洗1~2次,烘干备用。

5.1.2.2 试管:各种试管最好先配上合适的硅胶塞,待高压灭菌后再分装培养基,可防止污染。

5.1.2.3 平皿:取洗净晾干的平皿,每7 套作一个包装,121℃ 30分钟灭菌后烘干备用;也可用160℃ 2小时干热灭菌后备用。

5.1.2.4 吸管:供染菌限度检验用的吸管,应防止堵塞,故选用红刻度粗下口的。

用前洗净烘干,上口塞进少许普通棉花,松紧适度,以防污染。

然后按其容量大小,分别放在用双层牛皮纸做成的纸袋或者金属盒内,包严经121℃ 30分钟灭菌后烘干备用。

5.2 操作5.2.1 根据用途选择培养基,按其用法进行准确称量和加纯化水,并填写配制记录如名称、配制量、配比、配制日期、配制者。

5.2.2 培养基完全溶解后,进行过滤和分装,液体培养基一般应澄清无沉淀,否则影响观察细菌生长结果。

过滤时可用滤纸或脱脂棉。

5.3 分装5.3.1 各种液体培养基分装试管时,每支应按试管大小及用途不同定量分装,可用吸管或注射器分装,也可用漏斗分装。

一般漏斗下口连接一段橡胶管,管口插一小段玻璃管,再加上一个弹簧夹控制流量,分装时将漏斗放在支架上,内装培养基,然后将下口插入试管中即可按量将培养基逐管分装,注意,不同品种的培养基用过漏斗,应充分洗净后再用,以防两种培养基互相混淆,影响使用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建立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规实验人员的操作流程。

围:适用于微生物检验人员对培养基的规管理。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0年修订)》、《中华人民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职责:1.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实验室所需求的培养基管理工作,使日常检验可以顺利进行。

2.微生物检验主管:负责对日常配制培养基的规操作进行监督。

容1 培养基的申购根据检验项目、工作量和工作进度的需求,提前一个月进行所需的培养基申购。

申购时需指定培养基供应商,必要时进行供应商审计。

2 培养基的验收2.1 培养基到货后,微生物室检验员应进行验收。

验收容包括核对品名、数量、规格、生产厂商,应与申购单一致;检查培养基包装有无破损、包装是否完整、产品是否在有效期。

2.2 验收合格后,登记于《培养基领用台账》(附记录文件编号:SMP-10-QC-009-02(00))。

3 培养基的贮藏3.1未的脱水培养基贮存于阴凉室,使培养基处于低温、干燥、和避光条件下。

已的脱水培养基应盖紧,贮存于阴凉库。

3.2灭菌好的培养基应进行预培养72h检查无菌后,置4~8℃冷藏保存待用。

灭菌后培养基储存期为7天。

4 培养基的配制4.1培养基的配制和使用应填写《培养基配制及使用记录》(附记录文件编号:SMP-10-QC-009-02(00))。

4.2培养基配制批号原则:原材料批号-配制日期:比如2011年1月1日配制的培养基,培养基干粉批号000000,配制批号为:000000-110101。

配制好的培养基贴《培养基标签》(附记录文件编号:R-SMP-10-QC-009-03)。

(注:同一天同一培养基配置多次的,在原批号后加“-”加“数字”表示,如000000-110101-01)4.3培养基配制方法4.3.1 使用商品化脱水合成培养基时,应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配制,如重量/体积、pH、灭菌条件和操作步骤等。

实验室使用各种基础成分制备培养基时,应按照配方准确配制,并记录相关信息如:培养基名称和类型及试剂级别,每个成分物质含量、制造商、批号,pH值,培养基体积/分装体积,灭菌条件(灭菌方式、温度及时间),配制日期、人员等,以便溯源。

4.3.2 水、容器具要求:培养基配制均采用纯化水,特殊说明时采用去离子水和蒸馏水。

培养基配制所用容器和配套器具应洁净。

对热敏感的培养基如糖发酵培养基其分装容器应先进行预灭菌,以保证培养基的无菌性。

4.3.3 称量与分装:快速称量所需量的脱水合成培养基(必要时佩戴口罩或在通风柜中操作,以防吸入含有有毒物质的培养基粉末)。

以免吸潮。

先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混合。

注意避免培养基结块,然后加水至所需的量。

根据说明书要求选择是否加热。

分装体积不超过容器体积的2/3。

配制斜面等含琼脂的培养基也需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后分装。

4.4 pH 值的测定和调整pH值采用pH计进行检测,温度25±2℃。

取配后培养基10ml进行灭前pH测定。

另取20ml于50ml三角瓶与同批配制培养基同时灭菌冷却至25±2℃检测灭后PH。

灭菌前后pH应按下表进行控制。

灭菌前可使用浓度约为40g/L(约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或浓度约为36.5g/L(约1mol/L)的盐酸溶液进行缓慢调整,避免反复调整而增加离子浓度。

灭菌后培养基不符合标准时视为不合格,不进行使用。

4.5 培养基灭菌培养基和试剂应采用湿热灭菌法或过滤除菌法。

湿热灭菌在高压灭菌锅或蒸汽灭菌柜中进行,容器具若需湿热灭菌时,灭菌条件为121℃灭菌30 min。

培养基严格按说明书条件进行灭菌。

培养基灭菌后应立即取出,不得存放于高压灭菌器中。

5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5.1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5.1.1菌种及菌液制备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用菌株见表1。

菌液制备:按表1规定程序培养各试验菌株。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35℃培养18~24小时,取上述培养物1ml加入9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制成10-1 的菌液,依法10倍稀释至10-7,分取各菌悬液1ml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20ml,各菌悬液平行制备两个平皿,平皿法培养计数,取小于100CFU/ml的菌液备用;取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25℃培养2~3天。

取上述培养物1ml加入9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制成10-1的菌液,依法10倍稀释至10-7,取菌悬液1ml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ml,各菌悬液平行制备两个平皿,平皿法培养计数,取小于100CFU/ml的菌液备用;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经25℃培养5~7天,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取上述培养物1ml加入9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制成10-1的菌液,依法10倍稀释至10-7,分取各菌悬液1ml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0ml,各菌悬液平行制备两个平皿,平皿法培养计数,取小于100CFU/ml的菌液备用。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 小时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使用。

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 ,在验证过的贮存期使用。

5.1.2 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

如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5.1.3培养基适用性检査微生物计数用的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按表1 规定,接种不大于l00cfu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管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置表1 规定条件下培养。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管或2个平皿。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0.5〜2 围,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表1 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5.2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5.2.1 菌种及菌液制备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菌液制备:按表1规定程序培养各试验菌株。

取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35℃培养18~24小时,取上述培养物1ml加入9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制成10-1的菌液,依法10倍稀释至10-7,分取各菌悬液1ml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20ml,各菌悬液平行制备两个平皿,平皿法培养计数,取小于100CFU/ml的菌液备用;取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25℃培养2~3天。

取上述培养物1ml加入9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制成10-1的菌液,依法10倍稀释至10-7,取菌悬液1ml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0ml,各菌悬液平行制备两个平皿,平皿法培养计数,取小于100CFU/ml的菌液备用;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使用。

2.1.3 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

如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2.2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控制菌检查用的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控制菌检査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项目包括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特性的检查。

各培养基的检查项目及所用的菌株见表1。

表1 控制菌检査用培养基的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和指示特性2.2.1 液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査分别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表1)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被检培养基管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2.2.2 固体培养基促生能力检査用涂布法分别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表1 )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平板上,在相应控制菌检査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被检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应一致。

2.2.3 培养基抑制能力检査接种不少于l00cfu的试验菌(表1)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査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小于规定的最长培养时间下培养,试验菌应不得生长。

2.2.4 培养基指示特性检査用涂布法分别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表1 )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平板上,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被检培养基上试验菌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指示剂反应情况等应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6培养基销毁失效、检测用过培养基(无论是否有菌生长)均按废物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参照《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程》(文件编号:SMP-10-QC-014(00))。

相关文件:文件变更历史:培养基领用台账R-SMP-10-QC-009-01(00)培养基配制及使用记录培养基配制标签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报告R-SMP-10-QC-009-04(00)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数据记录R-SMP-10-QC-009-05(00)控制菌培养基适用性测试记录R-SMP-10-QC-009-06(00)控制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报告R-SMP-10-QC-009-07(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