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花鸟画鉴赏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
该单元由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两部分组成,本册介绍的是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
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一、教学路径在中国画中,花鸟画是与人物、山水画鼎足而立的画科。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在世界美术领域亦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花鸟画千年不衰,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从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到文同的《墨竹图》、朱耷的《游鱼》,再到齐白石的《蟹篓图》……中国花鸟画的画家们在看似寻常的花鸟虫鱼中发现自然之美,运用笔墨色彩的技巧去表现大自然中的丰富和生动。
他们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反映社会现实。
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仅表现花鸟之美,更是把花鸟作为表达特殊情感的重要媒介,这远远超出了花鸟本身。
本课以名家画作为切入口,围绕花鸟画家如何描绘自然,又如何表达情意而展开。
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评析,逐步理解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二、课时建议2~3课时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教师: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元朝时期钱选二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
元朝时期钱选二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初山水画家以钱选、赵孟俯、高克恭为代表,元代中后期,崛起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这四大家。
元代还有一批山水画家,各有师承,自具特色,在画史上也享誉颇高。
其中受赵孟俯影响,兼宗李成、郭熙画法的画家,有盛懋、商琦、曹知白、朱德润、唐棣等人。
受黄公望和王蒙影响,兼师董源、巨然的有陆广、马琬、陈汝言、方从义、赵原等人。
学习南宋院体山水画法,保留马远、夏圭遗风者有孙君泽、丁野夫等人。
此外,王振鹏、李容瑾、朱玉等人的山水楼阁,用笔工整细密,折算精确,为元代界画名家。
这里介绍钱选绘画作品。
钱选,1235年生,1301年逝世,湖州(浙江吴兴)人,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花鸟画家。
字舜举,号玉潭、霅川翁、习懒翁等。
南宋景定间乡贡进士。
善画人物、山水、花鸟。
元初与赵孟俯等称为“吴兴八俊”。
他的绘画注入了文人画的笔法和意兴,表现出一种生拙之趣,自成一体。
钱选的花鸟画成就最高,是元代继承宋代设色工笔花鸟画这一派中的代表人物。
他的花鸟画所画花鸟用笔尽劲,细洁而光润,设色淡雅清丽,精巧传神。
他在广泛吸收传统的基础上各自出新意。
形成了自己独特风貌。
他提倡复古,在创作思想上主张绘画重在体现文人的气质,即所谓“士气”,就是力图摆脱对于形似的刻意追求。
其意在摆脱南宋画院习气,继承唐、五代、北宋人之法。
这种主张在元初画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
传世作品有《牡丹图》、《山居图》《秋瓜图》《宋太宗蹴鞠图》《西湖吟趣图》、《卢仝烹茶图》轴、《浮玉山居图》卷、《桃枝松鼠图》《杨贵妃上马图》《王羲之观鹅图》《扶醉图》《梨花图》《草虫图》《八花图卷》《信国公遗像》《归去来辞图》《海棠》《花鸟图三段》《白莲图》《秋江待渡图》《烟江待渡图》《桃花喜鹊》《秋葵》《折枝牡丹》《岁朝清供》《碧桃黄莺图》《花鸟图》《青山白云图》《三蔬图轴》等。
历代名家牡丹画开眼还敢说俗吗
历代名家牡丹画开眼还敢说俗吗?牡丹是国画花卉中经常描绘的题材,历代诗人画家有着无数赞美牡丹的诗句和画作,意义不仅在于牡丹美丽的外表还在于寄托诗人、画家的美好情感。
牡丹又名洛阳花、富贵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
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牡丹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清马逸花鸟画工笔牡丹《国色天香图》《国色天香图》是一幅富丽堂皇的工笔重彩花卉图。
图中的牡丹花开娇艳,明丽动人,色彩丰富饱满,姿态优雅,设色极其讲究,勾线细致圆润。
而花下奇石则用积墨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绘出,以石绿、石青略染。
兰花以重粉罩染,胭脂点蕊,素雅动人。
地面以淡彩渲染,营造出空间的伸缩感。
《国色天香图》堪称“中国牡丹第一图”,是中国古代牡丹绘画最杰出的作品。
清余稺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牡丹《花鸟图册》此册共十二开,构图简洁、高雅,设色明丽妍美,笔法工整细腻,飞蝶、蚱蜢、小鸟的造型准确,栩栩如生,说明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功底。
此图册绘兰花、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兰、梅花、腊梅等。
《石渠宝笈》著录。
清郎世宁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仙萼长春图之牡丹》此图册分别描绘了牡丹、兰花、罂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艳丽多姿的花卉和体态生动的蝶、鸟。
构图上取法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格局,以虚托实,注重对所绘物象的突出。
在表现技法上,则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及透视的特点,以工致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瓣、叶片以及鸟雀的羽毛质感和体积感,呈现出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
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风成为清代宫廷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受到了清皇室的青睐。
《石渠宝笈》著录。
清恽冰《牡丹图》国色天香花鸟画小品款题“蒲塘秋艳,抚南田公本,女氏恽冰。
”钤“恽冰”、“清于”印。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
整幅运用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荷花则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
花鸟画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花鸟画美术鉴赏论文范文论海上画派的花鸟画艺术摘要:海上画派大约形成于19世纪中叶,当时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各地画家云集沪上,逐渐形成“海上画派”。
就区域性而言,上海的开埠所引发的社会发展,包括政治的、文化的、生活的多元性及商业的频繁,已使其成为当时中国最活跃的地区,人民的生活随着商业的繁荣而变得富裕,有了更广泛的视野。
就经济的发展而言,富裕的象征,便落在精致文化的发展上;就文化特质来说,绘画创作是极为适宜的主题艺术。
其画风已形成职业性和专业性的特点。
海上画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能破格创新,凸显个性,重品学修养,和民间艺术联系深,能达到雅俗共赏,作品颇具象征性,讲究内涵充实,造型色彩华美而兼具实用性与现实性。
关键词:赵之谦;虚谷;任颐;吴昌硕扬州画派之后,清中期以后的中国画坛进入了一个低谷期。
虽在康乾时期有郎世宁、王致诚等外籍传教士画家供奉朝廷,培植西画中用之风,而焦秉贞、唐岱等本土画家也曾参以西画之法共同表现宫廷文治武功、帝侯所好祥瑞等图像诸多绘事;但乾隆以后,随着清王朝的没落,正统派的艺术和个性派的风格都处于停滞状态。
此时,中国的艺术界正孕育着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黄宾虹先生称之为“道咸画学中兴”,即从道光、咸丰年间出现的中国文化界的金石学热潮。
一些学者和艺术家纷纷献身于此,在书法、篆刻和文人写意画等几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高的学术成就,使得中国画在一片衰势中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清代末年上海出现了一批绘画名手,也就是“海上画派”的主力军。
“海上画派”主要是金石学运动的产物,是道咸画学中兴的丰硕成果。
从社会经济背景方面而言,上海作为“鸦片战争”后新兴起来的商业都会逐渐取代了以往的苏州、扬州。
商品经济的繁荣刺激了绘画商品化的发展,各类行会性质的民间书画组织纷纷成立,字画彻底成为一种真正的商品在社会上生产流通,艺术家的社会身份地位发生了巨大改变。
前海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赵之谦、虚谷、张熊、朱熊、任熊、任薰、任颐等,后海派则以吴昌硕为代表。
论陈之佛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论陈之佛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总体风格上主要是对传统的延续、继承和整合,在此基础上,他将传统工笔花鸟画与近代日本艺术以及西方艺术也加以融合,使其工笔花鸟画拥有崭新的风貌。
通过解读其作品,本文认为陈之佛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可以体现在五个方面:体现时代审美的题材与意境;注重形式美的构图;充满视觉意趣的造型;强调对比与调和的设色;多元化的技法和材料。
标签:陈之佛;工笔花鸟画;艺术特色一、体现时代审美的题材与意境在陈之佛的绘画思想中,很强调工笔花鸟画主观性的表现,认为艺术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触景而生情,情注于画,画感于人,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他在《艺术品鉴赏的态度》中说道:“一切艺术品,即是艺术家的精神借事物外象,具体的表现其美的感动。
这里实在蕴藏着作者丰富的感情,不仅是事物外象的再现。
”陈之佛还善于从旧题材中挖掘新意,1959 年的作品《松龄鹤寿》是陈之佛为庆祝建国十周年而创作。
松鹤是传统题材,寓意是祝福前辈老者健康长寿,陈之佛在这幅作品中将其角色进行巧妙转换,赋予其新的意义。
画中的十只仙鹤,各具神态,或引吭长唳,或低首蹑足,或互相倾诉,皆羽毛丰满、神采奕奕,殷红艳丽的丹顶像白金的王冠上镶嵌着一颗耀眼夺目的红宝石,与青葱苍劲的松柏构成了和谐明快、气势磅礴的画面,赞颂了解放后新中国的累累硕果,歌颂祖国欣欣向荣,繁荣富强,万年长青。
陈之佛正是注重深入自然、体验生活,因而能敏锐地挖掘出旧题材中的新意境,老题材也画出了新意趣。
二、注重形式美的构图陈之佛是工艺美术家出身,且对图案学有深入的研究,因而图案设计中所运用的规则化、理想化、秩序化、程序化等艺术理念、艺术表达方法,会不自觉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使其在画面的安排上强调图案学中对比、动静、节奏、均衡、呼应等形式美的法则。
他认为画面的构图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整个画面的效果,构图的处理不当,会造成画面的散乱、单调、平庸、闭塞、空洞等弊病,而这都是因为构图缺乏形式美感,这在花鸟画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传统的方法上,根据形式美法则妥善处理构图,会为花鸟画带来生气和变化。
釉上彩工笔花鸟画赏析
【文物博论】 A Theory of Cultural Relics1 釉上彩工笔花鸟画的题材选择釉上彩工笔花鸟画题材选择大多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事物,泉州博物馆馆藏的有花鸟虫鱼、牡丹、松柏、荷花、水仙花、“花中四君子”等题材作品。
这类植物成为人格品行的文化象征,大多带有吉祥、喜庆寓意。
清嘉庆五彩“寿”字蝙蝠纹盘(图1)内壁以盘中露出浆果的石榴为中心,外绕三只红色展翅而飞的蝙蝠,寓意“洪福齐天”;外层为石榴果子间杂篆体“寿”字,寓意“福捧寿”。
创作者将谐音“遍福”的蝙蝠与多子多孙的石榴有机结合,整幅作品画面充分表达了人们祈求多子多福和追求长寿的美好愿望。
清梅兰竹菊纹粉彩高足盘(图2)胎体厚重,质地白皙,纹饰绘工流畅生动,盘心中绘有绿色和粉色的寿桃,寿桃带有翠绿色叶子,外壁以顺时针描绘的“四君子”为主要构图布局,使用赭石勾勒图案轮廓,以粉色绘花卉,以粉绿、草绿绘枝叶和枝干。
梅花暗香疏影,兰花清幽高雅,竹子清爽翠绿,菊花怒放鲜艳。
2 釉上彩工笔花鸟画的色彩美色彩是釉上彩工笔花鸟画最显著的外部特征,能够引起人们注意和对视觉冲击的第一感觉。
清景德镇窑粉彩凤凰牡丹纹葵口供盘(图3)白地粉彩,外壁饰花卉缠枝纹,器物内饰粉彩装饰的凤凰牡丹纹饰。
凤凰昂首立于青石、水草之上,周围牡丹竞相开放,一只绿色蜻蜓俯冲而下,整个画面静中有动,色彩绚烂。
该盘采用“没骨”画法勾涂渲染,然后在瓷胎上涂上一层“玻璃白”作打底,再用油料调色,结合填、洗、擦、点、皴、吹等技法将颜色层层染开,红彩变成粉红、胭脂红、玫瑰红,绿彩变成翠绿、浅绿,蓝彩变成浅蓝,使得瓷器产生丰富多彩的色阶、色相艺术效果。
清同治“囍”牡丹纹粉彩碗(图4)白地粉彩,釉面均匀,施色较薄,碗心绘硕大寿桃两个,碗外壁以“囍”字间以折枝花卉环绕成连续图案的构图形式作为装饰,底部饰红彩中国结。
此碗采用红彩和绿彩设色,有丰富的色阶层次。
颜色过渡自然,红色艳而不俗,绿色浅淡有致,喜庆色彩迎面扑来,表达着人们对吉祥、富贵、幸福生活的向往。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宋代工笔花鸟画不仅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还体现了实用性
的特点。
画作多以自然花鸟为主题, 与当时社会的文化、风俗、 审美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宋代工笔花鸟画作为当时社会 的装饰性工艺品,广泛应用于 宫殿、府邸、园林等场所的装
饰和陈设。
独特的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宋代工笔花鸟画以其细腻入 微的描绘、生动逼真的形象 和浓郁的诗意表现出独特的
风格特点
宋代工笔花鸟画以精细的笔法、写实的风格和寓意深刻的主题为主要特点。画家们注重对自然景物的 观察和描绘,力求将自然的美景真实地再现在画布上。同时,他们也注重画面的构图和细节处理,使 得画面更加精致、细腻、生动。
02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细腻入微的线条表现
线条质量
宋代工笔花鸟画在线条表现上非常精细,注重对细节的描绘 ,如花鸟的轮廓、纹理、甚至毛发。线条流畅、细腻,富有 弹性,给人一种真实感和立体感。
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宋代工笔花鸟画概述 •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成就 • 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 •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传承与保护 • 宋代工笔花鸟画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
01
宋代工笔花鸟画概述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定义与起源
定义
宋代工笔花鸟画是一种以花卉和鸟类为题材,采用精细的笔法表现的绘画形式。 它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宋代工笔花鸟画的保护主要面临以下 问题:一是保护意识不强,许多人对绘画作 品的保护重视不够;二是保护技术手段落后 ,缺乏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三是资金投入 不足,许多绘画作品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得到
有效的保护。
加强宋代工笔花鸟画传承与保护的措施与建议
中国画鉴赏之瑞鹤图赏析资料讲解
中国画鉴赏之瑞鹤图赏析中国画鉴赏——《瑞鹤图》赏析古时汉人认为鹤是长生不死的神禽,宋徽宗通过“祥云瑞鹤”来隐喻吉祥。
《瑞鹤图》是公认的宋徽宗存世工笔写实类花鸟画真迹,为存世绝少的宋徽宗“御笔画”。
“西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瑞鹤图》见证了中国宋、元、明、清几代封建王朝的兴盛覆亡,历经了生死攸关世事沉浮的变幻沧桑,得以完整留传至今,实在是历史的珍宝,收藏的传奇。
说起《瑞鹤图》作者,也颇有悲剧性传奇故事可述: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徽宗赵佶,因政治上昏庸腐朽,软弱无能,曾出演了一幕受辱金人、丧失大宋半壁江山的历史悲剧,父子双双五国城“坐井观天”,最后抑郁而终。
然而“独不能为君”的赵佶却显示出非同凡响的艺术造诣,早年即远离纨绔,喜与文士交游,倾心于书画创作。
他的草书如龙游虎跃,别具一格的“瘦金体”,更为后世争相研习之典范。
他在书画方面的才能,给中国灿烂的艺术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在位27年间,由于他的倡导,始有宣和画院之盛况,对发展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贡献颇大。
传世宋徽宗赵佶的画有两种,一种是“御笔画”,一种是“御题画”。
“御笔画”出于赵佶的亲笔,“御题画”则由他人代笔作画,徽宗书题押款,由此宋徽宗名下之作数量虽多,其中尚有部分为代笔,而《瑞鹤图》独具清俊潇洒之格调,形神兼备,经学者考证属赵佶之“御笔画”。
故事发生在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的首都汴京(现河南开封)。
当日正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元宵佳节,每年的元宵节京城都要举行长达五天五夜的盛大灯会,晚上文武百官陪着皇帝在宣德门城楼观赏满城灯火。
这天晚上,宋徽宗亲自登上宣德门城楼与民同乐,直到很晚才高兴地回宫。
第二天一大早,突然有官员向他来报告,说宣德门上空出现了一幕罕见的吉祥景象。
汴京宫城的端门上空突然飞来了一群仙鹤,在城楼上盘旋飞舞,争鸣和应。
整个皇城内外,官员、百姓都争相观望,并纷纷赞叹“这是太平盛事,真是吉祥之兆啊。
”宋徽宗赶到现场,看到了这一奇观。
古代绘画中的花鸟虫鱼赏析
古代绘画中的花鸟虫鱼赏析一、花鸟画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花鸟画的定义: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以花卉、鸟类、昆虫、鱼虾等自然生物为题材的绘画艺术。
2.花鸟画的分类:根据题材不同,花鸟画可分为花卉、鸟类、昆虫、鱼虾等类别。
二、花鸟画的发展历程1.先秦时期:花鸟画起源于先秦,主要以壁画、陶器上的装饰画等形式出现。
2.汉代:花鸟画逐渐独立成科,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花鸟画家。
3.唐代:花鸟画进入繁荣时期,画风多样,技法成熟。
4.宋代:花鸟画达到鼎盛,出现了一批花鸟画大家,如黄筌、徐渭等。
5.元明清时期:花鸟画发展多元化,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6.近现代:花鸟画继续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如齐白石、潘天寿等。
三、花鸟画的技法与表现手法1.勾勒:用线条勾勒出物象的轮廓,强调线条的流畅与力度。
2.没骨:不用线条勾勒,直接用颜色描绘物体,表现出生动的形象。
3.泼墨: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物象的阴阳向背和空间关系。
4.工笔:细腻描绘物象,注重形态、结构、质感等方面的表现。
5.写意:以简练的笔触,表现物象的精神内涵,强调画家的情感表达。
6.设色:运用色彩的对比、调和、渲染等手法,增强画面的美感。
四、花鸟画的意境与寓意1.意境:花鸟画通过描绘自然生物,创造出一幅优美的画面,给人以审美享受。
2.寓意:花鸟画常常具有象征意义,如寓意吉祥、长寿、富贵等。
五、昆虫画的特点与技法1.特点:昆虫画注重表现昆虫的形态、结构、动作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写实性。
2.技法:昆虫画常采用工笔、写意等技法,运用线条、颜色、墨色等表现手段。
六、鱼虾画的技巧与表现1.技巧:鱼虾画要注意表现水中的游动姿态,以及鱼虾的质感、鳞片等细节。
2.表现:鱼虾画常采用勾勒、没骨、泼墨等技法,注重色彩的渲染和水面的波光粼粼效果。
七、古代花鸟画家的代表作品1.黄筌:《写生珍禽图》2.徐渭:《墨葡萄图》3.齐白石:《虾》4.潘天寿:《竹鸟图》八、如何欣赏古代花鸟画1.关注画面的构图:欣赏画面的平衡、对比、节奏等因素。
《芙蓉锦鸡图》赏析
该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深远,被视 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05
《芙蓉锦鸡图》的鉴赏与感悟
观画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
视觉冲击
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呈现出芙蓉与锦 鸡的生动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情感共鸣
观画过程中,我仿佛感受到了锦鸡的灵动与芙蓉 的娇艳,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THANKS
感谢观看
画面布局精巧,物象之间相互呼应, 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芙蓉叶子的 分布与锦鸡的姿态相互衬托,增强了 画面的动感和生命力。
笔法与线条
01
画家运用精细的笔法,勾勒出芙 蓉和锦鸡的轮廓。线条流畅自然 ,富有弹性。
02
锦鸡的羽毛采用短促的笔触,刻 画出绒毛质感,层次分明。芙蓉 叶子的线条则显得柔韧而富有弹 性,展现出叶子的生命力。
设色与渲染
设色艳丽而不失雅致,以红、黄、蓝、 白为主色调,色彩对比强烈,给人以 视觉冲击。
画家运用渲染技法,使色彩自然过渡, 形成立体感。锦鸡的羽毛色彩斑斓, 过渡自然,芙蓉叶子则显得鲜活欲滴。
形象塑造与意境表达
锦鸡形象栩栩如生,姿态优雅。画家通过精细的笔触和设色,将锦鸡的华丽与高贵展现得淋漓尽致。
《芙蓉锦鸡图》作为北宋花鸟画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精细的笔墨和生动的表现力 充分体现了北宋花鸟画的繁荣和发展。
《芙蓉锦鸡图》的创作年代与动机
《芙蓉锦鸡图》创作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是赵 佶为了庆祝自己的五十大寿而创作的。画中芙蓉盛开,枝叶 繁茂,锦鸡独立于石上,神态自若。整幅画作色彩斑斓,笔 墨精细,展现出赵佶独特的艺术风格。
《芙蓉锦鸡图》赏析
• 《芙蓉锦鸡图》的创作背景 • 《芙蓉锦鸡图》的艺术特色 • 《芙蓉锦鸡图》的主题与象征意义 • 《芙蓉锦鸡图》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 《芙蓉锦鸡图》的鉴赏与感悟
中国工笔花鸟画ppt课件
中国工笔花鸟画ppt课件目录CATALOGUE•引言•中国工笔花鸟画概述•工笔花鸟画技法基础•常见花卉与鸟类的描绘方法•创作实践与案例分析•工笔花鸟画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课程总结与展望01 CATALOGUE引言目的和背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旨在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提高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学习中国工笔花鸟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其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
拓展国际视野通过将中国工笔花鸟画置于国际艺术交流的背景中,本课件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艺术的了解和尊重。
课件内容概述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历史发展介绍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起源、发展和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作品,帮助学生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演变脉络。
工笔花鸟画的技法与特点详细解析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技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渲染等,以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如精细入微的笔触、生动逼真的形象等。
经典作品欣赏与解析通过展示和解析多幅经典的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和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和内涵。
实践与创作指导提供具体的绘画实践指导和创作建议,帮助学生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并鼓励其发挥个人创意进行创作。
02CATALOGUE中国工笔花鸟画概述定义精细入微色彩鲜艳寓意深刻定义与特点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以精细的笔触描绘花卉、鸟类、虫鱼等自然生物。
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对象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注重细节描绘,笔触细腻,追求形似和神似。
通过描绘自然生物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和审美追求。
历史与发展工笔花鸟画起源于唐代,当时多作为宫廷装饰画。
徐熙、黄筌等画家将工笔花鸟画推向高峰。
徽宗赵佶等皇帝热爱绘画,推动工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
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涌现出众多优秀画家和作品。
起源五代时期宋代元明清时期五代画家黄筌的代表作品,描绘了各种珍禽异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
《中国花鸟画》课件
与理解。
06
中国花鸟画在现代 艺术中的运用与创 新
现代艺术中的花鸟画元素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将传统的花鸟画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 魅力。
创新表现手法
运用现代艺术手法,如抽象、立体、装置等,重新诠释花鸟画的 意境和美感。
近现代花鸟画
发展
01
近现代花鸟画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呈现出中西融合的趋势。
特点
02
近现代花鸟画在技法上不断创新,同时融入时代元素和现代审
美观念。
代表作品
03
现代潘天寿的《记写雁荡山花》、齐白石的《荷塘蛙声图》。
04
中国花鸟画的题材 与表现
花卉的描绘
花卉是中国花鸟画的重要题材之一, 通过描绘花卉的形态、色彩、纹理等 特征,表现出自然之美和生命力。
发展
随着历史演变,花鸟画在宋、元 、明、清时期逐渐成熟,涌现出 大量杰出画家和作品。
特点与风格
特点
以自然中的花、鸟、虫、鱼、兽为主 要描绘对象,注重笔墨运用和气韵生 动,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风格
风格多样,包括工笔、写意、没骨等 ,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 艺术特色。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文化内涵
墨色层次分明
通过控制墨的浓淡干湿, 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和 立体感。
注重笔墨情趣
强调笔墨的趣味和个性, 使画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 格。
构图布局
画面结构严谨
构图布局讲究平衡、呼应 和变化,使画面层次分明 、主题突出。
空间处理得当
通过虚实、疏密等手法, 营造出画面的空间感和深 度。
注重题款与印章
画面上的题款和印章也是 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 够提升画面的完整性和艺 术性。
论“赵佶”的工笔花鸟画
论“赵佶”的工笔花鸟画作者:郑洁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3期[摘要]工笔花鸟画是高等艺术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基础课。
工笔花鸟画临摹是学习工笔花鸟画的有效途径。
认识经典绘画语言和前辈艺术大师的绘画美学思想是这一学习环节中的关键。
赵佶是宋代引领潮流的工笔花鸟画画家。
他强调画家要深入观察生活和观察自然,表现要逼真。
他提倡作画要讲“法度”,重“形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写生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3-0102-01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三大画科之一,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和鸟的,实际上,工笔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发展至今,花鸟画所表现的内容可归纳为花卉、翎毛、走兽、蔬果、草虫、树石、器物,等等,还包括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以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
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属于花鸟画的表现范畴。
唐代中晚期,薛稷、边鸾、刁光胤等花鸟画高手辈出,使花鸟画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画科,推动了五代花鸟画的繁荣。
五代时期是工笔花鸟画趋于成熟的时期,技法上出现了“勾填法”“勾勒法”“渲染”“没骨”等多种形式。
宋代是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技法上日臻成熟,发展了“勾填法”“勾勒法”“渲染”“没骨”及白描墨染等多种表现手法。
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
建元六:建中靖国、崇宁、大观、郑和、重和、宣和,在位25年(1100—1125年),他不仅是最高统治者,也是绘画艺术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艺术创作是他帝王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任用奸邪,终于身虏国亡。
但是他对绘画却极为喜爱并极有造诣,并为之终生探索实践。
他是一个有相当修养和才能的艺术家。
他自幼即与著名的花鸟画家吴元瑜、山水画家驸马王铣、宗室赵大年等名画家交往习画并深受他们的影响。
中国画花鸟画的“意写观”的辨析
26艺术家The artists花鸟画的“意写观”展开了探析,希望能为花鸟画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画;花鸟画;意写观中国画根据绘画题材、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科,写意花鸟画是花鸟画的一种,写意花鸟画指通过简练概括的手法描写对象的一种画法。
我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注重社会审美需求,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写意非常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比较注重抒发作者的情感,在表达作者感情时不会因为对物象的描绘而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1]。
中国花鸟画非常重视人事的描绘,重视通过动、植物和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来立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表现。
写意花鸟画不仅重视真的表达,还非常重视美与善的表达,绘画者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和欣赏来影响人们的情趣及精神生活。
写意花鸟画注重体现作者内在思想的表达和追求,写意花鸟画一定程度上最能见美见性,能够体现人的性情与修养。
一、中国画的研究分析中国画是我国非常传统的绘画形式,主要通过笔、墨、水、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画在古代没有确定的名称,一般被称为丹青之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能够体现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联系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2]。
宋代以前绘图在绢帛上,绘画材料十分昂贵,所以题材多以王公贵族肖像或生活记录等为主;宋代,纸质得到改良和推广,加之文人画的兴起等因素,一定程度上让绘画题材、技法向多元发展,也是书画同源的开始;明代后,大众绘画不断发展,绘画成为广大市民生活的一部分,风俗画由此产生;清代,西方绘画传入中国,绘画材料和题材更加丰富,同时中国画也受西方画的影响,呈多元化发展。
中国画有着明显的特征。
它的表达不强调利于物体外表的相似,而是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它非常讲究以形写神,追求的是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它非常讲求笔墨神韵,其在笔法上要求平、圆、留、重、变;在墨法上强调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气韵生动”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表达研究
“气韵生动”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表达研究作者:莫娴来源:《美与时代·下》2021年第05期摘要:作为谢赫“六法论”的核心要素,“气韵生动”自魏晋以来成为中国绘画创作、批评和鉴赏所遵循的主要原则,亦是历代书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历代对于“气韵生动”的论述主要在人物、山水和写意花鸟画中,当代工笔花鸟画在经历衰颓之后重振旗鼓,画家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工笔花鸟画的新形式与新内涵。
探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气韵表达,从古意、诗意和笔墨三个层次分析“气韵生动”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表现,揭示传统文化艺术之于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气韵生动;工笔花鸟画;创作;表达一、“气韵生动”的概念界定早在魏晋时期气韵就被用于形容人的性情气质和谈吐风度,进而成为人物画中的品评标准,与顾恺之“传神”相对应,后逐渐扩展到对山水、花鸟画的品评。
关于气韵,古今画家和学者各有说法而万变不离其宗。
五代荆浩认为“气”存在于“心随笔运”而取象的过程,“韵”是隐迹以立形,为去俗而周备众仪的结果[1];北宋郭若虚认为气韵“必在生知”,气韵足而生动至;明代董其昌认为气韵为天赋,亦可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后天努力中获得;近现代宗白华先生认为气韵是宇宙中促进万物和谐生长的“气”的存在;徐复观认为气韵是绘画中两种极致的美;陈传席认为气韵指人由内而外的、只可意会的精神气质;邓以蛰认为“气”是万物和我合而为一的“气”,“韵”是万物变化过程中隐秘细微的节奏变化,“气韵”在绘画中最终通过笔墨表现出来[2];胡家祥认为气韵是借作品符号而呈现的物象的精神——气势和韵致[3]。
“气韵生动”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哲学、美学内涵。
笔者认为,就工笔花鸟画而言,“气韵”包涵客观气韵与主观气韵两个层次:客观气韵指画中物象基于外在形似的精神气质与性格特征,使观者观画如观实物、实景,甚至能感受到甚于实物实景的更纯粹的生机与活力;主观气韵指作者借助描绘对象和成熟精炼的技法表现出来的素养、情感与个性。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提问法C.比较法D.讨论法【答案】 C2、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文化衫的设计制作》的课程目标的是()。
A.学生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件有主题的文化衫B.学生大量收集文化衫并欣赏C.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作品中体验美术课的无穷魅力D.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答案】 A3、普通高中开设油画课时,由于学生都是零起点,只要求做些简单的写生或临摹作业,瞿老师的方法是提高难度,激发潜能,要求学生挑战自我、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创作一件油画作品。
这一要求的理论依据是()。
A.自主学习B.经验主义C.最近发展区D.多元智能【答案】 C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是()。
A.拍摄一组节日照片B.进行版画创作C.色彩风景画写生D.设计传统纹样【答案】 D5、方老师在《视觉中的红屋顶》一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表现家乡的老街建筑。
在评价环,教师展示学生作业,阅读学生作业说明卡;学生们对照作品展开自我评价。
这样的评价方式属于( )。
A.终结性评价B.量化评价C.档案袋评价D.质性评价【答案】 D6、在美术技法练习的课堂中,张老师运用了示范法教学。
下列选项中,做法不合适的是()。
A.花费整节课时间进行示范B.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讲解C.重点讲解作画步骤D.学生练习时提示作画要点【答案】 A7、下列卡通形象中没有运用拟人创作手法的是()A.卡通人物B.画板拟人C.铅笔拟人D.草莓跳绳【答案】 A8、以下不属于新课程标准内涵的一项是()。
A.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内容B.课程标准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C.课程标准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D.课程标准指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答案】 A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单选题(共30题)1、印度著名的佛教文化典范是()A.仰光大金塔B.白马寺C.桑奇大塔石雕残像D.吴哥窟【答案】 C2、()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
A.梁楷B.武宗元C.李公麟D.李嵩【答案】 A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是()。
A.面向全体学生B.关注文化与生活C.强调专业技术能力D.注重创新精神【答案】 C4、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的先驱是()。
A.达.芬奇B.乔托C.贝尼尼D.马萨乔【答案】 B5、李老师在美术鉴赏课上,让学生自由抒发情感,表达自己的个性,在作业中激发学生的创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这体现了课程性质的()。
A.视觉性B.实践性C.人文性D.愉悦性【答案】 D6、强调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
A.美术表现B.创意实践C.造型表现D.美术造型【答案】 A7、在《画画你我他》一课中,“了解人物头部形状特征和五官表情”所结合的目标维度是()。
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体验与创造【答案】 A8、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美术鉴赏一段的程序和方法是()A.讨论一观察一解释一评价B.描述一分析一思考一归纳C.观察一分析一反思一归纳D.描述一分析一解释一评价【答案】 D9、油画是绘画的重要门类,下列选项中,与油画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常用材料有油画颜料、调色油、亚麻布B.基本分类有风景画、静物画、工笔画C.我国著名油画家有陈丹青、靳尚谊、潘天寿D.西方油画的名作有《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创世纪》《掷铁饼者》【答案】 A10、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了解和探索美术某一门类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陶冶情操,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解决的问题是()。
宋汝志《雏雀图》-宋元水墨工笔花鸟画雏雀图高清大图赏析
宋汝志《雏雀图》-宋元水墨工笔花鸟画雏雀图高清大图赏析
《雏雀图》,宋末元初,宋汝志,绢本设色,册页,纵45.2厘米,横299.5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雏雀图》通过巧妙的笔法生动地表现了笼里及笼外幼小
麻雀的瞬间情态。
所传作者宋汝志为南宋末期的画院画家。
幕府末期狩野养川院惟信的鉴定中曾称为宋汝志所作,但并无确证,作者未明。
然而,作品使用水墨和淡彩,表现手法细腻,这一点说明本图出自南宋时代名家之手。
观其画风,属南宋画院待诏吴炳的传派,但笔法在工整中趋向轻松洒脱,鸟雀极为生动自然,筐篓的线条既合编织规矩,又不刻板。
《雏雀图》完美的刻画出雀巢内外忙着振翅欲飞的雏雀们可爱的瞬间之姿。
作品未描绘背景,而是采用水墨及淡彩,以异常细腻的笔风,准确描绘出雀巢及雏雀。
画面真实的仿佛可以听见雏雀的鸣声和振翅声,雏雀羽毛的细腻表现,以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雀巢线条的刚劲且直接的表现方式,可以看出画家的不俗功力。
狩野惟信(养川院)在箱书(即名作相关记录)中曾将其作为南宋画院画家宋汝志之作,但并无确证。
宋汝志为钱塘(浙江省杭州)人,南宋末期的理宗景
定年间(1260-1264年)左右供职于宫廷。
据说其师从同为画院画家的楼观,长于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的绘画。
相传在南宋灭亡之后,其归入道教做了道士,但详细情况不甚
明了。
一般认为该作品与船载运至日本的其他宋画的小挂轴一样,原本是作为画册而绘制的,但舶至日本后,为了配合茶道情趣而将其改装成挂轴以供鉴赏。
浅野家旧藏品。
人美画更美——冯译娴花鸟画赏析
人美画更美——冯译娴花鸟画赏析
邢可
【期刊名称】《理财(收藏)》
【年(卷),期】2017(0)2
【摘要】有才女之称的冯译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她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尤其对于绘画情有独钟,并显露出绘画的才能。
高中毕业,她即考入郑州市艺术学院,经过三年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不仅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也极大地提高了艺术鉴赏力,使她的绘画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总页数】4页(P88-91)
【作者】邢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当代人文思想的唯美元素——顾正主工笔花鸟画之新古典美赏析 [J], 黄玉海
2.浅析宋人工笔花鸟画之意境美 [J], 卢梦楠
3.八大山人花鸟画的禅宗美学 [J], 赵丽艳;刘国亮
4.景美情美人更美——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赏析 [J], 蔡祖泉
5.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以七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为例探究中国花鸟画的赏析要点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
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
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
编辑:沈明花鸟画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