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事故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氯包装车间案例学习

一、液氯钢瓶泄漏事故

1、事故经过:

2006年7月1日,充装工杨再忠在充装过程中,液氯钢瓶达到一定的充装量后,去关闭充装阀,打开抽空阀。再没有关闭钢瓶阀的情况下卸卡子,致使大量液氯从钢瓶泄漏(正确操作步骤:钢瓶充装到固定量后,先关闭充装阀,在关闭钢瓶上的角阀。然后开抽空阀门,把充装铜管内的液氯抽净后,关抽空卸卡子。)。

2、发生原因:

1)操作工精力不集中,粗心大意,工作责任心差。

2)加强对新入场员工培训学习,提高职工操作技能。

3)操作工未按操作规程严格操作。

3、救援中存在的不足:

1)职工遇事慌乱,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事故的真正原因。

2)新入厂职工不会或不全会使用劳保防护用品。

3)部分职工遇事慌乱,自救能力差。

4、从中吸取的教训:

1)职工的责任心问题,必须班前班后会经常强调。

2)事故演练不到位、不全面。

3)职工自救能力差

5、预防措施:

1)加强案例学习和事故演练。

2)严禁在充装过程中,操作工离岗现象。

3)班前班后会经常强调液氯充装的安全,让职工从心底重视安全。

二、汽化器氯气泄漏

1、事故经过:

2006年11月8号,在汽化器开车过程中,由于职工操作技能差,汽化器循环水在加热过程中升温过快(正确操作每小时升温5℃左右),水温与液氯温度偏差过大,导致汽化器内列管破裂,是氯气带入循环水系统造成氯气泄漏事故。

2、发生原因:

1)热水站循环水温度提升过快,氯气与循环水温差过大。

2)操作工对设备的操作规程及工艺要求不够了解。

3)干部责任心差,重要设备开停车没有在现场监督。

3、救援中存在的不足:

1)职工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差。出现事故后,没有第一时间发现泄漏源,防止事故扩大化。

2)请示汇报制度执行不到位,事故发生后,职工没有第一时间汇报车间主任而是自行处理事故。

3)新职工和部分老职工业务知识不全面,遇到事故手忙脚乱。

4、从中吸取的教训:

1)职工业务知识不全面,不扎实是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2)干部对职工的操作能力不够了解,没有在现场监督操作。

3)职工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差。

5、预防措施:

1)汽化器开车时应缓慢提高循环水温度,每小时升温5℃左右。

2)加强职工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职工操作技能。

3)干部对职工的业务知识进行定期考核,做到心中有数。

4)重大设备开停机,干部必须在场监督。

三、液氯泵跳停事故

1、事故经过:

2007年3月2日,由于环氧一期氯气用量不稳、波动较大导致屏蔽泵的出口压力不稳定(液氯泵正常出口压力控制在1.1--1.3MPa左右),现场操作工没有时间发现问题,导致液氯泵因压力波动大跳停。

2、发生原因:

1)当班操作工工作不认真,巡检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问题。

2)操作工未能及时调节液氯泵出口压力。

3)职工判断问题,预防问题的能力太差。

4)各工段之间协调不到位,环氧用氯不稳,汽化器工段没有及时通知液氯储槽工段。3、救援中存在的不足:

1)操作工业务不熟悉,液氯泵跳停后没有及时发现。

2)操作工紧张,用时20分钟才开启备用泵(该名操作工正常开泵时间10分钟左右)。

4、从中吸取的教训:

1)职工责任心差,业务知识不熟悉。

2)职工心理素质差,遇到事故慌乱。

3)各工段之间平衡协调不到位。

5、预防措施:

1)加强职工业务知识学习,定期进行考核。

2)加强设备操作的事故演练和案例学习,提高职工判断问题,预防问题的能力。

3)定期进行专门的事故演练,让职工养成习惯动作。最短的时间内开启备用设备。

4)对发生过的事故案例,干部要带领职工认真学习,仔细分析发生的原因。

5)干部带领职工进行危机思考,如果我所在的岗位发生事故,我应该怎么办才能更好的处理事故?

四、氯气管线垫片破裂引起的泄漏事故:

1、事故经过:

2008年6月4日9点,20万吨液氯工段液氯泵的出口管线上,直径50的仪表管线加盲板处的垫片损坏,造成大量氯气泄漏。

2、发生原因:

1)氯气管线未按正确要求使用垫片。

2)安装队存在应付心理,责任心差。

3)在安装完毕后,现场人员粗心大意未能对设备管线进行认真检查和打压试验,就投入使用。

4)干部责任心差,考虑事情不全面,没有想到危险因素。

3、救援中存在的不足:

1)劳保用品配备不到位,不全面。

2)没有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3)救援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

4、从中吸取的教训:

1)干部、职工麻痹大意,对安装队过于放心。

2)未按开机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正确的操作为:开机前必须进行认真检查,用氮气打压试漏,水运转正常后才可以带物料开车运行)。

3)安装队人员责任心差,没有危机意识。

5、预防措施:

1)设备安装过程中必须根据管线的介质、温度、压力正确使用垫片。

2)对安装完毕后的设备,开车前应认真检查和打压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设备正常运行中,必须加强氨试巡检力度。

4)认真学习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碱液烧伤事故

1、事故经过:

2007年4月28日,国金一期氯碱厂,蒸发工段在检修Ⅱ效强制循环泵时,负责放效体内碱液的甲班在未放净、置换不合格的情况下交班,且未在交接班记录中记录,乙班未再次确认的情况下,通知检修人员可以检修,在拆卸设备时,出现碱液喷出烫伤事故。2:发生原因:

1)两班职工未严格交接班,粗心大意,安全意识淡薄。

2)设备在检修前未做确认检查。

3)检修设备时,检修工劳保用品不到位。

4)没有监护人。

3、救援中存在的不足:

1)没有相应的检修计划,出现事故后反应不及时。

2)维修人员自我救助能力差。

4、从中吸取的教训:

1)检修设备时,必须有详细的检修计划,根据计划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措施。

2)干部必须加强危机意识,安排任何事情都要想周到想全面。

5、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上班设备运行情况要详细了解。

2)检修强制循环泵时司泵工应洗消泵内的碱液,将其打入保温缸。

3)设备清洗置换、合格方能检修。

4)检修前要制定详细的检修计划。

六、汽化器压力突然波动下降。

1、事故经过:

2009年3月16日22时,5#汽化器压力突然降低且波动较大,汽化器操作工在未认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