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标志物及其在医疗中的应用课件

生物标志物及其在医疗中的应用课件

05
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预测疾 病风险
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诊断疾 病
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监测疾 病进展
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评估治 疗效果
生物标志物可反 映病人的生理状 态
生物标志物可预 测病人对药物的 反应
生物标志物可指 导医生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
生物标志物可帮 助医生监测病人 的病情变化
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将推动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未来个性化医疗将更加注重预防和早期干预 生物标志物在预测疾病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个性化医疗将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用于识别高风险人群,提供预防保 健建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用于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用于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和预测未 来健康状况
定义:生物标志物可以衡量医疗质量和效果 类型:包括生理、生化、免疫和微生物等方面 作用:帮助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医生用药和治疗方案 重要性: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
血脂:用于评估 心血管疾病风险
血糖:用于评估 糖尿病风险
血压:用于评估 高血压风险
体重指数:用于 评估肥胖风险
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将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和应用将促进医疗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生物标志物在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将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和经济效益。
预测复发风险:根 据生物标志物水平 预测疾病复发的风 险
指导用药:根据生 物标志物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药物和 治疗方案
03
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被发现,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不断发展,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生物标志物的不断发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将更加精准和有效。 未来,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将为医疗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在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例如 ,高水平NT-proBNP或BNP往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通过定期检测生物标志物水平,医生可以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进行动 态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物标志物水平的降低通常意味着治疗有效和患者预后改善,因此监测 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在心力衰竭治疗指导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可以为医生提供 治疗指导。例如,根据生物标志物水 平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更合适的治疗 方案。
通过监测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医 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从而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 效果和生活质量。
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心力衰竭患者, 如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 )患者,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指导 个体化治疗。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确保检 测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优化样本采集和处理流程
减少样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和干扰因 素。
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
应用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加强与临床沟通
与临床医生保持密切沟通,了解临床需求, 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组建专家团队
由心血管领域知名专家牵头,联合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相关机 构代表,形成共识制定团队。
文献回顾与证据收集
系统回顾国内外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文献,评估其临床 价值和应用前景。
多次讨论与修订
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和意见征集,对共识内容进行反复修订和完善 。
共识的主要内容
生物标志物的定义和分类
炎症反应标志物
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 介素-6(IL-6)等,反映心力 衰竭时的炎症反应。

酶(生物化学)PPT课件

酶(生物化学)PPT课件
详细描述
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够与底物特异结合,并 通过催化反应将其转化为产物。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通常是高度保守的,对 酶的催化活性至关重要。
酶的专一性
总结词
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性质 。
详细描述
酶的专一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它决定了酶在生物体内的 功能。一种酶通常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是因为 酶的活性中心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和化学环境,只能够与特 定的底物结合并催化相应的反应。
食品保鲜
酶可用于食品保鲜,如抑制果蔬 中酶的活性,延缓成熟和腐烂过 程;也可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的
降解。
功能性食品开发
酶可用于开发功能性食品,如通 过酶促反应生产低糖、低脂或高
纤维食品。
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有毒有害物质降解
酶可用于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和农药等, 降低其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危害。
的诊断。
药物生产
酶可用于药物的生产和制造过程中, 如抗生素、激素和蛋白质药物等, 通过酶促反应提高生产效率和纯度。
生物治疗
酶在某些生物治疗过程中起到关键 作用,如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中, 酶可促进特定基因的表达或改变细 胞代谢。
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食品加工
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 用,如淀粉的改性、蛋白质的水 解和油脂的加工等,可改善食品 的口感、营养价值和加工性能。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种利用计算 机模拟技术来预测和优化酶性能
的方法。
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预测酶的 催化机制、反应路径和动力学行
为,从而指导酶的优化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其他技术结合, 如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 拟,可进一步提高酶优化效率。

介绍几种新的感染性标志物ppt课件

介绍几种新的感染性标志物ppt课件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直接免疫 荧光)
呼吸道病毒感染
•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 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 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 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 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 变的病毒。
• 据统计,90%以上的急性 上呼吸道感染由该类病 毒引起。
概述
呼吸道病毒感染 病毒分类
呼吸道病毒包括:
正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科: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其他病毒科: 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 冠状病毒、呼肠病毒
呼吸道病毒感染 病毒分类
症状 流感 假膜性喉炎 细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卡他性鼻炎
常见相关病毒
不常见相关病毒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腺病毒 流感病毒,RSV,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shwartzmanshwartzman现象现象内毒素的生物学效应内毒素的生物学效应发热反应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etmetm与内毒素休克与内毒素休克etsets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ic内毒素血症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内毒素血症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内毒素检测内毒素检测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诊断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诊断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肝脏感染及肝硬化肝脏感染及肝硬化胆道疾病胆道疾病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感染的辅助性诊细菌性感染的辅助性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原因不明的发热原因不明的发热外源性输注的内毒素血症外源性输注的内毒素血症的诊断的诊断体液内毒素水平增高是严重细菌性感染尤体液内毒素水平增高是严重细菌性感染尤其是革兰染色阴性菌的一个重要的特异性指其是革兰染色阴性菌的一个重要的特异性指标而且也是脓毒血症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标而且也是脓毒血症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的可靠指标

8生物标志物

8生物标志物

Ⅱ相酶系的有关指标:
• 谷胱苷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的活性 •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UDPGT)的活性 • 还原型谷胱苷肽(GSH)的含量 • 氧化型谷胱苷肽(GSGG)的含量
2.氧化胁迫参数
生物标志物的分类
• 接触标志物(biomarker of exposure):包括外源物 质、代谢物及其与靶分子或靶细胞反应的产物的 检测。 • 效应标志物(biomarker of effect):指生物的组织 或体液中生化、生理等的改变,这些变化被认为 与健康损害或疾病有关。 • 易感性标志物(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指生 物先天的或获得的应对某种化学物接触的能力, 包括遗传因素和受体的改变,受体的变化会改变 生物对化学物暴露的敏感性。
5.血液学参数
• 血清转氨酶活性 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 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 • 其他的血液学参数 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球体积、血球血红 蛋白浓度、血浆渗透压、血浆脂类、白蛋白、 总蛋白、葡萄糖含量等
6.免疫学参数
•Transportation & sequestration
•Metabolism
Toxokinetic phase
(determines no. of molecules that can reach the receptors)
•Excretion •Bind to receptors
•Interaction with target tissue •Induction of signal/effect EFFECT

地球化学-第四章生物标志物3

地球化学-第四章生物标志物3
R
重排甾烷包括:13α17β(H),20R/S与 13β(H)17α(H), 20R/S。特征碎片离子 为:m/z259。在m/z217也有显示。

重排甾烷广泛分布于地质体中,但现代生物体中 未发现有重排甾族化合物,因而认为重排甾烷是甾醇
因 在成岩作用期间由于粘土的酸性催化作用转变为重排
甾烯,而后进一步转化为重排甾烷。
甲藻甾烷来源于由沟鞭藻提供的甲藻甾 醇。一般存在于三叠纪以来的地层中,因为 沟鞭藻在三叠纪醇的成岩转化方式
四、低分子量甾烷
低分子量甾烷碳数可以从21至24,但地质体中常 见的是孕甾烷(C21)和升孕甾烷(C22)。有关低 分之子量甾烷的成因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可以直接 来源于动物的性激素和胆汁酸以及微生物;另一种观 点认为孕甾烷主要是其它甾烷受热的作用,侧链断裂 形成的。更多的实例支持后一种观点。
(2)有机质和原油的成熟度
由于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脱甲基、脱氢成为 芳香化合物,所以在有机质成熟以后,芳甾类特 别是三芳甾才明显增多,常用的成熟度指标有:
MA(Ⅰ)/MA(Ⅰ+Ⅱ):源岩和石油中的芳香甾族化合物, 随成熟度的增加,侧链会发生断裂,从而使低分子量单芳甾 烃相对于长链单芳甾烃发生富集。在计算该比值时,一般用 C27~ C29的单芳甾类的总和作为MA(Ⅱ),C21+ C22作为MA (Ⅰ)。
C29甾烷的 20S/(20R+20S)对 ββ/(αα+ββ)的 曲线在描述源岩或石 油成熟度方面特别有 效。正常情况下不同 成熟度样品的投影应 为一条直线。当存在 其它异常情况或实验 误差时,用该图可很 明显的检测出来。
C29甾烷异构化参数相关图
注意!其它一些因素也可能会影响甾烷的异构化比值。

地球化学-第四章生物标志物2

地球化学-第四章生物标志物2

成熟度分析 除细菌来源的正烷烃无奇偶或偶奇优势外, 其它来源的正烷烃未成熟时总是分布不均,随成 熟度增高,奇偶优势消失,高碳数正烷烃向低碳 数正烷烃转化。 + 因此:CPI 、OEP 趋近于1, C21 / C22 增大 CPI的计算公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 据实际资料自己修改公式,但是在处理同一 批资料时,公式应一致。 低成熟阶段,正烷烃低碳峰群首先平滑, 高碳峰群滞后平滑。
三环萜烷的碳数分布可反映有机质成熟度随地温升高三环萜烷的长侧链就会不断断裂碳数减四五环三萜化合物五环三萜化合物是非常重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它们几乎分布于所有的石油和岩石抽提物中
第二节 正构烷烃
正构烷烃
正烷烃又叫饱和直链烃,具有CnH2n+2通式。 常温下,C1—C4同系物是气体,C5—C17为略带臭味的 无色液体, C18以上均为固体,因外观似石蜡又称“石 蜡烃”。
高分子量奇数碳正构烷烃常出现于富含陆源 碎屑沉积岩系的有机质中。一般认为,这些烃来 自于高等植物中的蜡,蜡水解为含偶数碳的高分 子量酸和醇,在还原环境下通过脱羧基和羟基转 化为长链奇数碳正构烷烃。 其碳数范围从nC10~nC40内的正构烷烃显 示出奇数碳原子比偶数碳原子占有强大的优势, 奇数碳与偶数碳的比值等于或大于10。尤其是n C23~nC35的奇数碳优势更为显著,其中正构烷 烃的主峰碳位置在nC27、nC29或nC31
第二节
正构烷烃
一、高分子量(nC25~nC33)具奇数碳优势 的正构烷烃
二、中等分子量(nC15~nC21)具奇数碳优 势的正构烷烃 三、具偶奇优势的正构烷烃 四、不具有奇数碳或偶数碳优势的正构烷经 五、具偶奇优势的正构脂肪酸
六、正构烷烃的应用总结
三、具偶奇优势的正构烷烃 具偶奇优势的正构烷烃一般出现在碳酸盐岩和蒸 发岩中,在原油中偶尔也可见到。

肿瘤分子生物标志物课件

肿瘤分子生物标志物课件

肿瘤分子生物标志物
7
临床意义:
• (1)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浓度明显升高,约77.1%的患者AFP>500ug/L, 但也有18%的病人AFP并不升高。 (2)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FP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其水平通常低于 100ug/L。其升高原因主要是由于受损伤的肝细胞再生而幼稚化时,肝细胞 便重新具有产生AFP的能力,随着受损肝细胞的修复,AFP逐渐恢复正常。 (3) 生殖腺胚胎性肿瘤患者血清中AFP浓度可见升高,如睾丸癌、畸胎瘤等。 (4) 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浓度开始升高,7-8个月时达到高峰,一般在 400 ug/L以下,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升高,应考虑胎儿 神经管缺损畸形的可能性。
肿瘤分子生物标志物
3
肿瘤分子标记物可分为:
1、肿瘤组织产生:胚胎抗原(AFP,CEA);同工酶(NSE);
激素(HCG) ;组织特异性抗原(PSA);粘蛋白、糖蛋白、 糖脂(CA125) 、癌基因及其产物;多胺类 等 ; 2、肿瘤与宿主相互作用后产生: 血清铁蛋白;免疫复 合物;急性时相蛋白;同工酶;白细胞介素受体;肿瘤 坏死因子 等 ; 3、某些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物质:SNP、miRNA等
肿瘤分子生物标志物
6
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 正常成人血清中含量为5.8μg/L以下,男性略高于女性。AFP由卵 黄囊及胚胎肝脏产生,在妊娠5个月时达高峰,出生时下降。胎 儿出生后1年,血清AFP应降至正常成人水平。AFP是原发性肝癌 的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AFP测定结果大于500μg/L以 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更应高度警惕。
现选取各代表性肿瘤分子标记物分述如下:

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

衍生化
GC
GC-MS
HPLC
1、得到的单体不都是木质素所特有
四甲基氢氧化铵高温 裂解法(TMAH)
2、部分木质素特征单体没有标准化 合物,不利于定量 3、适合于有机物含量高且未经过高
在600 ~ 700℃高温下几秒钟即可完成裂 解,节约了试剂和时间,但产物复杂,
缺少标准,难以定量
木质素在碱性条件下经 CuO 氧化分解后生成 11 种单体
生物标志物
--木质素 lignin
生物标志物 木质素的指示意义 木质素的结构 木质素的分解 木质素的测定
生物标志物是指来自于生物体内,由于各种原因进入地质 体中,长期稳定存在,或者经降解后稳定存在,或者按照 一定可循规律缓慢降解的有机质。
生物标志物能反映生物输入源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古生物、 古环境、古气候条件。
3,5-对羟基苯甲酸与 V 系列 单体总量的比值
反映木质素降解程度(经过降解的木质素 Ad/Al>0.4,未降解的木质素 Ad/Al较小。) 评估去甲基/去甲氧基降解程度,比值随着降解
的加强而升高
判断是否为陆源维管植物来源
评估土壤腐殖化程度,比值在去甲基/去甲氧基 降解过程中升高
降解产物
萃取浓缩
乙酸乙酯 固相萃取
类型
单体
对羟基酚类 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乙酮和
(P类)
对羟基苯甲酸
来源 非陆源植物特有
紫丁香基酚 类(S类)
丁香醛、丁香酮和丁香酸
被子植物木质素
香草基酚类 (V类)
香草醛、香草酮和香草酸
所有维管植物木质素,裸子植 物几乎只含V
肉桂基酚类 (C类)
香豆酸和阿魏酸
木本植物的叶或草本植物的 木质素

地球化学-第四章生物标志物1.

地球化学-第四章生物标志物1.


正构烷烃

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

二环-四环异芳香烃

含氮化合物、卟啉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概念及形成 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意义 三、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
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意义
生物标志化合物在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
一方面在各种作用下,发生一定的结构变化, 以达到热力学上的稳定性。这些变化包括失去不 稳定的官能团,不饱和的链加氢变为饱和的结构, 发生芳构化以及异构化和分子的重排等。
生物标志化合物从何而来?
沉积有机质在成岩作用 阶段演化的产物
不溶于有机溶剂的干酪根
生物体中原生烃及其它类 脂化合物的游离分子(生
物标志化合物)
一般具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和较高的分子量。它们可 以是直接来自于继承的生物类脂组分,也可以是结合于 或吸附于干酪根中的类脂化合物,在生油早期阶段从干 酪根主结构中完整脱落下来的有机分子。
油气运移提供证据:烃源岩和疏导层对油气 运移起到色层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可以追溯 油气运移路径和方向。
研究原油生物降解程度:成藏以后油藏进入 细菌活动带,细菌会选择性地破坏一些生物 标志物,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被细菌降解的 情况,可以确定油藏形成以后演化的历史。
生物标志化合物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概念及形成 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意义 三、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
结构上的“变异性”使其能够用于追溯有 机质的演化历程。
另一方面仍然保留其母体基本碳骨架
正是这种结构上的继承性使其具有标志 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的作用。
油源对比:为原油及其油源岩的成因联系、油-油、 气-油、气-岩成因联系提供一系列参数 和指标。

感染相关生物标记物临床意义 ppt课件

感染相关生物标记物临床意义  ppt课件

25
可能有临床应用价值的 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
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 肾上腺髓质素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sCD14亚型(Presepsin) 脂多糖结合蛋白
ppt课件
26
其他指标
血糖:
血清皮质醇:
以皮质醇>795nmol/L为界,预测 30d病死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60%和71%。
DIC、肝功不全、严重创伤、脓毒症时升高, 多提示预后较差。
ppt课件
23
近年开始临床应用的 细菌感染生物标记物
6、血小板: 2007年,IDSA/ATS将PLT<100×109/L作为
CAP患者入住ICU的标准之一。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PLT> 400×109/L是CAP患 者病死率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
生理性升高如新生儿、月经期、妊娠、分娩、情
绪变化等
ppt课件
4
传统细菌感染生物标记物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白细胞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白细胞升高合并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白细胞升高合并嗜酸粒细胞比例升高; 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同时合并嗜酸粒细胞下降。
急性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如长期升高,除外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
终末期肾病 PCT升高与清 除下降有关!
甲状腺髓样癌
ppt课件
19
近年开始临床应用的 细菌感染生物标记物
PCT在局灶性感染中往往正常或仅有轻度增高, 仅用 PCT来鉴别感染与否并不可靠。
目前主要用于全身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也可 根据其动态变化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治疗效 果、评估预后并指导抗菌药物治疗的启动及停 用。
ppt课件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1、得到的单体不都是木质素所特有
四甲基氢氧化铵高温 裂解法(TMAH)
2、部分木质素特征单体没有标准化 合物,不利于定量 3、适合于有机物含量高且未经过高度降
解的土壤和沉积物环境
热裂解
在600 ~ 700℃高温下几秒钟即可完成裂 解,节约了试剂和时间,但产物复杂,
缺少标准,难以定量
.
7
木质素在碱性条件下经 CuO 氧化分解后生成 11 种单体
类型
单体
对羟基酚类(P 对羟基苯甲醛、对羟陆源植物特有
紫丁香基酚类 (S类)
丁香醛、丁香酮和丁香酸
被子植物木质素
香草基酚类(V 类)
香草醛、香草酮和香草酸
所有维管植物木质素,裸子植 物几乎只含V
肉桂基酚类(C 类)
香豆酸和阿魏酸
木本植物的叶或草本植物的 木质素
.
8
参数 S/V C/V
.
5
木质素的检测
木质素是一种以苯丙基为单体"通过碳 碳键和醚键连结的天然大分子聚合物
现有的分析技术很难对其进行直接的定 量分析,利用化学分解的方法将其结构 单元转化成易于检测的小分子化合物
.
6
降解方法 碱性CuO氧化法
特点
耗时长,所用试剂多,步骤繁琐,但可 得到特征单体,应用最广
硝基苯氧化法
易产生副产物,干扰多,空白高
生物标志物
--木质素 lignin
.
1
生物标志物 木质素的指示意义 木质素的结构 木质素的分解 木质素的测定
.
2
生物标志物是指来自于生物体内,由于各种原因进入地质 体中,长期稳定存在,或者经降解后稳定存在,或者按照 一定可循规律缓慢降解的有机质。
生物标志物能反映生物输入源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古生物、 古环境、古气候条件。
列单体总量之和的比值
的加强而升高
PON/P
P 系列单体中酮的量和 P 系 列总量的比值
判断是否为陆源维管植物来源
3,5-对羟基苯甲酸与 V 系列 评估土壤腐殖化程度,比值在去甲基/去甲氧基 DHBA/V
单体总量的比值
降解过程中升高
.
9
降解产物
萃取浓缩
乙酸乙酯 固相萃取
衍生化
GC
GC-MS
HPLC
.
反映总有机碳中木质素总量
10g 干样中 V 体、S 和 C 系 Σ8
列单体的的总量
反映样品中木质素总量
(Ad/Al)V V 或 S 系列中酸类单体与醛 反映木质素降解程度(经过降解的木质素
(Ad/Al)S
类单体的含量比
Ad/Al>0.4,未降解的木质素 Ad/Al较小。)
P 系列单体总量与 V 和 S 系 评估去甲基/去甲氧基降解程度,比值随着降解 P/(V+S)
生物标志物的降解、转化直接取决于沉积环境,其差异可 以显示出地质条件变化等多种信息。
.
3
烯酮类化合物 甘油双烷基甘油四醚(GDGTs) 色素 细菌藿多醇 甾醇类化合物 核苷酸(DNA) 正构烷烃 脂肪酸 木质素
.
4
木质素仅存在于陆生维管植物组织,海洋生物体中并不 存在,且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抗降解能力 1. 湖泊、河流、河口和陆架海洋环境中陆源有机物的示踪 2. 指示陆源有机物向海洋的输送 3. 木质素组成的差异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来源植物
Λ8
定义 S 系列单体总量与 V 系列单
体总量之比 C 系列单体总量与 V 系列单
体总量之比
指征意义 区分木质素来源于被子植物或裸子植物(被子
植物 S/V=1~4,而裸子植物 S/V≈0) 区分木质素来源于草本组织或木本组织(草本 组织 C/V=0.1~0.8,而木本组织C/V<0.05 )
100mg 有机碳中 V、S 和 C 系列单体的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