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坚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天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作者介绍: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
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
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
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
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
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
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
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
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
今天射洪县城古城墙名为“子昂城”,街道有“伯玉路”等名称实为纪念陈子昂。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
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
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
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也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都中肯地评价了他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的巨大贡献。
但他的部分诗篇,还存在著语言比较枯燥、形象不够鲜明的缺点。
登幽州台歌注释及译文
登幽州台歌注释及译文
原文: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登幽州台歌》赏析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
少任侠。
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有《陈子昂集》。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
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
涕:眼泪。
【赏析】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
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
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意思及赏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意思及赏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意思及赏析登幽州台1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2而涕下!1幽州: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
相传燕国时期,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台上,招纳贤才,所以又叫做黄金台,郭隗(wěi)就是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的第一位贤才。
2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
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既看不到当年为了招纳贤人而修建此台的燕昭王,又看不到效仿燕昭王的后世明君。
在高远的天与广袤的地之间,不禁悲从中来,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叹息之美】这首诗蓦地而来,戛然而止,它明白如话,像一声长长的浩叹、一声宣泄愤懑的长啸。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前不见”与“后不见”两句,俯仰古今,写出了时间的绵长;登楼眺望,“天地之悠悠”,写出空间辽阔。
在悠长的历史时间和广阔无垠的背景下,诗人“独怆然”,他的孤单寂寞、悲哀苦闷,分外凄美动人。
【赏析】虽然诗人没有写登台的时间和背景,但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苍茫广阔的背景,而在这背景之上,兀立着一位因报国无门而感到伤悲的陈子昂,两相对比,诗人的感情跃然纸上。
对比烘托是写作常用的一种手法,陈子昂在这首诗中,就通过天地和时间的广大来烘托个人的渺小孤独。
我们在突出个人感情或者一个事物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对比烘托来体现。
假如你想表达自己某一刻的心境,想一想用什么来做背景最能起到烘托的效果呢?【启示】陈子昂是初唐诗人,通天元年(6一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
当时陈子昂在武攸宜的幕府中担任参谋,于是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也没有什么谋略,打仗的第二年就兵败了。
危机之中,陈子昂献上一计,但武攸宜没有采纳。
陈子昂再向武攸宜进言的时候,竟被降了职。
他登上幽州台,怀着重重心事,写下了这一首表达孤独和无奈的诗。
孤独的陈子昂把心中的愁绪化成一行行诗文,也有人将孤独化成前进的动力。
登幽州台歌古诗带拼音 登幽州台歌古诗翻译
登幽州台歌古诗带拼音登幽州台歌古诗翻译
登幽州台歌古诗带拼音登幽州台歌古诗翻译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qián bù jiàn gǔ rén,
后不见来者 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念天地之悠悠niàn tiān dì zhī yōu yōu,
独怆然而涕下dú chuàng rán ér tì xià。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第 1 页共1 页。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诗词赏析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诗词赏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诗词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诗词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言】《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翻译】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古诗翻译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古诗翻译
译文: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全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诗歌,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扩展资料: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
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
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完整)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解】1、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涕:古时指眼泪。
【译文】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评析】唐代是中国诗坛上最热闹的一个时代,要说还有孤独的诗人,人们大概都会想到贾岛和孟郊.“郊寒岛瘦",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踽踽独步,苦苦行吟。
然而千秋中华,历代文人雅士们各有其群落,贾岛孟郊亦不例外。
孟郊不过是日子过得寒酸些,文朋诗友间唱和不绝,谈不上孤独。
而若说贾岛孤单,便不会有“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的神奇经历。
他偶得一句“落叶满长安”,正骑在驴背上苦思下一联,不意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的队伍.如果说刘栖楚算不得好诗人的话,那么他为了思考“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那个“敲"字是用“推”还是用“敲"更合适,因此冲撞的吏部侍郎韩愈,则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名贯古今的大文人和大诗人.至于唐宣宗微服出游法乾寺,偶然翻看了他的诗稿,被他一把夺过,还加上句“你也懂这个?”气得这个爱写诗的皇帝一辈子都没给他个象样的官做。
贾岛孟郊在那个时代有的是良师益友,绝不会真正孤独。
而孤独的诗人也确曾有过,那就是唐宋盛世的先驱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陈子昂二十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在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书《答制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贤才、纳谏士、赏功勇、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
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嫌他上疏议政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赏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赏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泪:眼泪。
【译文】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赏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
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唐诗赏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鉴赏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鉴赏'《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登幽州台歌赏析
登幽州台歌赏析登幽州台歌赏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下面是爱汇网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登幽州台歌赏析,供大家参阅!登幽州台歌原文赏析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赏析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登幽州台歌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唐诗赏析-《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及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登幽州台歌》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键入文字]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后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译诗】
向前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天地的高远广袤,我独自感伤,泪水流下!
赏析:
1。
关于抒怀的诗
关于抒怀的诗《登幽州台歌》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衍生注释:“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
“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来者”: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怆然”:悲伤的样子。
二、赏析:这首诗意境雄浑,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
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写出了时间的绵长。
诗人向前看,看不到古代那些招贤纳士的明君;向后看,也看不到后世求贤若渴的贤主。
这是一种多么孤独的处境啊!而“念天地之悠悠”,把视野拓展到了广阔的天地之间,在这悠悠天地之中,诗人越发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孤独。
最后“独怆然而涕下”,直抒胸臆,诗人的孤独、悲愤之情喷薄而出。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深沉的怀才不遇之感。
三、作者介绍: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他是唐代初期的文学家,其诗风激昂慷慨,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子昂在政治上主张改革,却遭到排挤打击,这首诗就反映了他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参加一个作文比赛,满怀信心地交上了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可是却连个优秀奖都没得到。
我觉得自己就像陈子昂一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周围的人似乎都不能理解我的想法。
站在那个公布结果的大厅里,看着周围热闹的人群,我突然就有了一种陈子昂站在幽州台上的孤独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好难过啊。
我想,要是能有一个伯乐,能懂我的作品该多好啊,就像古代那些圣君能发现贤才一样。
《行路难·其一》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衍生注释:“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
• 意译
• 直译
• 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 •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 •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 •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
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 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 间,我独自忧伤啊,让 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
•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 恻悲愁!
• 广大。
5、“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
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 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
_____的感情基调。
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孤独寂 寞凄凉; 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诗人登幽州台远眺,产生怎样的联想? 由此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联想:大地苍茫,空 阔寂寥,没有一个知 音,内心满怀悲愤; 对不被理解、怀才不 遇的悲叹。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 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
•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来者”具体指代 的各是什么人?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即景抒情诗:
• 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 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 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 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 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 合的整体。)
常见主要内容:
•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 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 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D
• 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 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 限向往之情。
•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 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 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 3.赏析第一句和第二句诗。
•
答:从时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 心情做铺垫。
• 4.诗人的形象是什么?
•
答: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的形象。
• (5)《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 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于是流下了眼泪
9“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 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
理解。
• 把个人置于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 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 独感。
•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
•
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①这首诗传达出时空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 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 去何从的茫然感。 ②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 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8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下!”这个画面。(2分)
•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 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 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 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 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了衣襟!
赏析一
• 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桐城辞赋体,是指 中国桐城赋派作家群创造出来的当代辞赋 的新的文学属种)。体式的古朴、文辞的 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 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赏析二
•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人,后 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 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 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 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正如后人所作《陈公旌德碑》 云:"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 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
人 类 摆 脱 不 了 的 命 运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 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 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 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 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 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 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 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 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参考: 1“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 下士的明君。“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贤明君主; “来者”是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达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 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政治抱负不能实 现的感伤。
•
答:(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 和悲愤。
• 2.“独”有什么作用?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 诗中的“独”字。(2分)
•
答: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 da: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 无门,怀才不遇,体现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
赏析三
•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 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 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 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 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 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 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 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 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 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 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 美。
B.有误,“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 士的贤明君主。 故选:B。
赏析四
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 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 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 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 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 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 3.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对田园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内容解析:
} 1、孤独
2、生之短促 3、怀才不遇
《登幽州台歌》作者 陈子昂 ,字 伯 玉 , 唐代 (朝代)文学家。因曾任右 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封 建 士 子 共 同 的 命 运
• 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 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诗的题目有一个“登”字但是诗中无一处 点明这个字,不过读者又处处感到有这个 字的存在。一、二句的“前”与“后”自 然是诗人登高所望的“眼前”与“身后”, 但他却因此联想到久远的古昔与以后的时 代;古今相连,造成了时间的漫长。诗人 的苦闷痛苦的心情因时间与空间的衬托, 得到了极为深沉的表现。
• (6)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陈子 昂?用几句话描绘一下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我看到了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了一个因为不能实现 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到了一个有着积极的 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 (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 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 术表现上的特色。
• (3)“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样理解 “悠悠”一词的?“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 间的什么特点?
“悠悠”一词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 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 苍茫孤独之感。 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 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 (4)“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诗 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 ?
“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已不复见,后来的 贤君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身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面 对茫茫宇宙,只感天长地久,而个人在其中是多么的渺小啊, 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 1.“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的感慨,
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登楼远眺,凭今吊古;_
•
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
4、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