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作文教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作文教学
学科教育论文浅谈新课标下作文教学新课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简称)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作为语文老师,心理清楚语文教学的难处,而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
在升学压力面前老师们只能用更多的时间去顾及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文的填鸭式教学及阅读教学的突击,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很重要,但又不得不冷落他。
而学习的主体学生对作文也是望而生畏,不少学生写的作文不是偷梁换柱、胡编乱凑,就是虽也尽力去写,但高谈阔论、空话连篇,净写些陈芝麻烂之事,没有一点新鲜感,使人看得直打瞌睡。
新课标注重的是对学生的人文尊重和教学的民主氛围,要求教学应从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出发,强调语文的学习不是外加的灌输,更不是强迫。
那么摒弃了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呢?我认为要在强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作文教学的特征,实施科学教学。
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1 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翕张。
”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没有一定数量的美句名篇储备,这样腹中空空毫无写作素材而硬要挤出几百字的作文来,那只能是缘木求鱼了。
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佳作美文,写人、叙事、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形式美、形象美和意韵美。
而思想品德课本中的美文名句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写语言文明的谚语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写比较评价的名句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还有珍惜时间和描述青春的的优美句子“当错过太阳时,你在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新课标下中学作文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中学作文教学初探【摘要】中学作文教学须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标准,努力改变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学生人文修养、人文精神、情感体验;重视写作与生活、阅读的联系,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教给学习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倾吐蓄积创设引导目前,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
喜欢写作的人很少,作文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难在哪里?一是写作材料匮乏。
学生不知写什么才好,觉得难以下笔。
二是作文本身难写。
写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字、词、句、段、修辞、逻辑等“硬件”,还要调动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等“软件”。
可见,要克服学生怕写作文这一难题,老师首要帮他们解决的应是写什么,然后才是怎样写。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做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
全面提高作文水平。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本人在认真研读了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一、丰富生活蓄积,有源倾吐。
叶圣陶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倾吐,首先得有东西,否则,别说吐,就是挤恐怕也难以挤出什么来。
这东西是什么?就是对生活认识的积累。
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了作文倾吐的重要源泉。
《新课标》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所以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探讨摘要:语文教育承栽张扬生命的感性体悟,作文是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体现。
在新课标的推行过程中,作文教学是值得探讨的一个亮点。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积累;阅读;真情实感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052-001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说,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
作文再难,我们也得迎难而上!下面,我就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与同仁们商榷。
一、观察生活。
思考生活作文源于生活。
要写出优秀的文章,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
而要观察,必须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有所受益。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帮助他们丰富生活的积累。
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渗透一些鲜明的例子,去引导学生事先树立起一个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观念。
如讲讲他们熟悉的鲁迅先生。
如果鲁迅先生没有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哪里能写出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趣的百草园之景呢?我从理性的层面上先给学生认识观察生活的重要性,然后再指导他们从身边的事情人手,从“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挖掘许多有意义的写作素材。
要求他们不只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动脑筋想,用心去发现,以情去体会。
也许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样,经历大同小异,但是我们个性不同,见解不同,那么我们从生活中观察所得到的就不会完全一样。
而这些不同的观察所得就是写作时直接材料的重要来源。
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读书、上网、看报、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获取、积累各种社会生活信息。
二、扩展阅读。
丰富内涵从书中汲取写作的材料,是一条被事实证明正确的道路。
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试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作文教学
试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作文教学论文提要:中学教学面临困境,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教改路子,使中学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是当务之急。
为此,我们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树立整体性观念,把作文教学跟学生的人格建构、现实生活、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训练以及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唯其如此,才能开创中学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中学作文教学早已陷入困境,至今仍在困境中徘徊、冲突。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重新定位,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的特点。
在学生人格建构方面,它强调“语文课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在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上,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对于写作方面的要求,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还对写作的相关技巧,写作的过程以及作文的修改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新课标重视阅读,对阅读的量和质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议。
此外,新课标还提出了“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可以说,新课程标准为语言教学(当然包括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结合笔者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以及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本人认为,要走出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必须做到“强调整体,五管齐下”。
所谓“强调整体”就是强调整体性的观念,首先要把写作教学视为一个整体,思想培养、语言学习、技巧训练不可分割。
其次要把写作教学置于语文教学的整体之中,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
而作文成绩占了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示个人魅力和引领个性发展的主渠道。
作文的重要性虽已达成共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也经常谈“文”色变,教师也就如隔岸观火爱莫能助。
因此教给学生好的写作方法对于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做了努力的探索和尝试,力求寻找到最佳的途径。
一、灵活设计题目以激发学生写作爱好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爱好甚为重要,有了爱好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爱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
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爱好,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
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熟悉和把握。
在具体的写作练习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
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练习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爱好,丝毫没有创作激情。
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练习的成败。
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身边小事。
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
即使写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
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探索新课标下的初中作文教学摘要:作文是语言的表达,而语言的表达要以生活为基础,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与他的知识面、信息量、认识事物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驾驭的能力、写作技巧的掌握有着密切的关系。
要想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言之有物,生动形象且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就必须采用作文训练的合理途径来让学生积累生活、形象、思想、语言等写作素材。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作文教学经验一、前言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什么文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所以说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没有其他的捷径。
可见,作文是语言的表达,而语言的表达要以生活为基础。
1.初中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要求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二、探索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作文教学要求1.重视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的读书活动达到预想的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做法:(1)海量阅读法引导学生海量阅读课外书籍,如优秀作文选上的学生优秀作文,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以此接受其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作文能力。
首先,我每个星期利用一次课堂时间让学生阅读一篇优秀作品;每个星期要求学生利用家庭时间阅读两篇优秀作品。
其次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运用好读书卡。
由学生记录阅读的时间、作品名称、经典词句或喜欢的段落、阅读感受,并按规定上交检查。
以此监控学生阅读内容的落实,积累经典词句或喜欢的段落。
(2)触类旁通的阅读拓展法向学生推荐阅读一组与课上学的文章相类似的好文章。
如学了一篇《背影》,体会到了在那个特定年代和特定背景下父爱的朴实和真挚的不易。
在这前提下,向学生推荐阅读一些旧中国人民生活艰难的作品,体会生存之难。
同时再推荐阅读一些关于亲情的作品,感受这一人类永恒主题的深刻含义。
在《故乡》这篇课文学完后,学生还沉浸在鲁迅先生那种对迷茫现实的揭露及对未来的追求的情绪中,适时向学生推荐一些鲁迅先生其他意味深长的小说和犀利尖锐的杂文,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感受一代文豪深刻的思想内涵。
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论文围绕初中语文新课标写作部分内容要求,从搜集素材、构思立意、修改加工等环节具体论述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切实可行地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新课标写作部分有这样要求:“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可以看出新课标对中学生写作要求较小学生有了提高。
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初中语文教师无视学生成长, 仍然延续了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教师命题、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学生不会积累 ,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
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作学教学的要求。
针对上述弊端,笔者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训练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随身携带“采集本”,发现捕捉生活素材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善于观察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
其实,生活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的事时有发生。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将永不干涸。
观察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必须培养中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积累素材的良好写作习惯。
我在教学中倡导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袖珍“采集本”,随身携带,把平时生活中看到的现象,经历过的事情,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及时记录下来,供写作文时查阅、选择。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创新分析论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创新分析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创新分析全文如下:在当前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初中生的性格特征和认知需求,创新当前的作文教学,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一篇优秀作文中所涵盖的素材往往是新颖的,独特的,真实的。
因此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首先必须要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活泼好动,通常对比较熟悉的事情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这种性格特征以及现有认知能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最真实、最好的写作素材,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有效积累作文素材,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究,这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写作素材。
如在初中语文鄂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花儿的话》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采用寓言或是童话故事的方法进行写作。
花儿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也是很多学生非常喜欢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这些花儿的生长状况,让学生站在花儿的角度来合理想象花儿想说的话,如向日葵会说我喜欢温暖的阳光,我有美丽的外衣,我还能结出非常饱满的果实;还可以围绕自己喜欢的花,通过更加丰富的想象,采用夸张、拟人等写作手法,描述一个花儿的故事,将花和人更好地融为一体,如有的学生这样写到:周末我跟妈妈去郊游,看到山坡上有一朵野菊花,它很瘦小,很不起眼,周围都开满了各种各样漂亮的鲜花,而野菊花也被其他的花儿所欺负,但是它却非常顽强、勇敢的开放,最终给其他花儿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美。
这样学生通过走进花儿、了解花儿,才能更好地进行花儿的话一文的写作,并且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同时这样的生活案例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从而更好地进行写作。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我们伟大的祖国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进入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
新时代对公民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新一代新人,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改革。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由于作文在语文整体能力发展上的重要地位,我国传统教育乃至现代教育,在教学和研究上对它赋予十分的关注。
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产生畏难的情绪,大部分的学生一学期仅完成七、八篇的习作,尽管老师对每篇作文进行具体指导和精批细改,但学生的作文仍然存在写人叙事的不生动,结构条理不清楚,语句表达不通顺等现象。
追朔根源,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的缺陷。
本着“开放、创新”的精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尝试着进行了开放而又有活力的作文教学。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一、引导学生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的现实生活是作文的主要材料来源。
学生应会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结果和感受。
因此,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写出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说会道,对周围的人与事绘声绘色。
如果把这些话改用书面文字来表达,就是记叙性文章。
在命题作文时,我改变了传统的方式,暂不做写前指导,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往前走”,无拘无束去写。
可以把做的、玩的、想的统统写出来,怎样做就怎样写,怎样想就怎样写;不管是成熟的还是幼稚的、可爱的。
但有一个要求,就是写真人真事,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讲评课中,我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共鸣的教学环境。
实现师生间“双向”交流。
教师指导放在学生写后进行,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尽量用本班同学的作文实际来讲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果。
新课程下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的初中作文教学写作,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了一种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特殊能力。
而且对写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人们实际的写作能力却令人担忧。
因此,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被语文教学看成是重头戏。
但是,说到作文教学,学生、教师都是相当头疼的。
现在,对于作文教学,师生都付出了很多,却收获甚小,往往存在着这种现实:学生讨厌写作文,生搬硬套、毫无生趣地应付着老师布置的一篇篇作文;教师头疼于批作文,没完没了地批着一叠叠作文,大作没完,小作又来了。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在作文教学上获得成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成为了一个相当艰难的、需要广大师生重视的问题。
我认为,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要点就是三个字:真、情、意,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表达真、情、意。
所谓真,就是事为真、言为实;所谓情,就是言为心声、抒发内心的情感;所谓意,则是积极健康、、有价值、有内涵。
但是,真、情、意并不是孤立的,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只有将三者完全融合于写作中,才能成功地完成一篇习作。
可以说,一篇出色的文章,必定是真情意的完美结合。
一、引导学生书写事为真、言为实的文字处处留心皆语文,我要说处处留心皆素材。
大千世界,五花八门,走进生活,你会发现许多。
“回归生活,自然天成。
让学生认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让生活走进写作,让写作描绘生活。
”作为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另外,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
(一)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1、言语情境言语情境,即教师以形象、极具感染力的言语,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真实,从而创造出真实的文字。
当然,为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创设言语情境时,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相当重要。
语言的表达,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动作姿势等都成为情境创设成功与否的保障。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初探摘要:笔者认为,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才能实实在在地推进素质教育。
学生作文写得好不好对学生以后的写作、工作、生活交际等至关重要。
笔者就作文教学作以下几点初探。
1.积累语言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结合具体主题,加强基本方法指导。
4.熟能生巧,加强进行片段练习。
5.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教学初探新课标下作文教学就是一个衡量学生语文学得好不好的标准。
笔者认为,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才能实实在在地推进素质教育。
作文写得好不好对学生以后的写作、工作、生活交际等至关重要。
在此,笔者就小学作文教学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积累语言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学生视学习为任务,为负担,但是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是他们的负担和任务,而是促使他们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努力的动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充分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饶有兴趣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其走向成功的向导。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内容和现象进行写作,这样做能以“趣”激趣。
其次,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写作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再次,通过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功来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语言以及创设情境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课文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要求学生不能停留在表面,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课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以便在自己作文中使用。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文章思想从学生平日及考场作文来看,作文中学生缺少对生活的描述和思考,很多学生更没有自己对生活真真切切的感觉体验。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观摘要:在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习作的指导下,我尝试着新的教学习作观,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交流,充分地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乐于动笔,写作能力有很大地提高,习作教学上我取得了事办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树叶贴画、见闻感受、习作方法、米粒画、展示自我文献:语文课程标准、叶圣陶的关于习作修改的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
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我在习作教学中,根据这样的标准,我尝试着以下做法:一、亲身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获取作文素材,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生活是作文之本。
《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素材。
”每逢秋季学校开学后一段时间,我让学生先观赏各种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再带领学生有计划地采集各种树叶,比如:冬青树叶、杨树叶、柳树叶、柏树叶等,让学生体验生活,积累作文素材,然后在班上作树叶贴画的指导,比如我用一片大点儿的冬青树叶做身子,再用8片很小的冬青树叶做头、爪子、尾巴用双面胶贴成一只可爱的小乌龟。
我在引导学生用柏树叶、冬青树叶贴长颈鹿等小动物,学生边听边做贴画,积极性可高了,有的小组合作,用树叶贴出了各种各样的新奇的贴画,什么《小金鱼找妈妈》,什么《小鹿找朋友》、《龟鱼的对话》、《聪明的小刺猬》、《龟兔赛跑》、《坐井观天》等。
我再按照贴画让学生发挥想象写成作文,一篇篇作文想象丰富,词语丰富,语句优美,好极了,这样的树叶贴画即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促成了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比老师在课堂上单纯地讲作文,起到的效果好上几倍。
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
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探析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探析论文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探析论文【摘要】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从激发学生想象力,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明确书写关系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能力;初中语文;写作实践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学科。
它是人们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学科,它的内容包罗万象。
其中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它是学生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此,教师应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勤于实践,积极探索高效的作文教学之道。
一、激发想象力,张扬个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高尔基也说过:“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所以,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乐于联想,乐于创作。
如,在话题作文——关于环保中,有学生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描述了如下情节:猪八戒在成功西天取经返回后,创建了一家木材开发公司,他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大肆砍伐树木,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自食苦果,最后幡然醒悟,成了一个环保志愿者,为宣传环保事业奔走各地。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具有爱耍小聪明,好吃懒做,贪婪自私的性格特点,而这个学生正好以此为切入点,编设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环保小故事。
角度新颖,内容生动、活泼,极具想象力和创造性,并通过简明的语言阐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达到了教师的期望目标。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想象与创新是文章灵巧的双手,打造出了一篇篇成功的佳作。
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思维空间,将自己的情感世界自由表达出来,写出自我,写出精彩,这才是写作教学的根本目标。
二、重视积累,动笔成篇写作重在积累,更在迁移与运用。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新课标下的初中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新课标下的初中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习语文这门基础学科难度最大的一项训练。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
新课标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倡导的是“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的民主氛围,要求教学应从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出发,强调语文的学习不是外加的灌输,更不是强迫,而应该是在强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作文教学的特征,实施科学教学。
一、让学生做“作文舞台”的主人常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是建立在一定需要基础之上的。
现代的教育观念认为,学习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的活动,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作文教学更应该将“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传统的束缚学生的条条框框,造就学生主动参与作文教学的意识,显现“学生的主人”的地位,培养出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达到教与学协调一体的目标。
初中学生虽然在学校的生活比较单一、枯燥,但他们身上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现代社会使他们的头脑充满了新奇的思想,赋予了他们很强的时代感。
他们都具有许多“情绪”,需要向社会和他人宣泄、表达。
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意识创新的环境,勇于把学生放到多变而又能激发其好奇心的环境中,能让他们向社会、他人表达“情绪”,运用某些方式来贴切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成为“作文舞台”的主人。
如果此时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顺利作文,这就造就了学生主动参与作文教学的意识,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舞起学生极大的热情。
大量的实践使我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意识,脱离学生实际,就不能培养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观念去规范学生,其结果必定是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
论新课标下的初中作文教学实践(模版)
论新课标下的初中作文教学实践(模版)第一篇:论新课标下的初中作文教学实践(模版)论新课标下的初中作文教学实践【摘要】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新课标下,对于初中作文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列举了几条新课标下对初中写作教学的要求,以及目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来探讨如何优化新课标下的初中作文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作文;作文教学引言在初中作文教学,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初中学习在整个中学学习中占有重要作用,且中学生相较于小学时期,更加追求个性,在学习上活泼主动。
但由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因而在写作时,对于选题、收集素材、错词造句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这种情况下,若是教师固守传统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给他们命题甚至是提供素材,很大程度上会让学生在写作时没有较大进步,以致于在根本上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一、“新课标”下对初中写作教学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后,提出“作文的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收集相关的写作素材。
这对于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新课标还提出“要重视对写作和写作修改的评价,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评价模式,即学生写作之后将作文教给老师,让老师进行修改和评价。
传统的评价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去尽量的磨合写作,写出老师所喜欢的作文,从而拿到高分。
这就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背离。
而在新课标下的评价模式,鼓励学生之间作文相互评价交流。
这不仅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认真细致的进行写作,对于错别字和病句进行修改,使得作文更加完美,也能够使学生提升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二、目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重视训练缺乏评讲在中考中,作文分值在语文试卷中占有不小的比例。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尝试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尝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阶段目标共有28,分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第二学段(3~4年级),“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像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第三学段(5~6年级),“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从上述作文要求不难看出,义教课标特别强调,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写出的文章要有个性,有独特的感受;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课程标准的问世,将结束作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为学生搭建一个全新的、独特的、想象的、鲜活的写作平台,使之更趋向于人性化。
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能力置于重要位置,强调教学的对话关系。
课改期间,我在作文教学上作了下面一些改革和尝试。
练,强调的是方法,重视的是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靠自身的努力掌握某种技能。
练笔“播种行为,收获习惯”,向来被用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写作习惯的方法。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每日写作1000秒”的做法,因为教学生写作,首先必须解决无话可写的问题。
缺少生活积累和思考积累是此问题的症结。
每日花15分钟左右的时间写作,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必能提高作文水平。
实践证明,“每日写作1000秒”的方法对写作确实有不少好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研究论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研究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研究论文摘要: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是主要的学科,而作文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和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作文是语文这门学科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众多一线的初中的语文老师一直以来在探讨有效的作文教学方式,以提升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是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笔者在本文中,就“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创新初中作文的素质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一问题作出探讨,希望对今后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作文;教学创新为了提高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水平,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正积极推进素质化教育的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能有效弥补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端,对学生的个性展现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作文的教学是具有一定的教学规律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作文教学方式,通过科学运用初中作文的教学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初中作文的教学质量。
一、实施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的必要性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初中作文的水平不够理想,存在初中作文教学效果不显著的问题。
笔者认为,教学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之所以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由于年龄较小以及生活半径的限制,他们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普遍不足。
体现就他们写出来的作文上,就难免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和难以打动人心的描写了。
二是学生普遍没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习惯,阅读量的不足使得学生的素材积累少,以至于在写作时缺乏好的素材和多元的表达方式。
三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学生难以展现其创造力和个性。
学生在写作文时生怕过于独特、大胆、天马行空的表达难以获得评分老师的青睐,导致作文的分数起伏较大。
那么为了考试取得高分,他们就会倾向于参考高分的优秀作文,作文中充满着套话和空话,最后使得作文虽然结构清晰,却失去了创造性、独特性以及打动人心的情感流露。
论新课标下的高中作文教学
论新课标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体验、感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新课标对学生作文的要求。
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细节就会发现,学生在写作时,思绪一般都会进入自己熟悉的生活,把生活中的一些画面记录下来,形成美文。
学生作文就是心灵的写照,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当然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初步认识。
教师,是教学情景的预设者,作文教学可以采取贴近学生心灵的一系列预设,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提升学生作文能力。
一、启迪学生自我关爱的意识《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高中学生也有琐事、也有伤感,还会有迷茫和疑惑。
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发展价值,围绕学生的心灵展开教学。
俗话说:“言为心声,文贵真情。
”让学生关心自我,把心灵敞开,把自己的生活写在纸上,让感悟体验插上语言的翅膀飞上作文的蓝天。
在每一次作文中经历思考,反省自我;在每一次作文中锻炼文笔,提升修养。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不可或缺的。
教师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人”的观念,要尊重学生的心灵定位,关注他们的心灵活动轨迹。
我给学生的作文命题“成长中的感动时刻”,包括“开学第一天”、“上学的路上”、“教室以外的天地”、“没有的日子”系列话题。
作文活动时,要求学生从一张照片联想到某些人物和事理。
之前,我准备了很多照片,以备学生选用,经过启发以后,很多学生都决定从自己的相册里挑选。
有风景的,有人物的,有老的,有新的。
他们写亲人的关爱,写家乡的变迁,写个人的生活经历,写个人的理想与追求。
关注自身成长过程,完成一次成功的心灵写真,未尝不是智慧火花的闪现,未尝不是思想成熟的宣言,未尝不是对社会的大胆判断。
写作情景生活中到处都有,教师要善于利用,从一滴水可以看透世界,看落叶便知秋到,从水暖就判断春天来临。
学生心灵有了碰撞,情感自然就会流露。
二、激发学生的节日文化情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节日,节日里充满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作文教学
中学作文教学早已陷入困境,至今仍在困境中徘徊、冲突。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对于写作方面的要求,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还对写作的相关技巧,写作的过程以及作文的修改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为语言教学(当然包括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因此,要走出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必须做到“强调整体,五管齐下”。
所谓“强调整体”就是强调整体性的观念,首先要把写作教学视为一个整体,思想培养、语言学习、技巧训练不可分割。
其次要把写作教学置于语文教学的整体之中,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第三,把写作教学置于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之中,借助学校德育工作、体育工作、美育工作以及劳动教育工作之力,建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素质,丰富学生生活。
所谓“五管齐下”指的是在作文教学中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一、加强作文与做人的有机联系,注重学生的人格建构和审美情趣培养
我们都在感叹,现在的中学生作文空洞肤浅、虚情假意。
这是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内在修养所致。
这里,有必要提到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养气说”。
孟子在《公孙丑》里谈到“知言养气”,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苏辙则明确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说”。
他
认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
”文气之“气”我们可以理解为作者之气质、胸怀、思想、性格以及审美情趣。
可以说,古文家的“养气说”以及现代的教学理念都十分强调作者思想修养对写作的重要影响。
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却常常把思想给忽视了。
这种倾向应该纠正,作文教学应该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格建构为指归,重视养气,努力实现从单纯的作文训练到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那么,怎样才能加强作文与做人的有机联系,促进作文教学与人格建构的相互结合呢?
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只有热爱生活,才会有积极的人生观,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为之感动。
也只有热爱生活,才会热爱并且敬畏生命,才会怀有对整个人类(包括自然界)的同情心和悲悯心。
其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游历),让学生多去体验生活,开阔视野,并进而形成其思想。
第三,要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通过阅读,扩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四,要重视艺术教育。
以理想和美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艺术具有移化个体心灵,健全人格以及培养健康审美情趣的作用。
二、回归作文本源,强化作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
在此,有必要提及新课改的两个理念,即主体教育观和生态伦理观。
主体教育观的基本内涵之一是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
另一个理念是生态伦理观。
生态伦理观主张以整体主义的视野重新建构人与自然的关系,教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地对话、和谐地交往。
在教育中,我们有义务教会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这也是作文教学能够胜任的使命。
当学生为一草一木而感怀的时候,当学生为一山一水而动情的时候,他们的作文便有了需要表达的思想,而他们的人格、他们的情趣同样会得到一次难能可贵的提升。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和努力。
首先,教育学生关心生活,亲近自然。
我们应该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与课外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比如组织一些参观、访问、游览活动等。
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其次,作文要表现生活、干预生活。
根据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原则,我们应大力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的东西,努力发掘并表现身边平凡生活的美和意义,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三、树立大阅读观
学生阅读面狭窄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严重失误,也是学生写不好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写好作文需要有积累,包括生活的积累和阅读的积累;写好作文需要有底蕴,包括文学的底蕴和精神的底蕴;
写好作文还需要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过程。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
四、借助“口语交际”训练和“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思想、训练思维以及表达能力
口语与作文具有许多的相通之处,都是对人的思维的表达,只是一个以口头语为介质,一个以书面语为介质。
因此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如叙事、议论、表情、达意等)的提高。
另外,综合性学习可以丰富生活,开拓视野,可以培养关注现实的习惯,并进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进行系统化的、切实有效的写作技巧训练
在写作教学中,培养思想、关注生活、强化阅读等固然十分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技巧。
写作教学讲究的是宏观与微观兼顾,只有大而广的理论(指导思想)而没有系统而具体的训练,一切都是空谈。
总之,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牵涉到语文教育的诸多方面,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只要我们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创造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学作文教学就一定能够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困境,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