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糖代谢与控制
江南大学4-糖代谢与控制 - 副本
3.1 糖代谢与调节 3.2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D-核糖
3.3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柠 檬酸
生命科学学院 胡庆森
4.1 糖代谢与调节
糖代谢的途径
糖代谢的主要途径有:
1.糖的酵解途径——EMP途径 2.TCA循环
3.HMP途径(磷酸戊糖途径) 4.ED与PK 途径(不作为重点,自学)
06:46:38
所生成的丙酮酸,在不同微生物体内,不同条件下, 生成不同的代谢产物。
06:46:38
4.1.2 EMP途径的调节
糖原(或淀粉) 1-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a
葡萄糖
b
1,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21,3-二磷酸甘油酸
规律:主要通过调节反应途径中几种 酶的活性来控制整个途径的速度,通过 酶的变构效应实现活性的调节。
少,ADP增加、AMP增加→能荷降低→激酶活性增大;
无机磷也是调节者,它能解除6-磷酸葡萄糖对己糖激酶 的抑制,加快糖酵解。 •
柠檬酸、脂肪酸和乙酰-CoA对糖酵解系统也有制动作用。
06:46:38
4.1.3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的去路
①在乳酸菌中,受乳酸脱氢酶作用,丙酮酸作为受氢体 而被还原为乳酸,即为同型乳酸发酵; ②在酵母中,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后者在乙醇脱氢酶 作用下,乙醛为受氢体被还原成乙醇,即酒精发酵; ③在梭状芽孢杆菌中,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CoA。然后 经一系列变化生成丁酰-CoA、丁醛,两者作为客观存 在氢体被还原为丁醇,生成物还有丙酮、乙醇、乙醇, 称为丙酮丁醇发酵。
– ATP + ADP
Ca2+
α-酮戊二酸 脱氢酶复合体
α-酮戊二酸
第四章 糖代谢与调节ppt课件
乙酰CoA H2O
CoA
柠檬酸
H2O
草酰乙酸
NADH+H H H+ NAD+
顺乌头酸
H2O
苹果酸
异柠檬酸
NAD+
H2O
延胡索酸
三羧酸循环
ATP
GTP GDP
H H+ NADH+H
H2 FADH 2 FAD
草酰琥珀酸
CO2 2
琥珀酸
α-酮戊二酸
琥珀酰CoA
CO2 NADH+H H + H
NAD+
磷酸戊糖途径:又称HMP途径(己糖磷酸支路)
根据代谢物脱下的氢的最初受体不同,分 为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以代谢物进行生物氧化所产 生的能量合成高能化合物(如ATP)的过程 称为氧化磷酸化。 4、P/O比值:表示氧的消耗与ATP生成的个 数间的关系,即每消耗1摩尔氧所消耗无机 磷的摩尔数,它表明每消耗1摩尔的氧所能 生成的ATP分子个数的多少。NADH呼吸链 P/O=3,FADH2 呼吸链P/O=2。
转醛酶-。
3、其它标记
在维持转酮酶缺陷的情况下,进一步诱变使菌体
带上具有高葡萄糖脱氢酶活性和丧失孢子形成能力,可
使D-核糖大量积累。
4、利用基因工程
日本岩木盾等人首先将枯草杆菌染色体 DNA 中的转
酮酶基因克隆到载体质粒PUB110中,然后将氯霉素酰基 转移酶基因插入到转酮酶基因之中,造成转酮酶基因的 不可逆失活。经限制性内切酶 Smal切后得到线状重组质 粒,将该线状重组质粒转化到枯草杆菌宿主菌中,构建 转酮酶失活的D-核糖工程菌株。其核糖产量达52g/L。小 林等人将葡萄糖脱氢酶基因克隆到载体质粒PHY300PLK中, 然后转化到枯草芽孢杆菌中去。构建扩增葡萄糖脱氢酶 的D-核糖工程菌,350C发酵80h可积累49g/LD-核糖。
生物化学第四章糖代谢
⽣物化学第四章糖代谢第四章糖代谢⼀、糖的主要⽣理功能是氧化供能1、⽣命活动中的主要作⽤是提供碳源和能源2、提供体内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3、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汤的消化吸收主要在⼩肠进⾏三、糖的⽆氧氧化:在机体极度缺氧的条件下,葡萄糖经⼀系列酶促反应,⽣成丙酮酸,进⽽还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亦称为糖的⽆氧氧化。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1、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2个),称之为糖酵解途径。
2、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1、糖酵解总结: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糖酵解是⼀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
反应全过程中有三个不可逆反应G------(ATP)→(ADP)------G-6-P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糖激酶F-6-P------(ATP)→(ADP)------F-1,6-2P6-磷酸果糖转化为1,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1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DP)→(ATP)-------丙酮酸丙酮酸激酶产能的⽅式和数量:⽅式:底物⽔平磷酸化净⽣成ATP数量:从G开始2*2-2=2ATP从Gn(糖原)开始2*2-1=3ATP终产物乳酸的去路:释放⼊⾎,进⼊肝脏再进⼀步代谢------分解利⽤乳酸循环(糖异⽣)调节⽅式:别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3、糖酵解的主要⽣理意义是在机体缺氧的情况下快速供能四、糖的有氧氧化:机体氧供充⾜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放出能量的过程。
是机体主要功能⽅式。
部位:胞液、线粒体1、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包括:糖酵解途径(葡萄糖循糖酵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氧化脱羧(丙酮酸进⼊线粒体氧化脱羧⽣成⼄酰C o A三磷酸循环(⼄酰C o A进⼊三羧酸循环以及氧化磷酸化⽣成ATP)氧化磷酸化2、三羧酸循环(TCA)是以形成柠檬酸为起始物的循环反应概念:⼄酰C o A与草酰⼄酸缩合⽣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脱氢脱羧⼜⽣成草酰⼄酸,再重复循环反应过程部位:线粒体TCA反应由8步代谢反应组成三羧酸循环要点:经过⼀次三羧酸循环,消耗⼀个⼄酰C o A经过四次脱氢,两次脱羧,⼀次底物⽔平磷酸化⽣成1分⼦FADH,3分⼦NADH+H+ ,2分⼦CO,1分⼦GTP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三羧酸循环的中间反应起催化作⽤TCA循环受底物、产物和关键酶活性的调节TCP循环是3⼤营养物质代谢中具有重要⽣理意义:TCA循环是3⼤营养素的最终代谢通路,其作⽤在于通过四次脱氢,为氧化磷酸化反应⽣成ATP提供还原当量。
第四章 糖代谢
(二)糖原的磷酸解
在人和动物的肝脏中,糖原(又称动物淀粉)是葡萄糖非常有效的 贮藏形式,通过糖原分解直接补充血糖。糖原与支链淀粉相似,是 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和-l,6-糖苷键构成,分支较支链淀粉 更多,如图所示。
糖原在细胞内的降解称为磷酸解。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的反应是不需 要水而需要磷酸参与的磷酸解作用,从糖链的非还原性末端依次切下 葡萄糖残基,产物为1一磷酸葡萄糖和少一个葡萄糖残基的糖原。
-淀粉酶水解淀粉的-1,4-糖苷键。如底物是直链淀粉,则产物为葡 萄糖、麦芽糖。如果是支链淀粉,则水解产物除上述产物外,还含有麦 芽三糖和-糊精,所以又称该酶为液化酶或糊精酶。-1,6-糖苷酶又称 脱支酶,其作用是可以水解带分支的糊精中-1,6-糖苷键,生成-1,4糊精和麦芽糖的混合物。
-淀粉酶水解淀粉的-l,4-糖苷键,其水解的方式是水解淀粉的非还 原性末端残基,并依次切下两个葡萄糖单位,产物为麦芽糖。作用于支 链淀粉,除产生麦芽糖外还产生糊精。
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是调节糖酵解过程 的另一重要反应步骤。丙酮酸激酶也是变 构酶。
(二) 丙酮酸的去路
①乳酸的生成 例如某些厌氧乳酸菌或肌肉由于剧烈运动而造成 暂时缺氧状态,或由于呼吸、循环系统机能障碍暂时供氧不足时, 丙酮酸接受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形成的NADH上的H,在乳酸脱 氢酶的催化下还原为乳酸,这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
(一) 糖酵解过程 糖酵解是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将一分子葡萄糖转变为两分子丙酮
酸并伴有ATP生成的过程,共包括11个反应步骤,全部反应位于细 胞质中。
糖酵解是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的共
同代谢途径。事实上,在所有的细胞中都存在糖酵解途径,对于某 些细胞,糖酵解是唯一生成ATP的途径。
4.《生物化学》教案 第四章 糖代谢
【感谢下载支持,整理分享】4.《生物化学》教案第四章糖代谢4.《生物化学》教案第四章糖代谢生物化学教案教材名称:授课对象:编写时间:授课日期:教学内容:《生物化学》第七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医学专业(80学时)201*.1学年/学期:年级/班级:第四章糖代谢每学年(1)临床医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1.糖代谢各途径的细胞定位、关键酶(限速酶)、反应特点及生理意义。
2.糖的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及三羧酸循环的意义。
3.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以及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
熟悉:各代谢途径的基本过程及相互联络。
了解:1.糖的生理功能和消化汲取。
2.各代谢途径的调节。
【本课内容学习指导】重点:1.糖的有氧氧化、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及糖异生。
2.血糖及其调节。
难点:各代谢途径的联络和调节。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为主,采纳启发式、互动式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安排】8学时。
其中糖的无氧分解2学时,糖的有氧氧化2学时,磷酸戊糖途径1学时,糖原的合成和分解1学时,糖异生1学时,血糖及其调节1学时。
【自学内容和要点】自学内容:糖的生理功能和消化汲取及血糖的整体调节。
要点:血糖非常的原因。
【课后小结】1.物质代谢概况。
2.糖代谢概况。
3.糖的无氧分解的基本过程。
4.糖的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
5.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6.糖原的种类和作用及其合成和分解。
7.糖异生的概念、原料、关键酶、生理意义。
8.调节血糖的激素及其作用。
扩展阅读:生化第四章-糖代谢生化第四章糖代谢一、名词说明1.Glycolysis(糖酵解):Aanaerobicdegradationisuniversalandancientcentralpath wayofglucosecatabolism.Inglycolysisamoleculeofglucoseisdegraded inaseriesofenzymaticreactionstoyieldtwomoleculesofpyruvateorlactate.Thebasicprocessofgly colysiscanbedividedintotwophase:reactionsfromglucosetopyr uvateandfrompyruvatetolactate.2.物质代谢: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摄入O2及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进行中间代谢,同时不断排出CO2及代谢废物,这种机体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即物质代谢。
生物化学第2篇 第04章 物质代谢与调节--糖代谢
食物糖: 淀粉.糖元.双糖.纤维素
(+)
消化.吸收
单糖
(代谢)
第一节
糖的生理功能
供能 供碳原 转化成肌体成分 转化成生物活性物质
概述
糖的消化.吸收
消化:口腔开始.小肠为主.酶促反应 吸收:依赖载体.耗能的主动吸收(主)依赖载体.不耗能的促进吸 收
糖代谢概况
酵解从Gn开始:
Gn
1-P-G
6-P-G
其他己糖也可转变成磷酸己糖而进入酵解途径.
无氧酵解总结
在胞液中进行 原料:G或者Gn. 产物:乳酸. 不可逆.催化不可逆反应的三个酶即为限速酶 (整个途径中速度最慢的酶). 两步耗能反应,两步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谢物在代谢
过程中,由于脱H或者脱水,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形成一个高能磷酸 键,此磷酸基可直接转给ADP生成ATP).尽生成ATP
不耗能.
肝、肌Gn分解的不同在于6-P-G的去路不 同.此导致Gn合成、分解的功能不同.
三. Gn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肝Gn合成与分解通过调节以保证血[G]的恒 定. 肌Gn合成与分解通过调节以保证肌肉组织 对能量的需求. 所以,调节的条件和因素也不同 Gn合成与分解是由两套酶催化的不同途径, 但受相同体系的调节. Gn合成酶、 Gn磷酸化酶均受共价修饰、 变构的双重调节.
分解:无氧酵解.有氧氧化.戊糖旁路.糖醛酸途径等 糖元合成与分解 糖异生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一、糖的无氧酵解
定义: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的过程. 包括: G
酵解途径
丙酮酸
LDH
乳酸
细胞定位: 胞液
过程
第四章糖代谢ppt课件
⑥结合糖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
糖脂 (glycolipid): 糖蛋白 (glycoprotein):
三、糖的主要生理功能
1.氧化供能:50~70% 2.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成分 3.转变为其它成分
三、糖的主要生理功能 氧化供能:50~70% 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成分 转变为其它成分
目录
四、糖的消化与吸收
H 2 C O PO 3 H 2
6-磷酸葡萄糖
(glucose-6-phosphate)
H
O PO 3 H 2
CH
H C OH
H C OH
HO C H
H C OH
CH 2 OH
1-磷酸葡萄糖
(glucose 1-phosphate)
葡萄糖是体内糖代谢的中心
(1)可转变成其它的糖 (2)主要供能物质 (3)可转变为氨基酸和脂肪酸
第四章糖代谢ppt课件
物质代谢: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分解代谢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分子分解为基本组成单位 第二阶段:基本分子转变为代谢中间产物,
可有少量能量的释放 第三阶段:乙酰CoA氧化生成CO2和H2O
可生成大量ATP
合成代谢的一般特点 由不同酶催化,要消耗ATP和NADPH。
代谢调节:
代谢途径: A E1 B E2 C E3 通过关键酶实现
(D-glucose)
6 CH 2 OH
5
OH
4
OH
OH
3
1C
2
OH
OH
α-D-吡喃葡萄糖
6CH 2 OH O OH
OH OH
C H
OH
β-D-吡喃葡萄糖
葡萄糖及其磷酸酯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糖类代谢
P 果糖-6-P
P 果糖-6-P
P
P
果糖-1,6-2P
P
P
果糖-1,6-2P
P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P
Pi
P 3-磷酸甘油醛
P
P 1,3-二磷酸甘油酸
P
P 1,3-二磷酸甘油酸
P 3-磷酸甘油酸
P 3-磷酸甘油酸
P 2-磷酸甘油酸
P 2-磷酸甘油酸
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EP)
P
大部分步骤可以逆糖酵解途 径进行,但有三步不可逆反应,需 绕道而行。
糖的异生作用
(四 )丙酮酸的去路
•乳酸发酵
在无氧条 件下,葡萄糖 分解为乳酸, 并释放出少量 能量的过程。
在无氧 条件下,葡 萄糖分解为 乙醇,并释 放少量能量 的过程
•乙醇发酵
四、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 进行,在糖酵解中形成的丙酮 酸先进入线粒体中,在有氧的 条件下被分解。
HO-C-COOH H C-COOH H2C-COOH
CO -COOH CH -COOH CH2-COOH
CO -COOH CO2 CO -COOH
CH -COOH
CH2
CH2-COOH
CH2-COOH
CO -COOH
CH2 CH2-COOH
CO2
Pi
H2O
H2C-COOH HO-C-COOH
五 种因 辅子 助
TPP 硫辛酸 CoA-SH FAD NAD
(二) 三羧酸 循环的反应历程
H2C-COOH HO-C-COOH
H2C-COOH
H2C-COOH HO-C-COOH
H2C-COOH
HC-COOH C-COOH
糖代谢与控制
第2页,此课件共36页哦
• 二.糖酵解途径(EMP途径) • 糖酵解途径是指细胞在胞浆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
酮酸的过程,此过程中伴有少量ATP的生成。在缺 氧条件下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称为糖酵解。有氧 条件下丙酮酸可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乙酰CoA进入 三羧酸循环,生成CO2和H2O。 •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共10个反应,每个分子葡萄 糖经第一阶段共5个反应,消耗2个分子ATP为耗能 过程,第二阶段5个反应生成4个分子ATP为释能过 程。
•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所催化的α-氧化脱羧反应和前述丙酮酸脱
氢酶系所催经的反应基本相同。应当指出,通过脱羧作用生成CO2,
是机体内产生CO2的普遍规律,由此可见,机体CO2的生成与体 外燃烧生成CO2的过程截然不同。
第19页,此课件共36页哦
• ②三羧酸循环的四次脱氢,其中三对氢原子以NAD+为受氢体, 一对以FAD为受氢体,分别还原生成NADH+ H+和FADH。它们又 经线粒体内递氢体系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 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使ADP和Pi结合生成ATP,凡NADH+、H+参 与的递氢体系,每2H氧化成一分子H2O,生成3分子ATP,而 FADH2参与的递氢体系则生成2分子ATP,再加上三羧酸循环中有 一次底物磷酸化产生一分子ATP,那么,一分子CH2CO SCoA参 与三羧酸循环,直至循环终末共生成12分子ATP。③乙酰CoA 中乙酰基的碳原子,乙酰CoA进入循环,与四碳受体分子草 酰乙酸缩合,生成六碳的柠檬酸,在三羧酸循环中有二次脱 羧生成2分子CO2,与进入循环的二碳乙酰基的碳原子数相等, 但是,以CO2方式失去的碳并非来自乙酰基的两个碳原子,而 是来自草酰乙酸。
生物化学教案第四章糖代谢
生物化学教案第四章糖代谢第四章糖代谢教案第一节糖的分类及生理功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糖的分类。
2.了解糖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3.掌握糖对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糖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2.糖的生理功能。
3.糖对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性。
三、教学步骤1.导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回顾上一章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知识,形成知识链条。
2.知识讲解(1)糖的分类及结构特点a.单糖:葡萄糖、果糖等b.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c.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等d.结构特点:含有2个或多个羟基,是羟基代谢的主要物质。
(2)糖的生理功能a.能量供给: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源,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
b.结构组成:糖是构成细胞壁、核酸、骨骼、关节软骨等的重要成分。
c.调节体内物质平衡:糖可调节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血液渗透压。
d.保护细胞膜:糖能稳定细胞膜结构,防止脂质氧化。
(3)糖对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性a.葡萄糖是人体最重要的糖类,是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底物。
b.人体细胞通过葡萄糖与氧气进行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能量。
3.案例分析提供一个案例,由学生分组讨论糖对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性,并列举一些与糖代谢相关的疾病。
4.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糖作为生物体内重要能量源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2.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糖的分类和结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能够理解糖对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性。
3.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改进1.可以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提取糖,并观察糖的相关特性。
2.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与糖代谢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以上是关于第四章糖代谢的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糖代谢 第四章
6-磷酸果糖 ATP 反应④、⑤:
1,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
+
磷酸二羟丙酮
糖酵解途径的10步反应结构式
P
糖酵解途径的10步反应
2.糖酵解途径的第二阶段 NAD NADH+H
+ +
反应⑥ 3-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ATP
反应⑦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反应⑧ 3-磷酸甘油酸 反应⑨ 2-磷酸甘油酸 反应⑩
四、乳酸循环
糖异生概述 1、概念: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的过 程称为糖异生。 2、进行部位:肝脏(肾) 3、原料:丙酮酸、乳酸、生糖氨基酸、 甘油
一、糖异生的途径
(Gluconeogenesis Pathway) 从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具体反应过程 称为糖异生途径。 糖异生的途径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行过程
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 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 成CO2和H2O,并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 糖的有氧氧化。
⑪ 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⑫ 糖有氧氧化的调节 ⑬ 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 ⑭ 巴斯德效应(Pasteur效应)
⑪ 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分三阶段: 葡萄糖 → 丙酮酸(糖酵解途径) 丙酮酸 → 乙酰CoA 胞液进行 线粒体进行 线粒体
3.限速酶:已糖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激酶
糖酵解途径的10步反应
1.糖酵解的第一阶段 已糖激酶
反应① 葡萄糖
ATP ADP
6-磷酸葡萄糖
或者:糖原 → 1-磷酸葡萄糖 → 6-磷酸葡萄糖
反应②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糖酵解途径的10步反应结构式
生物化学第四章糖代谢ppt课件
吸收机制
单糖主要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 主动转运方式吸收进入血液。
影响因素
糖的消化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 食物中糖的
吸收后的单糖主要通过门 静脉进入肝脏,再经血液 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 官。
淋巴运输
少量单糖和寡糖也可通过 淋巴管运输到血液循环中 。
06 糖原的合成与分 解
糖原的合成
合成部位
肝和肌肉是合成糖原的主要器官,其中肝糖原占总量10% ,肌糖原占90%。
合成原料
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单糖。
合成过程
包括活化、缩合、分支和交联等步骤,最终形成具有高度 分支结构的糖原分子。
糖原的分解
01
分解部位
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进行。
02 03
分解过程
柠檬酸循环
在线粒体中,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CO2、 H2O和大量ATP。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1 2
能量供应
糖有氧氧化是体内主要的能量供应途径,为细胞 活动提供ATP。
物质代谢枢纽
糖有氧氧化连接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 ,实现能量转换和物质转化。
3
维持血糖水平
通过糖有氧氧化,可以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 内。
糖有氧氧化的调节
激素调节
胰岛素促进糖有氧氧化,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则抑制该过程 。
底物水平调节
细胞内糖浓度升高时,可促进糖有氧氧化;反之,则抑制该过程。
酶活性调节
关键酶的活性受到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共价修饰调节,从而控制糖 有氧氧化的速率。
05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
磷酸戊糖的形成
在磷酸戊糖途径中,葡萄糖首先经过磷酸化反应生成葡萄糖6-磷酸,随后经过异构化反应生成果糖-6-磷酸。果糖-6-磷 酸再经过磷酸化反应生成果糖-1,6-二磷酸,最终裂解成两个 磷酸丙糖分子。
第4章糖代谢ppt课件
第一阶段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glucose6-phosphate, G-6-P),催化此反应的是己 糖激酶(hexokinase, HK),己糖激酶需要 Mg++作为激活剂,消耗1分子ATP。该反应单 向进行,不可逆。
糖酵解过程缩略图
糖酵解的进行
因为细胞中NAD+含量甚微,在糖酵解途径中 产生的还原当量(NADH+H+)要重新氧化为 NAD+,酵解方可继续进行;在缺氧状态下, 丙酮酸可作为受氢体,接受氢后转变为乳酸从 而再生NAD+ 。
在酵解过程中,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3磷酸 甘油醛,后者脱氢使2分子NAD+还原为 NADH;而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丙酮酸, 正好可使2分子NADH再生为NAD+ 。整个过 程,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乳酸和2分子ATP, 而NAD+和NADH不断相互转变,总量不增加 也不减少。
在己糖异构酶(phosphohexoisomerase) 的催化下,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 (fructose-6-phosphate, F-6-P),己糖异 构酶也需要Mg++作为激活剂,醛糖与酮糖的 异构反应是可逆的,
6-磷酸果糖磷酸化为1,6-二磷酸果糖(1,6fructose-bisphosphate, F-1,6-P),磷酸 果糖激酶-1(phosphofructokinase-1)催 化此反应, Mg++作为激活剂,消耗1分子 ATP,该反应不可逆。
故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
糖酵解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葡萄糖或糖原 开始,到生成2分子磷酸丙糖;第二阶段由磷 酸丙糖转变为乳酸。
第04章糖代谢
第四章糖代谢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本章要求掌握糖酵解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掌握糖有氧氧化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掌握糖原合成和分解的过程和关键酶掌握糖异生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掌握血糖正常值、来源、去路和意义•糖的化学(一)糖的概念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二)糖的分类及其结构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monosacchride)寡糖(oligosacchride)多糖(polysacchride)结合糖(glycoconjugate)OHO H H H OH HOH O OH O OHH HH OH OH H CH 2OH 葡萄糖(glucose) ——已醛糖 果糖(fructose) ——已酮糖OHOH OH O H H H OH HOH 1. 单糖 不能再水解的糖。
OOHOH HOH 2CH H CH 2OHO OHH H O H H OH HOHH CH 2OHO HHHHOH OHOH HOH 2COH OH OH O H H O H H HOH半乳糖(galactose) ——已醛糖核糖(ribose) ——戊醛糖OHH OH HOH O H OH2.寡糖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
常见的几种二糖有麦芽糖(maltose)葡萄糖—葡萄糖蔗糖 (sucrose)葡萄糖—果糖乳糖 (lactose)葡萄糖—半乳糖3. 多糖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
常见的多糖有淀粉 (starch)糖原 (glycogen)纤维素(cellulose)①淀粉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淀粉颗粒糖原②糖原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③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4. 结合糖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
常见的结合糖有糖脂 (glycolipid):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
第四章 糖类代谢
第四章糖类代谢一名词解释糖异生/ 糖酵解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 UDPG(1)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
(2)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阶段,此反应过程一般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又称为无氧分解。
(3)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磷酸戊糖途径在细胞质中进行。
全部反应分为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
(4)U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是糖原合成酶的糖基供体。
二填空题1.合成糖原的前体分子是UDPG,糖原分解的产物是1-磷酸葡萄糖。
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2分子ATP;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6分子ATP。
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4.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5.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6.三碳糖、六碳糖与七碳糖之间相互转变的糖代谢途径是磷酸戊糖途径。
7 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2阶段,分别称为氧化反应阶段和非氧化阶段,其中两种脱氢酶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它们的辅酶是NADP。
8.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是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
9.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
10.TCA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化合物是琥珀酰CoA。
催化琥珀酸形成延胡索酸的酶是___琥珀酸脱氢酶,此酶的辅因子是FAD。
11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 TP的高能化合物是1,3-二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2.参与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的辅酶为TPP,硫辛酸,FAD,NAD和CoA。
第4章糖代谢
(3)糖脂 糖脂是由单糖或寡糖与脂类结 合而成,包括鞘糖脂和甘油糖脂两类。
二、糖的生理功能
(一)氧化供能 正常情况下机体所需能量 的50%~70%由糖氧化供给。1g糖在体内完全氧化 可释放16.7kJ(4.1kcal)的能量。
三、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1. 必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因脱下的 H要与O2结合生成H2O。
2. 反应不可逆,属于单向循环,朝一 个方向周而复始地进行,每循环一次相当 于消耗1分子乙酰CoA,其中柠檬酸合成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是限 速酶。
3. 有四次脱氢,二次脱羧, 产生2CO2 以NAD+为受氢体的三次, 3NADH 9ATP 以FAD为受氢体的一次, FADH2 2ATP
1,6-二磷酸果糖
醛缩酶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特点:
反应可逆,且生成的磷酸二羟丙 酮和3-磷酸甘油醛可相互转化。
2
3-磷酸甘油醛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NAD+ NADH+H+
丙 酮 酸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磷酸甘油酸激酶
ATP
3-磷酸甘油酸
特点:
1. 是糖酵解的产能阶 段,产生2×2ATP。
4. 产能 1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产生 12ATP,其中11分子经氧化磷酸化产生,1分子 经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
5. 中间产物的补充 由于三羧酸循环的中间 产物还可进行其他代谢,因此必需补充消耗的 中间产物,保证三羧酸循环的速度。
四、ATP生成的计算
38(36)ATP
第四章糖代谢
第四章糖代谢重点内容:1.糖代谢的途径2.糖代谢的生理意义3.要注意的几个知识点糖的代谢开始于口腔,结束于小肠。
—糖的代谢途径主要有:糖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1.糖代谢的途径1)糖的无氧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是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
它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的途径。
糖酵解途径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引发阶段。
葡萄糖的磷酸化、异构化:①葡萄糖磷酸化成为葡萄糖-6-磷酸,由己糖激酶催化。
为不可逆的磷酸化反应,酵解过程关键步骤之一,是葡萄糖进入任何代谢途径的起始反应,消耗1分子ATP.②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果糖-6-磷酸,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③果糖-6-磷酸磷酸化,转变为1,6-果糖二磷酸,由6磷酸果糖激酶催化,消耗1分子ATP,是第二个不可逆的磷酸化反应,酵解过程关键步骤之二,是葡萄糖氧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调节点。
第二阶段:裂解阶段。
1,6-果糖二磷酸折半分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醛缩酶催化,二者可互变,最终1分子葡萄糖转变为2分子3-磷酸甘油醛。
$第三阶段:氧化还原阶段。
能量的释放和保留:①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和NAD+的还原,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产生一个高能磷酸键,同时生成NADH用于第七步丙酮酸的还原。
②1,3-二磷酸甘油酸的氧化和ADP的磷酸化,生成3-磷酸甘油酸和ATP.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
③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④2-磷酸甘油酸经烯醇化酶催化脱水,通过分子重排,生成具有一个高能磷酸键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⑤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经丙酮酸激酶催化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烯醇式丙酮酸和ATP,为不可逆反应,酵解过程关键步骤之三。
⑥烯醇式丙酮酸与酮式丙酮酸互变。
⑦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
一分子的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可净生成2个分子三磷酸腺苷(ATP),这过程全部在胞浆中完成。
2)糖的有氧氧化途径: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称为有氧氧化,有氧氧化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HMP途径
EMP途径不能解释合成RNA、DNA所必需的核糖是如 何从葡萄糖转化来的,也不能解释微生物为什么 能利用戊糖及其它糖类作为能源。而HMP途径的发 现基本解决了以上的问题。 葡萄糖在转化成6-磷酸葡萄糖酸后就分解成为CO2 和5-磷酸核酮糖,也就是说,是在单磷酸己糖的 基础上开始降解的。因此常称为单磷酸己糖途径, 即HMP途径。因为所生成的磷酸戊糖可以重新组成 磷酸己糖,形成循环反应,所以,又常被称为磷 酸戊糖循环(PP环)。
COOH
C H 2C O O H
PEP
草酰乙酸
2、由丙酮酸羧化酶催化。
CH3 C O + CO2 + ATP O C COOH + ADP + Pi
COOH
C H 2C O O H
PYR
草酰乙酸
3、先由苹果酸所催化,进行还原羧化作用,生成 苹果酸,再生成草酰乙酸。
CH3 CO2 + C O + N A D (P ) · H 2
能荷(Energy charge): [(ATP)+1/2(ADP)]/[(ATP)+(ADP)+(AMP)] 当生物体内生物合成或其它需能反应加强时,细胞 内ATP分解生成ADP和AMP。一旦ATP减少,ADP或AMP 增加,即能荷降低,就会激活某些催化糖类分解的 酶或解除ATP对这些酶的抑制,并抑制糖原合成的 酶,从而加速糖酵解,TCA循环产生的能量,通过 氧化磷酸化作用生成ATP。 当能荷高时,即细胞内能量水平高时,AMP、ADP都 转变成ATP,情况则相反。
1分子葡萄糖经EMP途径被降解生成2分子丙酸酸、 2分子NADH+H+ 和4分子ATP。但在激活己糖时消耗 了2分子ATP,因此净得2分子ATP。 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成丙酮酸的总反应式为:
C6H12O6+2NAD++2Pi+2ADP→2PYR+(NADH+H+)+2ATP
反应中所生成的NADH+H+不能积存,必须被重新氧 化为NAD+后,才能继续不断地推动全部反应。 在无氧条件下,如以乙醛作为受氢体,即是酒精 发酵,如以丙酮酸作为受氢体,即是乳酸发酵。
因此,多采用芽孢杆菌属细菌作为出发菌株。
2、转酮酶缺陷突变株的分离
要分离转酮酶缺陷突变株,可采用以下遗传标记:
⑴选育不利用D-葡萄糖酸或L-阿拉伯糖的突变株。
D-葡萄糖酸或L-阿拉伯糖必须通过HMP途径进行代 谢。若转酮酶发生缺陷,菌体自然也就不能利用D葡萄糖或L-阿拉伯糖。
⑵选育莽草酸缺陷突变株。
第四章
糖代谢与控制
§4.1 糖代谢与调节
微生物分解葡萄糖可归纳为有氧降解和无氧降解两 大类型。
葡萄糖的有氧降解途径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同 时产生组成细胞物质的中间产物和大量的能量。主 要包括EMP、TCA、HMP途径。
葡萄糖的无氧降解的产物为各种有机酸、醇和气体 (CO2和H2),主要包括EMP、HMP两种基本方式。
三 羧 酸
循
环
五、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循环实际上可以认为是TCA循环的一段支 路,或TCA循环的变体。 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说,乙醛酸循环对TCA循环起 着协助的作用,它也是作为生长及发酵中间产物 的补充机制。
乙
醛
酸 循
环
六、电子传递系统与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是指细胞内一切代谢物进行氧化作用, 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的分解过程,包括: ⑴底物的脱氢作用。 ⑵氢或电子的传递。 ⑶受氢体接受氢。
四、D-核糖发酵的代谢控制育种
1、出发菌株的选择
经研究发现,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细菌转酮酶 缺陷突变株积累核糖具有普遍性。 使用不同的亲株,虽然选育出同样的突变型,但 产物的种类也会有所差异。如芽孢杆菌属细菌积 累戊糖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而大肠杆菌、鼠伤寒 沙门氏菌等细菌的突变株并不积累戊糖。
2、生物素的调节
生物素(biotin)是由噻吩环和尿素结合中而成 的一个双环化合物,左侧链上有一分子戊酸。
O HN NH
S
为活动羧基载体 (mobile carboxyl group carrier)。
生物素对糖酵解的影响,主要是解糖速度,而不 是EMP/HMP的比率。
当生物素充分时,解糖速度显著提高,比PYR进一 步氧化速度提高得快,造成乳酸积累。 当生物素缺乏时,由于NAD水平降低的结果,间接 地引起四碳二羧酸氧化能力下降。
§4.2 D-核糖发酵
一、D-核糖(Ribose)概述
D-核糖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参与多种新 陈代谢活动,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基础RNA、DNA 及若干辅酶和维生素的组成成份。 在医药上,D-核糖本身作为药物用于治疗心肌缺 血、治疗由于运动导致的肌肉疼痛。作为医药中 间体,D-核糖是大规模合成核黄素、病毒唑的主 要原料,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D-核糖嵌入某 些物质分子结构中是治疗爱滋病以及抗癌、抗病 毒的有效药物。在食品工业中可以作为调味品、 调味香料等合成原料。
八、糖代谢的调节
1、能荷调节
糖代谢的调节主要是受能荷的控制,也就是受细 胞内能量水平的控制。 糖代谢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以ATP的形式供给热量, 在葡萄糖氧化过程中,中间产物积累或减少,进 而引起能荷的变化,造成代谢终产物ATP的过剩或 减少。
这些中间产物和腺嘌呤核苷酸通过抑制或激活糖 代谢各阶段关键酶的活性来调节能量的生成。
线粒体呼吸链
七、CO2固定反应
微生物的CO2固定作用由伍德-沃克曼首先报道, 所以也称为伍德-沃克曼反应。
CO2固定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完成。 1、由PEP羧化(激)酶(或称草酰乙酸激酶)催 化,并需核苷三磷酸参与。
CH2 C O~ P + CO2 + G D P ( 或 ID P ) O C COOH + G T P ( 或 IT P )
二、D-核糖的生物合成途径
D -葡 萄 糖 D -葡 萄 糖 酸
D -葡 萄 糖 -6 -磷 酸
6 -磷 酸 -D -葡 萄 糖 酸
D -核 酮 糖 -5 -磷 酸
D -木 酮 糖 -5 -磷 酸
D -核 糖 -5 -磷 酸
D -核 糖
D-核 糖 的 生 物 合 成 途 径
葡萄糖可以在葡萄糖激酶的作用下先生成葡萄糖-6-磷酸 (G-6-P),并继续由6-磷酸-D-葡萄糖脱氢酶催化转化为 6-磷酸-D-葡萄糖酸(6-P-D-Gn)(主要途径);G也可以 在葡萄糖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D-葡萄糖酸(Gn),后者经 葡糖酸激酶的催化生成6-P-D-Gn(次要途径)。所生成的 6-P-D-Gn在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D-核酮糖5-磷酸(D-Rn-5-P)。D-Rn-5-P在5-磷酸核酮糖差相异构 酶的作用下生成D-木酮糖-5-磷酸,也可在5-磷酸核糖异 构酶的作用下生成D-核酮糖-5-磷酸,后者经酶的作用脱 去磷酸便形成目的产物——D-核糖。
一、EMP途径
EMP途径是生物界共有的。在该途径中,葡萄糖被 转化为F-1,6-2P后开始降解成PYR,因此该途径又 称为双磷酸己糖途径(HDP)。 从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包括10个独立的,但又 是连续的反应。 EMP途径可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
氧化阶段;
放能阶段。
在EMP途径中,必须先后有磷酸、ATP、NAD+ 、金 属离子(Mg2+、Mn2+等)参加反应,大部分反应以 磷酸化的形式进行。 PFK是EMP途径的关键酶,受ATP、O2、柠檬酸的抑 制,为AMP所激活。 GA-3-P脱氢酶受碘乙酸抑制。 烯醇化酶受氟化物的抑制。
G-6-P+12NADP++7H20→6CO2+12(NADPH+H+)+Pi
HMP途径的生物学意义包括:
⑴HMP途径是细胞产生还原力(NADP)的主要途径。 ⑵HMP途径是细胞内不同结构糖分子的重要来源,并 为各种单糖的相互转变提供条件。
三、ED途径
ED途径是Entner和Doudoroff两人研究阐明的,因 此叫ED途径。 ED途径的关键步骤是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 酸(KDPG)的3,3裂解(即分解成为2个3碳化合 物)。典型的例子是细菌的酒精发酵。
葡萄糖脱氢酶是芽孢杆菌属细菌的孢子所特有的 酶,该酶由于NAD、NADP和NADH2 、NADPH2 会发生 分子型的变换,结果在菌体对数生长期被诱导, 导致D-核糖的大量积累。
4、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核糖工程菌株
岩盾等人首先将枯草芽孢菌染色体DNA中的转酮基 因克隆到载体质粒pUB110中。然后将氯霉素酰基 转移酶基因插入到转酮酶基因之中,造成转酮基 因的不可逆失活。经限制性内切酶Sma Ⅰ酶切后 得到线状重组质粒,将该线状重组质粒转化到枯 草芽孢杆菌宿主中,构建出转酮酶失活的D-核糖 工程菌株,其D-核糖积累量达52g/L。
ED途径主要存在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等少数革兰氏阴性菌。它似乎是运动发酵单胞菌 (Zymomonas mobilis或Pseudomonas lindneri)降 解葡萄糖的唯一途径,也是其它假单胞菌和其它 一些革兰氏阴性菌降解葡萄的主要途径。
ED途径特有的酶是KDPG醛缩酶。它催化己糖裂 解为三碳化合物的反应。 ED途径的总反应式为:
三、D-核糖的发酵机制
D-核糖发酵是切断HMP途径,使微生物改变酶系, 积累阻断反应的前体物,进行代谢控制发酵的典 型例子。
由上面的代谢途径可以看出,要使微生物积累D核糖,必须选育丧失转酮酶活力的突变株,由于 缺少转酮酶,所以由转酮酶所催化的反应就会发 生阻断,使D-核糖的前体物D-核糖-5-磷酸大量积 累,再经酶的作用脱去磷酸便可合成D-核糖。
莽草酸是由HMP途径中的中间产物——D-赤藓糖4-磷酸与PEP为前体物而合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