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怀民亦未寝
睡觉
盖竹柏影也
大概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 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
②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 散步。
作用: 议论句,起画龙点睛、点明文章 主旨的作用。
思想感情: 1、贬谪的悲凉。 2、赏月的欣喜。 3、漫步的悠闲。 4、人生的感慨。
课堂小结
本文先叙述 赏月缘由,再描写 庭下月景 ,最后赏月抒怀,用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道出了自己 复杂微妙的心境。
课堂检测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 的笔墨,描绘出一个空明澄澈、 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
说月赏月
调动你的语 文积累,说出两 句吟咏月亮的诗 句。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记 承 天 苏轼 寺 夜 游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 意思。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 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 3.体会作者贬谪时期的乐观豁达 的人生态度.
美文美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预习检测
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
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样清明澄澈, 水中仿佛有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 子和柏树的影子。
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本文描写月景的句子历来为 人称道,请你找出文中的写景句, 并分wenku.baidu.com其妙处。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在文 中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 寺?
一是因为月色很美; 二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 独。
庭下月景: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月色比 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藻荇交 横,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澄澈透 明,表现了作者赏月的欣喜和漫步 的悠闲。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 面描写相结合。作者先用 “庭下如积水空明”正面 描写月光的澄澈透明,再 用竹柏的影子清晰可见来 侧面烘托月光的澄澈透明。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知人论世
苏轼,字子瞻, 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 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因“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此文写于作 者被贬黄州期间。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七月,苏轼被诬陷 以诗诽谤朝廷,(8月)被捕入 狱。经过长达四个月(12月)的 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被 贬黄州,担任有职无权的团练副 使。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抒发感慨,表达 作者复杂又旷达情怀的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课堂寄语
悲伤可以自行料理;而欢乐的滋味如
果要充分体会,你就必须有人分享才行。
-
----马克吐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