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讲义

合集下载

科举制度PPT课件

科举制度PPT课件
• 乡试:省级考试,每三年一次,八月举行,称“秋闱”,考中者 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发榜图)
• 会试:中央级考试,在乡试后第二年举行,试期在春季二月,称 “春闱”,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入宫 廷参加殿试;
• 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发榜分为三甲,第一甲的三人,称 “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 同进士出身。
诗赋 时务策写作
“三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十分 之一
六十 分之一
制 生源更广,也有常
科录取过的,在职
科 官员
科目 繁多
———. —
————
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PPT学习交流
17
宋朝 -- 科举制度的发展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
权,建立起北宋王朝。为进一步杜绝武将拥兵自重的状况,他任用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 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
中正: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是魏文帝曹 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 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 变化。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 废除于隋朝,随之科举制形成。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吏选拔 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结果。东汉选拔官吏,主要是依据儒家的道德行 为标准,宗族乡党的评定成为政府选拔官吏(具体途径是察举﹑征辟) 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据。
试三级,每三年一次。元朝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第 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指西域各部及中亚地区各族人 民),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南宋统治下的江南汉人 和西南各少数民族)。据《元史·选举志》、《续通考·选举》 等书的记载统计,元代共举行科举考试16次,仅录取进士1135人。 汉族儒生想通过科举进入仕途非常困难。使得广大知识分子前途 渺茫,被迫放弃学业,以至一时“天下习儒者少”。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产生的影响(2011-09—29 19:14:08)一、我国古代科举选官制度的兴衰隋朝建立伊始,便将运行了700余年之久的察举制承继过来,建立了科举制度。

经历了唐代的勃兴、宋代的改革、明代的极盛,科举到清末走向了衰亡.(一)科举选官的兴起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但此时的进士科并没有被有意识地增加什么特别的含义,和秀才、明经等没有根本差别.真正的进士科的重要性是唐以后迅速发展并取代其他科目的。

唐朝继承和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

表现在:一是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

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

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

二是武则天时,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

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

“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三是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有利于唐诗的发展.但总的说来,科技选官从录取的数量上来看在唐初的选官制度中还是很低的.统治者出于稳定政权的需要,必须任用一批贵族官僚和地主出身者。

(二)科举选官成熟:制定成式经过唐代的奠基,科举制在宋代、元代进入改革和发展时期,明代制定成式后,科举尽显成熟的魅力,其政治地位也进一步提高,终至鼎盛。

中国传统文化(科举制)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科举制)PPT课件

8
3.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
“时(指开元间)海内 和平,士有不由文学而 进,谈者所耻的改 革时期
1.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范围 2.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 3.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 4.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改革
12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 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 习,此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宋史·选举志》
(1071年)“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 论、策试进士。”——《续资治通鉴》
13
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床前读。
10
(1)州试
主考官:州通判
进士科
州录事参军 其余各种考试
限考人员:凡是家中高祖以内有犯死罪 的“及诸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 僧道归俗之徒”,都不准参加考试。另 外,身体有残疾者也不得报考。
“士不还乡里而窃户他州以应选者,严 其法。”
“中格者,第其甲乙,具所试经义,朱 书通、否,监官、试官署名其下 ”
18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9
2
二、科举前的选官制度
1.世官制时代
初期
夏、商
约前21世纪—— 前11世纪
发展
西周
约前11世纪—— 前770年
衰落
春秋、战国
前770年——前 221年
3
2.察举制时代

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导学稿合作探究
• 1. 进士、明经
• 2.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
增加 学员
• 武则天:开设殿试和武举
•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 内容
材料分析题
• 1. 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
员 •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 诞生 • 2.“长策”指科举制, • ①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②士人用 功读书风气盛行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 发展④重视诗赋,利于唐诗的繁荣。
一、科举制的诞生 (隋朝创立,破旧立新)
• 1.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秀才,明经)的办 法选拨官员 • 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2、关键人物
扩充国学规模,严格考试
考试人数多达千人以上,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 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作用。(评价)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
识的事业的发展,士
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
唐诗的繁荣。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扩大
统治基础。
( )
)
)
进士及第的历史名人
陈子昂
王昌龄
韩愈
岑参
王维
欧阳修
苏轼
苏辙
柳公权
隋文帝
分科考试
创立进士科(科 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 创立
隋炀帝 唐太宗
扩大国学规模
科举制的 武则天 完善,健 全,发展 唐玄宗
开设殿试和武 举 重视诗赋
科举制特点
• 1.公开考试,公平竞争。 • 2.轻门第,重才学,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 择优录取。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扩大了 选官范围,选拔官吏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 中央。 • 持续时间:(605—1905),1300年。

科举制度的创立(课件

科举制度的创立(课件

科举制度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启示
1 2 3
公平公正
科举制度通过严格的考试程序,确保了选拔过程 的公平公正,为现代人才选拔提供了借鉴。
标准化评价
科举制度采用统一的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使得 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有助于识别和选拔优 秀人才。
全面发展
科举制度不仅关注知识水平,还注重品德、能力 等方面的考察,对现代人才选拔中全面评价人才 提供了启示。
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强化中央集权
科举制度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 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
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消极评价
束缚思想
科举制度注重儒家经典的记诵和默写,考试形式单一,容易束缚 考生的思想,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忽视实用技能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涉及儒家经典,而忽视了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 察,导致选拔出来的人才往往缺乏实用技能和实践经验。
社会阶层固化
科举制度虽然为各阶层人才提供了机会,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固化了 社会阶层,使得一些家庭背景优越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综合评价
历史意义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为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现实启示
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社会应该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素质和实际能力,建立更加科 学、多元的选拔机制。
科举制度的形成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隋朝创立科举制度
隋文帝废除九品官人法,采用分科考 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 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唐朝完善科举制度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科目;武则 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设诗赋、 杂文等考试内容,推动文化繁荣。

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自古以来,各个国家的政治运作方式不同,然而,科举制度已经成为中国几千年来政治制度的特色之一。

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奠定了中国官僚制度的基础。

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一直研究的课题。

一、科举制度的起源古代的中国,拥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承。

在整个汉朝和隋唐时期,官僚制度是依靠出身来确定的。

这种制度主要是建立在士族、贵族、皇室等家庭背景之上的。

然而,这种制度并不利于新兴士人的发展。

因此,科举制度得以诞生。

宋代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形成,是根据士人的功业和他们的成绩来确定他们是否有资格成为官员。

这种制度在唐代的开元年间就已经开始介入,随着宋元明清的时代不断演进,它逐渐变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精华的官僚选拔制度。

在宋代,通过会试和殿试,将士人分为两个阶段选拔。

会试主要考察士人们的策论功力和文章水平,如果跨过这个门坎,即可晋身到进一步的考察殿试阶段。

殿试则是考察士人们的德才,来评定他们是否适合成为官员。

二、科举制度的重要性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科举制度是中国官僚制度中最为显著的标志。

它的出现,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士人,极大地提高了整个政治系统的智商和作为管理者的总体素质。

这项推举制度对于提升社会和经济上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古代的中国是秉持先天观念的社会,壹般家庭的儿子很难从事学术、文化和官员等工作。

科举制度的推出将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很好的补救和调整。

在整个宋、元、明、清的若干个朝代中,科举不仅是评价士人的唯一标准,还是对于社会风气、道德观等的考核标准之一。

科举制度除了影响政治和经济领域,也产生了广泛的经济文化影响,即显著地影响着新文化运动、民主革命和社会变革等。

这种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成为改造社会、人民民主化和起到先锋作用的强大动力。

三、科举制度的发展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多次演变。

最初的科举制度是唐朝时期的“新科老员”,这种制度仅在唐代就完结了。

《科举制的创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科举制的创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 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考试 科目。
阅卷与排名
阅卷制度
在科举考试中,考官需要将考 生的试卷进行评阅,根据考生
的表现给出相应的成绩。
排名标准
科举考试的排名标准包括考生 的成绩、名声、背景等多个方
面。
阅卷流程
考官需要按照一定的阅卷流程 进行评阅,确保公正公平。
发榜与授官
公平公正
•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它为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在科举考试中,考生 们的成绩以客观的评分标准为基础,不受人为干扰,这使得选拔过程更加公平公正。
提高素质
• 科举考试不仅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还要求考生具 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通过科举考试, 考生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
发榜时间
贡院会在每个级别的考试结束 后的数日内公布成绩,并将合
格者名单张榜公布。
授官标准
考生在通过科举考试后,会被授 予不同的官职,其中秀才和举人 会被授予县令以下的官职。
官员晋升
官员的晋升往往取决于其政绩和皇 帝的喜好,而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 功名可以为官员的晋升提供一定的 优势。
03
科举制的影响
用人制度
品级划分
科举制将考生按照成绩分为不 同等级,成绩优异的考生被委 任为高官,相对较差的只能担
任低级官职。
重视能力
虽然科举制强调儒家经典的学 习,但并不忽视实际能力的培 养,考生在策论、诗赋等方面
展现的能力亦被看重。
激励制度
为激励考生积极进取,科举制 设立了多种奖励制度,如殿试
第一名、状元等。
加强中央集权

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有利于提
高政府办事效率,适应了统一的需要
二、科举制的完善
1、考试科目众多,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
2、关键人物
❖ 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 应试者众多,录取率极底 ❖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唐太宗
武则天
开创殿试 创设武举
应试者多至万人
武状元苏乞儿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曾八次举行殿试
唐玄宗
隋唐时期科举制大事表
形 隋文帝 开始分科考试举人
成 隋炀帝 设进士科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录取严格、有状元称呼

武则天 首创殿试、武举 善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考内容、八次殿试
考什么? 分科考试
(隋唐)进士科:以策论为主,唐玄宗增加诗赋。 (唐朝)明经科:以儒家五经为主。
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 的科学技术研究;
2、是推动知识分子与统治者合流,削弱其独立 意识与批判精神,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的附庸。
科举考试的影响
➢ 政治统治上: 扩大了统治基础 ➢ 社会思想上: 有利于思想的统一,但禁锢了思想 ➢ 文化教育上: 扩大了学校规模,促进了诗赋的兴盛 ➢ 社会矛盾上: 缓和了社会矛盾,缓和阶级矛盾 ➢ 社会风俗上: 读书求取功名成为社会风气 ➢ 国际影响上: 日本和新罗引入中国科举制
策论:考生按策问临场撰文答题 类似今天论述
诗赋: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
类似今天作文
上谕 光绪三十一(1905) 谕令停止科举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请思考: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科举制度 有什么利 和弊?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科举制的创立》课件1

《科举制的创立》课件1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预习提纲
• 科举制的诞生: 【背景、创立】
• 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 科举制的影响:【3条】
一: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在什么背景下创立的?
一:科举制的诞生
1、科举制创立的背景是:
魏晋以来,官员多从高门权贵中选拔。
身份低微的有识之士不能入选。
一、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考试的最大 获益者是谁?
——
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科举制的影响
影响有哪些? 何时废除?距今多少年?
欧阳修
王安石
司马光
蔡元培
王昌龄 陈子昂 王维 岑参
张九龄
柳宗元 韩愈
材料二:光耀千古的诗坛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 诗人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依然能读到唐 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成就 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 白居易。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唐太宗:扩充 国学规模;进 士科考中第一 名的称状元
武则天:开殿试
设武举
唐玄宗:诗赋 成为进士科主 要的考试内容
武举考试内容:
负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
殿试
合作探究:2 •科举制度,获利最大的是谁?(请 同学们看课本18页图片和左边小字 ,分组讨论。)
天 下 英 雄 , 入 吾 唐 彀 太 中 宗 矣
合作探究:1.隋文帝为什么要改革选官制度?
合作探究:1.隋文帝为什么要改革选官制度?
①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②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巩 固统治。
二、科举制的完善:
1 。科举制什么时候完
善的?
2. 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两科 最重要?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动脑筋】 1.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 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 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 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 相似的题型吗?
• 明经考试中的“帖经”,是封建统治者用儒家学说统 治、禁锢人们思想的表现。这种试题题型,有利于强 化记忆,但不利于读书人发挥自己的见解。它类似于 今天的填空题。
•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 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 任高官。
(二)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 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 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 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这就是科举制的源头。
2.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正式设 置进士科,考核参选 者对时事的看法。按 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可以凭才学做官。选 拔官吏的权力,也从 地方集中到朝廷。
4、在世界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
在《儒林外史》一书中,范 进未中举前穷困潦倒,近邻 和老丈人都瞧不起他,老丈 人常常训斥他,终于在他考 了几十年的科考中中了举人, 范进得知自己中举之后竟发 了疯。而疯病好了以后有人 送银子,有人送房子,有人 送丫鬟,就连平时恶语相向 的老丈人胡屠户也送来了猪 肉和几千钱。作者通过夸张 的手法揭露了当时的社会丑 态,并猛烈地抨击了当时的 生硬刻板的科举制。
想一想: 科举制的出现给当时社会各阶层带 来什么样的变化?
阅读P18页的内容,找出唐朝时期 科举制度完善过程中的几位重要 人物。
找一找
二、科举制的完善
• 为科举制的完善作出突出贡献的帝 王有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人。
扩大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 状元
状 元 卷

《科举制创立》课件

《科举制创立》课件
科举制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强化了 儒家思想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主导地位。
D
04 科举制的影响
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01
02
03
促进社会流动
科举制打破了世袭制,为 寒门学子提供了上升通道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
强化中央集权
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员的制 度,将选拔权力收归中央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 制力。
《科举制创立》ppt 课件
目录
• 科举制的起源 • 科举制的形成 • 科举制的完善 • 科举制的影响 • 科举制的评价
01 科举制的起源
背景介绍
01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主要 依靠世族门第,导致人才选拔受 到限制。
02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逐渐发展,需 要一种更为公平、客观的选官制 度来满足社会需求。
完善内容
科目设置
科举制在完善过程中增 设了武举、制科等科目 ,以适应不同领域的人 才选拔需求。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逐渐标准化, 以经史子集为主,并确 定了具体的考试范围和 评分标准。
防作弊措施
采用糊名、誊录、监考 等防作弊措施,确保考 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考官选拔
建立了严格的考官选拔 制度,确保考官具备相 应的学识和能力。
科举制的完善
03
完善过程
01
隋唐时期
科举制初创,主要分为进士、明经等常举科目,采用分 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02
宋辽金元时期
科举制逐渐发展,增设武举等科目,采用糊名、誊录等 防作弊措施,并扩大科举取士范围。
03
明清时期
科举制达到鼎盛,形成完备的科举制度,包括乡试、会 试、殿试等层级考试,以及严格的考官选拔和考了官员文化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绘贴金陶武官俑
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
唐代彩绘涂金穿明光铠武士俑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置武举制度。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
射、马枪、负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唐朝大将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据
统计,从唐武科正式开考,迄至清代光绪年间废武科,有史籍可考的武状元共有171名。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晋书·王沈传》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西晋·左思《咏史诗》
下令“分科举人” 废止九品中正制
隋文帝杨坚
541~604 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
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将选官的权 力收归中央。
“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
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矣,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曲江盛会
曲江流饮
曲江春晓
雁塔 题名
唐代进士及第后,要题名于大雁塔,考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及第后宴曲江
唐·刘沧
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 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 霁景露光明远岸,晚空山翠坠芳洲。 归时不省花间醉,绮陌香车似水流。
——《五权宪法》
越南进士题名碑林
位于越南河内文庙国子监内
科举制度对日本、朝鲜和越南 曾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788年,朝鲜开始仿唐制实行 以儒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制度,直 到1893年才废除。
越南以儒学为内容,实行科举 考试是从公元1075年开始的,直到 1915年~1919年间才正式废除。
阿倍仲麻吕来华学经图
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其统治。
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 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
——美国学者克拉克
他(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 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 实行透过科举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 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
“炀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士等 科。”
——《唐会要·制科举》
隋炀帝杨广
569~618 文帝杨坚次子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国家 用考试的方法以才取人,宣告 科举制度的诞生。
隋朝实行的科举制度,一 直为以后的封建朝代所沿用, 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 封建国家选官的基本制度。
中国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 隋朝:科举制的建立 • 唐朝:科举制的发展 • 两宋:科举制的完善 • 元朝:科举制的低谷 • 明清:科举制的鼎盛
杏园宴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科举制的影响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 gòu
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zhí·述进士上》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gǔ ——唐·赵嘏 隋唐统治者创立和发展科举制度,一方面是
为了选拔人才,另一方面又是为了控制人才。但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自唐至宋,及元、明、清,中国科举制度吸引诸多远邦近邻。进士及第后,有的
荣归故里,有的在中国入仕授官,有的在中国长期生活。阿倍仲麻吕,日本奈良时代
的遣唐留学生。进士及第后仕于唐,逝世于中国。
两宋科举制的改革
• 皇帝亲掌仕权和殿试制的确立 • 扩大录取名额和放宽应试条件 • 严格考试制度和规则 • 限制官僚贵族的特权
清代殿试处
状元赵秉忠
1573~1626 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青州市)人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状元卷
中国科举制度自隋朝创立到清朝末年废除, 历经唐、宋、元、明、清,有着1300年的历史 。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但保留下来的状元墨 迹世间却只有一张,那就是明代庄园赵秉忠的 殿试对策。
殿试制的确立
宋朝的科举程序
严格考试制度和规则
清朝的科举程序
初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后经不断扩建,至清同治年间巳形成一座占地30余万 平方米、考生号舍达20644间的中国最大科举考场。仅清代经过江南乡试后考中状元者58 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一半以上。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吴承恩、方苞、袁枚、林则 徐、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其下设的 科目有哪些? 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 经, 五十少进士?”
唐朝科举制度
基本特征
分科考试 择优录取
进士科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
分类 常 科 明经科 制 举 “非常之人”
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举制度。在科目的设置、类别的划 分、科试的内容、科场规章等方面,唐朝更加详备,更加完善,并逐渐制度化。
唐朝科举制度简表
常科考试程序:州府考试(初试)→尚书省考试 (省试)→吏部考查量才任用
唐代常科考试程序示意图
在校学生 校外读书人
身言书判
开设武举
创设糊名制
创立殿试制
女皇武则天
624~705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
武则天改革科举制,在开设文举的同时也开设武举。为防止考生和考官作弊,武 则天创设了糊名制,这种办法行之有效,一直沿用至今。为了严防选官舞弊,她还创 立了殿试制度。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讲义
2020年4月29日星期三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少. 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要好儿孙须积德,欲高门第快读书
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 逢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科举考试图》
此图为宋人所画,根据画面可以想见唐宋时科举考试的情景。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 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可见隋唐开创 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 的影响。
—— 孙中山《五权宪法》
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 “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 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 “中国第五大发明”。
世袭制: 后人继承祖先留下的官位。
从察举到科举
魏文帝曹丕
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 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
群制定九品中正制,又名
九品官人法。这种官吏选 拔制度由地方政府进行,
选官标准全凭门第出身。
两晋南北朝沿用,至隋文 帝废止,行之四百年。
九品中正制
只注重门第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