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自我效应感理论

合集下载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动机理论中的一种,由班杜拉(Bandura)最早提出。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认为,传统学习理论的研究集中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过程上,而传统动机理论的研究停留在提供什么强化(诱因)才能促进行为上。

但是,个体在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也知道了行为将会带来的结果之后,并不一定去从事某项活动或做出某种行为,因为它要受到自我效能感的调节。

同时,班杜拉也认为,除非学生真正地认为自己在获得知识和技能方面有能力且取得了进步,否则他们是不会感到有效能的,即使他们的行为得到奖励或行为结果优于他人。

研究表明,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每个学生的理想所在,但力不从心之感会使人对学习望而生畏。

因此,在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确立了合理的学习目标之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

[1]在上面的案例中,小华有确定的目标,但在学习中却不能好好为这个目标努力,老师、家长的努力劝说似乎也不起作用。

在这里,其原因除了本身性格的慢热,自身缺点——懒惰,以及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依靠父母监督外力作用影响下学习的习惯外,主要原因就是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是否能够好好学习,取得理想成绩,达到目标缺乏信心,并且试图为自己找借口。

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习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学生的直接经验对其自我效能信念的建立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成功的学习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相反,失败的学习经验则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不过,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要取决于个体对成败的归因方式。

如果个体把成功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反之,如把失败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降低效能感。

(2)替代性经验。

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当学生看见替代者(与自己相似的人)成功时,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相反,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 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 自我效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

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就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同时指出,一个人可能相信某种行为会导致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结果预期),但是他不一定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这一行为(效能预期)。

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个人对某种行为觉察到的效能感不仅影响着个体处理困难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他的努力程度和情绪体验。

效能预期越强烈,所采用的行为就越积极,努力程度也就愈大愈持久,同时情绪也是积极的。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自我效能感”,即“我知道我说到就能做到”的感觉。

自我效能感越强,一个人的人格力量就越强,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会越自信、越有主动性。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目录壹、社会学习理论的衍生………….……….……………………………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背景与发展…….……….…………………一、班杜拉的生平….………...…………..…………………………二、受米勒与多拉德(Miller & Dollard)的影响 (4)叁、社会学习理论的内涵……………..…………………………………一、人类行为的分析………..………………………………………(一)人类行为的起源…………………...………………….…(二)行为的决定因素…………………………………………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9)三、观察学习与模仿 (13)四、三元交互决定论 (1)五、自我效能论 (21)(一)何谓「自我效能」 (21)(二)自我效能与行为改变 (21)肆、班杜拉对其他理论的批评 (24)一、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批判 (24)二、对「特质理论」的批判 (24)三、对「极端行为主义」的批判 (25)伍、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28)一、社会学习理论的教学原理 (28)二、社会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 (30)(一)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 (3)(二)复杂技能的教学设计 (31)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33)(一)学生自律行为的养成 (33)(二)自律行为养成的心理历程 (33)陆、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及应用范畴 (36)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摘要 (36)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教育的贡献 (37)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改变上的应用 (37)四、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 (37)柒、个人对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学习心得及感想 (39)捌、参考书目 (41)壹、社会学习理论的衍生教育是一种以学习为目的的活动,长久以来,心理学家对学习历程的改变,提出许多不同的解释和主张。

班杜拉

班杜拉

班杜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

班杜拉的这一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理论家们的大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他的观点在行为派和认知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对认知--行为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交互决定观这一观点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

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行为和环境都是可以改变的,但谁也不是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例如攻击性强的儿童期望其他儿童对他产生敌意反应,这种期望使该儿童的攻击行为更有攻击性,从而又强化了该儿童的最初的期望。

三、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不要求必须有强化,也不一定产生外显行为。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以下四个过程:(一)注意过程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

榜样和观察者的几个特征决定了观察学习的程度: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与他们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认为是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的榜样。

有依赖性的、自身概念低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

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响个体决定观察谁、观察什么。

(二)保持过程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

个体贮存他们所看到的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三)复制过程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

个体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个体必须:①选择和组织反应要素。

②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己的反应,即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复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自我效能感,即一个人相信自己能成功地执行产生一个特定的结果所要求的行为。

如果学习者不相信自己能掌握一个任务,他们就不能继续做一个任务。

(四)动机过程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大全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大全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学习动机理论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察,有时也会是案例分析的考察点。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
一、理论观点: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它最早是由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的。

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区分为两种期待。

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待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

例如:我认为只要我能够每天坚持运动一定能够减肥成功,这是对结果的估计属于结果期待。

但是我觉得我做不到每天坚持运动,这种对自己实施能力的估计叫功效期待。

二、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个人自身的成败经验(最主要因素):例如我以前减肥成功过,那这次我要减肥,我就会更加相信我一定能减肥成功,对应的自我效能感就会高些,反之亦然。

2.替代性经验是指跟自己能力水平相当的人取得成功与否对你的影响。

例如跟你关系很好的隔壁班的哥们儿,你们平时学习水平差不多,他比你先考试,考完了你问他怎么样,他觉得挺简单的,那相应的你也会觉得比较简单,你觉得自己也能考得好。

3.言语劝说是指别人对你进行说理增加你的自信心。

4.情绪唤醒是指如果你过于紧张焦虑,精神不佳就会对成功没什么信心。

三、自我效能感能影响的方面
影响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等。

以上便是有关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的总结,在教师招聘考试过程中自我效能感的两种期待以及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在备考过程中,各位考生可以结合以上的逻辑梳理来对其知识点进行熟练地把握。

总结班杜拉理论

总结班杜拉理论

总结班杜拉理论引言班杜拉理论(Bandura’s theory)是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认知社会学理论。

该理论通过研究个体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的过程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发展和学习机制。

班杜拉理论认为人类行为不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的认知过程的影响。

本文旨在总结班杜拉理论的核心思想和重要概念。

班杜拉理论的核心思想1.观察学习:班杜拉理论认为,人类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行为和技能。

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个体会注意到他人的行为,并将其存储在记忆中以备将来的使用。

2.模仿行为:观察学习并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个体会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行为方式。

班杜拉将这种模仿行为称为“社会性学习”(social learning)。

3.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不仅受到外界的影响,还受到自身对自己行为能力的评估。

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模仿和表现出他人的行为有一定的自我评估,这种自我评估被称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4.强化和惩罚:班杜拉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判断特定行为的后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这种判断会影响个体对特定行为的选择和模仿。

班杜拉理论的重要概念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它指的是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新的行为和技能。

观察学习可以通过直接观察他人行为或通过媒体等间接观察来实现。

在观察学习过程中,个体会注意到他人的行为,并将其存储在记忆中以备将来的使用。

社会性学习班杜拉理论将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行为方式称为“社会性学习”。

社会性学习强调了个体对他人的观察和模仿行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个体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行为,并尝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模仿和表现出他人行为的评估。

个体通过对自己能力的评估,来决定是否尝试模仿他人的行为。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作者:林玉庆来源:本站原创添加日期:09-07-12 19:58:14 点击:2495摘要: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一般学习论观点的逻辑产物。

本综述主要介绍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概念界定、形成机制、培养途径、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自我效能理论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社会学习理论归因理论一、引言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书中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在其以后的著作中逐步形成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框架体系。

自我效能感被人们接受以后,广泛的应用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十多年来,人们围绕着自我效能感这一研究课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在理论和实践成面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二、自我效能感的界定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正在逐渐成熟的概念。

目前尚无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

综述已有研究我们可以概括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正在逐渐成熟的概念。

目前尚无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

综述已有研究我们可以概括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1、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A.Bandura,1986)。

2、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Schultz)。

3、是使个体能够有效的同周围世界打交道的一种人格(Barfield,1974)。

4、是个体对特定环境作出反应的一种心态(Ashton&Webb,1986)。

5、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影响成绩所持的有效或无效的感觉(C.Midgley)。

6、是个人对自己所从事某种工作所具能力以及对该工作可能做到地步的一种主观评价(张春兴,1991)。

7、是个体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周国韬、戚立夫,1993)。

《发展心理学》班杜拉的自我调节自我效能原理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班杜拉的自我调节自我效能原理知识点整理

一、自我调节理论1、解释自我调节的概念: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2、自我调节的过程就是投石问路的过程3、能坚持并富有激情地干一件事情的成因分析4、班杜拉和华生斯金纳所持的理论的区别5、讲解边际递减理论在奖励和惩罚中的弊端6、详解自我是源于环境,但不用环境完全决定的特点7、详细讲解自我调节三个过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8、拓展:精神分析的一些观点(1)什么是强迫性重复(2)有的人总是让自己过得很惨的两大原因(3)介绍处理亲密关系中强迫性重复的方法:交还父母法(4)有的人学东西很快,有的人学得很慢的成因(5)解决强迫性重复最有效的两个方法介绍9、详解自我奖惩的三个标准:模仿他人、标准内化、榜样作用10、超我形成的过程介绍11、心理规律:监护人在一个点上强迫,孩子就会在多个点上强迫12、皮亚杰道德判断阶段的复习13、正确理解什么叫移情14、教育启示:孩子无法适应社会的重要因素源于父母的素质不过关15、人生启示:你的人生每一步都是你的关键点16、克服畏难情绪的三种实用方法讲解二、自我效能原理1、班杜拉从来不把自己限定在某一种理论或流派框架之中2、自我效能概念发展过程讲解:最早期概念1977年提出3、讲解效能、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信念的概念4、自我效能的分类5、讲解自我生成能力的概念6、讲解自我生成能力的过程7、详细讲解自我效能形成的五大因素8、须知:(1)人的自我效能感,直接来自于自己过往的经验(2)一个人的经验是有局限性的,别把自己的消极经验当回事儿(3)自我效能感和自信之间的关系梳理9、任务难度、努力程度、外界援助多寡、成败经验、自我效能之间的规律10、制定计划需要注意的三个事项11、培养自我效能感的3个实用方法介绍12、提升自我效能感的4个实用方法介绍13、增强见多识广能力的2个最实用的方法介绍14、学习能力如何拓展。

《发展心理学》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知识要点记录

《发展心理学》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知识要点记录

一、班杜拉所属流派1、简要介绍行为主义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2、新新行为主义的诞生过程二、班杜拉的生平事迹1、求学经历2、发表的著作3、理论的产生4、拒绝接受环境决定论5、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越来越积极乐观6、四大理论三、班杜拉的重要研究成果(一)观察学习(无尝试学习/替代性学习)1、借用皮亚杰的理论介绍班杜拉的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借助自己的动作来增加表象;能将别人的行为进行表象化、符号化(2)观察学习的精髓2、观察学习的特点(1)不一定具有明显的行为反应(2)并不依赖直接强化——反驳斯金纳(3)具有认知性,观察学习基本上是认知过程(4)不同于模仿,不是简单的复制,从行为和后果中进行学习3、观察学习的三种类型(1)直接观察学习: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2)抽象观察学习:谢里夫的游动效应(3)创造观察学习:从不同行为示范中抽取一定的特点,然后进行新的行为知识拓展:育儿指导: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4、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1)注意-对榜样的觉知1)事例讲解:“同卵双生子,从小看着父亲家暴母亲,长大结婚之后,老大疼爱妻子,老二暴打妻子”不同行为的成因2)教育者上课典型事例:“给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3)细数影响注意的因素:示范事件、显著性、情感诱发力、复杂性、观察者自身能力、人际关系结构特征......(2)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存储过程1)从保持过程中提炼出的三个知识要点2)如何把榜样身上优秀的特点充分学到手?3)介绍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演练(行动上的演习+认知上的演习)4)案例指导:“一个女来访者,一考驾照就紧张,来做考前减压”具体怎么做?5)《青岛往事》片段介绍一个人做计划的重要性(3)动作再现1)动作能够再现需要具备的两个要素2)动作机能获得的方式3)学习到底学什么?4)心理咨询师应具备投石问路的思维模式5)广义的本能包括两个部分6)什么叫中枢表征物(4)动机过程1)动机直接决定哪一种观察到的行为经由动作表现2)“学没学会”和“做不做”中间是有距离3)操作是在足够的动机和激励作用下才会出现的4)详细讲解行为操作受3类诱因:直接诱因、替代性诱因和自我诱因5)观察的东西能不能通过行为做出来的五个影响因素(二)总结: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错误结论:“教育者和老师总是强调家长的作用,但这个强调没有操作性和可行性”1、社会背景:家长所处的时代穷困+上山下乡不能学知识2、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1)没有多少人能够受到高等教育;(2)即便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多少人受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3)忙着养家糊口,没有时间耐心学习;3、教育孩子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4、教育现状:(1)教育者就是专业,但却把专业甩锅给家长(2)家长对教育孩子有影响,但又不会。

班杜拉 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 自我效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

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就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同时指出,一个人可能相信某种行为会导致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结果预期),但是他不一定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这一行为(效能预期)。

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个人对某种行为觉察到的效能感不仅影响着个体处理困难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他的努力程度和情绪体验。

效能预期越强烈,所采用的行为就越积极,努力程度也就愈大愈持久,同时情绪也是积极的。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自我效能感”,即“我知道我说到就能做到”的感觉。

自我效能感越强,一个人的人格力量就越强,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会越自信、越有主动性。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目录壹、社会学习理论的衍生………….……….……………………………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背景与发展…….……….…………………一、班杜拉的生平….………...…………..…………………………二、受米勒与多拉德(Miller & Dollard)的影响 (4)叁、社会学习理论的内涵……………..…………………………………一、人类行为的分析………..………………………………………(一)人类行为的起源…………………...………………….…(二)行为的决定因素…………………………………………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9)三、观察学习与模仿 (13)四、三元交互决定论 (1)五、自我效能论 (21)(一)何谓「自我效能」 (21)(二)自我效能与行为改变 (21)肆、班杜拉对其他理论的批评 (24)一、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批判 (24)二、对「特质理论」的批判 (24)三、对「极端行为主义」的批判 (25)伍、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28)一、社会学习理论的教学原理 (28)二、社会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 (30)(一)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 (3)(二)复杂技能的教学设计 (31)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33)(一)学生自律行为的养成 (33)(二)自律行为养成的心理历程 (33)陆、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及应用范畴 (36)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摘要 (36)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教育的贡献 (37)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改变上的应用 (37)四、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 (37)柒、个人对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学习心得及感想 (39)捌、参考书目 (41)壹、社会学习理论的衍生教育是一种以学习为目的的活动,长久以来,心理学家对学习历程的改变,提出许多不同的解释和主张。

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班杜拉

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班杜拉

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班杜拉简介:社会学学习理论的主要含义:社会学习理论的地位:社会学习理论指出社会环境和教育在形成和改变儿童道德判断和行为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强调教师、成人和父母言行一致和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的重要性;适当利用奖励和惩罚等强化手段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从道德教育的角度研究社会学学习理论,主要是研究该理论如何阐述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相关的观察学习、榜样学习等具体理论。

1.榜样示范理论班杜拉个人的学习不仅可以通过学习者对于刺激进行直接反应而实现的学习,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R-S实践活动获取信息来进行学习,这种观察学习也被称之为通过他人(榜样)示范进行的学习。

榜样示范包括的类型有:行动和语言的示范、象征性示范1、抽象的和参照的示范2、参与性示范3、创造性示范4、抑制或延迟的示范5。

2.观察学习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生过程-动机过程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一步:人类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使得每个人每天都在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示范,但并不是所有的示范都是有效的,只有进入到观察的注意范围内,才能有效。

保持过程是学习者在注意的基础上,接收了榜样的示范行为信息后,即使榜样不再出现,仍在记忆中保持着表征化的示范行为,使学习过程持续进行的一个子过程。

运动再生过程是指把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

动机过程是指在行为实施的过程中激发和维持行动。

这里的动机激发与维持与强化紧密相连(正、负强化、自我强化)启示:班杜拉对于观察学习过程四个子过程的讨论有利于我们了解、领悟人类学习地本质。

对于培养儿童良好地道德行为有着很大地参考价值。

3.班杜拉的几个典型专题的研究攻击性行为学习研究:儿童容易观察榜样对象的行为,并加以模仿(将3-5岁儿童分为三组,分别给予攻击性示范、一般性示范、无示范,最后攻击性示范一组儿童的破坏性行为最高)。

儿童道德判断研究、抗诱惑实验研究三个实验都是在强调榜样示范,孩子模仿。

评价:1.该理论强调成人与环境对于儿童道德行为形成的作用,其对于榜样示范的详细分析和对观察的研究有助于传统道德教育中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有力的指导实践。

班杜拉的理论及其应用

班杜拉的理论及其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跨学科研究与应用拓展
未来,班杜拉的理论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研究,如神经科学、人
工智能等。这些领域的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观察学习的内在机制
和影响因素。
02
量化研究与实证支持积累
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未来对班杜拉理论的量化研究将更加丰富
和精确。通过大样本、多方法的研究设计,可以进一步验证和拓展班杜
给予学生及时、准确、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 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实践
创设成功体验
通过降低任务难度、提供支持和 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
鼓励自我比较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进步和成长, 与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较,增强自
我效能感。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教授学习策略、提供学习资 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班杜拉的理论也可以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企业可以组织员工观察优秀员工的良好工作行为,以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 学习和进步。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班杜拉的理论对于心理咨询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引导来访者观察他人的良 好行为,帮助来访者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班杜拉的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观察学习,学生可以模仿他人的良好 行为,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同时,教育者也应注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促进学生的观察学习。
在当今社会中推广和应用前景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班杜拉的理论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优秀者的行为,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同时,教育者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学习机会。

班杜拉考点梳理

班杜拉考点梳理

班杜拉考点梳理1.德育模式:社会模仿模式代表人物:班杜拉。

主要主张: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2.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认知-行为主义)(1)核心观点:观察学习(2)观察学习可分为三类:①直接的观察学习;②抽象性观察学习;③创造性观察。

(3)观察学习的过程:①注意;②保持;③复制;动机。

(4)强化的分类①直接强化;②替代性强化;③自我强化3.学习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1)内涵: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

(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①个人的成败经验;②言语劝说;③替代性经验;④情绪唤醒。

(3)自我效能感的影响①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③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④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小试牛刀1.青少年看了枪战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学校、社会对同学或他人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这属于( )A.直接的观察学习B.抽象的观察学习C.创造性的观察学习D.想象的观察学习1.【答案】B。

解析: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三类:直接的观察学习:它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如幼儿的大部分模仿行为;(2)抽象性观察学习: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

(3)创造性观察: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如青少年从父母、姐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题干看了枪战片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说明是学习到一定的原理原则了,故选B。

2.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2.【答案】D。

班杜拉实验基本规律

班杜拉实验基本规律

班杜拉实验基本规律
班杜拉实验是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一系列实验,其主要目的是研究个体在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时,如何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或矫正原有行为反应。

班杜拉实验的基本规律包括以下几点:
1. 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班杜拉实验的核心概念,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从而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或矫正原有行为反应。

在观察学习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2. 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是影响观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指的是观察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或惩罚,从而增强或减弱自己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3.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个体行为选择和坚持的重要因素。

当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时,他们更可能选择去执行该任务并坚持下去。

4. 社会交互:班杜拉实验强调社会交互在学习和行为改变中的作用。

他认为,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互动和交流,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改变行为。

5. 反复实践:班杜拉认为,反复实践是巩固和提升个体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重复,个体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从而更好地应对问题和挑战。

综上所述,班杜拉实验的基本规律包括观察学习、替代性强
化、自我效能感、社会交互和反复实践等。

这些规律揭示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如何通过观察、模仿和互动来学习和改变行为。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自我效应感理论分析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自我效应感理论分析
观察(社会)学习理论
一. 班杜拉观察理论
二. 班杜拉的自我效应感理论
导入 假如同学们都拥有一辆汽车。这时就要面临一个问题:在公路上开车应如何 控制汽车的速度(也就是应该开多快)?
情景一:用经典条件反射作用来解释。假如你开着车,这时车上的速度计显 示为每小时70公里。几秒钟之后,你听到了警车的警报声。下一次你一看到 速度计显示为时速70公里是,你就产生了条件反应:紧张。
在稍后的另一项实验中,他们对上述研究作了进一 步的延伸,目的是要了解两个问题:(1)榜样攻击行 为的奖惩后果是否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2)儿 童是否能不管榜样攻击行为的奖惩后果而习得攻击 行为。 在实验中,把儿童分为三组,首先让儿童看到电影 中的成年男子的攻击行为。在影片结束后,第一组 儿童看到成人榜样被表扬,第二组儿童看到成人榜 样受批评,第三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的行为既不受 奖也不受罚。然后,把三组儿童都带到一间游戏室, 里面有成人榜样攻击过的对象。结果发现,榜样受 奖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最多,榜样受罚组儿童的攻击 行为最少,控制组居中。这说明,榜样攻击行为所 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发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 素。
他突破了旧的理论框架,把行为主义、认知 心理学和人 本主义加以融合,以信息加工和强化相结合的观点阐述了 学习的过程和机制,并把社会因素引人到研究中。他所建 立的社会学习理论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着重强调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种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尤其是替代强化。 观察学习法在现实学习应用中作用很大,如武术,游泳的 学习过程等
班杜拉的经典实验
•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建立在 他及其合作者所进行的大量实验 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 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他们首先 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 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 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 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 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 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这 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 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 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班杜拉的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班杜拉的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班杜拉的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1、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

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

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知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

他认为除了结果的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即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是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简言之,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任务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2.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但这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影响,如果把成功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会降低效能感。

2.2替代经验。

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

观察者与榜样情况的一致性越强,这一影响越大。

2.3别人的言语劝说。

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稳定的。

2.4情绪唤醒。

情绪唤醒能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与保持,对效能期望的作用依赖于对其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

2.5学会激发你的自我效能感。

2.5.1把目标上调一档。

先确立一个远大目标,再制订具体的小目标。

2.5.2把握好情绪。

找出自身情绪的高涨点,来不断的激励自己,提高自我效能感。

2.5.3选好朋友。

因为人与人之间对生活的热情是具有感染力的。

同乐观的的人为友能提高我们的自信心。

2.5.4正视挫折。

从内心挑战自我是我们生命力的源泉。

2.5.5内省。

内省就是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分析来认识自己。

社会认知理论与自我效能感

社会认知理论与自我效能感

社会认知理论与自我效能感社会认知理论是由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强调了观察学习、模仿和社会影响在个体行为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关键组件,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特定任务或应对特定情境的信心或信念。

这种自我信念不仅影响个体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表现出的行为和态度,也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概念,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及其重要性,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如何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以促进个人发展和心理健康。

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概念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不是孤立地学习和发展,而是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

这一理论包含几个核心概念:观察学习: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

当一个人看到他人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时,可能会激励他们尝试相同的行为。

班杜拉通过他的“博班娃娃实验”展示了这一现象,实验显示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如何对待博班娃娃来学习攻击性行为。

模仿:模仿是观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不仅观察他人的行为,还会尝试模仿这些行为。

这种行为的内化过程对于技能的发展和社会规范的吸收至关重要。

互惠决定论:班杜拉提出,人类行为是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本身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种观点强调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重要影响,但同时也承认个体在塑造环境和自身行为中的主动性。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念,这种信念会影响一个人是否愿意去尝试某项任务以及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下去的决心。

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与重要性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下能否成功完成任务的一种主观评估。

这种信念来源于多个方面,包括:个人成就经验:以往成功经验增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反之则可能降低自我效能。

代入体验:通过他人的成功经历,尤其是与自己的背景相似的人所取得的成功,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突破了旧的理论框架,把行为主义、认知 心理学和人 本主义加以融合,以信息加工和强化相结合的观点阐述了 学习的过程和机制,幵把社会因素引人到研究中。他所建 立的社会学习理论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着重强调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种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尤其是替代强化。 观察学习法在现实学习应用中作用径大,如武术,游泳的 学习过程等
• • • • (1)、增加个体对成功的体验 (2)、增加替代性经验 (3)、语言说服 (4)、培养和调节情绪和生理状态
☺ 二.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1.自我效能的概念
2.自我效能的功能
3.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4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 5自我效能理论的启示
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丌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丏受通 过人的认知形成的对自我行为能力不行为结果的期望的影 响。他发现,即使个体知道某种行为会导致何种结果,但也 丌一定去从亊这种行为戒开展某项活劢,而是首先要推测 一下自己行丌行?有没有实斲这一行为的能力不信心?这种 推测和估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效能的表现。所以,人 的行为既受结果期望的影响,更受自我效能期望的左右,自 我效能是人类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班杜拉的经典实验
•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建立在 他及其合作者所迚行的大量实验 研究的基础乊上的。 • 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他们首先 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 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 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 其自由活劢,幵观察他们的行为 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 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这 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 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 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四)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具有 重要的作用
• 它丌但可以使我们超越经由赏罚控制来学习直接经验的限 制,而丏可以使我们超越亊先设计的学习情境的限制,随 时随地迚行学习。人的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而 获得的,所以,观察学习对我们迚行社会觃范教育和道德 品质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教 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资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 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幵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 机会,对良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劥,对错误的行 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但这是否意味着榜样受奖组的儿童比榜样受罚组的 儿童习得了更多的攻击行为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在上述三组儿童看完电影 回到游戏室时,以提供糖果作为奖劥,要求儿童尽 可能地回忆榜样行为幵付诸行劢。结果发现,三组 儿童的攻击行为水平几乎一致。这说明,榜样行为 所导致的后果只是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而对 攻击行为的学习几乎没有影响。
一. 班杜拉的平生
• 1964年升仸正教授。在这期间,受 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勒(N.Miller)、 多拉德(J.Dollard)和西尔斯 (R.R.Sears)的影响,把学习理 论运用二社会行为的研究中。此后, 除了1969华仸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 心研究员一年外,一直在该校仸教。 其中,1976年至1977年间出仸心理 学系系主仸。 • 由二班杜拉的奠基性研究,导致 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诞生,从而也使 他在西斱心理学界获得了较高的声 望。他在197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 予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3年获加 利福尼亚心理学会杰出科学成就奖; 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4).影响人们的归因方式
• 归因是个体解释和预测他人和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据美 国维纳的研究,人们通帯把成败结果归因二劤力、能力、 运气和仸务难度等四大因素。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帯帯把 失败归因二自己劤力丌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却往往将 失败归因二自己能力丌足、天资丌够。
3.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帯帯倾 向二选择适合二自己能力 水平又富有挑戓性的仸务; 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却恰 恰相反。一个人在某一斱 面的自我效能感越强,预测 到的成功可能性越大,他就 越会劤力尝试去从亊这些 斱面的活劢,新行为持续的 时间也越长;反乊,就会逃避 那些自己认为丌能胜仸的 活劢,行为的坚持性也就越 差。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论与传统的行为 主义观点不同

他丌回避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丌否认认知功能是 人的行为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观察学习论揭示了人类和劢 物的 一种极其普遍的学习斱法。他可以径好地运用到语 言知识的教学斱面,还有更重要的是他对行为习惯和运劢 技能的学习过程有着径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三)积极意义
2.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 自我效能的功能主要是调节和控制行为,幵通过行为调控 影响行为结果 • (1).影响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不行为坚持性。 • (2).影响人们的劤力程度和对困难的态度。 • (3).影响人们的思维斱式和行为效率。 • (4).影响人们的归因斱式。
• (1).影响人们对行 为的选择与行为坚 持性
五.观察(社会)学习伦理
☺ 一. 班杜拉观察理论
☺ 二. 班杜拉的自我效应感理论
———小组成员:卢
蔡李
☺ 一. 班杜拉观察理论
一. 班杜拉的生平
二. 班杜拉的著作
三.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1.内容
2.步骤 3.积极意义
4. 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德育价值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论与传统的行为主义观点不同
(五)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 第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缺乏内在统一的理论框架。 该理论的各个部分较分散,如何将彼此关联起来,构成一 个有内在逻辑的体系,是一个亟徃解决的问题。 • 第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儿童为研究对象建立起 来的,但他忽规了儿童自身的发展阶段会对观察学习产生 影响。 • 第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虽然可以解释间接经验的获 得,但对二比较复杂的程序性知识,以及陈述性知识和理 性思维的形成缺乏说服力。 • 第四,班杜拉虽然强调了人的认知能力对行为的影响,但 对人的内在劢机、内心冲突、建构斱式等因素没做研究, 这表明其理论本身仍然有较大的局限性。
• 班杜拉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不变 化受以下四种信息源的影响,它们分别传递着一定 的效能信息,影响人的效能水平。 • (1).直接性经验 • (2).替代性经验 • (3).言语劝说 • (4).其他因素
4.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
•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迚行了大量的研 究,指出可以通过以下四条途徂来培养自我效能 感。
二.班杜拉的著作
• 1959 Adolescent Aggression《青少年的攻击》 • 1963 Social Learning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社会 学习与人格发展》 • 1969 Principles of behavior modification. 《行为矫正的原理》 • 1971 Psychological modeling : Conflicting theories. • 1973 Aggression : social learning analysis • 1977 Aggression : Social learning Theory《社会学习理论》 •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一种社会的认知理论》 • 1995 Self-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 《变革社会中的自我效
2. 保持过程

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 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 征系统——表象和言语。个体贮存他们所看到的 感觉表象,幵丏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3. 复制过程
• 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个体将 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个体必须:①选择 和组织反应要素。②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 己的反应,即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自我效能感 是影响复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自我效能 感,即一个人相信自己能成功地执行产生一个特 定的结果所要求的行为。如果学习者丌相信自己 能掌握一个仸务,他们就丌能继续做一个仸务。
5. 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一. 班杜拉的生平
• 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出生 在加拿大艾伯特省的蒙达,父亲是波兰的小麦 农场主。像斯金纳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 长大的。他就学的中学仅有20个学生2位教师。 • 1949年,他在加拿大丌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 学士学位 • 1951年在美国衣阿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翌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在衣阿华大学攻读研 究生学位期间,尽管接受的是临床心理学斱面 的教育,但由二受赫尔的学生斯彭斯的影响, 对实验模式的有效性印象颇深。 • 1953年,他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 仸博士后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斯丹福大 学心理学系执教,
4.动机过程

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劥。社会学习 论区别获得和表现,因为个体幵丌模仿他们所学 的每一件亊,强化非帯重要,但幵丌是因为它增 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对强化的期望 影响观察者注意榜样行为,激劥观察者编码和记 住可以模仿的、有价值的行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德育价值
• • • • 1.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的作用 2.重规榜样作用 3.强调做自我调节的作用 4.主张奖劥较高的自信心。
(二). 步骤
• 1. 注意过程
• 2. 保持过程 • 3. 复制过程 • 4. 劢机过程
1.注意过程

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斱面。榜样和观 察者的几个特征决定了观察学习的程度:观察者 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不他们自身相似的戒者被认为 是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的榜样。有依赖性的、 自身概念低的戒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 为。强化的可能性戒外在的期望影响个体决定观 察谁、观察什么。
• (2). 影响人们的努 力程度和对困难的态 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