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管理制度汇编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3篇)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重大危险源事故风险,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制度框架:1. 目的与适用范围1.1 目的:明确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企事业单位。
2.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管理2.1 制定重大危险源清单: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类和登记,建立清单。
2.2 定期安全检测:根据重大危险源清单,制定定期安全检测计划,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和整改。
2.3 安全检测记录:对安全检测进行记录,并建立档案,包括检测时间、检测人员、检测结果等。
3.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3.1 设备安全监控:安装安全监控设备,实时监测重大危险源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警。
3.2 数据记录与分析:对安全监控设备获取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提供参考和预警依据。
3.3 高风险区域监控:对重大危险源中的高风险区域采取实时监控,确保准确、及时地掌握风险情况。
3.4 监控人员培训:对从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监控能力。
4. 应急预案与演练4.1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程序和措施。
4.2 定期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应急响应能力。
5. 监督与检查5.1 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5.2 外部检查:接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以上只是一个可能的制度框架,具体的管理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优化,以确保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控工作能够有效进行。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2)第一条项目施工生产现场危险、危害辨识评价小组确认现场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
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将识别时间、源点属性、源点位置、风险等级、所处时态、消减措施与相应要求报送质量安全环保部。
第二条、对重大危险源由公司施工项目部编制重大危险应急救援预案及应急演练方案,并由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审核,适时实施演练以验证救援预案的可行性。
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管理制度一、重大危险源监测制度1.确定监测指标和监测点位:根据重大危险源特点确定监测指标和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应该具有代表性和可测性,监测点位应该设置在重要的工艺节点和关键装置上。
2.确定监测方法和频次:根据监测指标确定监测方法,包括实地检查、实验室分析、仪表监测等。
同时,根据危险程度和重要程度确定监测频次,高危、重要的危险源应加大监测频次。
3.建立监测设备和系统:根据监测指标和方法配置相应的监测设备和系统,确保监测设备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建立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系统。
4.数据分析和报告:收集监测数据后,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危险。
制定相应的报告,向相关人员提供监测结果和建议,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1.确定监控措施和参数限值:根据重大危险源特点确定监控措施和参数限值,监控措施可以包括操作限制、自动控制、应急预案等。
2.建立监控装置和系统:根据监控措施配置相应的监控装置和系统,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建立实时监控和报警系统。
3.监控数据分析和报告:收集监控数据并通过实时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危险。
制定相应的报告,向相关人员提供监控结果和建议,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4.持续改进:根据监控结果,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
同时,对监控制度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确定安全管理责任和权限: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人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岗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得到落实。
2.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和标准:对重大危险源的运行、维护、维修等方面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标准,明确工作流程和操作要求。
3.建立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措施:制定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措施,培训相关人员并开展演练,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4.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推行安全文化。
综上所述,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和管理制度是确保其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可通过建立监测制度、监控制度和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潜在风险,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范文(3篇)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范文1、目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消除事故苗头。
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就是对项目部施工管段内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的专业监察、调查,评估我单位执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情况,以确保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得以落实;建立重大事故应急系统(即场外应急计划),以便对突发事故进行掌控。
2、范围:整个廊沧高速10合同段施工现场、施工作业人员3、程序:按规定对项目经理部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测、监控;安全部对项目经理部的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负有检查、督查的职责。
施工现场领工员、负责人直接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结合我项目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施工现场涉及到的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机具、行为、场所或作业等。
第三条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作业队、人员和部门,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四条对重大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违法行为,项目部任何人均有权向进行制止和监管。
第五条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____)等有关标准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对本项目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进行辨识,属于重大危险源的,进行登记,并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
第六条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四)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五)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六)重大危险源报表。
第七条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
第八条安全评估工作可以由项目安全部门的安全评估人员进行,评估工作结束后,应当出具《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数据准确,内容完整,建议措施具体可行,结论客观公正。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范本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在此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具有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和项目。
第二章安全检测管理第三条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检测管理制度,确保危险源的安全运行。
第四条安全检测工作负责人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负责制定安全检测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安全检测计划应包括安全检测的时间、内容、方法和标准等,并定期进行修订。
第六条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检测记录管理制度,对安全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
第七条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将安全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第三章安全监控管理第八条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对危险源的运行进行监控。
第九条安全监控设备应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第十条重大危险源单位应严格执行安全监控规程,及时发现和处理运行异常情况。
第十一条安全监控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监控操作证书。
第十二条安全监控记录应真实准确,记录内容包括监控时间、地点、情况和处理情况等。
第四章安全管理措施第十三条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制定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危险源的安全运行。
第十四条安全管理措施包括风险评估、事故应急预案、人员培训和定期演练等。
第十五条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对危险源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
第十六条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评估。
第十七条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第十八条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定期组织演练,加强应急响应能力的培训和训练。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九条重大危险源单位在违反相关安全规定或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时,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重大危险源单位在发生事故后,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第二十一条有关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单位进行安全检测和监控管理,有权进行处罚和取缔等。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改,应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批。
某矿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范本(2篇)
某矿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某矿的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的检测、监控和管理,确保矿山的安全运营。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测、监控和管理制度,提高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测和监控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矿山生产的安全稳定。
二、管理责任1.矿山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检测和监控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分解。
确保检测和监控工作的开展。
2.专业技术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熟悉重大危险源的检测和监控要求,并具备相关技能。
3.检测和监控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制定操作规程,确保检测和监控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相关部门应配备必要的检测和监控设备,并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检测要求1.对矿山的所有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包括矿井、瓦斯、粉尘、火灾、水害等。
2.检测工作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证书和资格,保证检测工作的专业性。
4.检测记录应详细、完整,并进行相应的存档。
四、监控要求1.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应采用多种手段,包括视频监控、实时数据采集、人工巡检等。
2.监控设备应配备告警系统,及时发出警报并记录相关信息。
3.监控记录应详细、完整,并进行相应的存档。
4.监控人员应具备相关证书和资格,保证监控工作的专业性。
五、应急响应1.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测和监控应与应急预案相结合,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2.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事故的及时处理和安全控制。
3.对重大危险源的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教训,完善管理措施。
4.应急响应人员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重大危险源事故的能力。
六、安全培训1.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安全培训内容包括重大危险源的认识、检测和监控知识以及应急预案的掌握。
3.安全培训应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课堂教学、现场实操等。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范本(2篇)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本制度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责任与义务1. 企业应当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明确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的责任与义务,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
2. 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并进行定期评估与更新。
三、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估1. 企业应当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并将结果记录在危险源清单中。
2. 重大危险源评估应包括风险等级的划分,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以及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
四、重大危险源的监测与管理1. 企业应当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确保危险源的稳定和安全。
2. 监测数据应当及时记录,并按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分析和评估。
3. 对于发现隐患或异常情况,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五、事故应急预案1. 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2. 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和预案。
3. 应急预案应当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六、员工培训与教育1.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与教育体系,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
2. 新员工入职前应进行安全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 员工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和考核,以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第三方监督与评估1. 企业应当选择具备资质和信誉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重大危险源检测和监测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准确性。
2. 定期邀请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的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八、制度执行与违章处罚1. 对于不遵守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的责任人员,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和追责。
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
重大危险源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导致严重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等事故的设备、工艺、物质等。
二、重大危险源的划定与识别1. 划定范围企业应确定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重大危险源,并进行划定范围。
2. 识别方法通过安全技术评估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
三、重大危险源监控与管理机制1. 监控设施与仪器的安装与使用企业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特点及监控需求,配备相应的监控设施与仪器,确保其安装、使用、维护等操作符合相关要求。
2. 监控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企业应对从事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确保监控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达到要求。
3. 监控记录的保存与分析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监控记录进行定期保存,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四、重大危险源事故预防与应急措施1. 事故预防措施企业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加强操作人员培训等。
2. 应急预案与演练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确保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和操作人员的应急能力。
五、重大危险源监控与管理的责任分工1. 企业领导企业领导应制定重大危险源监控与管理的指导方针和政策,并确保其落实。
2. 监控人员监控人员应按照相关制度和要求,履行监控职责,及时报告发现的问题,并协助企业领导处理相关事务。
3. 相关部门企业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划分,积极配合重大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工作,共同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六、重大危险源监控与管理的评价与改进1. 监控与管理评价企业应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了解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
2. 问题整改对于评价中发现的问题,企业应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执行情况,确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及管理制度
重点不安全源检测监控及管理制度1. 管理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重点不安全源的检测、监控和管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安全源得到及时发现、整治和掌控,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涉及生产、建设、运营等环节中具备重点不安全性的场合、设备和作业活动。
3. 管理原则1.安全优先:安全永久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原则,企业及员工应时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2.防备为主:通过建立有效的防备机制,自动防备发生重点不安全源事件,降低事故风险。
3.全员参加: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都应乐观参加重点不安全源的检测、监控和管理。
4.分工协作:明确各岗位责任,形成安全监管的协同作用,确保责任到人。
5.连续改进:不绝加强管理制度、技术手段和员工培训,努力探求安全管理的连续改进和优化。
4. 管理标准1.重点不安全源辨识和评估–针对生产环节、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进行重点不安全源的辨识和评估,确保全面把握存在的潜在不安全源。
–依据不安全源的程度和危害性,将其分为A级(高危)、B 级(中危)和C级(一般危),并订立相应的应对措施。
2.检测监控机制–建立必需的监测系统和仪器设备,对重点不安全源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控,收集和分析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对于无法实时监控的不安全源,要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事故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级别的不安全源,订立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与任务,以及应急处理流程。
–进行事故演练,不绝提升应急响应和处理本领,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地应对。
4.安全培训和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包含不安全源的识别、防范措施的掌握和应急处理的技能培养。
–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本领,营造安全文化。
5.监督与考核–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对重点不安全源的检测、监控和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对责任人进行责任和绩效考核,奖惩并重,激励管理者和员工自动参加不安全源管理工作。
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疾病的根源、状态、行为或其组合。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风险,是指危险事件发生或曝露其中可能性和由事件或曝露其中导致伤害或疾病严重程度的组合。
第五条本制度所称风险评价,是指评估采取了任何适当的控制措施后, 危害因素造成的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过程。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六条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1)公司主管安全副经理负责批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第七条安全保卫科(1)负责组织各部门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2)负责组织公司重要危险源的收集整理和对风险控制的策划;(3)负责确认与更新公司重要危险源和不可接受风险。
第八条各部门(1)负责对本单位及本部门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认与更新;(2)负责本单位及对本部门重要危险源风险控制的策划与实施。
第三章危险源的辨识第九条危险源的辨识应考虑以下因素:(1)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3)人员的行为、能力及其他人为因索;(4)来自工作场所外部会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之下的人员造成不利于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5)来自工作场所周边、由组织控制下的与工作有关的活动产生的危险源;(6)工作场所中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不论由组织或其他部门提供;(7)组织、组织的活动或材料的变化或已纳入计划的变化;(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临时的变化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9)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方法的实施有关的适用的法定义务;(10)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设备、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与人的能力相适应。
重大、重要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范文
重大、重要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为了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效防范和控制重大、重要危险源的风险,保护员工及相关利益相关方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重大、重要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
二、监控责任1.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危险源监控管理部门,负责重大、重要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2. 监控部门应配备足够的监控人员,并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监控部门应制定具体的监控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4. 各部门负责人应全面负责本部门的重大、重要危险源的监控工作,并定期向监控部门汇报工作进展。
三、重大、重要危险源辨识1. 监控部门应在全企业范围内进行重大、重要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并制定相关的辨识标准和方法。
2. 重大、重要危险源应包括但不限于:高空作业、电气设备、化学品、噪音、振动、火灾等。
3. 辨识结果应进行记录和归档,并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
四、监控措施1. 监控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监控、声音监控、温度监控等。
2. 监控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监控准确、可靠。
3. 监控系统应涵盖全企业的重大、重要危险源,并实现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
4. 监控部门应配备专业的人员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五、监控记录与分析1. 监控部门应对监控数据进行记录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和安全。
2. 监控数据应包括监控时间、监控位置、监控内容等相关信息。
3. 监控部门应定期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 监控部门应对监控数据进行统计和报表分析,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六、监控改进措施1. 监控部门应根据监控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 改进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优化监控系统、加强监控人员培训、完善监控标准等。
3. 改进措施应经过评估和审查,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七、监控评估与审核1. 监控部门应定期进行监控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监控系统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等。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范文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做好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检测、监控工作,保障生产安全,维护员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检测、监控工作职责1. 监测点设置根据本单位的生产情况、危险源分布情况等,合理设置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点,确保监测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检测设备选购与维护负责选购和维护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设备,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能满足监测要求,并定期进行设备检测和校准。
3. 检测计划的制定与调整制定每年的重大危险源检测计划,按照检测周期和优先级进行安排,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负责监测数据的采集,并进行分析和整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做出处理。
5. 监测报告的编写与上报根据监测数据,编写相应的监测报告,并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便于决策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6. 停产与应急处置措施在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严重问题时,有权采取停产措施,并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安全。
三、检测、监控计划1. 年度计划每年根据本单位的生产情况和危险源分布情况,制定年度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计划。
计划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周期、监测点位置等内容。
2. 月度计划根据年度计划,制定每月的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计划。
计划应包括检测项目的具体内容、检测时间等信息。
3. 临时计划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临时调整检测、监控计划的,应当及时制定相关的临时计划,并报相关部门备案。
四、检测、监控流程1. 监测点设置指定专人负责监测点的设置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监测点位置并进行标识。
2. 设备选用和维护专门组织人员进行重大危险源检测设备的选购和维护工作。
设备选用应符合相关标准,并且要定期进行检测和校准。
3. 数据采集与分析监测设备使用人员负责监测数据的采集工作,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和整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报告编写与上报监测设备使用人员根据监测数据编写相应的监测报告,并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以供决策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为确保生产安全,防范和控制重大危险源,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我公司制定了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该制度对于规范管理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这一制度的详细阐述:一、制度目的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测、监控和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危险源的安全运行,防患于未然,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化工设备、储罐、输送管道、环境因素等。
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重大危险源检测与评估1. 在新建设或者改建项目启动前,必须进行重大危险源检测和评估,确保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 定期进行设备全面的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台账,详细记录重大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特点等相关信息,以便及时掌握和处理。
四、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1. 建立完善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实现对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和记录。
2. 对危险源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监控系统设备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五、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1. 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明确责任人和相关管理要求。
2. 开展定期的危险源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危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3. 加强对危险源的巡视和监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4. 建立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追究相关责任。
六、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1. 制定并完善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确保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有序地应对。
2. 将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资源与相关单位进行联动,形成联合应急救援体系。
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员工的应急意识。
七、制度监督和审核1. 监督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进行纠正。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2篇)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企业或组织能够及时发现、预防和应对重大危险源,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风险评估与识别:根据企业或组织的特定情况,对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与识别,确定其潜在的风险和影响。
2.监测设备与方法:确定并落实适用于不同重大危险源的监测设备和方法,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危险源的变化和异常情况。
3.监控计划与制度:建立监控计划和制度,包括监测频率、责任人、监测方法等,确保能够按照计划进行监测和管理。
4.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改进。
5.紧急预警与应急处置:建立紧急预警机制,及时向相关人员发出预警信息,同时制定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在危险源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6.监督与检查:建立监督与检查制度,对各项监控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改进。
通过建立和实施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企业或组织能够科学、全面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及时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降低事故风险,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二)是企业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监控重大危险源的存在以及相关风险,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重大危险源识别: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包括设备、操作、物质等。
2. 危险源评估:对识别到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危险源的潜在风险程度。
评估的内容可以包括危险性、暴露程度、潜在后果等。
3. 监控措施制定:针对评估出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确保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
监控措施可以包括设备检查、操作规范、预警系统等。
4. 监控措施执行:对制定的监控措施进行实施,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 完善的记录和报告: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估、监控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进行报告,以便于监管部门进行审核和监督。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企事业单位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监测和管理,保障生产安全,防范事故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所制订的规章制度。
以下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的示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企事业单位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测、监控和管理,确保生产安全,防范事故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事业单位内所有的重大危险源,并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文件相配套使用。
第三条本企事业单位应成立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相关检测、监控和管理工作,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设备,确保工作的有效进行。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的划定与分类第四条本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其生产工艺和管理特点,确定包含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压、高温、高速等特征的重大危险源,并将其进行分类。
分类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危险性、威胁程度、爆炸性、放射性、毒性等指标。
第五条重大危险源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其安全风险级别。
第三章重大危险源的检测与监控第六条本企事业单位应制定重大危险源的检测与监控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监控工作。
在重大危险源检测和监控过程中,应采用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可信。
第七条本企事业单位应确保对每个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并定期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数据的准确性。
第八条本企事业单位应制定完善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并将其与环境监测、报警和紧急处理系统等相连接,确保及时有效地响应风险事件。
第四章重大危险源管理第九条本企事业单位应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条本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生产组织、安全培训、事故应急预案等,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第十一条本企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演练和应急演习,确保管理人员和现场员工熟悉应急处理流程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范本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建立健全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该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等各类危险源的检测、监控与管理。
二、危险源检测1.危险源初步检测(1)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危险源初步检测。
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工艺流程检测、设备设施检测、操作规程检测、用电用气检测、储存运输检测等。
(2)初步检测结果应当记录并报告给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
2.危险源定量检测(1)按照相关标准,对初步检测结果中发现的潜在危险源进行定量检测。
(2)定量检测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定量检测结果应当记录并报告给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
3.评估与报告(1)根据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危险源评估。
(2)评估结果应当及时上报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并制定相应的危险源监控与管理措施。
三、危险源监控1.监控设备的安装与调试(1)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所需的监控设备种类及数量,采购符合相关标准的监控设备。
(2)监控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其正常工作。
2.监控范围与频率(1)根据危险源评估结果,确定监控范围及监控频率。
(2)对于重大危险源,应当进行实时监控,并保障监控数据的准确及时。
3.监控结果的记录与分析(1)对监控结果进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监测数值、监测时间等。
(2)对监控结果进行定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
四、管理措施1.制定危险源管理计划(1)根据危险源评估结果,制定危险源管理计划,明确危险源的管控目标、责任人及相关措施。
(2)管理计划应当向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报送。
2.培训与教育(1)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危险源管理培训与教育,提高其对危险源的认知和管理能力。
(2)培训与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危险源的辨识与识别、监控设备操作与维护、应急处理措施等。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及管理制度
重点不安全源检测监控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做好不安全源的检测和监控工作,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部生产环节涉及的重点不安全源的检测、监控和管理。
第三条重点不安全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设备、料子、工艺和作业等。
第二章重点不安全源确实定第四条全部生产环节的重点不安全源需经过专家组审核确认,经公司相关部门批准后纳入管理。
第五条确定重点不安全源时需考虑设备的紧要性、料子的不安全性、工艺的多而杂性以及作业的特殊性等因素。
第六条重点不安全源确实定由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需供应必需的技术支持与帮助。
第三章重点不安全源的检测第七条重点不安全源的检测由专职检测人员进行,检测周期不得超出一年,并依照相关检测标准进行。
第八条重点不安全源的检测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设备运行情形、料子储存情况、工艺参数是否符合要求、作业操作是否规范等。
第九条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重点不安全源检测过程中,如发现不安全源存在严重问题,检测人员应立刻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掌控。
第四章重点不安全源的监控第十一条重点不安全源的监控由专职监控人员负责,通过现场巡查、设备及传感器联网、监控设备等手段进行。
第十二条重点不安全源的监控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设备运行状态、工艺参数、环境参数、报警系统、应急措施等。
第十三条监控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识监控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并定期接受培训。
第十四条监控人员应及时发现重点不安全源运行异常,报告上级并采取相应的掌控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第五章重点不安全源的管理第十五条公司设立重点不安全源管理委员会,负责订立相关管理制度、组织不安全源的检测和监控工作,并定期进行评估与改进。
第十六条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加强对重点不安全源的管理,订立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重点不安全源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十七条公司对重点不安全源的管理需建立档案,包含但不限于重点不安全源确实认、检测、监控记录,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范本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和企业财产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
二、定义1. 重大危险源: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容易引发重大事故的装置、工艺、设备或物质等。
2. 安全检测: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安全运行和功能完好。
3. 监控管理: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安全检测管理1. 设立安全检测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安全检测工作。
2. 制定安全检测计划,明确检测频次和内容。
3. 编制详细的安全检测标准和操作规程。
4. 对安全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制定改进措施。
5. 定期对安全检测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提高安全检测水平。
四、监控管理制度1. 建立完善的监控设备,确保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
2. 确定监控指标和报警阈值,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报警。
3. 设立监控中心,负责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4. 制定监控记录和报告,记录监控情况和处理措施。
5. 对监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应急管理1.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重大危险源事故的应急处置程序。
2.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应急演练计划。
3. 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器材,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置。
4.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六、安全培训和教育1. 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2.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增强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3.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南,确保从业人员按规程进行作业。
七、责任与监督1.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要重视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确保制度的执行。
2. 安全检测部门负责定期检测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3. 监控中心负责对重大危险源的实时监控和报警处理。
4. 监督部门负责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管理制度为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我矿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预警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机构及职责为确保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成立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矿长副组长:纪检书记、总工、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工会主席及各专业分管副总工。
成员单位:安全、调度、技术、机电、综合办、劳资、财务、总务、仓库、工会、保卫等科室负责人及工区负责人。
二、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方式方法及预防措施(一)矿井瓦斯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1)装备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按规定配备瓦斯传感器实现24小时连续检测。
(2)瓦斯检查员按规定检查瓦斯。
(3)有关人员按规定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或甲烷氧气两用检测报警仪随时检测。
(4)放炮地点严格实行“一炮三检”。
(5)瓦斯检测报警仪、瓦斯传感器等仪器仪表按规定周期校验和强检,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2.主要预防措施(1)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都应采用独立通风;(2)掘进巷道应采用局部通风机供风,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自动分风”;(3)局部通风机禁止产生循环风;停工期间,不准停风等预防措施。
(4)建立完善井下防尘供水系统;(5)回采工作面采取煤层注水,采煤机必须安装外喷雾装置,综采工作面支架按规定安装架间喷雾和放煤口喷雾,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安设一道净化水幕,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安设2道净化水幕;(6)掘进工作面防尘措施采用湿式打眼,严禁干打眼,放炮使用水炮泥,实施短壁静压注水,实行放炮喷雾,放炮前后对距工作面2 0米围巷帮周边进行冲洗,锚喷巷道必须安装水射流除尘风机;(7)各输送机点、煤仓口等必须安装喷雾装置;井下接尘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3. 事故预警的条件(1)安全监测系统自动报警或井下管理、个体巡回检测、检修等井下工作人员发现井下作业地点或途径巷道有瓦斯超限、自燃等预兆时。
(二)矿井煤尘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1)按粉尘防治规要求,配备专职测尘人员和仪器仪表,进行粉尘测定工作。
(2)对井下所有产尘点每月测定两次,地面每月测定一次。
(3)呼吸性粉尘测定,采掘工作面每季测定一次,其它接尘作业场所每半年测定一次;粉尘分散度、游离SiO2含量每半年测定一次。
(4)利用GCG1000型粉尘浓度传感器对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的总粉尘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并将监测的数据上传到KJ76N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上,实现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的总粉尘浓度超限报警。
2.主要预防措施(1)建立完善井下防尘供水系统;(2)回采工作面采取煤层注水,采煤机必须安装外喷雾装置,综采工作面支架按规定安装架间喷雾和放煤口喷雾,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安设一道净化水幕,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安设2道净化水幕;(3)掘进工作面防尘措施采用湿式打眼,严禁干打眼,放炮使用水炮泥,实施短壁静压注水,实行放炮喷雾,放炮前后对距工作面2 0米围巷帮周边进行冲洗,锚喷巷道必须安装水射流除尘风机;(4)各输送机点、煤仓口等必须安装喷雾装置;(5)井下接尘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3. 事故预警的条件(1)井下巷道有厚度超过2mm连续长度超过5m的煤尘堆积(用手捏成团,经振动不飞扬不在此限);(2)出现高温火源;(3)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出现粉尘浓度情况不明报警的。
(三)矿井火灾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1)外因火灾危险源监测监控措施:严格监督检查,加强可燃物管理,防止井下明火、放炮火焰、电气火花等火源。
(2)因火灾危险源监测监控措施:建立束管自动监测系统,落实密闭定期检查制度。
(3)每季度对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统,防火门,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每周检查一次采空区密闭墙,建立检查记录档案,发现问题立即汇报处理。
(5)每周一次对井下易发火地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对发火情况预测预报。
(6)矿保卫科加强对木材厂等易发生火灾的场所进行巡逻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2.主要预防措施(1)外因火灾预防措施:井口房附近20m禁止烟火,严禁携带点火物品下井,井下严禁吸烟,杜绝井下明火,不使用不合格或变质炸药,按规定装药、使用炮泥和水炮泥,防止产生爆破火焰,杜绝电气设备失爆、设备及电缆漏电,禁止在井下拆卸矿灯,防止产生电气火花,严格落实井下电气焊措施,装备皮带机防打滑保护,防止摩擦起火,严格井下火区管理等,杜绝引火火源; 对木材、绵纱、油脂等可燃物加强管理。
(2)因火灾预防措施:制定专门的防火措施,落实到矿井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
破坏煤体发生自燃的条件,合理布置巷道,尽量减少多煤层联合开采;工作面回采期间加强防灭火管理,上下隅角坚持喷洒灭火剂,使用好挡风帘,及时封闭采空区,按规定注浆、注氮,清扫干净浮煤。
3. 事故预警的条件(1)束管监测系统或井下作业人员发现回采工作面下隅角、起停采线、老塘、老空区密闭墙附近或隔离煤柱、巷道高冒区等地点CO浓度超过70ppm、温度异常增高、焦糊气;(2)井上、下工作人员发现作业地点或途径地点有外;(四)矿井水灾;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1)根据生产计划,及时编制水文地质预报,及时开;(2)井下现场加强水文地质观测,有出水征兆及时汇;(3)定期对地面河流水位、塌陷区积水情况等进行调;(4)及时搜集相邻矿井采掘活动情况,并标绘在采掘;(5)利用水文观测系统地点CO浓度超过70ppm、温度异常增高、焦糊气味、烟雾等自燃征兆时;(2)井上、下工作人员发现作业地点或途径地点有外因火灾等预兆时。
(四)矿井水灾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1)根据生产计划,及时编制水文地质预报,及时开展隐患排查活动。
(2)井下现场加强水文地质观测,有出水征兆及时汇报。
(3)定期对地面河流水位、塌陷区积水情况等进行调查,掌握其变化情况。
(4)及时搜集相邻矿井采掘活动情况,并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及相关图纸上。
(5)利用水文观测系统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2.主要预防措施(1)根据生产计划,及时编制水文地质预报,开展隐患排查活动;配备齐全的探放水设备,各采掘工作面严格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做好探放水工作,井下现场加强水文地质观测,有出水征兆及时汇报;(2)定期对地面河流水位、塌陷区积水情况等进行调查,掌握其变化情况;(3)及时搜集相邻矿井采掘活动情况,并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及相关图纸上;(4)利用水文观测系统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3. 事故预警的条件(1)回采工作面涌水量大于100m/h或排水系统不能正常排出该面涌水时;(2)探水钻孔、掘进工作面过断层涌水量大于100m/h时;(3)矿井水文动态监测系统或井下作业人员发现其它突水征兆时。
(五)矿井顶板、冲击地压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1)在采掘工程过断层等地质构造期间,安排专人对顶板破碎、有淋水、顶板台阶下沉等征兆进行重点观测。
(2)成立矿压观测小组,利用回采工作面安设的矿压观测系统,对回采工作面顶板压力情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
(3)回采工作面初采期间,成立初次来压小组,进行现场监测,根据掌握工作面推进距离,预测来压步距,做好相关准备。
(4)在3煤层中施工的掘进工程,锚网索支护的巷道,设顶板离层仪,根据顶板下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顶板管理。
(5)建立一支兼职防冲队伍,并设专职技术人员,开展防33冲监测监控工作。
2.主要预防措施(1)合理布置工作面,避免孤岛采煤,回采工作面合理选用安全高效的液压支架,采煤机采煤后,必须及时移架,加强支架初撑力的监测,必须达到规定要求,煤壁片帮要及时进行维护,严禁空顶作业,上下巷要有超前支护,且支护长度不小于20m;(2)安设矿压监测系统,对工作面阻力实施不间断监控。
掘进工作面使用好前探支护,锚杆、锚索支护要达到拉力,锚网索支护的煤巷,安设顶板离层仪,根据顶板下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顶板管理。
3. 事故预警的条件(1)顶板事故:矿压监测系统发现回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大面积工作阻力不够、离层记录仪发现一处以上巷道顶板离层数据超过规定、或作业人员发现采掘工作面或巷道存在冒顶片帮隐患不能及时消除时。
(2)冲击地压事故:发生前一般无明显前兆,冲击过程短暂,持续时间为几秒到几十秒,当发生冲击地压后立即发出预警信息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六)矿井供电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供电事故的危险源主要来35KV线路及变电所供配电设施。
其监测监控方式、方法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是恶劣天气变电所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并且调度台值班人员及时通知大型设备停止运行,防止突然停电造成人员伤亡。
2.主要预防措施恶劣天气变电所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并且调度台值班人员及时通知大型设备停止运行,防止突然停电造成人员伤亡。
3. 事故预警的条件(1)出现35KV供电系统突然停电,且无法立即恢复供电;(2)全矿或采区等井下大面积停电0.5h以上时。
(七)矿井灾害性天气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1)与气象部门加强联系,注意气象信息的发布,及时将预警预报信息传递给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并通知到井下每一个作业班组和作业人员。
(2)矿总务科随时与泗河管理处保持联系,保证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在泗河来洪前组织抢险队员对泗河大堤进行巡逻并进行加固。
2.主要预防措施(1)调度室建立防御雨季气象灾害的逐级预警预报信息响应系统,利用、短信平台,及时传递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信息;(2)当气象部门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信息时,调度室必须密切留意,主动获取有关的气象信息,及时将预警预报信息传递给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并通知到井下每一个作业班组和作业人员;(3)矿总务科随时与泗河管理处保持联系,保证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在泗河来洪前组织抢险队员对泗河大堤进行巡逻并进行加固。
3. 事故预警的条件(1)连续降雨量超过50mm、强雷电等;(2)接上级通知泗河来洪时。
(八)矿井提升运输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1)主副井提升监测监控:加强供电设施的维护及绝缘摇测。
(2)斜巷皮带机皮带监测监控:严格皮带机综保装置的班试验制度,加强皮带接头检查。
(3)斜巷乘人装置监测监控:加强对猴车驱动装置的检查、维护,猴车司机要认真监听猴车运行期间的设备声音。
(4)综采安撤面设备运输监测监控:加强轨道铺设质量检查;检查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灵敏可靠。
2.主要预防措施(1)主副井提升:加强供电设施的维护及绝缘摇测,;(2)斜巷皮带机:严格皮带机综保装置的班试验制度;(3)斜巷乘人装置:加强对猴车驱动装置的检查、维;(4)综采安撤面设备运输:严格轨道铺设质量,轨道;3.事故预警的条件;(1)发现提升运输等其它重大生产隐患不能及时消除;(2)井下监控系统发出报警信息,或接到事故现场人;(九)矿井火工品;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1)主副井提升:加强供电设施的维护及绝缘摇测,严格绞车司机交接班保护试验制度的落实及确保日检质量,严格井筒检修施工措施及操作规程的落实;(2)斜巷皮带机:严格皮带机综保装置的班试验制度,确保完好使用,同时加强皮带接头检查,及时处理隐患接头;(3)斜巷乘人装置:加强对猴车驱动装置的检查、维护,猴车司机要认真监听猴车运行期间的设备声音,出现异常声音必须立即停止运行,并检查处理,同时考察对驱动天轮的液压制动方式,并进行改造;(4)综采安撤面设备运输:严格轨道铺设质量,轨道铺设不合格坚决不进行设备运输,处理车辆掉道,现场必须有矿跟班人员现场指挥,备齐车辆复轨工具、材料,防倒、防滑措施到位,人员站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