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
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和前景
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和前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当今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本文将从途径和前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
供给侧结构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可以通过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去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创新等手段,提高供给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加强创新驱动。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第三,优化投资结构。
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驱动,但是由于投资增长速度过快、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需要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向低碳、环保的方向变化。
以上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些途径,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景。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景是积极的。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良好。
我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这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国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的取得,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再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政府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及途径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1.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
2.比较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
一般理解为,所谓经济方式转变就是促使传统的、旧的方式向现代的、新的方式转化,用现代的、新的方式替代传统的、旧的方式。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从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观念。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保障。
优化经济结构。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
促进科技进步。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创新管理方式。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提高劳动力素质。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全党全国必须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兼顾当前和长远,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第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按照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既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与目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与目标1. 引言1.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与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与目标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资源环境的挑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维持,需要及时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达到这一目标,需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经济,促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倡导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创新能力、打造绿色低碳经济。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加快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实现经济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首先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其次要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同时,还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另外,在推进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让他们具备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的经济政策体系,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通过完善政策环境,激发企业活力,推动结构调整和经济升级。
同时,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通过多方合作,共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2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经济是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
绿色发展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能效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市场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阐述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首先,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持续发展需要。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高能源消耗和高排放的方式,导致环境恶化,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带来了严重影响。
转变发展方式,包括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大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是质量效益需要。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规模扩张,但增长质量和效益相对较低。
全面挖掘和发挥我国内需潜力,构建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结构调整需要。
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产业结构不均衡等原因,中国经济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如劳动力过剩、产能过剩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结构性,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采取以下主要途径:一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
加大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环境意识,加强环保投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倡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是优化产业布局。
当前,我国的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需要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来解决。
一方面,重点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四是加强教育培训。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撑。
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握好当今世界迈入生态经济的走向,合理统筹利用全区有限资源,加强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下决心,施重典,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评价机制,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利用区域日照和风力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培育和扶持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排污少等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实现形式;同时,在全区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加快从居民生活到工业、建筑、交通等层面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尽快研究支持企业与高等学院等区内外科研院所对接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挂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立足市场,联合开展新技术引进、新产品研发、科技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科技项目实施等活动,推进产学研立体发展;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强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培育出能够占领市场制高点的知名品牌;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增加鼓励科技创新的支持资金比例,大幅提高对关键技术攻关的奖励标准,完善留住人才的保障机制;针对性地实行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全方位、多渠道引进国内外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型产业落户,不断培育和发展规模性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精神,结合各省市县(区)的实际情况,大刀阔斧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尽可能降低中小企业准入门槛,充分调动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同时,要积极完善招商引资、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创业注册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从项目招引、立项、审批、落地等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优质服务;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和成长步伐,鼓励金融单位加大向中小企业放贷;发挥引智工作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加快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引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打造能够占领一定市场份额的自主品牌,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其成为有效促进社会就业、增加财政税收、扩大内需消费的重要推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试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实现途径
我 国发展 全 局 的战 略抉择 。 . [ f 1 2 o 党 中央为 什么 要把 转 变经 济 发展 方式 提高 到 全 局战 略 的 高度 ? 如何 转
变经 济发 展方 式 呢 ?本 文就此 做 一探讨 。
一
、
转 变 经 济发 展 方式 的 必要性
经济 发展 方式 即是 指 推 动经 济发展 的各 种生 产要 素投 入及其 组合 的方式 , 其 实质是 依 赖什 么要 素 , 借助 什么 手段 , 通 过什 么途 径 , 怎样 实现 经济 发展 。美 国经 济学 家索洛 认为 , 在经 济现代 化 发展过 程 中 ,
4 0 8个 水 质监测 断面 中 , 只有 4 6 的断 面 满足 国家 地 表水 Ⅲ类 标 准 , 2 8 %的 断 面为 Ⅳ一 V类 水 质 , 超 过 V类 水质 的 断面 比例 占 2 6 9 / 6 。根 据世 界银 行 的估算 , 1 9 9 7年 中 国仅 大 气 和水 污 染造 成 的损 失 约 为 5 4 0 亿美 元 , 约 占 当年 GD P的 8 。中国环 保 总局副 局长 潘 岳则认 为 , 中 国环 境 污染 造 成 的 损失 占 GD P的
式 经 济发 展 。投入 型经 济 发展 方式 的特点 是“ 四高 一低 ” , 即高投入 ( 资本 、 劳动 ) 、 高 消耗 ( 能源 ) 、 高速度 ( G DP ) 、 高污 染 、 低效 益 。技术 型 经济增 长 的 特 点 是 低投 入 、 低耗费、 高产出、 高效益, 即“ 二高二低” 型
环 境污染 以及获 利微 薄 等代价 。这 种经 济发 展方 式 给我 国经济 发展烙 下十分 鲜 明的特 征 。
第一 , 这 种发 展方 式使 我 国成 为世界 上单 位 GD P消耗 能 源最高 的 国家 之 一 。据 发展 计 划 署 统计 ,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和途径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和途径推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和途径在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包括调整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等。
以下将深入论述推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和途径,并举例说明。
一、推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1.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往往伴随着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更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资源浪费和低效率的问题。
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注重技术进步和创新,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实现更大程度的经济增长。
3.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注重发展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这样可以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
4. 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更重视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生态风险。
同时,通过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二、推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1. 调整经济政策:国家可以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鼓励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
例如,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绿色产品和环保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等。
2. 优化产业结构:国家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使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和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例如,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管理,推动大规模的节能减排措施。
3. 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驱动力。
国家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推动经济从依赖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转向依赖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当前,中国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十分迫切。
这是因为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越来越复杂。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适应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1.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当前,我国正在面临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这是指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也就是从过去的量变推动发展,转变为质量和效益并重。
在新常态下,中国必须加强创新,提高产业链水平,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资源环境的压力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等进程的加速,我国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
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开发,已经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中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3.国际环境的影响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数不断增加。
在此背景下,中国要增强国际竞争力,打造优势产业,推动进一步开放,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1.加强创新驱动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
要加强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提升科技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力度,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吸引更多优质资金向实体经济领域投资,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3.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节能减排社会,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
推进全民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普及,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4.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国要深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发展开放型经济,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与实现途径——以福建为例
高投 资 、 高消 耗 、 境 污 染 以 及 低 效益 等 问题 进 行 实 证研 究 , 结 合 当地 实 际和 转 变 经 济增 长 方 式 的具 体 要 求 ,提 出转 变经 济方 式 环 并
的主 要 实现 途 径 :优 化 经 济 结构 、提 升 管理 水平 、促 进金 融 资 源优 化 配 置 、 转 变政 府 职 能和 深 化 体 制 改革
额 增 长 1 %, 同 比 上 升1 1 百 分 点 ,住 房 等 大 宗 消 费 5 4 .个
带动相关商品消费增长明显。三是金融总量增长迅速 , 贷 款 总 量 创 历 史 新 高 。 截 至 2 0 年 9 末 ,全 省 本 外 币 存 06 月 款 余 额 8 38 亿 元 , 增 长 2 . %, 增 量 是 上 年 同 期 的 9 .1 5 11 15 倍 , 增 幅 比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高4 7 个 百 分 点 ;本 外 币 贷 .4 .5 款 余 额 6 4 .4 元 , 增 长 1 .%, 高 出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5 1亿 5 5 7 2 8 个 百 分 点 。 前 三 季 度 本 外 币 各 项 贷 款 增 加 1 0 8 亿 .5 1 .8 5 元 , 增 量 相 当 于 上 年 全 年 的 15 。 .倍 ( 资源 投 入需 求 增 大 ,投 资 和 政 府 主 导拉 动 作 用明 二) 显 。2 0 G 前 三 季 度 第 二 产 业 对 福 建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度 06 达 6 %,但 工 业 经 济 发 展 以 消 耗 大 量 物 质 和 资 金 资 源 为 代 3
促进 经 济发 展 与 人 口 、 资源 、环 境 相 协 调 。 推 进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信 息化 ,切实 走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坚 持 节 约 发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是多方面的,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
首先,调整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途径之一、我国需要从依赖传统产业发展向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转变,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同时,还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力度,推动老旧产业改造提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还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需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还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人员流动与交流,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第三,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同时,要加强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还要加大对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发展绿色生产方式,推动生产方式转型。
最后,加强人才培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措施之一、我国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素质。
同时,要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人才流动与交流,提高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此外,还要加大对农村人才培训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
总之,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进绿色发展和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提升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我们需要在理念上进行转变。
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我们要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基础。
我们要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动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我们要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而现在,我们要更加注重发挥消费的需求拉动作用,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我们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链水平,增强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再次,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
科技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
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使科技创新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同时,我们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我们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发展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我们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间合作,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全国范围内共同富裕。
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落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理念、结构、科技、区域协调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内容中,有几个关键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最佳答案答: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车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其他回答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这些措施已经开始见到成效。
由于中央财政投资在带动银行贷款、带动社会投资、带动居民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但是,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我国出口总额已接近国内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
在这种情况下,出口由前几年的年均增长20%左右转为大幅下降,对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造成了很大困难。
预计年内发达国家经济难以复苏,我国全年出口将下降5%—10%。
因此,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除了稳定出口,关键还在于扩大内需的力度能否弥补出口下降的影响。
而扩大内需政策能否在近期和长远都发挥作用,财力支持和政策效能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则取决于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也就是说,只有扩大内需政策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真正实现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不仅在今年而且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保持下去。
调整需求结构,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转变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举措。
转变发展方式中的第一个转变,就是调整需求结构,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这是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比例严重失衡的局面提出来的。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出口大幅下降的局面,实现这一转变具有很强的紧迫性。
居民消费率过低、投资率过高,是我国经济重大比例关系不协调的突出表现。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诸多挑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首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途径之一、供给侧结构性要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为目标,通过加大力度,深化国有企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水平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高投资、高消耗的发展方式。
同时,还需要加大创新驱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其次,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还要重视质量效益的提升,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第三,深化开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
开放要以深化为核心,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制度创新方面,要落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加强产权保护,打破行政垄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开放方面,要加强对外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教育培训体制,优化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还要加强劳动力的技能提升,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包括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开放,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积极主动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本文将探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
首先,我国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
政府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此外,还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提升我国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其次,要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产业结构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传统产业向高端、绿色和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升级。
同时,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通过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僵尸企业的淘汰和优胜劣汰,减少无效供给。
第四,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境监管,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要加大对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扶持力度,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第五,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加大投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此外,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六,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地域差异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
政府应通过优惠政策和投资引导,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现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解决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
总之,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创新驱动型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及途径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1.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
2.比较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及途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及途径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1.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
2.比较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
目前,内外需结构不平衡,国内需求结构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品牌建设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品牌价 值和市场影响力。
多元化发展
通过拓展产品线和市场覆盖面 ,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企业 的抗风险能力。
国际化战略
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学 习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
中国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05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 设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意义
政策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货币 政策等手段,引导企业和地区 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高产 业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企业结构调整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 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市场机制
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推 动企业和地区自主进行经济结 构调整。
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 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益,推动经济 长期稳定发展。
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 升级、技术进步和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方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式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培育创新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创新人才队伍,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 供人才保障。
营造创新环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 境。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对资源节约型和环 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资 金投入力度,通过财政 补贴、税收优惠、政府 采购等措施,鼓励企业 开展节能减排和资源循 环利用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与实现途径宋有——黑龙江电大党委书记、教授(2007年12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报告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这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怎样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呢。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经济发展方针,是指由政党和国家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
它是经济路线的贯彻落实,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指导策略、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有时战略和方针也可以连在一起使用,称其为战略方针。
方针与路线、政策相联结,战略和策略相对应。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方针和战略正确,经济就顺利、健康发展,方针和战略错误,经济发展就遭受损失、停滞或走弯路。
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必须符合基本国情,必须顺应民意,必须与时俱进。
同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还必须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可操作性和简洁性。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就世界历史来说,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
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这是一种客观规律。
所以,在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本质上蕴涵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理念。
近代欧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进、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日益凸显。
这一时期,西方学术界和公众认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对自然的统治和奴役。
有工业主义精神之父之称的圣西门曾明确指出,工业革命的本质在于“把人力作用于物”。
由此,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判断社会的进步主要依据经济指标的量度,它意味着向自然界索取的多少,机器转动次数的多少,烟囱冒烟有多长,产品的利润有多高。
这种单一的、片面的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悬殊、社会不稳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开始逐渐显现。
而平民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环境改善、社会公平等进步因素,则被当作经济增长的代价而牺牲掉了。
显然,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长远看来不利于人类自身文明的进步和生存条件的改善,需要引起检讨和反思。
我国经济发展也如世界工业化国家一样,经历了一个对经济发展规律从自然遵循到自觉遵循的长期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思想、路线、国策、方针指导下,蕴藏在人民群众和产业结构中的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在百废待兴,几乎走上崩溃边缘,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的基础上,刚刚复苏的中国经济,必然强调快发展大发展,必然强调国民生产总值。
正是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变,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伴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展状况也有了很大改观,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社会公平得到有效保障和体现。
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
但是,与此同时,还存在着问题的另一方面,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先天脆弱性;人口数量压力巨大,活动频繁,规模庞大;资源和生存空间相对紧张;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草地资源和重要的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的一半。
此外,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继续增加,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并逐渐向农村蔓延。
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一些企业或单位片面追求GDP数量的增长,只注重经济效益,极力推行掠夺性消耗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从总体上看,以往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加之我国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产业结构层次都比较低,经济体制不合理,导致地区间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原因,造成经济增长投入大、消耗高、效益差,对环境污染加剧。
据统计,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3倍,工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5%.因此,这样的快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越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越大,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这些情况表明,传统的以消耗能源和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能再仅仅靠GDP数量的增长,而应当纳入到社会这一大系统中去统筹兼顾,要有更为全面、更为辩证的要求,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反映了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们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走向深化、理智和清醒。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强调了从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式经济的转变,为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新的世纪经济运行特点的认识的深化,十七大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
这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
现代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指的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强调的是更多的产出,是量的增加。
经济发展不仅仅包括更多的产出和量的增加,更注重质的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改善等等。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的方法、路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见物不见人的陈旧理念转变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上来。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谈不上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标,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
对我国来说,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积极地扩大经济总量,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城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都难以解决;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难以充分体现。
但同时,另一方面,我们所要实现的增长速度是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讲求效益前提下的增长速度,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有过硬的发展后劲的速度。
就是说,我们要实现的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我们要走的是一条既有较高发展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从转变发展方式这个意义上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精神总体是一致的,都要求从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化。
但是,具体来说二者还是有递进性、发展性的区别的。
首先,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但不是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增长概念。
发展是积极的推动,更强调经济发展对社会的正向作用和影响,而经济增长方式更多地强调数字的量度,它对社会既可以产生正向作用又可以产生负向作用。
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较之经济增长方式的表述,正向作用更清晰更准确。
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更高、范围更广,更注重经济质量意识,更注重经济发展的安全度与和谐度。
最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更全面更直接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偶合性、关联性、价值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为此,我们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是保持合理适度的人口增长;维护社会秩序,为人民提供安全、公平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身体和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这样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内容。
这样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全景式覆盖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也有很多,比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方针性指导作用的主要有;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引进来走出去等等,在这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战略。
是因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相对经济全局而言的,是关乎整体经济发展大局的,对各项具体工作方针起指导作用的总方针,所以是重要方针。
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向的,关乎我国经济大局长远和未来走向的,对各项经济方针政策起统领作用的总战略,所以称为重要战略。
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又体现在各项具体经济发展任务之中。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的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道路。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更为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