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六章 生态学基础(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知识点总结

景观生态知识点总结

景观生态知识点总结一、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 景观生态学的定义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的是不同尺度上的景观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强调了生态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它旨在推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2.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包括景观格局、景观过程和景观功能。

景观格局指的是景观中不同生境类型的空间分布和连接性;景观过程指的是物质和能量在景观中的流动和转化过程;景观功能指的是景观对生态系统的支持和影响。

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涉及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结构、景观生态功能、景观生态过程、景观生态演替和景观生态保护等方面。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从实地到理论的多个层次。

二、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1. 景观生态设计的目标景观生态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最小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景观生态设计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旨在创造一个具有生态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景观。

2.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包括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功能原则、演变原则和文化整合原则。

生物多样性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促进景观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演变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考虑景观的演替和演变过程;文化整合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

三、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和工具1.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景观模拟和多目标优化方法等。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动态、多尺度的景观信息;GIS可以对景观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景观模拟可以对景观演替和景观规划进行模拟和预测;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以对不同的景观管理目标进行优化和协调。

2.景观生态规划的工具景观生态规划的工具包括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景观优化模型、景观评估方法和景观监测系统等。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定义:由生态系统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复杂网络,用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组成: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等层次,各层次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 互影响。
作用:生态网络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应用:生态网络在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城市规划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空间异质性可以通过空间格局、空间关联和空间动态等方面来研究,对于生态保护、生态恢复 和生态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类 活动等。
定义:景观稳定性是指景观在面对干扰或变化时保持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
意义:景观稳定性在景观生态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生态系统 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持景观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 然灾害的发生,并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定义: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系统,具有物 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组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等组成。
类型:生态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
重要性: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容之一。
应用:景观单元在 生态保护、城市规 划、土地利用等方 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有助于实现 生态、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定义:生态流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 质、能量和信息流动,是生态系统 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重要性:生态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 征之一,它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有着重要影响。

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pdf

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pdf

目录第一章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1.1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1.1.1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1.1.2 景观生态学发展历史………………………………………………1.1.3 关于景观生态学中欧洲和北美学派之说……………………………1.2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范畴……………………………………………………1.2.1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2.2 景观生态学与其他生态学科的关系…………………………………1.3 格局、过程、尺度……………………………………………………………1.4 空间异质性和斑块性………………………………………………………1.5 干扰………………………………………………………………………1.6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推荐阅读文献……………………………………………………………………第二章景观格局的形成、结构和功能特征………………………………………2.1 影响景观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2.2 斑块的结构和功能特征……………………………………………………2.2.1 斑块的主要类型、成因和机制………………………………………2.2.2 斑块的结构特征和生态学功能………………………………………2.3 廊道、网络与基底的结构和功能特征…………………………………………2.3.1 廊道的结构和功能特征……………………………………………2.3.2 网络与基底的结构和功能特征………………………………………2.4 景观镶嵌体格局和生态学过程………………………………………………2.5 景观镶嵌体格局和种群遗传学过程…………………………………………推荐阅读文献……………………………………………………………………第三章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重大论题……………………………3.1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3.1.1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3.1.2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数学模型……………………………………3.1.3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验证与应用…………………………………3.2 复合种群理论………………………………………………………………3.2.1 复合种群的概念……………………………………………………3.2.2 复合种群的类型……………………………………………………3.2.3 复合种群模型………………………………………………………3.3 景观连接度和渗透理论……………………………………………………3.3.1 景观连接度…………………………………………………………3.3.2 临界阈现象和渗透理论……………………………………………3.3.3 景观中性模型………………………………………………………3.4 等级理论和景观复杂性……………………………………………………3.4.1 系统复杂性…………………………………………………………3.4.2 等级理论的主要内容………………………………………………3.4.3 等级理论的热力学基础……………………………………………3.5 景观生态学中的十大核心研究论题…………………………………………推荐阅读文献……………………………………………………………………第四章等级斑块动态范式………………………………………………………4.1 科学范式及其重要性………………………………………………………4.2 生态学范式及其变迁………………………………………………………4.2.1 平衡范式……………………………………………………………4.2.2 多平衡及非平衡范式………………………………………………4.2.3 种群生态范式与生态系统范式………………………………………4.3 等级斑块动态范式…………………………………………………………4.3.1 斑块动态理论………………………………………………………4.3.2 等级斑块动态………………………………………………………推荐阅读文献……………………………………………………………………第五章景观格局分析……………………………………………………………5.1 景观格局分析概述…………………………………………………………5.2 景观指数…………………………………………………………………5.2.1 常用的景观指数……………………………………………………5.2.2 景观指数应用举例…………………………………………………5.2.3 景观指数的尺度效应、方向性以及其他行为学特征……………………5.3 空间统计学方法……………………………………………………………5.3.1 空间自相关分析……………………………………………………5.3.2 半方差分析…………………………………………………………5.3.3 其他空间分析方法…………………………………………………5.4 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5.4.1 什么是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5.4.2 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的研究及生态学意义……………………………5.4.3 如何对待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5.5 景观格局分析中的误差问题…………………………………………………5.6 景观格局分析中的一些挑战性问题…………………………………………推荐阅读文献……………………………………………………………………第六章景观模型与尺度推绎……………………………………………………6.1 生态学模型概述……………………………………………………………6.1.1 什么是模型…………………………………………………………6.1.2 模型的种类…………………………………………………………6.1.3 生态学建模的一般原理和过程………………………………………6.2 景观模型的主要类型及特征…………………………………………………6.3 空间概率模型………………………………………………………………6.4 细胞自动机模型……………………………………………………………6.5 景观机制模型………………………………………………………………6.5.1 空间生态系统模型…………………………………………………6.5.2 空间显式斑块动态模型……………………………………………6.6 空间尺度推绎………………………………………………………………6.6.1 尺度推绎的概念……………………………………………………6.6.2 尺度推绎的必要性…………………………………………………6.6.3 尺度推绎的途径和方法……………………………………………6.6.4 尺度推绎战略指南…………………………………………………6.7 景观实验模型系统…………………………………………………………推荐阅读文献……………………………………………………………………第七章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7.1 遥感………………………………………………………………………7.2 地理信息系统………………………………………………………………7.3 全球定位系统………………………………………………………………推荐阅读文献……………………………………………………………………第八章景观生态学应用…………………………………………………………8.1 景观生态学应用的两种指导思想……………………………………………8.2 景观生态学应用原理………………………………………………………8.3 景观生态学应用的一些重要领域……………………………………………8.3.1 自然保护和恢复生态学……………………………………………8.3.2 生态系统管理………………………………………………………8.3.3 土地利用规划………………………………………………………8.3.4 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性科学…………………………………………推荐阅读文献……………………………………………………………………参考文献……………………………………………………………………………索引…………………………………………………………………………………北美景观生态学的“纲领性文件”,对后来这一学科发展的方向和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生态学
• 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 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 作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强调 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 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 研究的核心所在。
•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 科之间交叉的学科,其主体是
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景观的含义
1、景观的含义
• 景观的对比度也存在季节上的差异,尤其在季节分明的 地区。
• 景观对比度高低只是描述景观外貌特征的一个指标,其 高低大小无绝对的优劣之分。
四、景观连通性和连接度
• 景观连通性是指景观元素在空间结构上的联系, • 景观连接度是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
系。
具有相同面积但不同结构景观连通性的差异(引自Farina, 1998) 从(a)到(d)依次降低
廊道
• 廊道(corridor)是指线性的景观单元,景观中的廊
道通常具有通道与阻隔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几乎所 有的景观都会由廊道分割,另一方面景观要素又被廊 道连接在一起,成为功能 的整体。
一、廊道的作用与起源
―廊道的作用:通道(运输)的作用和阻隔(资源保
护)的作用。
―廊道起着运输、保护资源和观赏的作用。 ―廊道的起源 廊道的起源和形成与斑块的形成相似。
基底的判定方法:
1. 在一个景观中占的相对面积最大; 2. 连通性最大,并把其它景观要素包围; 3. 对景观动态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4. 相对面积、连通性、控制程度三者结合
• 孔隙度(porosity)是景观中所含斑块密度的量度, 与斑块大小无关,即包括在基质内的单 位面积的 闭合边界(不接触所研究空间或景观的周界)的数目, 与研究对象的尺度和分辨率有 关。具有闭合边界 的斑块数量越多,基质的孔隙度越高。

生态学-第六章 景观生态学

生态学-第六章 景观生态学

1983年在美国Allerton公园召开的景观生态 学讨论是北美景观生态学发展的里程碑。 会议参加人都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会议 对当时景观生态学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分析,提出强调空间异质性和尺度 的重要性。为北美景观生态学发展指明了 方向。后来也成为了国际景观生态学的主 流。
1986年,Forman出版了非常有影响的“景 观生态学”专著,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经典 教科书。
景观生态学常常涉及到的生态过程包括种群动 态、种子或生物体的传播、捕物和捕食者的相 互作用、群落演替、干扰扩散、养分循环等。
三、空间异质性和斑块性
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 性及其复杂性。

空间异质性一 般可理解为空 间斑块性和梯 度的总和。

空间异质性表 现对尺度的依 懒性。
邻的层次,即核心层次、其上一层次和下一层 次。
十、斑块动态理论
J.Wu和Loucks(1995)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 提出了斑块动态范式。其要点包括: (1)生态系统是由斑块镶嵌体组织的等级系统; (2)生态系统的动态是斑块个体行为和相互作用 的总体反映; (3)格局-过程-尺度观点,即过程产生格局, 格局作用于过程,而二者又依赖于尺度;
广义景观:没有空间范围限制的,只强调空间 异质性的景观。
从近几年的文献看,景观生态学突破了空间范 围的限制,广义景观为多数生态学家所接受。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定义
景观:
由若干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区域(或由不同 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这些 生态系统构成景观中明显的斑块, 这些斑 块称景观要素。

斑块、廊道、基底的划分是相对,与观察的尺度相联系,
实际划分是十分困难的。

景观生态学定义

景观生态学定义

1景观: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千米到数十千米范围。

2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景观功能(2)、景观结构(3)、景观动态(4)、景观规划与管理。

3空间异质性: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4景观格局: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一般是指空间格局,它表示景观要素斑块和其它结构成分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于配置模式,景观空间格局是景观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景观异质性的外在表现形式。

5景观生态学尺度:是对研究对象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测度,分别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大尺度常指较大空间范围内的景观特征,对应于较小的比例尺和较低的分辨率。

小尺度常指较小范围内的景观特征,对应于较大的比例尺和较高的分辨率。

6粒度:空间粒度是指景观中较小可辨识的单位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体积。

时间粒度是某一现象在时间上发生的频率或时间间隔。

7幅度:指研究对象在空间上涉及的范围,时间上的持续长度。

研究区域的总面积决定该研究空间的幅度,研究项目持续的时间决定其时间的幅度。

8距离效应:距离大陆越远的岛屿物种迁入率越小。

9面积效应:岛屿的面积越小,其灭绝率越大。

(面积大距离近,比面积小距离远的岛屿的平衡物种数目大。

)10设计自然保护区的原则:(1)、保护面积越大越好(2)、单个保护区比面积相同但分隔开的若干个小保护区好。

(3)、若干个分割的小保护区越近越好(4)、若干个小保护区排列越紧凑越好,线性排列最差。

(5)、有走廊连接的更好(6)、圆形比条形好。

11干扰的概念:干扰是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它改变或破坏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的组成和结构,改变生物系统地资源基础和环境状况。

12干扰的类型:1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2、细尺度干扰和粗尺度干扰3、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4、破坏性干扰和增益性干扰。

景观生态学试题答案

景观生态学试题答案
三、论述题(自由发挥)
14、"叙述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目前的研究重点。
1
5、"试比较美国景观生态学派与西欧景观生态学派的工作特点。
1
6、"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7、"3S技术在景观生态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18、"以你所掌握知识,举例说明区域生态环境基本问题,对其进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4
景观异质性:
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景观格局:
一般是指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
斑块:
(patch)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基质:
(matrix)也称本底。是指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是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景观类型:
景观变化:
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稳定性:
是景观的各种参数的长期变化呈现水平状态,或是在水平线上下摆动的幅度和周期性具有统计特征。
景观指数:
是指能够高浓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景观规划与设计:
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
2形状:1斑块的形状对生物的扩散和动物的觅食以及物质和能量的迁移具有重要的影响。
2不同的斑块形状对径流的过程和营养物质的截留都有不同的影响。3斑块形状的最重要生态学特征是边缘效应。

景观生态学概念

景观生态学概念

景观生态学概念介绍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的学科。

通过对不同尺度上的景观格局和过程进行分析,景观生态学可以为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详细讨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概念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是景观结构和功能。

景观结构指的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不同空间单元(如森林、湖泊、草地等)组成的空间组织方式。

景观功能则关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物种迁移和群落扩散等。

景观生态学通过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揭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方法1.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数据获取景观特征的优势,如植被覆盖、景观类型、边界和连接性等。

2.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遥感数据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从不同尺度上对景观进行分类、测量和分析。

3.数学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和预测景观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野外调查和实验: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获取景观组成和生态过程的实际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应用领域1.生态系统管理:景观生态学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评估和监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恢复策略。

2.物种保护:通过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与物种迁移、种群扩散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为物种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3.土地规划:景观生态学可以指导土地开发和规划,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4.自然灾害防治:研究不同类型和尺度的景观及其对自然灾害的响应,可以帮助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危害。

结论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生态系统管理、物种保护、土地规划和自然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未来,随着遥感和GIS技术的不断发展,景观生态学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第六章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环境生态学(共43张PPT)

第六章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环境生态学(共43张PPT)

(三) 廊道的分类
廊道有三种基本类型:线状廊道、带状(窄带)廊道和河流 (宽带)廊道。
线状廊道
带状廊道
河流廊道
六、基质
基质是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
(一) 基质的判定
相对面积 连通性 控制程度
相对面积的大小、连通性和对景观动态的控制作用是判定基质的 三个基本标准。
(二) 基质的孔隙度
②传输通道(如植物传播体、动物以及其他物质随植被或河流廊道 在景观中运动)。
③过滤和阻抑作用(如道路、防风林道及其他植物廊道对能量、物 质和生物(个体)流在穿越时的阻截作用)。
④作为能量、物质和生物的源或汇(如农田中的森林廊道,一 方面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若干野生动植物种群,为景观中其他 组分起到源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也可阻截和吸收来自周围农田 水土流失的养分与其他物质,从而起到汇的作用)。
布的差异性)三个方面。 而另一方面也可阻截和吸收来自周围农田水土流失的养分与其他物质,从而起到汇的作用)。
从生态因子角度考虑,干扰的定义是:
离同“岛屿”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某种可比关系时,对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表达有利。
基质(matrix):在景观中的本底覆盖类型,通常具有高覆盖率和高连接度;
(二) 基质的孔隙度
一、景观及景观生态学
傅伯杰等(2001)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景观的概念的基础上, 总结了对景观的五个方面的理解: 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 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 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
③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④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 性。 ⑤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第六章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第六章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尺度推绎(scaling) :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 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或者通过在多 尺度上的研究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 过程。
尺度上推(scaling up)和尺度下推(scaling down)
将小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 大尺度上的过程。
将大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 小尺度上的过程。
2.渗透理论(percolation theory)
渗透理论最初是用以描述胶体和玻璃类物 质的物理特性,并逐渐成为研究流体在介 质中运动的理论基础,一直用于研究流体 在介质中的扩散行为。其中的临界阈值现 象也常常可以在景观生态过程中被发现, 例如,种群动态、水土流失过程、干扰蔓 延、动物的运动和传播等
空间内插值(spatial interpolation): 当涉及的空间数据 不能覆盖整个研究区域时,需要用已测点的信息来估计未 测点的数值,这一过程称为空间内插值。
5、尺度推绎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种方法:简单聚合法(lumping)
通过同时增加模型的粒度和幅度,利用小尺度 上的变量或参数的平均值来推出大尺度上的变 量或参数平均特征。
渗透阈值:在渗透理论中,允许连通斑块出现的 最小生境面积百分比称为渗透阀值或临界密度, 或临界概率。
对于二维栅格景观,渗透阈值(Pc)的四邻 规则为0.5928,八邻规则为0.4072。
渗透阈值(Pc)的影响因素
大陆---岛屿型复合种群
由少数很大的和许多很小的生境缀 块所组成。
或由少数质量很好的和许多质量很 差的生境缀块组成的复合体或虽然 没有特大缀块,但缀块大小的变异 程度很大的生境系统。
主要特点:
特征为“源---汇”动态种群系统。 大缀块起到“大陆库”的作用,基 本上不经历局部绝灭现象,小缀块 种群频繁消失,来自大缀块的个体 或繁殖体不断再定居,使其得以持 续。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

⏹“景观生态学”一词早在1939年就曾提出,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它才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渐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一、基本概念⏹1 生态学⏹2 景观⏹3 景观生态系统⏹4 景观生态学1 景观景观的特征与表象是丰富的,人们对景观的感知和认识也是多样的。

景观(landscape)的定义有多种表述,但大都是反映内陆地形、地貌或景色的(诸如草原、森林、山脉、湖泊等),或是反映某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征。

(图)1.1 景观(landscape)的定义⏹在生态学中,景观的定义可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景观:是指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区域: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相应地称为区域。

狭义景观和区域即人们通常所指的宏观景观;⏹广义景观: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

广义景观概念强调空间异质性,景观的绝对空间尺度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而变化。

(图)它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

几种代表性的景观定义⏹Naveh: 景观是自然、生态和地理的综合体,包括所有的自然与人为格局和过程。

⏹Haber:景观是为生物或人类所综合感知的土地,而不考虑其单个成分。

⏹Forman: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景观最新定义: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综合起来,对景观可以作如下理解:⏹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④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⑤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pattern):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 局,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 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p143
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
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是: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景观格局往往是许 多因素和过程共同 作用的结果,具有 多层异质结构。
大尺度上的非生物因素(如气候、 地形、地貌)为景观格局提供了 物理模板,生物的和人为的过程 通常在此基础上相互作用而产生 空间格局。 不同因素在景观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 要性随尺度而异。例如,温度和降水 量;种间关系。 园林建设是人为干扰主导的景观格局 形成过程
月牙泉(沙漠第一泉)
环境资源斑块举例
如沙漠中的绿洲就是土壤内水分分布不均匀的结果。该处土壤水分 明显高于周围的沙地,动植物来此定居,形成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绿洲斑 块; 同样,在沼泽湿地中大面积生长着芦苇等湿生植物,仅在地形较高 的地段,因土壤水分含量明显地低于周围的土壤,生长着与周围湿生植 物不同的旱生植物群落;
广义: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 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

按性质和组成分;草原、森林、农田、居民区、湖泊、 岛屿、沙漠、戈壁滩
起源与类型(起源原因、特点)
按照起源和类型,可将斑块分 为四类:干扰斑块、残余斑块、 环境资源斑块、引入斑块 1、干扰斑块 原因:由于局部干扰而产生的。
采伐后的森林,草原烧荒,地表
主要表现为中西欧国家结合自然和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及规划等 应用实践开展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景观生态学的全面Biblioteka 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景观结构(空间格局)
影响景观发育的因素 斑块 廊道 基质

景观格局(Landscape

景观生态学基础知识

景观生态学基础知识

景观生态学一、概念1938年,德国地理植物学家特罗尔首先提出了景观生态学这一概念。

70年代后,全球性资源、环境、人口、粮食问题日趋严重,加之生态系统思想的广泛传播,使景观生态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参与景观生态研究的有自然地理学家、生态学家、农学家、规划专家、建筑家、环境保仿护学者以及经常学者等各方面的人士。

景观生态学的目的就是要协调人类与景观的关系,如进行区域开发、城市规划、景观动态变化和演变趋势分析等等。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以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景观在自然等级系统中一般认为是属于比生态系统高一级的层次。

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强调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区域生物种群的保护与管理,环境资源的经营管理,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组分的影响。

在景观这个层次上,低层次上的生态学研究可以得到必要的综合。

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在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

早期欧洲传统的景观生态学主要是区域地理学和植物科学的综合。

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景观生态学直到80年代初才在北美受到重视,但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很有生气的学科。

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

它已成为当今北美生态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景观生态学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

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学科,主体是生态学和地理学。

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是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

Risser等(1984)认为景观生态学研究具体包括: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动态;异质性景观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空间异质性对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影响;空间异质性的管理。

景观生态学PPT课件

景观生态学PPT课件
➢要点:媒介的密度达到一临界值时,渗透物 能够突然从媒介的一端到达另一端;
➢景观连接度临界值(临界阈限)
❖某一因素的影响能否产生突变作用。
6-66
(4)等级理论(hierarchy theory)
是一种关于复杂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理论,以 用于简化复杂系统,并对其进行理解和预测。
根据等级理论
例如:农田树篱。 作用:一个廊道连通性高低决定了廊道的
通道和屏障功能。
6-46
6-47
廊道的内部特点
1) 从边缘到中心的物种组成发生急剧变化 例如:公路、河流、林带
2) 环境条件与外部有所不同 例如:林荫路冬暖夏凉
3) 水平上延伸一段距离,水平梯度也会发 生变化。
6-48
3.2.2 廊道的功能
6-1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景观及景观生态学概念 景观生态学研究对象和内容 景观生态学基本术语
6-2
1.1 景观(landscape)
1. 19世纪初,德国近代地理学创始人洪堡德 (A.V.Humboldt) 将其作为“自然地域综 合体”代名词.
2. 此后,生态学家对“景观”一词提出各种 各样的定义。
(1)种植斑块(planted patch) 原因:由人种植植物而产生的特点:人维护、
存留时间长 (2)聚居地(homes habitation) 特点:受人干扰的景观中最显著并无处不在的
景观成分之一。 物种:人、引进的动植物、不慎引入的害虫、
从异地移入的本地 种。
6-28
6-29
6-30
6-22
3 环境资源斑块
均匀形成的斑块。
例如:长白山植物垂直分布、森林中的沼 泽、沙漠绿洲
特点: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1.景观的生态学概念:景观是指有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千米到数十千米范围。

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景观规划与管理。

3.空间异质性:生态学中的异质性一般是指空间异质性,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4.尺度:尺度的原始含义来自地图学中的图幅和图形分辨率或比例尺,它代表了地图要素的综合水平和详细程度。

5.粒度:空间粒度是指景观中最小可辨识的单位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时间粒度是某一现象在时间上发生(或取样)的频率或时间间隔。

6.幅度:是指研究对象在空间上涉及的范围(空间幅度)、时间上持续的长度(时间幅度),具体地说,研究区域的总面积决定该研究的空间幅度,而研究项目持续时间长度,则确定为其时间幅度。

7.“种—面积曲线”:岛屿为自然选择、物种形成与进化、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的理论和假设的发展和检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自然实验室。

·距离大陆越远的岛屿物种迁入率越小——距离效应·岛屿的面积越小其灭绝率越大——面积效应·面积较大而距离较近的岛屿比面积较小距离较远的岛屿的平衡物种数目要大。

8.设计自然保护区的几点原则:①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

②单个保护区比面积相同但分隔成若干个小保护区好。

③若干个分隔的小保护区越靠近越好。

④若干个分隔的小保护区排列紧凑较好,线性排列最差。

⑤有走廊连接的若干个分隔的小保护区比无走廊连接的好。

⑥圆形保护区比条形保护区好。

9.干扰的定义:干扰是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它改变或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组成和结构,改变生物系统的资源基础和环境状况。

10.干扰的类型:①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②细尺度干扰和粗尺度干扰③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④破坏性干扰和增益性干扰11.干扰与景观异质性:①干扰是景观异质性的重要来源②干扰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比较复杂③景观对干扰的反应存在一个阈值,只有在干扰规模和强度高于这个阈值时,景观格局才会发生质的变化,而在较小干扰作用下,干扰不会对景观稳定性产生影响12.斑块:是在外观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13.斑块类型:①环境资源斑块②干扰斑块③残存斑块④引入斑块14.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做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08.第六章 生态学基础(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解析

08.第六章 生态学基础(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解析

二.尺度
指研究课题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它既可以呈隔 离的条状,如:公路、河道;也可以是与周围 基质呈过渡性连续分布,如某些更新过程中的 带状采伐痕迹。 四. 基质 景观面积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 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森林等。
2.6 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

基本生态过程包括: 生物生产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控制及生态 系统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
• 生态控制包括: 稳定性(阻抗和恢复)和干扰(多样性、再生演替趋势 和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 • 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包括: 过程输入和过程输出(前者有人类与动物活动的季节性变
化,偶然干扰和干扰循环以及敏感性;后者有迁移、竞争、群 落 密度、关键种构成、病虫害和多样性等。)
4. 斑块的位置原理 一个孤立的斑块内物种消亡的可能性远比一个与大陆 (种源)相邻或相连的斑块大的多。与种源相邻的斑块当其中 的物种灭绝之后,更有可能被来自相邻斑块同种个体所占领, 从而使物种整体上得以延续。 选择某一斑块作为保护对象时,一方面要考察斑块本身 的属性,包括物种丰富性和稀有性;同时也要考察其在整体 景观格局中的位置和作用。战略点的概念(strategic point) 就是针对斑块在景观中的位置和作用提出来的(Yu, 1995a~ c, 1996a )。他认为,景观中有某些关键性的位置,对它们 的占领和改变,可以对控制生态过程产生异常重要的作用。
6.5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一. 格局和过程
• 空间格局是生态系统或系统属性空间变异程度的具 体表现,它包括: 空间异质性、空间相关性和空间规律性等内容。
• 人们熟知的空间格局有: 均匀分布、聚集布局、线状布局、平行布局和共轭 布局等。 • 空间格局决定着资源地理环境的分布形成和组分, 制约着各种生态过程,与干扰能力、恢复能力、系 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第一章景观: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的地理单元。

还包括,美学概念,地理学概念,生态学概念景观生态学的学科特点:1.强调空间异质性2.注重尺度在研究景观格局和过程中的作用3.整体性和系统性4.综合性和宏观性5.人类主导性景观生态学形成的理论基础:1.整体论与系统论2.等级理论3.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是指在研究海洋环境中岛屿上的物种成分、数量及其变化过程时提出来的。

可能考)4.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5.渗透理论与中性模型6.空间镶嵌和斑块动态理论第二章斑块: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斑块包括: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

引入板块,残存斑块。

(图2-1)论述题:应用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论述斑块面积与物种数量的关系及形成机制。

第三章廊道按结构和性质划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是指水生、陆生的交界面,指沿河分布在水道两侧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包括河床、河漫滩、堤坝及部分岸上的高地,其宽度随河流的大小而变化。

重点)。

城市廊道分为:绿色廊道,蓝色廊道,灰色廊道。

绿色廊道:是以植物绿化为主题的现状要素,如街道绿化带,环城绿化,滨水河岸植被带等蓝色廊道:城市中各种河流,海岸等灰色廊道:指那些人工味十足的街道,公路,铁路等廊道的功能(选择题要了解):资源功能,通道功能,屏障功能,防护功能,美学功能廊道效应:指交通廊道产生的各种自然,经济,社会综合效应,由此决定了影响交通用地价值的类型和强度,而且廊道效益由中心向外逐步衰减,遵循距离衰减率。

廊道效应包括:1.人工廊道和自然廊道2.廊道的宽度效应廊道的连接度包括:功能连接度和结构连接度。

功能连接度:以所研究的生态学对象或过程特征来确定的连通性。

结构连接度:指景观单元在空间上表现出来的表现连通性。

生态廊道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性问题:数目,基质,宽度,连接度,构成,关键点。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1、景观:景观具有广义与狭义概念。

其中广义:为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狭义: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2、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每一个组成单元为景观要素。

3、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规划与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4、斑块: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由明显区别,且在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5、廊道:不同与两边基质的狭长地带6、景观连接度: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指标(L/3(V-2))7、环度: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度。

(L-V+1/2V-5)8、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优势度最好的景观要素9、孔隙度: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两度,指单位面积上闭合边界里的斑块数目。

10、镶嵌性:指一个系统的组分在空间结构上互相拼接成一个整体。

11、景观格局:在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即空间格局。

指大小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12、景观异质性: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程度。

13、景观生态过程:物质和能量在景观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流动引起的14、扩散:溶质物质或者悬浮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过程。

15、质量流动:物质沿能量梯度移动的过程。

16、运动:物体通过消耗自身能量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的过程。

17、景观生态流:指物质、能量、物种及其他信息在景观各空间组分中的流。

17、狭管效应:能量和物质在通过景观的狭窄地带时流速发生改变。

18、景观稳定性:景观保持原状态及其收到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能力19、景观亚稳定性:受到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波动状态。

20、景观不稳定性:波动方式经常发生变化或不可预测。

21、破碎化: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解成小块生境或小地块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影响基本生态过程的空间格局参数如下: (1)斑块大小 影响单位面积的生物量、生产力、养分 储存、物种多样性,以及内部种的移动和外来种的 数量。大的自然植被斑块在景观中可以发挥多种生 态功能,起着关键作用。 (2)斑块形状 影响生物种的发育、扩展、收缩和迁移。 与几种关键功能相适应,一个生态上理想的斑块形 状通常是具有一个大的核心和某些曲线边界及狭窄 的回廊,其方向角与周围的“流”有关。 (3)斑块密度 影响通过景观的“流”的速率。 (4)斑块的分布构型 影响干扰的传播和扩散。 • 斑块: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二.
廊道的基本原理
1. 连续性原理 人类活动使自然景观被分割而得四分五裂,景观的功能流受 阻,所以,加强孤立斑块之间的及斑块与种源之间的联系,是现 代景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联系相对孤立的景观元素之间的线 性结构称为廊道。生态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普遍承认廊道有利于 物种的空间运动和本来是孤立的斑块内物种的生存和延续。从这 个意义上讲,廊道必须是连续的。 但廊道本身又有可能是一种危险的景观结构,它也可以引导 天敌进入本来是安全的庇护所,给某些残遗物种带来灭顶之灾。 廊道本身的构成不同,其作用也不一样。如高速公路和高压线路 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是重要的运输通道,但对生物来说则是危 险的障碍。在美国,公路是野生动物最大的杀手。
6.5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一. 格局和过程
• 空间格局是生态系统或系统属性空间变异程度的具 体表现,它包括: 空间异质性、空间相关性和空间规律性等内容。 • 人们熟知的空间格局有: 均匀分布、聚集布局、线状布局、平行布局和共轭 布局等。 • 空间格局决定着资源地理环境的分布形成和组分, 制约着各种生态过程,与干扰能力、恢复能力、系 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大战略: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任何一个城市,或依山或傍水、或兼得山水为其整体环境的依托。城市是区 域山水基质上的一个斑块。城市之于区域自然山水格局,犹如果实之于生命之树。 因此,城市扩展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机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 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古代堪舆把城市穴场喻为“胎息”,意即大地母亲 的胎座,城市及人居在这里通过水系、山体及风道等,吸吮着大地母亲的乳汁。 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就切断自然的过程,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的流动, 必然会使城市这一大地之胎发育不良,以至失去生命。历史上许多文明的消失也 被归因于此。 翻开每一个中国古代城市史志的开篇---形胜篇,都在字里行间透出对区域山 水格局连续性的关注和认知。中国古代的城市地理学家们甚至把整个华夏大地的 山水格局,都作为有机的连续体来认知和保护,每个州府衙门所在地,都城的所 在地都从认知图式上和实际的规划上都被当作发脉于昆仑山的枝杆山系和水系上 的一个穴场。明皇朝曾明令禁止北京西山上的任何开山、填河工程,以保障京都 山水龙脉不受断损。断山、断水被堪舆认为是最不吉利的景观,如果古代中国人 对山水格局连续性的吉凶观是基于经验和潜意识的(俞孔坚,1998),那么,现 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则是对我们维护这种整体景观基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提供强 有力的科学依据(Naveh and Lieberman, 1984; Forman and Godron, 1986; Forman, 1995)。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特别是80年代中期开始,借助于遥感和地理信 息系统技术,结合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生态学观察和资料积累,面对高速公路及城 市盲目扩张造成自然景观基质的破碎化,山脉被无情地切割,河流被任意截断, 景观生态学提出了严重警告,照此下去,大量物种将不再持续生存下去,自然环 境将不再可持续,人类自然也将不再可持续。因此,维护大地景观格局的连续性, 维护自然过程的连续性成为区域及景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一Harris, ,1984; Schreiber, 1988; Noss,1991;)。
四.
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格局原理
在上述有关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的一般原理基础上,Forman等人 又提出了下列两个景观整体模式,以作为景观生态规划的总体原则 (Forman,1995a-b)。
1. 不可替代格局 景观规划中作为第一优先考虑保护或建成的格局是: 几个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作为水源涵养所必须的自然地; 有足够宽的廊道用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空间运动的需要; 而在开发区或建成区里有一些小的自然斑块和廊道,用以 保证景观的异质性。这一优先格局在生态功能上不可替代 性的理由在前几条一般原理里已阐明。它应作为任何景观 规划的一个基础格局。根据这一基础格局,又发展了最优 景观格局。
基本生态过程包括: 生物生产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控制及生态 系统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 • • 生态控制包括: 稳定性(阻抗和恢复)和干扰(多样性、再生演替趋势 和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 • 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包括: 过程输入和过程输出(前者有人类与动物活动的季节性变
化,偶然干扰和干扰循环以及敏感性;后者有迁移、竞争、群 落 密度、关键种构成、病虫害和多样性等。)
2. 廊道的数目原理 假设廊道是有益于物种空间运动和维持的,则两条廊道 比一条要好,多一条廊道就减少一分被截流和分割的风险。 3. 廊道构成原理 联系保护区斑块的廊道本身应由乡土植物成份所组成, 并与作为保护对象的残遗斑块相近。 4. 廊道宽度原理 越宽越好是廊道建设的基本原理之一(Binford and Burchenau 1993)。廊道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宽度,不但起不 到维护保护对象的作用,反而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创造条件 (Frankel,and Soule′, 1981.)。对廊道的宽度,目前尚 没有一个量的标准,对一般动物的运动而言,1~2公里宽 是比较合适的,但对大型动物则需十到几十公里宽。
2. 斑块数目原理 减少一个自然斑块,就意味着抹去一个栖息地,从而减 少景观和物种的多样性和某一物种的种群数量。增加一个自 然斑块,则意味着增加一个可替代的庇难所,增加一份保险 (Opdam, P., 1991.)。一般而言,两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 护某一物种所必须的最低斑块数目,4~5个同类型斑块则对 维护物种的长期健康与安全较为理想。 3. 斑块形状原理 一个能满足多种生态功能需要的斑块的理想形状应该包 含一个较大的核心区和一些有导流作用及能与外界发生相互 作用的边缘触须和触角。圆整形的斑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 边缘圈的面积,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核心区的面积比,使外界 的干扰达到尽可能的小,有利于林内物种的生存。但圆整的 斑块不利于同外界的交流。
二.尺度 指研究课题或过程的空间维和时间维。
三. 廊道 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它既可以呈隔 离的条状,如:公路、河道;也可以是与周围 基质呈过渡性连续分布,如某些更新过程中的 带状采伐痕迹。 四. 基质 景观面积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 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森林等。
2.6 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
第二大战略: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
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道路修筑、及水利工程以及农田开垦过程中,我 们毁掉了太多太多独特色而弥足珍贵、却被视为荒滩荒地的乡土植物生境和 生物的栖息地,直到最近,我们才把目光投向那些普遍受到关注或即将灭绝, 而被认定为一类或二类保护物种的生境的保护,如山里的大熊猫、海边的红 树林。然而,在此同时我们却忘记了大地景观是一个生命的系统,一个由多 种生境构成的嵌合体(Mosaic, Forman, 1995; Hansson and Fahrig, et al., 1995),而其生命力就在于其丰富多样性,哪怕是一种无名小草,其对人类未 来以及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意义可能不亚于熊猫和红树林。 历史上形成的风景名胜区和划定为国家及省市的级具有良好森林生态条 件的自然保护区固然需要保护,那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国土生态安全的最后 防线,但这些只占国土面积百分之几或十几的面积不足以维护一个可持续的、 健康的国土生态系统。而城市中即使是30%甚至50%的城市绿地率,由于过 于单一的植物种类和过于人工化的绿化方式,尤其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对引种 奇花异木的偏好以及对乡土物种的敌视和审美偏见,其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 服务功能并不很强。与之相反,在未被城市建设吞没之前的土地上,存在着 一系列年代久远、多样的生物与环境已形成良好关系的乡土栖息地。其中包 括: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 景观战略
• 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从本质上讲它是城市所依赖 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Natures Services) 的基础,这些生态服务包括提供新鲜空气、食物、体育、休闲娱乐、安 全庇护以及审美和教育等等。它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 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上述自然服务的城市绿地系统、林业及农 业系统、自然保护地系统
2. 最优景观格局
"集聚间有离析"(aggregate-with-outliers)被认为是生态学意义上 最优的景观格局(Forman,1995a)这一模式(原理)强调规划师应将土地利 用分类集聚,并在发展区和建成区内保留小的自然斑块,同时沿主要的 自然边界地带分布一些人类活动的"飞地"。这一模式有7个方面的景观生 态学意义。 ①保留了生态学上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用以涵养 水源,保护稀有生物; ②景观质地满足大间小的原则; ③风险分担; ④遗传多样性得以维持; ⑤形成边界过渡带,减少边界阻力; ⑥小型斑块的优势得以发挥; ⑦有自然植被廊道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在小尺度上形成的道路交通 网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 所以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有许多生态优越性,同时能满足人类 活动的需要(McHarg, 1969; Forman and Godron 1986; Franklin and Forman, 1987)。包括边界地带的"飞地"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息度假和隐 居机会;在细质地的景观局部是就业、居住和商业活动的集中区;高效 的交通廊道联接建成区和作为生产或资源基地的大型斑块。这一理想景 观格局又能提供丰富的视觉空间。这一模式同样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景观, 从干旱荒漠到森林景观,到城市和农田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