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聚落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聚落的概念、类型和形成发展的原因,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图片和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能够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聚居地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难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直观展示聚落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聚落图片,引发学生对聚落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新课导入:介绍聚落的概念、类型,引导学生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聚落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5.总结提升:对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6.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这一节主要介绍人类居住的环境和形式,即聚落。
教材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聚落,如乡村和城市,让学生了解人类居住地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人类居住地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其特点、形成原因和发展规律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聚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类型的聚落,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发展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和认识聚落。
2.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类型的聚落,分析其差异和原因。
3.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聚落为例,让学生了解聚落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聚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居住地的形式和特点。
提问:“你们听说过聚落吗?聚落有哪些类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聚落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展示乡村和城市两种典型聚落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引导学生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如地形、气候、资源等因素。
操练(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聚落发展的规律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学生动手绘制一幅家乡聚落的发展图,展示聚落的变化过程。
七年级上册地理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因纽特人冰屋 极度严寒
黄土高原窑洞
比较干燥
傣族竹楼
炎热多雨, 比较潮湿
半球形冰 屋,门小、 墙体厚
黄土深厚, 凿成窑洞, 冬暖夏凉
双层竹楼通风 好,人住上层。
利用课余时间,对家乡民 居进行调查。请以“民居 与环境的关系”为题,写 一篇调查报告。
稠 密
高
密 集
多多
多无无
无
大
城市与乡村还 有哪些不同?
人口 职业 经济 住房 交通 聚落 密度 构成 特点 结构 方式 规模
城市
大
复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工 业为 主
楼房
多种 多样
大
乡村
小
简单
以农 平房 业为
单一
小
主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聚 落呢?
聚落与环境到底有什 么关系呢?
❖以上两民居反映了当地怎样的 自然环境?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 —聚落
什么是聚落? 通常聚落分为哪几种? 比较它们的差异。
房 房 道路 商 学 医 有 有 有 自然
屋 屋 修筑 店 校 院 无 无 无 景观
密 高 情况 的 的 的 农 果 鱼 改变
集度
多 多 多 田 园 塘 大小
度
少少 少
乡 村
稀 疏
矮
稀 疏
少少
少有有
有
小
城 市
人一旦觉悟,就会放弃追寻身外之物,而开始追寻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所谓惊喜就是你苦苦等候的兔子来了,后面却跟着狼。 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 不会生气的人是愚者,不生气的人乃真正的智者。 平时没有跑过千米,比赛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为别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 只有不想做的,没有做不到的。 勇敢地接受挑战,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样才能发出你的无限潜能。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衷心的说一句:承诺就像“操他妈”一样,经常说,却很难做得到。 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持一份完整的本性和一颗 清净的心。
RJ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新知讲解
聚落与环境
❖不❖同在的这自些然自环然境环下境的下房的屋房为屋何应不该同设,计主成要什考么虑样何?种因素?
热带雨林地区
沙漠地区
内蒙古草原地区
寒带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
新知讲解
聚落与环境
东 南 亚 热 带 雨 林 地 区 的 高 架 屋
楼上住居民, 楼下养牲畜
在全年湿热的热带,双 层竹楼或木楼,下层放杂物养 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 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2.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表现在( B ) A.乡村的道路较城市狭窄,错综复杂
B.人口的职业构成有较大的差异
C.功能差别,乡村功能较为复杂
0
D.人0 口密度不同,乡村人口较稠密
0 0
0 0
0 0
课堂巩固
3.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聚落就是人们休息的地方 B.城市聚落是由乡村聚落演变而来的 C.一般说来,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D.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聚落 4.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的纳西族传统聚落是(D ) A.塞纳河岸 B.水城威尼斯
你都知道哪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
新知讲解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
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文化遗产, 199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位 于巴黎市中心,这里展现了巴黎几百 年来的发展,体现了城市的发展与保 护传统的极佳结合。
新知讲解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意大利水城 ——威 尼 斯
威尼斯是浪漫的水城,河 多,桥也多,一百多条运河纵横 全市。运河两侧多棕红色屋顶的 矮楼,少有高层建筑。
七年级地理RJ版·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 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与环境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PPT(共26张PPT)
5.网上查找我国各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整理几 个,并向大家介绍。 6.完成课本P86页活动,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 意义。 P86页活动答案: (1)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民族建筑,别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完整的水系和优良的自然风光,是人与 自然和谐的典范。 (2)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水源遭到污染,原来的 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受到影响和破坏等。 (3)尊重当地风俗,爱护环境等。
3.读课本P82页,P83页图4.14,图4.15,归纳聚落 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归纳如下: 平原地区的聚落呈_团__块__状___;沿河流山麓、谷地等 分布的聚落呈_带__状____。
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聚落的区位、 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共有300多处
秦始皇陵兵马俑 布达拉宫
故宫 丽江古城
威尼斯城 平遥古城
当堂演练 见学生用书完成练习
•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
6.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 的不同 。西方 人注重 直观性 ,喜欢 某种气 味就直 接喷洒 ,芬芳 满身, 让别人 直观地 感受到 ;
•
7.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 化传承 使他们 更注重 意会性 ,儒释 道三家 无不言 开悟, 最高深 的思想 是“意在 言外”, 最美好 的意境 是“言 有尽而 意无穷” ,表现 在用香 上,就 会在享 受美好 的芬芳 之外, 更注重 思想的 体验和 提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41张PPT)
4、我国著名的历史古城平遥和丽江分别位于
(
)
A、山西、四川
B、山西、云南
C、江苏、云南
D、陕西、云南
5、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它们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
B、这是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场所
C、它们外观漂亮,令人赏心悦目,是极好的旅
游资源。
D、它们是展现古今中外民俗风情的窗口
6、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传统聚落只能保护,不能利用 B、对传统聚落只能利用,不需保护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 与自然 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任意破坏 D、对于那些年代久远的聚落应当拆除,以 美化环境
请选择聚居地 的地形条件。
B
A
C
请选择水源条件 荒漠 湖泊 河流
请选择土壤条件
盐碱地 荒漠土
黑土地
请选择气候条件
终年高温多雨 全年温和而湿润
终年严寒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终年炎热干燥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气候适宜
地形平坦
1、①②③三个乡村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演 变为城市?为什么?
2
3
乡村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
4
城市
乡村
? 景 聚落
观 差 异 城市
聚落
建筑物、人口密度、交通网密度、自然环境…… 想一想:为什么会有景观差异?
乡村与城市
教
信息
道育
学
房屋
流通
路条
农田 超市 校
快慢
件
自然 物质 景观 医 娱乐 改变 院 生活 的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
什么是聚落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起,就形成了聚落。
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
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
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聚落与环境
城市
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 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乡村
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 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
4、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的描述,正确 的是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5、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②资源③土壤④水源⑤气候⑥植被 ⑦地质⑧交通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④⑤ D.全选
交通条件
其他
1、关于聚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B.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C.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D.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
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
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农村——放牧 B.牧村——伐木 C.渔村——捕鱼 D.林场——种植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 道 商 学 医 农 果 鱼 人 自然
密集 度
高 度
路
店
校
院
田
园
塘
口
景观 改变
乡 村
稀疏
矮
稀 疏
少
少
少有
有
有
稀 疏
小
城 市
密集
高
密 集
多
多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精品课件
(1)自然环境 (2)生活习俗 (3)历史文化 (4)宗教信仰
隔热、防风沙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聚落
双层木楼
防潮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聚落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聚落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世界各地的人
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不同
的聚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给后人留
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这些聚落与当地的自然环 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都记录了当时的历史、 政治、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 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聚落
聚落的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 生变化。世界上多数聚落都在增长,占地面积越来越 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聚落的发展 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聚落的某些变化也给人类留下了很多遗憾。例如, 在乡村,昔日特色鲜明的民居正逐步消失;在城市钢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民教育出版 七年级 | 上册
课堂导入
想一想:你居住的环境与下面哪幅景观图更相似?
1 2
3
4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聚落
一、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聚落的概念:
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称为聚落。 聚落的作用: 居所; 生产场所; 社会活动场所。
三大宗教 基督教
分布地区 欧洲、美洲、大洋洲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 的北部和东部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建筑名称 教堂 清真寺
建筑风格 多尖顶的钟楼 多圆顶的塔尖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 (新版)新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与环境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多变的天气》
1/18
地理七年级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多变的天气》
2/18
地理七年级
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 学生自主预习课本P81---P863面 的内容,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 学习案”。
《多变的天气》
3/18
小组合作 地理七年级 深化探究 聚落的分类
9/18
地理七年级 世界文化遗产欣赏
《多变的天气》
丽江古城
水城威尼斯
10/18
地理七年级
《多变的天气》
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区的高架屋
楼上住居民, 楼下养牲畜
在全年湿热的热带,
双层竹楼或木楼,下
层放杂物养牲畜上层
住人,因为上层风大
凉爽,还可以避免潮
湿。
11/18
地理七年级
西亚沙漠地区的村庄
《多变的天气》
地理七年级
当堂检测 提高升华
《多变的天气》
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随堂达标案”。
16/18
厚墙加小窗, 防晒又凉快
热带沙漠地区,白天 炎热,昼夜温差大,厚 墙可减少白天通过墙壁 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 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 漠区吹来的热风。
12/18
地理七年级
说说这些民居与当地 环境的关系
《多变的天气》
13/18
地理七年级
知识梳理、质疑解惑
《多变的天气》
城市聚落
工业和服务行业
耕作 农村
乡村聚落
( 点 击 图 片 观 看 更 多 资 料 )
城市聚落
牧 渔林 村 村场
《多变的天气》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21张PPT)
农村 , 农 屋屋路店校院田
落密 高 密 数 数 数 面
集度集量量量积
度
度
乡
小 低 小 少少 少大
村
果 鱼 自然
园 塘 景观
面 积
面 积
改变 的程 度
大大 小
城
大 高大多 多 多小 小小 大
市
二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学目标
• 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一 聚落类型
1)什么是聚落?
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也是人们 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地方
2)聚落按其景观的不同可分为 几大类?
两类 :城市和乡村
1)为什么说聚落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P84
2)说说你知道哪些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 建筑群和遗址?
法国塞纳河沿岸
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
山西的平遥古城
云南省的丽江古城
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
澳门历史城区
近年来,丽江旅游业发展很快,给当地带来经济繁荣
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古城原有的宁静与古朴被打 破,当地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生活习俗受到了冲击, 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 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
小结
谢谢
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其他。。。
三 聚落的分布
1)什么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 集?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 河口 ,沿海地区
2)什么地区聚落分布很少或者 没有?
高山 荒漠地区
3)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 什么形态?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2024版新教材)
A.甲 B.人
C.丙 D.丁
9.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C)
A.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 的聚落建筑。
B.在聚落的发展中,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保存下来作为历史 人化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人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人临的问题。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人人的事情,与 其他国家人关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当地居人以茶树种植为主业。读图, 完成第1题。
1.该景观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 C )
①城市 ②乡村
③从事农业人产
④从事人农业人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右图为《清明上河图》的苏绣作品(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 河南开封)的繁华人貌。读图,完成2~3题。
乡村 低 矮 少 少
有
城市
人
人 多多
人
人然景观改 变人人
人
人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人劳动 人产和社会人活的场所。
耕作乡 村景观
乡村聚落
耕作→农村
放牧→牧村
捕人→渔村
人产人式不同
伐人→林场
乡村聚落的类型不同
城市聚落
人活在城市聚落中的人们,从事哪些劳动呢?
服
务
人
业
业
人结:
同
为
1
2
乡
村
3.特人人居与人然环境的关系。
练人练 根据资料,分析人亚的人居与当地人然环境的关系。P83
墙厚 窗人
厚墙:减少传人的太阳热量 窗人:减少吹进的热人
炎热、 人燥
人亚的人居
练人练 根据资料,分析东南亚的人居与当地人然环境的关系。P83
人教版七上地理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36张PPT)
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 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 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 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 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我国南方的江南民居
三、走进现实,探究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 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
密高 集度 度
交通 人 道路 口 车辆 密 多少 度
空 生产方式 气 质 量
自然 景观 改变 的大 小
乡 村
小矮少
耕作、放牧、 小 好 捕鱼
小
城 市
大高 多
大 差 工业、服务 业
大
二、走进自然,寻觅理想家园
假设你是一名原始部落的首领,你将带领族 人定居下来。你将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林场
乡村聚落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1
城市聚落2
热带雨林地区
热带雨林地区
竹楼
树屋
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 楼,就地取材,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 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温带草原地区
蒙古包
选材轻便,便于搭建及 拆卸。
黄土高原
窑洞: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 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土质 十分坚固牢靠,极难渗水。直立 性很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 会坍塌。 窑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 壁,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 冬暖夏凉。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其他
地势坦
聚落的形态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 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聚 落呈团块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城市聚落的发展
01
02
03
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聚 落的发展,因为经济活动 需要人口聚集,同时也需 要各种设施和服务。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是指农村人口 向城市转移,城市化的发 展促进了城市聚落的发展 。
社会进步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生 活品质的要求提高,这也 促进了城市聚落的发展。
城市聚落的特点与分布
04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形态与地理环境
聚落的形态和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例如,山地地区的聚落多位于山谷 地带,而河谷平原地区的聚落则多分布于河流沿岸。
聚落发展与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如土地、水源、矿产等,对聚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 作用。例如,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更适合发展农业,从而形成较大的村庄或城 市。
聚落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聚落演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聚落也会发生相应的演变。例如,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城市化的进程加速,许多农村聚落逐渐演变为城市聚落。
聚落类型与社会经济特征
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的社会经济特征也有所不同。例如,城市聚落的居民往往拥 有更高的收入和更高的教育水平。
聚落与文化的关系
护和修缮。
传承与创新
在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名城的 同时,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实现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的发
扬光大。
政府规划与建设
政府对乡村聚落进行规划和建设,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 平和幸福感。
乡村聚落的特点与分布
特点
乡村聚落规模较小,人口较少,房屋建筑多为木结构或土胚 房,居民职业以务农为主,生活节奏较慢。
分布
乡村聚落多分布在平原、盆地、河谷等地区,呈分散或集聚 的分布形式。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聚落与环境
1. 乡村 和 城市 ,统称聚落。 2.乡村一般规模较 小 ,主要有 农村 、牧村、渔村等不同类 型;城市规模较 大 ,人们主要从事 工业 、 服务业 等工作。
3.在高山、荒漠 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4.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 团块 状,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 地等则呈 条带 状。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不同的聚落, 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 遗产。这些遗产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 情况的一部活的“ 百科全书 ”。 2.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 遗址 ,处理 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 全人类共同 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学习目标
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2.◎重难点:会分析聚落形成的原因。 3.◎素养目标:知道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形成保护传统聚落和 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觉的行动。
预习导学
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人类未来生存,必须建立适当 的居住地来防寒避暑避风雨,进而开展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居住在乡村,有些人居 住在城市。我们把人们的这些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 为聚落。乡村和城市景观有什么差异?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 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来保护传统聚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 我们共同走进《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去寻找答案。
4.阅读课本上有关丽江古城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主要特色?
丽江古城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完美 地保存了原始风貌,是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百科全 书”。
(2)针对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你认为保 护丽江古城应该怎么做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共24张PPT)
(5)C处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造纸厂是否 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因为C处位于河流的上游,造纸厂会造成水污 染,影响下游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安全。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沙漠地区的聚落很少,且多集中在绿洲上。 材料二 黑龙江省的大庆是在石油开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城市。 材料三 河北省的石家庄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京广铁路开 通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材料四 平原地区的聚落多成团块装,且规模较大;而山谷 地区的聚落多呈条带状,且规模较小。
9. 下列地区中,属于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 A )
A. 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B. 高山地区
C. 荒漠地区
D. 极地地区
10. 读图4-3-5,该聚落景观是(D )
A. 北欧的房屋 B.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C. 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 D. 西亚的民居
知识点②: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1. 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A )
同步训练·能力提升
16. 读图4-3-6,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反映了__城__市__聚落的特点,图乙反映了__乡__村__ 聚落的特点。 (2)图丙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_乡__村___聚落,这三个 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其共同点是 _位__于__河_流__附__近__的__平__原_地__区__,__交__通_便__利__________。 (3)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____B____处,理由是 _位__于__河_流__交__汇__处__,__交_通__便__利__,__有_利__于__人__和__货_物__的__集__散_____。 (4)根据以上分析,在聚落的发展过程中,先有__乡__村__ (填“城市”或“乡村”)聚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能力
5.各民居所在地的降水由少到多的排列顺序是( D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点拨】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依据省区的位置,各民居所在 地的降水由少到多的排列顺序是④③②①。
练能力
6.[中考·咸阳]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 关系。图4-3-7为某地民居及当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 图,下列关于该民居叙述正确的是( B ) A.该民居所处地区气候雨热同期 B.墙厚窗小,利于隔热防晒 C.多分布于东南亚地区 D.高大宽敞,保暖性好
练能力
(3)观察和分析此图,说出下列变化: ①聚落的人口总数在不断__增__加____。 ②聚落的占地规模在不断___扩__大___。 ③聚落的建筑群不断___增__多___, 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 ④聚落的交通将越来越___完__善___。
练能力
【点拨】本题考查聚落的类型、城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及聚 落的形态。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受劳动生产方式的影响,在 景观上有很大的差异。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早期聚落大多选择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 条件优越的地方,并且随着聚落的发展,城市聚落往往成为 工业、商业、服务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并成为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受地形、水源、土壤、资源等自然条件的 影响,聚落的形态多种多样。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 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多呈团块状。
活动,城市聚落主要从事___工__业___、_服__务__业___等工作。
练基础
7.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A ) A.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 俗等信息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规定 C.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D.它们美观漂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练基础
8.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其所在地搭配正确的是( D ) A.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 B.丽江古城——我国湖南省 C.水上城市威尼斯——法国 D.平遥古城——我国山西省 【点拨】巴黎塞纳河沿岸位于法国,丽江古城位 于我国云南省,水上城市威尼斯位于意大利,平 遥古城位于我国山西省。
城市的顺序是( B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点拨】聚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 扩大,许多乡村聚落被城市聚落所取代。
练能力
2.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C )
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受教育条件好
d.环境质量下降
e.犯罪率下降
f.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核心笔记
一、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含义:人们的聚居地——__乡__村____和___城__市___,统称聚落。
2.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聚落 规模
劳动生产方式或类型
乡村 较___小_____ 主要有农村、___牧__村___、渔村等不同类型 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
练能力
(2)此图反映了___城__市___聚落的形成过程。此种聚落的形成受自 然条件的影响较为突出,依据你 的理解,选出下列容易形成这种 聚落的地方___①__②__③__⑦___。 ①河流附近 ②山麓地带 ③公 路、铁路附近 ④高山、高原地区 ⑤热带雨林深处 ⑥冰雪秀丽的 南极大陆 ⑦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带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练基础 1 A
2A
6 见习题 7 A
3D 8D
练能力 1 B
2C
3A
6B
7 见习题
练素养 1 见习题
4A 9D 4C
答案显示
5B
5D
练基础
1. 乡村聚落类型不同,人们从事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 也不相同,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 ) A.平原乡村——耕作 B.草原牧村——海产养殖 C.山区林场——放牧 D.沿海渔村——伐木
练素养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读图4-3-9,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以前,该城市形态呈___条__带___状,城区沿___河__流___伸
展,当时的主要运输方式是___水__运___。 (2)现在与1949年以前相比,聚落主要有哪些变化?
占地规模扩大,城区由沿河流分布逐 渐向沿铁路和公路干线扩展。 (3)目前,该城市呈__星____状,影响该城市 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和交通布局的变化。
核心笔记
同学们下课啦
授课老师:xxx
4.聚落的分布:目前,在一些河流___中__下__游__平__原____地区或 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 密集;在___高__山___、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核心笔记
5.聚落的形态
典型地区
形成原因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聚
平原地区 落规模较____大____,人 口众多,房屋密集
练基础
【点拨】浙江绍兴降水丰富,房屋屋顶坡度较大,利于 雨水下泄;西亚终年炎热干燥,民居多为厚墙、小窗的 平顶屋,可以减少太阳辐射、风沙影响;北极地区终年 寒冷,冰雪不化,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建造冰屋;东南亚 炎热多雨,高架屋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
核心笔记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练基础
2.[中考·贵港]下列自然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
展的是( A )
A.水资源短缺
B.气候温暖湿润
C.地形平坦
D.土壤肥沃
练基础
3.一般来说,山区的聚落比平原地区的聚落( D )
①规模大
②规模小
③平面形态“团块状”明显
④平面形态“条带状”明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点拨】在山区,由于受地形等因素限制,聚落规模一般比 平原地区小,聚落多沿着山麓、山谷延伸,呈条带状。
A.a、b、c
B.d、e、f
C.a、b、d
D.a、b、f
【点拨】当城 市聚落不断扩 大时,容易出 现交通拥堵、 住房紧张、环 境质量下降等 问题。
练能力
3.[中考·连云港]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江苏、内蒙古、云南和东 北四地传统民居邮票,读图可推知( A )
A.①地降水充沛,河网密布 B.②地气候湿热,森林茂密 C.③地冬季严寒,降雪较多 D.④地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练能力
【点拨】图①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是降水丰沛、河网 密布的江南地区民居。图②是蒙古包,适合气候干燥的温带 大陆性气候。图③是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 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 住人,主要是云南、广西等地区的传统民居。图④民居坐北 朝南,东北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获得的光热 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有利于提高 室内温度,屋顶坡度大有利于冬季积雪的滑落和夏季降水的 排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
练基础
9.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高度重 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D )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练能力
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图4-3-4), 回答1~2题。 1.由村庄演变为一般
练基础
4. 图4-3-1是中纬度的某地区图,仅从图中提供的信息考虑,
四地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点拨】聚落一般沿河傍水
分布,②、③、④都位于沿
河、靠海、地势低平的地区,
①处位于地势起伏较大、交通不便的丘陵地区,四者相比,
①处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
练基础
5.[中考·扬州]图4-3-2中民居适应炎热干燥环境的是( B )
练基础
6.读景观图(图4-3-3),
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乡__村___聚落, B为___城__市___聚落。
(2)观察图中景观,填写下表:
聚落 范围 建筑物特征 道路 植被 自然景观改变大小
乡村 小 低矮稀疏 稀疏 茂密
小
城市 大 高大密集 密集 少
大
(3)乡村聚落主要从事___耕__作___、__放__牧____、___捕__鱼___等生产
练能力
[中考·盐城]人类传统民居深深地打上了环境的烙印。读我国 各地传统民居景观图(图4-3-6),回答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