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大全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大全1.安(ān)(1)形容词。
①安定的,安逸的。
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安稳的,安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动词。
养生,享受。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疑问副词。
表反诘,译为“怎么”。
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本(běn)副词。
本来,原来,最初。
如: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3.比(bǐ)(1)动词。
①并列,紧靠着。
如: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个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②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③相比。
如: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2)介词。
①等到……的时候。
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②比起。
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4.鄙(bǐ)(1)名词。
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如: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形容词。
①(地位)卑微的,低下的.。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目光短浅的。
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5.毕(bì)(1)动词。
完毕,结束。
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2)形容词用作助词用尽,竭尽全力。
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6.敝(bì)形容词。
破旧的,破烂的。
如: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观刈麦》)7.兵(bìng)名词。
①士兵,军队。
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
如: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意义限初中课文涉及)七上:1、期:约定。
——XXX与友期行。
2、舍:(1)舍弃、丢下;——便舍船。
(2)房屋。
——屋舍俨然。
3、去:(1)离开;——去国怀乡。
(2)距离;——西蜀之去南海。
(3)消除。
——杀三虫,去死肌。
4、戏:(1)玩耍;——元方门外戏。
(2)开玩笑——5、委:(1)舍弃;——相委而去(2)委托——6、引:(1)拉、牵拉;——下车引之(2)延长;——属引凄异(3)引导;(4)吸引。
7、顾:(1)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2)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8、说:通“悦”,高兴——不亦说乎9、愠:生气、恼怒——人不知而不愠10、省:反省、自我检查——吾日三省乎已。
11、逾:越过。
——不逾矩。
12、故:(1)旧的,以前的;——温故而知新(2)(的)缘故原由;——公问其故(一般在句末)(3)特意、故意;——XXX故使人问之(4)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般在句首)13、矩:(1)端方;(2)法式——不逾矩14、殆:疑惑——思而不学则殆。
15、堪:(1)能忍耐;——人不堪其忧(2)能胜任——16、广:(1)增加、增长;——非学无以广才(2)扩大、扩充——请广于君17、庐:房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8、慢:懈怠——淫慢则不能励精19、励:振奋——淫慢则不能励精20、并:一起。
——并怡然自乐21、敌:(1)进犯;——恐前后受其敌(2)敌人——盖以诱敌《狼》(3)势力、位置相当。
译为:匹敌、相当。
——出则无敌国内乱者22、意:(1)神情;——目似瞑,意暇甚(2)想要、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意思、心意。
——鸣之不能通其意。
(4)意趣、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5)意志——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3、股:大腿。
——屠自后断其股。
24、几何:几何。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七下:1、但:只、仅仅——无他,但手熟耳2、治:(1)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2)治理3、过:(1)经过;——及鲁肃过寻阳(2)拜访、造访;——过故人庄(3)错误、过错。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汇总【超全】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汇总【超全】主题初中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关于文言文阅读能力,中考考纲规定“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
“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和量词七类。
实词的特点主要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等,但是在具体做题中需要结合对文言文的词义进行推断。
对于文言实词的考查,一般出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通常以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四道题4分,难度不大。
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
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1.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例:①“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
②“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2.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
例:①“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伐无道,诛暴秦。
”(道德,道义)《陈涉世家》②“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来,原来)《七步诗》3.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例:①“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鸿鹄”本为天鹅,比喻意义为“志向远大的人”。
《陈涉世家》 4.词的假借义所谓词的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字现象。
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
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
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义。
例: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中“坐”同“座”,其假借意义为“座位”。
《口技》②“至莫夜月明”中的“莫”同“暮”,其假借意义为“夜晚”。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归纳汇总,太全了!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归纳汇总,太全了!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复习(一)、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论语六则》)“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
(《论语六则》)“识(zhì)”:通“志”,记,记住。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没有。
宁可共载不?(《陌上桑》)“不(fǒu)”:通“否”,吗。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pān)”:通“攀”,牵,引。
6、著我旧时袍。
(《木兰诗》)“著(zhuó)”:通“着”,穿。
7、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帖(tiē)”:通“贴”,粘贴。
8、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huǒ)”:通“伙”,伙伴。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ěr)”: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quē)”:通“缺”,断缺。
11、哀转久绝。
(《三峡》)“转”(zhuàn):通“啭”,声音转折。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竦(sǒng)”:通“耸”,高耸。
1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zhuò)”:通“座”,座位。
14、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强项令》)“臧(cáng)”:通“藏”,躲藏。
15、宣悉以班诸吏(《强项令》)“班(bān)”通“颁”,分发。
16、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见(xiàn)”:通“现”,出现。
17、技止此耳!(《黔之驴》)“止(zhǐ)”:通“只”,只不过。
18、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岳飞》)“阙(quē)”:通“缺”,缺少。
1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出现,显现。
20、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文言文实词与虚词归纳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1.___:(1) 形容词,指安定、安逸。
例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 形容词,指安稳、稳定。
例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 疑问代词,表示“怎么”。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 动词,指养育。
例如:衣食所安,不敢专横,必须分给人。
2.把:动词,指拿、持。
例如:把酒话桑麻。
3.比:(1) 动词,指挨着、对着。
例如:天涯若比邻。
(2)动词,指比作。
例如:每自比于___、___。
(3) 动词,指相比。
例如:___比于___。
4.兵:(1) 名词,指士兵、军队。
例如:可汗大点兵。
(2)名词,指兵器、武器。
例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 名词,指古代护城河。
例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 名词,指水池。
例如:《墨池记》。
6.出:(1) 动词,指出现、露出。
例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 动词,指出去、出来。
例如:不再出现。
(3) 动词,指拿出。
例如:皆出酒食。
(4) 动词,指产生。
例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名词,指地方。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名词,指时候、时间。
例如:乡书何处达?(3) 动词,指处于。
例如:处江湖之远。
8.次:(1) 名词,指层次。
例如:不可计其层次矣。
(2) 动词,指编排。
例如:___、___皆次当行。
(3) 动词,指驻扎、停留。
例如:又间令___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 动词,指跟从、跟随。
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2) 动词,指依从。
例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___,从民欲也。
(3) 形容词,指从前的、以前的。
例如:来自楚国的游客。
(4)形容词,指从容。
10.道:(1) 动词,指说。
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2) 名词,指道路。
例如:古道西风瘦马。
(3) 名词,指道德。
例如:伐无道,诛暴秦。
(4) 名词,指规则、正确的方法。
例如:以谘诹善道。
(5) 名词,指学问。
(完整版)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
(完整版)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实词1.<形> 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2.<形> 安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动> 养。
《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所安:养生的东西。
)4.<副> 表疑问或反问。
《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可译为“怎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隆中对》:“君谓计将安出?”《马说》:“安求其能千里也?”5.<代> 表处所。
可译为《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哪里”,“什么地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本 1.<名> 根源,起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请循其本。
”2.<副> 本来,原来。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愚公移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比1.<动> 靠近。
《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动> 比较。
《隆中对》:“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3.<动> 比拟,认为《隆中对》:“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和……一样。
4.<介> 及,等到。
《陈涉世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鄙 1.<形> 鄙陋,目光短浅。
《曹刿论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毕 1.<动> 完毕。
《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
2.<副> 尽;都;全。
《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
《口技》:“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完整)初中必背180个文言文实词
初中必背180个文言文实词文言文是很多初一新生头疼的语文项目,因为以前接触的少,对拗口的读法和晦涩的语义都不好把握,今天为您总结了180个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无他,直接背过,包你文言文学习越来越轻松。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
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
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
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整理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必须熟悉的。
整理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必须熟悉的。
(完整版)整理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必须
熟悉的
以下是初中文言文中必须熟悉的实词与虚词:
实词
实词是有意义的词,可以单独构成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来使用。
1. 名词
名词指人、事、物、地点等名字,如:“岳阳楼”、“菊花”等。
2. 动词
动词指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如:“行船”、“飞翔”等。
3. 形容词
形容词指描述事物特征或状态的词,如:“美丽”、“悲哀”等。
4. 副词
副词指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的词,如:“慢慢地”、“非常”等。
5. 数词
数词指表示计数和顺序的词,如:“一”、“十”等。
6. 代词
代词指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如:“他”、“她”、“它”等。
7. 介词
介词用于限定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在”、“与”等。
8. 连词
连词用于连接词语、词组或句子,如:“和”、“或”等。
虚词
虚词是语法成分,不能单独构成句子,只能与实词结合起来使用。
1. 助词
助词用来帮助实词表示语法意义,如:“了”、“的”、“地”、“得”等。
2. 介词
介词用于限定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在”、“与”等。
3. 连词
连词用于连接词语、词组或句子,如:“和”、“或”等。
4. 叹词
叹词是指表示感叹的词,如:“哎呀”、“好啊”等。
5. 拟声词
拟声词是指模拟物品发出的声音的词语,如:“叮铃铃”、“哗啦啦”等。
以上是初中文言文中必须熟悉的实词与虚词,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纳
通
政通人和
顺利
北通巫峡
通向
初极狭,才通人
...使通过
鸣之不能通其意
通晓
中通外直
贯通
闻
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村中闻有此人
听说
一一为具言所闻
知道的情况
卒获有所闻
收获
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
遗留
学
学学半
同敩,教导
学学半
学习
寻
寻向所志
寻觅,探求
寻病终
随即,不久
效
恐托付不效
奏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直射,四支僵劲不能动
到,到达
志
处处志之
动词,做记号
寻向所志
名词,记号
必先苦其心志
志向,意志
足
足肤皲裂而不知
脚
以中有足乐者
值得
质
援疑质理
询问
非天质之卑
智力,天资
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
举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举用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推荐
舍
便舍船。
丢下
屋舍俨然。
房屋
志
处处志之。
进尽忠言
完全.
林尽水源
完,没有,消失
戒
戒之曰
告诫
必敬必戒
谨慎
居
居天下之广居
动词,居住
居天下之广居
居所
不可久居
停留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处在
极
此乐何极
尽头
南极潇湘
至,到达
180个文言实词总结
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180个文言实词总结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初中常考文言实词梳理汇总
初中常考文言实词梳理音序实词意义A安①安逸,安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安身: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③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④安定: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B 备①具备、具有:四时俱备。
(《答谢中书书》)②防备,戒备:军细柳:以备胡。
(《周亚夫军细柳》)③详尽: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比①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②及,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陈涉世家》)兵兵器: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周亚夫军细柳》)并①都: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②和:对联、题名并篆文。
(《核舟记》)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
(《岳阳楼记》)②看轻,轻视:不宜妄自菲薄。
(《出师表》)C 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用马鞭驱赶: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记: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朝①zhāo,早晨:有时朝发白帝。
(《三峡》)②朝见:余朝京师。
(《送东阳马生序》)③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④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尝曾,曾经:尝射于家圃。
(《卖油翁》)出①出去,出来: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②拿出:皆出酒食。
(《桃花源记》)③露出水面: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④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⑤发出: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称①向人致意,表示问候:使人称谢。
(《周亚夫军细柳》)②著称: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③称赞:流辈甚称其贤。
(《送东阳马生序》)诚①真正,确实: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富贵不能淫》)②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③如果: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乘①骑着:虽乘奔御风。
(《三峡》)②乘坐:公与之乘。
(《曹刿论战》)常①经常:常一人居外。
(《穿井得一人》)②普通的: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从①跟从,跟随:战则请从。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汇总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语文文言实词归纳汇总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常用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咼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4. 得(1)能够。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实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
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获得。
例:优劣得所(《出师表》)5. 道(1)(正确的)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主张,思想,学说。
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3)路。
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4)政治的理想境界。
例:大道之行也(《礼记。
大道之行也》)(5)仁政。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说。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实词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实词整理1).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狐裘不暖锦衾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3).方:1、指面积。
(方七百里《愚公移山》)2、当、、、、、、时。
(方其远出海门《观潮》)3、方圆。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4、正。
(方出神《童趣》)4).分:1、时分。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2、职分、本分(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4、长度单位。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5、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5)、当1对着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木兰诗》)(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2.在……时候 (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技》)(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3.在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4.当时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5.应当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出师表》)(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陈涉世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6.将要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陈涉世家》)7. 掌管,主持 ( 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8. 终要 ( 会当凌绝顶《望岳》)9. 承当,承受。
( 当之无愧 )10. 抵挡。
( 锐不可当 )6)、得1. 能够( 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关键信息项:1、实词名称2、常见释义3、例句4、特殊用法及解释11 爱常见释义:喜爱,喜欢。
例句:“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特殊用法及解释:“爱”有时作“吝啬,舍不得”讲,如“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111 安常见释义:①安稳,安定。
②安全,平安。
③安逸。
例句:“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学而》)特殊用法及解释:“安”作疑问代词时,意为“哪里,怎么”,如“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112 被常见释义:①被子。
②覆盖。
③遭受,蒙受。
例句:“翡翠衾寒谁与共?”(《长恨歌》)“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特殊用法及解释:“被”通“披”,意为“穿,披”,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12 倍常见释义: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②更加,倍加。
例句:“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21 本常见释义: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②根本,基础。
③本来,原来。
例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本末倒置。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122 鄙常见释义: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庸俗,浅陋。
③轻视,看不起。
例句:“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13 兵常见释义: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战争,军事。
例句:“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论积贮疏》)131 病常见释义:①疾病。
②困苦,困乏。
③毛病,缺点。
④担心,忧虑。
例句:“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完整)初中必背180个文言文实词
初中必背180 个文言文实词文言文是很多初一新生头疼的语文项目,因为以前接触的少,对拗口的读法和晦涩的语义都不好把握,今天为您总结了180 个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无他,直接背过,包你文言文学习越来越轻松。
1 。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 。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 。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 。
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 。
长:ch 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 ǎ ng ,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 zhǎng ,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 。
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 。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
初中文言文实词总结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总结归纳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中使用了许多具有特定含义的实词。
这些实词不仅在文言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也至关重要。
在初中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对这些实词进行总结和归纳。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初中文言文实词,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时间词1. 今:用于表示现在的时间,与现代汉语中的“今天”相似。
例如:“今也者,君之父也”,意为“现在就是你的父亲”。
2. 先:表示在某个时间之前的意思,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先前”或“之前”。
例如:“先君之思我”,意为“先前君主思念我”。
3. 曩:指比现在稍微远一些的时间,可理解为“以前”。
例如:“曩者吾儿亡”,意为“以前我的儿子已经去世了”。
二、地点词1. 此:表示接近说话者的地点,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儿”或“此地”。
例如:“以千金之观乎此”,意为“以千金去看这个地方”。
2. 其:表示离说话者远一些的地点,可类比现代汉语中的“那儿”或“其它地方”。
例如:“其门,则进也”,意为“那儿的门,往里面走”。
3. 处:用于表示位置的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地方”或“场所”。
例如:“其处堂中”,意为“在那个地方的堂屋中”。
三、人物词1. 吾: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表示说话人自己。
例如:“吾闻”,意为“我听说”。
2. 卿: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用于称呼对方。
例如:“卿何如此言也?”,意为“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3. 众:表示众多的人,可类比现代汉语中的“大家”或“群众”。
例如:“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意为“临终之时,大家的话都很好”。
四、动词词1. 食:表示吃饭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吃”相似。
例如:“不食,暴饮”,意为“不吃东西,狂饮”。
2. 行:表示走路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走”相似。
例如:“行何所行?” 意为“走到哪里去了?”3. 梦:表示梦见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做梦”相似。
例如:“寤而后知是梦也”,意为“醒来后才知道是个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
念无与为乐者
跟,同
相与步于中庭
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欣赏,领悟
游
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动
同游者
游览
一
一碧万顷
一片
上下一百
全都
一鼓作气
第一次
阴
朝晖夕阴
阴暗
佳木秀而繁阴
树荫
树林阴翳
阴影
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得到
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
假如
至
至于夏水襄陵
与于连用,表另提一事
色愈恭,礼愈至
周到
...原因
通
政通人和
顺利
北通巫峡
通向
初极狭,才通人
使...通过
鸣之不能通其意
通晓
中通外直
贯通
闻
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村中闻有此人
听说
一一为具言所闻
知道的情况
卒获有所闻
收获
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
遗留
学
学学半
同敩,教导
学学半
学习
寻
寻向所志
寻觅,探求
寻病终
随即,不久
效
恐托付不效
奏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职业
当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抵充,相抵
木兰当户织。
对着,面对
间
遂与外人间隔。
隔开
又何间焉?
参与
观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中间
予观夫巴陵胜状。
观赏
但坐观罗敷
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景观
见
昨日见军帖。
看见
曹刿请见。
拜见
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露
水清
若
烨然若神人
好像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比得上
书
答谢中书书
与中连用,官职名
答谢中书书
书信
无从至书以观
书籍
上书谏寡人者
奏章
上
上书谏寡人者
呈上
苔痕上阶绿
长到...上
上下天光
上面
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使
使内外一法也
叫让
孰
孰视之
同熟,仔细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
所以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也
用来...的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澄澈
空谷传响
空荡
乐
山水之乐
乐趣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欢乐
临
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着
居高临下
临溪而渔
走近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将要
把酒临风
迎着,面对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判定
每与臣论此事
谈论
名
有仙则名
出名
名之者谁
命名
慕
益慕圣贤之道
仰慕
略无慕艳意
羡慕
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清
水尤清冽
清澈
以其境过清
凄清
清荣峻茂
苦于
然后知生于忧患
祸患
和
政通人和
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
和暖,和煦
久而乃和
暖
言和而色夷
谦和
或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也许
见
曹刿请见
召见,接见
于是入朝见威望
拜见
才美不外见
同“现”,显现
绝
哀转久绝
动词,消失
绝巘多生怪柏
形容词,极高的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才
竭尽
长教版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纳
一、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例句
意思
白
上下一百
白色
强饮三大白
古人罚酒用的酒杯
差
参差披拂
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
交错
从
民弗从也
听从,顺从
战则请从
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
学习
客从外来
表示起点,相当于自,由
出
不复出焉
出去
既出
出来
皆出酒食
摆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指在国外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出现
水落石出者
露出
说,讲
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
助动词,能够
得志
动词,实现
便得一山
发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德,感恩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领会
发
舜发于畎亩之间
动词,兴起,被任用
发于声
动词,显露、流露
有时朝发白帝
出发
也芳发而幽香
开放
黄发垂髫
头发
拂
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弼,辅佐
夫
嗟夫
语气助词
予观夫巴陵胜状
代词,那
归
云归而岩穴暝
动词,聚拢
记
必先苦其心志
意志
寻
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砍伐
齐师伐我。
攻打,讨伐
称
先帝称之曰能。
称赞,赞许
不以千里称也
称呼
策
执策而临之。
鞭子
策勋十二转。
记载
策之不以其道。
驱使
极
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极点,极端
此乐何极。
尽,穷尽
南极潇湘。
到
初极狭,才通人
极其,非常。这是副词用法
国
功效
行
性行淑均
行为,品行
欣然起行
出发
斗折蛇行
前行
商旅不行
同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走路
行道之人弗受
走
行拂乱其所为
所行,行事
然后施行
实行
缘溪行
行走
行阵和睦
行列
秀
望之蔚然深秀着
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
茂盛
下
乃下令
下达,发布
受下赏
下等
下视其辙
向下
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趣,情趣
鸣之不能通其意
意思
远
香远益清
远播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夫大国,难测也。
国家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京城
故
故虽有名马。
所以
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彼竭我盈,故克之。
因此
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分给,分配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隆下之职分也。
分内,名分
世
问今是何世。
时代,朝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
业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事业,功业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动词,返回
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依
故
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故不为苟得也
因此
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动词,看,欣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名词,景象
余因得遍观群书
动词,阅读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动词,看来,推断
更
是日更定矣
古代计时单位
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
环
如鸣佩环
玉环
竹树环合
环绕
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不敢出一言以复
说出
出淤泥而不染
从...生出
策
策之不以其道
动词,驱赶
执策而临之
名次,马鞭
朝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朝服衣冠
早晨
皆朝于齐
朝见
大
见余大喜曰
程度副词,非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跟小相对
当
咨臣以当世之事
当时
当余之从师也
当...时候
道
益慕圣贤之道
名次,学说
中道崩殂
路途
咨诹善道
道理
策之不以其道
正确的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
进尽忠言
完全
林尽水源
完,没有,消失
戒
戒之曰
告诫
必敬必戒
谨慎
居
居天下之广居
动词,居住
居天下之广居
居所
不可久居
停留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处在
极
此乐何极
尽头
南极潇湘
至,到达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知其源
可以
未可
行,合宜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可能
可爱者甚蕃
值得
空
浊浪排空
天空
而或长烟一空
消散
空乏其身
使...缺乏
庭下如积水空明
直射,四支僵劲不能动
到,到达
志
处处志之
动词,做记号
寻向所志
名词,记号
必先苦其心志
志向,意志
足
足肤皲裂而不知
脚
以中有足乐者
值得
质
援疑质理
询问
非天质之卑
智力,天资
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
举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举用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推荐
舍
便舍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