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四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学的四要素

2.文学幽灵化

3.文学的起源——游戏说

4.文学的起源——巫术说

5.文学的反叛性

6.模仿论的定义及特点

7.表现论的定义及特点

8.语言论的定义及特点

9.修辞论

10.如何理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

当代文学生产作为精神生产活动,创造着满足公众审美文化需求的精神产品,具有物质生产所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生产活动也具有产业属性,能够为文学产品的创作者、出版发行者带来商业利润。

11.如何理解文学消费的两重性

当代文学消费具有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的两重性。一方面,文学产品作为精神产品,能够使消费者受到精神感染和教育。

另一方面,文学产品具有一般物质产品的特点,需要通过购买或其他方式拥有才能实现消费。

12.夸示性消费

“夸示性消费”主要是指消费者为炫耀身份和地位而进行的文学消费。匈牙利学者豪泽尔指出,上层阶级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对文化产品进行“夸示性消费”,其目的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尽管他们没有对艺术的内在审美需要,也从未打算去阅读那些文艺作品,甚至对所收藏的艺术经典名著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但为了装点门面,附庸风雅,显示自己既富且贵,因而喜欢购买和引人注目地摆设一些豪华精美的文学经典名著,以营造一种所谓有教养的文化环境。

13.意识形态论

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概念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大多数学者认为,现代意识形态学说的源头要追溯到培根的“假象说”。最早把“意识形态”术语引入哲学研究领域的是法国哲学家德·特拉西。

德语中“意识形态”一词由马克思创制,最早出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

在马克思看来,从本质上说,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思想的体现。它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化的形式,借此达成遮蔽或歪曲现实关系的目的。

14.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

伊格尔顿的“形式的意识形态”概念有两层含义:它首先标

示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生产方式的特性恰恰在于文学的审

美形式;其次,文学常常能真实的关系重新编码,移置,转

换为审美想像关系的暗码。

15.文学的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

和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艺术作

品总是引导着欣赏者向作品所规定的艺术境界运动,另一方

面,欣赏主体又总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能力来

改造和加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16.艺术的审美性

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艺术中的“真”,并不等于生活真实,而是要通过艺术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和加工,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的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通过艺术形象体现出来。

艺术中的“善”,也并不是道德说教。同样是通过艺术家的精心创

作,使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是渗透到艺术作品之中,也就是化“善”为“美”,体现为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17.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和广阔性

文字以语言为艺术媒介,文学的审美特征主要取决于语言的

特性,集中体现为间接性与广阔性,情感性与思想性,结构

性与语言美。

文字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读者必须通

过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因此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而

这种间接性使得文学形象具有了其他艺术无法与之相比的广

阔性。

文学形象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受的,它需要

读者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学修养。在阅读过程中,通过

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头脑里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

画面来。这就构成了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因而人们把文

学称为“语言的艺术”。

18.语言的特点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使得文学具有了与其他艺术

相区别的审美特性。在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同时,文学的

语言因为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本身也具有审美的价值。从某种意义来说,这种语言美甚至构成了文学的特质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