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四要素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
(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
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
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
(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1)无功利与功利:A.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文学概论试题往届试题及答案4
文学概论试题往届试题一、单选题1.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括‘‘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D观众)。
2.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B蕴藉)、阅读期待、开放。
3.在西方典型理论的背景下,其文学文本大多在情节丰硕的故事中塑造性格鲜明又复杂的典型形象,在( D细节)中塑造典型,追求那种细腻感和真实感。
4.支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
‘‘陌生化”一词,是俄国(A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5.( C悲剧)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6·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 B意识形态气氛)、文学资源场及文学创新需要等几个重要方面。
7·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D个体创造)与机构制作特点。
8-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 A共鸣)。
9.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需通过(C媒体宣传)。
10.今世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属于( D文化批评)模式。
二、多选题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表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BCD ).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D.文学即博学。
2·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熟悉。
体验论的文学观念以为(ABCD ).A.文学主要不是对世界的摹仿B.文学主要不是对情感的表现C.文学主要不是对读者的道德感化的产物D.文学是个体的特殊的生命体验的结晶E.文学重视作者在作品中的表现活动3·文学文本层面中的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第一层面,它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ABCD)A.语音B.文法C.辞格D.语体E.衍意4.文学文本通常包括这样一些层面(ABC)余意层、衍意层。
A.语言层B.形象层C·意蕴层5.口语媒介是最先的一种媒介形式,是语言的一种最初形态,与文字媒介不同的是,它( ABDE )。
文学概论 知识重点
文学概论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记者”_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影响文学创作和发展的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 法国丹纳《艺术哲学》《英国文学史》序言文学作品的四个基本层面:字音层、意义单元、图示化方面、被再现的客体——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文学的艺术作品》——黑格尔提出的层面是“形式”“意蕴”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言、象、意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巫术与文学的关系:英国詹.乔.弗雷泽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文学一词最早见于:文学一词最早见于《论语》一书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英国克莱夫·贝尔在《艺术论》中提出了“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必定存在着这样一种性质,没有它,一件艺术品就无法存在,有了它,从最低程度上说,没有一件艺术作品是毫无价值的。
这一性质是什么呢?为一切能激发起我们的审美情感的对象所共同禀赋的性质,是什么呢?在圣·索非亚[大教堂建筑],沙托尔[大教堂建筑]的窗户中,在墨西哥的雕塑中,一只波斯陶碗,中国的壁毯中,在帕杜瓦城的乔托的壁画中,以及普桑,弗兰切斯卡,塞尚的杰作中,普通存在着的一种性质是什么呢?只有一种回答似乎是可能的,那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在上述每一件艺术品中,线条与色彩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在一起:那些形式以及各种形式之间的联系,都激发起我们的审美情感。
这些线与色的联系与结合,这些在审美意义上美妙动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而‘有意味的形式’则是所有视觉艺术中普遍存在的性质。
”文以气为主:曹丕《典论·论文》提出“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要性作品的形式价值: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应该是作品的形式价值,是文学性或特异性,由此提出“陌生化概念”陌生化概念: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书中提出“陌生化概念”中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称为“诗学”“意象”:这一审美的范畴,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象征文学的特点:暗示性、朦胧性- 象征性文学是一种侧重于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方式。
文学四要素名词解释
文学四要素名词解释
文学四要素是指文学作品中的四个基本要素,包括主题、情节、人物和语言。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首先,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思想或主旨。
它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社会、道德等方面的观点和思考。
主题可以是抽象的概念,也可以是具体的事件或情感,它通过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语言来传达给读者,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其次,情节是文学作品中事件的发展和组织方式。
情节包括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它决定了作品的结构和节奏。
情节通过一系列的冲突、转折和发展,展现了作品的张力和发展趋势,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情感参与。
第三,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他们是情节的推动者和承受者。
人物具有独特的性格、行为和心理特征,他们的行为和言语展示了作品中的价值观和思想。
人物的形象可以通过作者的描写和对话来展示,读者通过对人物的理解和共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最后,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和工具。
语言通过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来构建作品的形象和意境。
作者通过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语言,
创造出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美感。
语言的运用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对声音、节奏和形象的塑造,它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对作品的理解。
综上所述,文学四要素分别是主题、情节、人物和语言,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主题传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情节展示了作品的发展和张力,人物是情节的推动者和承受者,语言是作品的表达方式和工具。
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世界,引导读者思考和感受。
文学概论(1)
选择名词解释解答(一部分)文艺学的三分之:文学理论、文学批判、文学史(美国当代著名学者韦勒克和沃伦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爱布拉姆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四要素)文学理论五大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六大基石:艺术活动论、艺术交往论、艺术生产论、艺术反映论、美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人民文学论文学理论七大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文学理论的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性文学活动发展人物观点(选择)1.文学发展动力是社会风气,如《乐记》2.与时代变化密切相关,如刘勰《文心雕龙》3.是某种非人力可以改变的因素,如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4.从文学内部探求文学意义,以为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如加拿大弗莱,按照时代分为喜剧、传奇、悲剧、讽刺。
5.文学发展只是文学固有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的形态变化,如俄国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文学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1.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2.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征3.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无功利与功利(目的)形象与理性(方式)情感与认识(态度)文学话语的5要素:指一定说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主体客体的关系:审美价值评价关系主客体表现的2个特征:体验的心理特征和感性直观的思维特征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发生、构思、物化文学创造3个基本环节: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创作动机文学创造的构思方式: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与陌生化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的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实力创造形象的方式。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是指在艾布拉姆斯文学理论中提出的四个重要元素,它们分别是情感、思想、形式和语言。
这四个要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首先,情感是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中的第一个要素。
情感是作品中展现出来的作者对于人类情感和体验的表达。
通过情感的渲染,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者所要传递的情感,进而与作品产生共鸣。
其次,思想是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中的第二个要素。
思想是作者通过作品所展示出来的对于人类思考、哲学观点和价值观的反思。
艾布拉姆斯文学强调作品的思想性,通过思想的提炼和阐释,可以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第三,形式是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中的第三个要素。
形式是指作品的结构、叙事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呈现。
艾布拉姆斯认为,形式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良好的形式塑造,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语言是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中的第四个要素。
语言是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通过语言的运用,作者能够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艾布拉姆斯文学注重语言的韵律、表达力和准确性,通过精炼的语言,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综上所述,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包括情感、思想、形式和语言。
这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会详细探讨每一个要素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揭示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的重要性和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根据主题和要点来安排。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因此文章结构应该能够清晰地呈现这四个要素的内容,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每个要点的内容,并说明它们在整个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部分可能的内容的建议:2. 正文2.1 第一要点: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之一——情感表达- 介绍情感表达的定义和重要性- 解释情感表达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效果- 举例说明情感表达在著名文学作品中的运用2.2 第二要点: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之二——思想透视- 阐述思想透视的概念和作用- 分析思想透视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和价值- 引用相关文学作品中的例子,展示思想透视的运用技巧2.3 第三要点: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之三——形式结构- 简要介绍形式结构的含义和特点- 分析形式结构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具体案例,探讨形式结构的不同类型和应用2.4 第四要点: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之四——语言表现- 解释语言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语言表现对读者的影响和情感传达的效果- 引用相关的文学作品,展示语言表现的方式和技巧通过上述文章结构,读者将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的概念和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分析,对每个要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文学四要素名词解释
文学四要素名词解释文学四要素是指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和语言这四个方面。
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
首先是主题,即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主要观点或情感。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品的核心所在。
它可以是生活哲理、人生价值观、社会问题等等,通过文学作品的叙述、描写、对话等手法来表达。
主题可以是直接明确的,也可以是间接暗示的,它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其次是情节,指的是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或者说剧情。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骨架,通过一系列事件和行动的连续发展来展示主题。
情节包括起因、发展和结局,在其中融入了冲突、转折和高潮等元素,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张力。
情节的构建要求紧凑合理,展现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变化,并与主题相一致。
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形象,他们是情节展开的驱动力和主要承担者。
人物是作品的灵魂,是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心理描写等方式来展现主题的具体体现。
人物可以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通过对人物性格特点、背景、关系等的刻画,使之具备丰满的个性和鲜明的形象。
人物的塑造应该真实可信,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和关注。
最后是语言,指的是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对词语、句子和修辞等的运用,使作品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语言包括形象生动的描写、对话的逼真自然、节奏韵律的把控等等,能够使读者产生直观的感觉和强烈的共鸣。
语言的运用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它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文学四要素主题、情节、人物和语言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
主题给予作品思想内涵,情节展现了主题的发展过程,人物是主题的具体体现,而语言是主题、情节和人物的表达方式,使作品具备了艺术性和感染力。
只有将这四个要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一部有意义、有思想、有感染力的优秀文学作品。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C) 。
A. 文采B. 情感C. 观众D. 文化2. 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A)”。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 文学B. 诗学C. 佛学D. 神学3. 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
“陌生化”一词,是(B)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 美国B. 俄国C. 英国D. 德国4.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D) 、语境依托性。
A. 意识性B. 表象性C. 表情性D. 中介性5. 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D)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A. 什可洛夫斯基B. 高尔基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巴赫金6.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A)。
A. 实用论B. 信息论C. 意志论D. 反映论7.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A) 。
A. 语境依托性B. 表象性C. 表情性D. 意识性8. 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是(D) 文本。
A. 创意型B. 再现型C. 象征型D. 表现型9. 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是(C) 文本。
A. 象征型B. 表现型C. 再现型D. 创意型10. 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A) 。
A. 表意B. 表象C. 表情D. 表志11.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C) 、物质性、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A. 表情性B. 表象性C. 涉义性D. 意识性12.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D)。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C)。
A。
文采 B。
情感 C. 观众 D。
文化2. 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A)"。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
文学B。
诗学 C. 佛学 D. 神学3. 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
“陌生化"一词,是(B)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 美国B。
俄国C。
英国 D. 德国4。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D)、语境依托性。
A. 意识性B. 表象性C. 表情性D. 中介性5. 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D)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A。
什可洛夫斯基 B. 高尔基 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巴赫金6.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文化论以外还有(A)。
A. 实用论B. 信息论C. 意志论D. 反映论7。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A) 。
A. 语境依托性B. 表象性C。
表情性D。
意识性8。
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是(D)文本.A。
创意型 B. 再现型C。
象征型D。
表现型9。
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是(C)文本。
A。
象征型 B. 表现型 C. 再现型 D. 创意型10。
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A)。
A. 表意B。
表象 C. 表情D。
表志11。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C)、物质性、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A。
表情性 B. 表象性 C。
涉义性D。
意识性12。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D)。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C) 。
A. 文采B. 情感C. 观众D. 文化2. 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A)”。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 文学B. 诗学C. 佛学D. 神学3. 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
“陌生化”一词,是(B)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 美国 B. 俄国 C. 英国 D. 德国4.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D) 、语境依托性。
A. 意识性B. 表象性C. 表情性D. 中介性5. 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D)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A. 什可洛夫斯基B. 高尔基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巴赫金6.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文化论以外还有(A)。
A. 实用论B. 信息论C. 意志论D. 反映论7.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A) 。
A. 语境依托性B. 表象性C. 表情性D. 意识性8. 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是(D) 文本。
A. 创意型B. 再现型C. 象征型D. 表现型9. 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是(C) 文本。
A. 象征型B. 表现型C. 再现型D. 创意型10. 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A) 。
A. 表意B. 表象C. 表情D. 表志11.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C) 、物质性、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A. 表情性 B. 表象性 C. 涉义性 D. 意识性12.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D)。
文学四要素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认为作品的构成是四个层面,即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
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其间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这才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历史上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在西方,有赫拉克利特的“艺术摹仿自然”论点、苏格拉底的“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论点、柏拉图的“理式摹仿”说、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摹仿”说。
与西方再现说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真”说,五代大画家荆浩在《笔记法》中说“画者画物,度物象而取真”。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表现说产生于19世纪初兴起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柯勒律治认为“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不是由任何外界的东西所引起的”,雪莱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1.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图示,文学实际上由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四要素分别是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他们之间具有确定的结构关系。
2.意识形态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创造,根据威廉斯归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意识形态至少三层意思:第一,意识形态是指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信念体系。
第二,意识形态是各种幻觉的信念体系,尤其是说位的虚假观念或意识,及真知或科学形成对照。
第三,意识形态是意义和观念的一般产生过程。
3.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4.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5.陌生化以作者或者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如曹雪芹及刘姥姥6.文学材料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7.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8.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及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及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用,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10.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者潜在的接受着,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简答及论述:一、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指什么?①文学消费具有特殊商品消费性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学艺术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二重性质。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文学的四要素说名词解释
文学的四要素说名词解释文学的四要素是指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四个基本要素,包括情节、人物、语言和主题。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作品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作品的内涵和形式。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故事线索或情节线索,它是作品的骨架,承载着作品的发展和进程。
情节可以是相对简单的线性叙事,也可以是错综复杂的多线叙事。
它通过情节的衔接和推进,引导读者进入作品的世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情节的设置需要合理,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让读者投入到作品中,与作品的发展产生共鸣。
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的载体,也是情节发展的主体。
人物的定位和塑造需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活力,使其在读者的心中栩栩如生。
人物可以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也可以是作者根据生活经验或想象创作的虚构人物。
无论真实还是虚构,人物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作品。
通过人物的冲突、成长和转变,读者能够深入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语言是文学创作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语言的选择和运用需要丰富多样,既能够表达作者的深度思考,又能够贴近生活,让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足够的语言感染力,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引发读者共鸣。
不同的作品类型和风格,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手法,但无论如何,语言应该是美丽、精确、生动的,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
主题是文学作品中的核心思想或中心思想,是作品传递给读者的作者意图和情感之所在。
主题可以是社会现象、人性探索、历史背景等,也可以是抒情、思考、哲学等。
主题的选择需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辨和思考,使作品具有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主题的呈现和探索,作品能够在审美层面上得到读者的赏识和思考。
四个要素情节、人物、语言和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相互促进和制约。
文学理论基本术语
文学理论基本术语1. 文学四要素。
这是由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M.H. Abrams)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组成。
2. 模仿说。
这是古希腊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的模仿。
它内部存在两种对立观念,一种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否定性模仿说,认为艺术仅仅模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因而没有真理价值;另一种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肯定性模仿说,与柏拉图的主张相反,认为艺术模仿世界同样能达到真理境界,这一主张后来成为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圭臬。
3. 观物取象说。
这是中国古代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的起源与人“观”天地鸟兽的运动变化并加以模仿的行为有关。
4. 表现说。
这是西方18世纪以来随浪漫主义思潮而形成的学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或情感的表现。
5. 言志说。
这是中国先秦产生的学说,认为诗歌是作者情感和志向的表现。
6. 文学本体论。
这是美国批评家兰塞姆(J. C. Ransom)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作品的内容或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的形式。
7. 劳动说。
有关文学起源于劳动的学说,认为文学活动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劳动。
第一,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第二,劳动摧发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提供了文学的主要内容。
第三,在文学的早期形式上也体现了劳动的痕迹。
8. 不平衡说。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有关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关系的学说,认为艺术活动的发展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或快或慢,有时甚至呈反方向发展。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范性表现:一种是某些文艺类型如神话和史诗只能兴盛于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另一种则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在艺术上反而领先。
9. 循环说。
这是加拿大批评家弗莱(N. Frye)提出的有关文学发展动因的学说,认为文学的变化与自然节律相似,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与循环过程,黎明和春天与喜剧对应,日午和夏天与传奇对应,日落和秋天与悲剧对应,黑暗和冬天与讽刺文学对应。
文学概论童庆炳自考版北大出版社知识点总汇
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四要素和三过程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伽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
他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提出,作品构成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的外观层。
(第五层:形而上学层)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听众、观众、读者)一切文学作品的源泉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改造成为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给我们最重要的理论其实在于它把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其间包含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柳宗元《小石潭记》:文学是人的对象性精神活动,作家把外部自然和人的自然作为自己本质力量的确证,从而把文学变成人的精神活动的过程。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活动有待于主体与对象关系的建立)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1. 再现说: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1)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就是再现说。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苏格拉底“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这种描绘“应是通过形式表现心理活动”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2)与西方再现说相似的: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其真”(五代荆浩《笔记法》)清代叶燮“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2. 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流露。
(1)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中第一次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2)柯勒律治:有一个特点是所有真正的诗人所共有的,就是他们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
(3)雪莱《为诗辩护》: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4)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文学是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情感涌动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主张以外部显示作为对象,以不平凡色彩呈现出来。
文学四要素
文学四要素文学四要素是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提出的,他提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组成,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其中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更是文学作品再现或反映的对象;作者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不仅是写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
通过阅读作品而与作者达成沟通;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物和读者阅读的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文学典型:1、定义: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出的具有显出特征的富有审美能力的,含有丰富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典型人物的审美特征一般具有以下三点:典型人物的审美特征:三方面:具有独特饱满鲜明的个性;具有巨大深刻的社会概括性;典型人物的个性和社会概括性具有统一性。
3、典型论的发展及论争典型的概念基本上由西方文论创立,其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17世纪以前,类型说;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代表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鲁迅《孔乙己》《阿Q正传》马克思主义典型论〔高度的个性化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社会历史内容和揭示社会发展潮流〕〔时代背景下共同群体的特征〕〔历史过程中本质的真实〕马克思主义典型论要求:1、充分表现人物的真实个性〔细节的真实〕2、要求个人的典型与他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表现整个社会的现实和精神状态作家不仅要写出主人公“怎么样”,而且要写出“为什么”,不仅要告诉读者主人公的思想和行动,而且也要写出是什么社会环境驱使主人公如此思想和行动。
马克思主义典型论不是永恒人性的代表,而是现实世界的矛盾的突出反映,属于特定的历史状态。
例如:《红与黑》1830年历史纪实,仅仅属于资产阶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学的四要素
2.文学幽灵化
3.文学的起源——游戏说
4.文学的起源——巫术说
5.文学的反叛性
6.模仿论的定义及特点
7.表现论的定义及特点
8.语言论的定义及特点
9.修辞论
10.如何理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
当代文学生产作为精神生产活动,创造着满足公众审美文化需求的精神产品,具有物质生产所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生产活动也具有产业属性,能够为文学产品的创作者、出版发行者带来商业利润。
11.如何理解文学消费的两重性
当代文学消费具有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的两重性。
一方面,文学产品作为精神产品,能够使消费者受到精神感染和教育。
另一方面,文学产品具有一般物质产品的特点,需要通过购买或其他方式拥有才能实现消费。
12.夸示性消费
“夸示性消费”主要是指消费者为炫耀身份和地位而进行的文学消费。
匈牙利学者豪泽尔指出,上层阶级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对文化产品进行“夸示性消费”,其目的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
尽管他们没有对艺术的内在审美需要,也从未打算去阅读那些文艺作品,甚至对所收藏的艺术经典名著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但为了装点门面,附庸风雅,显示自己既富且贵,因而喜欢购买和引人注目地摆设一些豪华精美的文学经典名著,以营造一种所谓有教养的文化环境。
13.意识形态论
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概念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
大多数学者认为,现代意识形态学说的源头要追溯到培根的“假象说”。
最早把“意识形态”术语引入哲学研究领域的是法国哲学家德·特拉西。
德语中“意识形态”一词由马克思创制,最早出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
在马克思看来,从本质上说,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思想的体现。
它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化的形式,借此达成遮蔽或歪曲现实关系的目的。
14.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
伊格尔顿的“形式的意识形态”概念有两层含义:它首先标
示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生产方式的特性恰恰在于文学的审
美形式;其次,文学常常能真实的关系重新编码,移置,转
换为审美想像关系的暗码。
15.文学的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
和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方面,艺术作
品总是引导着欣赏者向作品所规定的艺术境界运动,另一方
面,欣赏主体又总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能力来
改造和加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16.艺术的审美性
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艺术中的“真”,并不等于生活真实,而是要通过艺术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和加工,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的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
通过艺术形象体现出来。
艺术中的“善”,也并不是道德说教。
同样是通过艺术家的精心创
作,使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是渗透到艺术作品之中,也就是化“善”为“美”,体现为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17.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和广阔性
文字以语言为艺术媒介,文学的审美特征主要取决于语言的
特性,集中体现为间接性与广阔性,情感性与思想性,结构
性与语言美。
文字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
读者必须通
过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因此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而
这种间接性使得文学形象具有了其他艺术无法与之相比的广
阔性。
文学形象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受的,它需要
读者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学修养。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
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头脑里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
画面来。
这就构成了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因而人们把文
学称为“语言的艺术”。
18.语言的特点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使得文学具有了与其他艺术
相区别的审美特性。
在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
同时,文学的
语言因为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本身也具有审美的价值。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种语言美甚至构成了文学的特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