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 第六章 真核生物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6章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有性孢子
有子 囊壳
的 子囊
减数分裂
同步分裂形成二倍性母细胞
受精
A型母体核
a 型母体核
粗糙脉胞菌生活史
1) 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呈现有规律的排列. 2) 8个子囊孢子中,两相邻者的基因型一致.
1、 着丝粒作图
以着丝粒作为一个座位,测定某一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 距离,并进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作图。
结论:nic 与 ade 连锁
5 重组值的计算
6 作图:
0
nic
ade
5.05
5.25
9.3≠10.25
10.25-9.30=0.95,双交换的结果被遗漏了。
子 每一子囊被计算为重
子 在所有子囊中被计算为
囊 组子的染色单体数
囊 重组子的染色单体数
型
.—n
n—a
.—a 型
.—n
n—a
.—a
20
4
第六章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第一节 真核生物基因组
基因组:一个物种单倍体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所携带的全部基 因。
一、C值悖理 C值:一个物种基因组的DNA含量是相对稳定的,通常称
为该物种DNA的C值,即单倍体所含DNA量。 C值悖理:物种的C值及其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
关系。
二、N值悖理 N值:一个物种基因组的基因数目。 N值悖理:生物的基因数目与生物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不完
M1 M1 M1 M1 M1 M2 M2 M1 M2 M2 M2 M2 M2 M2
PD NPD T
T PD NPD T
808 1
90
5
90
1
5
说明及分析方法:
1、 7种基本子囊型中的四个基因型次序是各不一 样的,分别由7种不同的交换方式而来。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a +
+ n
a +
NPD
若两连锁基因在异臂上,则PD与NPD都由双交 换形成且机会相等,所以PD=NPD。但事实上 PD≠NPD故此情况不可能 ∴ nic和ade在同臂上 已知RF(0-nic)+ RF(nic-ade)=5.05%+ 5.2% RF(0-ade)=9.3% 即RF(0-nic)+ RF(nic-ade) ≠ RF(0-ade) 原因:着丝粒和ade间发生过双交换,但在计算 RF (0-ade)时却没有计算在内,而在计算RF(0-nic)和 RF(nic-ade)时都各计算一次。
(3-6)四种排列方式:第一分裂产物中野生
型与突变型未发生分离,野生型和突变型
M2发生分离,称第二次分裂分离(second
division segregation)。
着丝粒与基因位点间发生非姊妹染色单
体交换,因此这四种子囊均为交换型子
囊。
非交换型、交换型子囊的形成
着丝点距离与着丝点作图
0 0 10 180 2 10 202
4 180 10 0 4 10 208
0 180 0 180 2 10 372
由上表可以看出202+208 ≠372,
低估的重组值= (202+208-372)/4000 ×100%=0.95%
RF(0-nic)+ RF(nic-ade) = RF(0-ade)+0.95%=9.3% +0.95%=10.25%
六种子囊孢子排列方式
六种子囊孢子排列方式
第一次分裂分离与第二次分裂分离
(1-2)两种排列方式:野生型lys+和突变型lys-在 M1彼 此分离,称第一次分裂分离(first division
第六章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链孢霉的特点是它的四分体是顺序排列的。
不仅减数分裂的四个产物在子囊中仍连在 一起,而且代表减数分裂四个染色单体的子囊 孢子是直线排列的,排列的顺序跟减数分裂中 期板上染色单体的定向相同。
因此,我们用遗传学方法可以区分每个染 色单体及其基因型,而用细胞学检查方法是办 不到的。
四分体遗传分析的特殊意义:
接着在每条产囊菌丝中都发生下列过程: ①由每种交配型的一个核共同形成子囊原始细胞, ②这两个核在伸长的细胞中融合成二倍体细胞核; ③二倍体细胞核立即进行减数分裂; ④减数分裂的四个产物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在一个
子囊中形成四对子囊孢子。 同时,其他菌丝形成了一个厚壁包围着产囊菌丝,构
成长颈瓶状的子囊壳。
的特异的碱基序列(单拷贝)的长度(或核苷数)之和来表示 复杂度(的大小) 。
DNA分子中无重复的核苷酸序列的最大长度.
病毒或细菌的基因组无重复序列,其基因组的复杂度与 C值(即基因组的大小)相等。
四、真核生物基因组DNA序列的复杂度
DNA复性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真核生物基因组序列大致 可分为3种类型: 1、单拷贝序列(非重复序列):每个基因只有1-2个 拷贝。 2、中度重复序列:平均长度300bp,重复次数10-102。 3、高度重复序列:通常为6-200bp,重复次数在106。
第二次分裂分离: + - + - +--+
-++-
-+-+
每一个第二次分裂分离的子囊是供试位点与着丝点 之间发生一次交换的结果。
根据这种特殊情况,就有可能计算某一位点和着丝点之间的重组百分率。 重组百分率的标准公式如下:
A位点和着丝点之间重组 染色单体数 染色单体总数
100
交换值 (%)
重组型配子数 总配子数
6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2
因此,总的PD四分子频率=总的NPD四分子频率。
(2) 当两个基因在相同的染色体上是连锁时:
若在基因间不发生交换,则产生PD型。 若在基因间出现一个单交换,则产生T型。 如果出现双交换,则: 两线双交换:PD型 三线双交换:T型 四线双交换:NPD型 四线双交换只占所有双交换中1/4的可能性, 一般发生的概率比较低。
B
A
C
A
B
C
6-4
3 真核生物基
因序列的分类
单拷贝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 高度重复序列
(1)单拷贝序列(unique sequence)
亦称非重复序列(nonrepetitive
sequence),在一个基因组中只有1个拷贝或2-
3个拷贝。如组蛋白基因。真核生物的蛋白质编
码基因往往位于基因组DNA单拷贝序列中。 原
个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第二次减数分裂,则说明基
因与着丝粒之间发生了重组。
D
鉴别第一次或第二次减数分裂的分离,可根据8
个子囊孢子基因型的排列顺序。
③ 着丝粒距离的计算
着丝粒与某一基因间RF=
第二次分裂分离子囊数(或交换型子囊数) ×1/2×100% 子囊总数
或者:
1 M RF(着丝粒—基因)= 2 M M
4 证明双交换不仅可以包括4线中的2线,还可 以包括3线或4线。
⑴ 着丝粒作图
① 概念:
以着丝粒作为一个座位,测定某一基因与 着丝粒之间的距离,并进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位臵作图。
② 原理:
A 如果着丝粒与某一对杂合基因之间未发生交换,
则该基因与着丝粒同步分离。此时,一对等位基 因的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即M1,形成非
数目及其所携带的全部基因。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2)
第十一页,课件共98页
联会
DNA双链
(染色单体)
单链断裂
单链交换
交联桥
单链连接
Holliday中间体
分支迁移
第十二页,课件共98页
异构化
旋转180º
左右切拆分
上下切拆分
第十三页,课件共98页
上下切
左右切
亲
组
合
重
组
合
横向切开旁侧序列不变,纵向切开旁侧序列重组
第十四页,课件共98页
Holliday 模型(霍利迪模型)过程
(2)位点专一性重组
这类重组依赖于小范围的同源序列联会;重组事件只涉及
特定位置的短同源序列,或仅涉及特定的碱基序列。
重组时发生精确的切割和连接反应,DNA不丢失、不合
成。
重组发生在特殊位点上,此位点含有短同源序列,有位
点专一性的蛋白因子催化。
两个DNA分子并不交换对等的序列部分,而往往是一个DNA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2)
第一页,课件共98页
遗传重组的类型
生物适应与进化的基础是可遗传的变异,而变异的
来源是突变和遗传重组。
虽然都是DNA双链间的物质交换,但其发生所需条件和
辅助因子不完全相同。主要有四种类型:
普遍性重组或同源重组
遗
传
重
组
位点专一组
第二页,课件共98页
stutter during replication,
that is, it may slip and
make a second copy of the
same dinucleotide, or skip
over a dinucleotide.
第六章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
一、断裂与重接模型 重组双方DNA分子的断裂与重接
1. 证据:
1961,M.Meselson and J.J.Wergle两个双标记λ噬 菌体感染大肠杆菌。 (c.mi)λ噬菌体1 13C和14N ―重”链 同时感染 大肠杆菌 (+.+) λ噬菌体2 12C和14N ―轻”链
重链 重链和轻链 轻链 CsCl密度梯度离心 子代噬菌体
B 。。 。。 b 。 B b。 b。 B 。 。 。
染色体复制且配对, 进入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Ⅰ
两种基因型分离 分裂模式:
减数分裂Ⅱ
b B b B 。 。。。
第二次分裂分离
重组型(M2型)
有丝分裂
考察两种子囊的数目,可镜检区分子囊的类型,M2 型子囊中只有一半孢子发生交换,故B基因与着丝粒 的重组值: RF.=1/2(M2型子囊数)/全部子囊数
遗传重组的类型
根据对DNA和序列和所需蛋白质因子的要求,可有三种类型的 重组。其共同点是双股DNA间的物质交换,但其发生的情况 有所不同。
一、同源重组
它的发生是依赖大范围的DNA同源序列的联会。重 组过程中,两个染色体或DNA分子交换对等的部分
⒈需要重组的蛋白质参与,eg.大肠杆菌中的 RecA蛋白、RecBC蛋白; ⒉蛋白质因子对DNA碱基序列的特异性要求不高; (存在重组热点和序列长度的影响) ⒊真核生物染色质的状态影响重组的频率。
试验结论:
菌株A与菌株B必定发生DNA链的断裂和重接,各类 重组型的密度梯度离心呈现中间条带,说明遗传重组 是通过两条链断裂后重接完成。 二、同源重组的Holliday模型:
1、同源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联会。
2、同源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两个方向相同的两条链, 在内切酶作用下,在相同位置上形成切口。
genetics 6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不同物种核酸的C 曲线 不同物种核酸的 0t曲线 如果基因组中每一种基因只有一个,即都是单拷贝序列,பைடு நூலகம்如果基因组中每一种基因只有一个,即都是单拷贝序列,那 么基因组愈大则基因组的复杂性愈大,复性速率愈小,k也 么基因组愈大则基因组的复杂性愈大,复性速率愈小, 也 愈小,所以C / 与非重复序列的基因组大小呈正比 愈小,所以 0 t/ 2与非重复序列的基因组大小呈正比
红色面包霉的有性繁殖
1、不同生理类型的菌丝(假定为+型和-型)相互融合,亦称 、不同生理类型的菌丝(假定为+型和- 相互融合, 受精,形成双倍体的合子。 受精,形成双倍体的合子。 2、两种不同生理类型的菌丝都能产生分生孢子和原子囊果,原 、两种不同生理类型的菌丝都能产生分生孢子和原子囊果, 子囊果相当于卵细胞,分生孢子相当于精细胞。 子囊果相当于卵细胞,分生孢子相当于精细胞。当“+”交配 接合型) 交配型融合和受精以后, 型(接合型)与“-”交配型融合和受精以后,形成双倍体的 合子。 合子。 合子形成以后,立即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单倍体的核, 合子形成以后,立即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单倍体的核,称为 四分孢子。四分孢子再各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子囊孢 四分孢子。四分孢子再各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 个子囊孢 这样,每个子囊里的8个孢子有 个为“ 个孢子有4个为 交配型, 个 子。这样,每个子囊里的 个孢子有 个为“+”交配型,4个 交配型,二者总是1: 分离 分离。 为“-”交配型,二者总是 :1分离。
• 每次减数分裂结果 四分孢子/子囊孢子 保存在一 每次减数分裂结果(四分孢子 子囊孢子 四分孢子 子囊孢子)保存在一 个子囊中 • 四分子或八分子在子囊中呈直线排列 四分子或八分子在子囊中呈直线排列——直列四 直列四 分子/直列八分子 直列八分子, 分子 直列八分子,具有严格的顺序
6.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1
基因组DNA的复杂性
二、DNA序列的类别
不同生物基因组的C0t1/2是不相同的,C0t1/2的位
置除了决定于基因组的大小以外,还取决于每个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重复次数:
重复次数愈少则复性愈慢,C0t1/2的位置愈后; 重复次数愈多,C0t1/2位置愈前。
• 在有重复顺序的复性中,在同一个复性曲线上的各 动力学组分的C0t1/2与DNA序列的重复频率成反比。
非重复DNA的绝对 含量随基因组的增 大而增加,但在 2×109bp水平上达 到一个平台。
大多数结构基因 存在于非重复 DNA中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不同序列组分的比例
卫星DNA(satellite DNA)
• 是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重复程度最高的成分,由
非常短的串联多次重复DNA序列组成。高度重复 DNA在物种间变化,但一般占了基因组的10%~
3、可以检验染色单体的交换有无干涉现象, 还可进行基因转变的研究。 4、证明双交换不仅可以包括4线中的两线, 还可以包括3线或4线。
(一)着丝粒作图(centromere mapping)
• 是从着丝粒作为一个座位,来计算某一基因与着丝 粒之间的距离单位,并根据这一数据进行基因在染 色体上的位置制图 。 • 原理 (1)如果基因与着丝粒之间没有发生交换(图示)
• 单拷贝序列在基因组中有1个或2-3个拷贝,序列 在1000bp左右; • 中度重复序列重复单位平均长度大约300bp,重 复次数在10-102 ,还有一类重复次数在103 -105 之间,一般是分散的,主要由重复序列拷贝数很 大的基因家族组成。 • 高度重复序列的重复序列长度在6~200bp,聚集 在一起,串联排列,重复次数大于100万,总长度 最长可达100mb,多存在于异染色体,近中心粒 和端粒,在人群中的多态性不强。
遗传学第6章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蛋白质修饰
蛋白质修饰可以影响蛋白质的 活性和稳定性,进而影响基因 的表达。
亚细胞定位
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可以影响 其在细胞内的功能和表达水平 ,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遗传病
总结词
由一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疾病。
详细描述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一个基因的突变引起的遗传疾病,如囊性纤维化、镰状细胞 贫血等。这些疾病通常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由等位基因的显性或隐性遗传导 致。
遗传学第6章真核生物的遗传 分析
目
CONTENCT
录
•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 真核生物的基因突变 • 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 真核生物的遗传疾病 •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技术
01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
02
01
03
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 体等。
100%
微RNA
微RNA是一类非编码RNA,可以 通过与mRNA结合来调控基因的 表达,影响细胞发育和分化。
80%
反义RNA
反义RNA是指与mRNA互补的 RNA分子,可以通过与mRNA结 合形成双链来抑制基因的表达。
翻译水平调控
翻译因子
翻译因子是参与蛋白质翻译过 程的蛋白,包括翻译起始因子 、翻译延长因子和翻译终止因 子等。
详细描述
插入和缺失突变可以发生在基因内部的非编码区或编码区,导致基因的转录和 翻译过程受到影响。插入和缺失突变通常会引起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或产生新 的表型。
染色体变异
总结词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 化,包括染色体易位、倒位、重复、缺 失等。
VS
详细描述
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阶 段,通常是由于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 或外界因素的诱导。染色体变异会导致基 因表达的异常,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和 繁殖能力。染色体变异在遗传学研究中具 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揭示物种进化的机制 和人类遗传疾病的发生机理。
6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2PPT课件
6.1.1 C值悖理 C值(C value) :一个物种基因组的DNA含量是
相对稳定的,通常称为该物种DNA的C值,即单 倍体所含DNA量。如人:单倍体基因组3.16×109 bp。 最小的C值:支原体,106bp。 最大的C值:一些显花植物及两栖类动物, 1总0体11上bp,. C值随生物进化复杂程度的增加而上升。
4
5
结构和功 能相似的 同一类生 物中,以 至亲缘关 系较近的 物种之间, C值差异 很大。
6-1
6
C值悖理(C value paradox ): C值的大小并不 能完全说明生物进化的程度和遗传复杂性的高低, 物种的C值与其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 关系。
对C值悖理的解释:
基因组的部分或完全加倍、转座、反转录已加
sequence),在一个基因组中只有1个拷贝或 2-3个拷贝。如组蛋白基因。真核生物的蛋白质 编码基因往往位于基因组DNA单拷贝序列中。 原核生物中一般只含非重复序列。
18
(2)中度重复序列(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
重复次数10-102或103-105,一般是非编 码序列。重复序列平均长度300bp,往往构成 基因家族,同单一序列间隔排列,分散在基 因组中,可能在基因的活性调控中起作用。 如珠蛋白基因。
如:人的基因组(3300Mb)---25,000个基因。 线虫(C.elegans)基因组(97Mb)---19,000个基 因。 果蝇(D. melanogaster)基因组(常染色质部分 的
120Mb)---13,600个基因。 啤酒酵母(S. cerevisiae)基因组(12Mb)---约
6000个基因。 水稻(O. sativa)基因组(389Mb)---37,544 8
遗传学_第二版_课后答案
幻灯片 1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第五章幻灯片2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2. 在小鼠中,等位基因 A 引起黄色皮毛,纯合时不致死。
等位基因 R 可以单独引起黑色皮毛。
当 A 和 R 在一起时,引起灰色皮毛;当 a 和 r 在一起时,引起白色皮毛。
一个灰色的雄鼠和一个黄色雌鼠交配,F1 表型如下:3/8 黄色小鼠, 3/8 灰色小鼠, 1/8 黑色小鼠, 1/8 白色小鼠。
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A_R_A_rrAaRrAarraaR_aarrA_rrA_R_幻灯片3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3. 果蝇中野生型眼色的色素的产生必需显性等位基因 A。
第二个独立的显性基因 P 使得色素呈紫色,但它处于隐性地位时眼色仍为红色。
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的眼睛呈白色。
两个纯系杂交,结果如下:AaXPXp AaXpY解释它的遗传模式,并写出亲本、F1 和F2 的基因型。
A/a 位于常染色体上,P/p 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aa 的个体眼睛呈白色,基因型A_XP_ 的个体眼睛呈紫色,基因型A_XpXp、A_XpY 的个体眼睛呈红色。
幻灯片4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4. 一条真实遗传的棕色狗和一条真实遗传的白色狗交配,所有F1 的表型都是白色的。
F1 自交得到的 F2 中有 118 条白色狗、32 条黑色狗和 10 条棕色狗。
给出这一结果的遗传学解释。
分析: 子二代分离为 12:3:1,可看作9:3:3:1 的衍生,白色与有色(黑 + 棕)之比 3:1 ,而在有色内部,黑与棕之比也是 3:1,表明遗传很有可能涉及有两对基因之差。
假设: 1. 基因 A 控制白色,即基因型A_B_、A_bb 为白色。
2. 有显性基因 A 时,B(黑色)和 b(棕色)不表现显隐性关系;3. 无显性基因 A 即 aa 时, B(黑色)和 b(棕色)表现显隐性关系。
P 棕色×白色F1 白色118 32 10F2 12白色 : 3黑色 : 1棕色aabb AABBAaBbA_B_ A_bb aaB_ aabb在此,显性基因A 对另一显性基因B 是上位性的。
06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RFarg-thi=〔1/2(167)+8〕/191×100=47.9%
RFthi-pab= 〔1/2(121)+2〕/191×100=32.7%
由上表资料算出的每两个基因之间的PD、NPD及T三种四分子的数目 arg-thi pab-thi arg-pab PD 119 16 68 NPD 1 8 2 71 167 121 T 191 191 191 总数 47.9 32.7 19.1 重组频率
分离发生 MⅠMⅠ 的时期 四分子 类别 实得子囊 数 PD 808
1、亲二型(parental ditype, PD),2种基因型,都为亲型,包括①和⑤ 2、非亲二型(non-parental ditype,NPD):2种基因型,都为重组型,包括②和⑥ 3、四型(tetratype,T):4种基因型,2亲型2重组,包括③、④和⑦
第6章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本章重点是:讨论真核生物的基因组、 基因定位与染色体作图和真核生物同源 重组的分子机制,并介绍基因丢失、扩 增与重排及其遗传学效应。
例:有一杂交nic + × + ade
nic: 烟酸依赖型 ade: 腺嘌呤依赖型
得到的7种不同的基因子囊型和相应的子囊数。 nic + × + ade 得到的7种不同的基本子囊型和相应的 子囊数:
图6-14 双链断裂起始重组模型
6.3.3 联会复合体与重组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联会复合体。 多年来,认为联会复合体与重组有关,有可能是DNA 重组 的必要前提。而近年研究表明,联会复合体是重组的结果, 而不是原因。 (1) 联会复合体在双链断裂后形成 对酵母的研究结果证明,不论是同源重组还是位点专一 性重组,只有双链断裂才能起始重组。 双链断裂也发生在减数分裂早期,而且是在联会复合体 形成之前。
第六章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第六章真核生物遗传分析一、名词解释1、C值悖理(C—value paradox):生物基因组的大小同生物在进化上所处的地位及复杂性之间无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称为C值悖理。
2、N值悖理(N value paradox):物种的基因数目与生物进化程度或生物复杂性的不对应性,这被称之为N值悖理。
3、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同源重组的发生依赖于大范围的DNA 同源序列的联会,主要利用两个DNA分子序列的同源性识别重组对象,负责DNA配对和重组的蛋白质因子没有碱基序列的特异性,只要两条DNA序列相同或接近,重组就可以在此序列中的任何一点发生,重组中两DNA分子相互交换对等的结构部分。
4、位点专一性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这类重组依赖于小范围的同源序列联会;重组事件只涉及特定位置的短同源序列,或仅涉及特定的碱基序列,重组时发生精确的切割和连接反应,DNA不丢失、不合成,重组发生在特殊位点上,此位点含有短同源序列,有位点专一性的蛋白因子催化。
两个DNA分子并不交换对等的序列部分,而往往是一个DNA分子整合到另一DNA分子中,因此这种重组又叫做整合式重组5、基因共转变(coconversion):基因转变不仅是专一的,而且是有方向的,它不仅涉及单个位点(或基因座),而且涉及染色体的一个区段,如一对含有两个基因差异的突变型杂交时,在某些子囊中可以发生几个基因同时发生转变的现象,称为基因共转变6、末端连接(end-joining):是指断裂的DNA末端彼此相连。
7、链滑动(strand-slippage):是指DNA复制时,由一个模板跳跃到另一个模板所引起的重组。
8、异源双链DNA(heteroduplex DNA):发生重组时,在重组处每个双链都有一段区域是由亲本DNA分子的各一条链组成,该区域称为异源双链DNA。
9、基因转变(gene conversion):由于异源双链DNA区段不对称碱基对的不同修复过程导致一个基因转变为它的等位基因,称为基因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单一序列(unique sequence)
➢ 真核生物的大多数基因在单倍体基因 组中都是单拷贝的。
➢ 单一序列所占的比例在不同生物基因 组中变化较大:
原核生物中一般只含有非重复序列;
较低等的真核生物中大部分DNA也 是单拷贝的;
动物中将近50%DNA是中度或高度 重复的;
植物和两栖类生物中单拷贝DNA序 列降低,而中度和高度重复序列增加, 如玉米的重复序列在80%以上。
(2)卫星DNA (satellite DNA)
➢ 其碱基组成不同于其他部份,可用 等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其与主体 DNA 分开,因而称为卫星DNA 或 随体DNA。
➢ 各类卫星DNA都由不同的重复序 列家族构成。
➢ 重复单位串联排列。 ➢ 卫星 DNA约占人基因组 5~6%。
卫星DNA 根据长度可将其分为3类:
➢ 基因组(genome):一个物种单倍体的染色体数 目及其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基因组DNA测序结果表明基因组中不仅包含着整 套基因的编码序列,同时还包含着大量非编码序列, 这些序列同样包含着遗传指令(genetic instruction)。 因此,基因组(应该)是整套染色体所包含的 DNA分子以及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指令。
➢ 可用遗传学方法区分每个染色单 体。
顺序四分子分析( ordered tetrad analysis)
顺序四分子遗传分析的特殊意义在于: (1) 能从四分子不同类型出现的相对频率分析基因间的连
锁关系; (2) 能计算标记基因与着丝点之间的重组值,进行着丝粒
作图; (3) 子囊中子囊孢子严格的对称性质,表明减数分裂是一
Co = DNA concentration t1/2 = time for half reaction
反应一半所需时间
不同生物基因组的C0t ½是不同的。 1)C0t ½与基因组的大小成正比。 2)C0t ½的位置还取决于基因组的复杂性。不同复杂性的DNA序列的k2
不同, C0t ½ 也不同(= 1 / k2 )。
二、N值悖论(N value paradox)
N值悖论:生物的基因数目(number of genes) 与 生物进化树上的位置不存在正相关的事实。
生物
基因数
线虫
20 000
果蝇
13 500
人类
25 000
拟南芥
25 500
水稻
37 500
生物的复杂性不仅仅是基因数目的函数,还与下列 因素有关:
➢ 随着生物的复杂性增加,内含子的数目增加。酿酒酵母 (S. cerevisiae)基因组仅含220个内含子,而果蝇有41000 个内含子。
三、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复杂性
利用Cot曲线可以测定基因组的复杂性 复性动力学公式(二级反应)
复性进行一半时
Cot1/2 = 1 / k2
k2 = second-order rate constant 二级反应速率常数
➢ 卫星DNA(satellite):重复单位一般是100-200 bp ,有 的达几百bp;呈串联重复排列(首尾相接),重复阵列 可达几个Mb;一般存在于着丝粒等异染色质区。如人类 的α –卫星DNA的重复单位是172 bp, 是着丝粒异染色质的 主要组分。
➢ 小卫星DNA(minisatellite DNA):重复单位是6-70 bp, 常含GC, 重复几次到几百次。重复阵列长度0.5-30 kb。 也集中在异染色质区域或周围,包括染色体的端粒和着 丝粒区。
➢ 总体上看,从原核生物到真核 生物,其基因组大小(DNA含 量)是随着生物进化复杂程度 的增加而稳步上升的。随着生 物结构和功能复杂程度的增加, 需要的基因数目和基因产物种 类越多,因而C值也越大。
基因组大小比较
种类 大肠杆菌 啤酒酵母 线虫 果蝇 蝗虫 小鼠 拟南 芥 豌豆 玉米 小麦 人类
Mb 4.64 12.1 100 140 5000 3300 120 4800 5000 17000 3000
个交互过程; (4) 每次交换仅涉及四个染色单体中的两个,而多次交换
则可能涉及二价体的两个、三个以至所有四个染色单体。
1、链孢霉的着丝粒作图
着丝粒作图(centromere mapping) :把着丝粒作一个座位, 通过计算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距离而绘制遗传学图。
例:红色面包霉赖氨酸缺陷型lys-的遗传: 野生型(lys+ 或 + ):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其子囊 孢子成熟后呈黑色; 赖氨酸缺陷型(lys- 或 -):由于基因突变不能合成赖氨 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或补充培养基中生长,其子囊孢 子成熟后呈灰色。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序列组成
真核生物基因组序列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 单一序列(unique sequence)或非重复序列
(nonrepetitive sequence):在单倍体基因组中只有一份 拷贝 。 ➢ 中度重复序列(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由相 对较短的序列组成。在基因组的重复次数为10-105次。这 些序列遍布整个基因组。 ➢ 高度重复序列(highly repetitive sequence):由基因组 中非常短的序列组成(一般小于100 bp),重复次数达 106次以上,一般组成长的串联重复序列阵列。
➢ 单一序列的含量和生物的相对复杂程度是一致的。
➢ 不是所有的单一序列都是编码多肽链的结构基因, 因为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编码的序列不过只有百分 之几(人类为﹤10%)。
➢ 在真核基因组中,还存在一些只有2-10拷贝的序 列,称为低拷贝序列(low copy sequence),或 轻度重复序列。当拷贝数只有2-3个时,常常视为 非重复序列。
3、高度重复DNA序列
➢ 重复次数大于105 。 ➢ 由很短的重复序列组成,没有编码功能。 ➢ 存在于几乎所有真核生物基因组,占基因组的比例变化很大,
在哺乳类其比例一般小于10%,在果蝇可达50%。 ➢ 高度重复顺序按结构特点分为:
反向重复序列 卫星DNA
(1)反向(倒位)重复序列(reverse repeated sequence )
C值悖论(C value paradox )
➢ 在结构与功能相似的同一类生物中,以致亲缘关系很近的物 种之间,它们的C值差异仍可达十倍乃至上百倍。
如两栖类、被子植物不同物种之间,其C值小的低于109 bp, 大的达到1011bp。
特别是人的C值只有109bp,而肺鱼的C值则为1011 bp,居然 比人高出100倍。
lys+ × lys子囊孢子 黑色↓ 灰色
8个子囊孢子 按黑色、灰色排列顺序,可有6 种排列方式。 非交换型(1)+ + + + - - - -
(2)- - - - + + + + 交换型(3)+ + - - + + - -
➢ C值悖论(C value paradox):C值的大小并不能完全说明 生物进化的程度和遗传复杂性的高低,即物种的C值和它的 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 C值悖论现象使人们认识到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必然存在大量 的不编码基因产物的DNA序列。
对C值悖理有许多解释:包括基因组的部分或完全加倍、转座、反转录 已加工假基因、DNA 复制滑动、不等交换和DNA扩增等。Petrov等又 提出一个解释是:各种生物基因组的大小是由于基因组中长期积累起来 的过量的非编码DNA被清除的速率不同所造成的结果,即DNA丢失的 速率愈慢,那么基因组DNA含量愈高。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复性动力学模式
➢原核生物基因组的C0t曲线是单一的S形曲线。 ➢加真合核成生的物曲基线因。组的C0t曲线是多S形曲线,由若干个(一般2-3个)S形
➢复性反应最快 的组分是一些高 度重复序列; ➢复性反应次之 的是中度重复序 列; ➢复性反应最慢 的组成则是单一 序列以及在基因 组中出现2-3份 拷贝的一些序列。
基因以 重复顺序
外非编 (20~30%)
码顺序
(70-80%) 单一/低度
重复顺序
(70~80%)
5'前导顺序,3'拖尾顺序
因突变而失去功能
假基因
加工假基因ຫໍສະໝຸດ 基因片断(丢失了 5'和 3'端顺序,不能表达的基因)
短分散顺序(SINEs)―如 Alu 顺序
分散的重复顺序
(40%)
长分散顺序(LINEs)
➢ 每个子囊是一次减数分裂的产物, 而每对孢子则是有丝分裂的产物, 因此每对孢子的两个成员具有相 同的基因型。
➢ 顺序四分子(ordered tetrad):减 数分裂的四个产物(代表减数分 裂四个染色单体) ,不仅保留在 一起,而且在子囊中呈直线排列 (排列的顺序跟减数分裂中期I赤 道板上染色单体的定向相同)
第六章 真核生物遗传分析
第一节 真核生物基因组 第二节 真菌的四分子分析与作图 第三节 真核生物重组的分子机制 第四节 基因转变及其分子机制 第五节 真核生物基因的删除、扩增与重排
第一节 真核生物基因组
一、C值悖论(悖理) 二、N值悖论 三、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复杂性
一、C值悖论( C value paradox )
2、中度重复DNA序列
➢ 中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为10~105。 ➢ 包括一些基因和非编码序列:
重复基因: ★ rRNA基因:可重复数百上千次。 ★ tRNA基因 ★ 组蛋白基因 其它中度重复序列(103~105) :有相当大一部分中度重复 序列是由转座因子组成的,它的序列比较短(约1 kb ),有 的可转座。在一些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它们甚至占了基 因组的一半以上。
➢ 由两个序列的互补拷贝在同一DNA链上反 向排列而成。复性时,同一条链内的互补 的拷贝可以形成链内碱基配对,形成发夹 式或“+”字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