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加几评课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意见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意见评课意见:两位数加两位数本节课主要涉及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运算,课堂效果总体良好,但仍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评价及改进意见,希望能对老师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1.教学目标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学生应该在课程结束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这个目标应该以学生的年龄和能力为基准,确保目标的可达性。
同时,要将目标明确地告知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有所期待,并为之努力。
2.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在整堂课的教学步骤方面,可以更加详细和清晰地安排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
这有助于保持课堂的节奏并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要合理,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过于仓促或过于冗长。
3.教学方法和引导在教学方法上,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讲解、示范、练习以及小组合作等。
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实际的例子或者有趣的游戏等方式向学生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此外,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及时给予帮助与反馈,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
4.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在二位数加二位数的运算中,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机会。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到复杂的练习题,逐步提高难度,以帮助学生逐步巩固知识。
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练习,也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加深记忆和巩固技能。
5.巩固与扩展巩固性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要确保学生在学习后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复习和巩固练习。
同时,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练习,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教具,如教学PPT、数学游戏、实物模型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分享和交流,共同进步。
7.个性化教学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可以通过分组活动、小组辅导或者个别辅导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
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摘要:一、引言1.介绍加法结合律的概念2.阐述加法结合律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3.引入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与运用1.加法结合律的定义2.举例说明加法结合律在日常计算中的应用3.强调加法结合律在简化运算中的重要性三、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1.分析学生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常犯的错误2.讲解如何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3.提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四、总结1.强调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重要性2.提出建议,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熟练运用加法结合律正文:一、引言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加法结合律是一个基本的运算定律。
然而,很多学生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定律的应用。
本篇评课稿将重点讨论如何巧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与运用加法结合律是指,对于任意三个数a、b、c,有(a+b)+c = a+(b+c)。
简单来说,就是加法可以按照任意顺序进行,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在日常计算中,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化运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例如,计算123+456+789,按照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先计算123+456得到579,然后再加上789,结果仍然是1368。
这样,我们就避免了重复计算,简化了运算过程。
三、加减混合运算的评课稿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容易出错。
如在计算987-123+456时,有的学生会先计算987-123得到864,然后再加上456,结果得到1320。
实际上,运用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先计算987-123得到864,然后再加上456,结果仍然是1320。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结合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对于987-123+456这个算式,我们可以先将987-123计算得到864,然后将456加上864,即可得到1320。
这样,我们就避免了重复计算,提高了运算效率。
小学听课评课评语
小学听课评课评语2.能抓住课本重难点,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营养结构作详细讲解,课堂气氛活跃,教态自然,语言响亮。
3.思路清晰,知识点讲解概括性强,但无过渡。
师生互动较好,课堂气氛活跃。
4.图文并茂,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重难点不突出。
教态自然,学生精神饱满。
5.课堂概括能力强,讲课有条理。
内容可能讲得有点多,学生难以消化。
6.对知识点的把握较准,重难点知识讲解清楚。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授课内容过多,使重难点知识不够突出。
7.课堂内容丰富,广泛,重难点不突出。
老师课堂控制力强,节奏紧凑。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气氛活跃。
师生交流互动较少。
8.备课充分,知识呈现条理清晰,师生互动有效,学生学习状态良好,多媒体应用有效,重难点明显,时间分配比较合理,教学有效。
学生思维发展较好,师生关系和谐。
9.这节课利用多媒体结合上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气氛好。
课后还能利用一些选择题进行强化训练。
语言清晰,语速平缓。
学生能清楚地知道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10.教师准备充分,备课深入,知识内容丰富,活泼,生动,应用动画,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受,教学过程清晰,有条理。
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良好,及时进行练习巩固知识,但时间安排不足,练习不够时间完成,做练习时没有展开全屏,后面比较难看清楚。
11.语言清晰,知识点明了。
图文并茂,色彩多样。
激情不大,适合好学生,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听听就开小差了。
12.课件制作的非常有创意。
学生占有的时间较少,没有很好的做到师生间有效互动,课堂的交流方式显得很单一13.图片很适合本节课,展示的很好。
重难点不够突出。
生态系统的成分以及相互关系是重点,应花点时间讲透、讲懂。
留点时间给学生思考。
做题时,先让学生做,在进行分析。
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有亲和力。
14.课件图片展示生动形象,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充实,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
教师讲得多了点,师生互动少了点。
15.ppt的动画部分做的很漂亮,教态自然,语言清晰,但要精神饱满。
小学数学教研组评课评语
一、背景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一次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共同进步。
以下是本次评课活动的评语总结。
二、评课内容本次评课活动涉及多个年级、多节课型,以下是对几节课的具体评语:1. 一年级数学课《认识数字1-10》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字1-10。
(2)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师运用了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不足:(1)课堂纪律管理有待加强。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2)个别学生基础较差,教师应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予更多关爱和指导。
2. 三年级数学课《分数的认识》优点:(1)教学设计合理。
教师从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2)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分数知识。
(3)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师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等多种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不足:(1)部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不够深入。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课堂气氛略显紧张。
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节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3. 五年级数学课《圆的面积》优点:(1)教学过程清晰,逻辑性强。
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多媒体动画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面积。
(3)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1)部分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记忆不牢固。
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巩固练习。
(2)课堂纪律管理有待加强。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插话、交头接耳,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三、评课总结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8、7、6加几》说课稿
《8、7、6加几》说课稿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103-104教材简解:本节教材是在上节教材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计算加法的方法与上节相同。
同时,本节教材还兼有巩固上节教材的任务。
教学目标:1. 使同学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2. 培养同学初步的观察、比较、笼统和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 培养同学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设计理念: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说教法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熟悉规律和心理特点,让学生手、口、脑并用,积极参与这节课教学的全过程,把动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逐步感知算理。
说学法让学生经过教师演示以及课件操作,加深理解,从动手操作,交流讨论中发现新知识。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新知铺垫1、口算2、括号里能填几3、分解数的组成(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复习,为下面的学习进行必要的铺垫) 。
二、探究新知(一)出示学习目标:学习并应用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课件出示风景片及情境图教师创设情境: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到处是盛开的鲜花,无论走到那里都生机盎然,充满着绿色的气息,在这里还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你喜欢这儿吗?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去公园好吗?可是你们要注意在公园游览时,要爱护那里的一草一木,保护优美的环境,不要破坏它,要和那里的小动物做朋友,不要伤害他们好吗?同学们,前面就是公园了,我们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小朋友才能买门票进公园,你知道一共来多少个小朋友吗?(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买公园门票,体现了新课改中强调数学同日常生活的联系。
8的乘法口诀评课稿一等奖
8的乘法口诀评课稿一等奖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8的乘法口诀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8的乘法口诀》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编制口诀,培养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几到几的乘法口诀了?预设:1-7。
师: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1-7的乘法口诀。
(背诵)看来大家都背得很流利了,那老师就要跟大家对对口诀,看你们反应速度怎么样?三六?五七?三四?一六?二七?五五?很棒,大家都回答得很快!那么今天,我们就要继续学习8的乘法口诀。
(板书:8的乘法口诀)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老师:同学们,请看这幅画。
小狗从左向右跳。
第一次从0跳到8,第二次从8跳到16。
谁能说出小狗第三次跳了多少?预设:2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小狗第一次跳了8,第二次8到16页跳了8,那么第三次就是从16跳到24.师:大家同意吗?(同意)很棒,他很聪明,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小狗第一次从0跳到8,第二次从8跳到16,都是一次跳了8,也就是他每跳一次都加多少?(生答:8)对了!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做,跳完第一次就是几个8?(生答:1个8,板书:1个8)跳完第二次就是几个8?(生答:2个8,板书2个8),那跳完第三次就是几个8?(生答:3个8,板书3个8)所以3个8是多少?(生答:24)再跳一次是几个8?(生答:4个8,板书4个8)是多少?(32)再跳一次是几个8?.....跳完最后一次是几个8?(生答:8个8,板书8个8)是多少?(64)大家看黑板上这些内容,谁能把这些几个8的句子编成关于8的乘法口诀?预设:举手的学生很多。
师:看来大家都知道怎么编,谁来第一句?(指名学生编)预设:1个8的乘法口诀是一八得八。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精选1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精选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评课稿吧,你知道评课稿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篇1要把10的分与合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讲10的加减法时可以说时可以看着黑板说。
课件分成四幅图片,中间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出现避免形式单一,可以利用老师开始所用的对数游戏等形式。
活动形式可以更贴近一年级的学生。
首先由吴老师对自己的课程设计进行简要讲解。
吴:讲到5+5=10,这里只是说了交换位置,应该结合图形来讲,5个红色宝石和5个绿色宝石是不一样的。
吴:教材要求要慢慢脱离图,自己动脑想改怎样列式。
从算式想结果,强化分与合的应用。
李:因为两部分的数量一样。
吴:这个部分的式子,组成和加法应该有一些联系。
陈:他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说。
陈:我觉得对加法的意义强调的不够,比如9+1=10,为什么9+1=10 呢?应该加上一句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减法要突出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还剩下多少。
他的重点是让学生说,得数怎么算的,要从加减法的意义帮助学生来理解。
李:我觉得9+1这里没有处理好,没有引导他,直接就列出算式了,第一幅宝石图将加减法的意义引导出来。
麦:只要加一个问题,学生就可以说出来的李:我觉得很好的环节就是找朋友,气氛热烈。
苏:很羡慕教低年级的老师。
吴:怎样列出减法式子还应该加强一下,为什么用减法还应该问一下。
苏:减法的意义还应该渗透。
吴:学生现在分与合的部分已经很熟了,由加想减很容易。
陈:9+1=10,你读成了9和1等于10。
李:就是把第一幅图讲透一点。
李:要把10的分与合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讲10的加减法时可以说时可以看着黑板说。
课件分成四幅图片,中间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出现避免形式单一,可以利用老师开始所用的对数游戏等形式。
活动形式可以更贴近一年级的学生。
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回复
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回复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的评课稿如下: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加法和减法作为数学的基本运算法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本次评课中,我将以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及运算规则;2.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计算;3. 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认识加法和减法(1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学生介绍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场景,例如小明手中有5个苹果,再拿3个苹果,问他手上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出加法的概念;再通过小明手中有8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问他手上还剩多少个苹果,引出减法的概念。
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加法的运算规则(20分钟)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加法计算表格,并让学生自己填写相应的数字。
例如8 + 3 = __,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然后,让学生两两配对,互相出题并互相检查答案,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减法的运算规则(20分钟)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减法计算表格,并让学生自己填写相应的数字。
例如10 - 4 = __,同样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则。
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减法计算的步骤,以提高他们的演示能力。
4. 计算综合练习(30分钟)为了检验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的掌握程度,设计一系列综合练习题。
例如:a) 9 + 5 - 3 = __b) 12 - 4 + 7 = __通过这些练习题,让学生将加法和减法结合起来运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运算规则解决问题。
5. 游戏活动(20分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算能力,设计一个加减法游戏。
8和9的认识评课稿
8和9的认识评课稿8和9的认识评课稿篇一:《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作为新教师,通过这次数学的公开课,我真是受益非浅。
从备课、修改教案、准备课件、上课、评课,这一次经历是我这学期学到最多知识的,最重要的一次。
这堂课是《8和9的认识》,下面是评课老师们给我的几点建议,也是我上课后的几点感悟,希望能得到老师们的指点。
1.教师应怎么上课,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这是对课时目标的把握。
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既符合新课程,又让学生学得扎实。
2.教师的关键是语言上指导,在我认为,教学上的语言可分为:指导性语言和启发性。
在这次教学过程中,对于指导性语言,我把握的还可以。
对于启发性语言,我还欠缺,在整个教学中未能把学生达到高涨。
本来在教案中安排了一个小游戏,本想在这个游戏使学生达到高潮,可是在上课过程中的,漏掉了这个环节。
这个以后需要更加注意。
3.数学教师的教态应富有激情,会哄小孩子,使每个人都活起来。
语调应抑扬顿挫,这样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把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长过程。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基础,教学是循序渐进的,应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5.在做课件时,对于主题图的设计没有考虑的太多,结果图太小,不够清楚,下次应更注意点。
6.在上课过程中,由于紧张,忘了画9个0,当时我并没有把把9写好了再画,在这点上我,也学习到了教学过程中应随机应变。
总之,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多的是学到了很多教学上的技能和方法,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类似的活动,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8和9的认识评课稿篇二:《8和9的认识》说课稿《和8、9交朋友》说课稿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50、51页。
一、教材分析:“8、9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不过比认识6、7的要求稍微高一些。
主要是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并且所数的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
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15篇)
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15篇)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15篇)数的认识评课稿1《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大小及加减运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扩展,为后续学习更大的数作准备。
本节课李老师通过精心地设计,不急不缓地教学节奏,在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较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巧用迁移,关注难点前面所学的知识和已经有的经验对当之处还后续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是知识学习的正迁移作用,而学生新知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很多都是知识的正迁移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老师的教学巧妙地运用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使学生突破了学习中的难点:(1)教学伊始数千字文的环节,通过和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得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再到新知的出现,引导:这么多的字如何数才能又快又准呢?学生回答出一百一百地数,得出10个百是千,自然生成。
(2)本节课的难点是整百数数的时候拐弯处的数法,教师利用学生已经有的100以内数的经验,辅以计数器,教学中关键处不急不缓,停停等等,关键处点拨,使绝大多数的孩子自己体会到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正确数数。
二、动手操作,加深感知数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会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知,李老师在本课设计了两次动手活动:(1)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千字文,圈一圈、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千字文这一传统的素材非常好,一行成10,一块成100,整片成1000,是不可多得认识1000的好素材。
(2)同桌两人一起拨计数器数数,似游戏,似竞赛,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在195、204处教师有意停一下,学生在愤悱状态下,更易于知识的掌握,加深感知。
(2)是动手摆小棒,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数的组成,并通过“如何更清晰地看出小棒的多少?”引起学生动脑动手,巩固十进关系,明确数位概念,为后面的读写作了充分的铺垫。
三、观察估数,发展数感对于估一估瓶中的黄豆的颗数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初步感知的估,给出了100粒黄豆,再估,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小见大,一次比一次准,同时也学会了一些估算的方法和技巧,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可谓一举多得。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听课要求
二、集中精力、认真分析
在鲜活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学细节转 逝,过去的教学活动不可能再“回放”。如果忽 些细节,对这堂课的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其 堂课教学的整体认识与评价,所以教师听课应集 力,积极思维,要做到听课的前瞻性和对照性兼 使听课的过程是教师积极思维的过程。
导语
在学校数学研讨活动中,教师经常要相互听 在听课后教师要相互评课。因此,听课、评课是 的一项重要的互动交流活动。为了搞好这项活动 师必须明确听课的要求和评课的标准,才能听好 评好课。
听课要求
一、听看结合,详细记录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究资源,是数学教师间 交流和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全面、具体、详细,包括课 学中情境创设、知识推导、思维点拔、方法引导,以及 的双边互动活动,教法的选择、学法的运用、练习设计 学反馈、教学的亮点与失误,还有听课教师自己的评析 议。
谢谢!
流。(听懂别人的做法,作出自己的比较和判断。)
案例分析
第二节课:听懂别人的算法 76-19=? 1.谁会算? 2.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能说一下。 3.⑴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吗?请举手。
⑵和他的方法差不多的有吗? ⑶和他的方法不一样的有吗? 三个问题 ⑴97% ⑵87% ⑶75%。 教师行为的改变,引起学生行为的改变。
重视以学论教,从学生的五个状态进行评价
1、情绪状态 2、注意状态 3、参与状态 4、思维状态 5、生成状态
评课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和归宿,它的正确
数学评课稿(五篇)
数学评课稿(五篇)数学评课稿篇一1、选材丰富多样平均数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学生不易理解,教师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生活中平均数的广泛应用,掌握平均数的含义。
教师课前搜集了很多资料:本班学生考试成绩、平均身高、平均气温、平均年龄等等,选取了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活动体验,更能体会生活与数学严密联络。
2、方法引导准确出示了表格后,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从中知道哪些信息?通过学生发言,知道了可以比出谁搜集的水瓶最多、谁最少。
教师还鼓励学生说:用比较的方法获得了新信息。
学生的表达得到了赞许,考虑更加积极了。
在此根底上,又让学生提一个关于平均数的问题,将学生引导了本节课的知识上,学生通过自学,独立解决。
在交流汇报中,从而引出什么叫平均数,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除以份数或移多补少,并且以动画的形式,让学生从感官上真正承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成为真正学习的。
主人。
3、练习完善知识练习中又将生活与平均数联络了起来,又一次将知识与生活严密相连。
第一题明确了平均数的范围,第二题小结出了平均数的意义,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程度。
第三题平均数还可以用来进展不同组数量的比较,等等,练习内容丰富,对教学重点内容是一步步升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平均数。
4、注重习惯养成教师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方法的引导。
建议:教师提的问题可以精炼些,更好的表达提问的有效性。
数学评课稿篇二《周长》一课是人教版标准实验教程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对空间和图形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学习的。
学习这一课的目的:①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②让学生探究测量不同形状的图形的周长方法;③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
对于这位教师执教的这节课,注重让学生经历现实的活动情景,在详细情境中,联络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
《9加几》的评课稿
《9加几》的评课稿《9加几》的评课稿范文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给学生提供民主的课堂氛围高老师极具亲和力,善于营造温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关系,给学生心理上以安全感,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心情是放松的,兴趣是浓厚的,态度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
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别人,学生能真诚地欣赏他人,正确评价他人。
2、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成了一对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操作。
教学例1,通过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的模仿操作,初步感知"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达式象转化为图式,并让学生叙述操作过程,及时内化计算方法,把操作、思维、语言溶为一体,达到在操作中初步理解算理的目的。
3、提倡算法多样化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
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
高老师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
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公开课《十几减九》听课评课发言稿(10月)
公开课《十几减九》听课评课发言稿(10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李老师执教的《十几减九》一课,受益匪浅,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借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拉近的师生间的距离,整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习效率也很高。
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一、重点突出,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李老师十分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鼓励算法多样化,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二、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李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总是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的主导地位摆在首位。
三、课堂内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李老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出十几减九的算式,在学生感受其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问,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探讨计算方法上。
四、重视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学方法多样。
在教学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了一种游戏活动式的数学课,整节课在活动中开始,在活动中结束,力争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以个体参与、小组参与、动手参与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具体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
在数学课堂渗透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这节课李老师很多地方体现了这一点,为今后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给学生汇报交流的时间太少,课堂不够开放,整节课显得学生比较被动。
以上琐碎之言权当抛豉引玉,如有不妥之处,请李老师多多包涵,也敬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9.2《8、7、6加几》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9.2《8、7、6加几》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快速地将数码8、7、6和任意单数或双数相加;2.能够进行简单的口算计算,脑子好使,思维敏捷。
二、教学重点1.通过快速散列的方式推算数码加的技巧;2.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明确数码加的技巧,快速记忆和应用;2.养成计算思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内容1.预习铺垫1.1 自然数的反复运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自然数来进行计算。
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需求使用自然数计算的情况,比如购物、记账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种自然数之间的加法运算,这种运算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很重要。
1.2 个位数的快速计算在我们上学的过程中,个位数加法是最基本的计算之一。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是对这些计算的渐进加深,从而提高学生的锻炼计算能力。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快速计算的技巧。
首先,假设我们要计算9+4(或4+9),那么我们可以先快速记忆出5、9、14(或5、4、9),这样就可以得到9+4=13的结果。
这个技巧在今天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
2.授课环节2.1 引入学生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数码加法的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数码8、7、6和任意单数或双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这些数码加法的计算,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
2.2 听取讲解与简单演示现在,老师将用一个例子来引导大家来探讨这些数码加的技巧。
比如,我们要求5+8+6的和。
我们可以先计算5+8=13,稍作转换,我们可以得到13+6=19. 此处的关键是先将8+5的和计算出来,这样可以省去脑力和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下一步的数码加法中。
2.3 犯难落实现在,让我们来尝试一下同样的技巧,只不过把计算数字换成单数或双数:例1:4+8+7=19例2:2+7+6=15例3:9+6+5=20学生们,你们都成功了吗?恭喜你们!现在你们已经记忆了数码加的技巧,我们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非常有用。
初中数学评课稿 初中数学教学评课稿(精选9篇)
初中数学评课稿初中数学教学评课稿(精选9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9篇初中数学教学评课稿,希望在初中数学评课稿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初中数学评课稿篇一本次教研组活动是由张老师和王老师的同课异构《方程的意义》,两位老师分别以三卡模式和小班模式开展教学,两堂课各有特点。
首先,张老师的课,采用的是三卡模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之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了解方程的意义,所以在课堂中,用天平表示方程的意义的过程就比较快。
学生也能够总结出等式的特点:天平平衡——等式;指天平不平衡——不等式,而在让学生分类的环节,我觉得做得也是不错的。
在分了两类后,还可以进行把第二类再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对方程是一个等式,更是含有未知数的这两个条件就不会忘记了。
另外在练习的环节,练习设计的也很有层次性,但是对于三卡教学,可能应用的比较少,和平时的小班教学没有多大的改变,建议深入研究。
然后是王老师的小班教学模式,和张老师一样,也是用天平来让学生理解平衡,用等号表示,不平衡,就用不等式表示,然后把这些算式分分类的过程,其实学生已经分的很好了,所以老师直接可以从这个分类结果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找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而在接下来的练习环节,王老师通过让学生找出算式中是等式的,方程的,以及既不是等式又不是方程的,我觉得这个环节有点欠妥当,因为方程就是等式的一类,所以可以先分为等式和不等式,再从等式中找出方程比较合理,然后可以直接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说说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引出韦恩图。
另外,王老师的这堂课,有个小建议,就是对于板书设计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可以像张老师那样把算式都写成纸片,这样学生分类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就不会造成黑板上一直写,板书比较凌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7加几评课稿
评课人:郦蓉葛文娟老师为我们展示了“8、7 加几”这节课。
虽然这是一节计算课,但是,葛老师老师却将这节课上的非常生动有趣,是一节很值得学习的课。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谐的气氛,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
新课开始始,姜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羊村青青草原,学习兴趣被很大的激发,开了个好头。
紧接着创设小羊带领大家去羊村的情境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去,为后面的顺利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并且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葛老师始终给人以和蔼可亲的形象,语言亲切自然,让枯燥的数学计算课在轻松愉快的氛中展开。
二、动手操作,有效理解算理
有句话这么说的:“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这就告诉我们很多智慧是要靠孩子自己去动手探索发现的,葛老师在这点上就很值得学习。
新课部分,葛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摆小棒体会 8+7 不仅可以用 8 和 2 凑成10,还可以用 7 和 3 凑成 10 的方法来计算。
通过摆一摆、移一移,无形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计算,还懂得了为什么这么计算,加深了对算理的理解,这对以后的计算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堂课由始至终葛老师都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而是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摸索,探究出正确的算
三、探究算法,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
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去体验和探究,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葛老师通过让学生摆小棒自主探索发现出两种凑十的方法,并让学生完整表达计算时是怎么想的,紧接着让学生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
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出了算法的多样。
另外,姜老师在练习设计上也比较有层次,从结合图画列示计算,到只有算式让学生计算并说说计算时的想法,逐层增加难度,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不断的
泼锻炼了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