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蛸室内水泥池苗种繁育及养殖技术探析【论文】
《真蛸育苗与规模养殖技术示范》项目总结报告
《真蛸育苗与规模养殖技术示范》项目总结报告蛸科(Octopodidae)是头足纲中最大科,其种类通称章鱼,广泛分布世界各海域,大部分为浅海性种类。
真蛸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头足类,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它们的产量急剧下降。
与此相反,世界消费者对它们的需求却有增无减。
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与自然资源严重衰退的尖锐矛盾要求应该尽快进行蛸类的育苗与养殖工作,因此为恢复和发展该种资源,开发新的海水增养殖品种,开展人工繁育与养成技术研究势在必行。
我国具有相当悠久的水产养殖历史,海水养殖已成为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份,鱼类、贝类和甲壳类养殖技术相当成熟和先进。
真蛸养殖可以丰富人们的菜篮子, 对改善人们的“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并出口创汇。
另外,人工繁育可以大大提高幼体的成活率,增加放流量,更有效地补充自然资源,在保护生态平衡和种质资源方面具重大的应用意义。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对真蛸的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已开展许多研究,其中《真蛸人工育苗与健康养殖关键技术》(2005NZ1011)、《福建沿海真蛸种质遗传性状与繁育研究》(2006J0363)得到省科技厅立项支持,我公司在该所项目负责人林祥志博士的指导下,于是2009年开展真蛸育苗与养殖工作,2010年,在省科技厅、市、区科技局经多次现场调研、专家论证下,承担省星火计划下达《真蛸育苗与规模养殖技术示范》区域重点项目(编号:2010S0024 )。
在省科技厅、市、区科技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林祥志博士和中国海洋大学郑小东教授帮助下,项目组成员共同努力,经过二年实施,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研究内容。
将其项目总结如下。
1 项目研究开发内容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1 研究开发内容1.1.1研究室内真蛸亲本暂养技术。
在蓄养池中亲体采用暂养,遮光,充气;投喂鲜活或人工运动饲料。
1.1.2掌握真蛸性腺调控、促熟和产卵技术。
短蛸繁殖行为及胚胎发育过程
短蛸繁殖行为及胚胎发育过程王卫军;杨建敏;周全利;郑小东;张宇;孙国华;刘相全【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短蛸(Octopus ocellatus)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在人工养殖环境下,选用成体短蛸培养1个月后(五月份)即产卵.观察发现,雌蛸一直对其卵子进行看护,直到幼体孵化出膜,随后两周之内雌蛸相继死亡;受精卵卵裂方式为盘状卵裂.根据Naef的划分标准,短蛸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20期,期间胚胎经历2次翻转,受精卵的孵化水温为16~21℃时,第1次翻转发生在第15天,胚胎原基由动物极转向植物极;第2次翻转发生在第40天,胚胎由卵柄端转向卵柄相对端;从受精卵到幼体孵化出膜共经历41d;刚孵化出的幼体为浮游型,浮游期12 d左右,之后营底栖生活.本文系统地描述了短蛸的繁殖行为和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变化,旨在丰富短蛸繁殖生物学和胚胎发育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为开展大规模开展短蛸人工育苗、养殖以及人工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年(卷),期】2010(017)006【总页数】9页(P1157-1165)【关键词】短蛸;繁殖行为;胚胎发育【作者】王卫军;杨建敏;周全利;郑小东;张宇;孙国华;刘相全【作者单位】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青岛,266003;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S96短蛸属软体动物(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八腕目(Octopoda)、无须亚目(Incirrata)、蛸科(Octopodidae)、蛸属(Octopus),广泛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
泥鳅水泥池繁育技术
泥鳅水泥池繁育技术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第24期泥鳅在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底栖淡水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且具有滋阴壮阳的功效,故有“水中人参”之称,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是一种风味独特的佳肴。
但由于农药及工业废水污染,鳅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资源锐减,野生捕获量逐年减少;同时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增加,开展水泥池规模化养殖,走自繁自养之路势在必行。
为促进泥鳅养殖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我站2016年以来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展泥鳅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本次实验放在永安市贡川镇分两个点进行(鸭姆垅点、新发冲点)。
现将水泥池人工繁殖技术报告如下:一、选种1.亲鳅来源亲鳅来源于我场养殖一年以上的成鳅,经过一年的强化培育,亲鳅宜选用台湾鳅或台湾鳅与黄板鳅杂交的杂交鳅,黄板鳅其次。
选择亲鳅时,雌雄亲鳅尽量选不同地域生产的,进行远缘杂交,可以取得杂交优势,进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切记避免近亲繁殖。
本地青鳅(野生环境下捕获的泥鳅)怀卵量低,生长缓慢,没有经济价值,不宜选作亲本。
本次实验鸭姆垅点品种为台湾鳅;新发冲点品种为台湾鳅+黄板鳅杂交3代、台湾鳅、黄板鳅1代。
二、亲鳅选择1.雌泥鳅的选择??选择体长15cm、体重30~80g以上亲鳅,雌鳅体型较大,但胸鳍较小,短而呈椭圆形。
其腹部膨大饱满、用手抚摸柔软而有弹性,将肚皮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目视有透明感,肛门微红。
2.雄泥鳅的选择??体长12cm以上,体重20~60g以上,雄鳅体型较小,胸鳍较大,长而前端尖,第2鳍条明显,胸鳍上有“追星”,颜色鲜艳,背鳍末端体两侧有肉质纵隆起。
3.配对组安排:雌雄比例一般为5~6∶1,本次实验母鳅共计2050尾,公鳅875尾。
新发冲点实验共三批分四组,母鳅共计450尾,公鳅75尾(如表1)。
三、繁殖过程1.水泥池的清洗??用漂白粉消毒并清洗干净,然后加清水,水深保持20~30cm,水温控制在21℃,配小型增氧机(功率700瓦)。
鱼类苗种培育技术—鱼苗培育
(2)节约饵料和肥料。
(3)有效控制池塘的水质。
5、日常管理
鱼苗培育期间的重要管理工作是巡塘。通过巡塘来观察水色变化和鱼苗的动 态(浮头情况等),决定施肥、投饵的数量以及是否要加水、用药等。巡塘 要做到“三查”和“三勤”:即查鱼苗是否浮头,查鱼苗活动,查鱼苗池水 质、投饵情况等。做到勤除敌害、勤清杂草、勤做日常管理记录。此外还应 经常检查有无鱼病,及时进行病害防治。
6、夏花鱼苗的拉网锻炼 鱼苗经过16~20 d的培育,长到2.5~3.0cm, 必须进行分塘,要进行拉网锻炼。
(1)拉网锻炼的主要作用
➢ 鱼苗经过密集的拉网锻炼后,组织中的水分含量降低,肌肉变得较结实, 体质较健壮,经得起分池操作和运输中的颠簸。
➢ 促使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和排出肠道内的粪便,大大减少运输中粘液和粪 便的排出量,有利于保持运输水质,提高运输成活率。
所谓清塘,就是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 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侵袭。清塘是利用药物杀灭池中危害鱼苗的各种凶猛 鱼、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为鱼苗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条件。
清塘方法
1、生石灰
生石灰清塘方法分干池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生产上一般采用干 池清塘,如果池塘排水或水源有困难可带水清塘。
本消失。最好取一些池水,先放入少量鱼苗,经过7~8 h的“试水”后再放养鱼苗。
同一池塘应放同批鱼苗。
放养鱼苗最好选择在晴天无风的上午进行。有风天应在鱼池的上风处放鱼苗。
3、鱼苗饲养方法
(1)有机肥料饲养法 主要通过向池塘施入有机肥培养轮虫和枝 角类等浮游动物为主,适当补充投喂人工饲料的鱼苗培育方法。施肥方 式有粪肥、绿肥(大草)和粪肥与绿肥混合施用三种方法。
水泥池培育梭鱼乌仔技术
5 、施行贝藻间养与 贝藻轮 养 扇 贝养殖
中, 为提 高海区利用率 , 增加经济 效益 , 普 还
遍实行 了贝藻间养与贝藻轮养 。扇 贝的代谢
产物为海带提供了有机肥料 , 加了海区的 增
3、 水质调节
由于水泥 池育苗密度高 , 故必须控 制好
水质, 才能保证育苗工作顺利进行 。水质调 节, 在育苗前期以加水为主 , 苗池水加满 待育
后, 开始换水。一般从开 口后第4 每天换水 d,
2 e 左 右 ,O 后的 鱼苗 ,每天换 水4  ̄ 左 0r a lc i 0i n
右, 换水量还需根据水质情况适时调整 , 换水
统可有可无。
结合鱼苗的摄食情况适时调整 ,防止梭鱼贪 食、 暴食造成消化不 良。需要强调 的是 , 无论 投 喂何 种粉 状料 都需经 过筛 绢 网搓洗 后 泼 洒 , 日龄- 日龄的 鱼苗 用8 目筛绢 , 日龄~ 1 - 7 0 7 1 日龄的鱼 苗用6 目筛绢 ,0 0 o 1 日龄 以上 用4 0
目筛绢网袋 。
2 育苗用水 、
须经过筛绢 网过滤或经砂
滤池过滤后再使用 ,盐度调节可在配 水池预 先 调好 以后 ,再用水泵调入育苗池 ,盐度 以
l% l‰ 为 宜 。 7 8
3 孵化 将 受精卵漂洗 干净后放 入育苗 、 池内充气孵化。孵化过程中 , 1 I 2 目网 用 0E 0 1 - 片捞取苗池内杂物 , 如卵膜 、 坏卵等 , 另外 , 视 水质情况适 当加水 。一般 lo- 9 经5 h 7 1o C C, 2 ~ 4h 8 受精卵可以破膜 , 孵出鱼苗。 二、 梭鱼孵鱼培育 刚出膜的鱼苗 , 尚未开 口, 能吃东西 , 不 主要 靠 自身 的卵黄囊 中的卵黄供 给营养 , 孵 出4 ~ d d 5 的鱼苗 , 卵黄囊 缩小渐 消失 , 口已开 启, 眼睛出现色素 , 已充气 , 鳔 开始平游 , 此时 鱼苗开始在水中摄 食浮游 动物 ,仔鱼培育工
台湾泥鳅室内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目前传统的泥鳅苗种培育模式为土池培育和水泥池培育,室内工厂化培育模式研究尚少见报道。
为探索适合于福建地区台湾泥鳅室内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2017年7月,笔者开展相关摸索与试验,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
现将台湾泥鳅室内工厂化培苗技术与生产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时间与地点试验于2017年7月3-30日,在南平市延平区欣欣鱼种场进行。
2.鳅苗培育池的准备试验在室内工厂化玻璃钢圆桶中进行,共8个圆桶,每个圆桶内径100厘米、高度90厘米,水深60~70厘米,有单独的进排水系统、微孔增氧设施,保持微流水状态。
3.鳅苗放养7月3日放养本场人工催产、孵化出膜两天的水花,每个圆桶放养3万尾,共24万尾。
放养水花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形正常,游动活泼。
4.饵料投喂科学投喂饵料是台湾泥鳅苗种培育的关键。
在培育前5天,鳅苗对饵料有较强的选择性,需要捕捞收集轮虫等适口生物饵料进行投喂,生物饵料不够时,用人工孵化的丰年虫作为补充;5天后用少量鳗粉进行驯食转饵,这阶段持续一周,待鱼稳定吃食后,逐渐过渡到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试验后期采用泥鳅专用膨化配合饲料0号料。
泥鳅属杂食性,在苗种期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本次试验选用的泥鳅专用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达到42%以上。
5.日常管理采取固定人员专门管理的方法,每日坚持定时巡逻,观察鱼苗活动情况、有无浮头及其他异常现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若有死亡,及时捞出,做好记录。
同时,坚持测定并记录水温、溶氧、pH 值,整个试验期内,水温变化范围23.0~28.5℃,溶氧5.0~7.0毫克/升,pH 值6.5~8.0。
每天进行换水清洗,换水量达到100%,将桶中残饵和粪便排出,检查进出水口。
投喂遵循“四定”原则,每天投喂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日投饵量控制在鱼体重的3%~5%。
具体投喂量根据天气、水质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及时调整。
二、结果试验结束时,停食1天后,抽样称重盘点,经过28天培育,本批次试验共出鳅苗103460尾,成活率达43.1%,平均全长3.1厘米/尾,平均体重0.23克/尾,转入土池进行成鳅养殖。
一种短蛸人工池塘养殖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短蛸人工池塘养殖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杨建敏,周全利,王卫军,郑小东,张宇,孙国华申请号:CN200910162252.3
申请日:20090731
公开号:CN101637141A
公开日:
2010020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蛸人工池塘养殖方法,采用人工池塘海水养殖方式,池塘海水深度为1.5~2.0m,用增氧设备给池塘海水增氧;通过聚乙烯绳将养殖罐系成串放置于池塘底部,每平方米平均不少于15只;当幼苗体长3cm以上时,投放于养殖池塘,养殖密度10~15只/m;根据养殖密度和摄食强度,采用一次性或多次性投放四角蛤、杂色蛤等活体低值的贝类和小杂蟹。
该方法改善了池塘养殖环境,满足短蛸穴居习性和饵料营养需求,克服短蛸相残习性,提高短蛸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
申请人: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地址:264006 山东省烟台市长江路216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鱼苗养殖技术解析论文(最终5篇)
鱼苗养殖技术解析论文(最终5篇)第一篇:鱼苗养殖技术解析论文摘要:鱼苗的养殖,是渔业养殖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一环,养殖户无法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确保鱼苗的健康成长,那么成体的质量与成活率便无法保证。
本文详细介绍了鱼塘鱼苗养殖的技术重点要点,对鱼苗养殖技术的改革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关键词:渔业养殖;鱼苗养殖;养殖技术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资源优势,而临海与临江地区的渔业养殖便是其最大的资源优势。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大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渔业养殖也必须要根据时代趋势不断优化养殖技术,才能得到更好的收益及发展。
而鱼苗养殖,是渔业养殖工作最基础的一环,为了保证鱼苗的存活率,以及健康成长,必须要明确技术要点,才能保证收益可观,为此文中将展开进一步讨论,作为理论基础。
1鱼塘准备为了做到让鱼塘干净清洁,让鱼苗健康成长,在投放鱼苗前的清淤排水工作十分重要。
水源要好,保证进排水不受阻碍,这取决于鱼塘建设阶段对鱼塘面积的规划是否与鱼苗养殖数量相符,需要合理规划。
在放苗的前10天,要用生石灰清塘,用量要根据鱼塘面积及水深情况去计算。
清塘完成的次日要用钉耙清理底泥,杀死虫卵及有害菌。
清塘一天到两天后便可进水,进水时要用40目筛绢进行筛滤避免野杂鱼及卵混入。
进水水位要结合鱼塘大小与深度去计算,不可过多过少,如果水位过浅,底泥较厚,水位回升速度不快,鱼苗会因水温不足而死去或成为僵苗,如果水位较深便会阻碍浮游生物繁殖[1]。
鱼苗下塘前5天投放基肥,要用5250kg/hm2~6750kg/hm2单位的腐熟粪肥,避免水中底层缺氧或是毒害成分含量偏高的问题,同时要翻动淤泥使轮虫的休眠卵上浮,能够培育鱼苗的适口饵料,轮虫数量应达到10000/升上下。
如果每毫升水中有10个左右的小白点那么每升水就有约10000个轮虫。
但如果出现了大量枝角类、挠足类与红虫等,就要用0.3ppm到0.4ppm的90%晶体敌百虫消除,避免影响轮虫存活,如轮虫不足导致绿藻过多,鱼苗下塘易得气泡病,所以应注新水以改善水质,之后再将鱼苗下塘[2]。
短蛸人工育苗试验
短蛸人工育苗试验作者:胡晓刚来源:《河北渔业》 2013年第5期胡晓刚(秦皇岛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秦皇岛066000)短蛸(octopus ocellatus)俗名八带鱼,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蛸属(Octopus),广泛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
短蛸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软体动物,其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目前短蛸生产全部依靠人工采捕天然资源,不仅产量波动大,而且对短蛸资源造成极大威胁,影响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短蛸一般一年生,生命周期短,生长十分迅速,是开展人工养殖和增殖放流的优良物种,对短蛸的人工育苗研究是对其开展人工养殖和增殖的必要前提。
2010年5月至7月15日,我们在山海关海鑫公司进行短蛸人工育苗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场所利用闲置的50 m2养殖池,进行遮光处理,内置30个150 L玻璃钢水槽。
1.2水质利用自然砂滤海水,盐度30‰~33‰,pH为7.9~8.6,溶解氧为4.6~8.7 mg/L。
1.3亲体来源及数量本试验所用短蛸亲体为近海收购的无伤、体质健康的雌性短蛸56只。
其中:30只为未产卵的(已交配),26只为产卵的,产卵亲体中有10只在海螺壳内护卵(图1),16只为亲体运输时死亡或捕捉时逃跑,但已经在海螺壳内产卵(图2)。
1.4亲体培育玻璃钢水槽放水2/3深,将未产卵亲体、产卵并护卵亲体、有卵海螺壳分别培养,培育密度为未产亲体每个玻璃钢水槽2只,护卵亲体3只,有卵海螺壳4只。
未产卵亲体水槽中分别放入经消毒的海螺壳和直径15 cm不透明罐子。
每天换水1/3~2/3,微充气,不用投喂。
每天换水时检查亲体和卵的情况,及时清出死亡亲体、用镊子清除无亲体海螺壳内的死卵。
1.5产卵与孵化未产卵亲体在水温14~19.6 ℃(自然水温)培养30~40 d可产卵,卵产于海螺壳和瓦罐内,少量产于外面。
水温16~22 ℃经过30~40 d孵化幼体出膜。
养殖技术-泥鳅苗种培育方法
养殖技术-泥鳅苗种培育方法场地选择养殖场所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
池塘建造池塘规格面积50平方米~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深80厘米~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
防逃设施养殖池周围用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泥鳅养殖区。
进排水口用120目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通过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
鱼溜(集泥坑)为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厘米~50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彻成。
放养前准备池塘清整泥鳅放养前10天,清整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
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蓄水施肥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苗种投施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1500尾~2000尾/平方米。
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60尾~80尾/平方米。
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把苗种缓缓放出。
饲养管理前期培育阶段(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
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用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取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
北方地区短蛸室内越冬养殖技术
北方地区短蛸室内越冬养殖技术朱文博;孙玉忠;郭见军;李淑翠;李文蕾;刘丽;姬祥;费日东【期刊名称】《水产养殖》【年(卷),期】2016(037)002【总页数】2页(P23-24)【作者】朱文博;孙玉忠;郭见军;李淑翠;李文蕾;刘丽;姬祥;费日东【作者单位】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00;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00;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00;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00;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00;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00;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00;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00【正文语种】中文短蛸属软体动物,头足纲,八腕目,蛸科,蛸属,俗称饭蛸、坐蛸、短腿蛸、风蛸(山东名)、短爪蛸、四眼鸟(广东名)。
短蛸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是我国北部沿海蛸类中重要的海产经济物种之一。
目前,短蛸育苗所需要的亲蛸主要依赖春季海捕的野生群体,其采捕和运输过程都会对亲蛸造成伤害,难以保证亲蛸的质量,且野生短蛸需要在室内养殖池进行长时间驯化,死亡率较高,造成繁殖期延后,使得产卵、孵化甚至苗种培育均被延误,严重制约了短蛸育苗的规模化生产。
开展短蛸室内越冬技术的研究,不仅可以为规模化育苗提供良好的亲蛸,而且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改变短蛸的产卵时间,确保亲蛸产卵、孵化与饵料供应的同步性。
为此,山东省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利用直通式太阳能供热系统对繁育的子一代短蛸苗种进行了室内越冬养殖试验,现将主要技术作如下介绍。
试验在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钢结构温室大棚内的水泥池中进行。
车间门窗保持密闭,以维持良好的保温效果。
光照强度控制在500 lx以下。
越冬池30 m2,水深1~1.2 m,池底铺设10cm厚的海砂。
池内均匀吊挂陶罐作为短蛸的栖息场所(陶罐上部开口,底部具有通孔,最大外径8cm,底部直径4cm,通孔直径1cm。
短蛸全人工育苗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短蛸全人工育苗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朱文博;孙玉忠;郭见军;李达;李媛媛;李田田;田璐;刘英霞;费瑛【期刊名称】《水产养殖》【年(卷),期】2015(036)012【总页数】2页(P46-47)【作者】朱文博;孙玉忠;郭见军;李达;李媛媛;李田田;田璐;刘英霞;费瑛【作者单位】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00;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00;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00;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00;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00;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00;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00;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00;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山东日照276800【正文语种】中文短蛸(Octopus ocellatus)属软体动物(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八腕目(Octopoda),无须亚目(Incirrata),蛸科(Octopodidae),蛸属(Octopus),俗称饭蛸、坐蛸、短腿蛸、风蛸(山东名)、短爪蛸、四眼鸟(广东名),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是我国北部沿海蛸类中最重要的经济物种之一。
日照北部沿海多礁石为短蛸提供了优良的栖息地。
每年清明节前后,当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短蛸会随波逐流来到近海,在水深25 m左右沙粒质浅海海底进行产卵交配。
渔民利用短蛸钻洞产卵的习性,用长绳将瓦罐系成串沉入海底,待其钻入,即可大量捕获。
然而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对短蛸的捕捞强度不断增大,使得自然资源日渐枯竭。
因此,开展短蛸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对恢复自然资源以及满足市场需求意义重大。
目前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浙江海洋学院和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等单位均已实现了短蛸的全人工育苗。
本文主要阐述短蛸全人工育苗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及相应对策,为实现短蛸的规模化、产业化养殖以及增殖放流提供依据。
北方室内暂养短蛸技术
北方室内暂养短蛸技术
于盟盟;梁娟;汉景明;焦伟;王磊
【期刊名称】《水产养殖》
【年(卷),期】2022(43)3
【摘要】短蛸(Octopus ochellatus)俗称“饭蛸”“坐蛸”“短爪(脚)蛸”,与长蛸、真蛸统称“八带鱼”或“八爪鱼”。
短蛸肉质鲜美,亦可药用,富含精氨酸,经济价值较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其通常一年生,生命周期短,生长迅速,是优良的海产品种。
近年来,由于蛸类市场需求较大,同时又出口日本、韩国等,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特别是春节前鲜活蛸类需求旺盛。
山东日照地区的渔民2016年尝试了通过蛸类暂养越冬的方法,以增加市场供应。
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在开展短蛸人工育苗和人工养殖试验的同时,对蛸类的自然越冬暂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于盟盟;梁娟;汉景明;焦伟;王磊
【作者单位】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长蛸水泥池暂养技术
2.北方地区虾蛄冬季室内暂养技术研究
3.北方地区短蛸室内越冬养殖技术
4.真蛸亲体的暂养促熟技术
5.短蛸室内水泥池苗种繁育及养殖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幼体摄食行为和不同饵料对其生长、存活的影响
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幼体摄食行为和不同饵料对其生长、存活的影响王卫军;董根;李焕军;刘兆存;李彬;冯艳微;杨建敏【期刊名称】《渔业科学进展》【年(卷),期】2017(038)006【摘要】为了研究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不同生长阶段的饵料需求,本研究采用刚孵化的短蛸幼体作为实验材料,首先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短蛸幼体的摄食行为,然后通过投喂不同的饵料,对短蛸幼体的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卤虫无节幼体密度从0.1个/ml上升至1个/ml的过程中,密度在0.1个/ml时短蛸初孵幼体摄食量高;1–2 d龄幼体和2–3 d龄幼体有较为强烈的摄食行为,因此,需要从孵化第2天开始重视短蛸幼体的饵料情况.晚上是初孵幼体的摄食活跃阶段,在室内光和黑暗条件下均表现出高摄食量.投喂混合饵料时,短蛸幼体有较高的存活率和增长率;初孵幼体(0.03 g)培育过程中,卤虫无节幼体是关键饵料;当幼体开始附底(0.1 g)时,应及时进行饵料转换,虾苗和贝肉是附底幼体的重要饵料.该研究结果对短蛸规模化苗种繁育具有重要实用价值.%Amphioctopus fangsiao(d'Orbigny, 1839–1841), aka Octopus ocellatus(Gray, 1849),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coastal areas of West Pacific Ocean.A.fangsiao has high market value because of the delicate meat texture and enriched nutrition. Hence it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species in the north coast of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is promising. In this study we used new hatchlings to study the food requirement of A.fangsiao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We first observed the feeding behavior under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then investigated the growth process ofA.fangsiao fed on different diet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As the density of Artemia nauplii (the food) increased from 0.1 ind./ml to 1ind./ml, the highest food intake rate of the hatchlings occurred when the density was 0.1 ind./ml. Because the feeding behavior of hatchlings aged Day 1–2 and Day 2–3 was highly active, the diet should be carefully prepared starting from Day 2 after hatching. The food intake of new hatchlings was usually active in the nighttime, and was especially intense in the shimmer and dark environment. A mixed diet helped improve the growth and lower the mortality rate. Artemia nauplii was the key diet at the para-larvae stage (0.03 g). A switch of diet was needed at the benthic stage (0.1 g), and shrimp and fresh shellfish meat was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for the benthic hatchlings.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y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large-scale culture of A. fangsiao.【总页数】7页(P100-106)【作者】王卫军;董根;李焕军;刘兆存;李彬;冯艳微;杨建敏【作者单位】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264006;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264006;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03;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 264006;山东省华春渔业有限公司东营 257200;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 264006;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264006;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264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相关文献】1.pH、盐度和不同饵料对咖啡金黄水母幼体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J], 杨为东;郭玲玲;赵文;滕利平;杨担光;张荣坤2.pH、盐度和不同饵料对咖啡金黄水母幼体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J], 杨为东;郭玲玲;赵文;滕利平;杨担光;张荣坤3.不同饵料对真蛸亲体产罗同量、受精卵孵化率及初孵幼体大小的影响 [J], 刘兆胜;刘永胜;郑小东;曲海波4.不同饵料对真蛸浮游幼体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J], 李雷斌;钟建兴;宁岳;刘波;曾武斌5.不同饵料对短蛸生长的影响 [J], 朱文博;孙玉忠;赵宏远;于美波;郭见军;李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蛸室内水泥池苗种繁育及养殖技术探析
摘要通过捕获野生短蛸亲体,进行室内水泥池的苗种繁育和养殖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4月份在海州湾附近海域捕获的亲体经过驯化、促熟的过程方可产卵,产卵后雌性亲体具有护卵现象,直至幼体孵化,期间摄食量明显减少。
孵化幼体开口饵料可为鲜活卤虫无节幼体、枝角类、桡足类,幼体培育饵料有东方新糠虾、东方对虾、菲律宾蛤仔稚贝、光滑河蓝蛤稚贝,养成期间投喂饵料种类主要为鲜活的小型蟹、虾、双壳类和螺类等,饵料偏好性顺序为:蟹类>虾>双壳类>螺类。
关键词短蛸;亲体;饵料;幼体培育
1亲体暂养促熟
1.1亲体获取
2017年4月开始,从海州湾附近海区陆续获得野生亲体共1000余尾,要求亲体胴体部饱满、身体完整、无损伤,重量在60g/尾以上,雌雄比例约2∶1。
亲体利用聚乙烯虾苗袋充氧、降温运输至室内水泥池暂养促熟。
1.2暂养促熟
亲体暂养促熟是苗种培育成败的关键,所用饵料种类主要有鲜活的虾(脊尾白虾、南美白对虾)、蟹(天津厚蟹、日本蟳)、贝类(四角蛤蜊、菲律宾蛤仔、光滑河蓝蛤)、沙蚕。
每天傍晚投喂,根据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
1.3环境条件
1)设施条件。
使用水泥池大小规格长×宽×深为5.0m ×2.0m×1.2m,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在池子的两端。
亲体密度约20尾/m2。
在自然环境下,短蛸具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隐蔽的习性。
为使其尽快适应人工环境条件,尽量满足其习性,驯化、促熟所用水泥池池底进行了铺设细沙,沙上面设置了陶罐,陶罐大小深约8cm、口径约5cm,底部有一小孔。
由于短蛸属于底栖性物种,喜暗、喜静,所以车间光线不应太强,控制在200~500lx。
增氧所用鼓风机装置应安装在车间外部,以减少内部噪音。
2)水质环境。
亲体促熟期间,每天通过微流水更换30%左右水体,每周清底1次;水温12~25℃,盐度24~32,尽量使用经过处理的自然海水,溶解氧5mg/L以上。
2亲体产卵、护卵
在亲体促熟期间环境保持稳定。
亲蛸摄食量明显减少是产卵征兆,此时应细心查看每一个陶罐内隐蔽亲体,如发现产卵个体,应及时转移到孵化池,集中孵化,2017年度共采卵10.2万粒。
短蛸卵状如米粒,分批产出,一般会持续几天,并且雌性亲体具有护卵习性,直至幼体孵化出来,期间基本不摄食。
护卵孵化期间水质要保持与亲体促熟期间用水相同,环境条件保持稳定,并经常观察受精卵发育情况,如发现护卵亲体死亡,需把受精卵收集起来,放至筛绢网上进行流水孵化,此时用水需经过严格消毒处理,防止受精卵霉变。
受精卵在18~25℃水温下,幼体破膜孵化需要30d左右。
3幼体培育
1)饵料管理。
初孵幼体腕吸盘发育不完全,处于浮游状态,偶尔会在池壁或池底附着,大约经过10d左右可以营底栖生活,并匍匐爬行。
初孵幼体培育密度控制在3000~5000尾/m2,营底栖生活后密度逐渐降低。
培养30日龄幼体饵料投喂方法:①1~5日龄,按照投喂0.1~0.5个/mL桡足类、枝角类和密度为0.1~0.5个/mL强化培养的卤虫无节幼体;②
6~10日龄,按照投喂密度0.1~0.5个/mL强化培养的卤虫无节幼体和密度0.01~0.05个/mL东方新糠虾;③11~20日龄,按照投喂密度0.05~0.10个/mL东方新糠虾和大小<0.5cm、密度为0.05~0.10个/mL东方对虾苗;④21~30日龄,按照投喂密度为0.05~0.10个/mL东方新糠虾、0.5~1.0cm东方对虾苗0.05~0.10个/mL和壳长<0.5cm的光滑河蓝蛤稚贝、菲律宾蛤仔稚贝。
按照以上方法短蛸幼体培育约1月后(表1),其成活率基本稳定,然后进入养殖阶段。
2)附着基及遮蔽物投放。
初孵幼体阶段,通过悬挂聚乙烯网片和池底铺设细沙等方式,在有限的水体里增加其可供附着面,以提高幼体培育密度。
10d后,投放了一些小型贝壳或下沉的聚乙烯网片作隐蔽物。
3)水质及环境管理。
幼体一旦受到外界刺激(主要是机械刺激)后,很容易喷墨,喷墨后的幼体体质严重下降,甚至死亡。
采用微流水,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体环境,降低水体可见度。
水深0.5~1.0m为宜,溶解氧5mg/L以上,并缓慢充氧,光照强度200~500lx,海水盐度保持稳定。
4水泥池养殖
1)苗种放养及养成。
养成过程中,短蛸具有相互残食的现象,尤其在密度较高、隐蔽物较少、个体差异较大时表
现比较明显。
刚开始苗种密度控制在500尾/m2左右,随着养殖和生长每月分池1次,大小相近的个体放置在相同池子内管理,并不断降低密度,隐蔽物为不同口径的PVC管,长度5~8cm。
当个体达到10g以上时,30~50尾/m2,此时可以在池底细沙上部投放陶罐作为隐蔽物进行养殖。
2017年度试验经过4~5个月的养殖,最终获得成品蛸510余尾,平均重量约63g,最大个体可达132g。
2)饵料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短蛸主动摄食强烈,喜食鲜活的小型蟹(天津厚蟹、三疣梭子蟹苗)、虾(东方对虾、脊尾白虾)、双壳类(光滑河蓝蛤、菲律宾蛤仔)和螺类(纵肋织纹螺等)等。
通过对比发现,饵料偏好性顺序为:蟹类>虾>双壳类>螺类。
饵料日投喂量为体重的10%~15%,贝类饵料可酌情提高投喂量,投喂量应依据每天观察短蛸摄食情况来随时调整,稍有剩余为好。
3)水质管理。
①养殖池底铺设10~15cm厚的细砂,既可以有效吸附水中残饵等有害物质,又可以为短蛸提供隐蔽场所。
②采用微流水培养,日换水率30%,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既可降低水的可见度,减少短蛸相互打斗,又可分解池中的残饵、粪便等。
③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尤其氨氮、亚硝酸盐等,不得超标。
5讨论
1)亲体。
亲体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苗种质量。
由于短蛸尚未实现产业化养殖,所以亲体均是野生,拖网采集,亲体多有损伤,且繁殖季节雌雄蛸活动时间不一样,合适雌雄比的亲体也很难实现,如何采捕高质量的亲体很重要。
此外,室内暂养促熟期间一直都有雌雄配比2∶1,在保证卵受精的前提下,就雌雄配比进一步探索,降低雄性比例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2)饵料。
饵料是短蛸苗种繁育和养殖过程中关键因素,但无论是在亲体促熟、开口饵料,还是在养殖过程中,均使用鲜活饵料。
由于鲜活饵料季节性较强,这样给生产带来了成本和难度。
根据短蛸摄食特点,开发适合不同生产阶段所需饵料或饲料势在必行。
朱文博等[5]通过不同饵料对短蛸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蟹类是短蛸养成阶段较理想的饵料。
另外,在生产中发现,幼体在孵化后1个月内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所以探索开发一种最佳的短蛸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种类以及投喂策略都有待进一步优化。
3)附着基及遮蔽物。
由于初孵幼体腕部吸盘发育不完全,附着基可以为其提供栖息场所,也是立体采苗、实现规模化的重要一环,所以附着基类型需要探索。
遮蔽物在养成过程中非常重要,合适和足够数量的隐蔽物可以减少攻击,也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关键。
王卫军等[4]发现,饵料不适口和无遮蔽物是导致短蛸幼体发生同类相残的主要原因,高密度养殖、养殖温度高和个体大小的差异会诱发和促进同类相残的发生。
在养殖
过程中使用的隐蔽物主要有PVC管、陶罐和海螺壳等,下一步将设计立体养殖方式。
参考文献
[1]董正之.中国动物志软体动物门头足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2]魏臻邦.短蛸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J].动物学杂志,1966(1):28-30.
[3]王卫军,杨建敏,周全利,等.短蛸繁殖行为及胚胎发育过程[J].中国水产科学,2010,17(6):1157-1162.
[4]王卫军,杨建敏,周全利,等.短蛸幼体同类相残行为的观察[J].水产养殖,2009,30(10):14-18.
[5]朱文博,孙玉忠,赵宏远,等.不同饵料对短蛸生长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6,35(5):573-577.
[6]朱文博,孙玉忠,郭见军,等.短蛸全人工育苗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水产养殖,2015,36(12):46-47.
[7]董根,杨建敏,王卫军,等.短蛸胚胎发育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3,44(2):476-481.
[8]张伟伟,雷晓凌.短蛸不同组织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26(4):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