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将文学作品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 分析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问题和 历史背景。
心理分析批评法
形式主义批评法
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角色、 情节和情感,揭示作者和角色的内心世界 。
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要素,如语言、结构 、节奏等,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和形式创 新。
文学作品鉴赏技巧
意象与象征
对历年考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 常考知识点和命题规律,指导考 生备考。
考试题型分析
选择题
分析选择题的命题特点和解题技巧,提供典型例题解 析。
简答题
简述简答题的命题特点和解题思路,提供典型例题解 析。
论述题
分析论述题的命题特点和解题思路,提供典型例题解 析。
应试技巧与策略
时间管理
指导考生合理分配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 成所有题目。
关注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理解它们在作 品中的意义和作用,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
情感共鸣
通过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与作者和角色产生情感共鸣,感受
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力量。
A
B
C
D
结构分析
分析作品的结构布局,理解作品情节的发 展和组织方式,把握作品的整体框架。
语言品味
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运用语言 的技巧和艺术,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茅盾及其作品
总结词
关注社会变革,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征。
详细描述
茅盾的作品以关注社会变革和鲜明的 时代特征而著名。他的代表作品有《 子夜》、《春蚕》等,这些作品通过 对社会变革的深入剖析,展现了时代 的变迁和人性的挣扎。
钱钟书及其作品
总结词
博学多才,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幽默感。
中国现代文学史 ppt课件
杂文
是文章形式的彻底解放,也是文学精神的深 刻自觉,它是鲁迅对可用于现代中国的一切 文章形式的创造性综合,也是他一生文学成 就的综合显示。鲁迅明确反对现代“文学概 论”之类对各体文章的严格限制,强调既要 发挥各体文章特殊的形式功能,更要注意互 补融合,追求无所顾忌自由驱遣的恢弘气象。
62
中国现代文学史
胡适
31
中国现代文学史
理论建设的三个部分: • 为白话做出重新定位 • 对白话文学形式的探索 • 对白话文学精神的追寻
32
胡适对白话文学的基本观点: 中国文学一向是朝着白话的路走的。古文是 死文字,白话才是今人使用的“活文字”, 才是今人表达情感、思想,进行文学创造的 合用的工具。
33
周作人对思想革命的倡导和推进: •《人的文学》指出新文学本质是对“人”的重新 发现,它的根本目标在于能使人性得以健全发展
56
不愿意想到目前,于 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 写了十篇《朝花夕 拾》。
——鲁迅
民国本《朝花夕拾》插图
57
中国现代文学史
• “取今复古”的魏晋格 调
• 面对大众启蒙与守住自 我的内心
• 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 对现代中国文章形式的
创造性综合
58
• 狭义的杂文,又称“杂感”, 是指用现代白话文写作的篇 幅短小手法灵活的“社会批 判和文明批判”
左起:王独清、郭沫若、
郁达夫、成仿吾 37
莽原—未名社 • 《莽原》周刊创刊于1925年4月,是在鲁迅
的主持下与原狂飙社的成员合办的一个刊 物,并由此而形成了一个写作群体,其中 包括韦素园、高长虹、韦丛芜等,创作上 也注重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 • 1925年秋,由鲁迅、韦素园、台静农、李 霁野、曹靖华等又组成未名社
自考《中国现代学史》资料(全)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号:00537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文学革命的背景:(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1、诗界革命:黄遵宪“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小说的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5、白话谴责小说(二)新文化运动:1、口号:科学与民主(赛先生和德先生)2、阵地:《新青年》二、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一)胡适:1、《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2、《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3、《易卜生主义》介绍了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思想和个性主义。
4、《谈新诗》主张“诗体的大解放”(二)陈独秀:1、《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三大主义”,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2、《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三)周作人:1、《人的文学》“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2、《平民文学》“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人生艺术派的主张。
(四)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是一个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
(五)其他倡导者1、钱玄同在文学革命中提出小说、戏剧为文学正宗的主张,斥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2、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增多诗体,重造新韵,分段,使用标点符号等。
3、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六)易卜生:1918年5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等剧本,刊登了胡适的长篇文章《易卜生主义》。
(七)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现实主义是文学主潮、浪漫主义也是这时期一股强大的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还只有部分的引进和介绍三、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派的论争1、林纾(琴南):《致蔡鹤卿书》《荆生》《妖梦》、蔡元培《答林君琴南函》“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声。
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多样性,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了贡献。
02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鲁迅及其作品
总结词
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
详细描述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呐喊》等,以尖锐的笔触和深刻的 社会洞察力,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国民性的弱点。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对 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流派与思潮
白话文运动
总结词
白话文运动的发起旨在推动文学语言的现代化,打破文言文的束缚,使文学更加贴近大 众。
详细描述
白话文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文学领域的一场重要变革。它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使文学语言更加通俗易懂,更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这一运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京派与海派文学
总结词
京派与海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大重要流派 ,分别代表了北方和南方的文化特色和风格。
详细描述
京派文学和海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大重要 流派。京派文学以北京为中心,代表了北方的文化特 色和风格,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海派文学以 上海为中心,代表了南方的文化特色和风格,注重吸 收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创新。两大流派的差异和特色对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创作提供了规范的语言文字基础,促进了当代文学的传播和发展。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文化交流与传播
01
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界了解中国
中国现代文学史 自考 第二章
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 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约总不会去 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 文学与阶级性的关系,是都带,而非“只有”
四、30年代文艺思想论争
2.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左联 VS 胡秋原、苏汶 胡秋原《阿狗文艺论》《勿侵略文艺》“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
歌特(张闻天)《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
3.关于“大众语”的论争:文学语言问题 语言现状:半文半白、欧式、日式句法
汪懋祖、许梦因:提出文言复兴运动
陈望道等人:大众语是大众“说得出,听得懂,写得来,看得下”
五、30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
时代性强,尤其是政治性、阶级性、民族性明显 两大力量:左翼文学运动 民主主义作家:老舍、巴金、曹禺、沈从文 六、30年代文学鲜明的特点: 1.从文学内容上看:空前广泛 2.从文学形式上看:长足发展 3.从创作方法上看:多元态势 七、台湾30年代新文学三大特点: 1.无产阶级文学兴起:台湾文艺联盟1934,是台湾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 一个大规模、全岛性的革命文艺团体,是第一个全台性新文学团体。 2.乡土文学: 3.出现真正的专业文学杂志和文学社团: 八、香港新文学:1928,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伴侣》 1929,第一个文学社团“岛上社”
一、概述 第一阶段:早期小说 《老张的哲学》:以老张为自己抓钱而不惜采取恶劣手段拆散李应、王 德两对恋人的情节为主线,批判了信奉“钱为本位而三位一体”市侩 哲学的老张。他的第一部长篇是幽默的讽刺小说。 《赵子曰》:主人公赵子曰,爱慕虚荣,浑噩混沌、委靡卑俗 《二马》:马则仁、马威爷俩儿和温都母女之间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 “早期三部长篇小说中的翘楚” 《小坡的生日》:童话体,故事后半段完全是小坡的梦境,但也隐含了 作者对南洋种种现实弊端的嘲讽.
【PPT】中国现代文学史(精)
3、叙事模式:
晚清已有关于现代小说形式的论述(林纾
译介的外国小说) “五四”后现代小说的叙述模式如横断面 (《一件小事》)、成长小说(《倪焕 之》)意识流(《梅雨之夕》)等更是广 泛应用。
还有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
论述的连载体、花絮体等,都与19~20世纪西 方小说叙事模式接近或同步。
传统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划分: 以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2卷 5号上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 为开端,止于1949年7月第一次全 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 京召开。历时32年,习惯上称为 “现代文学三十年”。 这种划分方法是中国现代文 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王瑶先生在 《中国新文学史稿》中提出的。
温儒敏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 下册
朱栋霖 丁帆 朱晓进 主编 高等教育琰 主编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程光炜 吴晓东 孔庆东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扬义文存》
杨义 著
人民出版社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界定
用现代的文学语言(现代白话文)与 现代的文学形式(诗歌、散文、小说、戏 剧),表达现代中国人思想、情感和心理 的文学(即近代中国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现 代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所导致的中国人 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的变化)。 (前言P1)
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程设置
课程依现代文学的三个“十年”,分 为三个大的段落,即三编 : 1917-1927(新文学的生长期); 1927-1937(新文学的发展期); 1937-1949(新文学的成熟期) 。
2、结构:单线索的串珠式--多线索 的交叉式--蛛网式。
最早小说是15世纪,西班牙的《列那狐游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下)
郁达夫(1896-1945)
一 、在五四文坛上,郁达夫是一位影响巨大的作家。 即使在整个20世纪文学中,郁达夫也是一位不能够忽 视作家。他是才华横溢、情感恣肆的浪漫感伤型作家。在日本期间 写的三篇小说《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都以留学生活为 题材。1921年这三篇小说以“创造社丛书”的名义、以《沉沦》为 名 结集出版,是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现 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代表性的小说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茑萝行》《迟桂 花》《马缨花开的时候》等。他是自我抒情小说最重要的开创者 之一。
《春风沉醉的晚上》
是一篇非常优美的纯情小说。 一、思想和情感。作品比较单纯,人物只有两个,故事也很平凡 仍然是叙述自我身边的凡人琐事,保留了郁达夫小说的基本叙述 风格,思想、感情的基调却非常纯净。简单地说,作品就是从平 凡而苦难的人生中提升纯洁感情。 二、情感过程 作品中两个人的感情,不是直接完全表达出来的,而是一点点 一步步地建立起来的。在那种富有变化的委婉曲折的过程中, 完成情感升华。 陈二妹情感的变化流程: 陌生----好奇----第一次亲密接触----误解----消除误解
李金发诗歌的主要内容
他的诗歌并不直接反映现实,而是直接表现自己 的内心生活,内容往往是悲剧性的人生感受: 死亡、悲哀、绝望、孤独。这实际是也是现代 诗歌的一个主题,多表现人的“异化” 。代 表诗歌《弃妇》就倾诉了人生的悲哀和痛苦, 用弃妇的悲惨象征人生的悲惨。
李金发诗歌的艺术价值
李金发的诗歌艺术价值要高于思想价值。 首先,李金发的诗歌大量意象的使用。 其次,李金发的诗歌意象新奇。 第三、李金发的诗歌大量地选用了文言词语 。
徐志摩诗歌
四个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云游集》。 徐志摩的诗歌中,主要体现在两类感情: 1、激烈峻急的感情。可以看作是“高调抒情”。《去吧》《拜 献》 2、轻柔舒缓的情感。可以说是“柔调抒情”。典型的徐志摩风 格。 成就最高,写得最出色。《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偶然》 《雪花的快乐》《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再别康桥》 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件
三、外国文学作品的引入。几乎所有文学革 命的发起者和参加者都做过译介外国文学的 工作。如鲁迅、胡适、周作人、刘半农、沈 雁冰等人都是极为活跃的译介者。 《新青年》从
第二节 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
一、文学革命的思想根源来源于外国文学的 影响 在文学革命的酝酿过程和发动初期,发难 者就直接从外国文学中得到过启示。 如胡适深受美国庞德诗歌影响,陈独秀的 文学革命论则以西方19世纪资产阶级文学作 为蓝本。其倡导文学革命的基本理论——文 学进化论就是从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主要学 说之一的进化论脱胎而来的。
2、1918——五四运动爆发,是五四文学革命 的“发展期”。在1917年,文学革命虽然形 成了一定的声势,但反响并不强烈。1918年3 月,为了增强其反响,《新青年》第四卷第 三号发表了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信”。 3、五四运动——1927年,是文学革命取得全 面胜利的时期,其重要标志是:新的、优秀 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纯粹的文学社团如雨 后春笋般出现。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从文学 革命到革命文学发展的转折时期。
第一卷开始就先后译介了屠格涅夫、王尔德、契珂夫、易朴生 这些俄国、法国文学样式和创作手法的涌入和 被接受。在五四后短短的几年内,西方文艺 复兴以来的各种各样的文学思潮及相关的哲 学思潮都先后涌入中国。文学思潮如:形式主义、自
然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心理分 析派、意象派、立体派、未来派等等;哲学思潮如:进化论、 人道主义、实证哲学、尼采超人哲学、叔本华悲观哲学、弗洛 伊德主义、托尔斯泰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国 家主义、马克思主义等。
高教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讲义
现代文学史讲义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文学革命1917年晚清文学改良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能够成功的条件是:(历史背景)(1)晚清“诗界革命”提倡“我手写我口”。
(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我手写我口”“小说界革命”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新文体”平易畅达(2)清末民初经济的发展。
(3)科举制的废除和新学堂的兴起。
1915年9月《新青年》《敬告青年》《吾人之最后觉悟》《再论孔教问题》李大钊《青春》《孔子与宪法》(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思想革命文学革命1919年《文学改良刍议》2月《文学革命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史称“八不主义”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1)提出“八不主义”。
(2)采用进化论的文学观念,提倡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
(3)提倡“国语的文学和文学的国语”,(《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倡白话文,“活的文学”。
(1、工具2、方法3、创造)(4)《谈新诗》,主张“诗体的大解放”,对文学革命初期摆脱旧诗格律起来重要作用。
(5)提倡“易卜生主义”,提倡现实主义和个性主义。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作《尝试集》,是中国新诗的开端。
同时,戏剧《终身大事》影响也很大。
陈独秀的三大主义:(1)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钱玄同:“桐城谬种”“选学妖孽”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标点符号周作人“人的文学”对新文学的理论贡献:(1)提倡灵肉一致的生活的文学,(2)“人道主义”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3)反对“非人的文学”。
“活的文学”“人的文学”形式、内容《新文学的理论建设》胡适文学革命:理论引入西方文学1918年5月“易卜生专号”1919年5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旧思潮的斗争:林纾1919年《纸蔡鹤卿书》“覆孔孟、铲伦常”《荆生》《妖梦》伟丈夫田其美金心异狄莫(陈独秀钱玄同胡适)文学革命的缺失和贡献:(1)对传统文学否定过多,对外国文学缺少批判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史全》课件
1 2 3
推动思想解放
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矛盾,促 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 础。
塑造民族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 吸收西方文学的营养,塑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民 族精神。
引领文化潮流
中国现代文学在文学形式、语言风格等方面不断 创新,引领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潮流,成为文化发 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中国现代文学史全》ppt
课件
•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述 •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 文学批评与理论 • 文学的影响与价值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目录
CONTENTS
01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新媒体与文学融合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现代文学将更加注重与新媒体的融 合,拓展文学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
研究领域与学术前沿
跨文化研究
将中国现代文学置于全球视野下,研究中外文化交流 与碰撞,挖掘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和价值。
文学与科技
关注新技术对文学创作、阅读和传播的影响,探索文 学与科技的融合与创新。
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代文学的价值与意义
反映时代变迁
中国现代文学通过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和历史 进程,为后人了解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启迪心灵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关注人性、情感和社会问题,启迪人们 思考人生和价值观,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
传承中华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 和发展,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保持活力和影响力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清末民初的启蒙阶段、五四新 文化运动阶段和左翼革命文学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 景。
文学思潮与流派
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多种文学思潮,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 美主义等。这些思潮的出现和演变,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03
技巧鉴赏
文学作品中的技巧多种多样,如象征、隐喻、讽刺等。通过对作品中的
技巧进行鉴赏和分析,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同时领略作者
的艺术才华。
04
文学与社会文化
文学与政治
01
02
03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探讨文学作品中反映的政 治观念、立场和态度,以 及政治对文学创作和传播 的影响。
政治对文学的干预
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形象,反 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
《春蚕》
以春蚕为线索,描绘了中国农 村的生活场景。
《蚀》
收录了茅盾的三部中篇小说, 反映了新旧交替时期的社会风
貌。
巴金及其作品
总结词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 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 品情感真挚,思想深邃
。
《家》
通过一个封建家庭的兴 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
现代文学为后世提供了反思和批判现实的角度,激发了人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现代文学的国际影响
现代文学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 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全球 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
现代文学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 认可和赞誉,为中国文学赢得了
国际声誉。
现代文学借鉴和吸收了外国文学 的优秀成果,与世界文学相互交
。
《狂人日记》
通过狂人的形象,揭示了中国 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
中国现代文学史演示课件(55页)
胡适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主张。
5、新的文学观念的产生:鲁迅兄 弟的文学观念,强调文学的社会功 能和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提出“ 文章者,国民精神之所寄也”,强 调文学的长远功效,而非现实的实 用性,希望文学通过对民族精神、 国民灵魂的熏陶和改造来达到振兴 民族的目的。即鲁迅后来的文学“ 立人”思想。
5、湖畔诗社:1922年在杭州成立。发起 人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 之四人。以爱情诗闻名。主张纯真与 热情的诗歌创作,善于写抒情小诗,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出版有 《蕙的风》、《湖畔》、《春的歌集 》等诗集。
6、莽原社:1925年4月在北京成立,因创办 《莽原》周刊而得名。
主要发起人韦素园、向培良等人,都是受到 鲁迅指导的文学青年。
3、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 等发起聚会,主要是英美留学生。 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主要 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 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 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推崇西 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 式革新。
4、语丝社: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成 立,因周伏园创办的《语丝》杂志而得名, 是“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以鲁迅、 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刘半农、 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语丝社提倡散 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形成了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的“语丝体”散文群,促进了现代散文的 成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主要成员:自由作家 。主要文学成绩: 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鲁迅为主 将。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 京。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在文学 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 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 的美感。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 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 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推崇文学 创作的直觉与灵感。主要人物郭沫若、 郁达夫等。主要刊物《创造月刊》。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梁实秋的散文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 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美好与哲理,给人以宁 静与启迪。如《雅舍小品》系列文章,通过对雅 舍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
悟与热爱。
散文的影响与发展
对读者审美的影响
对后续创作的启迪
文化传承的意义
现代散文以其丰富的类型与深刻的内涵,对读者 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拓宽了读者的阅 读视野,提高了读者的审美品味,促进了文学素
现代文学的诞生奠定了舆论基础。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推广白话文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语言。 这一运动推动了文学语言的现代化,为现
代文学的创作提供了重要工具。
代表性作家
鲁迅及其《狂人日记》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短 篇小说,通过狂人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对现代文学 产生了深远影响。
的独特魅力。
随笔的随意与深刻
随笔以其形式自由、内容广泛而著称,强调作 者随感而发,表达对生活、自然的独特见解。 如周作人的《苦雨》,以雨为引,探讨人生苦 短与淡然处之的生活哲学,展现了随笔的深刻
与随意并存的魅力。
杂文的社会批判
杂文以短小精悍、针砭时弊为特点,通过对社 会现象的深刻剖析与批判,展现作者的思想深 度与社会责任感。如鲁迅的《热风》,以其犀 利的笔触揭露社会黑暗,呼唤民众觉醒,是杂
城市与乡村的对比
在现代诗歌中,城市与乡村的对比成为了 一个重要的主题。诗人们通过不同的视角 和手法,展现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面貌和 生活方式,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社会现实。
爱情与革命的诗篇
爱情与革命是现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诗 人们以真挚的情感和崇高的理想,歌颂了 爱情的甜蜜与伟大,同时也表达了对革命 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中国现代文学史范本PPT课件
第一编 第一个十 年
(1917—1927)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 (一)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 1、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 蓄势: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 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首先提倡
2、文学革命发生的重要前提
• 四个方面:
• 辛亥革命后的社会转型; • 新兴社会力量的出现; • 新式文化教育的出现; • 职业作家的出现; • 虽然混乱但相对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
二、文学革命开始的重要标志 与事件:
• 1、《新青年》(第一卷原名《青年杂 志》,主编陈独秀)1915年9月创刊于 上海。
传统的看法
• 1917——1949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现代文学也在此处戛然而止,中 国的文学从此进入了当代文学阶段, 于是中国文学自1917年之后就被分成 了两个部分: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并成为学科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新的观点
• 1985年钱理群与黄子平、 陈平原共同提出了“20世纪 中国文学”的概念,要把20 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不可 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
“诗界革命”(我手写我口),维新 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倡导了“小说 界革命”,还提出了与“新民说”相 适应的“新文体”。
1、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 白话文倡导
• 晚清有识之士也开始倡导白话文的写 作,力求使政治宣传、思想鼓动进入 平民大众之中。
• 翻译文学兴盛
• 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的翻译也十分引人 瞩目。严复、林纾大量译介了西方科 学、哲学、文学著作,为近代文学注 入了新的思想内容。
• △促进了新文学观念的更新:文学 艺术应与时代同步、人道主义观念 的初步形成、注重文学与社会生活 的密切联系、各种哲学思想、文学 流派的进入。
《中国现代文学史》绪论上课用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 内容与目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全国高等院校汉语言 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 程讲授1917——1949年中国文学发展的历 史轨迹、基本特征,作家的生平事迹、创 作观念、审美情趣,作品的思想内涵、艺 术特征,文学流派的风貌,使学生从文学 本体、历史语境、文化视角等方面具体地 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重 要作品。
方法
• 首先要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科性质、 研究的范围有大致的了解。 • 要了解现代文学史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规 律,各个时期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论争的 概况和种种文学思潮或流派的兴衰、特点 及影响。 • 要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艺术成就和他们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影 响,学会对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征作比较细致的分析。
4 、第二个阶段新文学思潮特征
•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发展壮大,仍占主潮地 位。 • 浪漫主义大大减弱。 •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有所发展。
第二个十年文学的主要特点
1、总主题: 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 2、主要特点: 文学思潮的空前政治化。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文体上起决定性的作用。 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及其他多种倾向的文学 彼此对立竞争,又共同丰富这一时期的创作。
2、左翼文学思潮的高峰: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与成就
成立: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主 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简称“左 联”。 理论纲领: “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 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并且 表明“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大会 上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的意见》的讲话。 主要刊物: 《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等。 1936年左联解散。
自考资料中国现代文学史讲稿
中国现代文学史讲稿(笔记、练习、答案、考题)主体教材: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高教)、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三十年》(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
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
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
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
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
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
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
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
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现代文学史自考教材课件
现代文学史自考教材
8
第二节 国统区文学创作
一、概述
一、小说:
1.以抗战为主题:丘东平:郭沫若写了《东平的眉目》寄托其瞩望,认 为其作品有“一个新的时代的先影”,1941年以身殉国。写有《一个连 长的战斗遭遇》(描述了连长林青史在上海战争前线战斗的种种遭遇
及其悲惨命运)《第七连》取材于淞沪抗战。
胡风、郭沫若等人综合现了代文以学上史自两考教种材 观点,认为创造新民族形 5
3.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论争
胡风抗战期间主编《希望》、《七月》杂志,形成了以其为中心的 “七月诗派”。同时还提出了 “主观战斗精神”文艺主张,认为作 家在创作中必须保持强大的主观力量,突破现实的表层,深入到事物 的内部本质,作家要突破和超越现实,作家必须具备强大的主体精神 结构。
同时,在国统区也展开了民族形式的讨论。一方主要以林冰 为代表,重视民间旧形式,在《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 等文章中,提出了创造新民族形式以及创造新民族形式的主要 途径是运用民间形式。另一类观点(葛一虹)是完全否定民间 形式有可以批判继承的合理成份,认为旧形式都是封建“没落 文化”,全盘肯定五四新文学,忽视了新文学中确实存在与人 民大众脱节的弱点。
第三章 40年代文学(1937-1949)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国统区文学创作 第三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
现代文学史自考教材
1
第一节 概述
三个区域:国统区、共领区、沦陷区(含孤岛文学) 孤岛文学: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 界止。这时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仅租 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故称“孤 岛”。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 动,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杂文, 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二是戏剧活动特 别活跃,于伶的《夜上海》《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人民 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 明史剧,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自称 “自由人”的胡秋原谈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 由的,民主的,在左翼文学与国民党民族主义文 学之间左右开弓。瞿秋白、冯雪峰著文批判。苏 汶自称代表作家之群的“第三种人”为胡秋原辩 解,展开论战。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苏汶等反对政治干涉文学强调文学真实性的独 立地位。左翼的反批评对于文艺与政治关系有所 阐发,却又片面的趋向另一极端。
2
第一节 概述
• 考纲要求:识记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 导运动的发起和发展情况 。课本P.87
•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由后期创造社 和太阳社成员发起。
3
第一节 概述
• 考纲要求:识记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课本P.88
• 革命文学的倡导者明确以农工大众为我们的对象、使我 们的媒质接近农工大众的用语,但倡导者把文学的功能、 作用归结为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实践作用。把批判矛 头对准了鲁迅、茅盾、叶绍钧、郁达夫等。鲁迅在与创 造社的论争中肯定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他对倡导 无产阶级文学的意见是,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 达,不必忙于挂招牌,针对创造社忽视艺术特性的错误, 他指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 艺”。茅盾批评了创造社有革命热情却忽视艺术性,形 成标语口号化,既不能正确表现无产阶级意识,又不为 工农大众所接受。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章 三十年代文学
(1928-1937)
1
第一节 概述
• 考纲要求:识记1、以“五四”文学革命为 开端的中国新文学,到1928年发生的重要 转折。课本P.87
• 其转折点就是1928年新文学队伍发生的新 的组合以及随之开始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 学的倡导和论争。
12
第一节 概述
• 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8、30年代香港新文学 的产生和文学创作情况。课本P.91
• 20年代末三十年代初,香港新文学开始成型。 1928年8月,香港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伴侣》创刊, 1929年春,香港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岛上社”成立, 标志香港新文学在20年代末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此时期香港新文学中重要作家和作品有:小说家、 诗人侣伦的小说《殿薇》、诗歌《讯病》、散文 《夜声》,诗人陈江帆诗集《南国风》,路易士诗 集《行过的生命》、《上海漂流曲》,林英强诗集 《蝙蝠星》、侯汝华《海上谣》、伦冠《夜航》。
4
第一节 概述
• 考纲要求:识记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 情况。课本P.88
•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事先鲁迅与创造 社、太阳社共同召开过以“清算过去和确定目前文学运动 底任务”为中心的讨论会。在此基础上,1930年3月2日, 鲁迅、冯雪峰、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钱杏邨、田汉、 阳翰笙等四十余人出席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 郭沫若、茅盾、郁达夫都参加了左联。会上通过了左联理 论纲领,宣告以“站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线上”, “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作为左联的奋斗目 标。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 对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期的经验教训作了科学总结,号召左 联在“目的都在工农大众”的共同目标下扩大联合战线, “造出大群的新战士”。
5
第一节 概述
• 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1、“左联”进 行的主要文学活动。课本P.88
• 一、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与 传播。二、自觉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特别是 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三、推动文 艺大众化运动。四、积极开展创作,很多左 联作家都有出色成就,同时也培养了大批新 作家。
6
第一节 概述
• 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2、民主主义、 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运动及其文学创作。
• 课本P.89 • 1929年,国民党政权曾经提倡“三民主义
文学”,也发动过“民族主义文学运动”, 写过些拙劣的政治宣传品,但从未有过影响 与号召力。无产阶级文学是30年代新兴的 文学,而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与上一个 十年则是顺城发展关系。
10
第一节 概述
• 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6、关于两个口号的论 争。课本P.89
• 左翼作家周扬、郭沫若等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 立即得到了广泛的响应。胡风、冯雪峰为补其不足, 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于是出 现了有宗派主义情绪的论争。鲁迅主张两个口号并 存,并解释了抗日统一战线内部的关系。1936年 10月,鲁迅、郭沫若、巴金等联合发表了《文艺界 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标志着新形势 下文艺界来事了统一战线的筹建。1936年初,左联 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自动解散。
7
第一节 概述
• 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3、关于“文学 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课本P.89
• 于1928—1930年发生在左翼作家与新月派 理论家梁实秋之间。梁实秋针对左翼作家提 倡的无产阶级文学,主张文学乃是基于固定 的普遍性的人性,提出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 主张天才创造文学。
8
第一节 概述
9
第一节 概述
• 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5、关于“大众 语”的论争。课本P.90
• 1934年由汪懋祖、许梦因等发动文言复兴 运动引起。这次论争的焦点集中于文学语言 问题,参加人员涉及整个文化界,发表文章 数百篇。论争总结了五四“文白之争”以后 文学语言发展的经验教训,批评了“欧化” 与“半文半白”的倾向,纠正了一些左联作 家否定白话、提出语言有阶级性等“左”的 错误,探讨了现代文学语言的特点及其发展 方向。
11
第一节 概述
• 考纲要求:领会和简单应用7、30年代台湾 新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课本P.90-91
• 一、受世界性左翼文学思潮,特别是日本左 翼文学和大陆左翼文学的影响,台湾新文学 在30年代也出现了追求文艺大众化的倾向, 无产阶级文艺开始兴起。二、随着台湾新文 学发展的深入,乡土文学的观念在台湾新文 学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三、出现了真正 的专业文学杂志和文学社团,出现了一批有 影响的作家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