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交通出行
01
航空运输
气压带和风带对飞机航行的时间和路线有直接影响。航空公司需要了解
这些因素,以制定安全、高效的飞行计划。
02
海上运输
在海上,风是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了解风带的特点对于船舶航行和货物
运输至关重要。
03
公路和铁路运输
在长途运输中,天气条件(如风暴)可能会影响交通工具的正常运行和
安全性。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活动有助于预测这些天气事件并采取相应
对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少灾害对人类 生命财产的损失。
指导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保护生态 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气象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其研究成 果可以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的预防措施。
06
未来研究与展望
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数据获取的局限性
目前的气象观测站分布不均,导致某些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数据 缺失或不足,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模型预测的精度
现有的气象模型在预测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化方面仍存在一定 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非线性过程的理解不足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变化涉及到复杂的非线性过程,目前的研究 对其理解仍不够深入。
未来研究方向
1 2 3
增强观测能力
通过建设更多的气象观测站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精度和覆盖范围。
改进模型预测
研发更精确的气象模型,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变 化的预测能力,为气候变化研究和灾害预警提供 更可靠的依据。
气压带和风带(优秀课件)

夏季风 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性质
源地
寒冷干燥 蒙古-西伯利亚
温暖湿润 印度洋
——大范围风向随季节 而变化 的现象。
1、东亚季风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 本南部
季风环流2.swf
风向 冬季风 西北风 夏季风 东南风
原因
性质
海陆热力性 寒冷干燥 质差异 温暖湿润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西太平洋副高
季风环流
(2)南亚季风 南亚、中国西南
季风环流2.swf
风向
原因
冬季风 东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赤道 (赤道低气压带)
情景2
北半球三圈环流立体图
三圈环流 据图分析气压带 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高低压相间分布 南北半球对称
绘制全球气压带与风带
60°
高压低压相间插
90° N
N
一撇一捺向低压 30°
0°
S
情景3
例题
1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表示风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表示气压带,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2.2 气 压 带 和 风 带
热力环流
形成原理
高压
低压
低压 受热
高压 冷却
冷热不均 垂直运动 气压差 水平运动
高空风向 近地面风向
大气环流: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形成原因: 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 热量差异
情景1
情景2
南风
北纬30度 (副热带高气压带)
(1)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冷空气源地)。 (2)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影响中国东部降水。
总结
形地成表单均圈一环,地流球静止 地形表成均三一圈,环地流球自转 形 地成 表三 均圈 一环,地流球且自气转压同带时风公带转发生季节性移动 海北陆半分球布冬对、大夏气季环气流压的中影心响
地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件(12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1-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目标导航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1.描述三圈环流的形成及意义。 2.识记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及分布。 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3-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目标导航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知识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季节移动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如果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则极地与赤道 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北半球的热力环流分布情况如右图所示。
-4-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如果考虑地转偏向力,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大气在气压梯度力和地 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 会形成全球性三圈环流, 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A.下沉,热干
B.上升,暖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12-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目标导航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3)关于②③带的正确叙述是( ) A.受②影响,终年多雨 B.受②影响,终年干冷 C.受③影响,终年干燥 D.受③影响,终年温和多雨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②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位置偏向 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第(2)题,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 气候炎热干燥。第(3)题,③为西风带,受其控制的地区,气候温和多 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干燥天气。 答案:(1)B (2)A (3)D Nhomakorabea-13-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4-
目标导航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1-
-1-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目标导航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1.描述三圈环流的形成及意义。 2.识记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及分布。 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3-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目标导航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知识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季节移动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如果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则极地与赤道 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北半球的热力环流分布情况如右图所示。
-4-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如果考虑地转偏向力,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大气在气压梯度力和地 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 会形成全球性三圈环流, 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A.下沉,热干
B.上升,暖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12-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目标导航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3)关于②③带的正确叙述是( ) A.受②影响,终年多雨 B.受②影响,终年干冷 C.受③影响,终年干燥 D.受③影响,终年温和多雨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②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位置偏向 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第(2)题,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 气候炎热干燥。第(3)题,③为西风带,受其控制的地区,气候温和多 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干燥天气。 答案:(1)B (2)A (3)D Nhomakorabea-13-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4-
目标导航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1-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16张PPT)

带、风带〔风向〕
[小组合作]
观察气压带和风带 的分布图,发现气压带 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例如:数量、分布、盛行风 的风向……〕
七
个南
气北
压 带
对 称 、
和相
六间
个 风
分 布
带
[问题探究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冬至日 春分日、秋分日 夏至日
北纬90°
66°34′
23°26′ 0° 23°26′
冷(高压)
〔低压〕
[问题探究2] 三圈环流的形成
考虑:上下纬之间受热不均 +
地转偏向力
[小组合作]
〔以北半球为例〕 讨论低纬环流圈 的形成: ①赤道上空的风 为什么不能一直流 向极地上空? ②副热带高气压 带是如何形成的? ③低纬度近地面 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请画〔粘贴〕出南半球气压 是什么风向?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秋分日-冬至日
60° 66.5ºN 30°
23.5ºN
0° 0º 30° 23.5ºS 60°
移 动 规 律
90° 极地高冬压至日带-春分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冬至日-春分日
60° 66.5ºN 30° 23.5ºN
B.乙地位于300N附近 D.②是冷性气流
图2为“某日南半球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 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 带,完成3-4题。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
请画〔粘贴〕出南半球气压带、风带〔风向〕
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发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讨论低纬环流圈的形成:
[小组合作]
观察气压带和风带 的分布图,发现气压带 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例如:数量、分布、盛行风 的风向……〕
七
个南
气北
压 带
对 称 、
和相
六间
个 风
分 布
带
[问题探究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冬至日 春分日、秋分日 夏至日
北纬90°
66°34′
23°26′ 0° 23°26′
冷(高压)
〔低压〕
[问题探究2] 三圈环流的形成
考虑:上下纬之间受热不均 +
地转偏向力
[小组合作]
〔以北半球为例〕 讨论低纬环流圈 的形成: ①赤道上空的风 为什么不能一直流 向极地上空? ②副热带高气压 带是如何形成的? ③低纬度近地面 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请画〔粘贴〕出南半球气压 是什么风向?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秋分日-冬至日
60° 66.5ºN 30°
23.5ºN
0° 0º 30° 23.5ºS 60°
移 动 规 律
90° 极地高冬压至日带-春分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冬至日-春分日
60° 66.5ºN 30° 23.5ºN
B.乙地位于300N附近 D.②是冷性气流
图2为“某日南半球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 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 带,完成3-4题。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
请画〔粘贴〕出南半球气压带、风带〔风向〕
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发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讨论低纬环流圈的形成:
高中地理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优秀课件

右(南半球向左)偏转
西北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 北半球东北
0°~30° 气压带的气流,北半球向右 风;南半球
(南半球向左)偏转
东南风
热力 性质 冷干
温湿
干热
跟踪训练
读“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答复1~2题。
1.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跟踪训练
2.以下图为“三圈环流的局部图〞,图中甲、乙 两风带分别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 B.甲——③,乙——④ C.甲——②,乙——④ D.甲——①,乙——③
偏成东北风
0°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流无 法北上在此堆积
被 迫 下 沉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答案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气压带、风带会跟随太阳
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
40˚ 30˚
移动
赤道低气压带
夏半年偏北
冬半年偏南 30˚
40˚ 纬度30°到40°
冬季:盛行西风带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
三圈环流形成的根本原 因是上下纬的热量差异。 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地 面热量状况发生变化,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 之变化。
解析 从图中可知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应为北半球冬至日, 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 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课件11:2.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3°26´S
夏至日
二分日
66°34´S
冬至日
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 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 动; ●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北 移,冬季南移
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先后到达巴哈 马群岛、古巴、海 地、多米尼加、特 立尼达等岛。考察 了中美洲洪都拉斯 到达连湾2000多千 米的海岸线;认识 了巴拿马地峡。
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
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C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90°S 60°S 30°S
A
B
0° 30°N 60°N 90°N
4.(1)该图表示北半球__冬_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 况,判断的理由是:
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分布
风向
性质
中纬度 盛行西风带
高纬度 极低东风带
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小结: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① 气压带形成原因: 热力成因(赤道低压带、极地
高压带);
动力成因(副热带高压带、副
极地低压带)
② 风向: “北撇南捺指向低压”
③天气状况:
低气压:气流上升、多阴雨 高气压:气流下沉、晴朗少雨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时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先后到达巴哈 马群岛、古巴、海 地、多米尼加、特 立尼达等岛。考察 了中美洲洪都拉斯 到达连湾2000多千 米的海岸线;认识 了巴拿马地峡。
发现和利用了 大西洋低纬度吹东 风,较高纬度吹西 风的风向变化。
夏至日
二分日
66°34´S
冬至日
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 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 动; ●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北 移,冬季南移
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先后到达巴哈 马群岛、古巴、海 地、多米尼加、特 立尼达等岛。考察 了中美洲洪都拉斯 到达连湾2000多千 米的海岸线;认识 了巴拿马地峡。
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
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C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90°S 60°S 30°S
A
B
0° 30°N 60°N 90°N
4.(1)该图表示北半球__冬_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 况,判断的理由是:
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分布
风向
性质
中纬度 盛行西风带
高纬度 极低东风带
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小结: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① 气压带形成原因: 热力成因(赤道低压带、极地
高压带);
动力成因(副热带高压带、副
极地低压带)
② 风向: “北撇南捺指向低压”
③天气状况:
低气压:气流上升、多阴雨 高气压:气流下沉、晴朗少雨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时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先后到达巴哈 马群岛、古巴、海 地、多米尼加、特 立尼达等岛。考察 了中美洲洪都拉斯 到达连湾2000多千 米的海岸线;认识 了巴拿马地峡。
发现和利用了 大西洋低纬度吹东 风,较高纬度吹西 风的风向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64张PPT)

气候类 型
分布
气候特点及成因
地区
亚热带
季风气 南北纬
候和季 风性湿
25°~ 35°大 陆东岸
润气候
夏季受夏季风影响炎热 多雨,冬季受冬季风影 响温暖少雨
我国秦岭以南, 北美大陆,南美 大陆和澳大利亚 大陆东南部等地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 30°~ 40°大 陆西岸
南北美30°-40° 北半球,夏季受副高控 之间的大陆西岸。 制炎热干旱,冬季受西 澳大利亚大陆和 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非洲大陆西南角
等地。
气候 类型 温带 季风 气候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分 布 气候特点及成因
地区
主要分 布于亚 洲大陆 东部
夏季受夏季风影响炎热 我国华北、东北,
多雨;冬季受冬季风影 俄罗斯远东地区,
响寒冷干燥。
日本朝鲜半岛。
大致在 南北纬 40° ~ 60°之 间的大 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干旱少雨。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 很大。
热带季风气候 观察各月降水≥
热带草原气候 200mm的月份
≧3个月 < 3个月
热带沙漠气候 各月降水量均较少
当0℃≤t≤15℃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各月降水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 量不均匀 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温带海洋气候 各月降水量较均匀
当t<0℃时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观察月降水量 ≥ l00mm的月份
一、气压带和风带
重点知识:
(1)大气环流的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 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大气运动 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大气环流的特性:全球性、规律性、长 期平均状态。
(3)全球性大气环流的作用:它促进了高低 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 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 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PART 03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REPORTING
季节性移动规律
夏季北移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和风带在夏季时会向北移动。
冬季南移
在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和风带相应地向南移动。
年度性移动规律
随季节而变化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受地球自转和公转影响
低纬度地区主要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和 信风带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和热带 沙漠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由于太阳直射,低纬 度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中心 。空气上升后冷却,形成对流雨,形 成热带雨林气候。
•·
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外围的空气向 两侧流动,形成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 ,由于水汽含量少,不易形成降水, 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03
拉尼娜现象会导致全球 气候变化,如极端天气 、干旱、洪涝等。
04
拉尼娜现象的发生机制 与厄尔尼诺现象类似, 也与地球大气和海洋环 流有关。
季风现象
季风现象是指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引起的气候变化,导 致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风向的现象。
季风现象会导致降水、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异常变 化,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回归线附近,由于空气下沉, 在近地面上形成高压,气流由低 压区流向高压区,形成副热带高 气压带。
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由于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在极地附近 形成高压,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在极地附近,由于空气下沉,在近地 面上形成高压,气流由低压区流向高 压区,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产生影响,导致它们在一年中不断变化 位置。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

点。
02
极地高气压带
由于空气下沉,温度较低,因此该地区多为极地气候,具有寒冷特点。
03
西风带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的空气,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
形成西风,带来较暖和的气候。因此,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温度较为温
和。
对季风气候的影响
季风的形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压和风向出现季 节性变化,从而形成季风气候。
在地球表面由气压差异引起的空 气流动,表现为风向和风速的规 律分布。
形成原因
地球自转
由于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不同纬 度地区受到太阳辐射的热量分布不均 ,进而形成气压带。
地球公转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表面不同地区之间 的大气流动,包括热力环流和动力环 流,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变化产 生重要影响。
随季节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影响,气 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会随季节变化
而移动。
受太阳辐射影响
太阳辐射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 间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地转偏向力导致风向发生改变,从 而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
0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对降水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
由于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 大量降水。因此,赤道附近的热
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深入研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机制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探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中,各种物理过程的作用机 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探索气压带和风带的动态变化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研究气压带和风带的长期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对全球气候 变化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共34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共34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93400924afe04a1b071def2.png)
成因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和多雨
深居内陆,距海远 冬寒夏热,气温 (大陆气团控制) 日、年较差大
气候类型
亚寒带
针叶林 气候
寒 苔原带 带 冰原带
高山高原气候
分布规律
北纬60°~70°间
北纬70°~80°间 南北半球极地内陆 高大的山地、高原
成因 极地大陆 (海洋)气团 极地气团控制 极地气团控制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候特征 冬长严寒 夏短温暖 全年严寒 全年酷寒 气温随高而降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4、全球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5、几组气候类型的比较与综合判断:
6、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
完
实际中的气压是不是也呈带状分布?
冰岛低压
一 月
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实际中的气压是不是也呈带状分布? 七 月
也许会说为了不被父母责骂,也有可能会说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当你问起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有可能会说考得好可以得到父母的奖励……9、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
心的事,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经验。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10、今天不想走,明天就要跑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33第一段,思考:
1.什么是大气环流? 2.大气环流的成因? 3.大气环流的特点?
【归纳讲解】
一、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成因: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造成的高低纬 度间的热量差异,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 输送和交换热量。
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地高面低冷纬热之
高压
低压
间热不量均差异
大气的垂直运动
低压
地面 受热
高压
冷却
水平气压差异 热 力 环 流 空气水平运动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单圈冷 极地高压带
请思考:
(1)赤道近地面的温度和 气压? (2)极地近地面的温度和 气压? (3)这两个气压带的形状? (4)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产 生的原因?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3.三圈环流 ①判断下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 (2)变式图
②读图判断南北半球并说明判断依据:
前言问题:麦哲伦环球航行 3分钟
1、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 麦哲伦船队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峡 时受盛行西风影响,船队逆风航行。 2、哪段航程最为轻松? 船队航行至东南信风带时,顺风航行, 这段航程最为轻松。 3、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 时十分艰难?
(2)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移动幅度约为5°-10°,具有滞后性。
课堂练习
判断以下各图图示季节分别是?
0° 30° 60° 90°S
表示空气垂直运动的空气柱
60°N 30°N
小结
作业:①智库3.1 ②预习3.2
极地高气压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3.三圈环流 (3)变式图 读图分析:
1.在相应位置标出0°、30、60°和90°。 2.甲乙丙分别是什么环流? 3.①②③的风向分别是什么?
甲: 低纬环流 乙: 中纬环流 丙: 高纬环流
甲
1
0°
乙
2
30°
丙
3
60°
1 东北风/东南风 2 西南风/西北风
90° 3 东北风/东南风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精华.pptx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块状分布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大西洋
一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 阿留申低压 高压)
高压
冰岛低压
七月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低压
亚速尔高压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带状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第25页/共36页
2. 季风环流
①概念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 改变的现象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成因:
(主要原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
第26页/共36页
3.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风向 冬季:西北风 夏季:东南风
冬季:东北风 夏季:西南风
气候类 型
温带季
亚热带季
风气候 风气候
气候特 点
冬寒冷干燥 夏炎热多雨
冬温和少雨 夏炎热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第12页/共36页
4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
第13页/共36页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小结
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 2、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4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低压
30.N
(指向极地高空)
气压梯度力
低压90˚N高空
高纬环流 高压
60˚N 高空
高压 90˚N
30.N的热气流 低压 第6页/共36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参考答案】 (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半球发生位移,说 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半球,对于北半球来说,此时是冬季 (2)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性质暖而轻,D气流性质冷而重。 (3)西南风 东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谢谢大家!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低纬环流
(指向极地高空)
低压
30˚N高空
高压
赤道 高空
高压 30˚N
气压梯度力
赤道
低压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低压
.
30 N高空
60.N高空 中纬环流 高压
气压梯度 力
60.N
高压
极地来的冷气流
低压
30.N
(指向极地高空
气压梯度力
) 低压90˚N高空
高纬环流 高压
60˚N 高空
高压 90˚N
低压 30.N的热高气一地流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30.N之间)
2、气压带和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小结:
1、北半球中纬环流处于(30.——60.N之间)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解析】 图中气流向两侧流,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根据风带位置 及风向左偏可知,该气压带、风带位于南半球,其中风带1为东南信风 带,风带2为西风带。
【答案】 D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2)C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 升? (3)A、B、C、D的风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 热力作用形成的。 副极地低压与副热带高压是动力作用形成的。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4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小结
气压带和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
2、北半球高纬环流处于(60.N——90.N之间)
气压带和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和极地东风带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1.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1)低纬环流:在赤道及其两侧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 A.__赤__道__低__气_压__带_ ,并在 30°N 附近堆积下沉形成 C._副__热__带__高_ _气__压__带__。A 与 C 之间近地面形成 B东.__北__信_风__。
1.只考虑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低压
北极
冷
高压
热
高压 赤道 低压
热
低压 赤道 高压
高压
冷
南极
低压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2、影响因素: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 2、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4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1.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1)题。 (1)图中气压带代表(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
印度低压
夏威夷 高压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亚速 尔高 压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块状分布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大西洋
一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 阿留申低压 高压)
高压
冰岛低压
七月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低压
亚速尔高压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课时)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60°
30° 0° 30°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冬季
冰岛 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解析】 第(1)题,图上各风带的位置向南发生位移,说明此时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是冬季。第(2)题,C气流来自30°附近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性质暖而轻;D气流来自极地,性质冷而重,两者 相遇,C爬升到D之上,并产生大量降水。第(3)题,A是北半球的西风 带,为西南风;B是北半球的信风带,为东北风;C是南半球的西风带 ,为西北风;D是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为东南风。
_低__气__压__带___。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副热带高压和极 地高压的成因有 何不同? 副极地低压和赤 道低压的成因有 何不同?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
称为大气环流。
2、形成的原因:高低纬度之间的 热量差异。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思考
P33: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 均匀,结果在赤道与极地间是否存在 热力环流?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C 向高纬度流出的气流在地转偏 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__南___风,称为 D.盛行西风;它与 G __极__地__高__压__带__向低纬流动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_东__北__风,
即 F极地东风气流相遇之后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了 E.___副_ 极地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带状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参考答案】 (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半球发生位移,说 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半球,对于北半球来说,此时是冬季 (2)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性质暖而轻,D气流性质冷而重。 (3)西南风 东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谢谢大家!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低纬环流
(指向极地高空)
低压
30˚N高空
高压
赤道 高空
高压 30˚N
气压梯度力
赤道
低压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低压
.
30 N高空
60.N高空 中纬环流 高压
气压梯度 力
60.N
高压
极地来的冷气流
低压
30.N
(指向极地高空
气压梯度力
) 低压90˚N高空
高纬环流 高压
60˚N 高空
高压 90˚N
低压 30.N的热高气一地流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30.N之间)
2、气压带和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小结:
1、北半球中纬环流处于(30.——60.N之间)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解析】 图中气流向两侧流,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根据风带位置 及风向左偏可知,该气压带、风带位于南半球,其中风带1为东南信风 带,风带2为西风带。
【答案】 D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2)C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 升? (3)A、B、C、D的风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 热力作用形成的。 副极地低压与副热带高压是动力作用形成的。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4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小结
气压带和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
2、北半球高纬环流处于(60.N——90.N之间)
气压带和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和极地东风带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1.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1)低纬环流:在赤道及其两侧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 A.__赤__道__低__气_压__带_ ,并在 30°N 附近堆积下沉形成 C._副__热__带__高_ _气__压__带__。A 与 C 之间近地面形成 B东.__北__信_风__。
1.只考虑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低压
北极
冷
高压
热
高压 赤道 低压
热
低压 赤道 高压
高压
冷
南极
低压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2、影响因素: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 2、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4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1.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1)题。 (1)图中气压带代表(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
印度低压
夏威夷 高压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亚速 尔高 压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块状分布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大西洋
一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 阿留申低压 高压)
高压
冰岛低压
七月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低压
亚速尔高压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课时)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60°
30° 0° 30°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冬季
冰岛 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解析】 第(1)题,图上各风带的位置向南发生位移,说明此时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是冬季。第(2)题,C气流来自30°附近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性质暖而轻;D气流来自极地,性质冷而重,两者 相遇,C爬升到D之上,并产生大量降水。第(3)题,A是北半球的西风 带,为西南风;B是北半球的信风带,为东北风;C是南半球的西风带 ,为西北风;D是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为东南风。
_低__气__压__带___。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副热带高压和极 地高压的成因有 何不同? 副极地低压和赤 道低压的成因有 何不同?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
称为大气环流。
2、形成的原因:高低纬度之间的 热量差异。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思考
P33: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 均匀,结果在赤道与极地间是否存在 热力环流?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C 向高纬度流出的气流在地转偏 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__南___风,称为 D.盛行西风;它与 G __极__地__高__压__带__向低纬流动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_东__北__风,
即 F极地东风气流相遇之后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了 E.___副_ 极地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带状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件精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