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与他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合集下载

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一月二月三月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合计合计合计四月五月六月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合计合计合计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王选同志(1937年—2006年)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出生于上海,生前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王选同志一生执着追随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他创造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

他衷心拥护和坚定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始终注重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不断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增光添彩。

他深知人才对于创业兴国的极端重要性,不计个人名利地位,以科学家的博大胸怀,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造就出一批批年轻的学术骨干。

王选同志以自己崇高的人品、巨大的贡献和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热爱,为广大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成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爱戴。

王选同志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是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骄傲,他的事迹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生动诠释,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献身科学勇于创新王选同志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是举世公认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

他不仅具有超前的眼光、非凡的魄力,更有献身科学,努力拼搏,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自主创新精神。

王选同志祖籍江苏无锡,1937年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

开明的家庭教育使他树立了爱国奉献的价值观和正直善良、诚实宽厚的做人原则;名师云集、学风优良的教学环境,塑造了他勤奋好学、善于思索的良好学风。

他从小对自然科学情有独钟,他树立的人生理想是成为一名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才智的科学工作者。

改革开放精神人物故事

改革开放精神人物故事

好的,以下是一个关于改革开放精神人物故事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王选出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是由王选主持的一项伟大发明,它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的时代。

它的产业化和应用,废除了我国沿用数百年的铅字印刷。

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过程经历了种种困难。

王选凭着非凡的毅力和对创新的执著,带领研发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的时代。

从激光照排到汉字信息处理,王选取得了重大成果,推动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对改革开放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生无悔——记我国激光汉字照排之父王选和他的妻子陈堃球

今生无悔——记我国激光汉字照排之父王选和他的妻子陈堃球

今生无悔——记我国激光汉字照排之父王选和他的妻子陈堃球王选先生是我国激光汉字照排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这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与他并肩奋斗的妻子陈堃球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本文将通过对王选和陈堃球夫妇事迹的回顾,展现他们在科技领域的杰出成就。

王选先生,男,出生于1962年。

自小对科学技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的他通过自学攻克了难解的数理化难题,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和努力。

他的热爱和才华最终为他赢得了国内一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大学期间,王选开始接触激光技术,并被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深深吸引。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他逐渐掌握了激光技术的精髓,并开始着手进行深入的研究。

他发现激光技术在传统印刷行业中的应用潜力巨大,特别是在汉字照排方面。

然而,王选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传统的汉字照排方式无法满足精细化和高效化的需求,这使得王选决心开发一种新的技术,以应对这一难题。

经过多次实验和反复验证,他最终成功地开发出了激光汉字照排技术。

这项技术的问世,不仅解决了传统印刷行业中的痛点问题,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激光汉字照排技术以其高效精准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出版、广告和包装等行业中。

然而,王选并没有满足于技术的突破和商业成功。

他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决心要将这项技术普及到更广泛的范围。

于是,他成立了激光汉字照排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并致力于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推动激光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他的奉献和付出为我国激光汉字照排技术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和认可。

在王选的背后默默支持他的是他的妻子陈堃球。

陈堃球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她在激光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

陈堃球以她温柔而坚定的方式,默默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并在科研工作中给予他无私的帮助和指导。

正是有了陈堃球的支持和鼓励,王选才得以专心致志地追求科学的道路,这种默契的合作使得他们的事业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王选和陈堃球夫妇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也感受到了他们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王选读后感

王选读后感

王选读后感《读王选有感》读关于王选先生的事迹,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勇气和使命感的世界。

读到王选先生投身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发过程时,我感觉他仿佛是一位孤胆英雄。

在那个时代,计算机技术在国内并不发达,面对国外已经存在的先进技术,他敢于去挑战,去钻研。

这让我想起那些在艰难环境中创业的人们,没有太多的资源,没有太多的支持,但就是凭借内心的信念和对目标的执着前行。

特别触动我的是,他在研发过程中遭受了太多的质疑和困难。

有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放弃当时已经相对成熟的铅字排版体系,而转去研究这个前景不明朗的激光照排。

这就如同在一个传统风气浓厚的环境里提出一个完全颠覆性的创新理念,阻力是难以想象的。

后来我明白了,他看到的是未来,他预见到了信息时代里汉字排版必然面临的变革,他想要让汉字印刷在新的时代浪潮里不掉队,能够以更高效、更先进的姿态留存和传播。

我觉得作者在描述王选先生的故事时,也在传达一种对科学家精神的崇敬。

王选先生把大量的精力、时间都投入到科研当中,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却从未放弃。

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太追求快速的成果,缺乏这种长时间沉淀去做一件事的耐心。

对于王选先生来说,这个科研项目就像他的孩子,他可以为了这个孩子日夜操劳,这是一种莫大的热爱。

对了还想说,王选先生的故事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待困难和风险的态度。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想要退缩,但王选先生面临的可是在当时可能让他身败名裂的风险,如果他的科研失败,所有的人力、物力、时间都将付诸东流。

然而他挺过来了,他成功了。

他的事迹让我明白,有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坎坷,更要看到坎坷背后那巨大的潜力和机会。

他的故事不断在我的脑海里回响,激励着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有勇气去尝试去创新,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去面对质疑,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忍受过程中的痛苦和煎熬。

我想这就是王选先生带给我最大的启发,他不仅仅是科研领域的一座丰碑,更是人生路上的一位伟大导师。

王选

王选

王选王选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王选(1952年8月6日-):女,1997年她被推举为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

王选被《南方周末》、《中国妇女》等评为2002年年度人物;“CCTV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评选”中,王选又是十位人物之一。

中文名:王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中国上海出生日期:1937年2月5日职业:科学家毕业院校:北京大学政治面貌:九三学社社员目录简介生平活动年表荣誉奖励王选语录人物评价王选简介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男,汉族,籍贯江苏无锡人士,王选(科学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生长于上海,九三学社成员,九三学社副主席。

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4年至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

1958年至1959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师。

1959年至1978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教师。

1978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教授。

1995年至1996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6年至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8年任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

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斯人已去 风范长存——怀念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明者王选

斯人已去 风范长存——怀念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明者王选

虽然 积 劳成 疾 ,
但 仍 然刻 苦 学英 语 、 学软 件 , 承担 高级 语 言编 译 系统研 制 并 获 成功 ,
1 9 7 5年 春 天 ,

个偶 然 的机 会 ,
1 2位 对世 界 文字 有 影响 的传 说 人 物 , 仓 颉 的名 字和 雕像 列在 中间 , 表 达 对他 们 的 尊重 和怀 念 。

效果 比雕 版 印刷 多快好 省 , 印 刷 术 被 列 为 中 国 古 代 四 大 发 明
对后世 印刷 术发 展 影响 深 远
王 选 院 士
四百年 后 , 德 国古登 堡发 明铅 活字 印刷 术 马克 思说 ,印刷 术 变成科 学 复兴 的手 段 。 变成精 神 发展 创 造 强 大的杠 杆
斯人 已去
风 范长存
念 汉 字激 光 照排 技 术发 明 者 王 选
宋明昌 I 文
王选.
你 离开 了我 们 整 整十 年 , 可 是 ,你 的音 客 笑貌 犹在 我 们 心 间 , 你呕 心 沥血 、历 经十 八 年 , 发 明的 汉 字激 光 照排技 术 , 实现 了 中国印 刷行 业 “ 告 别 铅与 火、迎 来光 与 电” , 你是 我 国 自主 创新 杰 出的典 范 , 你 为信 息 时代 汉 字和 中华 民族 文化 的 传播 与发 展 创 造 了条件 。 汉 字 ,是 中华 文 明的 标 志和 载体 , 印 刷 .是 古代 中国的 发 明和 创造 , 在 中华 文 明的 历 史上 , 我 们 永i g- / g住这 些 人 :
西 方 专 家公 然扬 言 , 汉 字 无法被 计 算机 处 理 , 汉 字将 影响 中 国现 代 化 , 的确 ,汉 字 字数 比西 文 字母 多,

中国创造的例子

中国创造的例子

中国:科技创新的坚实步伐与未来潜力中国在许多领域都有显著的创造和贡献,以下是一些例子:1.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汉字排版技术,将文字通过计算机分解为点阵,然后控制激光在感光底片上扫描,用曝光点的点阵组成文字和图像。

这项技术的诞生为中国新闻出版印刷领域的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了从铅字印刷到激光照排的跨越。

王选,这位被誉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的科学家,是这项技术的创始人,他的发明使中国印刷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中国航天事业:中国的航天事业在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已经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从“神舟”系列飞船到“嫦娥”探月工程,再到“天宫”空间站的建设,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3.超级计算机: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的“天河”系列和“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在速度和性能上多次排名世界第一。

这些超级计算机在气象、气候、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4.高速铁路:中国是全球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高铁网络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快速、安全、舒适的交通方式。

中国的高铁技术在国际上也具有竞争力,许多国家都与中国合作建设高速铁路项目。

5.移动支付: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是全球最大的,也是最先进的。

通过手机扫码支付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商务和金融科技的发展。

6.可再生能源: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中国已经成为太阳能和风能技术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时也在水力发电和生物质能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以上这些例子表明,中国在科技创新和创造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和潜力。

今生无悔——记我国激光汉字照排之父王选和他的妻子陈堃球

今生无悔——记我国激光汉字照排之父王选和他的妻子陈堃球

今生无悔——记我国激光汉字照排之父王选和他的妻子陈堃球今生无悔——记我国激光汉字照排之父王选和他的妻子陈堃球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然而,在计算机时代的冲击下,打破纸质阅读的壁垒成为时代的需求。

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要使计算机能够处理汉字成为一项巨大的挑战。

然而,在无数科学家的努力下,激光汉字照排技术应运而生,为中文输入和处理带来了一次革命。

王选,作为激光汉字照排技术的奠基人,在中国科技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他出生于广东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中国当时对于计算机技术的研发并不重视,让王选在实践的道路上遭遇了重重困难。

在坚定信念的推动下,他选择走上研究的道路。

1964年,王选获得了国家计算技术专业的研究生资格,开始了他的研究之旅。

当时,他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寻找一种能够实现汉字照排的方法。

当时的计算机资源有限,存储容量不足,王选发现无法使用传统的方式来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汉字信息。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他最终决定利用激光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激光技术是一种高度集成的技术,可以实现更加精确和高效的信息处理。

然而,要将其应用于汉字照排,需要面临许多困难。

汉字的复杂结构和多样性导致了传统的计算方式难以实现汉字照排。

王选意识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需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汉字编码方式。

与此同时,王选的妻子陈堃球也是一位科学家,并且在信息处理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她看出了王选的困惑和苦恼,并主动提出帮助。

夫妻二人共同开始了一段艰辛的合作之旅。

他们每天不分昼夜地探讨和实验,试图找到一种最优的汉字编码方式。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名为“王码”的汉字编码方式。

这种编码方式结合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和激光技术的优势,使得汉字的照排变得更加简便高效。

王码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中国计算机业界推动了一次技术的飞跃。

王选和陈堃球夫妇凭借他们的创新和努力被誉为“中国激光汉字照排之父”。

为什么是王选

为什么是王选

“只要我们还读书看报,就不应该忘记王选。

”因为他领头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王选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而让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是他?为什么是当时一个身染重病,身体羸弱的小小助教。

在那个思想动荡的时期,很多人还挣扎在生存线上,对中国人来说,计算机的发展还是一个未知领域,而他却突发奇想地创造了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

从淘气包到科学家我们从影像资料中看到的王选,多是彬彬有礼、儒雅幽默的大家形象。

在中学老师眼中,他也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乖孩子”,“这么多年来,难得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是当时老师对他的评语。

但殊不知,小时候王选却是一个的的确确的“淘气包”。

“当时老师上半节课,剩下半节课留给学生做作业。

我很快做完作业,然后就开始想办法捣乱。

”每天除了学习之外,王选脑袋当中积攒着各种古灵精怪的想法。

当时的教书先生冬天都是穿着棉袍,棉袍外还有一个罩衫,扣子都是集中在身体一侧的盘扣。

早早做完作业的王选就开始和同学配合起来“整”老师:“我找了一个托儿负责问老师问题,把老师给缠住。

我就开始解老师的扣子,把外面罩衫的扣子全解掉后,又把里面棉袍的扣子全解掉。

最难解的要数腋下的扣子了,要在老师解答问题的时候,趁其不备时解开。

有时候也不敢解,但也有成功的时候。

”小时候的王选,就是这么淘气,但似乎又是特别喜欢应对挑战,解决最难的问题。

“王选在南模中学的聪明是很出名的,”王选的校友、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赵遐秋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当时他的数学老师是著名特级教师赵宪初先生,赵先生在课上只要把内容说一遍,王选都会记得住;而且不管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他。

”王选超常的记忆力也给中学同届同学、清华大学材料系退休教授夏宗宁留下深刻印象。

夏教授回忆,南模中学北京校友会进行聚会时,王选经常帮同学回忆不少中学教师讲课生动形象的特点——“他记得真清楚,包括那些老师不同特点的方言。

王选事迹

王选事迹

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

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

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还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楷模”等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1975年,王选对国家正要开展的汉字激光照排项目发生了兴趣。

当时国外已经在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机,而我国仍停留在铅印时代,我国政府打算研制自己的二代机、三代机。

王选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

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

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202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题(附答案和解析)_2022北京卷语文

202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题(附答案和解析)_2022北京卷语文

202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题(附答案和解析)_2022北京卷语文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曾被誉为“文明之母”。

毕昇的活字印刷,更是领先了西方数百年,揭开了世界印刷史的辉煌一页。

然而,时至20世纪,中国印刷业遇到了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20世纪40年代,美国发明了第一代打字机加照相机的手动式照排机,但该照排机效率不高,一旦按错键,改版很麻烦。

1958年美国发明了光机式西文照相排字机,在计算机控制下依靠光学和机械方法选取字模,逐字照相形成版面,称为第二代排字机。

1969年,日本也研制成功第二代汉字排字机。

1965年西德成功研制出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

三代机的速度可以比二代机快10倍,适用范围也广。

日本引进西德和美国的技术,于1975年也初步研制成第三代汉字排字机。

1976年英国研制出第四代排字机,它采用激光技术,用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

日本也正在研制第四代汉字排字机,但尚未成功。

此时此刻,中国的印刷业却仍在沿用古代的技术,在汉字的“丛林里”艰难跋涉。

从美国的第一代手动照排机,到英国的第四代激光排字机,世界照排技术的发展进步大大依赖于不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实力。

就拿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来说,该类排字机对底片要求高,对所使用的阴极射线管分辨率也要求很高。

这些困难,在中国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克服。

汉字相比表音体系的文字,数量巨大。

从印刷的基本需求看,排字机的字库通常要收7000多字。

而从一般书报的需求来说,字体就有书版宋、报版宋、标题宋、仿宋、楷体、黑体、长宋、扁宋、长黑、扁黑等10多种;字号还有小六号、六号直到初号,共15种。

如此一来,字库的收字就会成倍增长。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印刷业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研究进程的落后B.计算机的历史短C.汉字自身的特征D.技术条件不具备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汉字在信息时代遇到“严峻的挑战”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汉字数量大,排字机字库存贮困难B.因字形字体的制约,汉字排版繁复C.表意系统的汉字无法适用于排字机D.汉字美观、笔锋明晰的要求难解决材料二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排字机使用激光技术,将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

1979年7月27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诞生的那一刻

1979年7月27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诞生的那一刻

1979年7月27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诞生的那一刻1979年7月27日,这一天对于中国印刷技术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

在这一天,中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及其团队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中国印刷业的现代化进程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照排印刷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飞跃,为中国印刷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回顾这一历史时刻,探索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诞生的那一刻所蕴含的意义。

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是一种利用激光器直接将文字或图像投影在感光材料上进行照排的高精度、高速度的印刷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铅活字印刷和胶印印刷,激光照排技术具有印刷成本低、印刷质量高、印刷速度快等显著优势。

而在1979年之前,中国印刷业一直采用传统的铅活字印刷技术,面临着版面繁琐、印刷效率低下等问题。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诞生,为中国印刷业带来了一场技术变革,全面提升了印刷质量和效率,为中国印刷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诞生的那一刻,意味着中国印刷技术的历史正在迎来新的一页。

传统的铅活字印刷和胶印印刷技术虽然在当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出现却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这一刻,王选及其团队的努力和智慧得到了最完美的呈现,他们创造了中国印刷技术史上的突破,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印刷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活力。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诞生的那一刻,也是中国科技实力展示的一刻。

时至今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之一。

而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诞生,无疑是中国科技实力的鲜活证明。

王选及其团队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更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无限创造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他们的成就不仅让中国印刷技术焕发出新的活力,更赋予中国科技发展以崭新的动力和动力。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诞生的那一刻,还意味着中国印刷业发展的战略转型。

中国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王选

中国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王选
王选却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思考:新建立的计算数学专业,在当时确实没有什么系统的理论可学,但新生的专业总是代表着未来,越不成熟,留给人们的创造空间就越广阔。他留心于报刊上有关的报道,钱学森关于电子计算机与航天工业的论述;胡世华关于计算机在未来的国防工业及航天工业中的作用;周总理在一次讲话中把无线电及计算机技术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这些对他选择专业方向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终于拿定了主意:就选计算数学专业!
1956年9月,王选升入大学三年级。当时数学系共分三个专业:数学、力学和计算数学专业。大学生们对专业的选择历来是非常重视的,它对一个人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的作用。王选在认真思考:到底选哪个专业好呢?
数学专业当然是诱人的。这是一门古老而又成熟的科学。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们,用非凡的智慧已为人类开拓出无数令人惊叹的数学领地,产生了一套套严密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宛如一朵朵令人惊叹的奇花异卉。志向远大的高材生们,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数学专业。
王选4岁进“南模”幼稚园,5岁上小学,11岁上初中,14岁上高中,直到54年高中毕业,王选在南洋模范学校整整渡过了13年,成为在“南模”学历最长的毕业生之一。王选曾回忆道:“南洋模范学校的教学法是可取的,老师们的学术水平都很高,很有经验,讲得非常生动,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我们对学习的确也都很自学,并不觉得念书是一种痛苦的事情,而觉得是一种乐趣。”王选始终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精密汉字照排系统;
2、汉字情报检索系统;
3、汉字通讯系统和汉字终端。
在近20年后的今天,我们对当年国家高等决策层的这种远见卓识也是十分称道。“748工程”本与王选毫不相干,可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心和专业知识上的许多共同点,使他对此方案十分感兴趣。最使他中意的课题还是“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作用是将高精度汉字进行照相排版,专门用于书刊和报纸的偏辑排版工作。王选闻之,已沉浸入美好的幻想之中,这其实也是他多次在病床上设想过的美好前景。将电子计算机技术用于中文出版印刷行业,用计算机对汉字进行编辑、排版、制版,对于提高我国的印刷出版技术、加速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历程,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王选激动地喊出:“应该给发起这一工程的人记一大功!”仓颉、毕升的后代觉醒了。

王选观后感

王选观后感

王选观后感王选,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并不如那些娱乐圈的明星或者商业巨贾那般耳熟能详。

但当我深入了解了他的事迹和贡献后,内心所受到的震撼与触动,实在是难以言表。

王选,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在那个计算机技术刚刚起步,国内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年代,他带领着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硬是闯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

我还记得,当初我第一次听闻王选这个名字,是在一堂普普通通的信息技术课上。

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王选的成就,而当时的我,只是把这当作是一个遥远的、与自己生活毫无关联的故事。

然而,随着我对他了解的逐渐深入,我才真正意识到,他所做的一切,是多么的了不起。

王选在研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当时,国外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技术,但王选没有选择跟随和模仿,而是决心要自主创新,打造出属于中国的技术。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资金的短缺、技术的瓶颈、外界的质疑,每一个问题都像是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可是,王选没有退缩。

他和他的团队,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

那些日子里,他们吃的是简单的盒饭,睡的是临时拼凑的床铺。

实验室里的灯光,常常彻夜通明。

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试验,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方案。

每一个数据、每一行代码,都倾注了他们无尽的心血。

我仿佛能看到,王选紧皱着眉头,盯着电脑屏幕上那些复杂的程序,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纸上写写画画。

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疲惫和退缩,只有坚定和执着。

旁边的同事们,也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大家相互讨论、相互鼓励。

在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们终于迎来了成功的曙光。

当第一份由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打印出来的清晰、美观的文件出现在眼前时,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

那一刻,他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所有的汗水和付出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王选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为我们国家在科技领域争得了一份尊严和荣誉。

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潜力。

王选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观后感

王选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观后感

王选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观后感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关于王选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相关介绍。

此次观看过程让我深受启发,并对这项技术的潜力感到着迷。

王选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一项令人瞩目的技术创新,它致力于通过激光技术在印刷行业中实现高效、精确的排版。

通过激光照射辐照到光敏材料上,可以精准地形成汉字形状,并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最终实现印刷和复制。

这项技术对于印刷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提高了印刷效率,而且大大减少了对传统铅字的依赖。

在观看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这项技术所带来的巨大改变。

首先,王选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排版的准确性和效率。

相比以往传统的手工排版方法,这项技术可以更快速地完成排版任务,并且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排版错误。

其次,该技术的应用使得印刷行业实现了数字化和自动化的转变,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除了对印刷行业的影响,我还认识到王选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对于汉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汉字是中华文化瑰宝,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美感。

而这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使得汉字可以更好地融入现代化的印刷产业,在传播中展现出更丰富的魅力。

对我而言,这是一种宝贵的尊重和传承,让汉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总结而言,王选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一项令人惊叹的创新。

它在印刷行业中实现了高效、精确的排版,并为汉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做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通过这次观看,我对这项技术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并期待它在未来的发展中展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无疑,这项技术将为印刷行业和汉字文化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激光照排之父——王选

激光照排之父——王选

王筱磊:您看到的这个著名的建筑,就是北京大学的百年讲堂。

从它建成的那天开始,它就成为了北京大学这个百年名校的一个新的标志性的建筑。

但凡是有些大型的活动,人们都会选择在这里举行。

2006年的一天,人们自发地来到这里,把它装扮成了一个灵堂,那么在这儿,人们表达对事实逝者的思念和对他的崇敬之情。

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能引起如此众多关注的目光呢。

解说:他的一项发明让中国的一个行业,一步就从落后的状况跨越到世界先进的行列。

2000年,他刚刚63岁,在他被查出癌症后的第三天,就毅然立下遗嘱,而这份遗嘱在他去世后的一年多,都没有全文公布过。

人总有一死,这次患肺癌,即使有扩散,我将尽我最大努力,像当年攻克科研难关那样,顽强地与疾病斗争,争取恢复到轻度工作的水平。

死了以后不要再麻烦人,不得用公款为我设基金,除非我和陈堃銶自己的捐款,才可考虑设基金,基金也不一定用我的名字。

解说:2006年2月13日,在他去世的那一天,他的母校北京大学在百年讲堂为他布置了灵堂。

来到灵堂悼念他的人,许多都是他生前不认识的。

这些人都得益于他的一项伟大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这项发明结束了中国人使用了近一千年的一项古老技术,也正是因为这项发明,才让今天的中文手机短信和电文电子邮件变成了现实。

他的发明人就是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之父王选。

解说:王选,汉字激光照排发明人,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解说: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前来悼念王选的人群当中,有一位是王选遗像的作者,八年前,他为王选拍完照片之后,王选在他手的笔记本里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全国政协风范摄影工作室张建设:我再把这段话念一下,他讲得非常好。

一个献身于学术的人,再也没权利向普通人那样生活,必然会失去常人所能享受的很多乐趣。

但也会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不少乐趣。

八年了,我找到这个笔记本,也重读这段话的时候,我依然是带着当年对他的那份感动。

王选与他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王选与他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八百多年以前,一位聪明的工匠用泥做了些小字模而流传千古,他就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然而,毕昇的发明并未在中国得到推广运用。

四百年后欧洲谷腾堡发展了活字印刷技术,不仅用它来印制《圣经》,还用它大规模印刷各种图书。

正是由于活字印刷的发明,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才有文艺复兴,才有工业革命。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之所以在中国被束之高阁,除了封建制度的窒息和生产力落后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汉字数量庞大,给印刷业的自动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西方的拼音文字只有二三十个字母,加上各种大小的字体,印刷字模也不过一百多个;而汉字有5万多个,一个字就需要一个字模,且不说还有宋、楷、黑等不同类型的字体和大小不一的字号。

每印一本书,都需要由排字工人从铅字库里费力地“捡字”。

这些铅字模在使用后,通常还需经过熔化,再重新铸造成新的铅字。

20世纪初,国外出现了一种利用照相原理来代替铅活字的排版技术,实际上是“西文打字机”加“照相机”。

70年代国外的印刷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光照排机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而我们的印刷业却还在汉字的“丛林里”艰难跋涉。

然而,我国自己的一项伟大发明引起了一场技术革命,彻底改变了印刷行业的命运,这便是“精密汉字照排系统”,北京大学王选教授的惊世之作。

他的发明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的时代。

他被公认是对中国印刷出版业的现代化作出最大贡献者之一,被人们赞誉为“当代毕昇”和“汉字激光照排之父”。

青年时代的王选走过一段坎坷的历程。

他1937年2月5日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气氛中,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小学。

1954年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后,考进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他毅然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尽管这是一门新兴学科,但他认为越是新的领域,留给人们的创造空间就越大,而且计算机在今后社会发展中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958年,王选毕业留校,当时我国正掀起研制计算机热潮。

王选:没有她就没有汉字激光照排

王选:没有她就没有汉字激光照排



系统的创始者。本文所记录的, 个 大 字,赫 然 占据 着报 头 的位
正 是 这 对 科 研 夫妻 不为人 知 的 置 ;横 竖标 题错 落 有 致 ,大小
辛 酸 与奉 献 。
十来种 字体 ,再 配上 精心安排
的表 格 、花 边 ,使 版面 美 观 大
“我 剥 削 了她 ”
方,端庄悦 目。人们 欢呼雀跃 , 庆祝 自毕 舁之后 千年的诞 生。
工 程 院院士 、第 三世 界科 学 院院士 ,还 身 兼 传 的年轻 助 教 ,已经在 首都 引发了一场划 时
全 国政协副主席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代的汉字 印刷术 革命 !
王 选 忽然 对 记 者 说 :“我 的妻 子 ,陈 垄
邓小平 也 没有忽 略这一 信息 ,当即写 下
鲸 ,那时我负责系统 和硬件 ,她负责整个软件 “应 加支持 ”的批 示。1980年 l0月方毅带 着
1980年 l0月 ,香港 电子计算 机学会 和国
铅排所必不可少的检字 、拼版、打纸 型、浇铅 际中文电子计算机学会在香港怡 东饭店 主办
版等 一 系列烦 琐 的工 序,更 没有熔 铅 、铸铅 了1980年 国际电算 机学术会议 。来 自中国 、
这类有毒作业。
美 国、加拿大 、日本 、韩 国 、联邦德 国 、丹
王选 与妻 子 陈坌铼

明展览会金 牌奖 、联 合国教科
人 物 l 45 l
文组 织科学 奖 、国家最 高科学 技术进 步奖 , 平凡的绿 色小册 子,向中国最高领导层传 递了
担任 了 “三 院院士 ”:中国科 学 院 院士、中 国 一 则重 要 的信息 :北京 大学有一位 名不见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百多年以前,一位聪明的工匠用泥做了些小字模而流传千古,他就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然而,毕昇的发明并未在中国得到推广运用。

四百年后欧洲谷腾堡发展了活字印刷技术,不仅用它来印制《圣经》,还用它大规模印刷各种图书。

正是由于活字印刷的发明,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才有文艺复兴,才有工业革命。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之所以在中国被束之高阁,除了封建制度的窒息和生产力落后
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汉字数量庞大,给印刷业的自动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西方的拼音文字只有二三十个字母,加上各种大小的字体,印刷字模也不过一百多个;而汉字有5万多个,一个字就需要一个字模,且不说还有宋、楷、黑等不同类型的字体和大小不一的字号。

每印一本书,都需要由排字工人从铅字库里费力地“捡字”。

这些铅字模在使用后,通常还需经过熔化,再重新铸造成新的铅字。

20世纪初,国外出现了一种利用照相原理来代替铅活字的排版技术,实际上是“西文打字机”加“照相机”。

70年代国外的印刷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光照排机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而我们的印刷业却还在汉字的“丛林里”艰难跋涉。

然而,我国自己的一项伟大发明引起了一场技术革命,彻底改变了印刷行业的命运,这便是“精密汉字照排系统”,北京大学王选教授的惊世之作。

他的发明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的时代。

他被公认是对中国印刷出版业的现代化作出最大贡献者之一,被人们赞誉为“当代毕昇”和“汉字激光照排之父”。

青年时代的王选走过一段坎坷的历程。

他1937年2月5日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气氛中,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小学。

1954年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后,考进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他毅然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尽管这是一门新兴学科,但他认为越是新的领域,留给人们的创造空间就越大,而且计算机在今后社会发展中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958年,王选毕业留校,当时我国正掀起研制计算机热潮。

由于计算机人才奇缺,才未受“右派”父亲株连而被留校当助教,参加到我国第一台红旗计算机的研制。

长年累月的忘我工作,使他重病缠身,不得已返回上海养病。

但他仍以强烈的事业心自学电脑软件理论,成长为当时国内研究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的著名专家之一。

1974年,电子部等五单位发起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748工程”。

北大数学系讲师、王选的夫人得知这个信息,立即回家告诉在家养病的王选。

他再也躺不住了,攻克汉字处理难关是他多年来的夙愿。

多少次,在病床上,他在头脑中勾画着美好的前景: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让计算机技术与中国出版印刷业联姻,插上再次腾飞的翅膀。

当时国内已有五家院校和科研单位申报承担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王选决定参加这场竞争,“因为它的难度和价值吸引了我”。

没人知道王选初涉这一领域时的艰辛。

在作研究前,他必须先弄清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动向。

为了广泛查阅资料,王选往返于北大至科技情报所之间,每次两角五分的公共汽车费都舍不得花,常常提前下车步行一站。

由于缺乏经费,他也常常用手抄代替复印。

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做好充分准备的王选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他决心独辟蹊径,跳过前三代机,直接向国外最先进的第四代激光照排机发起冲击。

这四代机的发展在国外用了整整40年,而王选则想把40年的历史压缩进他的照排机蓝图里。

一旦选择这个目标,汉字字形信息量太大就成了最大的难题。

汉字字模的组合高达100万个以上,若采用传统的点阵汉字,储存量将高达200亿位。

那些日子,王选满脑子的汉字横竖弯勾,连做梦也尽是笔画,终于想出了用数学方法计算汉字轮廓曲率的“高招”。

经过几个月呕心沥血的奋斗,他就像一位魔术师那样,让庞大的汉字字模减少了五百倍,扫清了研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最大障碍。

1975年11月,北京召开汉字精密照排系统论证会,王选抱病参加了会议。

由于身体虚弱,说话困难,由他的妻子代他发言并用计算机展示了模拟实验的结果。

王选的方案多数人就像听“天方夜谭”,有人甚至说这是王选的数学“畅想曲”,是玩数学游戏。

回家后,王选夫人开玩笑说道:“咱们还是算了吧。

”王选却认真地回答:“干!不到长城非好汉。


从此,王选几乎放弃所有的节假日,努力使自己的方案完善并具体化,一步步解决高倍率汉字压缩和高速不失真还原轮廓汉字等难题。

电子部“748工程”办公室得知王选的方案后,组织专家进行了全面的考核。

1976年6月,王选的方案完成了模拟实验,获得了一致好评。

同年9月,“748工程”中的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制任务,终于正式下达给了王选所在的北京大学。

就在王选紧张地投入研制时,全球著名的英国蒙纳公司,凭借着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也正在加紧研制汉字激光照排机,想一举占领中国市场。

面对双重压力,王选只是默默地加快自己的工作进度,带领着一帮年轻人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

他们创造性地采用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新方法,照排控制机上的电路板,那些由密密麻麻的集成电路组成的尖端高科技设备,大多是王选他们自己动手做出。

1979年7月27日,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第一台样机调试完毕。

大家围在样机旁,紧张地注视着它的动作,机房里只有敲击计算机键盘发出的嗒嗒声。

转眼之间,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八开报纸的一张胶片,王选怀着兴奋紧张的心情接下这张可以直接印刷的胶片,各种精美的字形、字体、花边、图案美不胜收。

1980 年,支持这套系统的电脑软件,包括具有编辑、校对功能的软件也先后研制成功,并排印出第一本样书。

鉴定验收后,王选和他的同事马不停蹄地向实用性的激光照排机发起冲锋。

在山东潍坊计算机公司支持下,一个响亮的名称———华光电子排版系统,象征着中华之光,照亮了神州大地。

1985年,新华社第一次采用华光机排出了新闻日刊;1986年,《经济日报》在华光机支持下,成为全世界第一家采用屏幕组版、激光照排的中文日报社,并于翌年出版了国内第一张激光照排的报纸。

当时,人民日报社曾引进了两套美国HTS照排系统,价格比华光要贵15倍。

但是,一直到1989年,经过该公司派人长期调试后,仍因故障太多无法使用。

人民日报社焦急万分,
只好向王选求援。

王选二话没说,立即带领若干技术骨干奔赴报社,对美国HTS系统进行改造,终于让国外进口的“洋机器”起死回生。

美国HTS公司总裁在离开中国前,对中国同行讲,他们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今后地球上再没有什么HTS公司。

在巨大的成功面前,王选并没有满足,在他积极推动下,北京大学成立了北大方正公司,将王选不断发展的更先进技术成果推向市场,全国出版界已有80%使用了国产激光照排机;在港、澳、台地区,已有100家华人报刊和出版社采用“方正”;在全世界几乎凡有中文出版物的地方,方正产品都占有绝对优势。

当国外电脑企业纷纷大举进军我国市场的时候,惟独在出版领域,那些外国公司则悄悄地撤出了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