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复习提纲
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___复习提纲
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___复习提纲复习提纲1、肥料的科学加工及合理施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保证农民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二是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有效手段;三是稳定和提高耕地质量,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前提;四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2、农化服务: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阶段的产物,是指以测土施肥为中心,以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发展工农业生产为目的,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农业化学的基本原理,对复混肥料的研究、生产、销售及使用,予以科学的组织,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服务形式。
3、自然界中分子氮的固定途径:闪电和生物固定4、合成氨的原料气为:氢气和氮气5、氨合成工艺的概略工艺流程:氨的合成、氨的分离、未反应气体的补充、.惰性气体的放空增压和循环。
6、合成氨工艺流程的设计关键(1)设计中压氨合成工艺流程,由于压力高,氨合成率高,氨易于冷凝分离。
中压范围一般为20-32MPa。
(2)设置油水分离器预分离掉新鲜气中一部分大颗粒的油水。
为了使新鲜气中油水分分离干净,出油水分离器后的新鲜气必须补入氨冷器前后,由0~-5℃的低温液氨洗涤。
(3)设置水和液氨作为冷却介质的冷却换热器。
由于采用中压法合成氨,水冷后的循环气中含有8%-10%左右的氨,因此通过氨冷进一步冷却,将气体中的大部分氨冷凝,以控制合成塔进口氨含量在3%左右。
(4)设置合成余热回收设备。
由合成氮反应热可知,每生产1t氨可以放出3.2×106kJ的热量,回收这些合成热是降低能耗的重要方法之一,若回收率达75%左右,吨氨可副产800kg蒸汽。
回收余热的能位和利用价值,随流程的不同而异。
(5)设置冷交换器回收冷量。
由于循环气经氨冷分氨后气体温度较低,为了将这部分冷量回收,设置冷交换器以降低进氨冷器前气体温度。
(6)设置循环机以保持气体循环。
由于合成塔出口气有相当一部分氢氮气未参加反应,通过循环机将分离后的未反应气体增压,从而使气体循环。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一、引言土壤肥料学是农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养分循环和养分供应等问题。
它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土壤的形成、肥料的分类和作用、养分循环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总结。
二、土壤的形成土壤是由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而形成的,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作用三个阶段。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由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等导致的物理破碎;化学风化是指岩石中的矿物质与水、氧气等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生物作用则是指植物根系的渗透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
这些过程共同作用,使得土壤中的颗粒结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得以形成。
三、肥料的分类和作用肥料是供给植物养分的物质,根据其来源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
有机肥料是指由动植物的残体经过微生物分解形成的肥料,如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无机肥料则是指由矿石、化学合成等途径获得的肥料,如尿素、磷酸二铵等。
肥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
不同类型的肥料对植物的养分需求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在施肥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四、养分循环养分循环是指土壤中养分的来源、转化和归还的过程。
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它们通过植物的吸收和代谢、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等过程在土壤中循环。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形式,进而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
而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释放出植物所需的养分。
此外,养分还可以通过降雨和水流的冲刷作用进入土壤,形成养分的补充。
五、施肥技术施肥技术是指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合理选择肥料类型和施肥方法的技术。
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比例,从而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和施肥量。
同时,还需考虑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分配养分供应,避免养分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肥料学复习要点..
肥料学知识点一、题型1、名词解释:有机氮的矿化: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
磷酸退化作用:当过磷酸钙吸湿后,除易结块外,其中的磷酸一钙还会与硫酸铁、铝等杂质起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弱酸性磷肥:能够溶于2%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液的磷肥。
水溶性磷肥:凡养分标明量主要属于水溶性磷酸一钙的磷肥。
复混肥料:是指成分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主要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肥料。
2、填空题3、选择题4、问答题(4个):1)必需元素答:大量营养元素:C、H、O、N、S、P、K、Ca、Mg微量营养元素:Fe、Mn、B 、Zn、Cu、Mo、Cl、Ni必须元素的3个标准1.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2.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3. 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2)有机肥与无机肥的特点对比3)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磷酸的退化作用沉淀作用微生物的固定作用第一个原因是由于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不论水溶性、枸溶性和难溶性磷肥都存在这个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磷在土壤中的运动很弱。
这个原因实际上是第一个原因的结果。
4)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1、成土母质一方面土壤成土母质本身含量就低,另一方面总量高,但有效含量低。
这是由土壤pH 值、Eh、水分状况以及微生物活动决定的。
2、土壤pH值一般酸性土壤容易出现缺钼,因为酸性土壤中,钼与活性铁、铝作用形成钼酸铁和钼酸铝沉淀;石灰性、碱性土壤容易出现缺铁、磷、锌、硼元素。
3、氧化还原电位Eh主要是对铁、锰、铜等变价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有明显的影响。
例如pH=3附近Fe3+ 和OH-形成Fe(OH)3沉淀,而Fe2+仍呈溶解状态,有利于作物吸收利用,渍水土壤易发生亚铁Fe2+毒害。
肥料学复习资料
第六章植物营养特性与施肥原理1.合理施肥的原则(基本理论):养分的归还学说,最小利用率,限制因子率,报酬递减率。
2.植物营养三大定律:同等重要律,不可替代律,最小养分律。
⑴植物营养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只要是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无论在其体内含量的高低,各种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程度没有差别,都是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的⑵最小养分律(1843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a)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必需营养元素,但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有效养分相对含量最小的营养元素b)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随养分供应状况发生变化c)营养元素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d)营养元素在植物代谢中有相同或相似作用e)营养元素往往相互配合发生作用3.五项基本原理(重点):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率(难点),因子综合作用率4.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应满足以下三个标准(重点):对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必要的(必要性),缺少该元素植物会显示出特殊症状(专一性),元素必须对植物起直接营养作用(直接性)。
5.17个必须元素:大量元素C.H.O.N.S.P.K.Ca.Mg.微量营养元素Fe.Mn.Zn.Cu.Mo.B.Cl.Ni;非矿质元素C、H、O(又称天然营养元素,来自空气和水);矿质元素N、P、K(又称肥料三要素);Ca、Mg、S(中量元素);微量元素(0.1%以下,大部分低于0.01%);Fe、Mn、Zn、Cu、B、Mo、Cl、Ni6.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应满足以下三个标准(重点):对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必要的(必要性),缺少该元素植物会显示出特殊症状(专一性),元素必须对植物起直接营养作用(直接性)。
7.植物对养分的吸收(重点):植物吸收养分的器官主要是根系,矿质养分——根为主→根部吸收气态养分——叶为主→叶部吸收养分从土壤中进入到植物体内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养分向根表迁移,二是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
8.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三大过程:截获,质流,扩散。
《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教学大纲
《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教学大纲Fertilizer Processing Principle and Technique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着重讲授氮肥、磷肥、钾肥、复混肥料、有机肥料、有机-无机肥料的生产加工工艺,以及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生产配方优化设计、新技术与质量检测标准。
使学生掌握主要肥料的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建立常规肥料生产理论的知识体系。
(二)能力目标能够掌握现代肥料生产的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并学会运用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并根据生产实际需求针对不同作物养分需求规律养成作物专用肥料的研发、生产、评价和应用推广的业务能力。
(三)素质目标丰富学生的资源与环境专业素养,拓宽学生的专业应用渠道,使学生具备新型肥料研发必备的配方设计、工艺构建、产品评价等基本专业素质。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肥料生产加工的原料与资源分布,设备及其主要用途。
(二)理解肥料生产的基本理论构成,基本生产原理和配方设计策略。
(三)掌握典型肥料生产工艺构成及其技术参数和工艺特点。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肥料工业与行业规范2学时第一节肥料工业的历史回顾与展望1学时知识点:肥料、肥料工业的发展阶段、农化服务、产业分析与展望第二节肥料相关的概念和行业规范1学时知识点:标准、标准化、标准体系、产品标准构成与实施本章重点:我国化肥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本章难点:我国肥料结构的特点与化肥需求量预测思考题(作业):1、肥料工业发展的历史时期?2、农化服务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3、我国肥料结构的特点分析?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氮肥生产原理与工艺8学时第一节合成氨2学时知识点:合成氨原理、原料、循环工艺模式、反应条件控制、关键核心技术第二节铵态氮肥1学时知识点:硫酸铵、氨水、碳酸氢铵、氯化铵、氮溶液第三节硝态氮肥1学时知识点:生产原理、生产类型、生产工艺、主要产品构成第四节酰胺态氮肥3学时知识点:尿素合成原理、生产工艺、参数、塔式造粒、斯塔米卡邦技术改进第五节石灰氮1学时知识点:石灰氮的溯源、生产工艺演替,特点分析,应用新进展本章重点:氨的合成原理及铵态氮肥的生产本章难点:酰胺态氮肥的生产原理与工艺1、大颗粒尿素与小颗粒尿素生产工艺的区别与联系?2、合成氨工艺中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视频观摩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实习》教学大纲
《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实习》教学大纲Practice for Fertilizer Processing Principle and Technique一、实践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熟悉肥料新产品的开发过程,掌握肥料生产中的工艺设计,学会运用新型肥料肥效评价的一般方法;了解当前肥料生产中不同工艺的应用现状和特点,— 1 —(二)能力目标:掌握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作物专用肥料配方设计的能力,能够运用实验室设备进行新型肥料研发与创制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解决农化服务中肥料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养成通过运用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剖析的逻辑推理素质,养成复杂问题和重大问题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的素质,养成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产品开发的素质。
三、基本要求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实习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目的是熟悉肥料新产品的开发过程,掌握肥料生产中的工艺设计,学会运用新型肥料肥效评价的一般方法;了解当前肥料生产中不同工艺的应用现状和特点,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
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实验室内作物专用控释肥料的创制与肥效评价;喷浆工艺、脲醛肥料生产工艺、氨化造粒和高塔造粒工艺及有机肥料生产过程的野外参观考察,并对生产状况进行探讨,对所发现的生产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四、实习项目设置情况实习项目一参观寿光肥料企业生产工艺及分析 1.5天(一)实习目的要求参观高塔造粒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氨化造粒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和有机-无机— 2 —复混肥料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掌握各工艺流程的一般过程和主要环节,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实习材料与设备相机、记录本、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三)实习内容1野外生产工艺参观在寿光主要参观高塔造粒工艺、氨化造粒工艺、脲甲醛生产工艺、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利丰肥业)和造纸废弃物槽式自动化发酵工艺、氨酸法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工艺流程(蔡伦中科)。
肥料加工工艺复习资料
肥料加工工艺学复习资料1、抗压强度是指对加于其上压力的承受能力,通常垂直加压至颗粒破碎为止,作为其强度值。
2、悬浮肥料是指肥料中的一部分养分在悬浮剂的作用下呈固体微粒状存在于液体中的流体肥料。
3、BB肥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粒度和比重相对一致的单质或复合肥料为原料,经过机械混合而制成的颗粒肥料。
4、复混肥料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化学方法和(或)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
5、单质肥料是指氮磷钾三元素中只含有一种元素的肥料。
6、肥料临界相对湿度是指肥料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的速率和向空气中散失水分的速率达到平衡时的空气相对湿度,用%表示。
7、复合肥料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
8、部分酸化磷矿是指制造过磷酸钙时酸的用量量只能使其中一部分难溶性磷分解转化为水溶性,即硫酸或磷酸实际用量是理论用量的一部分;或者将熟化或半熟化的过磷酸钙与适量的磷矿粉在卧式双轴混合造粒机中混合,得到的产品为部分酸化磷矿。
9、堆密度是指单位体积肥料的重量,是指肥料从规定高度(约15 cm)自然落到容器(开取的箱子),至箱内装满称其重量。
10、缓控释肥是指以有机或者无机物为载体,同时实现横向和纵向平衡施肥的目标,应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调控手段使肥料养分在作物生育期内逐渐释放出来并与作物吸收基本同步的新型肥料。
11、肥料有限混配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混配的肥料类型。
包括一定组成范围内可混配;一定期限内可混配;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可混配。
12、挤压法造粒是对原料施以重压(碾压或挤压),利用分子引力产生的粘结作用,最终得到连续的片料,然后将片料剪断、抛光成颗粒。
1. 按照肥料间配伍性类型,过磷酸钙和硫酸铵混合属于可混配型、硝酸铵和过磷酸钙属于不可混配型、碳酸氢铵与过磷酸钙属于有限混配型。
2. 常用低温暗箱和接种寄主保存微生物制剂菌种。
3. 过磷酸钙生产过程中混合搅拌的目的是:提高液体在磷矿颗粒表面的流速,从而提高磷矿的分解反应速度。
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资料汇编(DOC 28页)
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资料汇编(DOC 28页)化肥生产工艺技术资料汇编二分公司工艺科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份第一部分 化工基础知识计算一、流体密度的计算:流体的密度: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流体的密度。
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式中: ρ-----流体的密度,kg/m 3;M-----流体的质量,kg ;V-----流体的体积,m 3;流体的密度一般可在物理化学手册或有关资料中查得,如果查得的数据不是以SI 制表示的,可换算为SI 制。
(1) 液体的密度: a.纯液体的密度ρ 若知比重为d ,则ρ=1000d; 如:d 笨=0.88,则ρ苯=880kg/m 3b.液体混合物的密度ρm若某种液体是由N 种不同的液体混合而成,其密度ρm 可由下式计算:1/ρm =x A /ρA + x B /ρB +……+ x N /ρN (2--2)式中: x A 、x B 、……x N -----各组分的质量分率。
ρA 、ρB 、……ρN ------各组分的密度。
例2-1:已知20°C 时水、甘油的密度分别为998kg/m 3、1260kg/m 3求50%甘油水溶液的密度。
解:1/ρm =0.5/998 + 0.5/1260 ρm =1114kg/m 3 (2)气体的密度:a.纯气体的密度ρ在气体的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情况下,气体的密度可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计算: ρ=PM/RT式中:M-----气体分子量; P-----气体的绝对压强;T-----气体的绝对温度;R-----气体常数,8.314kJ/kmol·Kb.气体混合物的密度ρm气体混合物的密度ρm 的计算与纯气体的密度计算式类似,只不过将M 改为M m 即可,而M m 为平均分子量,即ρm =PM m /RT 而 M m =M A Y A +M B Y B +……+M N Y N式中:MA 、MB、……MN----各组分的分子量;YA 、YB、……YN-----各组分的摩尔分率;二.流体静压强的计算: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谓流体的静压强,其数学表达式为:P=F/A (2--5)式中:P-----流体的压强,N/m2或Pa;A-----作用面的面积,m2;F-----面积A上的作用力,N;在工业生产上,有时把压强也称为压力,请予以注意。
肥料学复习资料
1.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由于含游离酸,在潮湿条件下吸水,使磷酸一钙与肥料中的硫酸铁、硫酸铝起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酸铁铝,降低了磷肥的有效性。
过磷酸钙与碱性肥料混合生成不溶性或难溶性磷酸盐而降低肥效。
2.氮肥利用率:指当季作物吸收肥料氮的数量占施氮量的百分数3.离子的主动吸收:又称为代谢吸收,是一个你电化学势梯度且消耗能量的吸收过程,有选择性。
4.离子的被动吸收:又称非代谢吸收,是一种顺电化学势梯度的吸收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
5.硝酸还原作用:硝态氮转化成铵态氮的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指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分子态氮和氮氧化物)的作用过程。
6.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指土壤中的铵或氨在微生物得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
7.微量营养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
就是指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8.植物营养临界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虽不多,但很迫切,这时养分过多或过少,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显著的不良作用,这个时期称作物营养的临界期。
植物对养分供应不足或过多显示非常敏感的时期,不同植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临界期不同。
9.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作物生长快,吸收养分多,施用肥料能产生最大效能的时期。
10.离子颉抗作用:根系从土壤中吸取养分主要是土壤中的无机态离子养分。
某一离子的存在,抑制另一离子的被吸收,这种关系叫做离子间的拮抗作用。
11.根外营养:是作物吸收养分的另一种方式植物通过地上部分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12.养分共质体运输:靠胞间连丝把养分从一个细胞转运到相邻的细胞,借助原生质体流动,带动养分运输到中柱、木质部。
主动运转、扩散。
P、K、Cl、S13.有机肥:有机肥料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制的自然肥料的总称。
1.根系吸收养分离子的特点截获:植物根系与土壤中各养分直接接触时获取养分的方式。
肥料加工工艺
肥料加工工艺
应注意的问题
➢ 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硝酸铵和尿素混合,但在制造三元
肥料时,必须同时使用尿素和硝酸铵,则应先用氯化钾或硫酸 钾与硝酸铵进行混合预处理反应,然后再与尿素、磷肥诸如磷 酸一铵或二铵进行混合。
用作叶面专用肥的,则配入养分应全是水溶态 的,而且含副成分要少。
肥料加工工艺
第三节 复肥养分分析式
肥料加工工艺
复混肥分析式
复肥分析式是指复肥中所含各主要养分含量 的百分率。如复肥料分析式为(8-14-6),即表 示含N8%,含P2O5 14%,含K2O 6%。 复肥分析式的确定必须考虑三个问题:
肥料名称
磷酸一铵 磷酸二铵 硫酸铵 尿素 氯化铵 硝酸铵
临界相对湿度 (%,30℃) 91.6 82.8 79.2 72.5 77.2 59.4
肥料名称
硝酸钙 硝酸钠 磷酸一钙 硫酸钾 氯化钾 硝酸钾
临界相对湿度 (%,30℃) 46.7 72.4 93.6 96.3 84.0 90.5
肥料加工工艺
供试处理直接 筛选法
肥料效应函数法
单因素多水平多点试验
复因素不同配比多点试验 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单因素) 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复因素)
肥料加工工艺
(2)根据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比例设计复肥的养分比例
在一定产量水平下,每种作物单位产量的 养分吸收量和比例可视为一个常数。因此,按 作物养分比例设计的配方也比较稳定,可作为 基本配方,然后,根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有 机肥施用量和肥料利用率等给以校正,即可得 到较满意的配方养分比例。
籍中的适配表。
肥料加工工艺
2、肥料混合对物理性状的影响
复肥生产时原料的选择必须考虑各原料肥料混合 后能够保持优良的物理性状,至少不能对物理性状有 显著的不良影响。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精品资料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绪论名词解释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
填空题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
(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
(水肥气热)问答题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名词解释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内(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肥料研发知识点总结
肥料研发知识点总结一、肥料研发的基本概念肥料是指施于农作物上,以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产量的物质,包括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微生物肥料等。
肥料的研发是指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料、配比和生产工艺,研制出具有特定养分含量和释放速度的肥料产品,以满足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求。
肥料研发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求、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生产成本、使用便利性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研发,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增加产量。
二、肥料研发的关键技术1. 土壤测试技术土壤测试是肥料研发的基础工作,通过分析土壤养分含量、pH值、结构和类型等指标,为肥料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常用的土壤测试方法包括土壤样品采集、PH测定、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分析等,根据测试结果确定适合的施肥方案和肥料种类。
2. 原料选择和配比技术肥料研发需要选择适用于作物需求的原料,如氮、磷、钾等元素化合物,同时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确定合理的配比比例。
在原料选择和配比方面,需要考虑原料的成本、供应稳定性、养分释放速度和土壤对环境的影响,遵循原料均衡、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研发。
3. 生产工艺技术肥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预处理、混合、粒化、包衣和包装等环节,其中每一环节都需要控制温度、湿度、时间和机械作用力度等参数,确保肥料颗粒的均匀性和养分释放速度。
优化生产工艺,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 养分控释技术肥料的养分释放速度直接影响了作物的吸收利用率和土壤的养分保持能力。
通过包衣、缓释剂和微生物添加等技术手段,可以控制养分的释放速度,延长肥料的作用时间,减少养分的损失和土壤污染。
5. 微生物肥料研发技术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利用有益微生物为载体,对土壤养分进行分解和促进作物生长的新型肥料产品。
微生物肥料研发需要选择适合的菌种,开发适宜的培养基和发酵工艺,保证菌种活性和产品质量,同时兼顾对环境的影响。
2019-初中化学化学肥料复习大纲-推荐word版 (1页)
2019-初中化学化学肥料复习大纲-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初中化学化学肥料复习大纲
l 化学肥料: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肥料。
l 农家肥料的特点: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l 化学肥料的特点:营养元素单一,肥效快。
l 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要量较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n 氮肥
u 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
(缺氮的表现:叶黄)
u 常用氮肥名称化学式含氮量使用注意事项尿素 CO(NH2)2 46.7% 碳酸氢铵(碳铵) NH4HCO3 17.7% 易分解,施用时深埋铵态氮肥防晒防潮,且均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熟石灰等)混合施用硝酸铵(硝铵) NH4NO3 35% 易爆,结块不可用铁锤砸硫酸铵(硫铵) (NH4)2SO4 21.2% 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氯化铵 NH4Cl 26.2% 氨水NH3·H2O 加水稀释后施用硝酸钠NaNO3 u 尿素是含氮量最高的化肥,并且尿素是有机物。
分页:第[1] [2][3]页。
肥料基本知识复习过程共32页文档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复习题
作物营养与施肥复习资料(仅供参考)一、名词5X 2' =10'1. 富营养化:是指营养物质的富集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它是一种自然过程。
2. 肥料利用率:也称肥料利用系数或肥料回收率,是指当季作物对肥料中某一养分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该养分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3. 最小养分律:是指作物产量由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所决定,除非提高这一养分含量否则即使增加其他养分也难以增产。
4. 基肥:又称为底肥,是指在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的肥料。
5. 种肥:是播种(或定植)时施与种子或幼株附近,或与种子混播,或与幼株混施的肥料。
6. 追肥:是在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施用的肥料。
7. 土壤养分依存率:是指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
8. 养分临界值:是指植株体内养分低于某一浓度值,作物的产量(或生长量)显著下降或出现缺乏症状时的浓度值。
9. 潜伏缺素期:生产上,把植株外部形态尚未表现缺素症状,而植株体内的某种养分浓度少到足以抑制生长并引起减产的阶段,称作作物潜伏缺素期。
10. 指示器官:是某个最能反映养分的丰缺程度的组织或器官,该器官对某种元素的含量变异最大,而且变异与产量的大小相关性最大。
11. 无损伤测试:是指在不破坏植物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对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测,以了解作物的生长营养状况。
12. 肥料效应函数:也叫肥料效应方程、施肥模型,指表达作物产量对施肥反应的数学函数式。
13.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或减少)单位肥料所增加(或减少)的总产量。
14. 平均增产量:是指单位量肥料的平均增产量。
15.以磷增氮:在豆科作物的轮作中,优先把磷肥配给豆科作物,在改善豆科作物的同时可以促进其生物固氮作用,当豆科作物的秸秆作为绿肥还田后,还可为后作提供氮素营养。
16. 旱重水轻:在水旱轮作中磷肥的分配应掌握“旱重水轻”的原则,即将磷肥重点施在旱季作物上,而水稻大部分或全部利用其后效。
17. 经济最佳施肥量:是指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最大施肥利润(总增产值与肥料总成本之差)的施肥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复习提纲1、肥料的科学加工及合理施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保证农民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二是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有效手段;三是稳定和提高耕地质量,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前提;四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2、农化服务: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阶段的产物,是指以测土施肥为中心,以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发展工农业生产为目的,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农业化学的基本原理,对复混肥料的研究、生产、销售及使用,予以科学的组织,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服务形式。
3、自然界中分子氮的固定途径:闪电和生物固定4、合成氨的原料气为:氢气和氮气5、氨合成工艺的概略工艺流程:氨的合成、氨的分离、未反应气体的补充、.惰性气体的放空增压和循环。
6、合成氨工艺流程的设计关键(1)设计中压氨合成工艺流程,由于压力高,氨合成率高,氨易于冷凝分离。
中压范围一般为20-32MPa。
(2)设置油水分离器预分离掉新鲜气中一部分大颗粒的油水。
为了使新鲜气中油水分分离干净,出油水分离器后的新鲜气必须补入氨冷器前后,由0~-5℃的低温液氨洗涤。
(3)设置水和液氨作为冷却介质的冷却换热器。
由于采用中压法合成氨,水冷后的循环气中含有8%-10%左右的氨,因此通过氨冷进一步冷却,将气体中的大部分氨冷凝,以控制合成塔进口氨含量在3%左右。
(4)设置合成余热回收设备。
由合成氮反应热可知,每生产1t氨可以放出3.2×106kJ的热量,回收这些合成热是降低能耗的重要方法之一,若回收率达75%左右,吨氨可副产800kg蒸汽。
回收余热的能位和利用价值,随流程的不同而异。
(5)设置冷交换器回收冷量。
由于循环气经氨冷分氨后气体温度较低,为了将这部分冷量回收,设置冷交换器以降低进氨冷器前气体温度。
(6)设置循环机以保持气体循环。
由于合成塔出口气有相当一部分氢氮气未参加反应,通过循环机将分离后的未反应气体增压,从而使气体循环。
(7)设置排放阀以保持惰性气体浓度不积累。
为减少排放惰性气体时造成原料气的损失,排放气一般选择在惰性气体含量高,氨浓度较低并在新鲜气补入之前放空,通常是设置在氨分离之后作为排放点。
排放出来的弛放气可通过水洗法等回收其中的氨,废气则供作燃料。
7、合成氨的最佳工艺条件主要包括:操作压力、温度、空速和气体组成等。
8、尿素的生产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尿素合成部分、未反应物分离和回收部分、蒸发造粒部分9、尿素合成采用高温高压的原因:尿素合成反应只有在140 ℃以上,反应速度才较快而具有工业生产意义,而获得较高的CO2转化率;另外NH3和CO2生成的甲铵(第二步反应)甲铵脱水反应只有在液相中能进行,甲氨的熔点温度为156℃,为使之保持液相,就必须使尿素合成温度高于甲铵的熔点,即尿素合成采用高温160~210℃。
高温下甲铵易分解,为防止甲铵分解、保持物系处于液相,尿素合成反应压力必须大于甲铵分解压力,在高压(高温下的甲铵分解压力亦高)下进行反应。
故尿素合成过程采用较高的压力13-24MPa 。
10、造粒塔造粒:是将温度约140℃的尿素浓度达99.7%的高浓溶液(称尿素融体)送往几十米的高空,通过旋转的喷头的小孔喷洒出来,形成液滴自高空滴落,在下降过程中与自下而上的空气逆流直接接触,受到空气的冷却,融熔体得到凝固并冷却且将少量水分蒸发,待落到地面即成为温度60~70℃、粒度均匀的颗粒尿素产品。
11、气提:是一种分离液相混合物的方法,是用一种气体通过待分离的液体混合物,把易分解的组分携带出来。
尿素装置采用气提是在与尿素合成压力相同的压力下合成塔的出液流入汽提塔,伴随加热,向汽提塔中的合成液中通入NH3或CO2气体,将合成液中的一部分未反应NH3和CO2气提出来,再进行冷凝吸收为液体,然后返回合成塔进行尿素合成反应。
12、我国石灰氮生产技术经历的三个时期:固定炉技术时期、沉降炉技术时期、回转炉技术时期13、磷矿是生产磷肥的主要原料之一。
其主要矿物是氟磷灰石Ca5F(PO4)3。
14、湿法磷肥:用硫酸、磷酸、硝酸或盐酸分解磷矿, 并把磷矿中的钙以钙盐的形式分离或固定,这是磷肥的主要生产方法,其中特别是硫酸法。
硫酸分解磷矿,将硫酸钙分离后制得磷酸。
磷酸是生产高浓度磷肥和复合肥料的中间原料。
酸法又称为湿法,用酸法制得的磷肥,常统称为湿法磷肥。
15、热法磷肥:利用高温分解磷矿, 并进一步制成可被作物吸收的磷酸盐或玻璃体物质。
这类生产方法所制得的产品往往不溶于水,属枸溶性磷肥。
磷肥的热法生产习惯上还包括元素磷和热法磷酸生产,再以热法磷酸为原料加工成高浓度磷肥。
用热法制得的磷肥常统称为热法磷肥16、硝酸磷肥生产的一般方法包括:硫酸盐法、硝酸-磷酸混酸法和碳化法三种。
17、氯化钾是世界钾矿中的钾素主要存在形式。
18、硫酸钾的生产工艺类型主要包括:利用卤盐和矿石进行提取;利用氯化钾为原料采用多种方法转化曼海姆法,硫酸盐复分解法,缔置法。
19、缔置法:以氯化钾与硫酸为基础原料,采用缔合剂及解缔剂及载体制取硫酸钾和氯化氢(或氯化铵)的方法。
20、曼海姆法:将氯化钾和浓硫酸在曼海姆炉中高温反应而生成硫酸钾和氯化氢,硫酸钾经冷却、粉碎后即为成品,氯化氢气体经冷却、净化后制成高纯度盐酸的方法。
21、氨合成塔的结构特点及基本要求特点:为了适应氨合成反应条件,合理解决高温和高压的矛盾,氨合成塔都由内件与外筒两部分组成。
进入合成塔的气体先经过内件与外筒间的环隙。
基本要求:(1)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反应能维持自热。
塔的结构要有利于升温还原、保证催化剂活性良好。
(2)催化剂床层温度分布合理,氨净值高,生产强度较大。
热能的回收品位高,功耗低。
(3)容积利用率高,在一定的高压空间内,尽可能多装催化剂,提高生产能力。
(4)气体在催化剂床层内分布均匀,塔的压力降小。
(5)操作稳定,调节灵活,具有较大的操作弹性。
(6)结构简单可靠,各部件连接与保温合理,内件在塔内有自由伸缩的余地,以减少应力。
总之,上述要求在实施时有时是矛盾的,因此,合成塔设计要兼顾上述所有因素中最佳的条件,最终达到高效节能增产的目的。
22、肥料混合效应:两种以上的肥料的混合物通常比它的任何一种单体肥料的临界相对湿度(CRH)都低,称之为肥料的混合效应。
23、圆盘造粒法:是用圆盘造粒机对粉状基础肥料进行混合造粒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为:将粉状肥料按照配方比例分别计量并混合均匀,根据粒状复混肥料的品位要求和原料肥料的特性,将适量液体均匀淋洒在圆盘中,以满足物料的成粒要求,在旋转圆盘及盘边对物料产生的摩擦力和离心力的作用,物料产生周向运动而使粉粒间相互搓揉和挤压,逐渐团聚成粒。
24、挤压造粒法:是利用压力将物料直接挤压成成品的造粒过程,特别适应于热敏物料的造粒,其挤压机械通常分为推压式造粒机和辊压式造粒机两种类型。
25、十字管式反应器:是复混肥生产中的一种原料混合设备,尤其用于氨化造粒工艺,氨从端部中心管进入,磷酸和硫酸分别从主管相对两侧的支管进入,两支管与主管形成十字状,故称为十字管式反应器。
26、“三内”技术:在喷浆造粒干燥机增设内分级和内返料的基础上,又在设备内增设破碎和筛分装置,即内返料、内分级、内破碎技术,简称“三内”技术。
27、BB肥:是20世纪60年代后首先由北美发展起来的一种颗粒掺混工艺生产的复混肥料产品,即把颗粒大小符合一定粒级要求的肥料按照一定配方进行机械掺合而制成的肥料,亦即Bulk Blending Fertilizer,简称BB肥。
28、包膜法:是用物理方法在肥料的表面涂布包裹薄层物料的方法,其性质与功效均较原来的肥料有所改进与提高。
包膜肥料又称涂层肥料和包裹肥料,按照释放特性又分为缓释肥料和控释肥料。
29、调理剂:又称包裹剂,是加到复混肥料中有助于在贮运过程中维持良好物理性能的一种物质。
对颗粒肥料产品最有效的调理剂是黏附在颗粒表面上的涂覆介质。
30、黏结剂:是加到复混肥料中有助于减少造粒难度,在干燥后得到比较紧实通常比较坚硬的复混肥料产品的一类具有粘结性的物质。
31、团粒法复混肥生产工艺最早成功的方法之一是伊里奇(Eirich)混合机法。
32、堆肥化(Composting)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发酵使有机物矿化、腐殖化和无害化而变成腐熟肥料的过程。
33、复混肥料的分级指标:高浓度(氮磷钾总养分含量≥40%),中浓度(氮磷钾总养分含量≥30%),低浓度(氮磷钾总养分含量≥25%)。
34、喷浆造粒法生产复混肥料中料浆含水量的控制是关键环节。
35、举例说明缓/控释肥料类型:物理阻隔型(包膜肥,硫包膜尿素SCU,奥绿肥Osmocote),化学合成型(脲醛缩合型肥料,住商肥料),生物抑制型(稳定性肥料,长效碳铵),载体吸附型(缓释肥,乐喜施Luxecote),功能性控释肥(保水型,除草型等)。
36、包膜控释技术:是采用水分透过率很低的高分子树脂作为包衣材料,将其均匀喷涂于肥料颗粒表面,使其形成一层水分渗透性很低的树脂膜包膜控释肥,可用包膜的厚度控制养分释放时间,使控释肥料的溶出速度与作物吸肥规律基本吻合。
37、SCU:硫包衣尿素(Sulfur Coated Urea)是通过在尿素外面包裹硫磺,聚合蜡密封剂而制成的肥料。
硫磺与密封剂的数量将会决定该产品缓释氮的释放特性,通过调节硫磺、聚合蜡密封剂比例生产养分释放与作物需要相一致的专用肥料。
提高肥效,利用率高;减少水污染,避免土壤板结;减少施肥次数,降低综合成本;有效降低盐指数,提高作物品质;硫是一种中量元素,可为作物提供营养。
38、举例说明可供选用的包膜材料类型?(1)无机包膜材料,如硫磺、钙镁磷肥、磷石膏、高岭土(并分别分述)等;(2)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脲甲醛树脂、聚酯、聚乙烯醇磷酸脲、聚乙烯醇缩醛等均可被生物降解,还有聚乙烯、PVA、EVA、PP、石油树脂、木素磺酸钠等;(3)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淀粉、面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
39、转鼓流化床的包膜工艺主要包括进料、预热、涂膜、密封、调理、出料等工序。
40、包膜肥料生产工艺预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如何将包膜材料均匀的喷涂到肥料颗粒表层。
41、包膜肥料的优缺点:优点:(1)包膜肥料能减少化肥养分流失,显著提高化肥利用率;(2)可避免旱地作物施肥过多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3)防止因大量施用氮肥导致土壤中硝酸盐累积和淋失对环境造成的污染;(4)能协调作物养分供给,实施平衡施肥,达到优质高产;(5)减少施肥次数,省工、省时和适合机械化施肥,可大幅度的提高大面积施肥的工作效率。
缺点:农作物用包膜肥料成本比较高,今后研发的重点是如何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降低肥料生产成本。
42、沸腾流化床的包膜工艺主要包括进料、流化、包膜、回收溶剂、出料等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