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1课时)-(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必要性。2、掌握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律、法则和公式。例如,整数百以的笔算加法法则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就向十位进一。”要使学生理解掌握这个法则,必须事先使他们弄清“数位”、“个位”、“十位”、“个位满十”等的意义,如果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清,就无法学习这一法则。

其次,数学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用最小的偶数,最小的质数,最小的自然数,2和3的最小公倍数,组成一个最小的四位数是。”这里学生不仅要理解这些概念,还要用这些概念进行推理。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及特征,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②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③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

(一)概念的引入

1、引入概念的方法

(1)从实例引入新概念

从实例引入新概念是指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它们所熟悉的一些生活实际中的事物或事例,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概念。这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

如:“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引入。

(2)利用旧知引入新概念

利用旧知引入新概念是指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概念加以引申、推导得出新概念。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方式——同化。这种引入可以加强新旧知识间的在联系,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体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

如:学习正方形时,可以从长方形引入: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就叫做正方形,这样也使学生明确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3)从计算引入新概念

从计算引入新概念是指通过计算发现问题,揭示数与形的本质属性引出概念。

如:倒数概念引入可以先给出几个乘积是1的两个数相乘的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从而引出“倒数”定义。

(4)从联想引入新概念

从联想引入新概念是指依据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引入方法。由于很多数学知识间存在着类似、平行、递进、对比、从属、因果等关系,这就可以使学生能将两个看似互不相及的知识联系起来。

如:在教学百分数概念时,教师先出示课题:百分数,要求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联想。这时有的学生依据自己的直觉大胆想到“百分数与分数有关”,“百分数与百有关”,“百分数可能是特殊的分数”等。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新课。这样引起了,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2、引入概念时应注意的问题

(1) 要注重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

建立能突出事物共性的、清晰的典型表象是形成概念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概念引入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表象,这就有赖于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如采用实物、模型、挂图,或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便让学生接触有关的对象,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突破单位“l”这一教学难点,事先向学生提供了各种操作材料:一根绳子,4只苹果图,6只熊猫图,一长方形纸,l米长的线段等,通过比较、归纳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从而突破理解单位“1”这一难点,为理解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2) 所提供的材料要注意两点:一是所选材料要确切。例如角的认识,小学里讲的角是平面角,可以让学生观察黑板、书面等平面上的角。有的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相邻两堵墙所夹的角,那是两面角,对于小学教学要求来说,就不确切了。二是所选材料要突出所授知识的本质特征。例如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至于这个直角是三角形中的哪一个角,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形状,则是非本质的。因此教学时应出示不同的图形,使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中辨认其不变的本质属性。

(二)概念的形成

形成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概念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抽象、概括的过程。因此,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

1、形成概念的方法

(1)归纳发现法

归纳发现是指先引导学生对大量的个别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然后抽象出各个事例的共同属性,在此基础上区分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再归纳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从而得到概念。这种方法有利于明确新概念的涵和外延。

如教学“5”的认识时,在屏幕上先后出示:5本故事书,5个小朋友,5面小旗,5把椅子。让学生分别进行数数,通过数数感知每样东西都是5个,个数与物品本身

无关,从而抽样出数字“5”。

又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出示下面图形:

师:这些四边形中,哪些图形的四个角是直角?

生:①、②、③、④、⑥、⑧

师: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评析:这位教师不按归纳发现法进行教学,

即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比较、分类、去伪存真,从而概括、抽象形成概念,而是直接地告知学生,取代了学生概括思维的过程。正确的方法是先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比较这些图形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然后抽象出每类图形的本质属性。最后概括出长方形的概念:象这些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2)比较发现法

比较发现是指通过比较所学概念,弄清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出本质属性。这种方法是针对事物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探索,能提供对事物较为全面的认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发现方法。

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可以先给出非零一些自然数,让学生分别找出这些数的所有约数,然后比较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再根据约数的个数把这些数进行分类:①只有一个约数1的;②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③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它约数的,即有三个或三个以个约数的。引导学生根据三类不同特点,概括出“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3)操作发现法

操作发现是指通过学生对学具的操作、实验,主动地、独立地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概念,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经历知识

⑨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