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传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成功对话,具备独立的阅读、分析课文的能力,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课前预习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性。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我们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会根据文本设置一些任务和问题,这样目标会明确,但却无形间影响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打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 真正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打破思维定势,养成独立思考的阅读习惯。
其实,在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作适度的引导是可以的,因为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需要教师训练与指导的。学生在刚接触一些新的文章时,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教师可作适度引导,训练学生们思考,指导他们去思考去参考。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前,可布置学生了解范仲淹生平经历及思想,了解文人士大夫“穷则独善其身,大则兼济天下”尤其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这样具体给学生们提示参考会有利于学生独立解读文本,有利于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
但是如果我们在刚刚接触一篇文章,我们就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些问题,一位老师在教《岳阳楼记》这样布置: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词:夫、胜状、晖、备。。。。。。2、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3、作者开篇用“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可见滕被谪以后心情不会太好,作者开篇直指,有何用意?这些问题事先便给学生定了一个框,学生在读时就对语言最直观的感受就不能表达出来。限制了语文的那种朦胧美,而没了这种美,语文就失去了灵魂,也就失去了对学生的那种诱人的魅力。变成了对功利语文的选择,那种完全”牵着鼻子走”的预习仍是一种变相的灌输。其实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复杂的思维活动,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阅读教学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造性,而能力和创造性却是无法传递的。
二、热闹的课堂讨论是否真正落到实处。
为了一改“对话”式教学,我们老师开始让学生讲、提问、分组讨论、辩论、总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式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它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实践。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新课改的要求和本质呼唤着课堂讨论的实效性。
但如果一味的追求形式,是很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在有些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都已处于一种“演戏”的层次上,并没有真正体现上述的优势,反而成为制约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弊端,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障碍。
(1)课堂讨论发言成了优生的专利,而有些学生却游离于课堂之外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2)处于表面的热闹,缺了实效性。花样百出,变来变去的手法奥妙无穷,却明显忽视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
(3)主导作用的忽视。小组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放任自流。叶圣陶曾说”讨论进行的当儿,有错误给与纠正,有疏漏给与补充,有疑难给与阐明,是说全班学生都有份儿,但是最后的责任还在教师方面。
课堂讨论若要真正落到实处,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老师仍是整个课堂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即是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他们根据自己对文本独立感受,体验和理解组织整个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独特感悟首先,科学合理的分工建组。其次,明确目标,培养良好的习惯。再次,注重对话,加强展示。最后,参与合作,强化评价。
卢梭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而通过讨论式教学这一途径,并真正追求课堂讨论实效性,语文教学就可以摆脱沉闷、枯燥的形式主义,恢复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