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方法》性教育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现状和教育对策的文献综述 新 优质文档

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现状和教育对策的文献综述   新 优质文档

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现状和教育对策的文献综述早期性教育关系到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

提倡“性教育”,目的就在使每个人悦纳自己的性别角色,了解自己和异性的身心发展,学习两性交往,最后能建构美满幸福的家庭。

不能认为性教育是无师自通或水到渠成。

鲁迅先生早年就提出过重视儿童早期性教育,他认为“知”比“无知”更有益。

不能把性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性知识教育,性教育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道德、伦理诸多方面。

一.性教育现状。

远观国际。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从本国实际出发,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将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将性教育与个体的整体素质发展结合起来,与人的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性教育看作“人格教育”“爱的教育”“生活教育”,甚至将它提升到“人的教育”的高度。

日本在1979年便专门编写和出版了《性教育指导纲领》,其中“儿童篇”系统地介绍了儿童期性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美国在1990年就有50%的学校开展性教育活动,并以此指导和配合家庭的性教育。

瑞典作为世界上性教育公开化程度最高、性教育效果最好的国家,学校中已将性教育普及。

近看我国。

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儿童性教育却在相当程度上被人们所忽视,这与国际上把性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关心人的终身健康与幸福的教育趋势是不一致的。

因此,在儿童期普及性教育理所应当。

二.了解幼儿性心理发展。

他们从各种消遣活动中得到身体上的快感,性的观念逐步形成。

从孩子出生到学龄前,性心理分别经过口欲期(出生—1岁半,如吮吸手指)、肛欲期(1岁半—3岁,如身体的排泄活动)、性器官欲期(3—6岁,抚摸自己的性器官现象)和性疏远期(6—7岁,萌发了对异性的好感与接近愿望,但却以疏远和反感的形式表现出来)。

弗洛依德曾指出:“公众的观点是儿童没有性感觉,这种本能最初出现的时间似乎是在青春期。

这虽是一种普遍的错误,但其后果却是严重的。

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性活动的基本原理的无知所造成的。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习题与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习题与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所采用的一系列系统程序和手段,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历史法、文献法等,用于探索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 实验法:实验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来研究这些变量对其他变量(因变量)的影响,从而揭示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3.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收集数据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了解和获取被调查者对于某一问题的态度、行为、观念等方面的信息,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目的。

4.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文献、音像资料、网络文本等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与量化分析,从而得出客观、量化的描述和推断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于对教材、政策文件等的深入解读。

5.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一种探寻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性的研究方法,它只能发现变量间的相关性,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二、填空题1.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确定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__________、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数据、分析解释结果和撰写研究报告七个阶段。

(答案:提出研究假设)2.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观察法根据其控制程度可以分为自然观察法和__________。

(答案:控制观察法)3. _________是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大量观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计算,从而揭示事物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

(答案:定量研究方法)4. 多元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可以用来探讨多个自变量对__________的影响。

(答案:因变量)5. 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参与并解决自身实践问题的研究方法,其特点在于__________、合作性和改进性。

(答案:反思性)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研究方法主要目的是验证因果关系?(A)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历史法2. 在教育科研中,当需要了解学生学习习惯时,最适宜使用以下哪种研究方法?(C)A. 实验法B. 文献法C. 调查法D. 历史法3. 对于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适合采用何种研究方法?(B)A. 定性研究B. 定量研究C. 行动研究D. 比较研究4.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如果要考察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应采用哪种统计方法?(D)A. t检验B. 卡方检验C. 方差分析D. 多元回归分析5. 关于教育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所有研究都需要明确的研究假设B. 定性研究无法进行数据分析C. 实验研究不需要考虑伦理问题D. 文献法仅适用于历史学研究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ABCD)A. 实验法B. 调查法C. 文献法D. 比较研究法E. 讨论法2. 下列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表述,正确的有:(ACD)A. 研究过程中需遵循伦理原则B. 只有实验法才能探究因果关系C.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各有优势,可结合使用D. 行动研究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E. 历史法只能应用于教育史研究3. 在教育科研中,可能涉及到的统计方法包括:(ABC)A. t检验B. 卡方检验C. 回归分析D. 探索性因子分析E. 经验总结法4.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有:(BCD)A. 独立性B. 反思性C. 合作性D. 改进性E. 预测性5. 教育科学研究步骤一般包括:(ABCDE)A. 提出研究问题B. 查阅文献综述C. 设计研究方案D. 数据收集与分析E. 结果解释与报告撰写五、判断题1. 教育科学研究必须以实证为基础,所有的研究都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一、引言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涌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教育研究的现状1. 教育公平与质量近年来,教育公平和质量问题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从政策、制度、资源分配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如张华(2018)通过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分析,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资源配置的公平。

2. 教育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学者们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公平、教学质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李明(201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教育信息化对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与改革一直是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

学者们关注教育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如王丽(2017)分析了我国教育政策的演变过程,提出了完善教育政策体系的建议。

4. 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者们从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刘洋(2019)通过对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建议。

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1. 教育公平与资源配置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焦点。

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2.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质量教育信息化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

学者们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与改革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关注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4. 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者们关注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结论本文对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梳理了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教育类文献综述。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涌现出了大量的文献,这些文献不仅丰富了教育理论,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文将对近年来教育类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教育心理学文献。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了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规律。

在近年的教育心理学文献中,研究者们着重关注了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成就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Smith等人(201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有着显著的影响,高度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此外,Jones(2017)对学习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不同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为教育者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教育管理文献。

教育管理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的是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组织、管理和运营。

在近年的教育管理文献中,研究者们主要关注了学校领导力、教育政策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Brown(2019)对学校领导力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领导力培训方案,为学校领导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此外,Johnson(2018)对教育政策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了教育政策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校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三、教育技术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近年的教育技术文献中,研究者们主要关注了在线教育、移动学习和智能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Wang(2020)对在线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在线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在线教育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Li(2019)对移动学习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了移动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为教育者和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综上所述,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文献研究涉及了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和教育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2020智慧树,知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教育研究方法是教师什么素质培养的重要支撑?A:教学B:创新C:课程设计D:科研答案: 创新2、本门课程除了基本概念与理论外,还包括以下哪些知识模块? A:选题课题设计B:具体研究方法C:资料整理分析D:成果描述与评价答案: 选题课题设计,具体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分析,成果描述与评价3、学习教育研究方法需要具备选题与课题设计能力、具体方法运用能力、资料整理分析能力和 ( )。

A:成果描述评价能力B:成果鉴定能力C:成果运用能力D:成果迁移能力答案: 成果描述评价能力4、教育研究方法的特点包括知易行难、学思结合、知行有别。

A:对B:错答案: 错5、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性体现在?A:资料客观B:过程客观C:行动客观D:结果客观答案: 资料客观,过程客观,结果客观6、教育研究的特点包括复杂性、迟效性、应用性、群众性、伦理性。

A:对B:错答案: 对7、教育研究的四种水平包括直接观察、探索原因、迁移推广和( )。

A:实际操作B:设计假设C:理论研究D:成果实践答案: 理论研究8、学位论文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发现问题,研究设计,开题,收集信息资料,整理分析信息资料,撰写论文,中期检查、修改,预答辩,答辩。

A:对B:错答案: 错9、教育研究的产生时期主要是通过何种方法进行研究?A:事件假设B:直觉观察C:方法论研究D:实验测量答案: 直觉观察10、强调测量和测验,是教育研究成熟期的显著特征。

A:对B:错答案: 对第二章1、以下哪个选项是文献的载体?A:图书B:报刊C:学位论文D:科学报告E:音像资料答案: 图书,报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音像资料2、按载体的物质形式划分,文献种类有哪些?A:印刷型B:缩微型C:机读型D:声像型E:电子型答案: 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声像型3、文献法作用有哪些?A:帮助了解研究问题的实质和背景B: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选题和方向C: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D:避免重复劳动E: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答案: 帮助了解研究问题的实质和背景,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选题和方向,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4、欲初次了解研究动态,应先看第几次文献?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答案: 三次文献5、检索的范围有哪些?A:时间B:地域C:语种D:类型E:数目答案: 时间,地域,语种,类型6、筛选命中文献时需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A:选择知名学术刊物文献B:选择知名专家文献C:选择知名教育机构文献D:选择有代表性文献E:选择个人喜欢的文献答案: 选择知名学术刊物文献,选择知名专家文献,选择知名教育机构文献,选择有代表性文献7、文献阅读有哪些方法?A:浏览B:泛读C:精读D:画图E:仿写答案: 浏览,泛读,精读8、文献整理内容包括哪些?A:研究主题B:研究背景C:研究目的与意义D:研究过程E:研究内容答案: 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过程,研究内容9、文献综述的类别有哪些?A:综合性综述B:复杂性综述C:条件性综述D:问题性综述E:专题性综述答案: 综合性综述,专题性综述10、正文标题包括哪些内容?A:研究对象B:参考文献C:作者信息D:研究主题E:文献综述答案: 研究对象,研究主题,文献综述第三章1、常见的研究方法有:A:观察法B:文献法C:调查法D:行动研究法答案:ABCD2、研究工具的作用?A:获取相关信息B: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C:发现内在联系D:得出结论3、结构式观察包括什么?A:行为取样法B:顺序取样法C:时间取样法D:事件取样法答案:ACD4、进行研究对象设计时,如何确定好研究总体? A:范围B:数量C:结构D:差异答案:ABCD5、教育行动研究中观察环节包含哪些步骤?A:前测B:后测C:抽取行动对象D:分析成因答案:ABC6、教育行动研究中行动环节包含哪些步骤?A:初步调查B:分析成因D:研制方案答案:BCD7、什么是演绎法?A:借助观点找问题B:借助理论问题C:借助现实推观点答案:B8、了解研究对象的发展状态需要做什么分析? A:均值B:方差C:频数D:标准差答案:AC9、预期成果中的建设成果包含哪几方面?A:专业B:课程C:教材D:论文答案:ABC10、研究对象在某一维度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做什么分析? A:T检验B:单因素方差C:相关分析D:回归分析答案:AB第四章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教育调查法的缺点?A:无法确定现象间的因果关系B:适用范围窄C:可信度受被试的态度和作风影响D:调查资料信息不真实答案:B2、下列属于研究者通过自己的感官等方式搜集资料的方法?A:观察法B:访谈调查C:考试题D:个案研究法答案:AD3、教育调查研究步骤为:提出假设--设计调查研究方案--调查实施阶段--整理和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教育科研方法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内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研方法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内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研方法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内江师范学院第一章测试1.把教育研究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这是根据教育研究()来分的。

参考答案:研究范式2.关于教育本质的研究属于()。

参考答案:基础研究3.以下哪条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综合性原则4.某研究者为研究儿童模仿行为问题让孩子进入舞厅、网吧、观看少儿不宜的图像,这违背科学研究的()。

参考答案:伦理性原则5.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理论服务还是为实践服务,可以将教育研究分为()。

参考答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第二章测试1.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不包括()。

参考答案:资金条件2.科学研究始于()参考答案:问题3.中学教师将自己的教育硕士论文题目定为“×省校园安全问题的调查研究”,导师否定了他的题目。

这一选题违背了()。

参考答案: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4.小学一年级教师许老师根据教学观察和教学反思将自己的教育硕士论文的选题定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训练的行动研究”。

这一选题属于()。

参考答案: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领域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5.科学研究中的选题宜大不宜小。

()参考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二次文献是由事件或成果的直接参与者或直接见证者记录或撰写的。

()参考答案:错2.文摘是对图书和其他单独成册出版的文献特征或其它特征的记载和描述的检索工具。

()参考答案:错3.对于一个新出现的教育问题的研究,比较适宜的资料检索的方法是()。

参考答案:逆查法4.题录、索引、题要、文摘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参考答案:二次文献5.下列对文献综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文献综述越详尽越好第四章测试1.要了解直观性教学的内在规律、因果关系,应选择的研究方法是()。

参考答案:实验法2.()是在进行研究设计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其完成标志着研究的构思阶段基本结束。

参考答案:研究计划3.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与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并无影响,这是一种虚无假设。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引言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教育研究领域呈现出了多元化、专业化、细分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教育研究的范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

本文将围绕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混合方法研究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入手,具体分析国内外教育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法、应用范围及优缺点,并对教育研究方法进行不同领域和比较研究。

一、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是一种通过访谈、文本分析、场景观察等方式获取数据,从而对数据进行评价、分析和总结的方法。

定性研究在教育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课程设计、教学策略、校园文化研究等课题中。

定性研究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意义和情境进行深入剖析。

由于这种研究方法主要强调对文本和语境的分析和理解,一般难以使用一般统计学框架下的量化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但是定性研究在分析过程中可以深入解读参与者的感受、态度、观点和人际互动等内容,因此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二、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是通过一定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推断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定量研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政策、教师教育、学生评价等领域中。

它可以提供数据可重复、可比性和普遍性等优点。

定量研究的数据大部分都是从问卷、测验和测试中获得。

在定量研究方法中,研究者会利用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和推论性分析,目的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规律和真相。

使用定量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时,需要建立一些具体的概念性框架和测量工具,以此来描述和解释数据,其中包括各种参数、指标和模型等。

三、混合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是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新型研究方法。

它既包括了定性研究所强调的对拥有应变性的数据的意义和情境的深入分析,又包括了定量研究所强调的对大量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和总结的方法。

混合研究方法主要应用于综合性的研究项目中,包括课程评估、教学评价、教师培训等方面的研究。

混合研究方法并不是简单地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组成的研究方式,而是在数据收集的初期阶段就需要考虑到如何让两种不同数据类型之间相互协调。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文献综述摘要:教育研究的科学性直接取决于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加强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是提高教育研究质量与水平的基础。

定量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中的主要研究范式之一。

因此,加强对定量研究法自身的研究,对于建立和完善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提高教育研究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研究;定量研究教育研究就是用科学的理性精神来考察教育现象,并且尝试改变现有教育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满足主体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过程.二十世纪末期,教育研究方法日新月异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研究的繁荣与兴盛.在教育研究中应用定量研究方法时,应明确其适用范围;在处理、使用数据时,应实事求是,注意数据的有效性;应客观看待其局限,注意与其他研究方法尤其是定性研究方法的整合使用.一、定量的研究的理论基础定量研究从理论上讲起源于实证主义哲学。

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纽拉特和卡尔纳普等的逻辑实证主义以及美国的实用实证主义的发展,使定量研究应运而生,并在20世纪中后期发展成熟。

“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石是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它的主要观点是: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然存在逻辑因果关系,定量研究就是要找到和确定、验证这些关系。

实证主义在方法论上要求教育研究追随自然科学研究的模式。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思想。

在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下,孔德反对任何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和绝对的观念,拒绝研究本体论.他认为哲学的任务是对科学的本质进行探索,因为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

科学的方法必须遵循自然科学家在实践中所运用的方法,不论它研究的是自然世界还是人类世界,也是“定量研究”的基础。

再次起决定作用的是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是在批判现象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象主义推崇个人的、主观的,认为知识的唯一来源是经验,一种来自于人类感官获取信息的经验,因此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遭到了众多人的反对。

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文献综述(一)教育文献综述概述文献综述是对单个文献的阅读评析和内容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简称文献综合评述,它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依据文献综述的对象看,文献综述可以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题性的两种形式。

综合性的综述是针对某个学科或专业的,而专题性的综述则是针对某个研究问题或研究方法、手段的。

依据文献综述的内容性质看,文献综述有“述而不评”和“述评结合”两种方式。

“述而不评”即不加评论地综合介绍某一学科、专业、课题、专项研究的实际情况或研究成果,属于三次文献。

“述评结合”则是研究者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加入自己的评论、观点和见解表达出来。

一般而言,大多数文献综述均是依据对过去和现在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指出目前的水平、动态、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

并依据有关理论,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等,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为当前的研究提供基础或条件。

对于具体科研工作而言,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严密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在某种意义上,它起着总结过去、指导提出新课题和推动理论与实践新发展的作用。

文献综述具有内容浓缩化、集中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可以节省同行科技工作者阅读专业文献资料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迅速地了解到有关专题的历史、进展、存在问题,做好研究定向工作。

(二)教育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文献综述的内容决定文献的形式和结构。

由于课题、材料的占有和资料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多种多样,很难完全统一或限定各类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一般来说,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标题、绪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目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参考文献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刘电芝主编:《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叶澜主编:《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3.威廉·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六版),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4.李方著:《现代教育研究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5.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李秉德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版7.裴娣娜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8.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9.施铁如著:《学校教育研究导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10.C.M.Charles著,张莉莉、张学文等译:《教育研究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11.张培林、丁新瑞、高金声主编:《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12.叶继元编著:《学术规范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3.丁念金编著:《研究方法的新进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14.张建著:《研究报告撰写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15.陈瑶著:《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16.李伟胜著:《实验研究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17.郑金洲著:《行动研究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18.张景焕、陈月茹、郭玉峰编著:《教育科学方法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9.张民生、金宝成主编:《现代教师:走近教育科研》,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0.孙小礼主编:《科学方法中的十大关系》,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21.李方编著:《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2.薛根生主编:《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导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3.梅雷迪斯·D.高尔、沃尔特·R.博格、乔伊斯·P.高尔著,许庆豫等译、朱永新审校:《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六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4.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十版),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25.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6.喻立森著:《教育科学研究通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7.董奇、申继亮著《心理与教育研究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8.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29.刘良华著:《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30.陈向明著:《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版31.郑金洲著:《教育研究专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2.华国栋主编:《教育科研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3.刘振山主编:《教研手册》,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2版34.兰觉明著:《化学教育研究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5.吉昌福、龚如义著:《教育写作教程》,伊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36.池小芳著:《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7.林焕章、林惠生主编:《教育科研操作指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38.郑慧琦、胡兴宏主编:《学校教育科研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9.王铁军主编:《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0.顾春主编:《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41.陈静逊著:《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2.钱大同主编:《小学教育科研概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43.王宗仁等主编:《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44.蒋成王禹主编:《教学研究论文写作指导》,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5.张燕、邢利娅编著:《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6.雷实著:《教育实验方法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7.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8.佟庆伟等编著:《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49.王景英主编:《小学教育统计与测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50.谢广田、刘瑛编著:《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51.范小韵著:《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指导》,北京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52.蓟运河主编:《教育科研技能训练指导》,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版53.杨东平主编:《毕业论文精选精评》(教育学卷),西苑出版社2002年版54.金盛华主编:《毕业论文精选精评》(心理学卷),西苑出版社2002年版55.韩延平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版56.贺湖著:《校本科研导引——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57.侯怀银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教育研究方法第三章教育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综述的撰写

教育研究方法第三章教育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综述的撰写

3.机读型文献 机读型文献又称电子型文献,
是指采用高新技术手段,以磁性 材料为存储介质,以打字、穿孔 或光学字符识别装置为记录手段, 形成多种类型的电子出版物。
二、教育文献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literature
正 式
(三)按文献来源及公开性划分

By source and publicity
1. 理论研究性教育期刊 理论研究性教育期刊一般刊登专业性、理论性、学术性强的
文章,反映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与成果,包括由教育部主管、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教育理论学术刊物,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各种教育学会、研究会 等社会团体创办的以理论研究为主的教育期刊,各高校学报的 哲学社会科学版。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大学主办。
……
四、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Major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literature
(二)报刊
2. 教育教学专业性期刊 教育教学专业性期刊的典型代表是《课程·教材·教法》。
该刊是全国教育类的核心期刊,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 一体,是反映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课程、教材、 教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改革动态和先进经验的学术性刊物。
四、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Major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literature
1.名著要籍 名著要籍是指一个时代、一门学 科、一个流派最有影响的权威著作。 它们是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是治 学和研究的基石,大都作为教育必 读书收录进各种导读书目。
5.科普读物
科普读物是面向广大群众的以普及 教育科学知识为宗旨的通俗读物,文 字浅显、生动,实用性强,贴近日常 生活,但最新信息含量和理论含量都 较低。

教育科研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育科研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育科研研究的主要方法教育科研研究是指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旨在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原理,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科研采用了多种方法,以收集、分析和解释教育数据,并生成有关教育问题的知识和见解。

本文将介绍教育科研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是教育科研中最常见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验证教育假设或理论的有效性。

实证研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手段进行。

其中,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来验证教育干预措施的效果。

观察研究则通过观察和记录现象,来推断教育变量之间的关系。

而调查研究则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访等方式,收集教育数据,以验证教育假设。

二、案例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是一种深入研究个别教育现象或事件的方法。

它通过对个案的详细描述、分析和解释,来揭示教育问题的本质和特点。

案例研究可以通过文献分析、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

它可以提供丰富的细节和深入的理解,有助于从具体案例中发现普遍规律和原则。

三、文献综述方法文献综述是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整理、分析和综合,来总结和评价教育研究领域的知识和成果。

文献综述可以通过收集和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和比较分析,以回答特定的研究问题。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当前研究的进展和趋势,为教育科研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四、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是一种以理解和解释为目的的研究方法,强调对教育现象的深入描述和理解。

质性研究可以通过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等方式进行。

它关注个体和群体的观点、经验和意义,通过对话和互动来揭示教育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

质性研究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丰富的描述和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发现新的教育理念和策略。

五、行动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一种以教育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旨在改善教育实践和促进教育变革。

行动研究将研究者和实践者结合起来,通过合作和反思,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通过循环反馈和反思实践,逐步改进和完善教育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论幼儿性教育的文献综述研究

论幼儿性教育的文献综述研究

论幼儿性教育的文献综述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幼儿性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也在逐步深入。

幼儿性教育,指的是针对幼儿阶段(通常是0-6岁)儿童进行的关于性别角色、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它不仅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更是影响其未来人格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系统梳理和分析当前国内外关于幼儿性教育的研究现状、主要观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幼儿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对幼儿性教育的定义和内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目标。

接着,从性别角色认同、性生理知识、性心理发展和性道德教育等方面,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当前幼儿性教育的研究热点和争议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探讨幼儿性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未来幼儿性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幼儿性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幼儿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为家长、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幼儿性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在近年来的教育研究中,幼儿性教育逐渐受到关注,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现有的幼儿性教育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当前的研究状况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从性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来看,多数研究都强调了性教育的全面性和预防性。

全面性意味着性教育应涵盖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帮助幼儿建立全面的性认知。

预防性则强调通过性教育,预防幼儿遭受性侵害,以及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这些定义和目标的提出,为幼儿性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从性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来看,文献中提到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故事、游戏、互动活动等方式进行性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家长和教师的角色也被广泛关注。

许多研究都强调了家长和教师在幼儿性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幼儿性观念形成的引导者。

教育研究方法第三章文献检索与综述(重要)PPT课件

教育研究方法第三章文献检索与综述(重要)PPT课件

.
12
补充知识
零次文献 记录在非正规物理载体上的未经任何加工处 理的源信息叫做零次信息,
比如书信、论文手稿、笔记、实验记录、会 议记录等,
这是一种零星的、分散的和无规则的信息。
.
13
实习、见习过程中
短信?Q空间?便签感言———— 零次文献 见习笔记、实习日记——————一次文献 小组/班级实习目录/摘要————二次文献 专业/学院实习汇总—————— 三次文献
例如, …(摘自 :《教育科学研究》2004.6,原文:“撰
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作者:王俊芳 )
.
49
如果在日常学习中有阅读的好习惯,将更加有 助于拓宽你研究的视野,有助于你的研究的进 行。
研究领域内的阅读(文史哲类的书) ↓
学科与专业内的阅读(中文、英语或美术等) ↓
研究方向的阅读(古代汉语、商务英语或设计)
1记录出处 2自己归类 3归纳小结 4…………
.
25
(1)计划性 心中有数: 所收集的文献种类、起止时间、采购标准、 经费预算、完成计划的主要保障措施等方 面
(2)针对性 根据研究的性质和人物,有针对性的搜集
.
26
(3)系统性 纵向:按学科、专业或专题收集; 横向:按文献的类型、收集。 确保搜集工作系统、连贯、完整。
B 单独成文的“综述”的写法
.
35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与写法
两类: A述而不评 (三次文献) B述且评 (学术论文)
例子
结构
……,综述的写作格式,中外医疗,2013(02)
.
36
•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 小结、参考文献。
•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

教育研究课题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课题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课题文献综述题目: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学院:专业:班级序号: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学号:单位:1.前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随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科层面的有效实施和落实,有关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重新认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从而更好地利用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整个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就成了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对策2.正文:2.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2.1.1化学实验教学的缺失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以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尤其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有它特殊的功效。

但中学中化学实验教学却存在严重的缺失,不少学校只是简单地做几个演示实验来敷衍了事,很少甚至不做学生实验。

1.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倾向。

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开展受到各学校设备、仪器、药品、教材、课时的限制。

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答实验题就行。

3.部分中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实验教学素质及实验技能不够,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

4.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受到学科本身的限制。

由于许多化学实验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腐蚀性、毒害性,所以教师们更愿意用多媒体代替实验教学,甚至于以讲代做。

5.实验会考(考查)缺乏有效监督、流于形式。

2.1.2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没有落到实处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然而长期以来,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教学不能科学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学生实验成了学生验证教师演示实验的实验,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没有力度,其观察力培养没有明确的目标,等等。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法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法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科研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研究目的而采用的一些手段和途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文献综述法是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已有研究成果、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结论等,从而为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

文献综述法是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础,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研究提供指导和支持。

2.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指通过实际调查、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研究问题的实际情况和规律。

实证研究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方式进行。

3.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指通过对个别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了解其具体情况和特点,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

案例研究法可以采用个案分析、案例比较、案例归纳等方式进行。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方式进行教育研究。

行动研究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在实际教育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5.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指通过对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规律,从而为当前教育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历史研究法可以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口述历史等方式进行。

6.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了解其差异和相似之处,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

比较研究法可以采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方式进行。

7.跨文化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是指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和分析,了解不同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为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跨文化研究法可以采用文化比较、国际比较等方式进行。

8.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指通过对特定内容进行分析和编码,了解教育文本、图像、视频等不同类型的信息所表达的含义和特点,从而为教育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分析结果。

内容分析法可以采用文本分析、图像分析、视频分析等方式进行。

9.个案跟踪法个案跟踪法是指通过对个别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跟踪和研究,了解其成长过程和发展规律,从而为教育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实证数据和研究结论。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0引言通过对国内外与教学环境有关的文献检索,对我国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环境进行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环境的概念、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因素、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课堂教学环境改善的策略等几个方面。

以引起人们对农村英语教学的充分关注,使农村英语教学这一普遍性的社会课题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进而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1 教学环境和英语教学环境的概念关于教学环境研究的理论思想可以追溯到勒温(Lewin) 的场理论和莫里(Murray)的需要-压力理论(Need-Press theory)。

勒温认为:“凡属科学的心理学都必须讨论整个情景,即人和环境的状态。

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即 B = f (P ,E) ,其中B 代表行为,P 代表人,E 代表环境。

这里的环境并非客观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环境”,它包括了对个体行为有影响的一切事实”[1]。

莫瑞的需要-压力理论也强调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与勒温不同的是,莫瑞把个体因素( P) 称为需要,把环境因素( E) 称为压力。

莫瑞的理论认为,需要是指为个体行为提供方向和动力的组织倾向,压力是支持或阻碍个体表达或满足需要的外部环境。

需要与压力是两个相互补充但不一定是相互支持的概念,它们之间可以说是一种同型关系,比如一个人有合群的需要,他就会最大程度的利用能建立亲密友好关系的机会,而合作的环境本身又会优化这些机会。

但是并不能认为有高合群需要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会表现出同样的行为,同样也不能认为高合群压力的环境会使每一个人表现出合群行为。

在莫瑞的理论的基础上,斯腾(Stern) 在1920 年提出了个人与环境的适合理论(person-environment congruence theory) ,认为个人需要与环境压力的积极作用一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张正东、杜培俸指出:“外语立体教学法的环境是能稳定教学结构、制约教学运作、促进个体发展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因素”“环境就是外语教学赖以进行的实际”[2]。

教育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教育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教育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为教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性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其主要分类和特点。

一、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着重于描述和解释现象,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得数据。

这一方法强调对被研究者的主观理解和感受的捕捉,适用于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探究和理论生成。

比如,教育行政研究中的政策分析、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等都常常采用定性研究方法。

二、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以数字化的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和量化研究设计来解决研究问题。

这一方法注重数据的可靠性和客观性,适用于对大量样本进行比较和分析的研究。

比如,学生成绩评估、教育政策效果评估等需使用定量研究方法。

三、混合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旨在综合两种方法的优势,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这种方法对于教育研究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教育问题通常是复杂多维的。

混合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数据收集手段和分析方法,获取更全面的研究结果。

四、纵向研究方法纵向研究方法注重观察教育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

它可以通过追踪观察、长期跟进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之间的趋势和关联。

纵向研究方法对于了解教育改革的长期影响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五、横向研究方法横向研究方法注重观察不同个体、不同地区或不同情境下的教育现象差异和影响因素。

它可以通过抽样调查、跨地区比较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横向研究方法对于了解不同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差异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强调基于实证证据进行理论构建和验证。

这一方法通常涉及大样本的数据收集和定量分析,以验证研究假设和推断。

实证研究方法对于教育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七、案例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以个案为对象,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个案的信息,深入了解问题的内在机制和背后的因果关系。

这一方法适用于对个别因素对教育现象影响的深入研究,但不能一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科研方法》课程期末作业课题文献综述院(系):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年级: ..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姓名:学号:授课教师: (副教授)2013年6月17日小学五六年级开展性教育的必要性【摘要】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让现在的儿童发育时间提前,出现早熟现象。

本文从家庭性教育不足、校性教育不落实及媒体对儿童性意识形成的负面影响等方面,阐述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开展性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五六年级;性教育;必要性1. 研究背景性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是整个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是性活动的产物,每个人都有性的需求。

性教育是人类的共同需要。

在中国,性教育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中国的传统性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在这博大精深的传统性文化始终贯穿着性教育的各种观点、内容和做法。

早在公元前500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办学堂教授“六艺”,其中有一门课的教材就是“诗经",在孔子亲自整理的这本教材中,有关男女爱情的诗篇就有数十篇之多,可以看作是早期的一种性教育。

至于民间传统的作为性教育工具的“压箱底”习俗,更是一种传统的母亲向出嫁的女儿传授性知识的一种教育活动。

其他散在诗歌、小说、戏剧、中医典籍中的性教育观点和内容也是很多的。

例如,在马王堆出土的记载先秦时代人观点的竹简《天下至道谈》中就说:“人生而不学者=一日,息。

二日,食。

非此二者,无非学与服。

故益生者食,损生者色也,是以圣人合男女必有则也”。

这就是说,一个人生下来只有呼吸和进食是无师自通的,除此以外,其他没有不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就能学会的。

饮食有益于生命,而色欲则可能有损于健康,所以人们必须学习与遵守性生活的规律或法则。

可见,性教育的重要性,古人已看得十分清楚。

当今的科技己飞速发展,改革开放又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然而性科学而言,几千年的性封闭,性愚昧影响仍然存在,社会上“性盲多于文盲”的现象和在某些人士当中“谈性色变”的现象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西方“性解放”、“性自由”的影响也乘虚而入,使当前中国的性观念处于混乱的状态。

大量事实表明,我国青少年在青春期性教育上的缺失己经成为一些孩子的成长隐忧,令人心痛。

现在孩子的成熟年龄普遍比以前提前了一年多,但性教育课程还是沿用老黄历设置在中学。

现实的调查也显示出孩子们在成长阶段对性知识的迫切需求,与我们的教育所能提供的帮助形成强烈反差。

在此情况下,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加强性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传媒对学生的影响,学生早熟的问题日益严重,用过去的年龄标准来衡量现在学生接受性教育的时间已经不合适。

根据人口学研究表明,在 20 世纪的100 年间,每25 年,少男少女的性成熟期就会提前一年。

到近年提前到十一二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大多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

试想,如果学生在最渴望了解青春期知识的期间没有受到相关的教育,会是怎样的结局?2.研究现状2.1国外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性教育研究由于性发育的年龄提前,以及越来越多与性有关的问题出现在青少年中,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

许多国家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性教育。

各国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性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措施。

下面简要介绍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家开展中小学生性教育的情况,以资借鉴。

2.1.1美国青春期性教育美国青春期性教育起始于60年代,时值西方国家兴起“性自由”、“性解放”运动。

近年来,美国在关于学校开展青春性教育持有两派意见,他们都赞成在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但在具体目标、任务上存在差别。

一派以美国性信息与性教育委员会(SIECUS)为代表,提出“安全性行为”综合性教育目标,他们强调个人的权利,认为“性关系永远也不应该被强制或被剥夺”。

另一派以美国性健康医学研究所(MISH)为代表,他们提出性和品德教育目标,提倡以品德为基础的“禁欲方式”的性教育。

2.1.2瑞典青春期性教育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

早在1942年就在义务制学校中开展性教育,1957年国家教委就制订了性教育指导要领,1970年性教育范围扩大到所有学校。

1975年之前,他们偏重于生理教育,此后逐步增加了性道德、性评价等内容。

他们的教育有三个特点很突出:非常实用;从幼儿就开始;性科学教育一步到位,不兜圈子。

瑞典性教育很有成效,少女妊娠和人流数明显减少,性病性犯罪比例也在下降。

④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

性教育课程的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

2.1.3日本青春期性教育日本青春期性教育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60年代,叫“纯洁教育”,强调对青少年授以正确的性知识,使其保持身心纯洁。

第二阶段60年代至70年代,日本受到西方“性自由”浪潮冲击,从而开始了以传授性科学知识为主的阶段;第三阶段是70年代以后日本进入“性指导”阶段,不仅让学生懂点性科学,还要懂得友爱重要和生命可贵。

80年代以来,他们在性教育中特别强调性约束、性道德,认为性教育首先是性的文明教育、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要尊重人的精神,反对以强凌弱,讲究男女平等,而性的卫生教育是第二位的。

他们制订同学交往时应该自尊自爱等。

性教育目标为:把性作为人格的基本部分给以综合看待,树立男女平等的正确异性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形成高尚的人格。

2.2我国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性教育研究2.2.1我国青春期性教育开展和研究情况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青春期性教育与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早在1963年周总理就曾指示医务工作者一定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能用科学的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育。

但是直到80年代,性教育才得以逐渐开展起来,并出版了对普及性科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的五本书。

1983年出版的由吴阶平教授主持编译的《性医学》,1986年重版潘光旦教授译霭里士的《性心理学》,1980年出版胡廷溢教授编著《性知识漫谈》以及韩向阳、朗景和、孙伯秋合著《新婚性卫生》。

再一本书就是1988年出版的由阮芳赋主编的《性知识手册》。

吴阶平教授、叶恭绍教授和其他儿少卫生工作者纷纷发表文章和讲话,呼吁开展青春期性教育。

1985年7月在上海举办了全国首届性教育讲习班,1986年6月上海成立了上海性教育研究会,1986年11月由吴阶平教授主持举行了全国首届性教育研讨会,1988年8月国家教委和计生委联合发出《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

2000年,中国计生协与国际组织合作,在上海、北京、济南、广州、杭州、哈尔滨等14个试点地区开始了为期5年,旨在改善青少年与未婚青年性与生殖健康状况的青春期教育,迄今,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青少年性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界的问题。

80年代以来,在某些大城市如北京和上海等少数学校,结合本校学生青春期身心发展状况,自编教材进行了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的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

80年代中期以后,部分大城市教育行政部门开始重视青春期性教育,并逐步开展了一些有组织、有计划的性教育试验。

例如,1984年6月,北京市教育局和市卫生防疫站领导成立了青春期卫生教育课科研小组。

指导部分中学从初一年级起进行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

1985年,在上海教育局领导下,上海市社科院研究所指导全市百所中学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此后,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少数学校也开始了青春期性教育的尝试。

随着青春期性教育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逐步开展,对于我国性教育研究工作已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教育和医务工作者及青年问题研究专家纷纷撰文对中学及大学性教育提出了很多见解,也出版了一些关于性教育的专著或论文。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性教育的适当时间、内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但对于小学阶段的性教育的研究却十分匾乏。

2.2.2目前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不同的学者对性教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主张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进行性科学的启蒙,有人主张性教育应该从小学高年级开始,但大多数人认为十二至十八岁是性教育的关键阶段。

我国青春期教育专家姚佩宽认为,性教育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十三、十四岁以前。

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无疑将影响他(她)的一生。

专门从事青春期教育的北师大丛立新教授认为,从教育活动考虑,青春期是进行性教育最为理想、最为有利、最为重要、也最为恰当的时机。

丛教授进一步提出:以往人们常常把青春期等同于“危险期"、“危机期”,这是十分片面的。

青春期广泛的、深刻的变异使受教育者对于自己自身的突变,对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注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在客观上造就了教育上的最佳状态。

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高德伟教授认为,人的性意识是从两三岁就开始的,两三岁的小孩是青春期以外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幼儿性教育并不是教给他们恋爱的方法,而是帮他们弄清楚男女间的区别,减少他们成长中的烦恼,明白保护身体以预防性侵犯发生的重要性,有助于日后确立健康开明的性价值观。

从幼儿园开始性教育,理论上不成问题,实际上也可以操作。

在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性教育都是从幼儿园开始,国际上很多国家从幼儿时期就己经开始进行性教育。

从以上众多的研究中我们能够发现,当前我国性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学和大学阶段。

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性教育的研究和开展却相对贫乏,事实上小学高年级学生作为青春初期,更应该加强性教育。

青春初期可塑性及吸收能力强,性教育成效大;而且及早获得性知识,将来不易受错误性信息影响,还有助于孩子建立健康的性价值观,日后做出负责任的决定;性教育还可让孩子明白保护身体的重要及如何处理性侵犯的情况。

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性教育存在的问题、性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针对性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尚缺乏系统的阐述和归纳,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性教育正常开展无法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性教育是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因此,在借鉴国外学校性教育先进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从我国当前的小学生高年级性教育现状入手,积极发现和总结当前我国小学生高年级学生性教育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适合中国实际的小学生高年级学生性教育构想势在必行。

而针对如此敏感的研究课题,其研究方法的选择显得举足轻重。

其中访谈如何顺利进行,如何获得受访者真实的情况是调查信度的关键所在,笔者试想将访谈融于生活娱乐当中,尽量减少正式访谈带来的不足,以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鉴于以上的思路和启发,我从小学高年级学生性教育的内涵出发,以几所小学的教师、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从性教育内容和性教育途径两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对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性教育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探索出小学高年级学生性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和建构适合中国实际的小学生高年级学生性教育构想和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