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篇分析

英语语篇分析
英语语篇分析

对英语广告的语篇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的是刊登在同一报纸版面的两则相关广告,出自同一学校,目的相同,并各附有插图,因此,称之为组合广告。在美国招生广告中常可以见到这种形式。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对这组美国招生广告进行了语篇分析,发现这两则广告在内容的安排、交际角色的运用以及插图的运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两则广告又在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彼此呼应,互为补充,显得浑然一体,这样的组合广告比之单一广告有明显的优势,容易取得效果。 0.引言 本文将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对一所美国高校Wentworth Institute的一组招生广告进行分析,这组广告共两则,刊登在2002年8月20日美国Boston Metro报的 Edu-cation Focus专栏上,处于同一版面,一横一纵,上下相接。第一则广告除正文外还有正副标题和附图及其说明,以下简称广告1。第二则广告以校名Wentworth为题,以下简称广告2,其整个篇幅分为两栏,标题位于顶端,横跨两栏,共由5个不同形式的语篇构成,其中语篇[1]与语篇[2]——一幅插图及其说明并列,一左一右,语篇[3]为一段直接引语处在语篇[2]下方,语篇[4]为学位课程系列,处在语篇[1]下方,语篇[5]为具体信息,处在语篇[3]的下方。很明显,这组广告的目的只有一个:招揽学生就读Wentworth。这两则广告有何不同?又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组合招生广告有什么优势?本文将围绕这3个问题进行探讨。 1.广告内容的分析 1.1广告1的分析广告1最吸引读者的是正副标题和附图的说明。因为这三条的字数不多,但字号比正文大,特别醒目,是读者最先注意到的内容。主标题为The Benefit of Professional Experience。副标题为Professional and Continuing Studies FacultyTake a Real-world Approach。附图说明为Wentworth' s DPCS instructors are familiarwith the latest technologies and trends。Fries(1992)指出语言学家们发现新信息往往被放在信息单位的末尾,体现为重音突出,在书面语中常常置于小句尾部,成为述位新信息,即与语篇目的直接有关的信息。主标题是一个省略句,补充完整后应为:The Studentswill Get the Benefit of Professional Experience。那么,它们的述位新信息(Rheme-new)分别为the benefit of professionalexperience(职业经验的益处); a real-world approach(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和the latest technologies and trends(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我们从这3个述位新信息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职业经验的益处”来自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则来源于“对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的熟悉”。因此,作者想要突出的是职业经验的益处。根据Fries的理论,这是与语篇目的直接有关的信息。那么我们来看正文是否也说明了这一点。William C. Mann, Christian M. I.M Mathiessen 和San-dra A. Thompson的修辞结构理论(Rhetorical StructureTheory,简称RST)可以用来分析广告1的正文的语义结构,从而了解它所传递的语篇信息。广告1的正文部分分8段,以自然段为单位可分成8个大的语义单位。其中第一段是一个核心语义单位,广告主(代表他的客户Wentworth )认为老师课堂传授的职业经验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the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n-structors bring into the classroom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learning process),这是正文的论点部分,这一论点包含了三层意思:1)该校的老师具有职业经验;2)老师们把这些职业经验带进了课堂;3)这些职业经验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第二段是一个辅助语义单位,告诉我们这一学校的老师由5种人即senior manager, senior analysts, consultants, directors和vice presidents担任,所以熟悉最新的技术和它的发展趋势,具有职业经验,这是对论点中的第一层含义的解释,因此,这两个语义单位之间是解释关系(elaboration)。第三至七段是一个实例,与前一成分是证据关系(evidence)。其中第三段是Emmer的观点,作为该校以前的学生,现在的老师,他认为从这种来自实践、真实世界的教学方法中获益匪浅。第四段是对第三段中的教学方法的解释,他认

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

[作者简介]张延晏,江苏盐城人,江苏盐城工学院大外部教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 ○ 张延晏 (盐城工学院大外部,江苏 盐城224051) [摘 要]文章就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形势,借鉴语篇分析理论,提出运用语篇分析进行阅读教学的 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增强学生的语篇分析意识,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0)09-0123-02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阅读,习惯于脱离篇章,独立理解单词、短语、句子,导致的结果就是,词句全部都懂,可是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也不能准确地抓住中心思想,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阅读历来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技能,通过阅读获取信息仍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输入形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言语交际能力、扩大知识面必不可少的主要渠道。然而,就大多数高校而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以精读课为主,大体仍以传统教学法为主,强调语法和翻译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课堂上教师讲解语言点或逐句逐段串译,突出语言点,用问答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并做阅读练习。这种把阅读看成是单纯学习语言的活动,而不是培养交际性阅读能力的方法,只能使学生认识语言而不是真正掌握和运用语言,其结果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阶段,阅读涉猎的材料数量有限,阅读速度得不到有效提高,理解能力停滞不前。近年来,不少学者在英语教学领域的研究表明,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英语阅读教学是更为理想的方法。 二、理论基础 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理论的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它是国外众多语言学家针对语篇提出的种种理论设想的总和。Zelling Harris 在1952年首次提出了 “语篇分析”这个术语。在系统功能语法的创始人Halliday 那里,语篇被明确为一个语言单位,他认为人们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不是词或句子,而是成段的谈话或整篇文章。这样,语篇分析理论的应用也即以语篇为基本单位,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和逻辑连贯,从而把握篇章的主题思想。就大学英语教学目的而言, 语篇分析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从语篇整体出发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对文章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 三、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阅读前背景知识的导入 背景知识是学生理解特定语篇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就应该对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作适当的介绍,并鼓励学生在课后做更多的扩展阅读,有意识地去建构和激活已有的背景知识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研究表明,背景知识对理解的影响大于语言知识。 (二)语篇结构的分析 从语篇结构来看,尽管多种多样,但是属于同一题材的语篇仍然遵循一个普通模式,这种语篇模式使读者对各信息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具体细节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产生一定的预期。常见的语篇结构有:议论(argumentation )、描述(de-scription )、说明(exposition )和叙事(narration )等。不同的语篇结构有不同的写作特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其特点进行语篇分析。如叙事结构以叙事为主,主要特点是拥有情节、背景和人物,常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安排结构。这类文章往往线索清楚。首尾呼应,常可以根据人物活动或事情发展顺序划分层次和段落。议论结构, 开头一般是提出问题,中间是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结尾是提出解决的方法。 除了让学生熟悉不同题材的写作特点以外,篇章结构仍然是语篇教学的重要内容。英语的语篇结构通常由引言段(指出一篇文章中心思想)、主体段(文章的主要部分,作者阐明和发挥在引言中所提出的观点,或用事实论证或举例说明)和结尾段(对全文进行概括,作出结论或收尾,使读者感到已言尽意足)三部分组成。段落则由主题句、发展句和结论句组成,主题句表达了段落的主题思想,多位于段首,间或位于段中或段尾,它限定了段落的内容,主导段落的铺陈和展开, 是段落的核心。发展句是对主题思想作进一步阐述,— 321—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年第9期

英语会话的语篇分析浅谈

英语会话的语篇分析浅谈 [摘要]语篇分析是一门蓬勃发展的年轻学科,正逐渐成为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主流,应用话语分析理论研究英语会话,可以了解人们怎样用语言来交际,分析会话中的话轮替换结构、会话中的毗邻应对,会话的主题、会话的开始语和结束语及会话中的修正问题对英语教学大有裨益。 [关键词]语篇分析话轮替换毗邻应对修正 现代语言学家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关系系统,确切地说是相互关系的系统总和,他们开始认识到对语言的研究不应局限在句子层面,不应只研究人为产生的句子,而应超越句子的范围,研究句子在语篇中的作用,研究用于实际交流的语言。因此便产生许多语言分支,其中之一是语篇分析,其目的在于探讨人们怎样运用真实的语言。会话是口头语言的最常见形式,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将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会话中的话轮替换结构 话轮替换是指发话者和受话者不断交换所扮演的角色,即发话者变为受话者,受话者变为发话者。会话中的会话者有一条潜在的自然遵守的规则;每次至少有一方,但又不多于一方在说话,如有多人或无人发话,便会有人来挽救局面。正在讲话的人可运用多种方法来选择下一位说话人,他可以通过提问、请求等方式来选定下一个讲话人,由他人自己做出选择,也可以用一些非语言方法,如面部表情、声速、音高、手势等可以用来暗示下一个发言人,受话人一般有能力识别这些方法,并适当的接续上自己的应答。这些技巧都可用于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点名、提问、诱导式的话语来鼓励学生接受话轮。学生接受话轮的意向也是进行教学评估的一种好方法。 接受话轮的快慢、意愿可表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所讲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在学生回答完全之后,教师应马上“捡起”话轮,回应一些表扬、赞美的话。这样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促使他们和老师配合,积极地发言。传统的课堂模式也应进行改革,打破原先老师统领课堂学生按序接受话轮的局面,更多增加了学生的自由讨论。总之,对课堂的话轮体系规定限制越少,就越容易产生自然的话轮替换。

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英语阅读教学浅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1870838.html, 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英语阅读教学浅议 作者:钟敏 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13期 摘; ; 要:阅读对英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英语阅读教学针对语境、衔接手段和语篇模式设计和开展教学,弥补传统教学中只注重词汇、语法、句型的不足,深化学生对整体语篇结构的分析、语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阅读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指出,为解决当前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当结合语篇语境,输入文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背景图式;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整体技能;合理选择教材语篇,调整阅读题目形式,改进阅读能力衡量标准。 关键词:语篇分析; ; 阅读教学; ; 二语习得 引言 早在1952年,美国结构语言学家Zelling Harris首次正式明确提出了“discourse analysis”,标志着现代语篇分析理论的起源。之后,语篇分析理论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逐渐成熟。McCarthy认为,语篇分析可分为宏观结构分析和微观结构分析,前者主要指语境分析、体裁分析等,后者主要包括内容的衔接和连贯(McCarthy,1991)。目前语篇分析理论主要包括语篇模式、体裁分析、语境分析、衔接与连贯、信息结构及主位推进。近年来,不仅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而且广泛应用于二语学习和教学活动中。 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中,包含与语篇分析理论密切相关的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而听说读写等技能练习,则是学生基于语篇展开的学习活动,是理解语篇和对语篇做出回应的活动。语篇分析是一种解读性活动,要求在保证语篇完整性的前提下,分析语言片段句际、段际之间的关系及交际功能;破解语篇材料的逻辑结构、叙事方式和衔接手段(田家宁,徐笑梅,韩佳瑞,2017)。语篇分析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对于不同类型语篇的整体模式、语篇体裁进行分析。语篇体裁与写作目的、文章结构紧密相关,宏观分析能够快速对文本有总体的把握,

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摘要:社会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国际通用英语成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但是我国的英语教育现状还不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倾向,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积极体验学习的过程,因此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动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传统的教学法的遗憾是过分注重句法、词汇的教学,不重视篇章的建构和解读,而语篇分析弥补了此遗憾。语篇分析是对表达完整意义的篇章,进行微观和宏观的研究。微观的研究是通过剖析词义、句法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来识别语篇衔接的方法。宏观的研究是通过分析语篇的整体结构来理解它的深刻涵义。对语篇分析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不仅对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更多地依赖学生对语篇而不是单个句子的理解能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文体知识的培养、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篇章文化内涵的挖掘,着力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从而能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下问题: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该如何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运用语篇分析理论和阅读理论,总结出适合中国学生学情的语篇教学模式;语篇教学在英语阅读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通过行动研究,对提高学生猜测生词能力,把握文章、段落主题能力,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率等进行分析,帮助高中英语教师探索出更符合学生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字:语篇分析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 一、理论 1.1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 1.1.1语篇的概念 语篇的概念源于语篇分析或称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英美学者喜欢用discourse analysis的居多,而欧洲大陆学者多用text linguistics。(黄国文,2001)无论是篇章语言学,还是话语分析,最终都要落实在记录下来的语言材料(书面语的或是口语的)上。从这个角度看,两者所讨论的内容实际上是一致的。我国学者北大教授胡壮麟先生把语篇定义为“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具有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韩礼德(M.A.K. Halliday)在他的著作《英语衔接》(Halliday and Hasan,1976)中,将语篇定义为”any passage, spoken or written, of whatever length, that does form a unified whole”。从这个定义来看,一句问候、一首小诗均为语篇。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英语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英语 篇一: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的实践应用研究 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的实践应用研究 作者:曹永强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XX年第31期 摘要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从英语文章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并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心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本文通过对语篇分析理论的分析,提出该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效率。 关键词语篇分析理论高中英语阅读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语篇分析理论能够将英语文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将语言知识作为理解文章的工具。高中英语阅读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获取有效的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语篇分析理论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入手,通过文章结构和语感来阅读文章。因此,加强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1语篇分析理论介绍 1.1语篇的介绍 语篇是语言学的专业术语,在英语中一般表示为“text”和“discourse”。

不同的学者对语篇做出了不同的理解,部分学者认为语篇是指具有完整意义,能够表达一定含义,具有一定作用的语言,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语篇不受语法的限制,只要表达完整的意义就能称之为语篇。这些学者的共同观点认为语篇是一种语言,其有连续的句子或片段组成,并表达完整的意思。一般情况下,语篇具有以下几点特征:语篇是句子连续组成的语段,不是简单的句子;语篇具有情景特征,能够反映一定的交际环境或社会文化背景;语篇具有功能性,其在文章中起到一定的结构作用。语篇能够反映作者的创作意图,能够让读者更加容易发现文章表达的意义,因此,语篇是英语文章中的重要语言单元。 1.2语篇分析的介绍 语篇分析理论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zellingHarris提出,语言不是有零散的词或句子组成,而是以连续的语篇形式存在。之后更多的学者开始对语篇分析理论进行研究。Halliday从系统功能方面,提出语篇的交际功能。R.carter则提出语言就是语篇,语篇也即语言的概念,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语篇的产生和理解过程,认为教学应当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让学生 掌握语篇分析的技巧。随后我国也引入了语篇分析法来进行英语例句的研究。语篇分析理论主要强调语篇是一个整体,语篇分析的目的是要还原作者的创作过程,语篇分析能够利用语境分析、题材分析、篇章结构分析等方法对文章整体进行梳理和评价。语篇分析理论以语篇作为一个单位,不是对文章语句或语法的简单分析,而是在语篇整体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线索和主治进行探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语

英语阅读中的语篇分析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 英语阅读中的语篇分析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郭慧 【摘要】用语篇分析的方法指导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改进传统教学以词汇学习和语法分析为主的不足之处。掌握语篇的中心思想,段落中心,弄清全文的逻辑关系和衔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有效而准确地获得语篇的整体信息。 【关键词】语篇分析 英语阅读 阅读能力 阅读是外语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如何使学生又好又快地抓住所读英语文章的整体信息,理解文章的意义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自上世纪六十年代问世以来,对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语篇分析是研究比词、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分析文章中的段落、句子的排列、文章中衔接和连贯,是一种与传统阅读教学法不一样的超句法分析。就像Z.S.Harris所指出的,语言是一些意义相关联的句子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并通过一定的连接手段而实现的有机结合,是以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词句。文章中各个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英国教学法专家H.G.Windowson也认为语篇是“若干结合起来的句子的使用”。因此,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包括大学专业英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即通过英语释义,分析句子中的语法点和词汇用法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语篇整体入手,分析语篇的宏观结构,结合语篇的体裁特征,解剖语篇局部的组织方式,从而在高于句子的层面上,研究语篇的逻辑关系,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使阅读教学更多地集中在“篇”上,少集中在“词”和“句”上。这种阅读手段的好处是它不仅重视语言形式,而且重视语言功能,同时还注重文章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的其它知识。作者的教学实践证明语篇分析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语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训练学生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英语阅读和阅读中常见的问题 外语教学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逐步走向成熟。近二十年国内学者和教师对外语阅读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对外语阅读理解的理论和讨论也越来越深入。心理语言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猜测游戏。传统的理论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这种理论认为作者通过文字符号和语法规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如果读者要理解作者的意思就必须弄懂这些文字符号及语法规则,即解码。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学习词义,释义单句和分析语法,通过单句释义弄懂句中词汇、短语、句子,最后才是语篇的意义。这种形式的阅读教学往往成为词汇教学,句法教学或是语法教学。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图视理论和背景知识理论强调“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解。这种理论认为读者应是阅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读者无需要逐词逐句地分析句法语法,而是应该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历和情感,抓住文章中的有用信息来理解整个文章的意义。到了八十年代。“相互式阅读理论”得以提出,这种理论认为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都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对文章整体理解的需求。这种理论的研究者认为阅读过程就是读者大脑中已有的信息同文章中的信息的互动过程。总之,阅读是读者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思维过程,阅读理解和读者本人的知识和阅历有关,它是读者本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章信息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结合。阅读的 电子档案袋(electronic portfolio)是一款非常实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估工具。使用者可以通过上传文件到此系统来创建自己的侧写,内容包括文章、视频、图片、已下载的相关文档等。不仅是老师,同学们互相也可以看到对方的成果,这也使同级评估成为可能。 ICT为教师和教员们制定学习目标和方法提供了机会,对后续教学和评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电子学习平台,学生或受训人可学习如何充分利用自文化特殊性,同时也可感受到文化差异和人类的共性。卡蒂夫(Catteeuw)提到的评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六个维度表明,对不同文化的接纳是我们在全球化中生存的重要法则。ICT在正式或非正式教学过程的使用激发了创造力,使我们将教育、商务和文化联系起来。就像罗宾森主张的那样:“现今,我们史无前例地需要激发独特的创造力使人类保持第一”。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数字时代使得信息与通信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使用成为必然,其在学习方面产生的作用是任何教育促进者都无法预测的。笔者坚信,随着ICT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教学中的不断推广,必将对跨文化能力提高与评估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yram,M.(1997).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Catteeuw, P.(2012).A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A 21st century Flemish Experiment in Capacity Building in Formal Education.Brussels: FARO. [3]Hofstede,G.,Hofstede, G.J.& Minkov, M.(2010).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 and Its Importance for Survival (3rd edition).New York: McGraw- Hill. [4]Robinson,K.(2011).Out of Our Minds.Learning to Be Creative. Westford: Capstone. - 25 -

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单句而忽略语篇,根据语篇分析理论,教师应从语篇的宏观角度出发,分析文章的信息结构、句际关系和句含义、话语标记语,以及对语篇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在教学中兼顾局部与整体,使学生最大限度获取语篇中的完整意义。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篇语篇分析 一、引言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大学英语旨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培养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更注重英语的词汇搭配和单句的分析与理解。学生的词汇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扩充,但不一定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使用,学生对语篇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并未得到提高。研究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语篇教学能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与大学英语的教学宗旨不谋而合。 二、语篇分析理论

传统的英语教学多采用自下而上(Bottom-up Approach)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从单个的生词或短语着手,以单个的句子为单位,对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意义进行分析,忽略了对篇章信息结构、衔接手段和话语标记的分析。事实表明,仅仅停留在单词意义和语法结构的层面,不足以正确理解句子和文章的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语篇意识,引领学生从更高层次的语篇、语境的角度来解读课文。 所谓语篇(discourse),是指“高于句子或小句的语言单位”(Stubbs,1983:1)。语篇可以是短短的几句,也可以是篇幅很长的篇章。语篇分析是现代语言学借助行为科学、认知语言学、哲学、信息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语言学家们逐渐意识到语篇的重要性,出现了两个并列的术语discourse analysis(语篇分析)和text linguistics(语篇语言学),两者意义基本相同。 在英语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完整的语篇。以语篇分析理论为指导的语篇教学立足于整体,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的策略,围绕篇章主题、段落推进、情节发展,将篇章的宏观欣赏与微观分析紧密结合,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并重,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并举。语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篇能力,引导学生理清语篇

评价理论对语篇翻译的启示

2007年11月第28卷 第6期 外语教学 F oreign L anguage Educa tion N ov.2007 V o l.28N o.6评价理论对语篇翻译的启示 张先刚 (安阳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 要:本文研究评价理论对翻译研究的贡献。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基调理论方面的发展,评价理论重点研究语篇中的表态资源、态度来源及语篇姿态。我们的研究表明,翻译理论历来重视对于语篇中态度意义的研究,但缺乏可操作的工具。我们认为,评价理论可以作为翻译中的态度分析工具。此外,评价理论对于语篇中的对话性研究,对于翻译研究也颇有启示。将评价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将会推动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评价理论;翻译研究;语篇翻译 中图分类号:H030;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544(2007)0620033204 Abstract:D raw ing on the finding and theo ries of o ther related disci p lines such as lingu istics,sem i o logy and comm u2 n icative science,tran slati on study has been developed in to an in terdisci p linary sub ject.Among tho se theo ries,tex t lingu istics con tribu tes mo re than o thers and leads to the developm en t of tex t tran slati on fo r their common in terests in the research area.T h is paper in tends to verify the app licab ility of A pp raisal T heo ry in tex t tran slati on.A s a too l of discou rse analysis,A pp raisal T heo ry is the developm en t of teno r theo ry w ith in System ic Functi onal L ingu istics, w h ich is concerned w ith attitudinal resou rces,their sou rces,and discou rse stance.W e argue that A pp raisal T heo ry can p rovide tran slati on study w ith an efficien t too l in analysing the attitudinal m ean ing.In additi on,the dialogistic perspective in A pp raisal T heo ry can also shed ligh t on tran slati on study.In troducing A pp raisal T heo ry to tran slati on study is su re to facilitate tran slati on study and tran slati on teach ing. Key words:A pp raisal T heo ry;tran slati on study;tex t tran slati on 1.引言 翻译研究离不开语篇分析,众多语篇分析模式中,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韩礼德模式脱颖而出,成为翻译研究中语篇分析的得力工具。但韩礼德模式疏于对语篇中作者赋予语言对象的价值意义的研究。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将评价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可能性、可行性及其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我们首先回顾语篇翻译研究的现状,为本文拓展研究空间。接下来引入评价理论。最后指出评价理论对研究的启示。 2.语篇翻译 语篇翻译理论是对传统语言学翻译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传统翻译理论从形式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寻求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对等,Jakobson(1959)将“异中求等”(equiv2 alence in difference)引入翻译理论;N ida(1964)在其翻译理论中区分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Catfo rd (1965)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区分了“语篇对等”与“形式对应”。随着上个世纪60年代末语篇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语篇分析开始应用于翻译研究。语篇 [9]L abov,W.L ang uag e in Inner C ity[M].Ph iladelph ia:U 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72. [10]M achen2ho rarik,M.Envo i:Intractable issues in app raisal anal2 ysis[J].T EX T,2003,23(2):3132319. [11]M aley,Y.L anguage of the law[A].In J.Gibbons(ed.).L an2 g uag e and the L aw[C].L ondon&N ew Yo rk:L ongm an,1994. [12]M artin,J.M ourning:How w e are aligned[J].D iscou rse&S oci2 ety,2004,15(2 3):3212344. [13]M artin,J.&D.Ro se.W ork ing w ith D iscou rse[M].L ondon& N ew Yo rk:Continuum,2003. [14]M iller,D.M ulti p le judicial op ini ons as specialized sites of en2 gagem ent:Conflicting paradigm s of valuati on and legiti m ati on in B ush v.Gore2000[A].In M.Go tti,D.H eller,et al.(eds.). Conf lict and N eg otiation in S p ecializ ed T ex ts[C].Bern:Peter L ang,2004:1192141. [15]W h ite,P.Beyond modality and hedging:A dialogic view of the language of intersubjective stance[J].T EX T,2003,23(2):2592 284.[1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96)[Z]. [17]齐沪扬.语气与语气系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8]王振华.物质过程的评价价值[J].外国语,2004(5):41247. [19]王振华.自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分视角[J].现代外语,2006(1): 129. [20]雍 奇,金承光,姚容茅.法律适用中的逻辑[M].北京: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2002. [21]张德禄,刘世铸.形式与意义的范畴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6):4232427. [22]张亚军.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张丽萍,南京理工大学外语系教师,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法律语言学,话语分析。 收稿日期 2007201208 责任编校 秦 岭

语篇分析理论在小学英语语篇

语篇分析理论在小学英语语篇中的探索实践 阅读是语言输入和积累的主要来源,也是培养学生听、说、写、译能力全面发展与提高的重要环节。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成绩的高低。而提高语篇分析能力则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对语篇分析理论的研究,对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交际能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语篇分析理论概述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特殊的环境导致学生的阅读状况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他们在阅读中过度依赖工具书,遇到困难信心不足,对文字反应慢,对材料的理解程度浅。显然,这样的阅读质量是不能真正达到将阅读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来获得所需信息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对语言学研究层面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学者们对于阅读理解的理论讨论也越来越深入。传统理论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 ,这种理论认为作者把要表达的思想通过文字、符号和语法规则变成语码。所以语篇阅读者要理解作者的意思就必须解释这些语码。换而言之就是语篇阅读者必须先弄懂最小的语言单位字母、字、单词,进而再弄懂短语和句子的意思,最后就能明白作者通过语篇传达给语篇阅读者的思想。根据这个理论可以判断如果要达到对语篇的理解就离不开对组成它的句子、分句或短语、单词和字的理解。由于自下而上的模式不能帮助语篇阅读者完全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古登曼提出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在他的理论中,他提出语篇阅读者应该是阅读过程中的参与者,语篇阅读者没有必要逐字逐句的阅读文章,而是应该利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文章的有用信息加强理解。其理论可以归纳为:阅读理解是一个语言和思维互动的过程。80 年代,美国人鲁姆哈特等人提出了“相互作用阅读理论”。他们认为,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模式都不能满足语篇阅读者对于理解文章的要求。因此他们综合上述两种理论: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两种信息处理方式的结合体。自下而上的模式可以帮助语篇阅读者发现新的信息,而自上而下的模式可以帮助语篇阅读者在语义方面做出判断。而在同时代美国人Carrel等提出了和“相互作用阅读理论”相似的“图

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篇分析 授课教师:丁言仁 教学对象:语言学方向(含翻译学方向)学生 教学时间:春季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总学时:36 学分:2 教学目的: 1)介绍关于英语语篇和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主要流派; 2)培养学生分析英语本族语者文本和中国学生英语文本的结构、连贯和衔接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3)提高学生组织口语和书面语文本的水平以及他们教授英语口语和写作的能力。 教学形式及要求: 课堂讲课、讨论、学生报告、评议 教学安排: Week 1: Discourse and Situation Week 2: Organization of Text Week 3: The Underlying Organization Week 4: Functions of a Clause Week 5: Reference (1) Week 6: Reference (2) Week 7: Substitution (1) Week 8: Substitution (2) Week 9: Ellipsis Week 10: Conjunction (1) Week 11: Conjunction (2) Week 12: Lexical Cohesion Week 13: Discourse Coherence Week 14: Project Work: Analyzing Actual Discourse Week 15: Project Work: Reading Week 16-18: Project Presentation 考核方法: 出勤及课堂参与(10%) + 作业(10%) + 课程论文(40% + 40%)

英文政治演讲语篇分析

摘要: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理论,情态化,词汇衔接为根据,并以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这篇英文政治演讲稿为语料对政治演讲这一体裁进行话语分析,找出了与这一语篇体裁相适应的语言表现形式所体现出的微观特征。 关键词:及物性情态化词汇衔接语篇分析政治演讲 一、前言 韩礼德(1970,1973,1985/1994/2004)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成三种: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元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元功能(textualfunction)。而韩礼德所说的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两个部分。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各种经历的表达。换言之,就是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逻辑功能指的则是语言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单位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达。(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占子,2005:74)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transitivity)和“语态”(voice)得到体现的。人际功能主要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而情态系统所表达的意义是从说话者的角度对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做出的判断,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和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功能语言学认为任何选择都是有意义的。“选择就是意义”是一条广泛应用的原则。形式是意义的体现,形式不同,表达的意义就不一样。在英语政治演讲的演讲稿的语篇中,演讲者因为所要表达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的需要,以及其演讲过程中相关的“参加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的不同,所以演讲者在撰写政治演讲稿时对其语言要有所选择,如及物过程类型的选择,选择不同的及物性情态量值,语篇衔接方式,就意味着表达不同的意义,撰稿者需要反复考虑琢磨怎样措辞怎样组织篇章结构才能使使信息更容易为听众所接受,从而增加信息被听众认可的机会,以便更有效地达到其政治目的。不同的英语政治演讲稿因其演讲者的身份,演讲目的,演讲的内容的不同,其语言必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但是其语言使用特征上在某些方面却存在共性,现在我们以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1995 年11 月4 日的最后一次演讲《要和平,不要暴力!》为语料对其及物性、情态动词、语篇衔接词分别进行分析。《要和平,不要暴力!》这篇演讲稿出自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的综合教程3》(第二版)的第八单元的passsge B。 二、政治演讲 通常情况下,“演讲”和“演说”被人们视作同义。所谓的演讲,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李元授、邹昆山2003:4-5)。政治演讲是“指人们针对国家内政事务和对外关系,表明立场、阐明观点、宣传主张的一种演讲”(李元授,周昆山2003:29)。政府首脑的竞选演讲、施政演讲、就职演讲,各级领导宣传大政方针和实施计划的演讲,以及人们在政治集会上代表一定阶级,政党或个人发表的演讲等,都是政治演讲(ibid: 29-300)。 在具体的演讲活动中,演讲者以各种身份登场,带有各种各样的演讲目的,演讲的内容包罗万象。根据演讲的内容来分,演讲可以分为政治演讲、学术演讲、生活演讲、法庭演讲、宗教演讲等五种类型(邵守义1991;49)。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以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1995 年11 月4 日的最后一次演讲《要和平,不要暴力》作为英语政治演讲的语料进行分析。 三、伊扎克·拉宾的《要和平,不要暴力!》英语政治演讲稿的微观语言特征 1、及物性分析 及物性是英语中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的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process),并指明与各种有关的“参加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 tantial element)及物性包括六种不同的过程:(1)物质过程(material

浅谈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doc

浅谈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 “ 关键词:阅读教学大学英语语篇视角 摘要: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然而当前的阅读教学过多地停留在词、句的层面,忽视了语篇、语境的理解。语篇分析教学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文以语篇分析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从语篇内在结构入手,注重语篇衔接和连贯、语篇主题以及语篇体裁的角度启发和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长久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过于注重词汇、语言点的讲解,忽略了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学生无法积极有效地提高其阅读能力。语篇分析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词汇教学和语法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弄清文章的篇章结构,识别主题句,分析词与词之间、句子之间、段落篇章之间的衔接,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最终达到阅读的目的。以语篇分析指导大学英语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大限度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和交际能力。借助语篇分析理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体裁分析对语篇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的深层理解;识别主题句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发展脉络;;分析衔接和连贯手段来了解文章的层次。语篇分析法把语言基础训练,语篇分析研究、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

一、语篇分析理论的发展和阅读教学语篇分析强调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评价和赏析。语篇分析就是使读者科学地、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在文中的相对位置是如何产生意义的,并识别篇章中的结构模式及规定这些结构模式标记的语言手段。语篇分析可分为宏观结构研究和微观结构研究两大类。前者以研究语篇的生成层次及组织结构为主;后者以研究句子之间的关系、句群的连贯以及句子间的衔接手段为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准确引导学生在微观结构分析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弄清句内、句际关系,还必须引导学生学习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语篇结构来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和作者的意图。只有将宏观结构研究和微观结构相结合才能对整个语篇的层次结构、逻辑关系、主题思想和作者的立场观点全面领会。 二、语篇分析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语篇分析法在阅读理解中的指导作用在国内外倍受重视。Cooper在他的研究结果中也指出:外语阅读理解力的高低更多地依赖于学习者的语篇理解力,而不是单句的理解力。语篇分析法是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教学方法,它从宏观上将语篇与意义联系起来,是从宏观到微观的综合分析过程。 (一)语篇的主题分析 语篇中往往有一个主题贯穿始终,语篇主题最能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中心思想。在语篇主题分析中最能反映文章主题的就是段落主题句。绝大多数语篇都有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段首,也会出现在段末或段中,因此对学生来说只要掌握了这一阅读技巧便比较容易找出段落主题句,从而理解文章的主题。针对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