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释义

合集下载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艺术特征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艺术特征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艺术特征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那么你对后现代主义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希望大家喜欢!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这样,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在人文思潮方面,论者指出现代的后期,是一种对现代表达方式甚至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的颠覆和反叛。

所谓现代表达方式甚至思维方式,是指以有核心思绪,或者有既定论述规格,表述事物的真理性,可是,随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测不准定理及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出现,人类渐渐明白到科学也有其不确定性,且认为科学并非可以用以解决任何问题。

现代主义的动摇,也就引起后现代主义渐渐的崛起。

在文艺创作风格上,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具体、单一的风格,也不因为作品的时代而界定为“后现代主义”。

而且很难以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论来强行规范艺术创作,对于先有后现代主义理论,还是先有后现代主义艺术品,也没有定论。

另一个特点是跨学科和跨创作媒体,建筑、文学、绘画、设计、家具均有设计师,在各自的艺术场境内进行后现代式的表述。

不过,由于后现代主义是对于创作主题和创作形式都有颠覆性的新思维,令风格很难一致,要表述各创作领域的后现代境况并不容易。

建筑笼统的划分,可以说4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主义建筑、国际主义风格垄断的时期,70年代到如今为止是后现代主义时期。

60年代末期,经历了30年的国际主义垄断建筑,产品和平面设计的时期,世界建筑日趋相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渐消退,建筑和城市面貌日渐呆板,单调,加上勒·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往日具有人情味的建筑形式逐步被非人性化的国际主义建筑取代。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它的哲学风格和思想观念是现代主义的反面,其基本特征包括拒绝对统一真相的认同,强调差异、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特别是对语言和符号的挑战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尤其流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引起普遍关注。

它概念上的出现是响应了宏大的变革,这些变革是由在现代化与全球化潮流下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所触发的。

换言之,后现代主义是对一系列历史上的文化、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事件的反应。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1、拒绝认同唯一真实后现代主义是文化认同的大胆的反对派,尤其是对于那些声称单一真相存在的观念。

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切思想、系统、体系都是确定的,不可更改的,并以此认定其为真实的。

因此,后现代主义认为那些表达和塑造现实的语汇和当代文化符号不可能存在唯一的、不变的意义。

他们更认为意义是多样且相互关系差异的总和。

后现代主义的理念之所以称之为“后”,是因为他们否定了现代主义信条的独立权利,并加入了一系列新的认知要素,如对多重真相的认同、对类别边界模糊性的认知、对语境依存性的关注等等。

2、挑战权力结构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工作者也会挑战权力结构。

他们相信只有反对知识或阶级的根源是真实表象的存在,人们才可以对历史、生命和身体这些实践现实不断地延伸自己的思想甚至是行动。

因此,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哲学倾向于站在下层的立场,相信少数群体和木讷的知识是真实的力量,因此会挑战这些主流体系的权力结构。

3、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

他们认为语言和符号本身已经成为现代权力行使的工具,对人的思想方式和思考程度的影响更是被忽视了。

纷至沓来的大量文字和语言信息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他们在其中探索表明更多的观点和意见,那些隐藏身份和背景的信息更是可以被挖掘出来。

4、对过度流行文化的厌恶后现代主义对日益流行的文化也提出了反批判和反预设立场。

他们认为个体的独创创意和创意成为当代文化的生命力的体现。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_风格特点_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_风格特点_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_风格特点_影响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理查德·罗蒂(1931-2007)、法国的雅克·德里达(1930--2004)和让-弗郎索瓦·利奥塔(1924-1998)。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这样,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

后现代主义的风格特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现代主义风格引领设计潮流已近一个世纪。

从威廉·莫里斯为“红屋”设计的家具、到麦金托什设计的直背餐椅、从赖特的“流水山庄”、到格罗皮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沃伊别墅。

都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然而,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

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艺术概论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1.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一种思潮或文化现象,反对现代主义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并试图超越其限制。

2. 反启蒙(anti-Enlightenment):否定启蒙运动所强调的理性、进步和自由等概念,认为现代主义已经扭曲了这些原本正面的价值观。

3. 自我指涉(self-referentiality):一个艺术品或文本内部自我指向,在自我解读或自我展现的基础上,反映出后现代主义对真实性和意义的探讨。

4. 超验(transcendence):超越真实的现实观念或境界。

后现代主义强调艺术的超验性,认为艺术是一种建立在非语言和非词汇的符号之上的形式。

5. 重讲故事(narrative reconfiguration):重新解构、重组或重新讲述一个故事。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故事中的情节、人物或意义的改变,更是对传统故事结构的侵犯和颠覆。

6. 快乐选择主义(pleasure principle):后现代主义的审美意向是让人们通过美感的愉悦来选择和接受作品,不再局限于作品的意义或目的。

7. 去历史化(dehistoricization):去除历史和文化的局限性,将作品放在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现实之中,既回应了现代主义对历史与社会的排斥,也反映了后现代主义抵制传统的历史进程和文化认同。

8. 杂糅(hybridization):将不同的文化元素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文化,这也反映出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颠覆和拒绝。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后现代主义的概念:理论界一般认为:它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文化思潮,在哲学、宗教宗教宗教、建筑、文学中均有充分的反映。

它与现代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自然有其历史的、文化的背景。

一般认为, 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直接导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西方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的骇人昕闻的暴行以及原子弹爆炸给人们以极大的震动, 使人们对昔日一贯遵从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

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进一步激化。

以美国为例, 黑人抗暴斗争、妇女解放运动、反对越战的学生运动、肯尼迪总统被杀……社会愈来愈动荡不安, 人们的精神也越来越困惑。

“我们有一个富裕的社会, 我们也有着混乱的价值观念, 我们面对的美国再也不是早期的美国”。

这个社会是“一个相对来说舒适的、半福利半兵营的社会”;“全体居民变得被动、冷漠,分裂成原子”;“传统的忠诚、相互关系的纽带、社团的联系都松弛了, 甚至分解了”;“人成为消费者,他自身就像他所享用、摄取、汲取的产品、娱乐和价值观念一样被成批地生产出来”。

这样一个“非人化”社会的出现同西方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科技的发展使得社会信息化、程式化、电脑化, 社会越来越像一架精密的大机器, 将每一个人都变成了有固定位置的小齿轮、小螺丝钉。

昔日过度激化的劳资矛盾转化为技术和管理矛盾。

20世纪以来大众传播媒介和交通、通讯的发展使整个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空间的障碍被迅速地跨越,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类共同居住在“地球村”上。

现代出版业、新闻业、影视业的巨大发展, 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

人类历史上一个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的国际间的文化传播时代已经开始, 这便是所谓“信息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不再是“知识就是力量”,而是“信息就是效益”,“效益就是目的”。

由于现代世界的日新月异, 现代知识的瞬息万变, 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知识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由永恒的本质决定的, 而是由它们各自的样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

后现代

后现代

一、后现代主义的涵义后现代作为一个词汇在19世纪末就已经有人使用,但它被广泛地引入文化领域却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的新变化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

但它并非是一个具有统一理论基础的思想流派,而是对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所出现的,基于对现代性进行反思与超越的所有思潮的一种统称。

它体现为一种价值观、一种文化态度、一种社会心态、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一种艺术风格,但主要还是体现为一种思维方式。

“后现代”这一概念可以从两个不同的维度来理解。

第一,后现代作为一个历史分期。

后现代作为一个分期全称为“后现代社会”,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后至今并还将延续下去的一个历史时期,即人们一般所谓的“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

在生产生活结构上,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主体;在生产力的发展上,信息与科技取代设备与规模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

第二,后现代作为一种个人价值观、思维方式与文化态度,与现代相对而言。

“现代”表征为进步、技术、理性、效率、行动、成功,追求封闭性、确定性、中心性、普适性、控制性;“后现代”表征为混沌、消解、非理性、解放、交往、联系,追求开放性、不确定性、非同一性、去中心、多元化等等。

二、产生背景(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来自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兴起,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

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便迅速向现代化迈进,在这其中,科学技术功不可没,它给社会带来了物质利益方面的巨大进步和发展,以至于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产生了片面、夸张的看法,认为科学技术和理性可以解决社会的所有问题。

但事实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与之伴随的,却是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诸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核能危机等等。

所有这些,迫使人们开始对以科学技术和理性为主导的现代性进行反思。

在这种背景下,以怀疑和否定为思维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便应运而生。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生也是对后工业社会的回应。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

它对传统的认知方式、价值观和社会结构提出了质疑, 并试图打破现有的观念框架。

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下, 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的特点和现象。

首先,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对个体和个体体验的重视。

传统上, 社会结构如家庭、政府、宗教等机构被视为决定个体身份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而后现代主义认为个体的经历和感受同样重要。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视角和经验, 没有绝对的真理或权威来规定正确与否。

因此, 后现代主义提倡尊重多元化和包容性, 不再将个体的观点简单地归入某一种固定的范畴。

其次,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线性和统一的思维方式。

传统上, 人们倾向于将事物简化为单一的解释或故事, 忽略了其中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后现代主义呼吁人们去关注细微的差异, 拒绝将事物划分为对和错、真和假。

相反, 后现代主义认为真实是多元的, 各种观点和解释都应得到认可。

这样一种观点,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第三,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娱乐和消费文化的重要性。

在大众媒体和技术的发展影响下, 后现代社会逐渐变得娱乐至上。

个体通过消费获得满足感和快乐, 而娱乐成为了一种空间, 可以暂时逃避现实的压力和矛盾。

此外, 后现代主义也强调了对流行文化的重视, 将文化的消费作为一种标志和身份的体现。

消费和娱乐成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活动, 为人们提供了社交、释放压力和获取快乐的渠道。

最后, 后现代主义还呼吁人们对权力和控制进行思考。

传统的权力结构常常被看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但后现代主义质疑了这种权力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后现代主义认为权力常常被滥用, 导致了不平等和压迫。

因此, 后现代主义提倡民主、平等和自由的价值观, 鼓励个体思考和行动, 以实现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总的来说,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 其影响涉及到了文化、社会和政治等多个领域。

它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 强调了个体体验的重要性, 批判了线性和统一的思维方式, 关注娱乐和消费文化, 以及对权力和控制进行反思。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和哲学运动,该运动出现在20世纪末。

它反对现代主义思想,并试图解构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

它的主要目标是挑战和激发人们对现代社会、文化和知识的看法,将重点放在语言、认知和权力关系方面。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反对理性和真理的唯一性。

它认为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观念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发展和选择。

后现代主义者主张抛弃现代主义中的规范性知识,接纳多元化的观点和经验。

他们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

后现代主义也强调对语言的怀疑。

它认为语言不是一个中立的工具,而是被权力和社会结构塑造的。

后现代主义者试图解构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以揭示其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

后现代主义还强调对现代社会结构的批评。

它认为现代社会的制度、价值观和权力结构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个体性。

后现代主义者试图打破这些限制,从而促进个体的真实自我表达。

在文化方面,后现代主义鼓励多样性、杂糅和随机性。

它试图挑战传统的文化边界、规范和定义。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和音乐作品常常表现出复杂、模糊、矛盾、离散和不连贯的特点。

尽管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和哲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它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批评者认为后现代主义过于主观和相对,忽视了客观的真理和现实情况。

他们指责后现代主义者破坏了伦理和道德价值观,并导致文化的分裂和混乱。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批评现代主义的文化和哲学运动,试图挑战现代主义中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

它强调多样性、文化边界的模糊和反对现代社会结构的批判。

然而,后现代主义也面临着争议和批评,因为它被认为是过于主观和相对的。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文化和哲学潮流,它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并对传统的现代主义思想进行批判。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后现代主义要强调的一个关键概念是多元性。

它认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真理或价值观能够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情境。

相反,现实世界中存在各种不同的意见、观点和文化,并且这些多样性是值得保护和尊重的。

后现代主义提倡人们对于他人的观点和差异持开放、宽容的态度,以促进社会的多元和包容。

其次,后现代主义强调相对性。

相对性是指不存在一个绝对的标准或真理,而是所有的观点和价值观都是相对的,取决于特定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

这意味着人们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为中心来评判他人,而应当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不同观点,并对多样性持相对主义的态度。

第三,后现代主义认为不确定性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一种常态。

它认为人类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也无法获得完全的知识和理解。

因此,对于未来的发展和不确定性的存在,人们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并避免对未知的恐惧。

后现代主义主张人们对于未知和不确定性持审慎和谦卑的态度,不以自己的认知限制思维和行动。

此外,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了权力、身份和文化的关系。

它认为权力是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以不同形式和方式作用于个体和群体。

后现代主义关注弱势群体和边缘化的身份,在权力关系中寻求平等和公正。

它也呼吁人们支持和保护不同文化的平等和多样性,并拒绝将某种文化视为优越的偏见和偏见。

最后,后现代主义还关注文化的娱乐化和商品化。

它指出商业市场和媒体对于文化的生产和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现代主义主张人们应当保持观察和批判的眼光,不被商业营销和消费文化所束缚,同时对于文化产品和媒体的创造持开放的态度。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相对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哲学思潮,它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并对权力、身份和文化进行关注。

它提倡人们对他人的观点和差异持开放、宽容的态度,对权力关系和文化商业化保持批判性思维,以实现社会的多元和平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尤涅斯库通过反复的对话,表述了他认为“人 生是荒诞不经的”这种看法。看似无聊、平淡、 荒唐的对话,却印证着他极深刻的人生体验, 进而揭示出人类精神生活的空虚和相互之间的 不理解。表现了“二战”后西方的一种精神危 机和社会中人们走投无路的绝望观念。
《椅子》

这出戏剧写一对年逾90的老人为了迎接宾客的 到来,在舞台上摆满了椅子。最后,这对老夫 妇连立足之地也失去了,只好从窗口投海自杀。 这满台的椅子令人震惊地表明了剧本的主题: 椅子。

从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到萨特等哲学 家关于人的存在理论都不同程度地流露 出悲观主义的情绪,并具有很强的非理 性的特点,但是这只是整个思想体系的 一个方面。

我们应透过这些看到当克尔凯郭尔谈到“孤独 个体”时,他还强调了个人生活道路的自我选 择性;海德格尔提出“人为死而在”的至理名 言时也说明了人在世间的有限性,从而引起人 们的思考在有限的生命中怎样生活才更有价值。
后现代主义文学
综述Leabharlann 何为“后现代”(post-modern)



“后现代”应该包含三层意思:后现代性、后 现代化、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复合体。 后现代主义应该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种 思潮。
后现代主义

否定的后现代主义 建设的后现代主义 庸俗的后现代主义
任何“命名”都是一种“施暴”
如何表现“垮掉”



常常毫无顾虑地在作品中坦述自己的最隐私、 最深刻的感性; 针对学院派晦涩深奥的象征主义诗风,“垮掉 派”诗人创造了一种“开放诗”体,主张打破 作者与读者的障碍,将诗歌变为艺术演出,创 作所谓“放射诗”; ”垮掉的一代“深受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推崇非理性和潜意识,爱好描写梦魇、错觉和 幻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这样,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

由于后现代主义的反本质主义,根本不考虑艺术的本质,而是竭力抹杀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甚至断言“艺术已经死亡”。

其一,对大众欣赏口味与俗文化表现出热衷的态度并淡化高端品位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以揭露高雅艺术的伪善;其二,在热衷的基础上显露出折衷主义的痕迹,不拒绝(甚至鼓励)不同风格的类型、艺术手法之间的混合以形成文体的杂揉或强调并置、拼贴和挪用的策略;其三,应对现代主义的文化枯竭,电影的后现代表达倾向于淡化对文艺原创性的强调,转而为戏仿、拼贴创造机会以寻求原始文本的新意。

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

后现代主义 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 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二十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和哲学观点,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强调了相对主义和多元观点。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是在文学界提出的,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广义的文化概念,涵盖了哲学、艺术、文学、电影、建筑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拒绝普遍真理:后现代主义不相信普遍的真理和绝对的道德标准。

它认为真理和价值观是主观的,因此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个体和社会团体的经验和观点是多样而矛盾的,不应该被归结为单一的真理。

2.对历史和现代性的批判:后现代主义质疑了现代性的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并对历史的进步观提出了质疑。

它认为历史被人为地构建和解释,没有客观性可言。

而现代性带来的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副作用。

3.文化多元性的重视:后现代主义强调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它反对一种文化或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鼓励人们尊重和包容其他文化的观点和习俗。

这种多元性体现在艺术创作、文学作品和社会实践中。

4.对权威和权力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权威和权力结构表示怀疑,并提倡去中心化和去除控制的思想。

它认为权力的运行方式存在扭曲和不公正的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和改变。

5.游戏性和戏剧性: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化活动和表达的戏剧性和游戏性。

它鼓励创作者和观众参与到文化表达的过程中,挑战传统的艺术和文学规范,创造出非传统的和令人惊奇的作品。

总之,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批判和超越,体现了对统一真理的怀疑、对多元性和差异性的重视以及对权力结构和官方权威的批判。

它通过艺术、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后现代建筑艺术设计

后现代建筑艺术设计

后现代主义建 筑设计代表人 物之
罗伯特.文丘里
(Robert Venturi)
詹姆斯.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奥斯卡.尼迈耶尔
(Oscar Niemeyer)
丹下健三
(Kenzo Tange)
使用古典主义的三角山花墙(pediment)、拱券结构为符号,在三角山花 中间开缝,形成嘲讽、戏谑的特征,因此奠定了这个流派的后现代主义 风格的基本特征基础。
后现代主义建 筑设计代表人 物之
罗伯特.文丘里
(Robert Venturi)
詹姆斯.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奥斯卡.尼迈耶尔
(Oscar Niemeyer)
丹下健三
(Kenzo Tange)
罗伯特·文丘里:
美国建筑师。1925年6月25 日生于费城,就学于普林斯顿 大学建筑学院,1950年获硕士 学位,1954-1956年在罗马 的美国艺术学院学习,后曾在 O.斯托诺洛夫、E.沙里宁、L. 卡恩等人的事务所任职。1957 -1965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 筑系任教。1966年任罗马美国 艺术学院住宅建筑师及该学院 理事(1966-1971),1977 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建筑与城市 设计学院顾问。
后现代主义建 筑设计代表人 物之
罗伯特.文丘里
(Robert Venturi)
詹姆斯.斯特林
(James Stirling)
奥斯卡.尼迈耶尔
(Oscar Niemeyer)
丹下健三
(Kenzo Tange)
罗伯特.文丘里代表作品
1961 宾夕法尼亚州Chestnut Hill 区文丘里住宅(Venturi House Chestnut Hill,PA)

后现代主义1

后现代主义1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

目前,在建筑学、文学批评、心理分析学、法律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均就当下的后现代境况,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论述。

他们各自都反对以特定方式来继承固有或者既定的理念。

由于它是由多重艺术主义融后现代主义合而成的派别,因此要为后现代主义进行精辟且公式化的解说是无法完成的。

若以单纯的历史发展角度来说,最早出现后现代主义的是哲学和建筑学。

当中领先其他范畴的,尤其是六十年以来的建筑师,由于反对全球性风格(InternationalStyle)缺乏人文关注,引起不同建筑师的大胆创作,发展出既独特又多元化的后现代式建筑方案。

而哲学界则先后出现不同学者就相类似的人文境况进行解说,其中能够为后现代主义大略性表述的哲学文本,可算是法国的解构主义了。

设定相对主义。

不是不讲道德,而是反统一道德;不是否认真理,而是设定有许多真理的可能性,从个人的角度、情境的、文化的、政治的、甚至是性的角度。

后现代主义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解释(包括对圣经,和其它信仰宣告)。

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和性上占优先地位。

解构文本、意义、表征和符号。

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这样,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

这样,男性传统的解释就被女权主义者和被边缘化了的解释者解构了。

后现代主义批评权利和信仰的系统。

认为政治党派联盟是基于短期利益,而非长期忠诚;信仰的好坏基于对其的个人体验。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与无政治信仰相联系;在灵命生活里,它是折衷主义(全凭在平安、安全、价值和目的方面是否有舒服的感觉)。

但后现代主义的反“元解释”和“文本意义”也暗示着它本身的存在也大有问题。

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在后现代主义的浸淫下变得相当模糊、淡化,这就难免导致文化生态的平衡和社会大众文化素养的低俗化。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1、1966年,文丘里出版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里程碑著 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提出要采用折中的装饰主 义来修正国际主义风格建筑的刻板面貌,特别要折中的使 用历史建筑风格,强调建筑应该不明晰、形式含糊和复杂, 要有“杂乱的活力”;
2、1972年,发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提出后现代主义 建筑的另外一个原则:非英雄主义的、非大师的、强调个 人建筑,表现个人的风格,建筑风格应该多元化。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富兰克林中心广场 (Franklin Court Philadelphia, PA)
美国佛罗里达州(Emergency Services Orlando, FL)
新泽西普林斯顿分子生物实验室 (Molecular-Bio Lab Princeton, NJ)
二、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悉尼歌剧院整个建筑占地
1.84公顷,长183米,宽 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 层楼的高度 。
另外一种,是比较强调以历史风格为借鉴、采用折衷手法 达到强烈表面装饰效果的装饰主义作品,这种风格,就是 公认的狭义后现代主义,其实也就是“后现代主义”这个 术语真正应该涵括的内容。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罗伯特·温图利 麦克·格里夫斯 詹姆斯·斯特林
Portland Public Service Building, Oregon, by Michael Graves
麦克·格里夫斯
俄勒冈州的公益服务大厦 (1982):立方体的造型 体现出古典的单纯,格子 状的小窗与建筑物的庞大 规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使建筑富有一种夸张的膨 胀感。中间竖条把建筑物 分开,一对巨大的褐红色 壁柱与两边小窗的白色墙 面形成对照,为感觉虚幻 的建筑物起到了强有力的 支撑作用的视觉效果。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是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在设计宗旨、风格等方面向现代主义设计提出挑战。

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

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

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

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后现代

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
•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来自对现代性 的反思与批判。 的反思与批判。 •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是对后工业社会的回应。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是对后工业社会的回应。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派别
• 激进的(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 激进的(解构性的)
• 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激进的后现代主义
• 激进的后现代主义以“怀疑”和“否定”为特征, 激进的后现代主义以“怀疑” 否定”为特征, 反对任何假定的“唯一中心” 绝对基础” 反对任何假定的“唯一中心”、“绝对基础”、 纯粹理性” 大写的人” 等级结构” “纯粹理性”、“大写的人”、“等级结构”, 志在摧毁传统的封闭、简单、僵化的思维方式。 志在摧毁传统的封闭、简单、僵化的思维方式。 课程观代表人物: 课程观代表人物:车里霍尔姆斯 (C. H. Cherryhomles)
多尔的课程观
课程目标的非预设性或生成性
课程方式的隐喻性、 课程方式的隐喻性、阐释性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优点
• 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课程理念,包括强调 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课程理念, 个性化教育、个体的经验历程、 个性化教育、个体的经验历程、反思与理 意义建构、教育批判与鉴赏、 解、意义建构、教育批判与鉴赏、自我意 识提升与自主性等,是新颖和超前的, 识提升与自主性等,是新颖和超前的,这 能拓宽我们的思路, 能拓宽我们的思路,对当代创新教育的发 展以及推动人性的解放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都是有价值的
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 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以“建设性”为主要特征, 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以“建设性”为主要特征, 倡导开放、平等,注重培养人们倾听“他人” 倡导开放、平等,注重培养人们倾听“他人”、 学习“他人” 宽容“他人” 尊重“他人” 学习“他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 美德,鼓励多元的思维方式,倡导对世界的关爱, 美德,鼓励多元的思维方式,倡导对世界的关爱, 对过去和未来的关心, 对过去和未来的关心,提倡对世界采取家园式的 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释义「内容提要」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超越,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等领域,发生的一次“哥白尼式”革命。

其中托夫勒的“新世界”概念描绘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远景;利奥塔阐释了后现代思潮的来源和特征;德里达表述了反“逻辑中心主义”,哈贝马斯论证了后形而上学的反哲学倾向,布尔迪厄从社会游戏的角度,提倡建立一门反观性社会学,而里查德??罗蒂则着重论述了协同性实用论的重要性。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逻辑中心主义,后形而上学,反观性社会学近10多年来遍及中国学术界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无论作为一种文化思潮还是意识形态,都是针对现代而言的,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和否定,是用诸多新范式对旧范式的取代。

现代主义是18世纪以来工业化的产物,它以科学、理性、自由、民主、博爱、绝对、统一性、一体化,以及经验性和终极关怀为基本特征。

而后现代主义则一反常态,提出近乎截然相反的见解,认为人类于最近几十年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宗教观、哲学观、科学观等领域,都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哥白尼式”裂变。

那么究竟何谓后现代主义呢?一、托夫勒的“新世界”概念要界定“后现代主义”,需要先理解何谓“后现代”、“后现代观念”和“后现代性”。

对此,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如在瑞士哲学家汉斯??昆和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看来,后现代就是指当代,指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正是在这样一个短暂时期,人类历史发生划时代裂变。

所谓后现代观念、后现代模式、后现代思潮都是指与旧有传统相对立的当代意识、当代模式和当代思潮。

概括这个新世界,基本上具有如下特点:1.在这个新世界里,既不是原始的渔猎或畜牧业成为支撑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也不是落后的农业或标志现代文明的工业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而是服务性经济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

以前,人类主要是出卖体力谋求生存。

而从本世纪50年代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类不仅破天荒地挣脱了农业劳动的沉重枷锁,也摆脱了工业劳动的沉重负担,今天形形色色的服务性行业呱呱坠地,使得许多国家竟有80%以上的劳动者脱下蓝领衫,从事白领职业。

因此,如果说是农业革命孕育了现代工业文明,那么今天正是工业文明孕育出一个更少工业情调的超工业社会——后现代文明。

2.这个新世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世界各地发生的任何一个有意义的局部变化,诸如战争、瘟疫、饥荒和地震都有可能触及这个五方杂处、密切的世界。

在过去的非信息时代,一场残酷的战争杀死数百万民众,也很难引起世界范围的震惊,而今天凭借先进的电视通信、卫星传播,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危及人类生存的事件,都会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和介入。

其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整个人类的命运都息息相关,即便一个艾兹病患者也有可能导致一个种族的绝灭。

3.新世界人的生命跨度增大,人的生活速率加快,人的工作效率提高,人类享受的时间和种类增多。

保守、懒惰、散漫已经不适应于新世界的运转节奏。

由于历史事件的重现,未来预言的提前,世界性信息的迅速聚集,千变万化的竞争形势和竞争手段,迫使愈来愈多的人无暇去“悠闲自得”。

即便是享受生活,也成为生命中一种能动、自觉的行为,它刺激着生命活力的跳动,充满着发明、创造、离奇和新颖,表现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而决不是处于落后、愚昧状态下的人们表现出的对于生存的消极态度、被动忍受,以及在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支配下,以消磨时间为目的的生命浪费。

4.在新世界里,价值观上的长久性终结,短暂性、新奇性和多样性成为社会生活或社会的主流。

超级市场经常变换,永久性的经济学变得陈旧,活动教室、活动操场、组合式、快速型和临时性建筑遍地皆是,人和周围事物的变得越来越短。

出租业日趋发达,人们只要求满足一时的需要,社会变成制造时尚的机器;向未来移民替代留恋故土,“在所有向超工业化过渡的国家,在未来人中,迁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摆脱过去的束缚,是向更富裕的未来迈进一步。

”(注:阿尔文 ??托夫勒:《未来的冲击》,新华出版社,1996年,第7、73页。

)四世同堂成为故事,“核心家庭”也遭破坏,婚姻成为嫁聚系列;男女同居、试婚、再婚司空见惯。

在这个新世界里,一切旧的根——宗教、民族、社团、家庭、职业,包括全部官僚主义制度和顽固弄权的政党组织,将无不在加速冲力的旋风式冲击下摇摇欲坠。

此时此刻,积极的人性总是不断地激励着人们要提高适应能力,寻找全新的形式和途径,创建多元和谐的国家与社会,实现新奇、生动、冒险、刺激、超然、洒脱、绝妙、美好的人生。

这是当代社会中部分人类成员的自然要求,也是后现代思潮的基调和主流。

二、利奥塔的“后现代”阐释在法国学者利奥塔看来,“后现代”不应理解为和现代相断裂的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它不是位于现代之后,而是隶属于现代的一个部分。

后现代主义不是穷途末路的现代主义,而是现代主义的新生状态。

因此“后现代主义的‘后’字意味着纯粹的接替,意味着一连串历史性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可以清楚的确定。

‘后’字意味着一种类似转换的东西:从以前的方向转到一个新方向。

”(注: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43页。

)既然是一种转向,旨在开创全新事物,就应该与一切陈旧传统决裂,建立全新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这既是一种后现代观念,也与现代观念密切相关。

只是它源于对现实的退却,源于人的表现能力的不胜任,源于人类主体拥有的怀旧感,源于人的构想、意志、以及一种朦胧的动力。

因此后现代主义总试图在表现里面召唤那不可表现的事物;拒绝有关品味的共识或共同体验;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寻找某种不可表现的事物的感觉。

后现代的艺术家都俨然一副哲学家的面孔,“在没有规则的情况下工作,目的是确立将要创作的作品的规则”。

(注: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40页。

)据此,后现代的“后”字又是一种向上、神秘的解释和变形过程,目的是评述一种原初的遗忘;要人类普遍地回忆起:客体不过是被人类主体遗忘的部分;人类主体也不过是忘却了客体为何物的能指者。

把客体定义为是“在场”的事物,是纯粹的形而上学。

因此后现代主义始终要求对形而上学的物质论开战,要人们做那不可表现的事物的证人;要人们认可理性和自由正在进步的观念已经消失;崇高的哲学和美学突出的只是理性的快感、创造的喜悦和哲理的自娱,不再有客观真实的内涵。

正因为如此,至少从本世纪初,“西方对人类普遍进步的原则怀有的信心减少了。

这种可能的、或是非常可能的和必要的进步观念只是植根于一个信念,即艺术、技术、知识、自由的发展会给整个人类带来好处。

”(注: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44页。

)然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了一种加重而不是减轻这种不安的方式。

眼下把发展看成为进步已不再可能。

资本主义通过把科学技术专利化和产权化,使之成为对金钱、权力和新奇事物孜孜以求的无穷欲望。

原先人们对它投以的巨大希望已逐渐变成失望。

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没有带来一个美好的时代,倒是放任生活的总体性破碎成由狭隘的专业知识照管的独立的领域。

至于个人对人性的解放不仅没有产生任何升华的感觉,相反使人类愈益感到厌倦。

他们厌倦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为之奋斗的民主、自由、博爱、理性、科学和国家权力。

正是国家极权和科学技术的结合制造了无数个“奥斯威辛悲剧”。

它向人类广泛地显示“当代科学技术产生的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并未带来更大的自由、更多的公共教育或者更多的、分配更均匀的财富。

”(注: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68页。

)而是加速了合法性的丧失,现实正在集中成工业社会和金融帝国。

由此导致的现代性罪恶不是近代之前的杀君,而是杀民,是把更多的人推向绝境。

此时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属于人民,而属于自由集体的理念。

尽管现代性标志君主制的结束,也使科学技术完成一项自鸣得意的事业,使人类成了自然界的主人,但它同时又于当代深刻地颠覆了这一事业。

科学技术的异化再次使人类丧失主体化地位。

为此,人们期待一个由维特根斯坦和阿多尔诺开创的后现代主义的启蒙运动。

它鼓吹新的主体性,兜售“超先锋主义”和包豪斯事业。

在这里,“知识只是电视游戏节目里的东西;东拼西凑的作品很容易找到公众。

……此时的艺术和文学的研究受到双重威胁:一方面是文化政治;另一方面是艺术和书籍市场。

”(注: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33-134页。

)关于人类如何表现不可见物,康德运用无形式、空虚的抽象来说明“不可为自己画像的偶像”,证明不可知论;而先锋派的创作原则却是以痛苦给人以快感,通过表现可见物来暗示不可见物。

这样一来,不仅非现实化的工作成为先锋派的绘画特征,也成为整个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哲学和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

人类并无责任去提供真实。

他要做的是发明对可构想但不可表现的东西的暗示。

而且这一任务不应引导人们去期望在不同的“语言游戏”之间实现最小的调和。

因为康德的不可知论和先验哲学隐含的现实和概念之间的不可置换性,为思维和存在、形式和内容的分立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说明。

因此在这个康德哲学被泛化的新时代,不是理性成为后工业化的主要特征,而是意志的无限性侵入语言。

未来世纪是在语言方面,根据最佳表现对无限的欲望进行投资。

与作为社会契约的全部内涵的语言相比,金钱只是语言的一个可以进行说明、支付和信用的方面,一个对时空的差异性进行有效利用的方面。

“因此对无限的欲望在语言里的投资,务必破坏社会生活中富有生命力的创造本身的稳定性。

”(注: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41 页。

)而突出后现代的理想:灵活性、速度、变形的能力、警醒和禅宗,都是首先围绕语言本身的性质进行。

但语言显然不是后工业社会的专利,而是自古有之。

如柏拉图的《理想国》、笛卡尔的《沉思录》以及近代作家蒙田的所有散文,都充满后现代意识。

为此,利奥塔认为:和现代性正相反的不是后现代性,而是古典时代的理念、精神和诸多占据统治地位的基本特征,如突出时空上的有序性、整体性、节奏性、统一性、和谐性,以及生命的总体性,而现代性则突出历史的回忆、个人的独特行动、崇高的美学和伦理学之间的关系。

所以“后现代性不是一个新的时代,而是对现代性自称拥有的一些特征的重写。

首先是对现代性将其合法性建立在通过科学技术解放整个人类的事业的基础上的宣言的重写。

但正如我们曾说过的,这种重写在现代性本身里面已经进行很长时间”。

(注: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55页。

)尽管黑格尔式的哲学早就把现代性的标志:理性、自由、劳动力的解放,通过技术进步使整个人类富有,让灵魂皈依爱的基督导致人们的得救等“元叙事”一体化,使其哲学成为思辨的现代性的凝结,但随后不久,他所勾绘的理性的、思辨的美好蓝图,就被唯意志论和形形色色的非理性主义打得粉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