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参考三篇

合集下载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三篇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三篇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三篇篇一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篇二驻村一个多月来,虽然有点劳累,但心情还是比较好,思绪更显活跃,回到宿舍,心中想的还是白天那一件件的小事;躺在床上,脑海中浮现的还是那一张张淳朴的脸;既然睡不着,就把今天的活动和心得记录下来现在农村条件改善了,很多人都富裕起来了,但还是有部分家庭很贫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居住条件恶劣,家中鲜有像样的电器,而家庭成员上有老下有小,缺乏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径和实力,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今天,也许是经过雨水的滋润与洗涤,村民言语里少了点顾忌;也许是对我们冒雨前来做工作的作风表示认可,无论是在村民家中或是屋檐下,我们讲政策、送信息,村民们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和热情;我们访民情、收集,村民们也很主动;虽然今天入户数量不多,但感受颇深;他们谈到了家园建设、谈到了救灾救济、谈到了发展种养,谈到了惠农政策的宣传……这些都是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那淳朴的表情、质朴的语言、简朴的方式,都是以往我们听汇报、看介绍、读材料所无法得知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现实问题;下一步,我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提高村委班子自身素质,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其次要从道路和水利项目建设上多渠道争取上级资金、政策的支持,争取早日硬化村道、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第三是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为村民创造一个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第四是要发动群众共同努力,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通过规模种植砂糖橘、软枝油茶、高脂松和养猪养鸡,使农民群众早日致富起来;篇三今天上午我和驻村干部一起来到了州交通运输局“三万”活动及精准扶贫驻点村建始县三里乡香树湾村4组,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关不住水了,有的提出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村支两委干部履职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该村住宿的日子以来,与村民们交往谈心,了解到许多在单位所得不道到东西,深深地感动不开展“三万”活动怎么会有这样的收获;党员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抹下面子,与村民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交朋友,才能密切干群关系;走访至老党员向承鼎家中,全家4口人,小儿子智力残疾,祖孙三代同堂,居住在一栋较旧的平房内,由于地基深陷,房屋已成危房,但无钱修缮;家中只有1亩薄田,仅能作为饲料地;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儿子外出做工的收入,自己也在外做临时工挣点小钱补贴一下家用;老人今年已经70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时常要打针吃药,因为没住院,药费不能报销,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尽管生活艰辛,老人还是比较乐观豁达,他要求儿子不管生活多艰难,一定要走正路,也尽量不要给政府和集体找麻烦;问到老人的愿望时,老人说,孙子就要成家了,但是房子成问题,要是有钱能把房子翻修下就好了;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香树湾村无产业发展,主要经济来源为村民外出务工收入;一是农民自身投入不够;随着党和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惠农补贴越来越多,部分农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传统逐步缺失,自我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缺乏,严重阻碍了农村建设发展;二是因学因病返贫,贫困程度加深;部分农户因子女入学、遭受自然灾害、家庭成员生病入院、致残等情况,原本脆弱的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学费、医疗费而返贫,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三是增收渠道单一,产业效益低下;农业生产受地形及水源影响,主要发展玉米、红薯、土豆等几种传统农作物种植和鸡、鸭、猪、羊等庭院式小规模禽畜养殖,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型,且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投入不足,形不成规模和经济效益;此次走访活动,加深了我们对基层群众的了解,感受到了群众的疾苦冷暖,是我们“三万”活动为群众办好实事的基础和前提;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好“三万活动”,多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三万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精准扶贫户学生家访记录

精准扶贫户学生家访记录

精准扶贫户学生家访记录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行精准扶贫政策,力求实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目标。

其中,对于贫困家庭中的学生,我们采取了家访的方式,通过与家庭深入交流,全面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扶助措施。

以下是我们对精准扶贫户学生家访的记录内容。

二、家庭情况我们首先对贫困户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笔者作为家访小组的一员,走访了某县某村的贫困户孩子小明的家庭。

小明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由父亲和奶奶共同抚养,父亲因患重病长期无法工作,奶奶也年事已高,无力供应小明的学习和生活开销。

三、学习情况在与小明及其家人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他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小明是一个乐于学习的孩子,他在班级中成绩优秀,但因为家庭的贫困,他在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尽管如此,小明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进取心。

四、生活情况了解了小明的学习情况后,我们对他的生活情况进行了观察和探讨。

小明生活的房屋状况较为简陋,缺乏基本的家居设施和舒适的学习环境。

此外,小明的衣物和生活用品也相对简单。

这些困难给小明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对他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存在问题通过与小明及其家人的交流,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以下存在的问题:1. 学习资源不足:小明由于家庭无力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如教辅材料、电脑等,这对他的学习成绩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2. 生活衣物和用品不足:小明的生活衣物和用品较为简单,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3. 心理压力过重:小明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对他的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他需要额外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六、扶助措施在了解了小明及其家庭的情况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以帮助他克服困境,更好地学习和生活:1. 提供学习资源支持:我们将为小明提供教辅材料、学习用品等必需品,以满足他的学习需求。

2. 提供生活衣物和用品:为了改善小明的生活条件,我们将向他提供基本的生活衣物和用品,确保他能够生活得更加舒适。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篇一: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走访记录时间:走访人:被访人:走访内容:【篇二:驻村干部民情日记多篇】时间:2012年3月16日星期五天气阴人物:市委组织部驻羊山镇北李庄村“第一书记”岳修广今天早晨,我们工作组一起在村里转了转,对村容村貌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在我们走在街上的时候,我们听到一群人在议论纷纷,原来是村里86岁高龄李德昌老人养的羊昨天生下了2只小羊羔,由于管理疏忽母羊因产后虚弱死亡,老人家心疼的打自己的脸,李德昌饲养这头母羊已有3年之久,他定期打扫羊圈、添加饲料、更换清水,还不时地采来地瓜秧、青草为母羊改善伙食,这几乎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母羊死后,老人悲伤不已,家人非常焦急。

我们看到老人家困难的情况,给了老人家100块钱。

但考虑到老人现在的心理状态,我们决定给老人重新买一只母羊,以缓解老人的悲伤之情。

于是我迅速联系济宁市青山羊养殖基地,赶到那里挑选了一头刚生产完、体形健壮的母羊和出生三天的两只小羊。

并在下午送往李德昌家中,向他详细介绍了饲养的注意事项。

看着健壮的山羊和可爱的小羊,老人显得非常激动,握着我的手不停的说:感谢工作组,感谢党的好干部。

经过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在农村里,有些群众生活确实困难,几只羊就可能是他生活的保障,让他们的生活有保障,感受到党的温暖,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时间:2012年5月22日星期五天气晴人物:县公路局驻兴隆镇皮前村“第一书记”岳梅今天刚到村,村书记李奉兵就给我反映了一个问题,新农业保险是一项让广大农民受益的政策,由于刚刚推行,有些村民不了解,不愿意接受。

特别是村里的李顺生老人乍听“交钱”二字就有些反感,说话也急了:“你们不要说了,什么新农业保险,我一分钱也不会交的!”,村书记几次上门做工作都被拒之门外,他把情况反映给了我。

还没交呢!”老李的事解决了,我心里也松了口气。

经过这件事,也让我明白到:基层干部们要善于和群众“谈心”,只有心交心,农村工作就会好开展了。

个人扶贫走访情况汇报

个人扶贫走访情况汇报

个人扶贫走访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我是XXX,我是一名扶贫干部,我负责负责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

在过去的
一个月里,我深入贫困地区进行了扶贫走访,现将走访情况进行汇报如下:首先,我走访了贫困地区的村民,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现状。

在走访中,我发
现许多贫困户仍然生活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中,他们的住房条件很差,生活水平低下,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和教育资源。

我和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了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困难。

其次,我对当地的扶贫政策进行了调研。

我了解到,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
扶贫政策,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然而,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策宣传不到位、资金分配不公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一部分贫困户没有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际利益。

最后,我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扶贫政策的宣传,让更
多的贫困户了解到政府的扶贫政策,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际利益。

其次,我们需要加大对产业扶贫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来源。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确保每个贫困户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教育和医疗保障。

总的来说,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够让每一
个贫困户都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将继续深入基层,与贫困户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领导们的关注和支持!
此致。

敬礼。

XXX。

2023年最新的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集合3篇

2023年最新的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集合3篇

2023年最新的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集合3篇第1篇: 2023年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自从担任驻村队队员后,我发现在的农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许多人都不可能有整块时间参加座谈、接受调查,在刚开始那一段时间,我几乎逢人就问,有空就去走访,甚至连三轮车工和小商小贩也要有目的地聊上几句,时间不长就大体做到三个基本熟悉,即:一是对所在村的村容村貌基本熟悉;二是对所在村的党务、村务、财务等现实状况基本熟悉;三是对社情民意,尤其是对当前农村干部群众在干什么、盼什么、缺什么、怕什么、想什么等,也都基本熟悉。

每当闲下来时,注重认真写好《民情日记》,有许多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后的深刻体会。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感到通过调研,全方位了解掌握村里的情况,对于当好一名称职的驻村工作队员起到许多帮助作用。

驻村期间,我始终注重把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农村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当成驻村工作的重头戏。

截止目前,已先后走访各类家庭户55户,召开各类小型座谈会、调查会15次,结识了各类群众朋友。

XX村是经济比较强的村,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村两委干部和其它行政人员工作积极、自觉,都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仅凭一般听听汇报,听听介绍,满足于面上情况的了解,很难发现这个村有什么大的缺点和不足。

然而,通过全过程参与村里大大小小会议和活动,我很快就发觉一些需要纠正和克服的问题。

通过两个月的驻村帮扶工作,使我对开展帮扶工作的实际意义,同老百姓交流、增进情感的必要性,为老百姓解决哪怕一个实际困难的作用都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多的体会。

我觉得下基层开展帮扶工作,直接驻村入户,群众对此很关注,所以,每名驻村干部都要展示良好作风形象,都应该用心用情的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去。

首先要和群众拉关系、摆家常,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建立起鱼水关系才能把群众想什么了解清楚,才能去如何帮助,才能完成帮什么、促什么的任务。

驻村帮扶就是下基层接地气,更是掌握实情的关键。

最新-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三篇 精品

最新-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三篇 精品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三篇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

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原来三组的村*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

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

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

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

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

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

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

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

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导读:本文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今天天气预报为大风蓝色预警,电话及时通知帮扶对象,把代牧的羊群赶到避风的山洼,防止羊群走散丢失…““今天气温回升,协助扶贫户抢抓墒情,及时播种…“如上记述摘自石人子乡农技站扶贫帮扶干部工作日记的一部分。

为进一步开展扶贫对象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准确了解和掌握定点帮扶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乡农科站的帮扶干部,详细记录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每一次入户了解到的新问题、新困难,帮助贫困户出谋划策,寻找联系增收渠道,为他们早日脱贫,解决生产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民情日记”,帮扶干部紧盯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和民生社会保障等工作难点,以钉钉子的劲头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加快帮扶对象及早脱贫致富。

扶贫工作期间,农科站的干部通过民情日记等方式,事无巨细详细记录驻村情况、群众需求,共记录扶贫工作日记两万余字, 并根据记录协调有关部门提供扶贫资金,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找路子,获得了困难群众的一致好评。

篇二9月23日,我和同事们一道进村入户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攻坚工作。

我们在天星镇双河村与村“三委”班子成员一道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村支书蒋贵强扶贫工作汇报,研究了部门挂钩扶贫工作。

在谈到村里的困难时,蒋支书对我们说,双河村有17个村民小组,767户2928人。

虽然全村贫困面大,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多方努力,在2019年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468户1594人脱贫出列。

村里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群众增收难,居住环境差、生活不宽裕。

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无户间作业路硬化到家家户户,村组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

特别是一些边远高寒的地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居住生存环境条件十分差,房屋破烂、生活简陋,急需异地搬迁转移安置。

2020精准扶贫工作日志三篇_日记作文

2020精准扶贫工作日志三篇_日记作文

2020精准扶贫工作日志三篇篇一按照走访计划,18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分别走访慰问了困难户和五保户。

走访慰问的第一户是特困户,今年73岁,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独自生活,患脑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个人有3.9亩地,由女儿帮着种,包括土地收入和残疾人、低保户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xx元左右。

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后,我拉着老人的手,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老人连声说:“没有没有,政府很关心我们,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

”当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长满老茧的双手紧握我的手不放松。

离别时,跛着脚执意将我送到门口。

来到五保老人家时,老人正在准备吃晚饭。

通过交谈,得知老人今年74岁,1970年4月从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现有5亩地,包给别人种,自己平时主要以捡破烂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

当我问到老人过得好不好时,他十分激动地说:“比过去幸福多了,逢年过节,上级政府都来看俺,给俺送被送粮送钱,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俺今天”。

站在一旁的我感觉得出,老人的话发自内心,让我很受感动。

临别时,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老人连声说谢谢,并目送我们很远。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

然而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两位老人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大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暂时的生活困难,不愿党和政府。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会装着我们。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精准扶贫,干部先行。

yuwenm小编整理了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欢迎欣赏与借鉴。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篇一】2月24日早上,我和单位同事一道走进了下川五组。

这个组地处马安川下方,离政府机关不是很远。

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但也有一些贫困户。

在路途村民的热情指引下,我找到了韩久朝的住居地。

他家在韩家大院里,几间陈旧的泥巴瓦房夹在其它住户房子中。

当我走进韩家大院院落,找到他的住所时,主人没有在家,一把大铁锁紧紧锁住两扇破旧的大木门。

我向周围邻居打听,方才知道一大早就背着几十斤花生到集镇油坊榨油去了。

于是我调转头就返回到集镇,找到那个油坊。

在油坊里认识了他。

韩久朝是一位个头不高的中年汉子,今年56岁。

虽然年岁不算大,由于常年劳作,几年前就患上了腰椎骨增生的毛病,一般的活干的就很吃力。

因为他有病不能外出打工,他的妻子熊承平只好走上了常年外出打工之路。

韩久朝家有耕地4亩多,其中一半就租给了别人搞产业。

自己忍受着病痛,辛勤耕作着这两亩来地,还喂养着一头生猪。

如果不是患了腰间盘疾病,按说这家还不算特别困难。

一个20多岁的儿子毕业不久也到深圳打工去了。

韩久朝告诉哦我,妻子和儿子都在打工,虽然收入不多,有共产党的好政策帮扶,全家有信心早日脱贫的。

我的另一户扶贫户户主叫胡承香,今年也是56岁。

来到她家,她在她的现任丈夫的帮助下,从病床上挪到手推轮椅上,推进堂屋。

她告诉说:5年前,身患乳腺癌,手术后复发,现在的身体非常差。

因为自己生活达到了无法自理的地步,是他的现任丈夫崔自喜守在家里伺候她。

一个20多岁的儿子早年放弃了读书,走上了打工的行业,在家乡帮别人安装水电等挣些小钱养家糊口。

原来,这家是个组合家庭。

10多年前,前任丈夫离异,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家住马安镇姬家坪村6组的单身汉崔自喜就走进她家们,为她拉扯孩子。

至今,崔自喜的户口也没转到下川村。

谈到家里脱贫的打算时,胡承香感到很为难,丈夫要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只有儿子一人打工,收入微薄。

最新-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精品

最新-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精品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

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杨昌其家就在旧州万亩大坝边上,他家背山面水,余黄公路和舞阳河从门前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砖房,门前是一望无际、一马平川的稻田,视线极为开阔,心情豁然开朗,走访这样的贫困户没有了之前沉重的心情。

在他门前,我们叫了几声,没人答应,钟卫华打电话给他,他说在外面干活,马上就回到家了。

等了十多分钟,他回来了。

我们说明来意,他进屋拿出服务手册和收入手册,钟卫华给他点了一根烟,我和他一个询问一个登记。

杨昌其今年已经61岁了,老伴也有54了。

儿女们都已成人,各自成家,自立门户,家里就他和老伴两人。

从外表看,他身体虽然精瘦,但语音洪亮,底气很足,绝不像六十多的老人,可以看出他是长年从事劳作的人,身体十分健康。

也健谈,在谈到收入的时候,他没有避讳,告诉我们,他向银行贷了款,今年养了8头牛。

他说,现在国家对贫困户有很多优惠政策,今年没有种水稻和其它粮食作物,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心全意要把这8头牛伺候好,指望它们将来能卖个好价钱,把国家贷款还了,剩下的钱再来发展养殖。

从交谈中,可以看出,这个老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我们开玩笑问他,子女每年拿不拿点钱给他?他说,儿女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趁着自己还在身强力壮的时候努力一下,不想给子女们带来负担。

当我们再问到他养的牛愁不愁销路?有多少收入时,这个精明的农村老头说,现在养的牛好卖得很。

至于有多少收入,他笑着说,这个嘛,保密!从他的笑容中,我猜测,收入肯定不错。

这真是个浑身洋溢着正能量的农村老头!从他家出来,我们心情都很轻松。

杨昌其这样的建档立卡户,没有等、靠、要,而是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与贫困作斗争,真是值得我们尊敬。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五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五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五篇3月14日星期四今年,市委组织开展“学宁乡经验,实施加速赶超”领导和支持力度,更能够为排掌村多做些实事。

3月15日星期五10点,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常住农户312484人,外出打工260人。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7户,参保率95.1%。

2011人。

贫困户中有16人残疾,8位孤寡老人,无房(危房)户39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480在村支书的引领下,我随王主任走访了10多户村民,这些村民的房屋大多坐落在山坡上的位置,结构简陋,家里的壮劳力基本都到南部城市打工去了,一般只有老人带着孙辈们留守。

他们的生活过得很节俭,家居却收拾的很整洁,老人们说要给孙辈们提够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好好读书,让在外打工的儿女能安心做事。

我想,老人说的几句朴实的话,就是我们祖辈们传承下来的朴实的优良传统啊,不管他们自己生活的多么艰难,却一心想着不能苦了儿孙。

一路走下来,看了这许多情景,我的心底已是为之一振,止不住一种辛酸的滋味涌上心头。

8月29日星期三上午,我陪同系统工会王主任和机关工会主席陈卫国来到村委,排掌村今年考上了5名大学生,其中有3名大学生的家境困难,局党组特别安排了6000元助学金让我们带来。

在梁支书的陪同下,王主任把2000元一个的助学金分别送到3个大学生家庭,同时勉励3名学生在大学要更加勤奋读书,毕业后一定要记得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

梁支书还给王主任介绍了这两年排掌村学生高考的情况:去年村里考取了7名大学生,今年又考取了5名,这是村里多少年来从未有过而最值得喜庆的一件事情。

他高兴地说:是因为你们来搞扶贫工作给排掌村带来了福音,地税局先后送来了112月24日星期一上午,万元助学捐长把1500久久不肯松开,直那就是您的幸福,也是我们高兴的事情。

这动容的情境,回到村委,梁支书向鲁局长介绍了排掌村扶贫2年来发生的变化。

一是村支两委顺利完成了换届改选工作。

村里安全工作、计生工作扎实,在地市两级检查中,得到了上级好评。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精准扶贫有助于将国家各种惠民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下面的是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供大家参考阅读!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1) 授命到大岭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已经整整3个月了。

今天一大早,我就接到村里老支书杨锡荣的电话,说村里今年烤烟长势喜人,是不是到几个农户家去鼓励一下,我正有此意,便欣然答应。

记得3月21日,我到县委宣传部报到,部里分配给我的一个任务就是扶贫。

在参加完全县扶贫工作大会后,第三天我便驱车来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壶瓶山镇大岭村。

大岭村距离壶瓶山集镇25公里。

踏入村部,迎接我的是村支部书记李启斌和老书记杨锡荣。

次日,我和工作队的覃凤逸以及李书记开始了全村的走访调查。

老书记也亲自陪我们一起走村串户,了解村情。

大岭村坐落在著名的自然风景名胜壶瓶山大峡谷谷口,三面环山,一道峡谷与外界相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

村域面积27329亩,森林覆盖率96%,耕地1090亩,总共451人。

走访中发现,5岁-45岁之间的学龄儿童和青壮年劳动力较少,60岁左右的老人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学龄儿童都在集镇读书,由于路途遥远,大多需要一名家长陪读,青壮年劳力基本都在外打工,只有农忙或者过年过节才会回来。

村里的简易公路只能通行本地人的出行神器“麻摩”。

那天,我们走访距离主线公路最远的张文业家,从村部出发,在“麻摩”车上颠簸了近一个小时后,我们改为步行,在很陡的山坡路上走走停停,3个小时后才到达。

此时,我早已是精疲力竭,平房主人老张热情地招待了我们。

但眼前的一幕却让我忘了疲惫:破旧低矮的平房,苍老的青砖石瓦,一张正对门口的八仙桌,桌面上整齐地铺了一层报纸,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褶、皮肤黝黑的男人坐在门边上发呆。

走进屋里,眼前一片荒凉,我们不禁沉默了。

老张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烤烟种植为例, 每亩成品烟叶的总收入在4000元以上,所需的烟叶专用肥料、劳动力、运费就要花掉一大笔钱,正常情况下,烤烟种植每亩净利润只有260元,再加上肥料和成品烟运输成本的增加,相对于交通发达的村,每亩收益减少300元,农民除了自身劳动力收益,实际上发展种植收益微薄。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_3750字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_3750字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_3750字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篇一】2月24日早上,我和单位同事一道走进了下川五组。

这个组地处马安川下方,离政府机关不是很远。

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但也有一些贫困户。

在路途村民的热情指引下,我找到了韩久朝的住居地。

他家在韩家大院里,几间陈旧的泥巴瓦房夹在其它住户房子中。

当我走进韩家大院院落,找到他的住所时,主人没有在家,一把大铁锁紧紧锁住两扇破旧的大木门。

我向周围邻居打听,方才知道一大早就背着几十斤花生到集镇油坊榨油去了。

于是我调转头就返回到集镇,找到那个油坊。

在油坊里认识了他。

韩久朝是一位个头不高的中年汉子,今年56岁。

虽然年岁不算大,由于常年劳作,几年前就患上了腰椎骨增生的毛病,一般的活干的就很吃力。

因为他有病不能外出打工,他的妻子熊承平只好走上了常年外出打工之路。

韩久朝家有耕地4亩多,其中一半就租给了别人搞产业。

自己忍受着病痛,辛勤耕作着这两亩来地,还喂养着一头生猪。

如果不是患了腰间盘疾病,按说这家还不算特别困难。

一个20多岁的儿子毕业不久也到深圳打工去了。

韩久朝告诉哦我,妻子和儿子都在打工,虽然收入不多,有共产党的好政策帮扶,全家有信心早日脱贫的。

我的另一户扶贫户户主叫胡承香,今年也是56岁。

来到她家,她在她的现任丈夫的帮助下,从病床上挪到手推轮椅上,推进堂屋。

她告诉说:5年前,身患乳腺癌,手术后复发,现在的身体非常差。

因为自己生活达到了无法自理的地步,是他的现任丈夫崔自喜守在家里伺候她。

一个20多岁的儿子早年放弃了读书,走上了打工的行业,在家乡帮别人安装水电等挣些小钱养家糊口。

原来,这家是个组合家庭。

10多年前,前任丈夫离异,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家住马安镇姬家坪村6组的单身汉崔自喜就走进她家们,为她拉扯孩子。

至今,崔自喜的户口也没转到下川村。

谈到家里脱贫的打算时,胡承香感到很为难,丈夫要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只有儿子一人打工,收入微薄。

她想贷点款在集镇上开一个电焊等修理铺子。

精准扶贫走访日记格式范文

精准扶贫走访日记格式范文

精准扶贫走访日记格式范文精准扶贫走访日记格式范文一9月24日,从早8时开始进村入户,到晚18时45分,我们一行6人终于完成了每人12户扶贫对象的调查摸底和访问任务,平安返回县城。

一大早,雨下个不停,仿佛为我们洗尘。

心里惦记着住在山一家、水一家的乡亲们,我们继续冒雨进入双河村营头、团山自然村,走进贫困农户家中完成昨天未走访完的任务。

走在滑溜溜、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上,坚定的脚印浅一脚深两脚的通向远方的家。

走进村民家中,老乡们把我们视亲人般递水让座。

我们同乡亲们拉着家常、讲解扶贫政策,用笔记录生产、生活困难情况,用相机见证一瓦一房一家人的境况。

秋雨也不一直下了,汗水也不一股脑流了,大家心里都暖暖的。

那天大的困难也一下子让微笑着的精气神赶跑了。

中午,我们走访到双河村监督委员赵德芳老人家。

75高龄的赵老也是团山自然村老社长,一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老百姓心中的贴心人。

精神矍铄的赵老告诉我们,他当了32年的社长,为村民们发展生产、生活做了一些力所能尽的事,获得了一些荣誉。

看着墙上的荣誉牌,赵老喜滋滋告诉我们,这是2013年12月天星镇党委、政府首届“十佳道德模范”评选给他的“敬业奉献模范”先进个人奖牌。

同行的蒋贵强村支书介绍说:老社长没读过两天书,也不是*员,但他思想先进、热爱集体、爱学习,处事公道、为人正派,敢说敢想敢做,乡亲们都佩服他、敬重他。

村里大小事都听他的意见和安排。

前年,团山公路有一段路被山洪冲毁,急需要恢复,村委会帮助解决了5吨水泥,老社长硬是发动了100余名村民,花了两天时间,自力更生把近100米的损毁路面打成了水泥路,这段路至今都保持了顺畅通车。

蒋支书还给我们介绍说:今年,老社长动员发展了村里有志青年罗国文成为团山社的第一个养殖大户。

我们随后走访进入罗国文家,参观了他今年新修的养猪场。

罗国文介绍说:他年初投入了50余万元资金,喂养了100余头猪,长势良好,猪价也看好。

在谈到今后打算时,他期盼帮扶资金支持,通过联户经营、群众入股、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周围乡里乡亲发展生猪养殖,逐步壮大养殖规模,为大家脱贫致富尽一份力。

2021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2021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2021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20xx精准扶贫民情走访记录(一)中寨村委会老办公楼又矮又小,最近又有施工队入住,我们3名队员在村委会挤不下,只好另选住处。

中寨小学离村委会也有一段距离,雨天还要走泥巴路,住在这里不方便来去出入。

于是,我们被安排住在迤车镇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办公楼顶的一间宿舍里。

早上起来,简单吃碗米线,我就步行8公里到中寨村麻地沟村民小组走访摸底。

春寒料峭,冷风飕飕。

跑了3公里左右,身上才热乎起来。

今年情况特殊,3月份要启动村级换届,5月完成换届工作。

一些村干部存在观望等待思想。

因此,我们要发扬“5+2”、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加强督促配合,环环紧扣推进工作。

今天虽是周末,我决定步行下乡走访群众,既可锻炼身体又免得请基层干部接送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

听说省委办公厅把驻村扶贫点调整安排在会泽,而且明确要求打造成示范点,起好引领带头作用。

我们作为市委办公室下派的驻村扶贫队员,深感责任重大,也要提振精气神,稳扎稳打,挂图作战。

首先建立扶贫工作台账,明确扶贫的时间表、路线图,狠抓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努力把中寨村扶贫点打造成示范点。

今天到麻地沟村,主要是落实小作坊酿酒造成污水乱排乱放,影响环境整洁的问题。

计划从相关部门协调80万元资金,用于修建村民活动场所和治理环境污染,促使生产者改良工艺、改造排污管道沟渠,提高生产质量,同时改善人居环境。

村民小组长李光维介绍说,麻地沟村民小组现有130户582人,其中贫困户24户。

麻地沟村土地少,在外打工的人比较多,有120多人,搞运输的有13 家,有20多辆运输车。

村里养牛养猪的农户多,环境卫生差。

养猪大户谭文明家存栏100多头肥猪,养牛大户谭红富家存栏30多条菜牛。

村里烤酒的人也比较多,年产量60余吨,用于烤酒的粮食要100余吨。

希望上级领导支持,尽快建起村民活动场所,修理排污沟渠和垃圾池。

村里也有信心集中建盖30户小区房。

李光维带我走访贫困户时边走边说:“麻地沟村对扶贫工作很重视,为了筛选出真正的贫困家庭,还有商议建村民活动场所,我们连续开了3次会,最后2月2日通过村民投票表决,评选出24户贫困户74人,纳入建档立卡范围。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导语】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

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才开发、完善农民⼯市场。

临时⼯基本待遇,建⽴发展⼯农业企业、促进⽣产摆脱贫困的⼀种社会⼯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产,改变穷困⾯貌。

我们的扶贫⼯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今天和本局职⼯钟卫华⾛访下岑花组的杨昌其家。

杨昌其家就在旧州万亩⼤坝边上,他家背⼭⾯⽔,余黄公路和舞阳河从门前穿过,交通⼗分便利。

这是⼀栋两层楼的砖房,门前是⼀望⽆际、⼀马平川的稻⽥,视线极为开阔,⼼情豁然开朗,⾛访这样的贫困户没有了之前沉重的⼼情。

在他门前,我们叫了⼏声,没⼈答应,钟卫华打电话给他,他说在外⾯⼲活,马上就回到家了。

等了⼗多分钟,他回来了。

我们说明来意,他进屋拿出服务⼿册和收⼊⼿册,钟卫华给他点了⼀根烟,我和他⼀个询问⼀个登记。

杨昌其今年已经61岁了,⽼伴也有54了。

⼉⼥们都已成⼈,各⾃成家,⾃⽴门户,家⾥就他和⽼伴两⼈。

从外表看,他⾝体虽然精瘦,但语⾳洪亮,底⽓很⾜,绝不像六⼗多的⽼⼈,可以看出他是长年从事劳作的⼈,⾝体⼗分健康。

也健谈,在谈到收⼊的时候,他没有避讳,告诉我们,他向银⾏贷了款,今年养了8头⽜。

他说,现在国家对贫困户有很多优惠政策,今年没有种⽔稻和其它粮⾷作物,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全意要把这8头⽜伺候好,指望它们将来能卖个好价钱,把国家贷款还了,剩下的钱再来发展养殖。

从交谈中,可以看出,这个⽼⼈思路清晰,⽬标明确。

我们开玩笑问他,⼦⼥每年拿不拿点钱给他?他说,⼉⼥们过好⾃⼰的⽣活就⾏了,趁着⾃⼰还在⾝强⼒壮的时候努⼒⼀下,不想给⼦⼥们带来负担。

当我们再问到他养的⽜愁不愁销路?有多少收⼊时,这个精明的农村⽼头说,现在养的⽜好卖得很。

⾄于有多少收⼊,他笑着说,这个嘛,保密!从他的笑容中,我猜测,收⼊肯定不错。

这真是个浑⾝洋溢着正能量的农村⽼头! 从他家出来,我们⼼情都很轻松。

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一】接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弥勒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贫困退出自查评估的通知》(弥贫开发〔2016〕6号)文件后,西一镇和村委会高度重视,为了保障贫困户的切身利益,使上报数据精准无误,镇上迅速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对勒色村委会开展2016年贫困人口退出自查评估。

“大数据”平台一一核对,确保上报数据精准无误,利用3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二】今天的任务,本是完成本村最远5居住的村民造成安全威胁。

经过1险情随时发生。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迅速进行分工,由村支书带领部分村干部对泥潭周围进行封锁,防止村民靠近发生危险。

由村民组长带领4位村民实时监测水位情况,由我带领剩下的村干部疏导受灾群众及时转移。

灾情最为危险的是泥潭下游的村民,随时可能发生险情。

我们迅速行动,当疏导到凉水井组时,村民谢华家房屋一层已经被淹,一家三口被困在了二楼。

但谢华心痛家里财产,一手拉着护栏,一手不停地在水中打捞,甚至还直接下到水里,不停地抢捞东西。

我急忙上前劝阻,可能是因为家里财务的损失让他失去理智,任谁劝阻就是不听。

我看情况危急,不自主地发了脾气,冲到他面前大声喊道“只要有口气在,什么都会再有的,钱没了可以再赚,东西没了也可以再买,可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你不顾自己,也要想想你妻子儿女。

”这时,谢华才回过神来,眼神呆滞地看着我,眼中充满不甘和委屈。

在我和其他村干部的强行劝阻下,终于把谢华一家转移到安全地带。

我们继续走访排查,像谢华这种情况的还有好几家,都在我和村干部的极力劝阻下放弃了抢捞。

大家就这样不停地大声喊、全力劝、动手拉、合力帮,不停地重复着一样的话,经过大半夜的努力,终于把受困人员全部转移安置完毕。

回到支书家,已是凌晨三点,老支书60多岁了,身体吃不消,我赶紧劝他去休息。

自己也草草地洗了把脸躺下了床,这时才感到咽喉肿痛、全身发烫、头晕目眩。

看看手机,犹豫不决,但依然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我知道,即使再晚,如果没给她报一声平安,她是不可能安心入睡的。

个人精准扶贫入户走访记录范文

个人精准扶贫入户走访记录范文

【导语】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因为新一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工作开始了,一大早我就和村党总支杨书记,张副主任,还有村民小组长一起去贫困户家中采集信息了。

这已经是这个月以来我们第六次走访贫困户了,xx大召开以来,“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句话就一直被杨书记挂在嘴边,我们联系挂钩单位和帮扶责任人一次又一次走访贫困户,了解具体情况,真正做到精准扶贫。

今天又一次走访,也是为了信息采集更加精准。

走到其中一户贫困户家中,家里父母都是残疾,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家的儿子,只有15岁,考上中专没有去读,每天都睡在那间漆黑的小房子里。

之前杨书记来做过几次思想工作,他从最开始不愿意出来,到后来好不容易从房间出来,从最开始不愿意读书也不愿意工作,到后来杨书记一直劝说,我们的产业扶贫项目玫瑰园还有挂钩单位武装部都愿意为他提供岗位,他也渐渐松口,相信再做几次思想工作,他一定能走出房间去工作,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

从他们家出来,杨书记和我说他特别担心这个孩子一直这样下去也不和别人交流,很容易和社会脱节,造成自闭等问题,虽然我们现在给他提供工作是暂时的,未来发展还是要靠他自己,但是在15岁这个关键的阶段必须要走出来,参与社会交往。

我觉得无论他出于什么原因封闭自己,能够遇到这样一群真心帮助自己,帮助自己的家人的一群人,和这样好的政策,也是十分幸运的一件事情。

接着我们又去了另外一家,在信息采集中得知家中父母都因事故去世了,只留下爷爷奶奶和一个孙女,所幸孙女十分争气,现在在读高中。

说到孙女时老人热情的带我去看了他们家满墙的奖状,看得出老人十分骄傲,家中虽然现在缺少劳力,但我相信这个小女孩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着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篇一
今天和本局职工钟卫华走访下岑花组的杨昌其家。

杨昌其家就在旧州万亩大坝边上,他家背山面水,余黄公路和舞阳河从门前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砖房,门前是一望无际、一马平川的稻田,视线极为开阔,心情豁然开朗,走访这样的贫困户没有了之前沉重的心情。

在他门前,我们叫了几声,没人答应,钟卫华打电话给他,他说在外面干活,马上就回到家了。

等了十多分钟,他回来了。

我们说明来意,他进屋拿出服务手册和收入手册,钟卫华给他点了一根烟,我和他一个询问一个登记。

杨昌其今年已经61岁了,老伴也有54了。

儿女们都已成人,各自成家,自立门户,家里就他和老伴两人。

从外表看,他身体虽然精瘦,但语音洪亮,底气很足,绝不像六十多的老人,可以看出他是长年从事劳作的人,身体十分健康。

也健谈,在谈到收入的时候,他没有避讳,告诉我们,他向银行贷了款,今年养了8头牛。

他说,现在国家对贫困户有很多优惠政策,今年没有种水稻和其它粮食作物,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心全意要把这8头牛伺候好,指望它们将来能卖个好价钱,把国家贷款还了,剩下的钱再来发展养殖。

从交谈中,可以看出,这个老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我们开玩笑问他,子女每年拿不拿点钱给他?他说,儿女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趁着自己还在身强力壮的时候努力一下,不想给子女们带来负担。

当我们再问到他养的牛愁不愁销路?有多少收入时,这个精明的农村老头说,现在养的牛好卖得很。

至于有多少收入,他笑着说,这个嘛,保密!从他的笑容中,我猜测,收入肯定不错。

这真是个浑身洋溢着正能量的农村老头!
从他家出来,我们心情都很轻松。

杨昌其这样的建档立卡户,没有等、靠、要,而是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与贫困作斗争,真是值得我们尊敬。

像他们这样的贫困户,有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用他们的成功事例,鼓励其它贫困户在上级的帮助下发展生产。

同时,对他们在资金等各方面也要给予大力扶持。

鼓励这部分人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示范户、带头人,支持他们带领乡亲抱团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辐射作用!
后记:许多年后回头看,中国的扶贫攻坚绝对算得上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一次可以载入史册的伟大事件!这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人类与贫困作战的艰苦战役。

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看不到弥漫的硝烟,听不到隆隆的炮声,但其激烈和艰难的程度绝不亚于充满刀光剑影、真枪实弹的真实战场。

之所以说它伟大,是因为,中国*正带领、指挥着占人类七分之一人口的中
国与贫困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
这几天的走访,感受颇多。

中国的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个体的致贫困原因、脱困需求不尽相同。

作为扶贫攻坚的决策部门只有深入调研,深层思考,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政策执行部门不折不扣地将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好,落实细,落实到位,广大乡镇一线的扶贫工作者将贫困户当作亲人、家人的情怀,因人施策,真情扶贫,“哺乳”式和“输血”式扶贫并举并重,才能打赢这声攻坚战!篇二
今天要陪妻子走访岑花村罗家院组的田景龙,他是爱人的走访对象。

听说我们要到他家走访,在凯里务工的他执意要回来和我们见面。

和他上次见面还是在10月份,当时他的父亲因为生病在
县医院住院,我陪着妻子到医院看望了他们父子。

罗家院是旧州镇深度贫困村,地处余黄公路边上,交通还算便利。

举目远眺,整个寨子沿山而
建,黑瓦白墙的房子散布在山间、林中,错落有致,加之公路两边高山森林茂密、植被葱茏,真是风景优美的世外桃源。

他家就在寨头上,极易寻到。

我们是比田景龙先到的。

因为上次和他父亲见过面。

他的父亲认识我们,便招呼我们在田景龙家门前的院坝里坐下。

趁着妻子和他父亲说话,我环顾四周,打量他家。

他的家是一座两层砖混结构的房子,房子外墙上贴着白磁砖,虽然院坝铺满碎石,没有打成水泥地,但院坝边上种着些许花草,整个院落显得干净、整洁,可以看出主人还是比较有生活情趣的。

我心想:看这个样子,他家应该脱贫了吧。

正在这时,田景龙也到家了。

他向我们表达歉意,说来晚了。

我们坐在院坝里开始交谈。

这个衣着得体的中年汉子,还算健谈,从交谈中得知,田景龙是1973年的,比我小一岁,前年因为车祸,右腿落下了残疾,办理了肢体三级
残疾证。

就是因为残疾,在凯里务工的他,虽然年龄不大,但十分不好找工作。

他家共有一子一女,一个在镇里上高中,一个在凯里上职校,老婆就在女儿读书的学校打零工度日,加上老父亲经常生病,虽然父亲不和他们在一个户头上,但父亲生病哪有儿子不管的道理,所以,日子过得也是挺艰难。

他可能是看出了我们对他家经济收入的质疑,拉着我站了起来,介绍说:毛老师,你看我这栋房子修几年了,就是因为经济接不上,房子里面的窗子、门都没安装。

说着他推开了房门,我惊呆了,确实,这座看起来外表不乏洋气的房子,里面所有的后门窗都只是用木板随便钉了一下,一个门窗都没安装,窗户只是订着塑料薄膜来遮风,有的地方已经破了,风一吹,呼呼作响,可能长久没人打理,后门脚的地面有的地方已经长了青苔。

他又说:我们在外面打工,有活的时候,一个人一月一两千的工资,没活的时候,一分钱都没有,两个娃娃读书,收入来源差,哪个不想把家搞得好好的?娃儿们放假都不愿回家,说家里都没学校好,作为家长,我真是惭愧!我相信他的话,没有谁不想把自己的家建设好!刚才,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

真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看来这里村民的贫困和这里的自然美景是极不相衬的。

我们继续交谈,了解到,他有移民搬迁的想法。

同时,他也表示,如果政府给他贷款,给予经济上的扶持,他也想回家创业,搞养殖种植都可以。

在回来的路上,我提醒妻子明天不要忘了向学校追踪他子女的教育资助落实情况,帮助他向有关部门咨询移民搬迁和贷款的事宜。

像田景龙这样自身有发展生产的需求、动力、能力的贫困户,在外务工收入不稳定,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今天脱贫了,明天就有可能返贫,国家应该给予这部分有发展需求,无发展资金、技术的贫困户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扶持,帮助他们具备自身“造血”功能,才能实现真正、稳定的脱贫。

篇三
走访完元林组其它五户贫困户,夜幕已开始降临,我来到了元林组最后一家——潘秀德家。

潘秀德家只剩母子俩了,母亲杨治英已经86岁高龄了,他本人也已经64岁,属于无劳动力的人家。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旧州镇岑花村元林组潘秀德家了。

说实话,来一次我的心就痛一次。

潘秀德的家距离寨子主干道20米,靠这条宽度不足1米,坡度有40度左右的“路”与寨里的主干道相连。

这短短20米的路,几乎可说是一条“天路”,基本上隔绝了潘秀德母子俩与外界的往来。

这条道,
虽然距离不长,可又陡又滑,逢到雨天简直无法通行。

特别是这段时间,秋雨绵绵,小道上长满青苔,像我这样身强力壮的人几乎都是手脚并用才爬上了他的家,我实在难以想像他们母子俩如何从这条道上进出。

与其说这是一条“路”,倒不如说是一条“夺命通道”,稍有不慎跌倒的话,轻则伤筋动骨,重则有可能危及生命。

精准扶贫永远在路上
眼前这座屋檐低矮、光线阴暗、四壁透风,60平方米的木房就是他的家,门前没有院坝,墙
壁用普通的木工板、几颗大铁钉简单订上去。

虽然村里去年安排了危房改造项目,有几千块钱,但是他也没有推倒重修的能力,只能购买木工板简单修缮一下应急。

潘秀德没有邀请我进屋坐坐。


白我的来意后,他像前两次一样,拿了两根板凳和我坐在了大门口。

我用余光瞟了一眼屋内,由于光线太弱,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见堂屋里好像有一张木桌和几根小板凳。

他的双手在胸前来回搓动,喃喃地说,不好意思哈,家头太黑,看不倒,只能让你坐在外面了。

我按照工作要求详细询问一年来他家的收入支出情况。

虽然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面对我的询问,他竟有些腼腆和羞涩。

通过了解才知道,他和母亲均已经高龄,身体健康状况差,没有劳动力,平日里天气好的时候他就做点简单的农活,母子俩相依为命,主要依靠国家养老保险和低保勉强度日,真的让人心酸!交谈中,不知什么时候,潘秀德的母亲也来到我们身边,靠在大门口认真地听我们交谈。

这位皱纹爬满脸庞、已是耄耋高龄的苗族老妈妈显然也想和我们搭搭话,但她年纪实在太大了,只看见她嘴角开合,却无法听清她在说什么。

看着她眯缝的双眼流露出的孤独和渴望,我想,也许是因为门前这条“天路”,使她与世相隔了太长的时间;也许她上一次走出这个家门,还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吧;也许,她除了每天跟儿子交流外,就再无他人了吧!
从他家出来,天已经完全黑了,开着车,我思绪万千,既心酸又欣慰。

心酸的是我完全未曾想到竟然还有这么贫困、生存条件这么恶劣的人家。

欣慰的是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正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帮助他们。

明天,我该好好地把他家情况向村里、镇里反映反映,像这样的贫困户真的需要国家长期实施兜底政策,需要国家终身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