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PPT
合集下载
像山那样思考(公开课)ppt课件

22
“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有什么不 同?
人类----从眼前利益考虑 主观、自私、肤浅、表面
山----从生态利益考虑 客观、无私、深刻、长久
23
像山那样思考: 客观、长久地尊重自然法则 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 ------是一种诗意的表达
24
畅谈启示
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启示。
25
课堂小结
20
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
1、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2、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 和谐相处。 3、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
21
• 2.为什么只有山能“客观”地听狼的嗥叫?山是 怎样思考的?
因为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 “大山的思考”,就是用整体和有机的世界观来 对待荒野和自然,作者的真正用意在于,让人们 意识到,由于人类一直把自己看成高于一切的自 然的主宰,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对 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 回的退化。自私而又自大的人类,是在付出生态 环境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 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对待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
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有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在 他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 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 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
4
课前预习·注音
• 嗥叫(
)
( h á)o
• 迸发(wbāènngy á n ) ( p ē ng)
驯服(
11
自然界失去 了狼到底会 怎样?
12
13
14
15
2001年5月11日,阳光明媚的乌鲁木齐,五分钟后
黄沙蔽日弥漫了整个天空。
16
“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有什么不 同?
人类----从眼前利益考虑 主观、自私、肤浅、表面
山----从生态利益考虑 客观、无私、深刻、长久
23
像山那样思考: 客观、长久地尊重自然法则 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 ------是一种诗意的表达
24
畅谈启示
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启示。
25
课堂小结
20
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
1、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2、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 和谐相处。 3、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
21
• 2.为什么只有山能“客观”地听狼的嗥叫?山是 怎样思考的?
因为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 “大山的思考”,就是用整体和有机的世界观来 对待荒野和自然,作者的真正用意在于,让人们 意识到,由于人类一直把自己看成高于一切的自 然的主宰,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对 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 回的退化。自私而又自大的人类,是在付出生态 环境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 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对待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
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有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在 他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 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 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
4
课前预习·注音
• 嗥叫(
)
( h á)o
• 迸发(wbāènngy á n ) ( p ē ng)
驯服(
11
自然界失去 了狼到底会 怎样?
12
13
14
15
2001年5月11日,阳光明媚的乌鲁木齐,五分钟后
黄沙蔽日弥漫了整个天空。
16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ppt课件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 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11
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考? 是谁要像山那样思考? 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
12
梳理课文: 全文一共十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1~3)狼嗥及其含义 二、(4~7)作者认识的由来 三、(8~10)作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13
14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豺狼之吻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引狼入室 狼狈不堪 引狼拒虎......
8
奥尔多·利奥波德
9
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 多·利奥波德(1887—1948) 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 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 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 五百多篇文章。
10
《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 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 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 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它与《瓦尔登湖》并誉为自然 人文写作的典范,入选纽约图书 馆“世纪之书”人文类十大必读 好书。
15
这声狼嗥传达的是对自己所受不公平 待遇的一种反抗,是对未来世界毁灭性痛 苦的呐喊,是对人类错误认识及其错误行 为的蔑视。
16
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 它们的反映是怎样的?或者说这声狼嗥, 对于不同的生物,分别有着怎样的意义?
17
对于鹿——
威胁、死亡
对于松林—— 厮杀、战斗
对于郊狼—— 食物
2用排比表达强烈的情感3以独到的视角表达理性的思考4结构严密首尾呼应精选编辑ppt33一狼的嗥叫及其含义1狼嗥2狼嚎的含义深层次含义只有山能客观听取二作者认识的由来1一只狼的死去发现狼打死狼狼眼中垂死时的绿光给予的启示2众多狼的死去鹿数目增加以致饿死三作者更深层的思考8101破坏的草原很难复原2牧牛人杀死狼也不是好事3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平等对待生物保护生态平衡那样思考精选编辑ppt34精选编辑ppt35精选编辑ppt36精选编辑ppt37精选编辑ppt38精选编辑ppt39精选编辑ppt40精选编辑ppt41精选编辑ppt42精选编辑ppt43精选编辑ppt44精选编辑ppt45精选编辑ppt46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11
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考? 是谁要像山那样思考? 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
12
梳理课文: 全文一共十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1~3)狼嗥及其含义 二、(4~7)作者认识的由来 三、(8~10)作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13
14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豺狼之吻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引狼入室 狼狈不堪 引狼拒虎......
8
奥尔多·利奥波德
9
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 多·利奥波德(1887—1948) 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 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 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 五百多篇文章。
10
《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 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 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 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它与《瓦尔登湖》并誉为自然 人文写作的典范,入选纽约图书 馆“世纪之书”人文类十大必读 好书。
15
这声狼嗥传达的是对自己所受不公平 待遇的一种反抗,是对未来世界毁灭性痛 苦的呐喊,是对人类错误认识及其错误行 为的蔑视。
16
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 它们的反映是怎样的?或者说这声狼嗥, 对于不同的生物,分别有着怎样的意义?
17
对于鹿——
威胁、死亡
对于松林—— 厮杀、战斗
对于郊狼—— 食物
2用排比表达强烈的情感3以独到的视角表达理性的思考4结构严密首尾呼应精选编辑ppt33一狼的嗥叫及其含义1狼嗥2狼嚎的含义深层次含义只有山能客观听取二作者认识的由来1一只狼的死去发现狼打死狼狼眼中垂死时的绿光给予的启示2众多狼的死去鹿数目增加以致饿死三作者更深层的思考8101破坏的草原很难复原2牧牛人杀死狼也不是好事3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平等对待生物保护生态平衡那样思考精选编辑ppt34精选编辑ppt35精选编辑ppt36精选编辑ppt37精选编辑ppt38精选编辑ppt39精选编辑ppt40精选编辑ppt41精选编辑ppt42精选编辑ppt43精选编辑ppt44精选编辑ppt45精选编辑ppt46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像山那样思考》ppt课件

3.“我”的思考是怎样变化的呢?
1.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 什么引发此种思考呢?即引发此种思 考的缘起、缘由。
明确: 缘于人们对狼群的猎杀,缘于 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2.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它们 的反应又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作答)
明确:留意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 “鹿” “松林” “郊狼” “牧牛人” “猎人”,属于一类,它们的反应是“明 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留意的还有 “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 “长久的” “客观的”。
3.“我”的思考是怎样变化的呢?
明确: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 历了一个过程的,先是随波逐流,受社会 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后来看 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 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有了触动 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 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 到要保护环境。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 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
人还在建造公园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铺路
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 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
夯实基础
嗥叫(háo) 驯服(xùn) 蔑视( miè)
迸发(bèng )
湍急(tuān )
艾蒿( ài hāo )
疲惫( bèi )
饿殍(piǎo)
蜿蜒(wān yán)
1.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 什么引发此种思考呢?即引发此种思 考的缘起、缘由。
明确: 缘于人们对狼群的猎杀,缘于 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2.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它们 的反应又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作答)
明确:留意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 “鹿” “松林” “郊狼” “牧牛人” “猎人”,属于一类,它们的反应是“明 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留意的还有 “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 “长久的” “客观的”。
3.“我”的思考是怎样变化的呢?
明确: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 历了一个过程的,先是随波逐流,受社会 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后来看 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 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有了触动 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 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 到要保护环境。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 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
人还在建造公园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铺路
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 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
夯实基础
嗥叫(háo) 驯服(xùn) 蔑视( miè)
迸发(bèng )
湍急(tuān )
艾蒿( ài hāo )
疲惫( bèi )
饿殍(piǎo)
蜿蜒(wān yán)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

为什么说“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荒野”无人涉足,万物彼此之无间都是平等的, 无高低尊卑之分。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万物,与 万物和谐相处,这应是我们从荒野中获得的最大 启示。
❖ 嗥叫háo 残羹剩饭gēng 弹丸dàn
❖ 聆听líng 毛骨悚然sǒng 嘶鸣sī
❖ 嘎啦gā 灌木guàn
饿殍piǎo
但作者的认识仍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自私的、片面的、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有什么不同?
人类----从眼前利益考虑
主观、自私、肤浅、表面
山----从生态利益考虑
客观、无私、深刻、长久
“山”为何能够“客观”、“长久”的 思考?
山与生活在山上的万物并没有任何利益的牵扯, 狼也好,鹿也好,人也好,一切在山看来都是 平等的。山只是静静地看着生物们的种种行为, 从不插手。
❖ 怦然心动pēng 蜿蜒wān yán 湍急tuān
❖ 砰砰声pēng 荒诞不经dàn 惴栗zhuì
❖
筵席yán
❖
垂涎欲滴xián
❖ 蠕动rú 闪烁shuò 艾 ài 艾蒿( hāo)方兴未艾
❖ 懦弱nuò 瓦砾lì
yì自怨自艾
❖ 藏 cáng 矿藏
❖ zàng 宝藏
粗犷guǎng
•山——深刻的,长远的,客观的
4. 除了刚才提到的事物和人,还有谁留意到了这声狼嗥?他明 白狼嗥的深刻含义吗?
明确:是“我”,“我”最终认识到了狼嗥的深刻含义,但是这个认识是经 历了一个过程: 过去:作者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这是从人类的自身利益出发考虑的,认为狼是一种凶猛的动物(找出文中原 句); 后来:看到一只垂死老狼眼中的绿光时,实际上从第四段可以看到这只狼和 另外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蠕动和互相碰撞着 的狼”,从大自然的角度来看,狼也有活泼可爱的一面,也有自由幸福生活 的权利。作者此时才有了新的认识,否定了自己以前的看法。 最后:作者看到狼被猎杀后的生态灾难(找出文中原句),完善了他自己的 观点。
《像山那样思考》ppt课件(30页)

第二部分〔4-9节〕: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 第三部分〔10节〕:首尾呼应,提出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观点。
思索并回答问题:
结合全文谈谈,简要概括“像山那样思 索〞是怎样的思索?
客观而公正的对待一切。我们并不比一 座山更高明,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互相 尊重,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或许才 干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索,会有怎样的危害?
除了文章所讲到的危害,你还能罗列出哪 些?
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 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 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 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环境问题
启示
《淮南子》有一寓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枭 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 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 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 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课前讲话: 话题:
保护环境 时间:
五分钟 上台人数:
三人
《像山那样思索》
奥尔多·利奥波德
学习目标:
1、熟悉并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共存。 2、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我们的忧患意识,
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学习重难点:
1、作者的环保思想。 2、文章诗意的语言中包涵的深意。 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了解作者。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
面对自然界的生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 反的做法,一个极力捕杀,一个全力救治。 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索,我们究竟是以经 济利益为重,还是多去合计一下在人类看 来是弱者的感受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
然和谐相处的观点。
思索并回答问题:
结合全文谈谈,简要概括“像山那样思 索〞是怎样的思索?
客观而公正的对待一切。我们并不比一 座山更高明,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互相 尊重,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或许才 干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索,会有怎样的危害?
除了文章所讲到的危害,你还能罗列出哪 些?
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 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 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 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环境问题
启示
《淮南子》有一寓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枭 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 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 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 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课前讲话: 话题:
保护环境 时间:
五分钟 上台人数:
三人
《像山那样思索》
奥尔多·利奥波德
学习目标:
1、熟悉并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共存。 2、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我们的忧患意识,
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学习重难点:
1、作者的环保思想。 2、文章诗意的语言中包涵的深意。 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了解作者。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
面对自然界的生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 反的做法,一个极力捕杀,一个全力救治。 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索,我们究竟是以经 济利益为重,还是多去合计一下在人类看 来是弱者的感受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
《像山那样思考》ppt

……
山 ——
?
3.作者对狼嗥的认识经历了一 个转变的过程,怎样的转变?
“我”的认 识 见狼 保护 必杀 自然 新的东西
作者在老狼的眼光中所受到的心灵的触动, 是一种思想的觉醒。
作者因残酷厮杀鲜活的生命而产生的良心上的
愧疚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
……
人们猎杀狼的后果: (从课文中寻找,自然界一旦失 去了狼会怎么样呢?)
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
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狼嗥的“悲哀”就在 于人类对此的不领悟,“骄傲”就在于它 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
自私的人类以 付出生态环境恶 化的代价换取所 谓的物质文明, 却留下一个伤痕 累累的地球!
总结:
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 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大地上的 一切生命,包括那些无言的和无助的、 甚至濒临绝迹的动植物,都有不可抹 煞的生命与尊严、履历与故事。 芸芸众生,他们都是自然的子民, 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势必影响到整 个生物链的平衡,都会给这个世界带 来可怕的灾难。
走出文本—拷问心灵:
我们的一切来自自然,
然而我们的回报呢?
还沙 能尘 活暴 多, 久你 ?让 我 耐干 受旱 到, 何你 时让 ?我
内蒙古四王子旗的许多牧民已搬离了原来的居所, 风沙开始掩埋这些空房。
酸雨危害的树林
像 山 那 样 思 考
第一部分(1-3):狼的 狼的嗥叫;狼的 嗥叫及含义 嗥叫的含义
“像山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
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 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 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 的关系并无二致。 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否则,当危 机发生时,我们也许才能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 内涵。
【高中语文】像山那样思考ppt精品课件49

考”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良好建议。
酸雨危害的树林
水体污染
淮河上游被化工厂排出物污染
工业废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一读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 谷川俊太郎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铺路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建造公园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 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大街变得更加热闹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狼心狗肺 豺狼当道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
文本探究:
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是谁要像 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 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人
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的猎杀,缘于那一声
“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相 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可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作答)
没有出现
课文第7、8、9节
深入探究
至此,作者已意识倒要保护环境,作者的认识从肆 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 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 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 还很重。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 (如第九小节中所叙述的那样,不至于“使河水把 人类的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人类仍然处于一 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那么作 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
明确:留意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鹿”、
酸雨危害的树林
水体污染
淮河上游被化工厂排出物污染
工业废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一读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 谷川俊太郎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铺路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建造公园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 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大街变得更加热闹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狼心狗肺 豺狼当道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
文本探究:
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是谁要像 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 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人
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的猎杀,缘于那一声
“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相 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可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作答)
没有出现
课文第7、8、9节
深入探究
至此,作者已意识倒要保护环境,作者的认识从肆 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 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 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 还很重。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 (如第九小节中所叙述的那样,不至于“使河水把 人类的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人类仍然处于一 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那么作 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
明确:留意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鹿”、
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课件PPT(26页)

写作背景
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 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 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 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得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 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些做法严 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山有如此深邃久远的思想,人类在山的面前应当谦 卑,应当“像山那样思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THREE THREE
03
写作特点
XIEZUOTEDIAN
《像山那样思考》
写作特点
XIEZUOTEDIAN
一、站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
自然有自己的智慧,人类却自以为是万物之灵,一心想让自然为我 所用,甚至不惜破坏基本的“规则”。而山不这样思考。群山亘古长存, 深谙自然之道。山、植被、鹿、狼,都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 在这块土地上共生共存。作者启示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要 为了追求短暂的繁荣,以自己的意愿去改变固有的平衡。
狼的消失,带了一连串的生态恶果:山和草原 上的植被被啃光,数量膨胀的鹿群因为饥饿而大批 死亡;山和草原的植被几十年里都得不到复原,土 地沙漠化、沙尘暴、水土流失随之而来,给人类带 来了难以恢复的生态灾难。
作者由狼的消失所带来的生态恶果, 发表了怎样的议论?其用意是什么?
议论:“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 着……所在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一时代的和 平”,说明人类的思考方式只是为了得到暂时的宁静生活,这种 思考方式,这种短视行为,导致的将是‘长远的危险’。”
课文探究
鹿、松林、牧牛人、猎人以及山对狼嗥的不同反应:
狼嗥
《像山那样思考》(共29张PPT)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让地球充满生机 水——二十亿人民之所系 海洋存亡 匹夫有责任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大街变得更加热闹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水体污染
淮河上游被化工厂排出物污染
工业废气
酸雨危害的树谓物质文 明,却留下一 个伤痕累累的 地球!
全球40%的死亡归咎于环境因素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在去年 发表的一项研究报直说,他们发现世界上死亡人数 的40%是因污染和其他环境因素致病造成的。人类在 地球上的活动正在毁灭自己。他们在去年10月号 《生物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全球气候变化引 起的气温上升将进一步加剧疾病的蔓延,并将导致 产生新的病种。他们预测,将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离 开家园,去寻找食物,因而成为“环境难民”;越 来越多的人将生活在拥挤的城市生态系统中,这种 环境十分有利于旧病死灰复燃和新的疾病发生;人 类还将受到营养不良以及空前的空气、水和土壤污 染的威胁。
拓展阅读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谷川俊太郎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铺路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建造公园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 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
像山那样思考PPT课件

• 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
……
鬼狼狼狼 哭狈心狈 狼不狗为 嚎堪肺奸
与
狼引狼狼 奔狼烟奔 鼠拒四豕 窃虎起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狼 共 舞
声狼狼狼 名前子吞 狼虎野虎 藉后心咽
像山那样思考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近代环保之父”—— 奥尔多·利奥波德
(1887—1948) 美国作家,生 态伦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 的播种者。1949年,《沙乡年鉴》 出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 生命之间的思考和体悟。文笔优美, 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我
舟曲县一大楼被泥石流淹没
残忍的人类
等待猎杀的海豹
枪响之下,没有赢家……
《
小
鸟
----[ ]
在
天日
空本
消
谷 川
失俊
的
太 郎
日
子
》
1、熟读课文 2、将文学常识和字音、字形写到作业本 或者纸上。
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作者观点的改变
“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在看到这垂死时的 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新的观念,对狼的负罪感
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 类所领悟
反思醒悟
阅读第7-9自然段,思考:
如果自然界失去狼会怎样?
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 ,是 什么引起这种思考?
是缘于那一声 “深沉的、骄 傲的嗥叫”。
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哪些对象留意到了狼嗥?
鹿、松林、郊狼、牧羊人、猎人和山
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2.这些对象可以分成几类,区别在哪里?
两类
……
鬼狼狼狼 哭狈心狈 狼不狗为 嚎堪肺奸
与
狼引狼狼 奔狼烟奔 鼠拒四豕 窃虎起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狼 共 舞
声狼狼狼 名前子吞 狼虎野虎 藉后心咽
像山那样思考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近代环保之父”—— 奥尔多·利奥波德
(1887—1948) 美国作家,生 态伦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 的播种者。1949年,《沙乡年鉴》 出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 生命之间的思考和体悟。文笔优美, 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我
舟曲县一大楼被泥石流淹没
残忍的人类
等待猎杀的海豹
枪响之下,没有赢家……
《
小
鸟
----[ ]
在
天日
空本
消
谷 川
失俊
的
太 郎
日
子
》
1、熟读课文 2、将文学常识和字音、字形写到作业本 或者纸上。
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作者观点的改变
“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在看到这垂死时的 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新的观念,对狼的负罪感
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 类所领悟
反思醒悟
阅读第7-9自然段,思考:
如果自然界失去狼会怎样?
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 ,是 什么引起这种思考?
是缘于那一声 “深沉的、骄 傲的嗥叫”。
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哪些对象留意到了狼嗥?
鹿、松林、郊狼、牧羊人、猎人和山
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2.这些对象可以分成几类,区别在哪里?
两类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

❖ 思考:认真领会文章是怎样描绘狼的存在的
思维与表达训练二:细节描写
❖ 只有专心致志学习的同学才感觉不到班 主任的存在。那些“不堪造就”的“老手” 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自习课上,即使看不 到班主任的身影,也听不到班主任的声音, 他也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
❖ ------------------------------------------------------
❖ 思考:看看是谁留意狼的嗥叫?从什么角度和立场?
鹿——死亡的警告 松林——混战与流血的预言 郊狼——残羹剩饭的允诺 牧牛人——银账户透支的威胁 猎人——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希望 恐惧。
个体、 自私、 眼前、 肤浅。
山 ——隐藏着更深刻的含义
——客观,无私、眼光长远,全面,深刻
思维与表达训练一:
❖ 要求:补写句子,参考课文内容。 ❖ 同一种声音,会引发不同生物的反应。
❖ -------------------------------------------------------
❖ 要求:读懂文章,看清要求,续写至少四个 小细节。
第四、五段
❖ 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 开始的。当时我们正在一个高高的峭壁上吃午饭。峭壁下面, 一条湍急的河蜿蜒流过。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我们是这 样认为──正在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淹没在白色的水中。 当它爬上岸朝向我们,并摇晃着它的尾巴时,我们才发觉我们 错了:这是一只狼。另外还有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 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 起。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 互相碰撞着的狼。
鹿群奔跑的砰砰声,回响在寂静的山谷。 ❖ 对(狼)来说,它是—————————; ❖ 对(艾蒿)来说,它是————————; ❖ 对(飞鸟)来说,它是————————; ❖ 对(猎人)来说,它是————————。
思维与表达训练二:细节描写
❖ 只有专心致志学习的同学才感觉不到班 主任的存在。那些“不堪造就”的“老手” 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自习课上,即使看不 到班主任的身影,也听不到班主任的声音, 他也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
❖ ------------------------------------------------------
❖ 思考:看看是谁留意狼的嗥叫?从什么角度和立场?
鹿——死亡的警告 松林——混战与流血的预言 郊狼——残羹剩饭的允诺 牧牛人——银账户透支的威胁 猎人——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希望 恐惧。
个体、 自私、 眼前、 肤浅。
山 ——隐藏着更深刻的含义
——客观,无私、眼光长远,全面,深刻
思维与表达训练一:
❖ 要求:补写句子,参考课文内容。 ❖ 同一种声音,会引发不同生物的反应。
❖ -------------------------------------------------------
❖ 要求:读懂文章,看清要求,续写至少四个 小细节。
第四、五段
❖ 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 开始的。当时我们正在一个高高的峭壁上吃午饭。峭壁下面, 一条湍急的河蜿蜒流过。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我们是这 样认为──正在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淹没在白色的水中。 当它爬上岸朝向我们,并摇晃着它的尾巴时,我们才发觉我们 错了:这是一只狼。另外还有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 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 起。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 互相碰撞着的狼。
鹿群奔跑的砰砰声,回响在寂静的山谷。 ❖ 对(狼)来说,它是—————————; ❖ 对(艾蒿)来说,它是————————; ❖ 对(飞鸟)来说,它是————————; ❖ 对(猎人)来说,它是————————。
像山那样思考ppt46 课件下载

B、“这个世界的启示 在荒野” ——梭罗
荒原中的万物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无高 低贵贱之分。狼的嗥叫呼吁人们以平等的眼光 去看待万物,与万物和谐相处,即人类只是万 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万物 之上的权力,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应和谐相处。 这也是山所理解的,是我们从荒野中获得的最 大启示。可是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但狼的 嗥叫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这是狼的嗥叫中隐 藏的内涵,与第一段首尾呼应!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最常见的处理垃圾的办法,一是填 埋,二是焚烧。尤其是近年来生活垃圾中塑料制品大量增加, 因其很难降解,许多地方便采取焚烧的办法。在许多垃圾堆 放场所,常常可以看到滚滚的浓烟,以及扑鼻而来的难闻的 气味。也许人们没有想到,在焚烧垃圾的过程中,却制造出 了人类的天敌“二恶英”。
(《代价——人类发展史上最值得铭记的20大教训》
绿色坝项目是世界级造林工程。为防止撒哈拉沙漠的不 断北侵,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从1975年起沿撒哈拉沙漠北缘大 规模种植松树。该工程延伸到邻国摩洛哥和突尼斯,绵延 1500公里。理论上讲,该工程能使阿尔及利亚林地面积每年 扩展10%。但实际上由于在没有弄清当地的生态水和生产水 资源状况和环境承载力之前盲目用集约化的方式和单一外来 物种搞高强度的生态建设,结果使生态建设反而变成生态灾 难:缺水多病虫害的松树纯林有一半未能保存,另有30%成为 残次林,沙漠依然在向北扩展。现在该国每年损失的林地超 过造林面积。
直到1950年,人们又尝试了一种控制野兔的新方法,一种 能杀死兔子的病,即粘液瘤病被引入澳大利亚。科学家先将该 病传染给蚊子,然后经蚊子再传染给兔子。粘液瘤病一经引进, 它便在整个野兔群中快速传播。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几乎80% 的野兔群被消灭了。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投机泡沫事件
像山那样思考(奥尔多·利奥波德)PPT

正音释义
háo
嗥叫:指兽类的吼叫。嗥,(豺狼等)大声叫。
xùn
驯服:顺从;使顺从。
bèng
迸发: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hùn
混战:指目标不明或对象常变的战斗或战争。
gēng
残羹剩饭:指吃剩下的菜汤或饭食,比喻别人取用后剩下的一点儿
东西。羹,通常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
sǒng
毛骨悚然: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
刺柏:即桧(guì)树。常绿乔木。幼树的叶子象针,大树的叶子象鳞
片,雌雄异株,雄花鲜黄色,果实球形,种子三棱形。
wéi
为:介词,被,(跟“所”字合用)。
书写练习
háo
嗥叫
xùn
驯服
bèng
迸发
hùn
混战
gēng pēng rú
zhōng
残残羹羹剩剩饭饭 砰砰 蠕动 无动于衷
sǒng tuān bān guàn
《沙乡年鉴》是一本薄薄的在 1949年出版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 文集,在书架上与19世纪最著名 的美国自然主义著作的经典作品 《瓦尔登湖》占据着同等重要的 位置。《像山那样思考》是其中 收录的一则随笔。
读书时间
➢ 请10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 ➢ 朗读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中,富有感情。 ➢ 听读要求:目不离书,思考文意,标注生疏的字词。
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哲理散文
➢ 寓理性的思考于形象具体的描写、记叙之中
➢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 科学的事实和诗的描述相结合,具有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拓展延伸
➢ 请谈谈你学过这一课的感受。
课文总结
课文借对猎杀狼所带来的生态危机,阐释了狼嗥中所 饱含的生命内涵和生态意义。人类不能为了谋求自身利益 而去肆意破坏大自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只有像山那样 思考,与大自然平等相处,大自然才能始终处于一种和谐 的状态之中。
《像山那样思考》 课件12张PPT语文课件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大街变得更加热闹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脆弱的地球
像山那样思考:
深刻地、客观地、长久地 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89.努力吧,为了以后能以完美的姿态出现在当初否定你的人面前。 79.通向梦想的路上的确有一道高墙,但它只阻挡不够热爱的人。 11.要别人相信自己,不是靠信誓旦旦,而是靠行动。 26.世界上没有比人生更艰难的艺术,因为其他的艺术或学问,到处都有老师。因此,我们要在人生的逆境中学会坚强,拼搏,向上的精神,不要 向困难低头!
拓展阅读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谷川俊太郎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建造公园
人还在继续铺路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 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像山那样思考
奥尔多·利奥波德 “近代环保之父 ”
检查字音
嗥叫(háo) 蔑视(miè) 湍急(tuān) 疲惫(bèi) 蜿蜒(wān yán) (sǒng)
驯服(xùn) 迸发(bèng) 艾蒿(ài hāo) 饿殍(piǎo) 毛骨悚然
文本研习
(一)学习1—3段
思考: 这一声狼嗥
有什么样的特点 ?
当时我很年轻,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候。 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 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文本研习
学习第7—9自然段 问题:
《像山那样思考》ppt

怎样理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中的“深沉”和“骄傲”?
怎样理解“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句 话?
• 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 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 谐的。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 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思考发现
• 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
• 狼虽然让人毛骨悚然,可它有存在的生 命意义,它同时也守护着这座山,维系 着整个山的生态平衡,自然离不开狼, 山知道要与狼和谐相处的道理。
没有温柔的泪水 踏着远古的长啸 割破了千年的红尘 踽踽而来 伴一颗孤凄的心, 皱裂的唇 挚烫的目光 迸出了炫红的生命
我没有回望 逝去的去了 该来的来吧 向前行 摇曳的长影 伴着血色残阳 直拖到那一方
与是走世我 无天向界蒙 尽性乌是血 宿 云殷的 命 和红眼 风的里 暴伤 的
便是注 懂狼定 得 了 面 孤流 对 独亡 、与 刺栖 痛息
曾经忍痛从猎枪下蹒跚着逃离 也曾冷峻地扑进颤栗的羊群 这些不过是岁月里的一首插曲 说出来就会被大雪中的狂风吹尽
谁见过你的泪 打湿了暗夜的天空 为同伴的生生死死 为同伴的死死生生
飞雪潇潇 寒风萧萧 依然的一片冷漠 掩盖柔情的风华
雪为心事而落 风为寂寞而生 狼 你走得太远了 谁为你摇响最后一串风铃
为什么隔开了明月孤狼的豪情 让寂寥的夜晚 以原始的渴望 回荡孤独的鸣叫 风雪中 冷冷地注视 广漠荒凉 仿佛我就来自那里
日本福岛2011年3月遭受9级地震,受到重击 的东京电力旗下核电站发生泄漏,引发全球对核 辐射影响的一片担忧。
试拟一句精短的广告语,号 召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眺望远方的天空 是一望无际的云海 蜿蜒曲折的河流 绕过我脚下的山脉 波澜壮阔 心生无限感慨 气势磅礴 胸怀天下的气概 侧耳听一听万物 大自然发出的天籁 听虫鸣鸟叫花开 装点着纷乱的世外 别让物种 消失改变生态 别让文明 把心灵绿洲掩埋 Ha 出一份力献一份爱 从你做起 从我做起 点滴汇成海 La…… Ha 尽一份心献一份爱 净化心灵 美化环境 让世界充满爱 用我渺小的力量 为世界添一抹色彩 这也是你的舞台 因你的参与更精彩 人文关怀 一起来做表率 和谐社会 要靠爱心来灌溉 珍惜现在 才能拥有未来 爱护家园 每个人责无旁贷
高中语文《像山那样思考》PPT25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子
拓展练习
阅读一段材料,为2006年“世界环境日”拟一个 主题,并简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 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 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 “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 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 向往和追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子
拓展练习
阅读一段材料,为2006年“世界环境日”拟一个 主题,并简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 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 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 “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 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 向往和追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有什么不同?
人类----从眼前利益考虑
主观、自私、肤浅、表面
山----从生态利益考虑
客观、无私、深刻、长久
如果人类不能像山那样思考, 这世界会怎样 ? 你还能举出 一些例子吗?
内蒙古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的许多牧民已搬离 了原来的居所,风沙开始掩埋这些空房。
沙尘暴
沙尘中的鸟巢
第三部分(10):启示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在同时,应该 像山那样思考,要有生态意识。
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 山崖荡漾到另一个山崖,回响在山谷中, 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是一种 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 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一声狼嗥里透露出狼怎样的情感?
对人类捕杀的抗议和不满 对险恶环境的不屈服
4~6自然段
⑵自然界如果失去了狼会怎样?
7~9自然段
⑶为什么说狼的嗥叫只有大山明白?
⑴作者对 狼的看法 发生了怎 样的转变?
我对狼嗥的认识是怎么转变的 ?“新的东 西”是什么?
“我”的认识
保护 自然
见狼 必杀
万物 平等
新的东西 • 作者在老狼的眼光中所受到的心灵的触动, 是一种思想的觉醒。 作者因残酷厮杀鲜活的生命而产生的良 心上的愧疚和像山那样从长远的眼光来思 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想和朦胧的生 …… 命平等意识。
鬼狼狼狼 哭狈心狈 狼不狗为 嚎堪肺奸 狼引狼狼 奔狼烟奔 鼠拒四豕 窃虎起突 声狼狼狼 名前子吞 狼虎野虎 藉后心咽
……
与 狼 共 舞
像山那样思考
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 利奥波 德(1887—1948) 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 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 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 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 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 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 录的一则随笔。
预习检测
嗥叫( 迸发( ) ) 驯服( 湍急( ) ) 蔑视( 艾蒿( ) )
疲惫(
毛骨悚然(
)
)
饿殍(
)
蜿蜒(
)
预习答案
o) 嗥叫( há n) 驯服( xù 湍急( tuān ) 蔑视( miè ) i hāo ) 艾蒿( à n ) 蜿蜒( wān yá
ng ) 迸发( bè
i ) 疲惫( bè 毛骨悚然( sǒng )
在荒原上苦苦挣扎的羊
酸雨危害的树林
水体污染
淮河上游被化工厂排出物污染
力死 一 的一 名 小头 猎 海躺 杀 豹在 者 。冰 正 上准 毫备 无用 抵铁 抗棍 能杀
残忍的人类
等待猎杀的海豹
工业废气
水 污
染
还沙 能尘 活暴 多, 久你 ?让 我 耐干 受旱 到, 何你 时让 ?我
征服者最终都将祸 及自身……
⑵自然界如果失 去了狼会怎样?
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分别意味着什么?
狼死
鹿少
草光
树死 山秃 沙尘暴、洪水
河水把未来冲走了
⑶ 为什么说狼的 嗥叫只有大山明白?
像山那样思考——
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良好建 议,是一个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呼唤。 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态环境和 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 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 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如果不能正 确处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人类就将陷 入生态危机。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 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
饿殍( piǎo )
拾遗: ①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如夜不闭
户,道不拾遗。②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如 拾遗补阙。 蜿蜒:①蛇类爬行的样子。 ②(山脉、河流、道路 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蠕动:像蚯蚓爬行的样子。 饿殍:饿死的人。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衷” 也做“中”。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
整体感知,把握文脉
问题:文章题目为“像山那样思考”,是什么引发了此种思考呢? 明确: 是因为人们对狼群的猎杀,是因为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
叫”。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3):借助那一声狼嗥引起的反应,阐述狼 嗥包含的生态意义和生命意义。 第二部分(4-9):讲述狼被错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后 留下的生态恶果。
这是一个愉快的傍晚,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一个 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 姿态来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我只穿衬衫,沿 着硬石的湖岸走,天气虽然寒冷,多云又多风,也 没有特别分心的事,那时天气对我异常的合适。牛 蛙鸣叫,邀来黑夜,夜莺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 从湖上传来。摇曳的赤扬和白杨,激起我的情感, 使我几乎不能呼吸了;然而像湖水一样,我的宁静 只有涟漪而没有激荡。 —— 梭罗《瓦尔登湖》
对死去同伴的哀悼
对人类目光短浅的蔑视 对与人类和平共处的希望
……
对于这声狼嗥不同的生物都有什么 反应?它们的反应和一座山的反应 有什么不同?
鹿——警告
松林——预言
郊狼——允诺
牧人——威胁
猎人—— 挑战 山------客观地听取狼的嗥叫
阅读课文并依提示讨论:
⑴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1、主张与利奥波德如出一辙:
文中的“成了她(自然)自己的一部分”这句话,反映出了梭罗的主张。 这样的都说明了一点: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大家都是均衡平等的。
2、描写的对象,描述的场景就有着不同之处:
利奥波德在文中写到了许多生态恶化的场面,如高山植被的破坏,狼 群遭到猎杀等等,似乎更多了点批判反思的味道,饱含着生态忧患意识; 而梭罗则为我们展现了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美景,他好象在尽情地享 受着和谐美景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显得很满足。其实这就是给我们提供了 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正面的先例。两人好象有一反一正的味道。 两人其实都是美国的生态学家,无论思想上(都主张自然万物皆是平 等一员的生态伦理观念),还是生活方式上(都有一段在荒野居住的经历, 并依据这些独特的经历写成了各自的绿色经典著作),两人都有着惊人的 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学习时要学会比较,要树立起这样的比照意识,特别 是针对这套新教材的学习,更是如此。 两位大师以不同的方式的让读者看到了他们悲悯的胸怀,高贵而敏感 的心灵。到他们的文章,我们仿佛听到他们在大声疾呼:融入自然、善 待自然。那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又是怎么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