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课程考试《比较文化学》作业考核试题

合集下载

福师《比较文学》期末考试A卷

福师《比较文学》期末考试A卷

福师《比较文学》期末考试A卷一,名著:20%古代著名的史诗四部:古希腊的《伊俐亚特》、《奧德塞》及古印度的《摩珂婆罗多》、《罗摩衍那》.十八世纪著名的小说四部: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理查逊的《克拉丽莎》、亨利.菲尔丁的《弃儿汤姆內琼斯》。

近代以前著名的六个戏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克拉提诺斯、欧波利斯和阿里斯托芬。

近现代六部著名作品的主人公: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鲁滨逊歌德《浮士德》的浮士德乔纳森。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格列佛,巴尔扎克《欧也尼.葛郎台》的葛郎台,歌德《浮士德》的浮士德,狄更斯《双城记》的马内特医生。

二,简答题:(32%)1,古希腊神话有哪些特点?答:一、古希腊神话最大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

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在形体上和人一样,且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品质和行为,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也有正直、勇敢、残忍、嫉妒等各种品质,只是具有超人的智慧和力量,能长生不死。

二、古希腊神话想象丰富、形象生动、故事性强,既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描绘,也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三、古希腊神话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积极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受宗教迷信影响很少,不是神决定和主宰人,因而它能引导人们积极向上。

2,但丁《神曲》的复杂性体现在哪里?答:首先表现在如何看待祖国的前途命运。

一方面但丁认识到统一意大利是拯救祖国的唯一途径,另一方面他所设想的统一方式却是空想的、错误的,把希望寄托在好帝和人们的道德完善上。

其次表现在对待宗教的二重态度上。

一方面主张信仰上帝,为天主、圣徒、苦行僧唱颂歌,另一方面对现实中的教会罪恶做了全面的揭发与批判。

第三表现在对待现世人生的态度。

一方面歌颂禁欲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肯定现世人生,赞美人性,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

第四表现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

一方面采用中世纪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梦幻形式、象征手法、神秘主义描写;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近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如写实手法、心理描写、运用意大利语写作,促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XXX19年3月课程考试《比较文化学》作业考核试题标准答案

XXX19年3月课程考试《比较文化学》作业考核试题标准答案

XXX19年3月课程考试《比较文化学》作业考核试题标准答案比较文化学》期末考核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1.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指人类对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了解,包括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道德和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2.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指文化和意识形态所体现出的吸引力,是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重要参考。

虽然文化看起来很“软”,但它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力量。

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3.宗教文化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宗教本身是一种以、道德律法、礼仪制度为核心的文化,同时衍生出宗教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文化体裁。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态度,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之一。

由于人之间的差异,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只有相对的平等。

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从不平等走向平等的过程。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并不是指人之间的“相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不区别对待的平等享有社会权利和义务,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或经济地位处于同一水平,没有或否认的阶级差别或专断的特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重大的发现与发明对文化变革的影响。

每一项重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例如,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2.简述社会改革与理想主义对文化变革的影响。

社会变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理想主义则是人们对社会和人类未来发展的理想追求,它鼓舞人们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文化变革和进步。

3.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福师18年2月课程考试《比较文化学》在线考核答案

福师18年2月课程考试《比较文化学》在线考核答案

名词解释
1.大众文化
答:大众文化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

2.全球化
答:人类集团之间的联系,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加强,最后形成全球性的联系,这个过程叫全球化。

3.文化产业
答: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4.文化转型
答:文化转型是指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替代旧的文化形态,表现为文化的变革、进步过程。

简答题
1. 简述文化与身份认同。

答:身份认同是对主体自身的一种认知和描述,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由于文化主体之间的不同所以需要主体的身份认同,文化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身份认同的嬗变。

身份认同主要是文化认同问题,主要由主体的个体属性、历史文化和发展前景组成。

身份认同感和身份认同度则表征个体在诸多文化个体间的身份确认度。

这个词语如今主要出现于哲学、文学、人类学、社会学、电影等方面。

建筑领域中除了用于建筑师作为文化个体来讨论,而对于建筑物则极少有引用。

从文化角度讲,在个体认同过程中,文化机构的权力运作促使个体积极或消极地参与文化实践活动,以实现其身份认同”。

“集体身份认同,是指文化主体在两个不同文化群体或亚群体之间进行抉择。

因为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这个文。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比较教育学》作业考核试题非免费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比较教育学》作业考核试题非免费

《比较教育学》期末考试 A 卷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成绩:一、(每题3 分,共10 题)1. 最早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人是(需答案17853 49572)A.康德尔B.朱利安C萨德勒D库森2.被看作德国教育的”第二根支柱”的是()A.职业技术教育B.中等教育C定向阶段D.第三教育领域3.英国比较教育专家埃德蒙金于1958 年出版的一-本代表作是()A.《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B.《比较教育方法》C.《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D.《比较教育学》4.法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是(A.大学校B.大学C短期高等教育机构D.大学技术学院21 世纪改革序曲的报告是()5.1983 年4 月,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奏响了面向A.《国防教育法》B.《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C.《生计教育法》D.《不让一个孩子掉队》5.20 世纪50 年代以来是比较教育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A.访问B借鉴C.因素分析D.综合研究7.设置方向指导阶段”的国家是()A.俄罗斯B.美国C法国D.德国8.受美国社区学院模式影响,产生于1950 年,在日本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教育机构是()A.高等专门学校B.专修学校C大学D.短期大学9.被誉为“继续教育之乡”的国家是()A.俄罗斯B.美国C德国D.英国10. 英国的古典大学是指牛津大学和()A.伦敦大学B剑桥大学C 曼彻斯特大学D.伯明翰大学二、(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每题2分,共5题)1. 英国的幼儿学校是实施义务教育机构。

2.英国的继续教育指的是义务教育结束后的所有教育。

3.德国大多数州的法定普通义务教育为十年。

4.美国的教育行政制度是以州为主体负有主要责任,地方承担具体责任。

5.日本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达到了普及程度。

三、(每题5 分,共4 题)1. 定向阶段2.法国高中毕业会考3.第六学级4.双重训练制度四、(每题10 分,共2 题)1. 简述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

福师《比较文化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福师《比较文化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A.文化政治
B.文化战争
C.文件经济
D.文化科学
答案:A
5.()是对新的现象、新的活动、或新的事物的观察,并通过抽象思维和日常经验所获得的先在知识提供新的理由来解释这些认知/知识。
A.创新
B.创造力
C.发现
D.发明
答案:C
6.()指某些文化群体因为战争、政治、文化(尤其是宗教)、社会冲突等离开其文化源地(种族/民族区域、祖国等),分散定居于异族地区或者外国,从而定居在其他国家或者不同的文化地域,并且以某种方式保存其原本的族群文化。
D.科学革命是对科学体系的简单改良。
答案:D
13.工业4.0 (Industry 4.0)是2013年4月()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C
14.人们以()为标准,将文化划分为游牧文化、重农文化、重商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等。
A.生产状况和文化变迁
B.人类生活器具
A.方言
B.标准语言
C.第二语言
D.媒介语言
答案:B
3.()又称集体文化,指与主流/主导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流/主导或总体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A.大众文化
B.通俗文化
C.消费文化
D.亚文化
答案:D
4.当文化陷入一个统治和反抗的过程并成为政治斗争场所的时候,它才具有政治的性质和功能,成为一种()。
C.方言/语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族群文化的重要部分。
D.方言体现了一个族群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极其丰富的认知信息。
答案:ABCD
25.在西方,知识分子具有以下特征:()。

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比较文化学》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比较文化学》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比较文化学》作业考核试题答案比较文化学考核题名词解释1.大众文化答:大众文化是一种产生于20世纪城市工业社会、消费社会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并且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类像化、平面化、普及化的文化形态。

2.全球化答: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

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

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

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纷纷引起研究热潮。

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

3.文化产业答: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

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

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是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

4.文化转型答:文化转型是指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替代旧的文化形态,表现为文化的变革、进步过程。

文化转型的实质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社会群体中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新旧转换过程。

文化转型一般是指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的根本转变。

研究文化转型的一般规律、特点,对于创新文化建设,构建优良文化生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将有积极的启迪与借鉴作用。

18秋[福建师范大学]《比较文化学》在线作业二2

18秋[福建师范大学]《比较文化学》在线作业二2

18秋[福建师范⼤学]《⽐较⽂化学》在线作业⼆2【奥鹏】[福建师范⼤学]福师《⽐较⽂化学》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是⼀种兴盛于中世纪⾼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

1140年左右产⽣于法国,持续到⼗六世纪,应⽤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玻璃⼯艺,拼组成⼀幅幅五颜六⾊的宗教故事。

A、巴洛克建筑B、哥特式建筑C、洛可可建筑D、概念式建筑第2题,⽅⾔可分为地域⽅⾔、种族⽅⾔和社会⽅⾔。

其中,()是同⼀地域的社会成员因所在社会阶层、职业、年龄、性别、⽂化教养等⽅⾯的社会差异⽽形成不同的语⾔变体。

A、地域⽅⾔B、种族⽅⾔C、社会⽅⾔D、民族⽅⾔第3题,()消费主义⽂化是西⽅国家进⼊消费社会后所出现经济与社会⽣活形态。

A、⼤众⽂化B、通俗⽂化C、消费⽂化D、亚⽂化第4题,⽂化传播有不同的分类⽅式,()指通过个⼈或群体的迁移活动。

例如,移民、军队、征服战争等,把他们原有的种族/民族⽂化传播到新的⽂化地域。

A、接触传播B、扩展散播C、刺激性传播D、迁移散播第5题,()指⼀种新的⽂化形态替代旧的⽂化形态,表现为⽂化的变⾰、进步过程。

A、⽂化继承B、⽂化迁移C、⽂化崛起D、⽂化转型第6题,()是指⼀地区、⼀社团、⼀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众所信奉、接受的⽂化。

A、⼤众⽂化B、通俗⽂化C、消费⽂化D、亚⽂化第7题,()⼜称集体⽂化,指与主流/主导⽂化相对应的那些⾮主流的、局部的⽂化现象,指在主流/主导或总体⽂化的背景下,属于某⼀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活⽅式。

A、⼤众⽂化B、通俗⽂化C、消费⽂化D、亚⽂化第8题,当⽂化陷⼊⼀个统治和反抗的过程并成为政治⽃争场所的时候,它才具有政治的性质和功能,成为⼀种()。

A、⽂化政治B、⽂化战争C、⽂件经济D、⽂化科学第9题,以下对科学、科学史、科学⾰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科学是指⽐较⼈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系统的⾃然知识。

B、现代科学的宏伟⼤厦,是⼈类⼼灵最伟⼤的胜利。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比较文化学》网课测试题答案1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比较文化学》网课测试题答案1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比较文化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文化源地指文化事物(或现象)或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指人类文化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祥地。

()A.错误B.正确2.在人类历史上,胡格诺教徒、()都出现了大量的离散群体。

A、苏格兰人B、犹太人C、波希米亚人D、亚美尼亚人3.在部族、种族、民族、国家文化中,个体或者群体由于同一或者相近的家族、姓氏、血缘、性别、语言、信仰、宗教、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构成了较稳定的身份认同机制。

()A.错误B.正确4.以下对比较文化学的描述正确是()。

A、比较文化学产生于1960年代,从属于社会学、人类学范畴,是一种说明世界的新范式。

B、比较文化学主要研究社会地域文化、世界各国文化的各种样态,以及考察世界的各种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关联性等。

C、比较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从过去到现在的历史、思想、文学等诸现象。

D、比较文化学运用“比较”的手法进行研究的目的是最终解明与本国文化异同。

5.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A.英语B.法语C.俄语D.汉语6.在西方,知识分子具有以下特征()。

A.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懂得使用象征符号来解释宇宙人生B.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形成一个与社会中其他阶级不充分整合的、不依附于现存体制的、“自由飘游”的、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C.不占有生产资料,为挣工资而被雇用从事体力或技术劳动的社会阶层D.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对时政采取批判态度,对现状往往不满7.对后殖民主义的观点和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后殖民文化批评是197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B、后殖民主义认为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以及艺术的价值与传统具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并作为跨文化的普适性标准,被认为是居于世界文化主导地位的C、后殖民主义批评涉及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的问题、文化霸权与文化身份、文化认同与阐释焦虑、文化殖民与语言殖民、西方艺术标准与异国情调、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等问题D、后殖民文化批判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冲突的内涵和实质,以及这种文化冲突与殖民主义统治的历史联系,有利于我们8.在部族、种族、民族、国家文化中,个体或者群体由于同一或者相近的家族、姓氏、血缘、性别、语言、信仰、宗教、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构成了较稳定的身份认同机制。

18秋[福建师范大学]《比较文化学》在线作业二1

18秋[福建师范大学]《比较文化学》在线作业二1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福师《比较文化学》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文化圈"根据不同的文化表征标准则有众多种划分方法,按()划分为澳大利亚飞去来器、东南亚吹箭筒等文化圈。

A、婚姻生活B、地区C、人种D、物质文化第2题,()消费主义文化是西方国家进入消费社会后所出现经济与社会生活形态。

A、大众文化B、通俗文化C、消费文化D、亚文化第3题,当文化陷入一个统治和反抗的过程并成为政治斗争场所的时候,它才具有政治的性质和功能,成为一种()。

A、文化政治B、文化战争C、文件经济D、文化科学第4题,文化传播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指通过个人或群体的迁移活动。

例如,移民、军队、征服战争等,把他们原有的种族/民族文化传播到新的文化地域。

A、接触传播B、扩展散播C、刺激性传播D、迁移散播第5题,()是对新的现象、新的活动、或新的事物的观察,并通过抽象思维和日常经验所获得的先在知识提供新的理由来解释这些认知/知识。

A、创新B、创造力C、发现D、发明第6题,()是指一种或者多种文化在构成形式、文化发展、社会制度、地域特征等表现出来的类别形态。

A、文化模式B、文明C、文化圈D、文化类型第7题,()指某些文化群体因为战争、政治、文化(尤其是宗教)、社会冲突等离开其文化源地(种族/民族区域、祖国等),分散定居于异族地区或者外国,从而定居在其他国家或者不同的文化地域,并且以某种方式保存其原本的族群文化。

A、世界公民B、离散群体C、个体公民D、民族公民第8题,()研究一种或者多种文化的地理分布、扩散及其变化,研究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文化在起源、传播/扩散、文化转变与地域环境的关系。

A、文化地理学B、文化传播学C、文化交流学D、文化变迁学第9题,()习得指本族语(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主要研究中介语(Interlanguage)、学习者心理、学习者文化、社会情景等。

《比较文化学在线考核作业(汇编)

《比较文化学在线考核作业(汇编)

比较文化学期末考核题名词解释1.大众文化答:大众文化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

2.全球化答:人类集团之间的联系,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加强,最后形成全球性的联系,这个过程叫全球化。

3.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4.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是指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替代旧的文化形态,表现为文化的变革、进步过程。

简答题1.简述文化与身份认同。

答:身份认同是对主体自身的一种认知和描述,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由于文化主体之间的不同,所以需要主体的身份认同,文化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身份认同的嬗变。

身份认同主要是文化认同问题,主要由主体的个体属性、历史文化和发展前景组成。

身份认同感和身份认同度则表征个体在诸多文化个体间的身份确认度。

这个词语,如今主要出现在哲学、文学、人类学、社会学、电影等方面。

建筑领域中除了用于建筑师作为文化个体来讨论,而对于建筑物则极少有引用。

2.简述方言、民族语言与标准化语言的关系。

答:1)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方言是在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其他语言因为学习、工作和环境的影响,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2)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

其他语言是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而演变。

3)方言也是语言系中的一部分,方言之方就是“地方”的方,言是“语言”一词的省略。

任何一种方言都是语言。

其他语言和方言组成了“语言”这个大家庭,彼此相互依存。

3.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18秋[福建师范大学]《比较文化学》在线作业二4

18秋[福建师范大学]《比较文化学》在线作业二4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福师《比较文化学》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以下对科学、科学史、科学革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科学是指比较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系统的自然知识。

B、现代科学的宏伟大厦,是人类心灵最伟大的胜利。

C、科学革命,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

D、科学革命是对科学体系的简单改良。

第2题,()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A、文化传统B、文化传承C、文化基因D、非物质文化遗产第3题,()消费主义文化是西方国家进入消费社会后所出现经济与社会生活形态。

A、大众文化B、通俗文化C、消费文化D、亚文化第4题,当文化陷入一个统治和反抗的过程并成为政治斗争场所的时候,它才具有政治的性质和功能,成为一种()。

A、文化政治B、文化战争C、文件经济D、文化科学第5题,以下对战争的描述错误的是()。

A、战争的根源在于对自然环境的争夺和人类的生物本性。

B、战争是在奴隶社会后期出现的。

C、私有制、阶级压迫和经济利益的冲突,成为发生战争的基本根源。

D、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第6题,()习得指本族语(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主要研究中介语(Interlanguage)、学习者心理、学习者文化、社会情景等。

A、方言B、标准语言C、第二语言D、媒介语言第7题,()又称集体文化,指与主流/主导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流/主导或总体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A、大众文化B、通俗文化C、消费文化D、亚文化第8题,()是一种借喻,指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的,主动或被动,自觉与不自觉而置入社会主体的文化最小信息单元和最小信息链路,主要表现为信念、习惯、价值观等。

A、文化传统B、文化传承C、文化基因D、非物质文化遗产第9题,文化的地域类型可分为大陆文化、海洋文化与岛国文化,()代表首推英国和日本。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比较文化学A》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比较文化学A》答案

比较文化学试卷A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1. 中国“文化复兴”: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是中国国民党台湾地区行政当局为了“复兴中华文化”而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也是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在大陆南昌发动的“新生活运动”的延续。

2. 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3. 宗教文化: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

4. 社会公平:社会公平,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重大的发现与发明对文化变革的影响。

答: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结晶,对我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而当今网络传播对文化发展来说,比以往每一次传播手段更新,在更大的程度上推动了文化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的三个主要表现(1)科学技术中的发明和创造,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

(2)科学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3)科学技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2. 简述社会改革与理想主义对文化变革的影响。

答: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所揭示的性质和特点来看,我国当前进行的社会改革并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不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相反是要实现兴利除弊,要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具体来讲,当前中国社会改革的实质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体制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因为任何一个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内容都是它的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如何,往往决定这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所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首要任务就在于紧紧围绕生产力发展这一核心,彻底变革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旧体制。

福师23秋《比较文化学》在线作业一-答案4

福师23秋《比较文化学》在线作业一-答案4

福师《比较文化学》在线作业一-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也称为普通话、国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是人们(群体)在公共交流时普遍使用的标准化语言,它往往是一种或者多种方言经过标准化过程完善而成。

【A.项】方言
【B.项】标准语言
【C.项】第二语言
【D.项】媒介语言
[正确选择]:B
2.当文化陷入一个统治和反抗的过程并成为政治斗争场所的时候,它才具有政治的性质和功能,成为一种()。

【A.项】文化政治
【B.项】文化战争
【C.项】文件经济
【D.项】文化科学
[正确选择]:A
3.工业
4.0 (Industry 4.0)是2013年4月()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

【A.项】英国
【B.项】法国
【C.项】德国
【D.项】美国
[正确选择]:C
4.()是对新的现象、新的活动、或新的事物的观察,并通过抽象思维和日常经验所获得的先在知识提供新的理由来解释这些认知/知识。

【A.项】创新
【B.项】创造力
【C.项】发现
【D.项】发明
[正确选择]:C
5.()消费主义文化是西方国家进入消费社会后所出现经济与社会生活形态。

【A.项】大众文化
【B.项】通俗文化
【C.项】消费文化
【D.项】亚文化
[正确选择]:C
6.政治文化有3种类型,不包括()。

【A.项】蒙昧型政治文化
【B.项】服从型政治文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化学》试卷A
1. 中国“文化复兴”
答: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是中国国民党台湾地区行政当局为了“复兴中华文化”而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也是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在大陆南昌发动的“新生活运动”的延续。

2.文化软实力
答: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

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

3.宗教文化
答: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宗教本身是一种以信仰、道德律法、礼仪制度为核心的文化,同时衍生出宗教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文化体裁。

4.社会公平
答:社会公平,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

包括生存公平、产权公平和发展公平。

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一直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和核心价值,也是社会主义的魅力所在,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重大的发现与发明对文化变革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