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什么》导学案

合集下载

《声音的产生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2. 掌握声音的特性及其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一些常见的声音现象。

导学内容:一、声音的产生原理1. 声音是什么?2. 声音的产生原理是什么?3.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的影响;2. 声音的音调和音量的观点;3.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

三、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1. 声音在通讯中的应用;2. 声音在音乐中的应用;3. 声音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导学步骤:一、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声音,让学生猜测声音的来源,并引出声音的产生原理。

二、进修1. 声音是一种由物体震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而成。

2. 声音的产生原理是由物体震动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的震动,产生波动从而形成声音。

3. 声音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播,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

三、实践1. 让学生用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模拟不同音调和音量;2. 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路径。

四、应用1. 让学生思考声音在手机通讯中的作用,并讨论声音在通讯中的重要性;2. 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讨论声音在音乐中的表现形式;3. 让学生了解声音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并讨论声音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声音的特性及其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声音这一自然现象。

六、拓展1. 让学生钻研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 让学生探讨声音在环境珍爱中的作用,如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还能够掌握声音的特性及其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和理解,为他们更深入地进修声音和声学领域打下基础。

导学案-第一章 声现象

导学案-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是什么【课前预习】1、用手摸一摸家里正在发声的电视机的喇叭或音箱,你可以感觉到喇叭在_________。

2、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___。

3、通过课本活动1.2,你可以得出,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中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是以波动的形态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_。

声音还具有能量,叫做_________。

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在水中传播要比空气中要______,在钢铁中传播比水中还要_________。

【课堂重点】〖学习过程〗一、活动1.1探究声音的产生:通过使一张报纸、一根橡皮筋、一杯水、一个笔帽发出声音,归纳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的不同,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二、活动1.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吗1.平时人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的。

2.通过实验探究声音是否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3.实验探究真空是否能够传播声音。

①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正在抽出空气的玻璃瓶内,声音会____________。

②通过推理,我们可知,声音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声音是一种波通过演示实验及观察水波知道声音也是波,叫声波。

四、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速)阅读课本P10内容知道,通常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_______m/s,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________m/s,声音在钢铁中传播速度________m/s。

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声能。

〖要点归纳〗1、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产生的。

2、我们把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但不能在______传播4、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做_______,是一种疏、密相间的波。

5、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头,这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________。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2. 掌握声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

3. 能够诠释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波的传播方式3. 不同媒质中声波的传播特点4. 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者音效,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 进修a. 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当物体震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跟着震动,形成声波。

声波通过空气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

b. 声波的传播方式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而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更快。

c. 不同媒质中声波的传播特点在固体和液体中,声波传播更快更遥,因为这些介质的分子更密集,能够更好地传递震动。

而在空气中,声波传播距离较短,容易被阻挡或衰减。

d. 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声音在平时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电话通讯、音乐演奏、语音识别等。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声音技术。

3. 拓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声音现象,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有哪些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能够诠释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1. 回答以下问题:a.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b. 声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c. 举例说明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2. 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声音现象,分析声音传播的原因。

五、延伸阅读1. 《声音的奥秘》2. 《声音科学》六、导学反馈1. 学生通过作业展示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

2. 学生根据延伸阅读内容,拓展对声音科学的知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1、声音是什么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1、声音是什么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1、声音是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概念和特点;2.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掌握声音的基本性质和测量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教具:音叉、响板、弹簧、音频设备等;3.实验器材:空瓶子、电吹风等;4.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自然界中不同声音的声音片段,让学生感受不同声音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探究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实验一:使用音叉和弹簧进行实验。

–步骤:a.学生手持音叉的一端,将其在响板上敲击;b.观察响板的震动和声音的产生;c.将音叉的另一端贴近耳朵,观察声音的传播。

•实验二:利用空瓶子和电吹风进行实验。

–步骤:a.将空瓶子的口部对准电吹风的出风口;b.打开电吹风,调节不同的风速;c.观察空瓶子的瓶口是否产生声音。

知识讲解1.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并由此引入声音的概念和特征。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而能够使人听觉器官产生听觉感觉的物理现象。

•声音的特征:–高低音调:与声音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高则声音高,频率低则声音低;–响度:声音的强弱程度,与声音振幅有关;–音色:声音的独特特征,由声音的谐波构成。

2.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

•机械振动传播:声音通过物体的振动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产生的,因此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空气中的声音速度约为343米/秒。

实践应用1.针对声音的特性和传播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个人交流:声音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如语言、电话等;•音乐及演出:声音是音乐和演出的基本元素,如乐器演奏、演唱会等;•震耳欲聋声音:如火车喇叭、汽车喇叭等警示声音;•音响系统:声音通过扩音器、喇叭等设备放大和传播;•声纳及雷达:声音传播的原理可应用于声纳和雷达等技术。

声音的产生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神秘的声现象。

这节课同学们需要掌握:◇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相关。

一、知识准备回顾复习,链接已有知能,为新知做储备。

联想:自然界中物体的存有状态通常有三种:、液体和。

物体沿着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做,往返一次就叫做振动了一次。

二、小组探究活动动手操作,亲历探究过程,提升实验技能。

探究1: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1)用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说话;(2)拨动张紧的橡皮筋;(3)用手搅动脸盆中的水;(4)吹笛子;(5)用鼓槌敲鼓,再用手按住鼓面。

归纳结论: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

探究2:声音传播的条件实验:(1)把耳朵贴在桌面一端,请另一同学轻敲桌面另一端;(2)用细棍轻轻敲击玻璃鱼缸的外壁,水中的鱼立即受惊游动;(3)阅读教材真空罩实验,获取相关信息。

归纳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三、典例剖析典题精析,共享思维心路。

例1如图1甲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

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

如图1乙,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振动引起的。

思路剖析:任何一个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喇叭“唱歌”(发声)时,纸盆上的纸屑就随之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的“唱歌”声是因为纸盆的振动产出的。

笛子是一种乐器,管内充满了空气,平时管内空气静止不动的,吹笛子时,笛子管内的空气柱会发生振动,笛子就发出了声音。

变式练习1:小槌敲击音叉,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嗡嗡的声音;用手接触一下,手有麻的感觉;放入水中,能够观察到水面有大量水珠被激起来,如图2所示。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第二章声现象声音就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关键方式,就是常用的物理现象.本章通过对声现象的自学,并使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声的利用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就是本章科学知识的基础,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社会的广为注重,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将沦为一个代莱热门话题.本章共有4节:1.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诉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在相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以及我们就是怎样听见声音的.2.第2节“声音的特性”,介绍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探究了决定它们的因素,以及超声波、次声波.3.第3节“声的利用”,了解了声与信息、声与能量.4.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掌控”,了解了噪声的来源、危害,以及掌控噪声的途径.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学安排了若干个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物理实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1.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晓得声音就是如何产生的;晓得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晓得声音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晓得声源测距的原理;晓得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同意它们的因素;晓得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晓得噪声的危害和掌控噪声的三种方法.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的,体验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参观和播放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三环:自学展现意见反馈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培育学生对科学的爱好,并使学生乐意积极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自学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等有关科学知识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特别就是关心残疾人.通过介绍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减少学生对科学的爱好.【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掌控噪声的三种方法.【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鼓励学生确切地介绍声在社会生活、科技中的利用.【课时建议】本章共计4节,建议5课时.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第2节声音的特性 (1)课时第3节声的利用………………………….1课时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转换法:在重新认识声音就是由表达意见体振动产生的过程中将看不到的振动通过水花溅、纸屑跳动、乒乓球跳动等现象彰显出.2.比较归纳法:通过比较物体发声和未发声的区别以及对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3.实验推理小说法: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应用领域了实验与推理小说结合的方法.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型崭新讲课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重新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晓得声音就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3.晓得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晓得声音在相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4.介绍人类听见声音的过程;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耳就是如何听见声音的;晓得骨传导的原理和应用领域.备课笔记教导学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目过程与方法步探究问题的方法.标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1.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培育学生对科情感、态度学的热爱.与价值观2.通过自学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鼓励学生维护自己的耳朵,同时学会关心残疾人.橡皮筋、塑料尺、锣、小提琴、口琴、教学教具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重点准备工作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教学1课时难点传播的条件.课时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振动停止,发声也立即停止.2.相同表达意见体的表达意见部分通常相同.钢琴就是依靠琴弦的振动表达意见的;瀑布就是依靠水课前的振动发声的;青蛙是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进度表习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还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但无法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稳固教师鼓励学生备考上一章内容,并传授学生所搞的习题(教师可以存有针对性地放复习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声音的产生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声音的产生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声音的产生》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基本特征。

2. 掌握声音的传播规律及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平时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二、导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音的传播规律3. 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可以播放一段不同声音频率的音频,让学生听后猜测是什么声音,并引出声音的产生是由什么引起的问题。

第二步:进修1. 声音的产生原理- 声音是由物体震动引起的,当物体震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跟着震动,产生声波。

- 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的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2. 声音的传播规律- 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一般是通过空气传播。

- 声音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 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温度: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 湿度:湿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 噪音:噪音会干扰声音的传播,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第三步:讨论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声音在不同环境中传播的情况,以及如何改善声音传播效果。

第四步:实践让学生利用手机或录音设备录制不同环境下的声音,并观察声音传播的情况,体会不同因素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声音的产生原理、传播规律及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诠释和分析平时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五、作业1. 思考并总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2. 观察并记录身边不同声音的产生原理。

3. 搜集一些关于声音的科普知识并分享给同砚。

六、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声音的应用,如声波在医学、通讯、音乐等领域的应用,并展开相关的钻研和讨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 基本概念回顾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需要声源、传播介质和接收器。

•声源是产生声音的物体。

•传播介质是声音传播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接收器是接收声音的物体。

1.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 声音的特性2.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声音的强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2.2 音调与频率•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密切相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单位是赫兹(Hz)。

2.3 声音的音量•声音的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

•音量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2.4 回声•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回声的产生需要有声源、障碍物和接收器。

3. 声音的利用与保护3.1 声音的利用•声音的利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广泛,如广播、电话、音乐等。

•声音还可以用于声纳、超声波等技术。

3.2 噪声与对策•噪声是指给人们带来不适的声音。

•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害,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护听力。

4. 思考题1.请列举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2.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顺序是怎样的?3.音调与频率有什么关系?声音频率越高或越低对应的音调是高音还是低音?4.什么是回声?回声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5.声音的利用有哪些方面?你还能举例说明声音的利用吗?6.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听力?5. 作业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2章的课后习题,巩固对声音和声现象的理解。

《声音的变化》导学案

《声音的变化》导学案

《声音的变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及其传播方式。

2. 掌握声音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了解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时的变化规律。

4. 能够分析声音的频率、振幅、波长等属性,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知识铺垫1.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振动传播而成的,具有一定频率、波长和振幅,是人类感知外界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

2. 声音的产生原理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受到影响而振动,传递到耳膜上就会产生声音。

声音的产生离不开振动的过程。

3.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其中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4.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频率、振幅、波长等属性,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导学内容1.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为什么?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m/s。

这是因为空气分子的质量轻,相互之间碰撞频率高,传播速度较慢。

2. 声音的频率是如何影响声音的音调的?声音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3. 什么是共振?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频率与其自身固有频率相同的外力作用时,会产生振幅的增大现象。

4. 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次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5. 声音的频率、振幅和波长有什么关系?声音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声音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高。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原理、传播方式,掌握了声音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了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变化规律。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分析声音的频率、振幅、波长等属性,将声音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声音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单元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单元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导入与导学1. 导入•引入音乐或其他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存在。

2. 导学•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

二、声音的产生1. 声音的产生方式•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请举例说明。

2. 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振动,从而形成声波,并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3. 声音的三要素•高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音色:与声源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声源产生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三、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传播媒介•提问:声音可以传播的媒介有哪些?2. 声音的传播方式•答案: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 声音传播的特点•声音是横波,会沿着传播方向振动,所以声音传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

四、实践探究1.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传播的方式和速度。

2. 实验材料•长木棍、铃铛、手机、计时器。

3. 实验步骤1.将铃铛系在一端木棍的一头。

2.两人分别拿着木棍的两头,其中一人敲击铃铛。

3.另一人用手机计时器计算敲击铃铛的时间和听到声音的时间差。

4.根据时间差和木棍长的比例计算声音传播的速度。

4.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声音传播的速度和传播方式。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方式、产生原理和传播特点。

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而声音的传播是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的。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验探究,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声音的传播速度。

六、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注意:以上文档为模拟输出,仅供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导学案设计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本次复习导学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1. 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振动产生,并通过介质传播的能量;•声音是一种可以被人耳感知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 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公共广播系统:通过扩音器将声音传播到远处;•电话系统:通过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传达信息;•音乐系统:通过扬声器放大声音,提供良好的音质。

四、导学要点整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公共广播系统、电话系统和音乐系统。

五、课堂练习1.主观题:声音是一种什么波?2.客观题: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最快?a)固体b)液体c)气体d)都一样速度六、课后作业1.思考并写出你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声音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阅读课本第二章内容,做好笔记和思考题。

七、复习要点总结•声音是一种振动,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以上是《声现象》单元的复习导学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后,同学们应该对声音的定义、传播特点,以及声音的产生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导学案2:声音是什么

导学案2:声音是什么

声音是什么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4)知道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掌握声速相关的计算。

【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进行声速的计算。

【课前预习】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中传播。

【课堂导学】1、组内助学2、小组展示3、精讲点拨【活动1】声音的产生〖试一试〗利用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等身边物品,使它们发出声音。

试试看,你有多少种方法?〖想一想〗(1)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3)只有固体能发声吗?液体和气体呢?〖做一做〗(1)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吗?如何论证?(2)敲击后依然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吗?如何论证?(3)敲击鼓面发声时,鼓面在振动吗?如何论证?(4)能不能列举出一些发声体不振动的事例呢?〖总结〗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

2.发声的物体叫做。

3.固体、、都能成为。

4.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法。

【活动2】声音的传播〖做一做〗(1)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仔细聆听。

再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你又听到了什么?(2)把耳朵贴在盛水鱼缸外面,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什么?〖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在中传声效果好。

举一些气体、液体、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

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气体、液体、固体统一称为 。

〖想一想〗离开介质声音一定无法传播吗?如何论证?(1)器材:(2)步骤:(3)现象:(4)结论:〖总结〗【活动3】声音是一种波 声能〖想一想〗声音传播为什么一定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又以什么形式传播呢?〖活动〗(1)阅读:课本9-10页。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原因和传播介质。

学习难点:理解声波的传播形式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5-38回答下列问题)(一)声音的产生1、用两根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2、拨动伸出桌面少许的直尺让其发声。

观察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3、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发声物体叫什么?(二)声音的传播4、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用手轻轻刮擦桌面,看能否听到声音,说明什么可以传声?5、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什么可以传声?6、我们能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说明什么可以传声?7、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8、航天员在太空中只能通过无线电进行交谈,为什么?(三)声速9、声音传播的快慢用什么来描述?10、声速与什么因素有关?11、15℃时,空气中的声速约是。

12、为什么会产生回声?(四)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13、人们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分别是什么?预习检测1.在听歌唱家韦唯和谭晶演唱时,人们听到的歌声是由于他们声带而产生的。

2.小明在家吹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产生的。

3.15℃时,声速约为。

4.古代士兵为了及时发现敌人的骑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上时,地面发声较轻B.马蹄声不能沿地面传播C.马蹄声不能沿空气传播D.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5.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大D.以上说法都正确二、小组合作1、百米赛跑时,站在终点的裁判员要看发令枪冒出的白烟计时,不能听到枪声计时,为什么?2、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一位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下敲击声,为什么?如果水管里还有水又能听到几下敲击声?3、小明在大山前呼喊,经过两秒听到回声,求小明与大山之间的距离?三、点拨提升1、研究问题的方法:①转换法:用水花四溅和乒乓球的弹跳来反映音叉的振动②理想实验法(科学推理法):真空铃实验反映真空不能传声③类比法:用水波类比声波2、回声测距要注意×1/2四、当堂检测1.小宇在观看龙舟赛时,他听到的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_____而产生的,并经过_____传入他的耳朵。

《声音是什么》 导学案

《声音是什么》 导学案

《声音是什么》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

2、了解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形式。

3、知道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5、认识声音的应用和危害。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1)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

(2)理解声音的频率和波长。

三、知识讲解(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的振动,从而产生声波。

例如,击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弹琴时,琴弦振动产生声音。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已经产生的声音仍会继续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例如,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对话,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例如,在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秒,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1500 米/秒,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5200 米/秒。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波是一种纵波,即介质的振动方向与声波的传播方向平行。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2)音调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频率是指物体在 1 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2、响度(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2)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1)音色也叫音品,是指声音的特色。

(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的发声体。

(四)声音的应用1、传递信息(1)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病情。

(2)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鱼群的位置等。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导学案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导学案
快速入题。
明确探究的内容。
二、科学探究
(30分钟)
提出假设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实践:用你的手轻轻地放在自己喉咙的部位,然后读出今天研究的问题,注意手上有什么感觉。(边演示边讲)
师:手上有什么感觉?
师:通过刚才的实践,猜一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按要求进行个人实践。
交流手上的感觉。
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导学案
探究内容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探究目标
科学探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观察物体发声的实验;能对不同物体发声过程中的现象进行观察;能对实验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分析、概括,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人合作、与人分享。
科学知识:发现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不同,不同的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师: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指导。让学生在操作中尽量避免无关因素的影响,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明确实验要求。
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并作好记录。
小组分析、讨论现象中的共性,得出结论。
实践操作,获取物体发声时的表象。
汇报
师: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引导汇报,组织小组间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现象和讨论的结果。
探究重点
能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概括等活动,发现物体发声是由振动引起的。
探究准备
音叉、直尺、文具盒、橡皮筋、实验记录表
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
教师指导
学生探究
探究意图
一、引出主题
(1分钟)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来研究“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板出课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导学案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导学案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验证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难点(1)观察和分析物体振动与发声的关系。

(2)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振动现象与声音产生的联系。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

比如,鸟儿的歌声、汽车的喇叭声、人们的交谈声等等。

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有趣的问题。

(二)知识讲解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水等)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介质传播,到达我们的耳朵,使我们听到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弹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声音;说话时,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2、振动的概念振动是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往复运动。

振动有一定的频率和幅度。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低,幅度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三)实验探究1、实验一:钢尺振动发声(1)实验器材:钢尺(2)实验步骤:将钢尺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按住钢尺的另一端,使钢尺大部分在桌面外。

然后用手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并倾听发出的声音。

(3)实验现象: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钢尺停止振动,声音消失。

(4)实验结论:声音是由钢尺的振动产生的。

2、实验二:音叉振动发声(1)实验器材:音叉、乒乓球、细线(2)实验步骤: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在音叉旁边,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并倾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3)实验现象: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同时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音叉停止振动,乒乓球不再被弹开,声音消失。

(4)实验结论: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

3、实验三:声带振动发声(1)实验器材:镜子(2)实验步骤:面对镜子,发出声音,观察自己的喉咙部位。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第一部分:导入1. 引入话题:大家有没有想过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声音,比如汽车的喇叭声、鸟儿的歌声、人们的交谈声等等。

那么,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们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2. 目标明确: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将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知识讲解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当物体震动时,就会产生声波,从而形成声音。

例如,当我们弹奏吉他时,琴弦的震动就会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常见的介质包括空气、水和固体等。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影响声音的传播距离和传播方向。

3.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幅、速度等特性。

频率越高的声音,听觉上就越尖锐;振幅越大的声音,听觉上就越响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1. 案例一:电视机的声音为什么是从扬声器传出来的?解析:电视机中的扬声器接收到电视机内部的电信号,通过震动产生声波,从而产生声音。

这就是声音的传播过程,由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再通过扬声器传播出来。

2. 案例二:在水中传播的声音为什么听起来会不同于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解析:水和空气的密度不同,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因此,同一声源在水中和空气中传播时,听起来的声音会有所不同。

这也说明了声音传播的介质对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有影响。

第四部分:实践应用1. 实验一:用橡皮筋和空罐制作简易的弹簧震动器,观察声音的产生过程。

2. 实验二:在水中放置声源,比较在水中和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的听觉效果。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声音传播实验方案,观察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规律。

第五部分: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了声音传播的基本规律。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加理解声音的作用,更好地利用声音传播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特性。

2. 掌握声音的频率、振幅和波长的观点。

3. 能够诠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4. 能够利用声音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二、进修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声音的频率、振幅和波长。

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4. 声音的应用。

三、进修内容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震动的物体使周围介质产生震动,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特性:声音是机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3m/s。

3. 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下,单位为赫兹(Hz)。

4. 声音的振幅:声音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大小,单位为分贝(dB)。

5. 声音的波长:声音的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干系,波长越长,频率越低。

6.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7.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通讯、音乐、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进修方法1. 理论进修:通过教室讲解、教科书阅读等方式掌握声音的基本观点。

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3. 讨论交流:与同砚讨论声音的应用领域,拓展对声音知识的应用认识。

4. 练习稳固:通过习题练习,检验对声音特性的掌握水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进修评判1. 参与度评判:教室表现、实验操作、讨论表现等。

2. 考核评判: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

3. 实践评判:应用声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判。

六、进修反思1. 思考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思考声音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思考未来个人如何运用声音知识做出贡献。

《声音的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传播》导学案一、导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原理,了解声音传播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一些实际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二、导学内容1. 声音的定义及特点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原理3. 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三、导学流程1. 开篇问题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声音?声音有哪些特点?2. 学习声音的定义及特点首先,介绍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到人类耳朵中所听到的声响。

然后,让学生一起讨论声音的特点,如有频率、振幅、波长等。

3. 学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原理进入主题,向学生解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原理:声音产生后,物体会振动周围的空气分子,使得分子间发生压缩和稀疏,导致声波的传播。

并通过实验演示声波的传播过程,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原理。

4. 讨论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如介质的密度、温度、湿度等,以及非常重要的障碍物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带领学生思考如何改善声音传播的效果。

四、课堂活动1. 听音辨物:播放一段无声视频,并让学生听音辨物,增强他们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2. 实验探究:设置实验,让学生自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总结实验结果。

3.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声音传播中的影响因素,并分享各自的见解。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完成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实地观察: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实地观察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情况,并撰写观察报告。

六、教学反馈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反馈和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课后延伸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扩展了解声音传播的其他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上为《声音的传播》导学案,希望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愿学生在探索声音传播的过程中,不断汲取知识,丰富思想,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声音是什么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通过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二、课前预习导学:
㈠、声音的产生:
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__________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
2.声源: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

如固体、液体、气体。

㈡、声音的传播:
1.介质: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介质,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2.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3、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们叫做____________,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______________回来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__;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时间差为_____________,当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使声音更________________.
㈢、声速
1.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质的传播声音的速度_________,在固体中传播最_____,在气体中传播最____。

在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
2.影响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探究导学:
引题: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对于声音,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⑴想想做做:
①同学们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有什么感觉?
②请同学们用一根橡皮筋、一把直尺、一杯水,一张纸、一张硬纸片和木梳,试着使它们发声,同时观察这些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通过观察和体验,你能发现声音产生时有什么共同特征?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⑵敲鼓时,鼓面的振动不易观察,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演示鼓面的振动。

⑶①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你能看到音叉在振动吗?请设计实验来演示音叉的振动。

想一想,你有几种办法?
②你们有办法让音叉的声音马上停止吗?
⑶以上实验说明固体是靠振动发声的。

液体、气体也能振动发声吗?请举例说明。

知识链接:你知道动物是怎样发声的吗?除了下面列举的例子外同学们知道那些?上网查一查。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猜想:。

想办法在课余时间进行或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方法。

实验探究:液体能否传播声音?(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你一定能发现
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当然你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其它方法进行。


将两块石头放入水中→用力碰撞→能听到石头碰撞时的声音吗?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能总结出声音的传播条件吗?
课堂小练兵:①水上芭蕾选手的头部潜入泳池中时,为何仍能随音乐起舞?
②有大陨石撞上月球时,地球上的人能否听到撞击声?
③在月球上宇航员们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声音,有办法让他们交谈吗?
3、声音的传播速度
想一想:①夏天的雷雨天气,同学们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这说明了什么?
②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时,在哪种介质中传播得最慢?
观察右面的声速表,你能从中发现什么们的规律?
知识链接:回声和人耳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回声,只有当反射回来的回声与原来的声音的时间间隔超过0.1S时我们的耳朵才有分辨开来。

2、人耳的构造
四、学习目标检测(课时训练):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
2.声音必须靠__________传播,它在_______不能传播.
3.1标准大气压下,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
4.铁路工人为了尽快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在铁管的另一端敲击铁管,出现的现象是()
A.只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B.只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C.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D.先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6.在运动场上举行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精确计时,应该()
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
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
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较快,而声音的传播速度要慢得多
7.在较狭小的岩洞中说话,听起来比野外洪亮得多?这是为什么?
能力拓展:
1、被誉为“亚洲第一井”的科学钻井工程,正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进行,这是一口设计直径为156 mm、深5 000 m、用于地下科学研究的深井,若在工程进行中测量钻井深度,从井口向下发射平均速度为340 m/s的声波,20 s后接收到回声,则井的实际深度为多少?
2、在一雷雨夜,小明在看见闪电后6s听到雷声。

求闪电位置与小明相隔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