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新结构主义经济学
陈世清:什么是结构经济学
![陈世清:什么是结构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b5a51927bd64783e09122b10.png)
陈世清:什么是结构经济学——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新古典线性发展观提要:林毅夫的所谓“新结构经济学”并没有真正超出要素分析的范畴而上升到结构分析的高度,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构经济学。
打着结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旗号的所谓“世界工厂论”、“要素禀赋论”、“劳动密集论”、“比较优势论”等理论背后的新古典线性发展观和线性发展模式不可能解释经济现象、认识经济规律、揭示经济本质、指导经济发展。
为了掩盖其“比较优势论”、“要素禀赋论”、“市场换技术论”只重要素分析不做结构分析的线性思维分析在经济理论方面遇到的尴尬和实践方面遇到的困境,林毅夫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对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市场和政府之间的“结构”和发展中国家的“结构变迁”关系做了一番“结构”分析,而他的所谓“结构分析”只不过是在原来属于平面二维分析的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多了一层要政府顺应他的“比较优势论”制定政策的建议,似乎他的经济分析也属于经济“结构”的分析而不仅仅是要素分析。
但我们只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经济结构的分析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而不仅仅是看字眼,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林毅夫的所谓“新结构经济学”并没有真正超出要素分析的范畴而上升到结构分析的高度,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构经济学。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评价新结构经济学的主要贡献的依据,应该是它所提出的新的政策见解,以及由它引发的未来研究议题的相关性。
”⒅这说明林毅夫自己也认为他的“新结构经济学”不是新的经济学范式,不是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甚至不是新的理论,而只是新的经济政策。
虽然他在新近出版的《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一书中开辟专章“流派之争与范式的变迁”,但该章正文中只有“为人生赋予意义”、“增长的演进”、“破解财富之谜”、“收敛与发散的解释”、“对发展的思考”、“新的战略思考的必要性”,似乎没有任何真正和“范式”、“范式的变迁”有关的文字⒆。
应用文-“新结构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中国学派”
![应用文-“新结构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中国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e2a2576014791711cd791722.png)
“新结构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中国学派”'“新结构学”与经济学的“中国学派”新结构经济学的提出,是有重大意义的。
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经济学界开始出现“中国学派”2007年,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应剑桥大学之邀,在一年一度的马歇尔讲座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中国经济的成功的以及对华盛顿共识的反思。
两年后,此次讲座的内容由北大出版社出版了专集《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
这时的林毅夫已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有了很多到世界各地考察的机会。
他发现,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中国发展中的问题相似,中国的经验可以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参考。
但主流经济学界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经验知之甚少,还有很多误解。
为此,他又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解读中国经》一书。
2000年诺奖获得者赫克曼评价说:“这本书向很多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信条提出了挑战,并解释了在现实中照搬这些原理是如何对许多转型国家造成灾难性后果的。
”在此基础上,2009年,林毅夫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的概念。
2012年,他又出版了《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一书。
新结构经济学正式以相对完整的理论形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林毅夫教授认为,“新结构经济学”是整个发展经济学中正在兴起的第三波思潮。
“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结构经济学”堪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称发展经济学的第一波。
当时的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穷落后,是因为这些国家没有发达国家先进的现代化资本密集型大产业,其原因则是市场失灵,依靠市场的自发力量无法将资源配置到现代化的产业中。
他们主张用进口替代的战略,以政府主导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来发展现代化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大产业。
但的结果并不成功。
上世纪80年代初,经济界反思结构主义政策的失败,催生了发展经济学的第二波思潮——新自由主义。
当时主流的看法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经济发展缓慢,是因为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对市场过多的干预导致资源错配,寻租、腐败横行。
新结构经济学(典藏版)
![新结构经济学(典藏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d0f35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2.png)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已仔细拜读,相信林毅夫先生不仅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更会成为历史上与李嘉图、凯恩斯齐名的经济学 家。
这本书的学术性比较强,也买了实体书,线上线下断断续续看完的,但是因为之前看过林教授其他的书籍, 其经济思想也有较多的提及,反倒这一本在看的过程中比较乏味。
先赞后看,林毅夫老师的代表作新结构经济学,之前也听说过这本书,现在终于有幸开始阅读这本书,希望 这次收获满满。
评论与回应2
增长报告和新结构经济学
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政府在 结构变迁动态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林毅夫(1952年10月15日-),经济学家,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毕业于耶鲁大学,现任中国国家发展 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大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务院参事、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 委员会副主任。林毅夫植根于改革开放实际,自主创立并实践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丰富完善农业经济学理论, 重新构建发展中国家制度安排和宏观经济学理论,为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谢谢观看
新结构经济学,发展比较优势,企业家精神,有为政府。
很多人都看好林毅夫有机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确,师从芝加哥学派,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可以说,这 样的一套操作理论,需要极强操控和执行能力的政府。
本书观点可以说是《解读中国经济》的精华版本,详细的论述推理还是建议看《解读》这本书。本书最后 “致新结构经济学的后来人”实在令人动容。
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希望林教授所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能作用于发展中国家,从而实现林教授期 望的消除贫困,实现共享和繁荣的世界愿景。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新结构经济学以企业自生能力为微观分析基础,以每一个时点给定的要素禀赋结构为切入点,提出经济发展 是一个动态的结构变迁过程,需要依靠“有效的市场”来形成能够反映要素稀缺性的价格体系以诱导企业按比较 优势来选择产业、技术从而形成竞争优势,也要有“有为的政府”来解决结构变迁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外部性问题 和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协调问题,一个国家只有同时用好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才能实现快速、包容、可持续的增 长。
林毅夫回应争议:新结构经济学的要义
![林毅夫回应争议:新结构经济学的要义](https://img.taocdn.com/s3/m/b998fe62a98271fe910ef998.png)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林毅夫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最近网上有许多文章评论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看法,以及我倡议的新结构经济学。对此,我个人深表欢迎,因为,真理只有在不断的讨论中才能辩驳清楚。不过,有不少质疑属于断句取意或望文生义,并未仔细了解我的论述或著作。刘海影先生在FT中文网上的评论《追问增长根源:也谈林毅夫假说》就是一个例子。
既然,政府要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就要减少因无知而犯错误。所幸,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可以利用后发优势来甄别可能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提高升级成功的可能性。而且,由于政府可动用的资源有限,在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上,不管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必须有选择、有方向地使用那些资源。其实,发达国家所惯用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四种主要手段,专利、补助基础科研、政府采购、行政要求中,除了专利是中性的外,其他都是要事先针对特定产业,甚至产品和技术的。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产业升级上不该甄别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以发挥因势利导作用的看法,其实是要发展中国家自废武功。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在实行了“华盛顿共识”的改革以后,30年来除了易于收费的无线通信以外的基础设施未见改善,成为增长的瓶颈,就是因为误认这些无数微渺的个体、企业在市场环境中能自发协调解决这些外部环境条件问题的结果。我在世界银行时,经常听到非洲和东欧的许多国家抱怨,其投资和企业经营环境已按“华盛顿共识”的要求改善了十几、二十年,但是没有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出现,原因也在于此。如果,如刘文所主张那样,因为“政府可能会实施并不一定最有利于民众福利、却最有利于政府及其代理人自身利益的政策”而反对政府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我认为这是因噎废食,并不能真正有助于这些无数微渺的个体、企业。
新结构经济学
![新结构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e1db9f8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a.png)
经济学术语
01 何为“”
03 同行评价 05 定位
目录
02 理念 04 释义 06 作用
新结构经济学是林毅夫教授及其合作者提出并倡导的研究经济发展、转型和运行的法,以一个经济体在每一个时点给定、随着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为切 入点,来研究决定此经济体生产力水平的产业和技术以及交易费用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等经济结构及其变迁的 决定因素和影响。其主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应从其自身要素禀赋结构出发,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有 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何为“”
新结构经济学是林毅夫教授及其合作者提出并倡导的研究经济发展、转型和运行的理论。新结构经济学主张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以一个经济体在每一个时点给定、随着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 及其结构为切入点,来研究决定此经济体生产力水平的产业和技术以及交易费用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等经济结 构及其变迁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其主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应从其自身要素禀赋结构出发,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业,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迈克尔·斯宾塞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伯克利讲席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世界银行一直致力于实现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在(《新结构经济学》)这部杰出的著作中,其首席经济 学家林毅夫,设立了一个让这个梦想成为现实的经济路线图。他认为,中国的成功可以在世界其他地方取得;并 明确有力地说明了哪些结构性转型是必需的,政府能够而且必须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本书将成为重新思考发 展问题的一座里程碑。此前多年,“华盛顿共识”引导着“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开发机构;如今其已丧失 信誉,而本书则提供了一个替代。
林毅夫详解新结构经济学
![林毅夫详解新结构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244cb67c7e21af45b307a825.png)
详解新结构经济学林毅夫“因为我们现在要在引进结构以后把它模型确实是不容易的。
你说王勇花了几年?他刚和我做的时候比现在年轻多了。
还有邢海青教授也是好几年,我看他也是两鬓越来越白了。
(付才辉:老师我要辞职)你不用辞职,我给你买染发剂。
”“新结构经济学中心还希望推广应用。
我一向是行动主义者,我受王阳明影响太大了: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
我如果认为这样是对的,我们就要这样去做,而且做得必须产生我当时认出来的结果,那这样才能说,我当时的认识是正确的。
”“诺奖我觉得沿着新结构经济学去研究,可能不是一个诺奖,可能是三个五个,甚至十个诺奖。
但是我知道不会是我得到,肯定是在你们这一代或是在你们下一代。
”正文我特别高兴。
总结其实是很难做的,因为这四天的时间讨论的东西非常丰富。
所以呢,每个人心里其实都会有总结,我就从回答浙江大学的沈璐敏同学的疑问开始作为一个切入点,是不是在研究当中放进了结构就是新结构经济学。
我的看法不是。
因为我对新结构经济学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也就是用新古典的方法来研究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结构和结构演变的决定因素,这才叫新结构经济学。
如果你的研究不是去研究结构是怎么决定的,是怎么演变的,也就是没有把结构内生化,即使你放进结构,那你也用新古典的方法,来研究结构可能产生什么影响,我觉得它还不是新结构经济学。
就像拿个比喻讲,今天金刻羽教授,她是有结构的,她假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跟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不一样。
这样的分析是不是新结构经济学?不是,因为她没有把结构内生化,她是把结构假定作为出发点来研究的。
我是强调必须把结构内生化,也必须把结构的演化内生化。
当然我这个定义是比较窄的,但是我为什么这样定义是有目的的。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现在在经济学里面当然有人去研究结构的内生化,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几种方式。
比如说用技术偏向性,就是Acemoglu的论文;也有用家庭偏好的差异性,来推导出不同的结构,把结构内生化;但新结构经济学强调的是要素禀赋跟它的结构来内生产业结构。
《新结构经济学导论》(试行版)第一部分 林毅夫
![《新结构经济学导论》(试行版)第一部分 林毅夫](https://img.taocdn.com/s3/m/24c81ae3be23482fb4da4ccf.png)
新结构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林毅夫•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结语I.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我们为什么要反思?经济学理论解释人们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引领经济政策或决策以达到预期反思失败失败发展理论急需反思发展经济学 1.0版结构主义关注市场失效问题:进口替代策略结果惨淡发展经济学 2.0版新自由主义关注政府失效问题:华盛顿共识迷失的二十年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亚洲四小龙的成功: 出口导向中国,越南,毛里求斯:转轨经济中的双轨制遵循主流理论的不成功,成功的违反主流理论:反思发展经济学世界银行与发展经济学的反思《东亚奇迹》出口导向且支持市场经济的政府《增长报告》(i)开放;(ii)宏观稳定;(iii)高储蓄率,高投资率(iv)有效市场;《第一个十年的经济增长》世上没有万能药•世界银行是前两版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到2008年–从低收入跨过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只有两个–从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只有13个,其中8个是西欧周边或石油生产国–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陷于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在实践过程中,世界银行也不断对发展经济学进行反思II.新结构经济学•但不是回归到《国富论》书中,亚当·斯密根据其研究所提出的观点•但不是回归到《国富论》书中,亚当·斯密根据其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我们应回归到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即《国家财富的本质和原因的研究》•但不是回归到《国富论》书中,亚当·斯密根据其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我们应回归到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即《国家财富的本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之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进展,绝大多数是根据这种方法的研究得来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发展经济学是研究收入增长和相关问题的理论•高速持久的收入增长是现代才有的现象•现代的经济增长其本质是一个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不断的结构变化过程,包括提高生产新结构经济学•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和其决定因素,也就是研究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的决定因素•我为何将此研究方法命名为“新结构经济学”?•依惯例,它的名字应该是结构经济学•多出的那个“新”字是为了把它和结构主义区分开来•核心假说。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更有力量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更有力量](https://img.taocdn.com/s3/m/4cbd8300b4daa58da0114acb.png)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更有力量如果说现代主流经济学是二维空间,新结构经济学则是三维空间,看问题当然比二维空间看得更清楚“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怎么来认识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这是非常关键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说。
在这位著名经济学家看来,70多年以来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没有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未能实现民富国强,值得进行深刻反思。
自从五年前卸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以来,林毅夫一直致力于构建和推广他的新结构经济学。
他认为这种学说是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成败经验总结出来的,能更好地作为发展中国家解决问题的参照系。
林毅夫告诉《财经》记者,新结构经济学得到了非洲国家的欢迎,在实践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成为最近波兰政府制定的“波兰长期发展规划”的理论依据。
在2017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林毅夫接受《财经》记者专访,反思发展经济学,畅谈新结构经济学。
他坦率地剖析了他和其他经济学家的理念分歧,也直面社会舆论对他的一些质疑。
联盟从内部逻辑来看,有扭曲就会有资源错配和寻租,经济绩效就会低;从事实来看转型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好,普遍存在扭曲、资源错配和寻租的问题。
“不能从一种抽象理论出发,尤其是不能从发达国家的理论出发,去认识发展中国家,更不能把理论理想化。
”林毅夫说,“任何理论都是刻舟求剑。
都有其成立的前提条件,不能不顾现实,不顾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生搬硬套理论,当前提条件不同时,只能构建新的理论来顺应现实,不能削足适履,这样理论才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 林毅夫表示,“在人类社会的劳动力还没有被智能机械人完全替代之前,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上,新结构经济学在认识和解决发展的问题上,比现在的主流经济学理论更有力量。
”发展经济学的反思转型以后,一切都由市场来解决。
但是经济发展必须不断有新产业出现,新产业必须要有先行者,先行者是否成功除了企业家才能外,还决定于软硬基础设施是否合适。
《财经》:“华盛顿共识”认为,这些应该由市场解决。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5182f09e51e79b89680226fe.png)
经 济 学 季 刊 $ % & ' () * + ' + , & *. ( / 0 1 / 2 3
4 + 2 5 ! "6 + 5 ! 7 * 0 + 8 1 / # " ! "
新结构经济学
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林毅夫 !
摘 要 " 经济 发 展 本 质 上 是 一 个 技 术 产 业 不 断 创 新 结 构 不 断变化的过程 发展 经 济 学 在 二 战 后 刚 成 为 现 代 经 济 学 中 的 一 个 分 支时 结构主义的 观 点 占 主 流 认 为 经 济 结 构 外 生 决 定 强 调 市 场 失灵及政府在改 变 经 济 结 构 促 进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作 用 由 于 结 构 主 义所主张的以政府主导产业结构升 级 的政 策在发展 中国 家 普 遍 失 败 到了 # " 世纪 9 " 年 代 以 后 发 展 经 济 学 转 而 以 华 盛 顿 共 识 为 主 流 强调政府失灵 片 面 侧 重 市 场 的 作 用 并 且 忽 视 了 对 结 构 及 其 变 迁 问题的研究 本文 提 出 新 结 构 经 济 学 的 理 论 框 架 认 为 经 济 结 构 内 生决定于要素禀 赋 结 构 并 倡 导 以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的 方 法 来 研 究 经 济 结构及其变迁 以 及 政 府 市 场 在 此 过 程 所 起 的 作 用 以 弥 补 当 前 发展经济学的不足
!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 这次危机所造成的影响 # 可能远比危机本身更加持久 &
新结构经济学
![新结构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c11f16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a.png)
在第三章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产业、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为发展 中国家如何实现“起飞”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在第四章中,作者制度与国际竞争 的问题,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改革和开放实现国家繁荣。
本书的目录虽然简洁,但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每个章节的标题都体现了作者 的观点和思路,而且每个章节的内容都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种组织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观点,而且可以更好地应用 书中的理论指导实践。
这句话提醒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如果经济增长没有带来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加,那么这种增长是没有意义的。政府和企业应该 致力于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以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期望。
阅读感受
《新结构经济学》这本书是林毅夫先生的杰作,作为发展经济学的创新之作, 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决定因素和作用。在 此,我想分享我的一些感悟和体验。
这句话指出了经济发展的本质。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过程, 更是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才能实现经 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句话强调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提高生产 效率和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政府和企业都应该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和鼓励。
本书的目录体现了林毅夫教授对经济发展和结构变革的独特见解。在第一章 中,作者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阐述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点以及与 发达国家的差异。这为作者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的概念奠定了基础。在第二 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基于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强调了利用本国资源禀赋 和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性。
我想说的是,《新结构经济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实用性的书籍。它不仅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经济发展,还为我们在实践中制定经济发展 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研究产生深远的 影响。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五要素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五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decda22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7.png)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五要素林毅夫是现代经济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在其长期的研究中,他提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理论和观点。
其中就包括其所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经济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规律,而这些规律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会存在差异。
那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五个要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第一要素:政策框架林毅夫认为,政策框架是实现经济增长和转型发展的关键。
政策框架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这三个方面要相互协作才能取得经济发展的最大效益。
政府需要制定出相应的产业支持政策和投资支持政策,以便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市场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和效益。
社会需要发挥消费者、企业家和创新人才等多方面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第二要素:产业结构在林毅夫看来,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展经济需要建立先进的产业结构,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林毅夫提出,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需要遵循“从低端跳到高端、从非重心转向重心、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等原则,以便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第三要素: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培养对于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林毅夫主张在进行人力资本开发时,需要注重教育、人才培训和技能培养,建立适合各行各业不同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第四要素: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对于经济活动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林毅夫认为,金融体系需要满足经济发展、资金调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在进行金融体系建设时,还需要注重监管体系的完善,以保证金融活动的规范和合理性,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第五要素:创新体系创新是提高国民经济生产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林毅夫提出,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建立适合自身的创新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企业创新活力。
对林毅夫教授用新结构经济学给吉林省开出产业政策药方的看法
![对林毅夫教授用新结构经济学给吉林省开出产业政策药方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6d433eff61fb7360b4c6528.png)
对林毅夫教授用新结构经济学给吉林省开出产业政策药方的看法田国强林毅夫教授用他的新结构经济学给吉林省开的产业政策方面的药方引起了广泛注意和争论,具体的药方见《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
我的看法是,其争论的焦点和实质其实就是一句话:对具体行业(特别不是新兴行业)的发展、走向的决策和具体实施,到底是由学者或政府的产业政策来决定,还是由市场来决定?也就是,到底是少数个人(学者、政府机构及其官员)聪明,还是市场和大众聪明?我和林毅夫去年下半年从理论层面上对产业政策方面的看法争论了许多,现在来看看具体实际问题。
林毅夫对吉林的发展提出打造五大具体产业集群的建议,其中最引起争议的一个产业政策具体药方就是,遵循比较优势,轻工业短板要补上(报告中也提了许多其他建议,即使那些建议都是正确的,只要有一个政策建议不妥,人们会对整个报告的科学性、严肃性、可操作性打上问号)。
既然是产业政策方面的建议,那应该是在说要由政府来主导,我对这个轻工业产业政策的看法,无论是从信息、外部性、激励、效率、公平、风险,还是从改革及其治理的任何一个方面来看都有问题,大致看法如下。
1)信息。
到底是学者更了解发展哪个具体产业更可发展,还是市场、大众及其企业家更了解?之所以要分散决策,让市场在经济活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是由于市场信息难以被少数人掌握。
2)外部性。
轻工业行业有外部性?需要政府去干预??如果市场会失灵,许多经济学,包括我本人,认为政府需要规制(间接而不是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但轻工业行业基本上是一个竞争性的行业,应该是让市场发挥作用,需要政府去扶持?3)激励。
企业基本都是逐利的,有利才去发展,东北在轻工业行业方面有竞争优势?企业家会跑到东北去投资设厂?4)效率。
既然信息和激励都有问题,效率能高到哪里去?民企不愿意去做,国企去做会有效率?况且对一个正外部性不大的行业进行扶持,效果会大吗?5)公平。
评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政策和难点
![评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政策和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cadcdfea9b89680203d82557.png)
—
主张 。
新 结构 经济 学是值 得重 视 的。这不 是 因为提 出者林 毅夫 曾任过世 界银 行首 席经济 学 家兼 高级 副行 长 ,而是 因为新 结构经 济学 可能 预示着 发展 经济学 将要 发生 重要 的理论转 折 。发展 经济学 作 为现 代经 济学 的一个 分支 ,诞 生 6 0多年来 ,从其 理论 发 展线 索 来 看 ,大体 上可 以分 为 二波 :旧结 构经 济 学 和
[ 关键词]林 毅夫;新结构经流学 ;旧结构 主义 ;发展 经济学 [ 中图分类号 ]F 2 0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8 2 9 8( 2 0 1 3 )0 6 . 0 1 5 0- o 8
[ 引用方式]杨永华 .评林毅夫 的勃结构经济学 :理论 、政 策和难 点 [ J ] .产经 评论 ,2 0 1 3 ,4 ( 6 ) :
・
1 5 0・
新结 构 经济 学新 的 内容 。如果新 结构 经济 学并 没有 真正 新 的内容 ,那 么 ,新ຫໍສະໝຸດ 结构 经济学 就 没有 存在 的
价值 。所以,正确理解和表述新结构经济学 的 “ 新 ”是一个关键 问题。新结构经济学作为发展经济 学 第三 波理 论 的重要 著作 ,当然 首 先表 现为理 论创 新 ,提 出了一 些重 要 的新观 点 ;在理 论 创新 的基 础
经济学新结构主义
![经济学新结构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e1da045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c.png)
经济学新结构主义经济学新结构主义(New Structural Economics)是由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毅夫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理论。
该理论强调了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有所不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学新结构主义的定义、内容、贡献和争议。
一、经济学新结构主义的定义经济学新结构主义是一种研究经济体制变迁对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理论。
它通过对制度环境下的市场结构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路径,即通过优化市场结构来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二、经济学新结构主义的内容经济学新结构主义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结构理论经济学新结构主义提出了一种新的市场结构理论,即市场结构不仅仅受到自然条件和技术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
在制度环境下,市场结构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影响到经济发展。
2.制度环境理论经济学新结构主义认为,制度环境对于市场结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制度环境会使市场结构发生不同的变化,并产生不同的经济效果。
因此,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度环境的优化和改良尤为重要。
3.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经济学新结构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
通过合理地调整市场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学新结构主义的贡献经济学新结构主义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路径,即通过优化市场结构来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这一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使其不再被限制于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理论框架之中,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的发展实际。
四、经济学新结构主义的争议尽管经济学新结构主义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贡献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方面,该理论忽略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环境损失。
另一方面,该理论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导,鼓励政府采取一些保护主义政策,导致市场扭曲和不公平竞争。
新结构经济学书评
![新结构经济学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10365e88ce2f0066f5332281.png)
2012年6月,在担任了四年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后,林毅夫重新回到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适时推出了自己的理论新作,作为总结四年世行经历的“毕业论文”,《新结构经济学》就为其代表作之一。
卢卡斯曾曰:经济增长问题如此重要,以至于一旦开始思索,便再难以搁下。
林毅夫先生从念书开始,就一直思索国富民强的道路,从未停止。
早年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发展战略。
这一本《新结构经济学》,是多年思索之后的一次提炼。
在经济学界普遍关注于欧债危机以及世界经济(主要还是指欧美和金砖四国等经济体)如何复苏的时候,林毅夫“不合时宜”地提出了到落后地方去的口号,发展非洲等低世界其他收入国家经济。
而林毅夫关于“为什么近十年来一些国家蓬勃发展,而另一些则逐步衰落”的经济之问,就如同关于“为什么工业革命发展在欧洲”一样,旨在探寻一条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经济发展规律,以实现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
新结构经济学,无疑就是这条万有经济定律。
新结构经济学是区别于旧结构经济学而言的。
二战以后,发展经济学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旧结构经济学强调结构转变的重要性,主张政府干预,通过进口替代和优先发展现代先进产业促进结构升级。
然而随着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胀和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旧结构经济学面临多重挑战和非议,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林毅夫在吸收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设计出了新的结构经济学。
“新结构经济学”使用新古典分析方法,充分认识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而不是简单强调市场失灵,片面强调政府的作用,甚至支持系统性的政府干预。
从历史延续的角度,新结构经济学可能代表了发展经济学思潮的第三波。
前面的两波,分别是旧结构经济学和所谓的华盛顿共识。
新结构经济学的强调要素禀赋、不同发展水平上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经济中的各种扭曲带来的影响,这些扭曲来源于政策制定者过去对经济的不当干预,这些政策制定者对旧结构经济学的信念,使他们高估了政府在矫正市场失灵方面的能力。
新结构经济学(林毅夫)课件
![新结构经济学(林毅夫)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c7df14a8956bec0975e390.png)
• Contributes to new theoretical and policy insight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Kuznets Lecture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A Framework for Rethinking Development
Justin Yifu Lin
Chief Economist and Senior Vice President the World Bank
March 1, 2011
Market based economies with proactive role for government
Rethink Development
Structuralist Approach Focus on Market Failures: Import Substitution Strategy
学习交流PPT
1
Overview of Presentation
• Why do we need to rethink development
• The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 Industrial Policy and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An application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Miserable results
林毅夫_新结构主义经济学
![林毅夫_新结构主义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7297572f0975f46527d3e1c3.png)
新结构主义的产生
照搬“结构主义”和 “华盛顿共识”并不能 帮助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这迫使 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为获得持续经 济增长而采用的发展战略,其中至关重要的莫 过于引入对结构变迁及其自然结果——产业升 级的考虑。以往的经济学文献花了大量精力来 分析和讨论技术创新,但对结构变迁这个重要 问题却关注甚少。林毅夫提出新结构经济学, 即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结构和其 变迁的理论框架以弥补当前发展经济学的不足。
新结构经济学
——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林毅夫
林毅夫简介
? 林毅夫,男,原名林正义(到 大陆后改名),原北京大学中 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七、八、九、十届政协全国 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 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 联合会副主席,于 2019年获选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19年 2月,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 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 高级副行长。 2019年6月,世 界银行副总裁的任期已届满。
新结构主义的产生
通过研究发展经济学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独 立分支以来,理论和政策思潮的演变历程,在 旧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诸多洞见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使发展中国家获得可持续增长,消 除贫困,并缩小与发达国家收入差距的理论框 架。它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发挥市 场和政府的协同作用,同时,政府的政策和各 种制度安排必须考虑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性特 征,这些结构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各个发展 中国家要素禀赋结构及其市场力量所内生决定, 而非旧结构主义所假设的那样,是权力分配或 其他外生固有刚性因素所决定。
新结构经济学的要点
? 第三, 在每个给定的发展阶段,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 率的根本机制。作为一个连续变化过程,经济发展阶段 的变化要求产业多样化、产业升级和基础设置的相应改 进。产业多样化和产业升级的本质是一个创新过程,在 这个过程中,一些先驱企业会为经济中的其他企业创造 公共知识,任何一个企业对这些公共知识的消费都不会 影响其他企业对它们的消费,而且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对 这些公共知识做到完全排他性的占有;并且,个体企业 在做投资决策时无法完全内化对基础设置的改进,而基 础设置的改进却对其他企业产生大量的外部性。因此, 在市场机制以外,政府还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而 重要的协调或提供基础设置改进以及补偿外部性的作用
新结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第三波思潮
![新结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第三波思潮](https://img.taocdn.com/s3/m/31da0ea502768e9950e738a8.png)
新结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第三波思潮快速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一个现代现象是在18世纪以后才出现的。
演讲人:林毅夫时间:5月25日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为什么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成功的国家为什么都是出口导向的?成功的国家为什么是政府跟市场共同作用的?发展经济学是一个在现代经济学当中比较新的分支领域。
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在政治上取得了独立开始建设自己的国家。
因为这个需要就从现代经济学中分出了一个分支领域叫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的第一波思潮叫做结构主义。
当时的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收入和国力水平就应该有和发达国家同样的劳动生产率其前提则是要在产业上赶上发达国家拥有和发达国家一样的水平的现代化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但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不能发展那种现代化的大产业呢?当时认为是由于市场失灵如果让市场配置资源那样的产业就发展不起来。
于是结构主义建议政府应该发挥作用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来克服市场失灵以在发展中国家迅速建立起现代化的大产业。
过去这种现代化制造业产品都是进口的这个政策的目标是在国内生产不再进口了这样的发展政策就是“进口替代战略”。
结构主义想达到的目标是崇高的其分析的逻辑也很严谨。
但问题是推行的结果普遍是在一段时间的投资拉动的快速经济快速增长后经济就发生停滞然后就是危机不断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越来越大。
于是就有了对于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的反思而产生了以新自由主义为特色的发展经济学的第二波思潮。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政府有很多干预资源配置的效率非常低整体的发展绩效很差。
与此相反当时的发达国家政府干预比较少市场的运作比较有效率。
因此当时的普遍认识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之所以不好是因为政府失灵没有建立起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
于是发展经济学的第二波思潮给发展中国家的建议就是要建立起那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经济效率以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