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论文课堂报告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结课报告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结课报告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姓名学号专业院系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目录从网络原理的角度论述产生网络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1)一、网络安全隐患的原因 (1)1 TCP/IP协议不全面 (1)1.1 基于TCP/IP的攻击 (1)2网络结构不安全 (2)3网络安全性能低 (2)4网络系统缺乏稳定性 (2)二、合理的解决方案 (3)1 TCP/IP攻击的解决方案 (3)1.1 IP欺骗防范措施 (3)1.2ARP欺骗防范 (3)1.3 ICMP路由重定向攻击防范 (3)1.4 TCP协议漏洞防范 (3)2 防火墙技术 (4)3建立网络智能型日志系统 (4)4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 (4)5 防病毒技术 (5)6 安装漏洞补丁技术 (5)7 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 (5)8 进行入侵检测和信息加密 (6)9 建立属性安全控制和完善的备份及恢复机制 (6)10 虚拟专用网络(VPN) (6)校园网设计方案(10栋以上楼宇,万人以上用户,2个以上ISP)。

(7)1 设计概述 (7)2 需求分析 (7)3 详细设计 (8)3.1 局域网技术及方案设计 (8)3.1.1 局域网选型 (8)3.1.2 局域网系统设计方案 (10)3.1.3 网络互连设备选择 (10)3.2 校园网子网设计 (11)3.2.1 拓扑结构图 (11)3.2.2 校园网的VLAN的划分与IP地址的规划 (12)3.3 网络中心 (14)3.3.1 机房工程整体建设 (14)3.3.2 防静电地板铺设 (14)3.3.3 隔断装修 (15)3.3.4 UPS不间断电源 (15)3.3.5 精密空调系统 (15)3.3.6 新风换气系统 (16)3.3.7接地系统 (16)3.3.8 防雷系统 (16)3.3.9 监控系统 (16)3.3.10 门禁系统 (17)3.3.11 机房环境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 (17)3.3.12消防系统 (17)3.3.13屏蔽系统 (17)3.4 综合布线 (18)3.5 多ISP设计 (20)3.5.1大型校园网对多ISP的需求 (20)3.5.2 基于多ISP接入的负载均衡 (20)从网络原理的角度论述产生网络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优秀范文5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优秀范文5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大庆师范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设计题目:基本模型机的模拟设计与实现子题目:外部中断控制流水灯、蜂鸣器学生姓名:院别: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1 年 7 月 5日大庆师范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基本模型机的模拟设计与实现主要内容:对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能够自己设计机器指令并且能够翻译为微程序,并能将机器指令和微程序分别打入模拟机的内存和控制存储其中,并通过程序调试能将所编写的程序正确运行。

参考资料:《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著《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著《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完成期限:一周指导教师签名:2011年 7 月5日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目录一、设计目标 (1)二、采用设备 (1)三、设计的原理 (1)3.1 单片机..............................................................................1 3.2中断方式...........................................................................2 3.3实现控制LED 和蜂鸣器的原理 (3)四、逻辑电路图 (3)4.1LED小灯原理图..................................................................... 3 4.2扬声器原理图..................................................................... 3 4.3单片机的独立按键原理图 (4)五、程序代码...........................................................................4 5.1C语言的特点及选择...............................................................4 5.2 程序代 (5)六、调试情况 (5)6.1在keil环境下,编写外部中断的程序…………………………………6 6.2软件调试的步骤 (6)七、心得体会 (6)八、参考文献 (7)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在89c51单片机系统中设计外部中断流水灯、蜂鸣器的一种方法。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训课程学习总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训课程学习总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训课程学习总结通过参加计算机系统结构实训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在实践中积累了关于计算机组成与原理方面的经验和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在实训课程中所学习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课程背景计算机系统结构实训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我们有机会学习计算机硬件的组成、计算机指令和数据的表示方法,以及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从而为我们日后深入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课程内容1. 计算机硬件组成:课程开始的第一部分,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我们对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 计算机指令和数据表示方法:在本部分,我们学习了计算机中的指令和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二进制表示、十进制表示以及十六进制表示。

通过实际编码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表示方法,并能够准确地理解和处理计算机指令和数据。

3. 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这是整个实训课程的重点部分。

通过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计算机的指令执行过程、中断处理过程等。

这对我们理解计算机的运行机制和进行系统调试非常重要。

三、实训中的收获通过参加计算机系统结构实训课程,我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我加深了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在实训过程中,我熟悉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学会了组装和调试计算机硬件。

2. 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硬件故障、软件配置问题等。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与同学的讨论,我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人。

3. 加深了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我对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计算机体系结构第二次讨论课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第二次讨论课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报告信息通信技术从医疗、教育、科技、商业、政府、国防和娱乐等各个领域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如今,⼈人们已经差不多忘记了20年前⼈人们找资料的第⼀一步是设法到达图书馆,10年前社交⺴⽹网络还主要指⾯面对⾯面的交流,5年前“tweets”还来⾃自卡通⾓角⾊色。

重要的是,很多迹象表明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正不断将科幻⼩小说中种种炫⺫⽬目的想象⼒力搬到真实世界中。

这些未来应⽤用包括个性化医疗技术为每个⼈人提供不同治疗与⽤用药⽅方案,对潜在恐怖威胁进⾏行精密的社交⺴⽹网络分析以协助国⼟土安全,以及利⽤用远程呈现,减少交通⾏行驶,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些未来应⽤用对计算机系统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包括处理⼤大规模异构数据集,采⽤用分布式设计,在有限的空间下⼯工作,既能快速部署⼜又可保证⾼高效运作。

半导体技术与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推动过去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的两个核⼼心技术。

半导体技术创新在过去40年持续地让单个芯⽚片在功耗与成本⼏几乎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容纳了越来越多的晶体管(摩尔定律)。

⽽而计算机体系结构发明了各种创新技术来利⽤用快速增⻓长的晶体管资源, 扩展了处理器的性能,缓解了内存系统带来的性能损失。

在过去⼏几⼗十年,两者结合的效果让信息通信领域的创新者们可以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使性能呈指数增⻓长。

⾃自1985年以来,计算机体系结构⾰革新贡献了约80倍的性能增⻓长,与半导体技术进步的贡献相当。

但是随着半导体技术逐渐⾛走向“道路尽头”,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会需要计算机体系结构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半导体的发展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第⼀一,尽管技术⼈人员依然能够制造出更多更⼩小的晶体管(摩尔定律),但这些晶体管已不像过去40年那样各⽅方⾯面都“更好”;第⼆二,单个晶体管的功耗已不能很好地按⽐比例缩⼩小(丹纳德微缩定律已终结)。

由于⼤大多数产品——传感器、移动装置、终端与数据中⼼心——都不能容忍功耗的不断增⻓长,我们必须考虑各种⼿手段来缓解功耗增⻓长;第三, 纳⽶米级特征(如栅氧化层只有⼏几个原⼦子厚度)的制造偏差,与较⼤大特征尺⼨寸相⽐比,严重地降低了晶体管的⻓长期可靠性;第四,随着新技术(如芯⽚片堆叠技术)与新挑战(如数据中⼼心)的出现,必须通过局部性原理来管理计算部件之间的通信,从⽽而实现合理的成本、能耗⺫⽬目标;第五,设计、验证、制造和测试的⼀一次性成本不断增加,导致这些成本更难被分摊,尤其是在需要平台专⻔门化来达到⾼高效率的场合(如⼿手持设备、笔记本或数据中⼼心等)。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模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二、设计目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后续设计性课程,通过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计算机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以后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

三、设计任务设计一个8位模型计算机系统,包括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输入/输出接口和设备,时序和启停控制等电路。

要求学生自己定义一套简单的指令系统,制定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画出所设计的模型机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系统上搭建模型计算机系统,完成微程序控制器的实验调试过程,并用所设计的指令系统编写一个实现简单功能的程序,在搭建的模型机系统上输入、调试和运行程序。

最后总结实验结果,完善所设计的模型机系统方案和电路图,写出完整的设计报告。

四、实验设备和环境实验设备:1.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系统 1台2.PC机 1台3.EPROM编程器 1台(公用)4.示波器 1台(公用)5.连接电缆和排线若干。

软件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2000/Windows XP2.电路设计软件Protel五、设计内容和要求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结合时间进度安排和考核方面的因素,将本次设计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的具体设计内容和要求如下:第一部分模型计算机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内容:1.设计一个8位模型计算机系统,包括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输入/输出设备、时序和启停等电路;2.画出系统组成框图,指出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实现途径;3.针对所设计的模型机系统,每组学生自己定义一套简单的指令系统,给出助记符指令格式,分配指令的机器代码,指出指令的功能;4.写出设计方案。

设计要求:1.所设计的模型计算机系统为8位模型机,运算器为8位运算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都为8位,输入设备为8位开关,输出设备为8位发光二级管指示灯;2.每组定义的指令系统为4至8条指令,必须包含本组运算器特有运算功能的指令,每组必须有两条以上指令与其他组不同,经老师审核后确定;3.每组制定一份设计方案。

计算机体系结构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报告

中南大学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学生姓名郁博文指导教师雷向东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信安1302班学号 ********** 完成时间 2015年11月4日实验 1 对指令操作码进行霍夫曼编码一、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指令编码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二、实验要求使用编程工具编写一个程序,对一组指令进行霍夫曼编码,并输出最后的编码结果以及对指令码的长度进行评价。

与扩展操作码和等长编码进行比较。

问题描述以及问题分析:我们举例说明此问题,例如:有一组指令的操作码共分七类,它们出现概率如下表所示:P1 P2 P3 P4 P5 P6 P70.45 0.30 0.15 0.05 0.03 0.01 0.01对此组指令进行 HUFFMAN 编码正如下图所示:三、实验内容因为各字符在信息中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若根据字符出现的不同频率分配给不同长度的编码:频繁出现的字符分配给较短的编码,不常出现的字符分配给较长的编码,且这种编码还具有“前缀特性”,那么这样的编码电文总长会最短,发送效率会最高,占用的空间会最少。

而哈弗曼编码就是这样一种编码,字符出现的频率与该程序中对应的权重。

首先将建立哈弗曼树,将权重最小的放在二叉树的最低端,将权重最大的放置在离根结点最近的位置,这样就可以使权重大的结点的编码较短,权重小的结点的编码较长。

实际上是建立一个表格,中间有结点的权重,父亲和孩子的信息。

建立好哈弗曼树之后,要使得哈弗曼的左子树的编码为0,右子树的编码为1。

可以通过这个来确定字符的哈弗曼编码。

四、实验原理构造 HUFFMAN 树所要做的工作:1、先对各指令操作码的出现概率进行排序,构造一个有序链表。

2、再取出两个最小的概率节点相加,生成一个生的节点加入到链表中,同时从两表中删除此两个节点。

3、在对链表进行排序,链表是否只有一个节点,是则 HUFFAN 树构造完毕,否则继续做 2 的操作。

为此设计一个工作链表(链表的元素时类,此类的功能相当结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3篇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3篇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第一篇:计算机体系结构概述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计算机的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总线等。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优化计算机的性能,提升计算机的能力。

计算机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指令集体系结构和微体系结构。

其中,指令集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能够直接识别和执行的指令集合,它们是应用程序的编程接口;而微体系结构是指通过硬件实现指令集合中的指令,在底层支持指令集合的操作。

指令集体系结构和微体系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指令集体系结构会影响微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

目前,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单处理器体系结构、多处理器体系结构和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

其中,单处理器体系结构是指所有的指令和数据都存放在同一台计算机中,这种体系结构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管理,但是主频存在瓶颈,无法很好地发掘多核的性能优势;多处理器体系结构是指多个计算机共享同一块物理内存,因此可以方便地实现负载均衡和任务协作,但是存在通信延迟和数据一致性问题;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则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多个计算机连接成一个网络,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计算资源,但是通信成本和数据安全问题需要考虑。

总之,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优化计算机性能,提升计算机能力。

第二篇:计算机指令集体系结构计算机指令集体系结构,简称ISA(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是指计算机能够识别和执行的指令集合。

ISA是计算机指令的编程接口,定义了一组指令和地址模式,以及寄存器和内存的组织方式,它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协同工作的关键接口之一。

ISA可以分为两类:精简指令集体系结构(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和复杂指令集体系结构(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完整word版)计算机体系结构报告3

(完整word版)计算机体系结构报告3

中南大学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惠苗壮指导教师余腊生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计科0904班学号0909091627完成时间2012年05月20日字节多路通道运行机制一、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现通道处理过程,掌握通道技术。

二、实验要求通过上机用编程语言实现对计算机字节多路通道运行机制的模拟.三、实验内容结合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编写通道处理过程模拟程序.1、通道完成一次数据输入输出的过程需三步(如图一所示):(1)在用户程序中使用访管指令进入管理程序,由CPU 通过管理程序组织一个通道程序,启动通道;(2)通道处理机执行通道程序,完成指定的数据输入输出工作;(3)通道程序结束后第二次调用管理程序对输入输出请求进行处理每完成一次输入输出工,CPU只需要两次调用管理程序,大大减少了对用户程序的打扰。

2 通道的主要功能:(1)接受CPU 发来的指令,选择一台指定的外围设(2)执行CPU 为通道组织的通道程序(3)管理外围设备的有关地址(4)管理主存缓冲区的地址(5)控制外围设备与主存缓冲区间数据交换的个数(6)指定传送工作结束时要进行的操作(7)检查外围设备的工作状态,是正常或故障(8)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完成必要的格式的变换四、实验原理字节通道是一种简单的共享通道,主要为多台低速或中速的外围设备服务。

它采用分时方式工作,依靠它与cpu之间的高速数据通路分时为多台设备服务。

如果通道上连接了多个外围设备,则此时通道上的各个设备轮流占用一个很短的时间片(通常小于100微秒)传输一个字节,或者说,不同的设备在他所分得的时间片内与通道在逻辑上建立传输连接,此方式也叫做字节交叉方式。

与此同时,它还允许一个设备一次占用通道比较长的时间传输一组数据。

或者说与通道的连接可以根据需要维持到一组数据全部传送完成,这也称为成组方式。

本次试验主要模拟的是字节交叉方式。

五、实验结果数据为(要传输的数据)即:字符串:love,channal,architecture 运行效果截图为:代码分为三个类:Device.classpackage arch;public class Device {private String datas;//设备/存储器中的数据private int dataLength;public Device(){}public Device(String datas,ChannalManager cm){this.setDatas(datas);this.dataLength = datas。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内容体系-研究报告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内容体系-研究报告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内容体系及实践课程研究报告张晨曦刘依同济大学软件学院xzhang2000@一、引言计算机系统结构是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从系统和总体结构的层次来理解和研究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整机系统的概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性能分析方法,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现状有所了解。

我们认为,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有两类能力非常重要。

一类是基本的设计和开发能力,特别是具体的开发技术和技能等;另一类是从总体、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

前者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而后者则对毕业生的发展和未来有很大的影响。

本课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后面这一种能力,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全国重点院校的计算机学院(系)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很多普通高校也逐渐开设了该课程。

长期以来,国内这门课程一直是比较难讲的课程,很多教师反映这门课程比较难讲,而且学生也不爱听。

其原因之一是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材有些陈旧,往往是用大量篇幅去论述抽象的概念、方法和原则,强调的是定性分析,内容比较空泛、较难理解。

对有些非重点或非主流的结构和方法进行了过细的介绍,而对实际系统和现已广泛应用的方法的定量分析却比较少。

国内许多已有的教材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方面,国内20多年来都变化不大。

我们77级本科生在1981年上系统结构课时的内容体系跟现在有些教材的内容体系相差不是很大,在不少现在的教材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另一方面,在这20多年中,计算机系统结构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著名教授John L. Hennessy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著名教授David A. Patterson 联手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Computer Architecture::A Quantitative Approach》一书在这个领域激起了一阵改革的浪花,它从全新的角度讲述系统结构,受到了同行的高度赞赏。

计算机系统结构论文范文

计算机系统结构论文范文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从系统和总体结构的层次来理解和研究计算机系统的能力。

下面是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探索》摘要: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根据计算机结构的课程特点,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方面,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结构动画演示法联系比较法实践环节0引言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从系统和总体结构的层次来理解和研究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整机系统的概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性能评价的方法,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最新发展。

使学生领会系统结构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一直存在教学内容中原理和概念较多,综合性强,比较抽象,难学难懂,实验的硬件条件缺乏,学生学习兴趣等不高问题。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吸取其它高校的教学经验,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进行改进和总结。

1课程的内容和特点1.1课程内容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本科教学时长安排为50学时,实验为22学时。

根据国内外其它院校的教学思路,结合对计算机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课程内容包括概论;指令系统;输入输出系统;存储体系;流水线技术;并行处理机;多处理机和课程实习。

重点讲授内容为存储体系和指令级并行技术,存储系统是体系结构设计中的瓶颈问题,是系统成败的关键;指令级并行技术为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经典问题流水线、并行性等设计。

而对并行计算机,多处理机只作简单介绍。

从而突出了基本知识,注意和先修课程内容的贯通。

1.2课程特点1综合性强。

计算机系统结构开设在第7学期,先修课程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

教学中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各课程知识,教学难度较大。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建设分析与设计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建设分析与设计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建设分析与设计第一篇:《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建设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分析及设计一、课程介绍“计算机系统结构”是综合计算机硬件,软件最新技术以提高计算机总体性能的重要学科,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以及掌握现代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重要进展和今后的发展趋向。

从而使学生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从事今后的计算机专业工作。

二、课程分析实际应用对计算机系统越来越高的要求(更快的计算能力、更大的存储容量以及更高的输入、输出吞吐能力),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加快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演变进程。

新的系统结构技术不断涌现,内容更新很快,并且很快被应用到新的计算机产品中去。

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的这一特征,使得对“计算机系统结构”这门课程的教学变得相当困难。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方面要反映本领域基础性、普遍性的知识,保持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另一方面,又需要跟踪科技的发展,及时地调整和更新内容。

通过课程建设,可以把一些新的内容不断地充实到新的教案中,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先进性。

如已将微处理机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超标量、超流水线及超标量超流水线结合的系统结构,并行处理及其互连网络技术都陆续充实到了新的教案中。

而为了使教案在增加了新的内容后不致增加课时,还要精简原有的内容,或通过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保证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来压缩课时。

通过本课程建设的实施,能将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行业最新发展技术结合起来。

并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建立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时更具有主动性。

本课程建设的完成,力求在内容上能及时反映当前最新发展水平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因而在取材上力求先进。

考虑到RISC技术已成为指令系统设计风格的主流,因此今后将重点叙述RISC技术的计算机系统结构。

三、课程设计及一些建议计算机系统结构是目前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首先要对教学计划作一些改动。

电脑课程设计论文

电脑课程设计论文

电脑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学会使用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以及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维护知识。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以及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维护知识。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够使用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工作和学习、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敬畏之心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组成、计算机基本操作、常用计算机软件以及计算机维护知识。

教学大纲如下:1.计算机基本组成: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主板、显卡、声卡等硬件设备,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软件组成。

2.计算机基本操作: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桌面和任务栏的使用等。

3.常用计算机软件:介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处理软件、演示软件、网络浏览器、压缩软件等。

4.计算机维护知识:讲解计算机的维护知识,包括病毒防范、系统优化、磁盘清理、设备驱动的安装和更新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基本操作和维护知识;讨论法用于讨论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和处理;实验法用于实际操作计算机,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计算机基础知识》、参考书《计算机操作与应用》、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报告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报告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报告——Intel系列CPU流水线技术的发展姓名:***学号:************班级:9121062302流水线(pipeline)技术是指在程序执行时多条指令重叠进行操作的一种准并行处理实现技术。

流水线是Intel首次在486芯片中开始使用的。

流水线的工作方式就象工业生产上的装配流水线。

在CPU中由5—6个不同功能的电路单元组成一条指令处理流水线,然后将一条X86指令分成5—6步后再由这些电路单元分别执行,这样就能实现在一个CPU时钟周期完成一条指令,因此提高CPU 的运算速度。

经典奔腾每条整数流水线都分为四级流水,即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写回结果,浮点流水又分为八级流水。

Intel系列CPU发展历程及相关技术:从一个非常广的角度来说,X86 处理器架构在近 35 年来并没有变化太多。

虽然 X86 架构被附加了很多新功能,但是最初的设计(包括几乎所有最初的指令集)仍然基本上是完整保留的,即使在最新的处理器上仍然被支持。

最初的 8086 处理器支持 14 个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在如今最新的处理器中仍然存在。

这 14 个寄存器中,有 4 个是通用寄存器:AX,BX,CX 和 DX;有 4 个是段寄存器,段寄存器用来辅助指针的实现:代码段(CS),数据段(DS),扩展段(ES)和堆栈段(SS);有 4 个是索引寄存器,用来指向内存地址:源引用(SI),目的引用(DI),基指针(BP),栈指针(SP);有 1 个寄存器包含状态位;最后是最重要的寄存器:指令指针(IP)。

指令指针寄存器是一个拥有特殊功能的指针。

指令指针的功能是指向将要运行的下一条指令。

所有的 X86 处理器都按照相同的模式运行。

首先,根据指令指针指向的地址取得下一条即将运行的指令并解析该指令(译码)。

在译码完成后,会有一个指令的执行阶段。

有些指令用来从内存读取数据或者向内存写数据,有些指令用来执行计算或者比较等工作。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综述论文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综述论文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综述论文内容摘要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它研究计算机内部的组成与实现,其中有计算机系统概述、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系统总线、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计算机的运算方法、指令系统、CPU的结构和功能、控制单元的功能、控制单元的设计。

其中CPU的结构和功能、控制单元的功能、控制单元的设计是重点。

第一章:1.1计算机系统的概述1945年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特点有下:(1)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2) 采用存储程序方式(3) 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并规定了这五部分的基本功能。

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机器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等。

机器字长:CPU 一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与 CPU 中的运算器、寄存器位数有关。

存储容量:包括主存容量和辅存容量,主存容量是指主存中存放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

辅存容量通常用字节数来表示,例如,某机辅存(如硬盘)容量为80GB。

运算速度:普遍采用单位时间内执行指令的平均条数来衡量,并用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百万条指令每秒)作为单位。

第二章:2.1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计算机主要经历了四代的发展: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9年,电子数字积分机和计算机(ENIAC)诞生,它用来解决当时国防部蛋刀研究实验室开发新武器的射程和检测模拟运算的难题。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47年在杯电子管的革命。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由于前两代的缺陷,经研究发现,计算机的数据储存、数据处理,数据传送以及各类控制功能基本上都是由布尔逻辑功能的各类门电路完成的,而大量的们电路又都是由晶体管、电阻、电容等搭接而成。

第四代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第三章3.1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是间隔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总线的分类:按数据传送方式可分为并行传输总线和穿行传输总线。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论文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论文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论文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在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中是一门重要的本科高年级基础课,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论文篇一《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困境与思考》摘要:分析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提出解决思路,阐述怎样更“有意义”和更“系统地”呈现教学内容,怎样在课程中体现前沿技术,怎样开展讨论课,同时指出教学的关键是内容的组织。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困境;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讨论课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在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中是一门重要的本科高年级基础课,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它主要围绕计算机结构中整体及各个部分的优化技术以及量化分析方法,将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技术、操作系统、高级语言以及汇编语言等软硬件知识相互贯穿,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无论以后从事的是硬件还是软件设计,这门课都能帮助学生理解软硬件的关系,在软件设计中理解硬件的结构与发展趋势,同时设计硬件时了解软件的能力与缺陷。

这样的一门课如果真正发挥作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日后尽早适应本领域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而现实情况是,这门课一直以来都是公认的难教、难学、枯燥无趣,真正将其讲好讲透并不容易。

随着近十年国内广大教师的努力,这一现象有所改善,但还是存在不少困惑,并未完全体现出该课程的作用。

1.教学困境浅析教学困境的存在与我国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落后于美国等先进国家有很大关系。

虽然现在我国在超级计算机的设计以及自主知识产权处理器芯片的设计上有了长足进步,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差距,有些方面的积累几乎为零。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更需要正视这个现状,并尽力从人才培养这个层面为改善这种落后面貌而努力。

1.1难教的原因首先这门课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

教师需要对计算机系统整体设计有很深的理解,通晓软、硬件相关的结构、编译、操作系统等多方面知识,并能将它们融会贯通。

计算机体系结构专题研究学习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专题研究学习报告

因此,超线程技术所带来的性能提升远不能等同于两 个相同时钟频率处理器带来的性能提升。可以说Intel的超 线程技术仅可以看做是对单个处理器运算资源的优化利用。
超线程技术和双核心技术的区别 (续四)
• 双核心技术是通过“硬”的物理核心实现多线程工作 • 每个核心拥有独立的指令集、执行单元,与超线程中所采 •
超线程技术的应用
• 对于PC而言,超线程技术无疑是一项革命性的技
术,它将为个人电脑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台式机平台事业部总经理
Louis Burns先生说:“多任务应用在目前的生活 和工作中随处可见,人们自然希望个人电脑也能 够以同样的多任务方式运行。超线程技术是一项 突破性的计算创新,它可以帮助家庭和商业用户 在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
• 下面通过对英特尔P4 超线程技术的分析来
讨论
超线程技术的不足(续二)
• 英特尔P4 超线程技术有两个运行模式,Single Task Mode
• • •
(单任务模式)及Multi Task Mode(多任务模式) 当程序不支持Multi-Processing(多处理器作业)时,系统 会停止其中一个逻辑CPU的运行 此时资源集中于单个逻辑CPU中,使单线程程序不会因其 中一个逻辑CPU闲置而减低性能 然而,被停止运行的逻辑CPU还是会等待工作,占用一定 的资源 因此具有超线程功能的CPU运行Single Task Mode程 序模式时,有可能达不到不带超线程功能的CPU性能,虽 然性能差距不会太大
计算机体系结构专题研究学习报告
/sundae_me ng
超线程专题
/sundae_me ng
研究背景
• CPU生产商为了提高CPU性能,通常做法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