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综合解释与评价技术

合集下载

《测井综合解释》课件

《测井综合解释》课件

从最早的模拟测井到现代的数字测井,测 井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 。
测井解释的目的和任务
01
02
目的
任务
通过对测井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了解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地质构造 和含油气情况。
确定地层岩性、评估地层含油气性、计算地层孔隙度等。
测井解释的基本原理
1 2 3
《测井综合解释》ppt课件
目录
• 测井综合解释概述 • 测井数据采集与处理 • 测井解释方法与技术 • 测井解释实例分析 • 测井解释的挑战与展望
01
测井综合解释概述
测井技术简介
03
测井技术定义
测井技术的发展历程
测井技术的种类
测井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参数来 评估和解释地下地质特征的方法。
地球物理场的理论基础
地球物理场包括电场、磁场、声波场等,这些场 的变化与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
测井解释的数学模型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测量的地球物理参数与地 下岩层的物理性质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地下地 质特征的解释。
测井解释的软件工具
现代测井解释通常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 分析,如LogAnalyst、Landmark等。
大挑战。
02
多源数据整合
来自不同设备、不同时间点的 测井数据如何进行整合,以提 供更准确的解释,是一个重要
的问题。
03
解释精度要求高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 ,对测井解释的精度要求也越 来越高,如何提高解释精度是
亟待解决的问题。
04
多学科交叉
测井解释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 ,如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数 学等,如何进行有效的跨学科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经典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经典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经典测井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技术手段,通过对地下岩层进行电磁、声波、核子等各种物理方法的测量,获取有关地层、含油气性质等基本参数的数据。

测井数据对于判断油气藏的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岩性变化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综合解释几种经典的测井资料,包括测井曲线、测井解释方法等。

一、测井曲线1.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GR)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测量的是地层的自然伽马辐射强度,是一种常用的测井曲线之一。

自然伽马辐射是由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如钍、钾和铀等的衰变所产生的。

GR曲线的峰值反映了岩石的放射性物质含量,通过与岩层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判断岩层的类型和含油气性质。

2. 电阻率测井曲线(ILD、Rt)电阻率是指物质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电阻率测井曲线测量了地层的电阻率值。

岩石的电阻率与其孔隙度、含水饱和度以及岩石的含油气性质密切相关。

ILD曲线是测量液体饱和度等含油气性质的重要参数,而Rt曲线通常用于描述岩石的电阻性质。

3. 声波测井曲线(DT、ΔT)声波测井曲线主要是通过测量岩石对声波的传播速度来获取有关地层岩性和孔隙度等参数。

DT曲线即声波传播时间曲线,反映了声波在地层中传播所需的时间,ΔT曲线是声波时差曲线,它可用于计算地层中流体的饱和度。

二、测井解释方法1. 直接解释法直接解释法是根据测井曲线的特征进行判断、推断,结合地层信息和岩性特征,直接得出结论。

例如,根据GR曲线的峰值及其分布情况,可以判断油气层的存在与否,以及油气层的厚度和含油饱和度等。

2. 相关系数法相关系数法是通过建立地层参数之间的统计关系来进行解释。

通过计算测井曲线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得出地层岩性、岩相、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的推断。

例如,通过计算GR曲线与含油饱和度的相关系数,可以判断油气层的含油饱和度等。

3. 分层解释法分层解释法是根据地层的特点和垂向变化进行测井解释。

通过分析测井曲线的规律性变化和层段特点,将地层划分为若干层段,再对每个层段进行解释。

测井综合解释-3

测井综合解释-3
232
83
65
80
4
Pe<Py
Pe>Py
Pe<Py
Pe>Py
合计
油层测试点
水淹层测试点
备注:Pe为压力系数,Py为平均原始压力系数
通过查找邻近注水井注水情况及生产井的产水情况,结合本井所处的构造位置,确定水淹方向、水淹层位及水淹程度。由于水淹十分复杂,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在测井曲线有所显示,但有时却没有显示或异常显示幅度太小,会被岩性物性的变化所掩盖,而结合动态资料,可以克服单纯依靠静态资料解释的缺陷,提高解释的准确性。
05.6.射孔,日产液34.1t,油14.3t,含水58.1%。
05.5射开2047.1~2.73.4m,日产油19.2t,含水1.5%。
常见岩石的测井特征表
大于钻头直径
高值
极低
基值
最低、钾盐最高
接近于0
约2.1
约220
岩盐
接近钻头直径
高值
基值
最低
约50
约2.3
约171
石膏
接近钻头直径
高值
基值
将测井曲线按一定的比例关系重叠在一起,通过分析其相对位置和幅度差,进行定性解释。 1、三电阻率曲线重叠:以相同的对数比例重叠,可识别含油性 油层:高阻值,减阻侵入 ILD>ILM>LL8 水层:低阻值,增阻侵入 ILD<ILM<LL8 干层:高阻值,三电阻率曲线近于重合
43-46号层,投产日产油14.6t,水0
计算储集层渗透率
直接获取地层流体样品
分析储集层压力系统
RFT(Repeat Formation Tester)一次下井可以重复测量储集层的地层压力,并可取得两个地层流体的样品。

测井方法及综合解释

测井方法及综合解释
梯度电阻率曲线特点 非对称曲线,顶(底)部梯度电阻率曲线在高 阻层顶(底)部出现极大,在高阻层底(顶)部 出现极小地层中部电阻率最接近地层实际 值。 电位电阻率曲线特点 对称曲线,随地层厚度减小,围岩电阻率
的影响增大,地层中部电阻率最接近地 层实际值。
梯度、电位曲线应用
1) 、可利用厚层电位电阻率曲线的半 幅点确定地层界面及厚度。
深、浅侧向电阻率曲线不重合。 如果地层为泥浆高侵,则深电阻率 小于浅电阻率,常见淡水泥浆钻井 的水层。
反之,如果地层为泥浆低侵,则 深电阻率大于浅电阻率,常见淡 水泥浆钻井的油气层或盐水泥浆 钻井的油气层和水层。
渗透性地层的深、浅侧向及中、深感 应曲线应用
1) 、确定地层厚度,根据电阻率半幅 点位置确定地层界面及地层厚度。 2) 、确定地层电阻率,一般取地层中 部测井值作为地层电阻率值。
测井方法及综合解释
总复习提要
绪论
• 储集层的基本参数(孔、渗、饱、有效厚度)、相关参数 的定义
• 储集层分类(主要两大类)、特点(岩性、物性、电性等)
自然电位SP
• 自然电动势产生的基本原理(电荷聚集方式、结果)、等 效电路
• 主要影响因素(矿化度、油气、泥质含量,等) • 应用(正、负异常划分储层,划分油水层,求Vsh、Rw等)
微电极系(微梯度、微电位)曲线的应 用
1) 、划分岩性剖面,确定渗透性地层。 2) 、确定岩层界面及油气层的有效厚度。 3) 、确定冲洗带电阻率及泥饼厚度。 4) 、确定扩径井段。
渗透层 致密层
微电极曲线 特点及应用
5 、渗透性地层的深、浅侧向及中、深 感应曲线特点及应用。
渗透性地层的深、浅侧向及中、深 感应曲线特点
中子孔隙度:经过岩性、泥质含量、轻质油气校正后, 得到地层孔隙度。

油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

油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

油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摘要:油井勘探目的,是为该区的地震、地质等基础调查求取有关地层数据;为资源储量测算提供重要参考;为该区域下阶段石油勘查发展奠定基础。

油井先后已开展过四期全套测井,全部使用美国LOGIQ测井系统。

测井方面针对各种第一手数据开展了资料校正、数据分析、四性关系评价、储层综合判断、新数据分析等较完整的研究。

关键词:测井解释;四性关系;阵列感应;地层倾角引言:测井技术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测井技术,它的关键在于确定测井信号与地质信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合适的处理手段将其处理成地质信号。

结合大量的地质、钻井、开发等数据,对地层划分、油气层、矿物层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测井解释工作包括:评价产层性质、评价产液性质、评价储层性质、开展钻探和开发应用等。

一、测井解释的新方法(一)井周声波成像(CBIL)测井技术井周声波成像测井技术是利用旋转环能装置将高频率的脉冲声波辐射到目标地层,利用声波的反馈,对井口周围进行地质勘探,其频率为每秒6周,一般一周可达250个取样点。

通过传感器端接井周声波,通过内部处理器来记录和分析井周声波的强度和回波时间,并以此来完成井周地层的特征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岩层的回波强度和回波时间的分析,可以得到岩性、物性、沉积结构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将反射波的传输时间转化为目标的距离,并将其以井周360度的方式呈现为黑白或彩色的影像。

通过图象显示的资料,可以更好的理解井底岩性和几何接触面的变化,进而对地层中的裂缝位置、地质结构等进行分析。

(二)核磁共振技术在没有其他磁场干扰的情况下,形成中的氢核是自旋相关的,并且具有随机的方向。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通过使用核磁共振记录装置来创造一个永久的磁场,形成中的氢核在应用磁场的方向上形成有规律的排列,这个过程称为氢核的极化。

如果这个应用磁场总是恒定的,那么在它上面添加一个垂直方向的射频场,同时调整射频场的频率以匹配氢核的谐振频率,就会产生核磁共振现象。

测井综合解释与评价技术

测井综合解释与评价技术

井身质量
利用测井曲线分析井径变 化、井斜角度和方位角等 信息,评估井身质量是否 符合设计要求。
地层压力检测
通过分析地层压力系数与 地层孔隙度等参数,预测 钻遇地层可能存在的压力 异常。
采油工程评价
产能评估
根据测井数据计算油井的 产能,预测油井的产油量、 产液量等参数。
储层改造效果
分析储层改造前后测井数 据的差异,评估增产措施 的效果。
综合解释法的优点是精度高、可靠性好,适用于各种复杂程度的地层。然而,综合解释 法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04
油藏工程评价
油藏压力评价
总结词
通过测井资料,分析油藏的压力状态,为后续的油藏开发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利用测井资料,如压力恢复曲线、压力导数曲线等,分析油藏的压力分布、压 力系数、地层压力等参数,评估油藏的压力状态,判断油藏的驱动类型和开发 方式。
直接解释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适用于地层特征较为明显 的地区。然而,对于复杂地层或岩性变化较大的地区,直 接解释法的精度和可靠性可能较低。
间接解释法
间接解释法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测井数据与地层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反演出地层参数的方 法。
这种方法通常基于大量的已知地层参数和测井数据,通过统计回归分析或物理模型建立反演公式,对地 层进行定量解释。
油层连通性
通过分析测井曲线形态, 判断油层之间的连通情况, 为制定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评价
剩余油饱和度
利用核磁共振、介电常数等测井技术,测定剩余油饱和度,了解 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微观剩余油分布
通过岩心分析、微观成像测井等技术手段,观察微观尺度上剩余油 的分布特征。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测井原理是指利用地球物理仪器和技术,对地下岩石层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的过程。

通过测井原理,可以获得有关地下岩石层中所含矿物、岩性、含水性、温度、压力等参数的信息,从而帮助地质学家和工程师进行油气勘探和开发。

测井原理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种物理现象和原理:1. 电性测井原理:利用地层中的电性差异,通过测量电阻率、电导率等指标来判断地层的性质。

例如,导电层岩石通常具有良好的含油性能。

2. 密度测井原理:根据地下岩石的密度差异,通过测量岩石的密度来判断地层的性质。

例如,含有矿物质量高的岩石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

3. 声波测井原理:利用地层中声波的传播速度来判断地层的性质。

不同类型的岩石对声波的传播速度有不同的影响。

4.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利用地层中核磁共振现象,通过测量核磁共振信号来判断地层的性质。

不同类型的岩石对核磁共振信号有不同的响应。

综合解释是指通过将不同类型的测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得出地下岩石层的具体性质和分布。

综合解释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校正和质量评估:初步检查测井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排除可能的误差和异常点。

2. 数据融合:将来自不同类型测井仪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集。

3. 数据解释:根据测井原理和地质知识,对数据进行解释,得出地层的特征和性质。

可以使用图表、剖面图等方式展示解释结果。

4. 建模和预测:根据解释结果,建立地下岩石层的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和评估。

这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决策。

综合解释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的测井数据,以及地质知识和经验。

准确地解释地下岩石层的性质和分布,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成像测井综合解释[精]

成像测井综合解释[精]
冲刷面成像图
23
钙质团块 钙质团块在成像图像 上呈亮色斑块状,一 般只分布在某一方位 上。
钙质团块成像图
24
2
2、真假裂缝的识别 (1)钻痕、刮痕的识别 因钻头不规则运动所致,声波成像的时间图上无明显特征,主要是在 幅度线上形成明暗的条纹。其基本特征是:条痕角度偏高,且带宽很 细、很密,一般360°都可能出现。
3
2、真假裂缝的识别
(2)钻具振动形成的裂缝钻井过程 中由于钻具振动可能形成裂缝,它们 十分微小且径向延伸很浅,这种裂缝 虽然在FMI成像图上有高电导率的异常,
溶蚀孔洞
13
2、真假溶洞的识别方法
(1)黄铁矿斑块与溶蚀孔洞的鉴别 黄铁矿呈高密度,电阻率极低,其颗粒与 周围地层的电导率有很大的差异,所以, 电成像图象上黄铁矿斑块呈高电导异常, 边缘清晰,并且黄铁矿多为分散状分布, 在体积较大时呈方形。当泥岩中的黄铁矿 斑块较稀疏时,常规资料反映并不明显, 而成像测井图则有明显的显示。
井眼崩落特征
9
2、真假裂缝的识别
(8)缝合线 由于缝合线是压溶作用的结果,因 而两侧有近垂直于缝合面的细微的 高电导率异常。当压溶作用主要来 自于上覆岩层压力,缝合线基本平 行于层理面;当压溶作用主要来自 于水平构造挤压作用,缝合线基本 垂直于层理面
缝合线
10
3、裂缝形态
(1)张开缝:在电成像图上呈 黑色高电导异常,声波反射信号微 弱,甚至无反射,在幅度图上的特 征表现为暗色;在时间图上没有信 号返回,即无反射表面,表现为黑 色,
15
3、溶洞在井壁上的分布特征
(1)均匀分布的溶洞 有时溶孔在井壁呈均匀分布,在图像上 表现为均匀分布的小团状黑色高电导异 常。 (2)层状分布的溶洞 有时溶孔在井壁呈层状分布,在图像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率
一定粘度的流体通过地层时畅通的能力,对均质流体而言, 仅取决于岩石骨架特性,其大小取决于岩石的孔隙结构。
渗透率是孔隙几何形态与连通孔隙度二者的函数。
目前渗透率求取有5种方法: A、渗透率与孔隙度及颗粒表面积的经验关系 曾文冲:lgK=D1+D2lgMd+D3lg Φ Coates : K1/2=100 Φ2(1-Swi)/Swi
3、物性参数解释模型
孔隙度
这是当代测井定量解释技术最成熟最重要的部分。 声波、密度、中子测井是响应于地层三种不同的物理特 征的曲线,从不同角度提供了地层Φ信息。因此若形成 三孔隙度测井,则能提供地质分析所需的Φ值。 对高孔非固结和中孔砂岩,AC、DEN、CNL均可,但当 地层含重矿物时,只能用AC。 对中、低孔地层,随Φ降低,Φ总、Φ连及粒间Φ的差别随 之变大,伴随岩性复杂化,有孔隙和裂缝双重特点,此 时,AC适应性变差,而DEN、CNL比较有效。
阳离子交换(Qv)模型能够在粘土含量差别很大,以及 在地层水矿化度实际的变化范围内,提供一种比较准确 的评价泥质砂岩储集层含水饱和度的通用解释方程。
束缚水饱和度 束缚水饱和度对确定地层的流体性质,揭示产层的原始油气 饱和度,估算产层的相对渗透率,分析驱油效率等都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目前用测井资料确定束缚水饱和度的方法完全是建立在岩心 与测井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的。 影响束缚水饱和度的因素有:泥质含量、粉砂含量、孔隙喉 道半径、岩石内比面、分选系数.孔隙度和粒度中值等。
标 准 化 方 法
直方图平移法 均值校正法 趋势面分析法
变异函数分析法
第三节 关键井研究
关键井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井剖面的矿物成分和岩相,进行 “四性”关系研究和建立解释模型与解释参数,建立全油 田统一的刻度标准和油田转换关系等。 ①位于构造的主要部位,近于垂直的井。 ②取心井有系统的岩心分析和录井资料,地 质情况比较清楚。 ③井眼好,钻井液性能好,具有最有利的测 井条件和测井深度。 ④有项目齐全的裸眼井测井资料,包括最新 测井方法的资料。 ⑤有生产测试、生产测井和重复式地层测试 的资料,有齐全准确的油、气、水产量压力 和渗透率资料。
Tm长石结构成熟度;Bi矿物常数;fi每种矿物的重量百分比
E、斯通利波的衰减与传播
这种衰减与传播和地层的渗透率,骨架及裂缝有关。
4、含油性参数解释模型 含水饱和度 目前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超30种,衍生的解释方程超100个。 ①按形式分类
Ⅰ无交互顶,Sw不同时在两项中出现,即: Ct=αSwn+ γ
低值 低值 ≈0 约50 ~0
较高 比砂岩低 明显异常
高值 比砂岩低 大片异常
石灰 165~250 2.4~2.7 岩 白云 155~250 2.5~2.85 岩 硬石 约164 约3.0 膏 石膏 岩盐 约171 约220 约2.3 约2.1
高值齿状 差异 高值齿状 高值 比砂岩低 大片异常 差异 高值 低值 高值 最低 最低 最低 基值 基值 基值
关 键 井 的 选 择
关 键 井 研 究 的 内 容
①测井曲线的深度校正,岩心资料的数字化。 ②测井资料的环境影响校正。 ③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的解释。 ④测井相分析,确定井剖面的岩相。 ⑤应用多维直方图和频率交会图技术,建立全油田 统一的刻度标准,并存入数据库。 ⑥确定适合于全油田的测井解释模型、解释方法及 解释参数。 ⑦处理关键井测井资料,准确计算地层参数,对关 键井作出合理的地质评价。 ⑧用岩心等其他地质资料检验前面计算的储层参数 ,并根据检验结果修改测井解释模型与解释方法。 ⑨生产测井和重复式地层测试资料的解释,并综合 生产测试资料得出准确齐全的油、气、水产量和压 力及渗透率等数据。
a.线性平滑公式 b.二次函数平滑公式
②加权滑动平均法
环境校正 影响因素: 钻井液:钻井液性能、泥饼、泥浆密度与矿化度、钻井液侵入、浸泡 井眼几何形态:井径不规则,井壁塌陷 地层压力与温度、仪器外径与间隙等 环境校正方法的核心是以标准校正图版为依据,以各种数 理统计方法为手段,将各种校正图版形成公式,然后用这 些公式校正。 ①岩性——孔隙度测井曲线校正(GR、CNL、DEN、AC) ②视电阻率曲线校正 (Rt、COND、RXO)
润湿性
岩石颗粒表面的润湿性对测井响应有较大影响,润湿情况油膜 与岩石表面接触,油膜连续分布于岩石孔隙中,水润情况则相反,一般 情况下,油润比水润地层有较高的,较小的自然电位幅度,并要考虑润 湿性随开发程度的加深而变化的情况。
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温度、压力
2、岩性参数解释模型 岩性参数主要有泥质含量、粒度中值最为常用,它 们对推断沉积环境有重要作用。 泥质含量是指砂岩骨架中粒径小于0.01mm的颗粒体 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因此从本质上说泥质具 粒度概念,粒度中值是指粒度分析累积曲线上50% 处对应的粒径。 在评价含泥质地层时,泥质含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参 数,它不仅地层的岩性,而且φe、K、Sw、Swb等 均与之有关,准确求取Vsh是测井解释的不可缺少的 内容 。
测井综合解释与评价技术
徐守余 石油大学
2003年7月
随着测井采集信息及测井数字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测井解释技术逐渐由单井解释向多井解释的研究方向 发展,由单纯划分油气水层发展为研究整个油田的油 气水在平面和空间的分布研究,利用所有可用的资料 求出油气层的基本参数,并对油气藏的基本形态、几 何特征、油气水的空间分布等进行详细描述。 测井评价技术是一项综合解释方法,是油藏描述的重 要研究内容之一,不仅充分有效地利用测井信息,而 且结合地质、地层测试等资料,分析各种岩电关系, 准确求取地质参数。
第二节 测井资料标准化
原因:①仪器刻度不精确 ②环境校正图版的差异及校正不完善 最早由Connolly于1968年提出,其实质是利用同一油田或 地区的同一层段往往具相似的地球物理特征,从而规定了 测井数据具自身的相似规律。
标 准 层 特 点
①在目的层相邻井段内,即标准层与目的层之间的 测井环境相近,尤其是地层浸泡时间接近。
②岩性稳定且全区普遍分布,地层厚度较大,岩性 与测井响应特征明显,便于对比且同一测井曲线数 值相同或呈规律变化。
关键井应具有的品质: ①理想的地质控制:处在构造的主要部位,其分布具有 明显的控制作用,能反映油田地质特征的变化趋势。 ②良好的井眼条件:井眼规则近于直井,钻井液性能符 合要求和有利的测井环境条件。 ③相对完善的测井系列,有完整的和精度较高的裸眼井 测井资料,在本油田具有代表意义。 ④系统的生产测试资料:有比较系统的生产测试资料, 齐全的油气产量等资料。
1、地质约束条件
声波时差 体积密度 泥岩 大于300 2.2~2.65 煤 350~450 1.3~2.65 2.1~2.5 比砂岩 略高
岩性条件
井径 大于钻头 直径
中子孔隙 中子 自然伽玛 自然电位 微电极 电阻率 度(%) 伽玛 高值 低值 高值 低值 低值 基值 低平直 低平直 高
Φ SNP>40 低值 Φ CN明 很大异常
明显异常
接近钻头 直径
砂岩 250~380 生物 200~300 灰岩
中等明显 略小于钻 低到中 正差异 头直径 较高明显 略小于钻 较高 正差异 头直径 高 高 高 高 极低 高 小于等于 钻头直径 小于等于 钻头直径 接近钻头 直径 接近钻头 直径 大于钻头 直径
较低
Ⅱ无交互项,Sw同时出现在两项中,即: Ct=αSwn+γSws Ⅲ有交互项,Sw出现在部分项中,即: Ct=αSwn+βSwm+ γ Ⅳ有交互项,Sw出现在所有项中, 即: Ct=αSwn+βSwm+ γSws 式中α为砂岩项, β为交互项, γ为泥质项。
n为砂岩项指数,m为交互相指数,S为泥质项指数。
第一节 测井资料预处理
第二节 测井资料标准化 第三节 关键井研究
第四节 储层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 第五节 有效厚度标准研究
第六节 油气层评价 第七节 水淹层评价
第一节 测井资料预处理
测井曲线的深度与幅度的准确性是保证测井解释 结果可靠的前提条件,然而由于野外测井作业和 测井环境的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曲线之间往往
研究“四性”关系的方 法 研究“四性”关系实质是研究岩性、物性、电 性、含油性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的方 法大都是数理统计的方法。 1.一元回归分析 2.多元线性回归 3.多元逐步回归 4.均值—方差法
第四节 储层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
储集层是岩石与所含流体(油、气、水)以彼此间的物理、化 学作用相联系所形成的统一体。有两特性:一是岩石本身的骨 架特性,如Φ、K、Md和孔隙分布等。二是流体与岩石间的 综合特性,如毛细管力、润湿性和相对渗透率,它们规定了油、 气、水在储集层内部的分布和流动特点。以它们为依据,以测 井多井解释为手段,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描述储层的地质特性。 ①岩性:指组成岩石骨架的矿物成分及含量,杂基与胶结物成 分的类型与含量以及它们间的组合关系,岩石颗粒的尺寸及分 布关系等。 ②物性:指岩石的储渗特性,包括岩石的孔隙类型及分布状态, 孔隙结构、渗流特性及它们的度量参数,如Φ、K、孔隙喉道 半径、相对渗透率等,及反映岩石力学性质的参数。 ③含油性:指油气在储集层内部的物理分布与饱和状态、油气 性质及度量这些特性的有关参数:So、Swi和原油粘度等。
沉积相带的递变
人们早就认识到不同相带其测井响应不同,并早就应用 这些特征划分和研究沉积相,若在测井解释模型中不考虑相带的 变化和影响,势必影响模型的精度和解释结果的可靠性。因此, 解释模型应考虑相带变化,有条件的地方可考虑分相带建模。
构造因素
构造因素影响着储层的性质和油气水的分布,同时也影
响测井响应。如声波等。
缺乏一致,并且测井曲线的幅度也不可避免地受
到许多非地层的测量因素的影响而测井资料预处 理正是要校正这些影响。因此,它是测井资料处
理与解释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