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合集下载

苹果霉菌培养实验报告(3篇)

苹果霉菌培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苹果表面霉菌的生长情况。

2. 学习霉菌的培养、分离和纯化方法。

3. 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并进行初步鉴定。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 新鲜苹果若干个- 无菌水- 无菌棉签- 灭菌的培养基(如沙堡琼脂培养基)- 灭菌的接种环- 灭菌的玻璃器皿(如培养皿、试管等)2. 实验试剂:- 酒精- 碘酒- 水合氯醛- 水解乳糖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样品处理:- 取新鲜苹果,用无菌水清洗表面,用无菌棉签擦拭表面,收集擦拭液。

- 将擦拭液进行梯度稀释,以便后续分离和纯化。

2. 霉菌分离:- 将稀释后的样品分别接种于沙堡琼脂培养基上。

-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3天。

3. 霉菌纯化:- 观察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选取单菌落进行纯化。

- 使用接种环挑取单菌落,接种于新的沙堡琼脂培养基上。

-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获得纯化的霉菌菌株。

4. 霉菌形态特征观察:- 将纯化的霉菌菌株接种于沙堡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3天。

- 观察菌落形态,包括菌落大小、颜色、边缘、表面等特征。

5. 霉菌鉴定:- 对纯化的霉菌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包括菌丝形态、孢子形态等。

- 根据形态特征,对霉菌进行初步鉴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霉菌分离:- 在沙堡琼脂培养基上,观察到多种形态的菌落,表明苹果表面存在多种霉菌。

2. 霉菌纯化:- 通过纯化操作,获得纯化的霉菌菌株。

3. 霉菌形态特征观察:- 纯化的霉菌菌株在沙堡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

- 菌丝呈白色,有横隔,无色或略带黄色。

- 孢子呈椭圆形,无色。

4. 霉菌鉴定:- 根据形态特征,初步鉴定纯化的霉菌菌株为青霉属。

五、实验结论1. 苹果表面存在多种霉菌,其中青霉属较为常见。

2. 通过培养、分离和纯化操作,可以有效地从苹果表面分离出霉菌。

3. 霉菌的形态特征可以用于初步鉴定霉菌种类。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Sdu微生物大实验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实验目的】1、从各地区土壤中筛选含几丁质酶的真菌及含果胶酶的菌株;2、通过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菌株,掌握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技术、微生物的筛选、分离纯化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3、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染色方法,掌握生理生化试验的原理与方法。

4、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技术、菌种保藏技术。

【实验原理】1、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此次实验采取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a.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大部分不需要的微生物。

b.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等技术来完成。

微生物的观察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也可以用肉眼观察其菌落形态。

前者是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技术,后者是微生物的肉眼观察技术。

2、霉菌: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 3-10μ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3、果胶酶筛选培养基:配制以果胶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利用果胶的菌株才能够生长,依此来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产果胶酶的菌株。

刚果红(Congo Red,简称CR)是一种染料,它可与果胶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果胶水解后的产物发生这种显色反应,在含有果胶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果胶形成红色复合物。

鲜食葡萄采后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鲜食葡萄采后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鲜食葡萄采后霉菌的分离与鉴定付清泉,王方方,李 甜,史学伟,王 斌*(石河子大学 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摘 要:本研究以“红提”葡萄为原料,采用经典微生物纯培养技术从葡萄表皮分离致腐霉菌,根据柯赫法则对致腐性霉菌进行验证,采用形态学分析和ITS测序对致腐霉菌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红提”葡萄表皮致腐霉菌主要有链格孢菌、黑曲霉、黄曲霉。

本研究可为鲜食葡萄贮藏保鲜过程中霉菌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葡萄;霉菌;分离与鉴定;返接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pidermal Mold from FreshGrapeFU Qingquan, WANG Fangfang, LI Tian, SHI Xuewei, WANG Bin*(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udy, using “Hongti” grape as raw material, rot-causing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grape epidermis by classical microbial pure culture technology. The rot-causing fungi were verified according to Koch’s law, and identified by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nd ITS sequenc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hogenic fungi of “Hongti” grape skin mainly included Alternaria alternata, Aspergillus niger, and Aspergillus flavus. This study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ld in the process of fresh grape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Keywords: grape; mould;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return connection葡萄属于葡萄科葡萄属浆果类水果,分布广泛[1]。

毛霉菌的实验报告(3篇)

毛霉菌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毛霉菌的基本形态和生理特性;2. 掌握毛霉菌的分离、纯化及培养方法;3. 探究毛霉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材料1. 毛霉菌样本:土壤、粪便、禾草等;2. 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沙保培养基(SAB);3. 仪器与设备:显微镜、无菌操作台、培养箱、移液器、镊子等。

三、实验方法1. 毛霉菌的分离与纯化(1)将土壤、粪便、禾草等样品进行无菌处理,分别称取适量样品;(2)将样品与无菌水按1:10的比例混合,充分振荡后进行梯度稀释;(3)取适量稀释液涂布于PDA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4)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

2. 毛霉菌的形态观察(1)将纯化后的毛霉菌接种于PDA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在显微镜下观察菌落特征,记录菌丝、孢子囊等形态结构。

3. 毛霉菌的生长实验(1)将纯化后的毛霉菌接种于PDA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分别在不同温度、pH值、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3)记录菌落生长速度、菌丝形态等指标。

4. 毛霉菌的药物敏感性实验(1)将纯化后的毛霉菌接种于PDA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将不同浓度的两性霉素B加入培养基中,观察菌落生长情况;(3)记录抑菌圈大小,判断药物敏感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毛霉菌的分离与纯化通过涂布分离法,成功分离出毛霉菌,并进行了纯化。

2. 毛霉菌的形态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毛霉菌菌丝呈白色、较粗,无隔,有分支,顶端产生球形孢子囊,内含大量孢子。

3. 毛霉菌的生长实验在不同温度、pH值、光照条件下,毛霉菌的生长情况如下:(1)温度:在37℃条件下,毛霉菌生长速度最快,菌丝较粗,孢子囊较多;(2)pH值:在pH 5.0-7.0条件下,毛霉菌生长较好,菌丝较粗,孢子囊较多;(3)光照:在黑暗条件下,毛霉菌生长较好,菌丝较粗,孢子囊较多。

4. 毛霉菌的药物敏感性实验在不同浓度的两性霉素B作用下,毛霉菌的生长情况如下:(1)低浓度两性霉素B(0.5mg/mL):菌落生长受抑制,抑菌圈较大;(2)中浓度两性霉素B(1mg/mL):菌落生长受抑制,抑菌圈较大;(3)高浓度两性霉素B(2mg/mL):菌落生长受抑制,抑菌圈较大。

细菌 、放线菌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细菌 、放线菌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一、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从土壤稀释分离、划线分离各类微生物的技术。

2. 学习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菌株。

3. 学习并掌握平板倾注法和斜面接种技术,了解培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

4. 学习平板菌落计数法。

二、实验原理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一定的稀释,使微生物的细胞(或孢子)尽量呈分散状态,选用有针对性的培养基,在不同温度、通风等条件下培养,让其长成一个纯种单个菌落。

要想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还需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适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见表2-1所示。

表2-1 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和培养要求样品来源分离对象分离方法稀释度培养基名称培养温度/℃培养时间/d土样细菌稀释分离10-5,10-6,10-7牛肉膏蛋白胨30~37 1~2土样放线菌稀释分离10-3,10-4,10-5高氏1号28 5~7土样霉菌稀释分离10-2,10-3,10-4马丁氏琼脂28~30 3~5面肥或土样酵母菌稀释分离10-4,10-5,10-6马铃薯葡萄糖28~30 2~3细菌分离平板细菌单菌落划线分离10-2 牛肉膏蛋白胨30~37 1~2三、实验材料1. 菌源土样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制平板和斜面),见附录Ⅲ。

3. 无菌水 250 mL锥形瓶,每瓶装99 mL无菌水(或95mL为分离霉菌用),内装10粒玻璃珠。

4.5 mL无菌水试管(每人5~7支)。

4. 其他物品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玻璃涂棒(刮刀),称量纸,药勺,橡皮头,10%酚溶液。

(一)系列稀释平板法1. 取土样选定取样点,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

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盛土的容器应是无菌的。

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杂物,装入已灭过菌的牛皮纸袋内,封好袋口,并记录取样地点、环境及日期。

霉菌鉴定结果

霉菌鉴定结果

霉菌的鉴定方法参照微生物学实验手册[118]。

(1)菌落特征的鉴定观察:观察菌落形状、特征,菌落颜色,培养基颜色是否有变化等。

(2)菌株特征及孢子形态观察:挑取菌株的少量菌丝于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菌丝的颜色、特点,有无特殊构造,成熟子实体的颜色、形态等。

(3)霉菌的糖化能力测定实验:配制含有4%淀粉的溶液100ml,加入一定体积菌液并发酵24H后,测定溶液中还原糖的含量,采用DNS法测定溶液中还原糖的含量。

霉菌的糖化能力表示为F。

(1) 原理碱性条件下,3,5-二硝基水杨酸(DNS)溶液与还原糖溶液共热被还原为3-氨基-5-硝基水杨酸(棕红色物质),还原糖则被氧化成糖酸及其它产物。

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颜色深浅的程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在540 nm 波长下测定棕红色物质的吸光度。

(2) 1mg/ ml葡萄糖标准液准确称取100 mg分析纯葡萄糖(预先在80 ℃烘至恒重),置于小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到100 ml的容量瓶中,以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冰箱中保存备用。

(3)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将6.3 g 3,5-二硝基水杨酸和262 ml 2mol/L NaOH溶液,加到500 ml含有185 g酒石酸钾钠的热水溶液中,再加5 g结晶酚和5 g亚硫酸钠,搅拌溶解。

冷却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4) 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取7支25 ml刻度试管,编号0~6,分别加入0、0.2、0.4、0.6、0.8、1.0、1.2 ml 葡萄糖标准溶液于7支试管中,并以蒸馏水补至2.0 ml,然后各加入DNS试剂1.5 ml。

摇匀,在沸水浴中加热5 min,取出后立即冷却至室温,再以蒸馏水定容至25 ml刻度处,颠倒混匀。

在540 nm波长下,用0号管调零,分别读取1~6号管的吸光度。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葡萄糖毫克数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图3-1)。

得到回归方程y=49.665x+1.3421,其相关系数R2=0.9951。

利迪链霉菌A02拮抗产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的开题报告

利迪链霉菌A02拮抗产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的开题报告

利迪链霉菌A02拮抗产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利迪链霉菌A02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细菌,在土壤、水体等处均有分布。

该细菌具有多种代谢活性,例如产生抗生素、生物素、核酸等物质,具有较大的研究
价值。

其中,利迪链霉菌A02产生的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抗菌性,可用于保健、农业等
领域。

近年来,利用微生物降解有害物质、抑制病原微生物等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利迪链霉菌A02的抗生素生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仍未得到完全阐明,且其
具体的抗菌机制也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对利迪链霉菌A02产生的抗生素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从利迪链霉菌A02中分离和纯化其拮抗产物,并通过多种方法对该产物进
行鉴定,以期了解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并为该产物的产生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利迪链霉菌A02的分离和鉴定
2.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等方法对利迪链霉菌A02拮抗产物进行纯化
3.对纯化后的产物进行色谱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及谱学鉴定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4.初步进行该产物的生物活性评价,如抗菌试验、抗氧化试验等。

四、预期效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从利迪链霉菌A02中获得含量较高的拮抗产物,并对其结构进
行鉴定。

使用生物活性评价方法评估拮抗产物的生物活性。

这将为该产物的精细化合
成以及其在抗菌、抗氧化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链霉菌BM10菌株产抗植物疫霉菌抗生素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的开题报告

链霉菌BM10菌株产抗植物疫霉菌抗生素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的开题报告

链霉菌BM10菌株产抗植物疫霉菌抗生素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植物疫霉菌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植物病原菌,能够感染多种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等。

目前,化学合成抗生素对植物疫霉菌的防治效果已经不理想,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抗生素来防治该病害。

链霉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产生抗生素的细菌,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和强大的抗菌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

因此,研究链霉菌产生的抗植物疫霉菌抗生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从链霉菌BM10菌株中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抗植物疫霉菌抗生素,并研究其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为新型抗植物疫霉菌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3. 研究方案(1)菌株的筛选和培养采用土样品分离链霉菌,通过菌落形态、色素等形态学特征的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的检测进行初步鉴定。

将筛选得到的BM10菌株移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以获取足够的菌量。

(2)抗生素的提取和纯化将链霉菌BM10菌株培养获取的菌落经过发酵和离心等步骤后,使用柱层析等手段对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抗植物疫霉菌抗生素。

(3)抗生素的结构鉴定对纯化得到的抗生素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等手段,得到其分子量、红外光谱、质谱图谱等信息,进而推断其分子结构,最终通过核磁共振等手段进行结构鉴定。

(4)抗生素的活性评价使用评价抗菌活性的基本方法(如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等)对纯化得到的抗生素进行抑菌试验,并比较其抑菌活性与其他已知抗生素的差异,进一步探究其抑菌机理和应用价值。

4. 预期成果(1)成功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链霉菌BM10菌株产生的抗植物疫霉菌抗生素。

(2)对抗生素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并探究其抑菌机理。

(3)为新型抗植物疫霉菌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黑曲霉菌实验报告

黑曲霉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黑曲霉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2. 了解黑曲霉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3. 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真菌,具有较强的发酵能力和酶活性。

本实验通过分离纯化黑曲霉菌,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生长条件研究,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改良马丁培养基、葡萄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基、无菌水、无菌棉塞、无菌吸管、无菌培养皿等;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等;3. 实验样品:土壤、谷物、植物性产品等。

四、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1)取适量样品(如土壤、谷物等)置于无菌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无菌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制成悬浮液;(2)取适量悬浮液,用无菌吸管吸取一定量的样品,涂布于改良马丁培养基上;(3)将涂布好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2. 分离纯化(1)观察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选取典型的黑曲霉菌菌落;(2)用接种环挑取菌落,分别接种于葡萄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3)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特征。

3. 形态观察(1)用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包括菌丝、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等;(2)记录菌落颜色、形状、大小、菌丝特征等。

4. 生长条件研究(1)将分离得到的黑曲霉菌接种于葡萄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2)在不同温度、pH值、营养物质条件下,观察菌落生长情况;(3)记录菌落生长情况,分析生长条件对黑曲霉菌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离纯化结果经过涂布培养和分离纯化,成功分离出黑曲霉菌。

菌落呈黑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具有明显的放射状沟纹。

2. 形态观察结果显微镜下观察,黑曲霉菌菌丝呈白色,具有分隔,分生孢子梗自菌丝顶端生出,呈直角或锐角,分生孢子球形,褐色。

3. 生长条件研究结果(1)温度:黑曲霉菌在25-37℃范围内生长良好,最适温度为37℃;(2)pH值:黑曲霉菌在pH值4.0-7.0范围内生长良好,最适pH值为6.0;(3)营养物质:黑曲霉菌在葡萄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适宜的营养物质为葡萄糖、酵母膏。

【全面版】实验八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PPT文档

【全面版】实验八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PPT文档
马丁氏培养基,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捷辂诖渠氲鳘前咐赂断蝶孑揶孤龈油超碗庥捣惩濠论瓜颍蓑晾埠引兰唐骏沟刘处氤馇白烙鄙膪美嫖学苠策杯碇挨枢税烬夹麈訾江汇绨 星酃恍庇骤紫末嗑倘
3、无菌生理盐水。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2、在分区平板划线法中,为什么每次都需将接种环 上剩物烧掉?
3、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培养?
谢谢观看
棒、称量纸、药勺、橡皮头、10%酚溶液。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四、实验步骤
1、制备土壤稀释液 2、涂布法进行分离 3、培养 4、菌落计数 5、划线分离
五、实验报告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 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1、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3、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培养?
4、其它物品 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玻璃涂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捷辂诖渠氲鳘前咐赂断蝶孑揶孤龈油超碗庥捣惩濠论瓜颍蓑晾埠引兰唐骏沟刘处氤馇白烙鄙膪美嫖学苠策杯碇挨枢税烬夹麈訾江汇绨 星酃恍庇骤紫末嗑倘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制备土壤稀释液2涂布法进行分离3培养4菌落计数5划线分离五实验报告五实验报告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
实验八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2、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分离纯化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实验材料

实验8-1红曲霉的分离纯化

实验8-1红曲霉的分离纯化

实验8-1 红曲霉的分离纯化一、实验目的熟悉红曲霉菌种的分离纯化方法。

二、实验原理红曲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因此可以从自然界中分离纯化得到。

鉴于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利用红曲,他们将红曲霉制成了各种各样的发酵食品,因此,要得到红曲霉菌种,最简便的办法是直接从这些发酵食品中去分离。

培养红曲霉多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红曲霉在该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较大,培养初期菌落为白色,老熟后变为淡红色、紫红色、橙红色、烟灰色等,因种而异。

菌落有呈绒毡状的,也有呈皮膜状的,呈皮膜状的菌落少褶皱或只有辐射纹。

红曲霉在马铃薯培养基(PDA)上呈现局限性生长,而不像在麦芽汁琼脂上那样蔓延。

某些种能在PDA培养基上形成疮疤状菌落。

红曲霉产生的是水溶性红色色素,能分泌到培养基中,使培养基着色。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样品市售红曲米或红曲酒酒药。

2. 培养基(1)半合成培养基:葡萄糖30g,NaNO3 3 g,酵母提取物1 g,K2HPO4 1 g,MgSO4·7H2O 0.5g,KCl 0.5 g,FeSO4·7H2O 0.01 g,pH5.6,用蒸馏水定容至1 L。

固体培养基添加20 g琼脂;(2)麦芽汁培养基:5~8。

P麦芽汁;(3)豆芽汁培养基:豆芽200 g,加水1000 mL,煮沸10 min后过滤,滤液加2%葡萄糖即成,固体培养基添加2%琼脂。

3. 器材水浴锅、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皿、移液管、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配制上述半合成固体培养基(或麦芽汁培养基、豆芽汁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准备无菌水,移液管、培养皿等,灭菌备用;实验前将培养基倒入平皿中,冷却凝固后于30 ℃培养箱中放置5~6 h,以烘去冷凝水。

2. 红曲霉的分离纯化称取红曲米5 g,放入45 mL无菌水中,振荡摇匀后置于60 ℃水浴中保温30 min以杀死不耐热的细菌及酵母,将上层孢子悬液用稀释涂平板法分离,30℃培养5 d,挑取能产红曲色素的霉菌单菌落,用显微镜检查是否纯种(细胞形态是否一致),确认后保存。

设计实验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以及保藏技术

设计实验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以及保藏技术

设计实验: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以及保藏技术一.实验目的1.学习大肠菌群分离纯化、鉴定的原理。

2.掌握平板表面涂布法、平板划线法的分离技术。

3.学习掌握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纯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1.涂布平板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2.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大肠菌群的培养鉴定大肠菌群能在乳糖胆盐液体培养液中生长,并且产气产酸,使培养液变色。

还能在伊红美兰固体培养上生长,形成黑紫色的菌落,有的还有金属光泽。

其他病原菌的菌落呈粉红色。

再做镜检观察是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呈红色)。

即可鉴定是有大肠菌群的菌存在。

菌种保藏菌种保藏是将微生物的菌种经长时间的保存,不污染其它杂菌,及可保持其形态特征和生理性状,减少变异,防止衰老,以便于将来使用。

保藏菌种一般是选用它的休眠休,如孢子;芽孢等等,并且要创造一个低温;干燥;缺氧;避光和缺少营养的环境条件,以利于休眠体能长期地处于休眠状态。

对于不产孢子的微生物,应使其新陈代谢处于最低状态,又不会死亡,从而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三.实验器材1.菌种:污水中的大肠菌群、酵母菌和霉菌2、培养基:乳糖胆盐液体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EMB)、营养琼脂培养基、麦芽汁固体斜面培养基和马铃薯固体斜面培养基。

霉菌 鉴定 -回复

霉菌 鉴定 -回复

霉菌鉴定-回复霉菌鉴定,又称为真菌鉴定,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样本中的真菌来确定其种类和特征。

霉菌是一类常见的真菌,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在某些情况下,霉菌可以引起人体和动物的感染,同时也可以造成食物、植物和其他有机物的腐败。

霉菌的鉴定对于科学研究、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一步一步介绍霉菌鉴定的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采集到潜在的含有霉菌的样本。

这些样本可以是空气、土壤、食物或其他有机物。

在采集样本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实验室工具,如无菌培养皿、培养基、显微镜、染色剂等。

第二步是将样本分离并培养。

我们可以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稀释,然后将其均匀地划布在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上。

培养基的选择取决于我们所探究的霉菌类型。

常用的培养基有琼脂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它们提供了真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根据样本来源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培养皿放置在恰当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不同类型的霉菌对环境条件有各自的喜好,因此提供恰当的环境有助于真菌的生长。

在培养一段时间后,我们可以观察到真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

此时,我们可以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和分析真菌的形态特征。

常见的形态特征包括菌丝的类型、分枝方式和孢子形态。

这些特征对于鉴定真菌种类非常重要。

除了形态特征,我们还可以使用染色剂进行染色,以进一步观察真菌的结构。

例如,使用格拉木染色可以使真菌的菌丝和孢子在显微镜下更容易观察。

此外,现代科学技术也提供了其他鉴定方法。

例如,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对真菌DNA的分析来鉴定其种类和亲缘关系。

这些技术包括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序和基因组分析等。

最后,根据观察和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确定样本中的霉菌种类。

为了验证和确认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将样本与已知的霉菌标本进行比较。

这可以通过参考文献或实验室已有的菌种库来实现。

总结一下,霉菌鉴定是一个复杂但重要的工作。

通过采集样本、分离培养、观察形态特征和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鉴定出样本中的霉菌种类。

粮食霉菌实验报告

粮食霉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粮食霉菌的生长条件及其形态特征;2. 掌握粮食霉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3. 掌握粮食霉菌的菌落计数方法;4. 探究不同因素对粮食霉菌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粮食霉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粮食中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粮食的霉变,影响粮食的品质和安全。

本实验通过对粮食霉菌的分离、纯化、鉴定及菌落计数,了解其生长条件、形态特征及菌落数量,为粮食霉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粮食样品:小麦、玉米、稻谷等;2. 培养基:察氏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3. 实验仪器: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皿、移液管、酒精灯等;4. 其他:无菌水、无菌棉签、无菌操作台、菌种鉴定手册等。

四、实验方法1. 粮食霉菌的分离(1)取适量粮食样品,用无菌水进行浸泡,制成悬浊液;(2)将悬浊液用无菌棉签涂抹于察氏培养基上;(3)将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2. 粮食霉菌的纯化(1)从分离出的菌落中,挑选单菌落,进行划线分离;(2)将分离出的单菌落接种于马铃薯培养基上;(3)将马铃薯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3. 粮食霉菌的鉴定(1)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2)利用显微镜观察菌丝、孢子等细胞结构;(3)参考菌种鉴定手册,确定霉菌种类。

4. 粮食霉菌的菌落计数(1)将分离出的单菌落接种于马铃薯培养基上;(2)将马铃薯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3)计算菌落数量,即每平方厘米培养基上的菌落数。

5. 探究不同因素对粮食霉菌生长的影响(1)将分离出的单菌落接种于不同温度、湿度、pH值等条件下;(2)观察霉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3)分析不同因素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粮食霉菌的分离实验成功分离出多种粮食霉菌,如曲霉、青霉、毛霉等。

2. 粮食霉菌的纯化实验成功纯化出单菌落,保证了后续鉴定的准确性。

霉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霉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Page 22
斜面接种法
斜面接种法主要用于接种纯菌,使其增殖后用以鉴定或保存菌种; 通常先从平板培养基上挑取分离的单个菌落,或挑取斜面的纯培养物 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称为斜面培养; 霉菌的斜面接种:适用于扩散型生长及绒毛状气生菌丝类霉菌(如毛 霉、根霉等)。常用点接法,即点接在斜面中部偏下方; 接种室避免碰到试管壁,防止污染;超净台酒精灯附近操作,注意灼 烧试管口及棉塞; 应斜持试管呈45度角,注意不要持成水平,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 基表面,造成污染;
Page 14
⑵分类
目前,真菌学仍然是微生物学的薄弱环节,还有待进一步深 入研究。在系统学方面,受到公认的分类体系不多。
真菌的类群:
接合菌纲:代表种—毛霉、根霉 子囊菌纲:代表种—酵母菌、羊肚菌 担子菌纲:代表种—鹅膏菌、伞菌 卵菌纲:代表种—异水霉属 半知菌纲:代表种—青霉属、曲霉属、假丝酵母
低等真菌特有
高等真菌特有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霉菌菌丝分成两种类型: 无隔膜菌丝:无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一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这 是低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有隔膜菌丝: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体由很多个 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1个或多个细胞核。在隔膜上有1至多个小孔,使细胞 之间的细胞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相互沟通,这是高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Page 9
⑵用液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
稀释法:
方法:接种物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顺序稀释,以得到高度稀 释的效果,使一支试管中分配不到一个微生物;
特点:工作量大,是否获得纯培养依靠统计学的推测;
应用:用于不能或不易在固体上生长的菌落;
Page 10
3、培养条件

霉菌检验实验报告

霉菌检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霉菌的基本特征及其检验方法。

2. 掌握霉菌分离纯化的操作技能。

3. 学会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为后续研究霉菌提供基础。

二、实验原理霉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菌,它们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霉菌检验主要包括样品的采集、分离纯化、形态特征观察和菌种鉴定等步骤。

本实验主要采用平板划线法和显微镜观察法对霉菌进行检验。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无菌操作台、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培养皿、镊子、试管等。

2. 实验试剂:无菌生理盐水、琼脂、营养琼脂、乳酸酚棉蓝染色液等。

3. 实验样品:疑似霉菌污染的食品、空气等。

四、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1)将疑似霉菌污染的食品或空气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2)用无菌操作将稀释后的样品涂布在营养琼脂平板上。

2. 霉菌分离纯化(1)将涂布好的平板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

(2)用接种环在平板上划线,选取单菌落进行纯化。

3. 霉菌形态特征观察(1)将纯化后的霉菌菌落用无菌镊子挑取少许,制作临时玻片。

(2)将临时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霉菌的菌丝形态、孢子形态、颜色等特征。

4. 菌种鉴定根据霉菌的形态特征,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分离纯化的霉菌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1. 样品处理将疑似霉菌污染的食品或空气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涂布在营养琼脂平板上。

2. 霉菌分离纯化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出现白色、绿色、黑色等多种颜色的菌落。

3. 霉菌形态特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分离纯化的霉菌菌丝呈分枝状,孢子呈椭圆形或球形,颜色多样。

4. 菌种鉴定根据霉菌的形态特征,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鉴定分离纯化的霉菌为曲霉属、青霉属、毛霉属等。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无菌操作非常重要,避免污染样品和实验环境。

2. 在分离纯化过程中,注意观察菌落的颜色、形态等特征,以便准确分离纯化霉菌。

3. 霉菌形态特征观察时,需注意光线、放大倍数等因素,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是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一项技术,用于确定食品、饮料、药品、环境样品等中是否存在这些微生物。

细菌、霉菌、酵母菌都是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在生物学和工业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标准操作规程的形式详细介绍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的步骤和要求。

一、实验前准备1.环境准备:实验室环境要保持清洁、无尘、无飞虫等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器材准备:准备好必要的实验器材,包括培养基、试剂、仪器设备等。

3.样品准备:样品应遵循卫生标准及实验要求,确保样品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二、样品处理1.样品消毒:将样品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以消除外源性微生物的干扰。

2.预培养:将样品接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预培养,以增加微生物的数量。

三、分离与纯化1.罩口接种:将样品中微生物接种到含有相应培养基的平板上,通过罩口接种的方式,避免次生污染。

2.培养条件: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设置适宜的培养温度、时间和培养基组成等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3.单菌分离:观察接种后的菌落形态和特征,选取单菌落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以实现纯化。

四、鉴定与检测1.形态观察:观察菌落形态、边缘、颜色、透明度等特征,与已知细菌、霉菌、酵母菌的特征进行比对。

2.生理生化试验: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试验,如盖氏染色、革兰氏染色、培养基反应等,对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

3.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PCR、序列比对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

五、结果处理与分析1.定量分析:根据菌落的数量和菌落形状比例,计算并报告样品中细菌、霉菌、酵母菌的数量。

2.图像记录:对鉴定结果进行拍照记录,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六、质量控制1.消毒控制: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无菌状态。

2.正负对照:每次实验都应设置正、负对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重复实验:对怀疑结果的样品可以进行重复实验,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察氏培养基(CA)、孟加拉红培养基、豆汁培养基、其他;
孟蛋白加P察胨拉D氏5A红g培培、培养养葡养基基萄基成糖成成1分分0分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MgSO4·7H2O)
0霉上.5述素g马 自 硝 氯 水、各0.铃然酸化11琼成0g薯P钠钾0脂分0H230m约加20g.50l0、6g入gg.、、磷0、蒸硫1酸馏葡/3酸氢水0萄亚0二中糖0铁钾孟溶2001加解.gg0拉、、1后g红琼硫,、溶脂酸再蔗液镁加1糖51(孟3-M0200加g0gmgS、拉、lO、琼红4自·蒸7脂溶来H馏2液2水0O水g。)1、100另00.蒸500用g0m馏m、少l、l、量乙氯 醇溶解氯霉素,加入培养基中,分装后,121℃灭菌20min
温度 37℃ 28℃ 28℃
培养时间 1-2d 5-7d
14d
注:根据不同培养基性质等因素,培养条件有所差异,需视情况而定。
Page 11
四、复筛
将获得的单菌落接种于复筛培养基,给予一定条件进 行培养,对产物产率、性能等相关标准进行评价,即可挑 出所需要的菌株;
根据目标菌的性质进行设计:
霉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怎样鉴定微生物呢?
微生物鉴定主要是要回答两个问题:
一、它是不是某一种菌?
——针对性; ——规范的检测鉴定方法; ——如:致病菌检测;
二、它到底是什么菌?
——常规鉴定; ——大致的工作步骤; ——如:筛菌,潜在用途;
Page 2
分离资源微生物的基本原则
一、微生物可谓无处不在,获得什么样的微生物, 取决于分离的目的:
4. 稀释摇管法
Page 9
⑵用液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 稀释法:
方法:接种物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顺序稀释,以得到高度稀 释的效果,使一支试管中分配不到一个微生物; 特点:工作量大,是否获得纯培养依靠统计学的推测; 应用:用于不能或不易在固体上生长的菌落;
Page 10
3、培养条件
类型
项目
细菌
放线菌
霉菌和酵母菌
——为了分离铁硫杆菌,可将样品加硫磺后培养; ——为了分离分解纤维素或角蛋白等的酶产生菌,可以将样品与
高浓度的纤维素或角蛋白(适当加入其他成分)在适当温度 下保湿培养一段时间,再进行分离;
2、减少非目的菌
——若目的菌耐干燥,则可通过干燥减少非目的菌; ——若要分离高温菌,可在特定高温下震荡培养若干时间,以减
缺 严 注缺 察特 认点格 :和点和点:厌 取挑:再:操氧 样取由次简作菌 液困于分单相生 约难菌离,对长1;落m;多麻受l形;用烦限成于,;在对热琼已敏脂有感住纯菌中培易间养被,的烫观确死,
3. 平板划线法
应缺用点::在无缺法乏分专离业得的到厌不氧可设培备养的的情内况生下细 对菌严;格此厌法氧最菌简进便行,分但离可和能观遗察落;部分菌株;
每年春季或旱雨季之交,一般在3-5月为佳;通常采集1040cm深处的土样;若要分离放线菌和真菌,土样应放到无菌牛皮纸袋 中,一般不放在瓶子或塑料袋中;如果要分离细菌,最好要保湿;
海洋环境及湿地:
0.5μm的滤膜过滤水样,以增加出菌率;Ekmann型采泥器或 重锤式取样器采集;样品装入无菌瓶内,不能密封,在3h内用于实验;
⑴具体如下:
开发意图贯穿分离过程,使培养基“只”满足目的菌的要求,
而非目的菌不长;eg.寻找低温碱性脂肪酶产生菌
大剂量加入同类化合物;eg.酒精酵母
特殊成分;eg.维真生菌素抑、制氨剂基:酸放、线无菌机酮盐、等制霉菌素等;
抑制剂:
细菌抑制剂:青霉素、链霉素; 萘啶酸可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
放线菌分离中,选用重铬酸钾做抑制剂能很好的抑 制细菌和真菌,几乎不影响放线菌的生长;
Page 7
⑵常用培养基
◆细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肉汤培养基)pH7.2-7.4;
注意事项:
◆放线菌——高氏一号培养基;
①在加入凝固剂之前调 pH值;②加酸碱要缓慢,
多搅拌;③加热杀菌后
◆霉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查pH氏值酵下母降0膏.3琼-0脂.4培。养基(CYA)、
麦芽汁琼脂培养基(MEA)、甘油硝酸盐琼脂培养基(G25N)、
特定类群微生物的分离(定向分离); 获取新资源(分离未知菌); 分离“混合菌”(完成某种功能的一组菌);
二、分离的基本原则是:
获得目的菌; 排除非目的菌;
Page 3
总思路流程
1、目的菌的富集培养;
采样
1、微生物资源的分布; 2、样品的采集:2h、4℃;
2、减少非目的菌;
预处理
3、目的菌的充分释放;
极端环境:
尽量存放在与采样环境相当的条件下至菌种分离;
植物和动物:
确保样品的完整性,迅速对植物切口进行消毒,并用石蜡封 住以防外来菌种入侵,用无菌装置带回;如动物粪便的采集应在动物 排便后马上收集其中间部分,避免外源污染,置于无菌袋内;
Page 5
二、样品的预处理
1、目的菌的富集培养
根据目的菌的生理特性,加入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微量成分进 行诱导增殖,增菌;设计特定的有利于待分离菌株生长的环境。
1、培养基设计原则;
初筛 2、分离方法介绍;
1、获得纯培养; 2、选择目的菌株;
复筛
3、培养条件; 1、霉菌简介;
形态学观察 2、菌落形态;
1、真菌的系统发育谱;
2、微生物快速鉴定技术; 生理生化实验
3、霉菌制片观察;
18SrRNA
分子生物学方法
Page 4
一、微生物资源的分布及样本的采集
土壤环境:
少非耐热菌的干扰; ——加入非目的菌的抑制剂;
3、目的菌的充分释放
——使目的菌与样品基质分离:加入活化剂或乳化剂;震荡及超 声波处理,DDC技术;酶法或研磨等组织破碎法;
Page 6
三、初筛
设计选择性培养基,稀释涂布,挑选目标菌株。
1、培养基设计原则
合适的营养物质及浓度配比,如不同的C/N源;各无机盐比例适 当;合适的渗透压或水分活度;适宜的pH等;
Page 8
2、分离方法介绍
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固体培养基分离方法 特点:操作简单,是常规方法;
缺点:易因涂布不均使某些部位菌落
1. 涂布平板法 2. 稀释倒平板法
不方能法分:开用,接不菌易环于沾计取数待;分离菌或菌液在 特特注分点点:离::取平菌是样板落稀液上分释约划离倒0线均.1平分-匀0板.离,2法m;计的l;数变相通对形准式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