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估及PET-CT的应用进展精编版

合集下载

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

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

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摘要】目的讨论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结论 PET/CT能判断胸、颈、腹、盆淋巴结肿大,能正确地反映病变部位和范围。

PET/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呈放射性核素的摄取,并可直接显示大小、范围、形态、密度及推挤侵犯周围脏器的影像。

【关键词】淋巴瘤检查 PET CT 应用表现一淋巴结病变PET/CT能判断胸、颈、腹、盆淋巴结肿大,能正确地反映病变部位和范围。

PET/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呈放射性核素的摄取,并可直接显示大小、范围、形态、密度及推挤侵犯周围脏器的影像。

HD有70%~80%累及纵隔淋巴结,主要为血管前间和支气管周围淋巴结,次为肺门、隆突下等,极少累及后纵隔。

PET/CT可显示肿大或融合的淋巴结团块,有活性或有坏死区。

孤立性淋巴结肿的诊断较困难,如发现有>lcm淋巴结可视为异常,但须结合临床进行判断。

NHL胸部受累与HD相仿,后纵隔淋巴结受累多在NHL出现,HD少见。

腹膜后,盆腔淋巴结受累,PET/ CT可表现为单个或分散的淋巴结肿,也可表现为相邻的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或肿大淋巴结融合成较大的肿块。

周围结构模糊不清,血管模糊移位。

肠系膜淋巴结受累不论大小如何PET/CT都易于识别。

累及肠系膜淋巴结的50%为NHL,HD仅占5%。

脏器周围淋巴结肿,如肝门、脾门、胰周等,PET/CT能显示淋巴结的大小、范围及相应并发症。

颈部淋巴结受累,PET/CT能清楚显示其大小、范围以及对相邻脏器血管的推挤、包埋等。

二脏器浸润肝、脾脏:尸检分期结果显示,HD30%~40%有肝脾受累,在NHL中,只有肝脏而无脾脏受侵,且肝受侵比HD多见。

肝脏、脾脏PET/CT可示肝脾内低密度灶,肝脾弥漫性肿大,其内呈放射性核素高摄取。

胃肠道:尸检报告半数以上淋巴瘤累及胃肠道,以胃最多,80%为NHL。

胃浸润时,胃壁显著增厚,可直接浸润到大网膜,可见不规则的“网膜饼”样肿块,病灶处呈放射性核素浓聚。

pet、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pet、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pet、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PET、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李世鹏【摘要】目的探讨PET、PET/CT在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意义通过对PET、PET/CT在淋巴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估、残存判断和复发监测、药物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突出其独有的临床优越性和应用价值。

作用使得先进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与临床诊疗有机结合,达到提高疗效、延长生命的目的,从而使淋巴瘤的诊疗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关键词】PET PET/CT 淋巴瘤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其发生大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属于淋巴增殖性疾病的一种。

根据病理学特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disease)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 disease)。

这种肿瘤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5位。

在我国,虽然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平均年龄较轻,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故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地治疗,对提高疗效显得尤为重要,从而达到完全缓解或治愈。

霍奇金病的起源尚不能确定,但有证据显示它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系。

其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发年龄在30岁左右,以结节硬化型为主,第二个高发年龄在70-80岁,以混合细胞型为主。

因为霍奇金病没有特定的血液学表现,所以诊断此病主要靠活检;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类异质性淋巴系统肿瘤,多中心起源且倾向于早期广泛转移,其发病与年龄呈正相关。

确诊也主要靠活检。

目前,对浅表淋巴结的检查主要靠B超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显像;纵膈和肺部的检查,胸部摄片只能了解大致情况;肺部CT可以确定淋巴结位置及大小;虽然腹部、盆腔淋巴结检查,首选检查方法依然是CT,但是针对较小的病灶,或者对病灶范围和代谢情况进行估计,从而判断恶性程度和预后,以上常规检查均力不能及。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现象(PET)不仅可以显示微小病变,而且可以对治疗后的残留病灶进行跟踪、比较和评估,是一种非创伤型、代谢性全身显像技术,可以从生理、生化角度及细胞水平分析病变并对肿瘤定性诊断的方法。

18F-FDGPET_CT在肿瘤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

18F-FDGPET_CT在肿瘤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

18F-FDG PET/CT 在肿瘤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发布时间:2021-07-01T11:32:24.0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4期作者:吴培琳郭敬媛渠方方王星然侯华[导读] 肿瘤已经跃居发达国家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一死因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第二死因吴培琳,郭敬媛,渠方方,王星然,侯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核医学科 100000摘要:肿瘤已经跃居发达国家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一死因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第二死因。

无效治疗不仅会使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也浪费了紧缺的医疗资源。

随着个体化治疗的兴起,疗效评价也越显重要。

传统的解剖成像方法如CT、MRI是临床上常用的疗效评估的方法,但是不适用于评价早期疗效。

代谢显像方法18F-FDG PET能够反应肿瘤的代谢情况,能够以它独特的优势监测早期疗效。

这篇综述主要阐述了18F-FDG PET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解剖显像,18F-FDG,分子影像,疗效评价肿瘤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一死因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第二死因,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1]。

有研究报道,多数抗肿瘤药物有效率小于60%[2]。

一种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早期监测疗效的方法对于每一个肿瘤患者来说都是很必要的。

肿瘤疗效评价是决定病人继续治疗和研究项目是否继续进行的依据[3]。

传统的用于疗效评价的影像学方法包括CT、MRI、超声。

这些影像方法均是以解剖结构为基础的影像方法,难以对早期的疗效进行评价。

其次,一些肿瘤虽然对治疗方案有反应,但在早期由于水肿和坏死的出现,病灶反而会变大而被误认为是病情进展。

因此,为了克服传统影像的局限性,分子影像学应运而生。

用18F-FDG作为显像剂的PET/CT不仅能够诊断疾病、对疾病做出分期,也能够在监测早期的治疗效果。

大量关于肿瘤疗效评价的研究证明18F-FDG PET比解剖成像有更多优势。

下面就讨论一下18F-FDG PET在淋巴瘤的疗效评价中的优势。

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两大类,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03
PET-CT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应 用
淋巴瘤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淋巴瘤是一种异质性较强的恶性肿瘤,不同患者的病理类型 、疾病分期和预后差异较大。PET-CT通过高分辨率的图像和 功能代谢信息,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侵 犯范围,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根据PET-CT的结果,医生可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生长速 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计划,提 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治疗。
准确诊断
PET-CT能够准确检测淋巴 瘤的位置、大小和扩散情 况,有助于医生制定更精 确的治疗计划。
监测疗效
通过PET-CT的复查,可以 监测淋巴瘤的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 治愈率。
预后评估
PET-CT的检查结果可以预 测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情况, 帮助医生制定相应的康复 计划。
PET-CT在淋巴瘤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技术改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PET-CT 的图像质量和准确性将得到进一 步提升,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临床应用拓展
未来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将进一步拓展,例如用于淋巴瘤 的早期筛查、微小残留病灶检测
等方面。
个性化治疗
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 学科研究成果,PET-CT有望在 淋巴瘤的个性化治疗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
流行病学调查
PET-CT在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大规模的人群调查,了解淋巴瘤的发病 情况、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淋巴瘤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试验
PET-CT在临床试验中可以帮助评估新药或新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淋巴瘤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和更 好的治疗效果。

PET-CT在淋巴瘤患者放化疗后判断疗效的应用

PET-CT在淋巴瘤患者放化疗后判断疗效的应用

PET-CT在淋巴瘤患者放化疗后判断疗效的应用高志宏;郭明涛【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年(卷),期】2017(000)018【摘要】目的:分析PET-CT在淋巴瘤患者放化疗后判断疗效的应用效果。

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30例淋巴瘤患者,撷取时间是自2012年4月—2017年4月,分组原则以抽签法为主,分研究组(n=15)和对照组(n=15)。

对照组在治疗后予以PET-CT 显像,研究组在治疗前后均予以PET-CT显像。

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显像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疗效(46.7%)比较,研究组的(86.7%)较高,优势突出,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SUVmax平均值远比治疗后的高,差异突出,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SUVmax 平均值远比对照组治疗后的高,差异突出,P<0.05。

结论:淋巴瘤患者在化疗期间予以PET-CT检查,可有效提高化疗效果,判断残余的病灶是否复发,为临床医师诊断患者疾病提供一定的可靠依据,进一步保证化疗、放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借鉴。

【总页数】3页(P102-104)【作者】高志宏;郭明涛【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CT-MR 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1【相关文献】1.18F-FDG 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杨明;李毅红;丛粮;顾倩2.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J], 刘太峰3.PET-CT在淋巴瘤患者放化疗后判断疗效的应用 [J], 高志宏;郭明涛4.淋巴瘤患者放化疗后采用PET-CT对效果和预后的价值诊断 [J], 刘宏伟; 赵泽雨; 王涛5.18F-FDG 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及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关系 [J], 刁玉竹;洪成雨;赵英杰;赵鹏;郑建;李婷;李晓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淋巴瘤18F-FDG PETCT及PETMR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主要内容

《淋巴瘤18F-FDG PETCT及PETMR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主要内容

《淋巴瘤18F-FDG PET/CT及PET/MR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主要内容一、概述恶性淋巴瘤是中国发病率增速最快的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于各类恶性肿瘤的前10位。

在我国淋巴瘤有如下特点:结外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发病率高、病毒感染比例高和侵袭性高。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已用于淋巴瘤患者的初始分期、再分期、早期治疗反应及疗效评估、预后预测及随访。

二、淋巴瘤18F-FDG PET/CT及PET/MR显像临床应用推荐为了规范18F-FDG PET/CT及PET/MR显像在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修订了《淋巴瘤18F-FDGPET/CT 及PET/MR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

相关应用推荐见表1。

三、建议说明1.淋巴瘤的诊断和初始分期。

淋巴瘤患者初治方案的确定依据淋巴瘤的组织学亚型、治疗前是否伴有危险因素以及准确的疾病分期等。

18F-FDG PET及18F-FDG PET/CT 显像在淋巴瘤的初始分期中显示出很高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高于CT扫描。

目前,18F-FDG PET显像是霍奇金淋巴瘤(HL)以及多数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前评估的一部分,尤其是针对HL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强力推荐),对其他组织学类型的部分患者也有助于诊治。

治疗前18F-FDG PET显像可检出部分CT扫描未显示的病灶,改变15%~20%患者的临床分期,且8%患者的治疗方案随之改变。

18F-FDG PET 显像可以代替HL及部分DLBCL的骨髓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

参照18F-FDG PET显像结果进行诊断和分期时,应持谨慎态度,结节病、感染及炎性反应等许多良性疾病均能导致PET结果的假阳性。

2.淋巴瘤中期再次分期和治疗反应评估。

18F-FDG PET及18F-FDG PET/CT 显像在淋巴瘤的再分期中显示出很高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治疗反应评估。

针对淋巴瘤患者检查诊断中应用petct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对淋巴瘤患者检查诊断中应用petct的临床效果分析

13作为肿瘤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疾病类型是患者在患病之后容易产生的症状,并且随着病情的持续恶化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有着严重的威胁[1-3]。

而要想帮助淋巴瘤患者促进自身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就需要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疾病的诊断结果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手段。

因此我院肿瘤科选取了35例均确诊为淋巴瘤疾病的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制定了疾病诊断措施帮助患者诊断疾病,其中诊断措施的主要内容阐述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8年12月—2019年6月为开展研究工作的时间范围,并选取我院35例确诊为淋巴瘤疾病的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其中研究组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17例和18例,患者年龄22~75岁,均值为(48.31±1.47)岁。

另一组对照组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18例和17例,患者年龄23~74岁,均值为(48.16±1.52)岁。

在一般资料如病程、年龄等方面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均显示为P >0.05,无显著的差异性。

1.2 诊断方法对两组人员分别实施超声诊断和PETCT 诊断。

超声诊断:检测人员在对该组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期间,可以使用由荷兰PhilIip 公司生产的Phillip HDll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或者使用由美国GE 公司生产的GE Voluson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疾病的诊断,并且扇扫探头和腹部探头联合扫查的方式诊断患者的疾病。

为确保对患者进行诊断期间的质量,需要对超声仪器的参数进行严格的设置,比如将超声探头频率设置为5.0~7.5MHz [4]。

之后对每例受试者盆腔进行纵横扫查,同时对患者的病灶部位、大小、回声、血流信号等内容进行密切的监测,并将患者的监测结果送至患者的主治医师,为患针对淋巴瘤患者检查诊断中应用PETCT 的临床效果分析朱雁冬(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山东 济宁 272000)【摘要】目的:探究对淋巴瘤患者检查诊断中应用PETCT 的临床效果。

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作者:刘太峰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26期[摘要] 目的研究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18F—FDGPET—CT结果,其中4例为治疗前后均进行了PET—CT显像,另外20例为治疗后患者,对比治疗前后的影像检查结果,判定治疗效果。

结果 24例患者中18例有不同程度好转,5例有逆转,另有1例原发部位好转,但有其他脏器及淋巴结浸润(进展)。

结论 PET—CT检查对于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敏感、准确,对于继续治疗或二次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淋巴瘤;PET—CT;恶性淋巴瘤;应用[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111—02淋巴瘤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一种实体瘤。

它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器官。

淋巴瘤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判定一直缺乏敏感、准确的方法和依据,本文就近期24例恶性淋巴瘤治疗后患者应用18F—FDGPET显像作出的影像结果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组恶性肿瘤患者24例,均经病理学及细胞学确诊为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HD)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17例,男13例,女11例,其中发生于颈部淋巴结6例、纵隔淋巴结6例、鼻咽部1例、鼻腔2例、腮腺1例、扁桃体1例、颈胸段椎管内2例、胃2例、肝脏1例、两肾两附件区1例、后腹膜1例。

1.2 方法按照淋巴瘤的发生部位采用手术治疗、化疗、放化疗等方法综合治疗,治疗后行18F—FDGPET—CT全身检查。

18F—FDG由南京军区总院PET中心CTI回旋加速器及FDG合成模块生产,放化纯>95%,无菌、无热源,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

仪器为GE Discovery STPET/CT仪。

24例患者均禁食6 h以上,按体重7.4 MBq/kg静脉注射18F—FDG,静卧休息60 min后,进行全身PET/CT检查。

淋巴瘤患者检查诊断中应用PETCT的效果研究

淋巴瘤患者检查诊断中应用PETCT的效果研究

淋巴瘤患者检查诊断中应用 PETCT 的效果研究发布时间:2023-01-03T06:34:54.471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0期作者:路海侠[导读] 目的:淋巴瘤患者检查诊断中应用PETCT的效果研路海侠上海长征医院上海200003【摘要】目的:淋巴瘤患者检查诊断中应用PETCT的效果研究。

方法:把2022年1月作为开始日期,直到2022年6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110例淋巴癌病人当做研究对象,且选取同一时间段实行体检的7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

两小组成员都实行超声检测与PETCT,并查看其诊断效能。

结果:实验组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ET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表明(P<0.05)。

结论:对淋巴癌患者实行PETCT检查,灵敏度、特异度极高,诊断所取数据更为精准,值得在临床广泛推行。

【关键词】淋巴瘤;PETCT;诊断效能淋巴癌属于肿瘤科十分常见的肿瘤疾病,其主要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患病后患者会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情况,且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发热、瘙痒等情况,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

要想提高患者的生存机率,就需医护人员联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展开相应的医治措施。

针对此状况,此文就我院2022.1-2022.6特殊时间段挑选的110例淋巴癌患者进行研究,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把2022年1月作为开始日期,直到2022年6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110例淋巴癌病人当做研究对象,且选取同一时间段实行体检的7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中男女占比是39:31;年龄最小者在24岁,年龄最大者在75岁,平均为(47.36±1.68)岁。

实验组中男女占比是62:48;年龄最小者在25岁,年龄最大者在76岁,平均为(48.06±1.47)岁。

此次研究开始前,医护人员已把两组人员的实际病情信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似度高达89%(P>0.05),具有对比价值。

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估及PET-CT的应用进展

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估及PET-CT的应用进展

NCCN指南对PET/CT进行HL疗效评估的建议
NCCN指南建议:对I~II期的HL患者,在化疗结束后 根据PET/CT检查结果进行疗效评估
• 典型的FDG高亲和性淋巴瘤或治疗前PET阳性病灶,治疗后 PET阳性
Cheson BD. Revised Response Criteria for Malignant Lymphoma.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7; 25:579-586.
目录
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的演变 IHP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介绍 PET(PET/CT)的发展对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的影响 展望:12th ICML PET/CT进展
炎性反应 持续时间
最佳时间点
完成治疗
2w 3w
6w 8w
Cheson BD. Revised Response Criteria for Malignant Lymphoma.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7; 25:579-586.
将PET引入IWG标准增加了疗效的确定性
增大 • — 典型的FDG高亲和性的淋巴瘤:治疗后原受累部位至少有1个
PET阳性 — FDG亲和性不定/未知的淋巴瘤:CT显示病灶缩小结节样病灶
缩小 • 除肝脾淋巴结外,其他器官未见可测量病灶,无新病灶 • 如果治疗前骨髓标本阳性,则确定PR时不涉及骨髓评估。但是对
于阳性标本应明确细胞类型
Cheson BD. Revised Response Criteria for Malignant Lymphoma.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7; 25:579-586.
Juweid ME, et al. Response Assessment of Aggressive Non-Hodgkin’s Lymphoma by Integrate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Criteria and 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Journal of Cli52–4661.

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的意义

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的意义

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的意义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18F-FDPPET/CT)在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意义。

方法分析3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淋巴瘤患者,将治疗前后的PET/CT影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淋巴瘤32例,1例经活检证实为淋巴瘤的患者行PET/CT全身检查未发现病灶,PET/CT显像阳性31例(96.8%)。

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PET/CT;淋巴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价恶性淋巴瘤(malignantlymphoma,M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对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研究已有100余年历史,PET/CT是目前唯一用解剖形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

它以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及功能显像的优点,为淋巴瘤的正确诊断和分期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2月~2013年9月于我院行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66例,选取其中于我院住院治疗、资料完整并于治疗前后均行PET/CT 检查的病例32例。

男22例,女10例,年龄为6~72岁,平均年龄45.6岁,其中霍奇金淋巴瘤10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2例,结节硬化型2例,富于淋巴细胞型2例,混合细胞型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5例,粘膜相关性淋巴瘤1例,滤泡性淋巴瘤1例,脾脏边缘区淋巴瘤1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2例,NK/T细胞淋巴瘤1例)。

所有淋巴瘤患者在治疗前行PET/CT检查,在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等治疗措施1~2个月后,行第二次PET/CT检查。

1.2方法1.2.1显示仪器及显示剂PET/CT检查由潍坊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完成,PET/CT扫描仪为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Biograph64型HD.PET/CT。

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的意义共3页word资料

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的意义共3页word资料

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的意义恶性淋巴瘤(malignantlymphoma,M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对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研究已有100余年历史,PET/CT是目前唯一用解剖形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

它以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及功能显像的优点,为淋巴瘤的正确诊断和分期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2月~2013年9月于我院行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66例,选取其中于我院住院治疗、资料完整并于治疗前后均行PET/CT检查的病例32例。

男22例,女10例,年龄为6~72岁,平均年龄45.6岁,其中霍奇金淋巴瘤10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2例,结节硬化型2例,富于淋巴细胞型2例,混合细胞型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5例,粘膜相关性淋巴瘤1例,滤泡性淋巴瘤1例,脾脏边缘区淋巴瘤1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2例,NK/T细胞淋巴瘤1例)。

所有淋巴瘤患者在治疗前行PET/CT检查,在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等治疗措施1~2个月后,行第二次PET/CT检查。

1.2方法1.2.1显示仪器及显示剂 PET/CT检查由潍坊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完成,PET/CT扫描仪为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Biograph64型HD.PET/CT。

中心视野与周边视野分辨率均达到2mm。

显示剂采用自动化学合成18F-FDG,放化纯度>95%。

1.2.2 PET/CT显像全部患者行PET/CT检查前禁食6~8h,测量血糖浓度小于11.1mmol/L,肘静脉注射18F-FDG3.7-7.2MBq/kg,平静休息40min,排空膀胱并饮用高密度对比剂1000ml行PET/CT检查。

扫描参数:体部CT扫描电压120kV,电流140mA,螺距为3.0mm,球管单圈旋转时间0.8s,层厚3mm。

针对淋巴瘤患者检查诊断中应用PETCT的效果评价

针对淋巴瘤患者检查诊断中应用PETCT的效果评价

226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5月 第4卷第10期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行肿瘤疾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

淋巴瘤患者在发病后多会出现盗汗、发热、消瘦、瘙痒等临床症状,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若不能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治疗,此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临床上给予淋巴瘤患者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诊断,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因此合理的检查诊断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针对淋巴瘤患者检查诊断中应用PETCT的效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接诊的淋巴瘤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入选患者中男性病患28例,女性病患14例,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71岁,平均48.53±4.66岁。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和PETCT检查,超声检查方法为:使用荷兰Phillip公司生产的Phillip HD11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诊断,探头频率为5.0~7.5MHz,使用扇扫探头和腹部探头联合扫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对所有患者的盆腔进行纵横扫查,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灶部位、范围、大小、回声、血流信号等,将检查结果送至主治医师,以便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

PETCT检查方法为: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Biograph 16HR PET-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在检查前需嘱咐患者禁食6h,且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7.0mmol/L以下,以提高检查的质量;然后给予患者静脉注射F-FDG,剂量为3.70~5.55MBq/kg,使患者保持安静状态60min,然后进行PETCT检查,检查时层厚控制在5.0mm左右,并获得横断、矢状、冠状面的图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

1.3 观察指标观察淋巴瘤患者的阳性检出情况以及两种方法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作对比。

1.4 数据处理用SPSS22.0软件统计处理文中数据。

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

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

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发表时间:2013-01-04T14:33:29.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张国旭陈兰兰[导读] 目的讨论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

张国旭陈兰兰(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 110016)【中图分类号】R7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199-02【摘要】目的讨论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结论 PET/CT能判断胸、颈、腹、盆淋巴结肿大,能正确地反映病变部位和范围。

PET/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呈放射性核素的摄取,并可直接显示大小、范围、形态、密度及推挤侵犯周围脏器的影像。

【关键词】淋巴瘤检查 PET CT 应用表现一淋巴结病变PET/CT能判断胸、颈、腹、盆淋巴结肿大,能正确地反映病变部位和范围。

PET/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呈放射性核素的摄取,并可直接显示大小、范围、形态、密度及推挤侵犯周围脏器的影像。

HD有70%~80%累及纵隔淋巴结,主要为血管前间和支气管周围淋巴结,次为肺门、隆突下等,极少累及后纵隔。

PET/CT可显示肿大或融合的淋巴结团块,有活性或有坏死区。

孤立性淋巴结肿的诊断较困难,如发现有>lcm淋巴结可视为异常,但须结合临床进行判断。

NHL胸部受累与HD相仿,后纵隔淋巴结受累多在NHL出现,HD少见。

腹膜后,盆腔淋巴结受累,PET/ CT可表现为单个或分散的淋巴结肿,也可表现为相邻的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或肿大淋巴结融合成较大的肿块。

周围结构模糊不清,血管模糊移位。

肠系膜淋巴结受累不论大小如何PET/CT都易于识别。

累及肠系膜淋巴结的50%为NHL,HD仅占5%。

脏器周围淋巴结肿,如肝门、脾门、胰周等,PET/CT能显示淋巴结的大小、范围及相应并发症。

颈部淋巴结受累,PET/CT能清楚显示其大小、范围以及对相邻脏器血管的推挤、包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T(PET/CT)的发展
IHP修订
2007
2007版 NCCN指南采纳
沿用至今
2012
目录
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的演变 IHP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介绍 PET(PET/CT)的发展对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的影响 展望:12th ICML PET/CT进展
IHP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
IHP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对CR、PR、SD、PD等 应答标准进行了修订
Cheson BD. Revised Response Criteria for Malignant Lymphoma.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7; 25:579-586.
IHP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 CR
• 所有可测量临床病灶和相关症状完全消失 • — 典型的FDG高亲和性或PET阳性的淋巴瘤:治疗后任何大小
围背景的均应考虑淋巴瘤 • 肝、脾、肺、骨髓是否PET阳性:
➢ ≥1.5cm的肺结节,且摄取值高于MBP可考虑淋巴瘤 ➢ ≥1.5cm的肝脾结节,且摄取值高于正常肝脾组织应考虑淋巴瘤 ➢ 骨骼或骨髓局灶性摄取增高应考虑淋巴瘤
• 强烈建议应用PET衰减校正技术 • PET中期评估仍在临床试验中,尚无明确结论
• 典型的FDG高亲和性淋巴瘤或治疗前PET阳性病灶,治疗后 PET阳性
Cheson BD. Revised Response Criteria for Malignant Lymphoma.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7; 25:579-586.
目录
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的演变 IHP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介绍 PET(PET/CT)的发展对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的影响 展望:12th ICML PET/CT进展
IHP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Relapse disease/PD
• 在治疗中或治疗结束时出现任何径线超过1.5 cm 的新病灶, 即使其他病灶缩小
• 任何先前受累的短径超过1.0 cm的单个淋巴结,其最长径增加 至少50%
• 任何先前侵犯淋巴结的SPD、单个受累结节或其他病灶(如肝 或脾结节)的大小增加至少50%
4. Hoffmann M et al. Ann Oncol. 1999;10(10):1185-9 5. Kako S et al. Ann Oncol. 2007;18(10):1685-90. 6. Elstrom R et al. Blood. 2003;101(10):3875-6.
PET(PET/CT)进行疗效评估的时间点
淋巴瘤治疗的疗效评估 及PET-CT的作用
美罗华市场部 二零一三年八月
目录
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的演变 IHP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介绍 PET(PET/CT)的发展对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的影响 展望:12th ICML PET/CT进展
目录
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的演变 IHP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介绍 PET(PET/CT)的发展对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的影响 展望:12th ICML PET/CT进展
PET在淋巴瘤各亚型中的应用
可靠性好 敏感度>90%
• DLBCL , HL: PET的应用价值得到公认1,2 • FL, MCL: PET的应用价值仍有争议1,2
可靠性中等 敏感度50-70%
• MZL, SLL, MALT • 较传统CT无明显优势,不推荐应用PET作为疗效评
估或预测预后3,4
Juweid et al, J Clin Oncol. 2007 Feb 10;25(5):571-578.
IHP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同样取消了CRu
PET(PET/CT)的引入取消了CRu, 使原先的CRu病例被重新定义为CR或PR
Cheson BD. Revised Response Criteria for Malignant Lymphoma.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7; 25:579-586.
炎性反应 持续时间
最佳时间点
完成治疗
2w 3w
6w 8w
Cheson BD. Revised Response Criteria for Malignant Lymphoma.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7; 25:579-586.
将PET引入IWG标准增加了疗效的确定性
残留病灶的PET为阴性 — FDG亲和性不定/未知的淋巴瘤:治疗后CT显示所有淋巴
结或结节样病灶已缩至正常大小 • 肝、脾不能触及,影像学检查大小正常,淋巴瘤相关结节消失 • 骨髓侵犯者,重复骨髓活检时必须已消除
IHP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 PR
• 6个最大淋巴结或结节状肿块SPD至少缩小50% • 肝脾淋巴结SPD(或单个淋巴结最大横径)缩小≥50%,肝脾无
• CR例数增加 • 取消了CRu
Juweid ME, et al. Response Assessment of Aggressive Non-Hodgkin’s Lymphoma by ntegrate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Criteria and 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5;23(21):4652–4661.
IHP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 SD
• 患者未达CR或PR,但不符合疾病进展标准 • — 典型的FDG高亲和性的淋巴瘤:
先前病灶治疗后PET为阳性,且治疗后CT或PET未见新病灶
— FDG亲和性不定/未知的淋巴瘤:
治疗后CT显示原病灶大小无改变
Cheson BD. Revised Response Criteria for Malignant Lymphoma.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7; 25:579-586.
IWG标准对淋巴瘤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化的评估 标准为临床研究
提供了统一的 研究终点
使不同研究结果 之间具有可比性
帮助确认更有效 的治疗手段
IWG标准仍存在一定的检查 技术不再应用
CRu的定义 容易误解
不包括结外病灶 的评估标准
2007年IHP对IWG标准进行了修订
疗效评估标准的不统一带来明显的局限性
不符合淋巴瘤的 生物学和治疗反应
给不同研究结果之间 的分析/比较带来困扰
1999年IWG对NHL疗效评估标准进行了统一
1999年,IWG国际工作小组发布了《NHL疗效评估标准》
疗效 CR CRu
PR
Relapse/PD
体格检查 正常 正常 正常
淋巴结 正常 正常 正常
Juweid ME, et al. Response Assessment of Aggressive Non-Hodgkin’s Lymphoma by Integrate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Criteria and 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5;23(21):4652–4661.
可靠性不确定
• PTCL, NK/T, ALCL
• 缺乏大样本数据或有相互矛盾的数据, 暂不推荐应用 PET5,6
1. Juweid et al, J Clin Oncol. 2007 Feb 10;25(5):571-578. 2. Juweid ME. Methods Mol Biol. 2011;727:1-19. 3. Jerusalem G et al. Ann Oncol. 2001;12(6):825-30.
淋巴结肿块 正常 正常
缩小>75%
正常 正常 肝/脾缩小 肝/脾增大新病变
正常 缩小≥50% 缩小≥50% 新病变或增大
正常 缩小≥50% 缩小≥50% 新病变或增大
骨髓 正常 不确定 正常或 不确定 阳性 无关 无关 再发
Cheson BD, et al. 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to Standardize Response Criteria for Non-Hodgkin’s Lymphoma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1999;17(4):1244–1244.
• PET(PET/CT)的发展对淋巴瘤疗效评估标准的修订起了重要的推 动作用,增加了疗效的确定性,并使生存状态上的差异更易识别
• PET/CT的中期结果可评估DLBCL的预后,这在国际学术界正在不 断被证实并引起更多研究。
NCCN指南对PET/CT进行DLBCL疗效评估的建议
PET的正确解读和检查时机: 2007年IHP共识
• 化疗或免疫化疗后至少3周进行,推荐6-8周 • 放疗后8-12周进行 • 目测定性足以判断PET是否阳性,无需SUV值定量评价 • 截面最长径 ≥ 2cm的残留肿块是否为PET阳性,应以纵膈血池活性
(MBP)作为阴性对照 • 截面最长径 < 2cm的肿块,包括正常大小淋巴结, FDG活性高于周
无进展生存率
将PET引入IWG标准使生存状态上的差异更易识别
• CR和PR在PFS上的差异更易识别
Fig 3.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by International Workshop Criteria (IWC) and IWC plus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based on the Kaplan-Meier method. (____)Complete response (CR) by IWC (n=17);(____)CR by IWC+PET (n=35);(____)partial response (PR) by IWC (n=19);(____)PR by IWC+PET(n=12); censored observat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