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第4节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过程
2、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
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
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结果:
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
学生学习能
通过前测,要尽量地了解学生对这一点物理知识的
力分析 经验也就是他们的心智模式,然后通过交流、倾诉,让
他表达出来,进而通过实验,寻找可靠的证据,形成科 学模式。然后经过考验,对原来的前概念进行修正,形 成新的稳定的心智模型。
要实现懂、信、用的进阶学习,我们想把这个课程 变成一种基于经验的课程。也就是说我们想让学生学习 之后,真的在社会上应用,去改变他们的科学观念和生 活方式。那么首先我们是让学生要懂这些科学的概念和 规律,因为懂了以后他才会信,才可能信,信了他才可 能会用。所以要懂、信、用。从懂到信,那肯定是要经 过考验的,所以要他犹豫,要他挣扎。从信到用,那就 必须引领他主动地带着科学的观念到生活中去。你学了 叉鱼,你现在怎么叉鱼。你能不能把你刚刚学到的知识 教学策略选 主动地应用到生活。 择与设计
题的研究,对学生要求不高,能听懂就可以了,以减轻
学生的课业负担。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
爱、亲近的情感。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
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
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
教材分析 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
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重点:光的折射现
课例研究综 时很自然的引入了新课。然后以在宇宙中安放镜子的设
述
想,若要让太阳光正好照在我国的领土上,镜子该如何
安放才会恰到好处呢?它是否有规律可循,那么这规律
又是什么呢?这样,学生不知不觉的就进入了教学主
题。
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让他们通过实验自已去探 索光的反射定律。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光的反射 定律。接着让学生继续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另 外一条规律:光路是可逆的。学生在上述探索过程中, 观察、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学生 在完成探索的过程中,不但能学到知识和探索的方法, 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还能认识到探索自然科学规律必须 采取、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力分析 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反射定律
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
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教学策略选
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相比,学生对光的折射
择与设计 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要少得多,“叉鱼”“看彩虹”
不要说是城镇学生,连乡村学生见过的也不多,“折射
断筷”在小学看见老师做过,“海市蜃楼”少数学生从
象的实验结论。难点: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
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目标
2、学会画折射光路图,学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
初中物理_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光的折射》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由于刚刚接触,所以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动手能力比较弱。
因此,可利用对光的折射实验探究,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习惯。
《光的折射》效果分析本节课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教师所做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一次次的活动、探究、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质疑;在质疑中求知;在求知中享受成功的乐趣,感受知识的奇妙、生活中物理知识的有趣、实用!但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学生练习较少,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入。
《光的折射》教材分析《光的折射》这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内容。
从全章的知识结构来看,“光的折射”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之后编排的,是光的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光传播规律的进一步学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对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的学习和应用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知识应用于一体,对本章的学习乃至初中物理光学部分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本节内容“光的折射”来说,它不但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而且也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多认识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光的折射评测练习1. 如图1所示,是光线通过厚玻璃板时的折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2. 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当增大入射角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 ) A. 一定减小 B. 一定增大 C. 保持不变 D. 无法确定3. 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将( ) A. 保持不变 B. 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C. 逐渐减小 D. 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4. 如图所示,一条光线经空气和玻璃的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A 为界面,其上方为空气B. 'AA 为界面,其下方为空气C. 'BB 为界面,其右方为空气D. 'BB 为界面,其左方为空气5. 人在河岸上看到水中的鱼,下面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6. 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在屏幕上产生七色光带,这一现象叫做光的 。
初中物理_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探究光的折射定律一、实验器材:玻璃砖一块、大头钉四枚、硬纸板一片、铅笔、橡皮、刻度尺、量角器二、实验步骤:1、把玻璃砖平行放在硬纸板上,画出边界2、在玻璃砖的一侧任意A、B两点固定两枚大头钉并用直线AB连接交界面与B点(与玻璃砖界面不垂直)3、在玻璃砖的另一侧C点固定第三枚大头钉,同时遮挡住第一、第二枚钉子并连接BC4、在玻璃砖C点同侧的D固定第四枚大头钉,同时遮挡住第一、第二、第三枚钉子并连接CD5、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6、逐渐增大AB的倾斜程度,重复步骤2345.7、将AB两点改为与界面垂直,观察AB、与CD的关系8从AB一侧逆着观察CD侧,说明现象三、实验数据记录四、实验结论:光的折射规律1、、分居两侧2、、、在同一平面内;3、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折射光线向法线,折射角入射角;4、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5、光线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法线,折射角入射角;6、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
7、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
《光的折射》学情分析一、八年级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尚未完全形成,但是学习精力充沛,感性认识丰富,求知欲望强烈,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
二、教学措施(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1、创、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操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采取宽容的态度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3、创设条件让学生探究他们自己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二)、关注学生情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2、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为他们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预习、课堂展示来实现学习目标2、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初中物理_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4 光的折射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探究折射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光的折射光路作图。
四、教学难点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实例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圆珠笔在玻璃砖后面看起来偏折。
【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课件展示筷子在碗中弯折的图片。
【过渡】其实跟刚刚的小实验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
这种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二)讲授新课1.光的折射【过渡】在前边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又是怎样的路径呢?【分组实验】将一束光射向盛水的水槽,观察光线如何变化。
发现光线偏折了。
【过渡】这里的光线偏折其实就是发生了折射。
根据我们看到的光路,我们来试着画一下折射图。
(1)光的折射:光从空气(一种介质)斜射入水(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过渡】像光的反射一样,在折射图里,我们也需要理解几个基本概念。
(2)法线ON:经过入射点O并垂直于界面的直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r: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分组实验】改变光束摄入水中的角度,观察折射有没有发生变化。
(3)光的折射特点:①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
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④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过渡】现在,我想向大家提问一个问题,如果光垂直于界面射入,那么折射光的光路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动手实验,垂直于界面射入,观察现象)⑤光由空气垂直射向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热推3篇)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热推3篇)1.光的折射教学反思第1篇我所讲授的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的教学内容,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现对这节课做以下反思:一、课堂亮点1、本节课以“叉鱼”游戏开篇,引起学生集中注意,顺势引入折射现象,然后以激光笔中加水偏折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得出三线两角的关系,在探究中得出结论,整个流程处处衔接很自然有乐趣,给学生以亲近,充满趣味的感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2、本节课安排了学生实验,用激光射入玻璃时让学生自己观察什么是光的折射,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自主探究折射规律改为老师自己用激光演示仪让学生观察总结光的折射规律和光路可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训练学生科学实践的能力和精神,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意识和习惯。
3、讲练结合,各个击破,例题的选择恰到好处,本节两个重要知识点,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都有配有例题,很好的巩固了知识点。
4、概括精当,方便同学们理解记忆:书本和许多资料上对光的折射规律总结得繁琐,不方便学生记忆,我在上课时,大胆改革,把规律概括成20个字,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角大,垂直不变,光路可逆,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很快就记住了。
5、重点难点都很好的进行了突破,时间把握比较准,有主次之分。
二、不足之处我本人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进行探究两角的大小关系和光路可逆时不够精炼,由于是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空气中角度大就行了,我在这地方进行了角度的准确读数,显得有点啰嗦。
2、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才能调动他们的兴趣。
3、让学生做激光斜射入玻璃时学生的实验效果不太好,并没有真正得出规律,只是玩了一把,老师的指导还要朝有效、到位的方向去努力。
4、画光的折射光路图,解释水中的物体看起来升高了,一部分学生很难理解这里说的虚像。
初中物理_第4节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
(3)了解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4)在探究活动中,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实验习惯,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学会画光的折射光路图,并用以解释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光的折射规律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八班级的学生是刚刚接触物理,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光的折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光的折射主要的设计理念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资源的展示为辅,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做到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以学生实验“水中弯折的铅笔”导入课题,直观形象,趣味十足;并利用生活中的器材制作喷雾器等,显示光路,突破光的折射实验中的难点;对于一些现象不明显或不能通过实验突破的难点,则利用课件的多媒体资源,如录像和动画等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教学目的。
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一.课堂亮点1:本节课以学生实验“水中弯折的铅笔”导入课题,直观形象引起学生注意,顺势引入折射现象,给学生以亲近,充满趣味的感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2:本节课设计理念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资源的展示为辅,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做到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初中物理_第4节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4光的折射备课人: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一、探究一:光的折射提出问题: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设计实验:用激光笔将一束激光沿着面板斜射向水,你发现了什么?光从一种介质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AO是光线,OB是光线,ON是。
入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折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二、探究二:光的折射规律设计实验表格(1)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什么位置?(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将法线(选填靠近、远离),也就是折射角_ 入射角(选填﹥、﹦、﹤)。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
(4)(一种特殊折射)当光垂直..射向水时,传播方向,此时折射角等于____度,入射角等于______度。
(5)如果让光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入玻璃中,光会不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例题:画出图中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i和折射角∠ r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游戏1.站在远离烧杯容器的位置恰好看不见硬币,然后慢慢的向烧杯中注水,能否呈现硬币?游戏2.拿掉容器外面的包装纸,用吸管对准烧杯中的小球,用竹签去叉小球,感受一下渔民叉鱼的技巧当堂检测1.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 )A.将提前B.将延后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D.不变2.从水面上斜看水中的游鱼,看到的是鱼的_____ 像,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______,虚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________ 一些。
3.如图,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
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 向左移动后静止B. 向右移动后静止C. 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动D. 仍在原来位置4.指出下列现象中包含的光学知识:A、树在水中的“倒影”__________________;B 、池水变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立竿见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_《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探究并了解光从空⽓射⼊⽔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2. 过程与⽅法(1)能在学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初步观察的能⼒(3)使学⽣进⼀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初步的探究能⼒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与他⼈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2)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教学重、难点重点: 光的折射规律难点: 光线进⼊不同介质中,折射⾓和⼊射⾓的关系;⽤光的折射解释⾃然现象。
三、学法与教学⽤具学⽣采⽤分组探究实验、类⽐法进⾏学习;教学⽤具: 投影机、多媒体、光的折射实验装置、三⾓板、激光笔、和半圆形玻璃砖四、教学过程(⼀)、光的折射【教师活动】〖启发〗将筷⼦斜插⼊⽔中,看到筷⼦变的好像弯折了?筷⼦“弯折”的原因是什么?光从空⽓斜射⼊⽔中,光是如何传播的?介绍实验器材,⽔槽、激光笔⽩⾊的圆盘刻度盘、半圆形玻璃砖等。
【学⽣活动】1、讨论猜想:光在空⽓和⽔中的传播特点。
2、探究实验:光从空⽓射⼊⽔中,空⽓射⼊半圆形玻璃中是如何传播的?并绘制看到的光路图。
让⼩组汇报实验现象及发现师⽣归纳:光从⼀种介质斜斜射⼊另⼀种介质时,传播⽅向发⽣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让学⽣在⿊板上画出观察到的光路图,并试着定义⼊射光线、⼊射点、折射光线、法线、⼊射⾓、折射⾓。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上⾯实验中光折射时好像有什么规律,类⽐反射规律,你能猜测并概括⼀下吗?【学⽣活动】类⽐归纳:异侧,折射⾓⼩于⼊射⾓。
【师⽣活动】光发⽣折射时光路遵循什么规律呢?请各⼩组依据准备的器材设计实验⽅案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分组探究内容⼀:光从空⽓斜射⼊⽔或玻璃1.当光从空⽓斜射⼊⽔或玻璃中时,折射⾓和⼊射⾓的⼤⼩关系如何?2.当⼊射⾓改变时,折射⾓如何改变?学⽣展⽰实验探究结果,得出结论:光从空⽓斜射⼊⽔或玻璃中时,⼊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于⼊射⾓;当⼊射⾓增⼤时,折射⾓也增⼤;当光垂直⼊射时,传播⽅向不变分组探究内容⼆:光从玻璃或⽔中射⼊空⽓学⽣展⽰,得出结论:当光从⽔或玻璃斜射⼊空⽓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于⼊射⾓分组探究内容三:光路可逆实验学⽣实验并上台展⽰,得出结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初中物理_第四章 光现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教学设计课题第四章光现象学习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掌握光的折射和反射特征,能利用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3.掌握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用反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纸杯、硬币、圆珠笔、玻璃板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在纸杯里放上一个硬币,学生思考能用几种方法看到杯底的硬币?不同的方法用到了哪些知识点?观察纸杯及硬币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板书§光现象通过光的视频,复习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等板书一、光的直线传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1)光源的定义及分类(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3)光线(4)光速认真思考,归纳总结思考回答总结归纳掌握什么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学会画光的传播轨迹示意图。
让学生亲身感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光的反射教师引导学生回忆(1)光的反射定律(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3)平面镜成像原理及成像特点利用桌上的玻璃板,将圆珠笔靠近玻璃板,仔细观察有几个像,同时思考在平面镜成学生思考,并回答:两个像避免二次成像,并减小实验误差在玻璃板后边放一张白纸,若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则为实像,若光屏上承锻炼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能力。
体验研究问题的方法。
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像试验中为什么要选择薄一点的玻璃板?如何判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提供的器材有:玻璃板,白纸,圆珠笔。
小组实验并讨论,归纳实验结论三、光的折射教师引导学生回忆(1)光的折射定义(2)条件(3)光的折射的应用展示视频,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用光的折射原理,分析光的生活中的视觉错觉,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接不到像即为虚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 4.4光的折射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光的折射》教材分析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之后,本节课学习光的折射,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为学习凸透镜的知识打基础,所以本节既是光的传播三种情况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为理解凸透镜知识做好铺垫。
教材中用大量的图片呈现了折射现象,留有充裕的探究时间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领略物理的美妙,体会成功的快乐,体现了学生自主性探究的新课程标准。
教学中通过奇妙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而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用类比法分析和归纳结论,最后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归纳的结论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过程与方法1.能在学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2.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课前准备玻璃砖、激光手电筒、水槽、白板、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都知道渔民捕鱼有很多方法,如:用网网鱼、用鱼叉叉鱼等。
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渔民叉鱼”,(出示塑料泡沫上画有鱼和玻璃水缸)学生进行叉鱼比赛。
当学生在比赛时,发现“鱼叉”都叉在“鱼”的上方后,很惊奇。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叉在“鱼”的上方后呢?这是错觉还是与光有关的一种特殊现象呢?导入语:其实这些都是光的一种特殊现象——光的折射【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起学生的的疑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设想实施:利用几何光学原理,引导学生推导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并结合动画或实物演示,加深理解。
4.应用拓展:结合实际案例,如眼镜的透镜原理、光纤通信等,让学生了解折射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设想实施用对生活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识时,我将结合教材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这一现象。"
我会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注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在实验基础上,讲解折射定律,解释折射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水池中的石头看起来变浅、水中筷子看起来弯折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和记录中自主发现折射规律。
-设想实施: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和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对比不同角度的入射光和折射光,总结折射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在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折射应用主题,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相关人士,了解这一应用的原理和影响,提升你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_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授课教案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物理,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学生对这门学科既好奇又陌生,每一节课对学生来讲都是新奇的,因此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光学现象使学生体会物理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物理学习还不是很熟悉,有些问题可能会答非所问,所以有一些问题需要教师来引导方向,同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可以体会物理学习的乐趣,同时感觉到科技的美妙。
效果分析:1、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引入时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中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动画很好的让学生完成了光的折射规律以及对现象的解释理解。
效果较好。
2、在师生互动上,我感觉应该给学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没有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3、一些实验如“筷子插入水中”,可以教师现场教给学生,效果会更好。
4、本节课重难点突破较好,教师节奏缓慢,能渐渐引导学生,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后面通过光的折射现象,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中的乐趣。
教材分析: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以及小学对光已经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教材通过前三节学生对于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成虚象,已经将对光的初步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初步构建知识体系。
因此在《光的折射》中关于折射的规律以及成虚象学生可以进行较快的知识迁移,化解了难度。
本节课将光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教材中依然突出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最直接生动的实验事实为物理学习打好基础,感悟实验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评测练习: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
2、.完成光路图。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海市蜃楼B.池水看起来变浅C.水中的倒影D.小孔成像4.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则光可能是()A.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B.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C.从水中垂直射向空气中D.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课后反思: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引入时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中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动画很好的让学生完成了光的折射规律以及对现象的解释理解。
初中物理_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法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角和入射角等名词。
(3)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应用。
(4)会应用有关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做插针法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用光的折射规律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及相关现象。
教材分析: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教学方法:本节的讲授中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实验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上,要结合实验对比使学生明白“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的定理、定律,还要传授这些定理、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个实验: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由此现象可知,光不再沿____传播,这就是光的___现象。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插针法探究光的折射定律(1)、插针法体现光路图:学生回顾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激励个别学生主动用实物放置来体现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并请学生放置体现的具体含义。
(空间——平面——1/4平面——线;空间——平面——1/4平面——比1/4平面更小的平面,折射光线暂不能确定)。
(2)、提出问题1:如何确定折射光线的位置?(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引导学生在光具盘上找出分界面、法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光的折射》反思总结(31篇)
《光的折射》反思总结(31篇)《光的折射》反思总结(精选31篇)《光的折射》反思总结篇1一、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二、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三、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光的折射》反思总结篇2本学期我校进行“学导为主讲练结合”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应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成为有较强后继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经过近二个月的学习和实际教学尝试,我对课改的理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基本能做到立足学情、立足教材,按课改的六个环节设计学生自学学案,在课堂上尽量按照这六个环节的流程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间、班级间进行交流与讨论,优化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每小组桌面上斜插入水中的筷子,让学生说出他们看到的现象,然后引入课题。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了解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
教学目标 规律;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
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由折射引起的
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
生初步领略折射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
堂中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
积极性!
教材分析 元教学的重点。在中招考试中,常与透镜联系,出一些
作图之类的考题。这节课主要包括:光的折射,折射现
象两个问题。这两个内容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
验、动脑思考、探究得出。.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
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
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1、知识目标: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
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以
及平面镜成像规律。但不了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
介质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因而,需要教师通过创设
情景,层层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实验观察、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光的折射》
称
本课时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光
的折射》,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
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
础。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
初中物理_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课标解读:2.3.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例6通过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实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从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来看,重视实验探究,关注学生的体验。
因此,本节课应合理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建立折射概念,认识折射特点,探究归纳折射规律,体验折射引起的错觉。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光的折射特点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两大部分,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安排了“观察光的折射”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光的折射及其特点,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及图片来例证生活中有关折射现象,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可以看出,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的感知与体验;结合生活实际体验生活中物理现象,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学生的探究实验,但是分组实验是学生获得最直接生动的实验事实的最佳途径,并且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所需的大部分光学实验器材,学生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已经接触过并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因此,具有了一定的亲自实验的经验。
所以,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将增加光的折射探究实验,并设计“池水变浅”等体验实验,给学生搭建亲自体验的平台,使学生获得最直接的感性体验,在实验过程中体悟物理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们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来学习光的折射,对光的传播有了一定的认识,认识并能使用一些光学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光学实验,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本节课可采用类比光的反射探究过程来引导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从而归纳总结出折射规律。
但学生对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感性认识与积累比较少,“筷子弯折”“又见硬币”“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现象可能只有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识并注意观察过,因此,本节课要利用生活中的简易物品,再现这些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折射的神奇,领略物理的美妙。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4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光的折射基本观点。
2. 学生能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基本观点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激光笔、水杯等。
2. 准备教学材料:一些常见的折射现象图片或视频,以及一些实验用具。
3. 准备学生材料: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常见的物品,用于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4. 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四、教学过程:本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主要盘绕“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生活中的应用”等主题进行展开。
具体内容如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例如将水倒入玻璃杯中,用筷子斜插入水中,观察到筷子在水面上弯折等。
让学生尝试诠释这些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的折射。
2.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通过PPT展示光的折射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观点。
同时,诠释折射规律,例如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等。
3.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器械包括激光笔、水槽、水、硬币、剪刀等。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4. 教室讨论:让学生讨论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眼镜、鱼叉、海市蜃楼等现象。
教师也可以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光的折射设计潜望镜、如何利用光的折射设计更有效的捕鱼方法等,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5. 教室小结:教师对教室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规律和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折射角、入射角、反射角等观点。
6.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更多的光的折射现象和应用案例,并尝试诠释这些现象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光的折射
备课人:
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一、探究一:光的折射
提出问题: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设计实验:用激光笔将一束激光沿
着面板斜射向水,你发现了什么?
光从一种介质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AO是光线,OB是光线,ON是。
入射角是和的
夹角,在图中是,折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
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二、探究二:光的折射规律
设计实验表格
(1)在光的折射
..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2)在光的折射
..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什么位置?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将法线(选填靠近、远离),也就是折射角_ 入射角(选填﹥、﹦、﹤)。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
(4)(一种特殊折射)当光垂直
..射向水时,传播方向,此时折射角等于____度,入
射角等于______度。
(5)如果让光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入玻璃中,光会不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
传播方向?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例题:画出图中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i和折射角∠ r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游戏1.站在远离烧杯容器的位置恰好看不见硬币,然后慢慢的向烧杯中注水,能否呈现硬币?
游戏2.拿掉容器外面的包装纸,用吸管对准烧杯中的小球,用竹签去叉小球,感受一下渔民叉鱼的技巧
当堂检测
1.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 )
A.将提前
B.将延后
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D.不变
2.从水面上斜看水中的游鱼,看到的是鱼的_____ 像,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______,虚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________ 一些。
3.如图,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
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 向左移动后静止
B. 向右移动后静止
C. 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动
D. 仍在原来位置
4.指出下列现象中包含的光学知识:
A、树在水中的“倒影”__________________;
B 、池水变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立竿见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
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用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
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在学生探究活动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效果分析
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获得感性材料、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
物理教学中通过直观、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和认真组织、引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探索生情绪最高昂、精神最健旺、注意力集中。
本节课通过小视频实验提出问题,用悬念来引发学生思考,必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用与学生平时的想法不同的实验,新奇、有悬念的结论来引发学生思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材分析
本节为第四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后的另一种光现象,既是本章光现象的后续课程,又是色散,以及第五章《透镜》的基础,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比较普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不知道产生折射现象的原因。
更不知道折射的规律。
所以,本节课通过生活中折射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亲身观察折射现象的实验,与已有经验建立链接,通过分析概括折射共同特点,定义折射的概念。
再通过学生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得出折射规律,最终运用折射规律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整个过程体现出物理学习的思维:现象——规律——应用。
当堂检测
1.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 )
A.将提前
B.将延后
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D.不变
2.从水面上斜看水中的游鱼,看到的是鱼的_____ 像,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______,虚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________ 一些。
3.如图,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
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
光斑将()
A. 向左移动后静止
B. 向右移动后静止
C. 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动
D. 仍在原来位置
4.指出下列现象中包含的光学知识:
A、树在水中的“倒影”__________________;
B 、池水变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立竿见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好奇、好动和对形象直观的东西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段很有趣的视频图片隐藏游戏和小熊的困惑游戏提高了学生探究物理学系的兴趣,在学生刚进入兴趣的时候接着就展示了两个亲身体验游戏,看硬币和叉鱼游戏,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创设一个疑问情景,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的教学光的折射,紧接着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筷子变弯让学生得出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偏折?经过这样巧妙、合理的设置情景,又用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有层次、有梯度的把学生引向要探究的知识,以实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标分析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1、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2、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3、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4、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5、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6、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