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英语口语研究的文献综述[1]

合集下载

初中英语老师教研课题(3篇)

初中英语老师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已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和实施存在误区,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目的1. 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3.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1)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学生方面: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阅读能力较弱,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3)教材方面: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阅读材料难度较大,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2.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1)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将阅读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制定阅读计划,培养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注重阅读策略指导,提高阅读能力1)教授阅读技巧。

教师应教授学生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扫读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加强阅读活动设计,提高阅读效果1)小组合作阅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其对策的开题报告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其对策的开题报告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其对策的开题报告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英语已经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主要语言。

英语口语的熟练度已成为各行业从业者必备的职场技能之一,并被视为考核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英语口语表达中,中国学生常常存在语用失误的现象,例如不当使用礼貌语言、语境不当、不恰当的情境开场白等。

这些失误会影响到交际效果、阻碍职业发展,并被视为英语学习的瓶颈。

因此,研究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语用失误的成因和解决方法,既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又具有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的实际意义。

2.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语用学的方法,分析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普遍存在的语用失误的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进行教学实践。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常见的语用失误类型,如礼貌用语失误、语境不当、情境开场白失误等。

(2)探讨这些失误产生的原因,如文化背景、英语知识不足、缺乏实践机会等。

(3)基于以上分析,提出针对不同失误类型的语用教学策略,例如通过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熟悉英语交际中的情境和应对策略。

(4)进行教学实践,追踪教学效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

3.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具体包括:(1)文献综述法,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语用失误的研究成果,了解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实地调查法,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和分析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语用失误的情况和自我评价,探讨失误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为本研究提供实证数据。

(3)实验法,通过情境模拟和对话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探讨不同的语用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效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验证和实践证明。

4.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通过对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普遍存在的语用失误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不同失误类型的成因和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语用教学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效果验证。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进行了文献综述。

在介绍了该研究背景并阐述了文献综述的重要性。

在概括了“产出导向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了前沿研究进展并提供了实证研究案例分析。

探讨了“产出导向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影响因素及未来研究方向。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这篇综述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研究进展、案例分析、应用探讨、影响因素、未来研究方向、成果总结、研究发展方向1. 引言1.1 介绍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的背景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是一种注重学习者语言输出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不断产出语言,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语学习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传统的外语教学更注重输入环节,即学生接收和记忆词汇、语法等知识,而缺少对语言实际运用的训练。

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应运而生,成为外语教学的一种重要理论和实践方法。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已经对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发现该教学方法具有促进学生语言输出和交际能力提升的显著效果。

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和探讨。

了解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的研究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该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本文将对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的研究背景进行介绍和梳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该教学方法的视角。

1.2 阐述文献综述的重要性文献综述在外语教学“产出导向法”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学术观点,从而为我们深入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我们指明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促使我们开展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工作。

中国高中生内外向性格与英语口语流利性与准确性的相关研究

中国高中生内外向性格与英语口语流利性与准确性的相关研究
动态发展
二、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流利性的动态发展
口语流利性是指说话者能够流畅、自然地表达思想的能力。中国学习者的英 语口语流利性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后,可以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口语流 利性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和反馈,通过不断调整 和优化语言输出,以达到更高的口语流利性。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关于内外向性格的研究,已有文献表明,内外向性格对英语学习成绩有影响。 例如,外向型学生通常更善于表达,更容易融入英语语言环境,因此可能更流利; 而内向型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口语能力缺乏信心,表现出较低的流利性。然而,也 有研究认为,内向型学生在语法和词汇方面可能更有准确性。
文献综述
三、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的 互动关系
三、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的互动关系
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是评估语言学习的三个重要维度。复杂性指的是语 言结构的复杂程度,准确性指的是语言输出的正确性,流利性则指的是语言输出 的流畅性和速度。这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
三、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的互动关系
1、复杂性对准确性和流利性的影响:在语言学习中,复杂性是准确性和流利 性的基础。只有当学习者能够处理和掌握复杂的语言结构时,他们的语言输出才 能更加准确和流利。然而,过高的复杂性也可能导致语言输出的不准确和流利性 的下降。
三、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的互动关系
2、准确性对流利性的影响:准确性是流利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当学习者能够 准确输出语言时,他们的语言才能更加流畅。然而,过度追求准确性也可能影响 流利性,因为过度细节可能会阻碍语言输出的流畅性。
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使用自编的《中国高中生英语口语流利性和准确性评估量表》对 学生进行评估。量表包括朗读、对话和话题讨论三个部分,用以评估学生的英语 口语流利性和准确性。同时,我们使用简明国际内向-外向性格量表(BIS/BAS) 对学生进行了性格评估。

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上的应用_毕业论文

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上的应用_毕业论文

application of potential language knowledge and ability. In Hymes’ mind,
American social linguists Hymes hav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ccording to Chomsky’s linguistics
competenc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ould be understood as the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该研究的背景目的及论文的设计第二章介绍口语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第三章介绍情景教学法的国内外研究最后一章讨论了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上的应用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
学院 XXX 学院
专业
英语教育
班级 XXX 级英语教育 X 班
学生 XXX
指导教师 XXX
XX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3
提交论文提纲
3 月 23 日-3 月 30 日
4
交初稿和文献综述
3 月 30 日-4 月 20 日
5
交终稿和评议书
5 月 8 日前
指 导 教师:



教研室主任:



注:一式三份,学院(系) 、指导教师、学生各一份
XX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XXX 学院
英语教育 专业 2XXX 届
peer talk and teacher talk, between the center on form and on meaning.

任务型英语口语教材与传统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对比研究

任务型英语口语教材与传统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对比研究

2、教学目标
任务型英语口语教材旨在培养学习者的口语交际能力,强调听说读写技能的 全面发展。传统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则主要以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 忽视了其他语言技能的培养。
3、教学形式
任务型英语口语教材多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交流等形式,鼓励学 习者积极参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传统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则多采用教师讲解、 跟读模仿、机械练习等教学方式,学习者缺乏实际交际的机会。
二、文献综述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强调学习者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语言 教学方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型教材的设计与应用已取得丰富成果。然而, 传统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三、对比研究
1、教学内容
任务型英语口语教材的内容多围绕日常生活、社交礼仪、文化交流等主题展 开,注重实用性和情境性。传统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则更侧重于语音、词汇、语法 等语言结构的训练,但内容较为单一。
而在传统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教师可能更侧重于词汇和语法的讲解。例如, 教师会讲解晚宴相关的词汇,如礼服、礼仪等,以及一些必要的交际用语。然后, 学习者通过跟读模仿和机械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学习 者的语言结构训练,但忽视了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和实践。
五、结果与讨论
任务型英语口语教材的优势在于提高学习者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习者在 真实场景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其不足之处在于对学习者的语言结构训练不够充分。 而传统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则更注重语言结构的训练,但却忽视了学习者实际交际 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方法研究也是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研究的重要方面。基于任务教学法只是 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 法等,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应该注重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英语口语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英语口语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英语口语文献综述范文模板English:Literature Review on Oral EnglishIntroduction:Oral English proficiency is a crucial skill for individuals who want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English-speaking environments. In this literature review, we will explore various studies and research articles that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English skills.Current Trends in Oral English Instruction:Recent research ha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incorporat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in oral English instruction. These methods emphasize the use of authentic and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tasks to help learners develop their speaking skill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is approach can lead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students' oral proficiency.Factors Affecting Oral English Development:Several fac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English skills. These includ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ptitude, motivation, and anxietylevels. Research has also shown that the amount and quality of input, as well as opportunities for practice, play a crucial role in oral English development.Technology in Oral English Learning:The use of technology in language learn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Online platforms, mobile apps, and virtual reality tools can provide addi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ir oral English skills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se technological tools can b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ies.Assessment of Oral English Proficiency:Assessing oral English proficiency can be challenging, as it involves evaluating a range of skills such as fluency, accuracy, vocabulary, and pronunciation. Trad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such as interviews and oral exams, have limitations in term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Researchers have been exploring alternative assessment approaches, including performance-based tasks and self-assessment tool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developing oral English proficiency is essential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Theliterature review ha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individual factors, technology, and assessment in oral English instruction. Future research should continue to explore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help learners improve their speaking skills.中文:口语英语文献综述介绍:口语英语能力对于希望在英语环境中有效交流的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的回避现象研究(1)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的回避现象研究(1)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的回避现象研究Abstract 摘要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English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Chinese students have studied abroad, which has led to anincreasing demand for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However, many Chinese students still face difficulties in English speaking,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communication.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avoidance phenomenon in Chinese students’ English oral communication, 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英语已成为全球交流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对英语语言熟练程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然而,许多中国学生在英语口语中仍然面临困难,特别是在交际方面。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学生在英语口语交流中的回避现象,并提供改进交际技能的建议。

Introduction 引言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Englis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refore, the demand for English proficiency has increased, and theability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However, many Chinese students still face difficulties in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In the field of English oral communication, the avoidance phenomen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mon amongChinese students. Avoidance refers to the tendency to avoid certain difficult or sensitive topics when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This phenomenon not only reflects the low level of English proficiency among Chinese students, but also reflects their lack of confidence in their own English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avoidance phenomenon in Chinese students' English oral communication and explor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Literature review 文献综述Avoidance has been a common phenomenon in English oral communication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Jiao and Sun (2017) found that Chinese students often avoid the use of complex words and phrases when speaking English, which leads to a limited range of expressions and communication content. Moreover, Zhou (2012) pointed out that Chinese students tend to avoid topics related to sensitive issues, such as politics, religion,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when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These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avoidance phenomenon in English oral communication among Chinese students is pervasive and affects a wide range of communication areas.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the avoidance phenomenon. First, many Chinese students lack confidence in their English communication abilities, which leads to a fear of making mistakes and being judged by others. Second, the fear of embarrassment and loss of face in front of othersis also a major factor that leads to avoidance, as students may be worried that they will not be understood or willmake mistakes in front of others. Finally,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backgrounds can also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s and misinterpretations, which can further exacerbate the avoidance phenomenon in English oral communication among Chinese students (Ying, 2011).Methodology 研究方法This study used a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wit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s the main data collection method. A total of 30 Chines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majors and levels of English proficiency were selected as the participants. The interview questions focused on the avoidance phenomenon and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it, as well a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English oral communication.Results 结果The data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avoidance phenomenon in English oral communication among Chinese students is pervasive and affects a wide range of communication areas.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is phenomenon include lack of confidence in English communication ability, fear of embarrassment and loss of face,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backgrounds, lack of vocabulary and grammatical knowledge, and lack of practice and exposure to English communication.Moreover, the interviews also revealed tha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can help alleviate the avoidance phenomenon and improve English oral communication.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 building self-confidence and reducinganxiety, improving vocabulary and grammatical knowledge, seeking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adapting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practice more in various communication situations.Conclusion 结论The avoidance phenomenon in English oral communication among Chinese students is common and pervasive, which affects their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Chinese students should build self-confidence and reduce anxiety, improve their vocabulary and grammatical knowledge, seek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adapt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practice more in various communication situations. These strategies can help alleviate the avoidance phenomenon in English oral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e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

人教版新编高中英语教材研究的文献综述

人教版新编高中英语教材研究的文献综述

青春岁月>>(下转第283页下)人教版新编高中英语教材研究的文献综述□ 邓亮英(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摘要】人教版新编高中英语教材在全国使用范围最广,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关于这套教材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的文献综述主要针对是论文文献,收集这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

并且从教材设计、教材理论、教材教学设计、教材评价、教材使用调查、教材比较、教材文化教学等七个研究方向对这类论文进行分析和研究。

研究显示,关于教材评价、教材教学设计、教材比较、教材使用调查以及教材文化教学方面的文献较少,而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虽不少,但都缺乏创新,没有太大的突破性。

【关键词】人教版新编高中英语教材;文献综述;论文文献;研究方向人民教育出版于2003年推出了新教材: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简称NSEC),这套教材的编写思想基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要求,力求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

与上世纪90年代由人教社出版、中英合编的高中英语教材Senior English for China(简称SEFC)相比,NSEC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变化很大。

NSEC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建构主义学习论为指导,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吸收当代先进的教学思想,运用功能、结构、话题、“任务型”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把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之中,促进教学和学生发展。

一、研究起因新教材的出现引起国内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主要是基于教材在英语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更好的使用和改善这套新教材。

教材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了英语的语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了各种信息,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接触了各个领域的词汇,同时促进学生思想的发展,给予学生人文精神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教育。

教材集知识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具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这些丰富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很有价值,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发展个性。

关于教材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教材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教材研究的文献综述教材研究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目的是研究教材编写、使用和评价的各个方面,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发展。

下面是一些关于教材研究的文献综述:1. Brown, H. D. (2007).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Pearson Education.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原则,重点讨论了教材的编写和使用。

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材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指导原则,并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案例。

2. Richards, J. C., & Renandya, W. A. (Eds.) (2002).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An anthology of current pract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这本书是一本关于语言教学方法的综述性文献,其中包含了各种不同方法和教学策略的介绍和比较。

作者还讨论了教材在不同教学方法中的应用和发展,以及教材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3. Cunningsworth, A. (1995).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Heinemann.这本书主要讨论了教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作者介绍了一些教材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指导,帮助教师评估教材的内容、语言和组织结构。

4. Tomlinson, B. (Ed.) (2003). Developing materials for language teaching. Continuum.这本书涵盖了从教材设计的初级阶段到实际应用的各个方面。

作者讨论了教材编写的理论基础,介绍了教材开发的过程和方法,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教师设计和调整教材。

5. Nunan, D. (1991).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A textbook for teachers. Prentice Hall.这本书是一本关于语言教学方法的基础教材,其中包括了教材选择、教材设计和教材评价的讨论。

初中英语口语测试信度研究

初中英语口语测试信度研究

第一章引言1.1理论背景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主要表现在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薄弱,尤其表现在口语能力方面(邵永真,1998;马天泽,1998;井升华,1999;姜澎,2001)。

口语能力较弱有语言学习固有特点的所造成的客观原因。

有研究表明,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说的技能最难掌握。

语言学家海霍(Hayhoe, R)认为:听、说、读、写从易到难的顺序应该是读一写一听一说.‘读是最容易的,说是最难的。

(转引自贾冠杰,1996)韩晓惠(1998)的调查表明:30“个受调查者中,大多数人认为即使在英语学习上花费了多年时间,英语口语仍然是最难掌握的能力。

邱东林、季佩英(2004)对复旦大学2002级学生入学时的口语水平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调查的408名学生中,52%的学生认为最薄弱的技能是说。

上述事例虽然反映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状况,但实质上是国内(大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

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对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较弱提出了强烈批评,自然会引出对英语测试的批评。

刘润清(2000)认为,“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说的技能无论怎么强调恐怕也不过分,因为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把它作为一种工具来进行交际,而交际首先指的是口头交际。

语言教学今天所强调的文际教学,首先是口头交际。

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来看,一个人的口语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说,没有口语测试的语言测试是不全面的,或者说不能称其为语言测试。

”科学的语言测试包括口语测试。

学习动机与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开题报告

学习动机与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开题报告

学习动机与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英语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工具。

在中国,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已经成为中学教育的必修课程。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是英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关键环节。

然而,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动机、教学方法单一等等,导致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不够强。

因此,本开题报告拟从学习动机与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入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和动机,以及如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发展。

二、选题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学习动机与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关系,提出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策略,同时探讨如何运用多元化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口语发展,从而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英语口语实际运用能力提升。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学习动机、以及多元化教学方法等,从而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调查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信息,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

(3)实验教学研究:在一所中学中招募一组学生,对他们进行英语口语教学实验,分别采用多元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较,分析不同教学方法下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情况。

(4)数据分析:通过对问卷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5)论文撰写:在有效的资料分析基础上,撰写学习动机与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论文。

四、预期达成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旨在提出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策略,并探讨如何运用多元化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口语发展。

预计通过本研究对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当前状况和新趋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2013年8月第29卷第16期长春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Aug.2013Vol.29No.16一、前言教师话语主要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活动中所使用的一切语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全过程中所用语言的总和。

它包括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导入激趣、组织教学、提问设疑、信息反馈、师生交流等语言,还包括课后的个别辅导、个别交流、第二课堂的组织以及思想教育等话语。

课堂话语作为教育中的重要媒介手段,其主要是为了进行传输知识、获得知识、建构知识等。

因此,课堂话语研究一直在教育界中被视为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

课堂话语所涵盖的内有很多,有老师方面的,有学生方面的,有师生互动方面的,还有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其他无关紧要的话语等。

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话语的研究,既可以反映出教师的特点、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也可以侧面的了解到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既可以了解到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

在当下,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英语课堂语境,教师在执行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都要通过教师的话语进行传播和输入给学生。

因此,课堂话语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研究对象与资料收集截止2013年5月20止,在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相关文章,以主题为“课堂话语”并含“教师话语”进行精确、发表时间“不限”、文献来源“模糊”、支持资金“模糊”等条件进行搜索,共收集到了534篇论文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课堂教师话语方面的文章检索结果分析(一)文章来源数据库统计情况分析在搜索到的534篇文章中,其中246篇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有87篇来源于特色期刊,有4篇来源于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196篇来源于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由此可见,我国硕士以上高学历的研究者对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程度较为重视。

英语论文引言范文

英语论文引言范文

英语论文引言范文英语论文的引言部分是整篇论文的开端,它的作用是引导读者进入论文的主题,概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并阐述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篇英语论文引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已经成为了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工具。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如重视语法而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缺乏实际语言环境的锻炼等。

因此,如何改进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成为了当前英语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2.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3.任务型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

本文将采用问卷调查、实验教学等研究方法,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本文将得出结论,为英语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背景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以语法和词汇为重点,忽视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和单词,但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却无法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成为了英语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使用来实现交际目的。

任务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因此,任务型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中。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探讨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2.设计和实施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3.通过实验教学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究任务型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4.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为英语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英语口语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英语口语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英语口语文献综述范文模板English:A review of English oral communication literature reveal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and approaches. One common focus 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language learners, 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non-native speakers. Many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impact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motivation, anxiety,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n oral proficiency. In addition, researchers have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in improving speaking ability. Another important area of inquiry is the role of culture in oral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conversational strategies and norms. Furthermore, the use of English in specific contexts, such as academic or professional setting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numerous investigations, with a focus on the specific language demands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required in these domains. Overall, the literature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ities of English oral communication and offer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中文翻译:对英语口语交际文献的综述揭示了广泛的主题和方法。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有效策略的研究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有效策略的研究
( 二 )归纳 总 结 学 生 口语 薄 弱 的 原 因
1 . 英 语 口语 的 重 要 性 仅 停 留 在 思 想 层 面 , 教 师 过 于 侧 重 考 试 成 绩 因 而 对 口语 训 练 重 视 不 够 ,学 生 主 动 学 习 和 练 习 英
语 口语 的 习 惯 还 没 有 养 成
作用 . 对英 语成绩 的影 响 也很 大 。学 习有 很大 的兴 趣 , 斤 对英 语 口语 水平 的提高 有很大 的信心 。
2 .大 部 分 学 生 认 为 自 己 目前 的 英 语 口 语 水 平 不 怎 么 样 , 只 是 能 渎 出 课 文 甚 至 连 单 词都 不 会 读 认 为 在 口语 训 练 过 程 中要 多 和 外 国 人 或 者 和 老 师 交 谈 , 多 做 两 人 活 动 或 者 是 小 组 活 动 。8 9 %的 学 生 认 为 在 口语 学 习 中 需 要 提 高 自 己 的 词 汇 量 、
逻辑性 以及 口语 其 他方 面的水 平 。6 5 %的学 生认 为最 主 要 的
原 因是 词 汇 量 太 少 以 及 不 敢 开 口 , 害怕犯 错 。 3 . 大 部 分 学 生 比较 感 兴 趣 的 英 语 口语 话 题 是 饮 食 、 旅游 、 爱好 、 事情 、 偶像 、 运动 等 。
生 口语 水 平 的 策略 。
f 关键 词 1 高效 课 堂 ; 英 语 口语 ; 策略
【 中 图分 类 号 】 H3 1 9

【 文 献 标识 码 】 A
【 文 章 编 号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4 ) 0 3 - 0 5 2 — 2 英语 小 品表演 、 英语课 本剧 表演 、 创设 情景 即兴表 演等 。 ( 三) 个 案法 。 对 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 口语 学 习 中 普 遍 存 在 的 问题作好 个案记 录与分 析 。 (四 ) 经 验 总 结 法 。教 师 分 周 进 行 小 组 总 结 , 课题 组分 月 进 行研 究讨论 , 不 断 总 结 英 语 口语 教 学 的经 验 。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生英语口语产出研究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生英语口语产出研究

参考内容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出导向法(POA)对降低高中生英语口语焦虑的有效性。通 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发现POA可以有效降低高中生的英语口语焦虑, 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引言
英语口语焦虑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口语 表达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口语 焦虑的影响。其中,产出导向法(POA)是一种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它 强调学生在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英语任务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因此,本研究旨 在探讨POA对降低高中生英语口语焦虑的有效性。
产出导向法,也称为POGY教学法,由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它强调在学 习过程中,学生应该通过理解、模仿、实践和创造等方式,逐渐掌握语言技能。 其优势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语言理解和产出能力;促进语 言学习的实际应用。
为了探究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我们选取了一所高校 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案例。在该案例中,教师运用产出导向法进行了为期 一个学期的英语教学。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生英语口语 产出研究
目录
01 一、引言
03 三、研究方法
02 二、文献综述 04 四、研究结果
05 五、讨论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六、结论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中阶段是学生英 语口语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然而,当前高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普遍存在不足, 如何有效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演示旨在探讨 “产出导向法”在高中生英语口语产出训练中的应用,以期为高中英语口语教 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文献综述
英语口语焦虑的原因主要包括学生对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自我认知不足、对评 价的恐惧以及缺乏自信。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出现紧张、 焦虑和回避等行为。而POA的核心理念是“学用一体”,它学生的实际需求和 兴趣,通过设计和完成实际任务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因 此,POA有望降低学生的英语口语焦虑。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究现状及对策[1]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究现状及对策[1]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产业的投入、国民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英语课程的开设时间已从最初的初中阶段逐步延伸至小学阶段并获得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度,尤其是新课标改革之后,小学英语教学的师源质量和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科学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们逐渐注重提高学生的教学体验,把工作重心从传统单一的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考试成绩转变成更加注重教学质量与学生人文知识相结合的理性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课程中适当衔接初中的语法、句子搭配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根据学生的心理阶段性特征和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形成高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衔接1.1研究的意义1.2.1理论意义小学英语已经开设了十几年,大部分地区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对初中英语的学习减轻了学习压力,但是为什么一部分在小学学得很好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英语成绩反而明显下降,英语学习兴趣也明显降低呢?这个问题其实已经随着英语课程在小学的开设应运而生了。

那么如何降低这种问题发生的几率,我们需要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一方面可以补充和扩展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衔接理论,另一面可以对该问题的快速高效解决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1.2.2实践意义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表象上相互独立实质上又相互衔接。

因此教育衔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初中教学效果的好坏。

小学英语教学的历史相对于语文、数学科目而言还仅仅是襁褓中的婴儿,并且在小学至初中的英语教学衔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已经影响了初中英语的教学效果。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做好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从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与制定对策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

第二章综述2.1 文献综述2.1.1国外对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教育教学衔接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专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

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全面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虽然对英语口语重要性的认识正在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在逐步的加强,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相比较而言还是比较薄弱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不能自然流畅的表达意见和感情,缺少一定的自信心,学生对英语渐渐失去了兴趣。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此我将“初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对策”作为选题进行研究。

本论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设计。

通过对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概念的解读、初中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及教学实践,比较清晰地阐明了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阐述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应有内涵,为提高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索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论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笔者从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因素、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对初中生口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具体的理论探索,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本论文的第三部分,针对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措施,在口语交际教学的基础上,立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摸索培养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问题,培养策略第一章引言英语口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理论,这些理论是从丰富的口语实践中总结、研究出来的,揭示着口语的特点和规律。

一切理论都来自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和推动实践,正是这些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提供了条件。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思维的丰富性、深刻性都能表现在语言中。

因此,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目前,我国学者建立了符合中国学习者特点和规律的外语口语发展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标准化口语测试可行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大规模运用于我国的英语教育评估体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学英语口语研究的文献综述
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的。

(高鹏,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第9卷第20期{总第30期},2000年6月})新的课程标准对于上述五个方面都有具体规定。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由于高考的导向,在中学教学中一度忽视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因此,努力探索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已显得相当重要了。

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

与书面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相比,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普遍较低,要使学生达到新的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有关“说”的要求,我们教师任重而道远。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长久不不变的教学环境和模式
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学活动仅以教材、教师、教室为重心,教师习惯于套用旧的教学模式———封闭式教学,而忽略了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即忽略了学校和社区应相互依托、相互开放资源的紧密联系。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担负起扮演社区型、开放型角色的职责,从而使教学的重心偏重于书本知识,而与社区的“真实”活动相脱离。

这种封闭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失去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没有可供练习口语的“真实”语境,进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由于有中招、高考等考试讲究的是总分上线,而大部分又都采用笔试,其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口试往往不做要求,这就导致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对英语口语的不重视。

由此可见,在应试教育中,笔试“超重”,口试“失重”,教师大大忽略了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这一现象在那些经济欠发达、对外交流不活跃地区尤为突出。

(张克福,新乡教育学院学报【J】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第18 卷第2 期,2005 年6 月)教学用书的制约也是一大因素。

教材对口语能力的制约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校本课程的开设除要满足高考的需求外,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为什么许多学校要选新综合英语或牛津英语呢? 这是因为他们的词汇量大,而且语言更加贴近生活。

(余松慧,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J】中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2008年4月)
二、教师的个人知识素质及能力的不均衡性
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知识素质以及个人能力的高低,事关课堂教学的成败。

但是,当前在某些地区,由于师资的匮乏,有些英语教师甚至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而是临时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而且有许多教师不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张克福,新乡教育学院学报【J】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第18 卷第2 期,2005 年6 月)同时如何利用好教材,使学生通过对话课的学习, 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是每个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处理好的问题。

(杨秀云,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低15卷第1期2003年3月)
三、口语测试问题
在目前多数情况下,口语教学以完成课本上的内容为满足。

口语考试内容与课本上的相似或相同,方式比较呆板。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说出来的英语基本上是造作的、不真实的。

这种考试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张克福,新乡教育学院学报【J】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第18 卷第2 期,2005 年6 月)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和对策
现在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普遍接受了交际教学法。

交际法认为语言能力就是合乎语法规范
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而根据整个语言环境以及双方的身份, 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就是交际能力。

交际法要求人们把外语的交际功能作为教与学的核心, 强调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交流的需要作为外语教学的原动力。

由于交际法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 ive compertence) , 抓住了外语教学的本质, 和其它方法比起来更加深入人心, 影响更加深远。

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为教学的目的和实现效果, 是它区别于其它教学方被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

其实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而交际法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就是把培养听、说、读、写四会技能的活动视为综合的语言活动, 把口语与读写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赵定翠,基础教育【J】从交际教学法视点探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p561) 其次,(Altenberg, 1998)的研究发现,大部分自然话语是使用者通过储存在记忆中的语块来实现的,语言的语块是真实语言的一大特性,传统的那种把语言视为“词汇+ 语法”的观点,忽视了自然语言本身的这一特性。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语言产出并非总是按语法规则临时组合、受制于规则的过程,而是由记忆中的语块实现的,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应是语块而非单个的词汇。

语块研究的发展对原有的语言及语言教学的认识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

由此,那种把语言看成是词汇通过一定语法规则生成的传统观点受到了挑战。

可以说,语块是人们认识语言和语言教学的一个新视角,是语言教学的理解单位,语块教学必将成为改革英语口语教学的新途径。

(赵玉民,侯蕊,吉林工商学院学报【J】语块教学:改革英语口语教学的新途径第24 卷第1 期2008 年1 月)
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对话课, 其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轻松愉快的实践环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 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 它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动过程。

(丁菊芬,渭南师范学院学报【J】中学英语课堂口语交际训练与实践研究, 2003 年增刊{增总第9 期) })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应加强说的训练。

下面介绍一些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

1.坚持英语授课2.善于利用45 分钟课堂时间( 1) 英语演讲活动( 2) 小组讨论活动。

( 3) 情境模拟练习。

( 4) 复述练习活动。

( 5) 操练。

3.正式的言语练习( 1) 使用录音带。

( 2) 拼读和发音练习。

(叶瑾,宁夏教育科研【J】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探新总第91 期2007年3月)
综上所述,中学英语教学中, 口语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前提, 是新世纪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亦非一日之功, 为了能让每个学生说好英语, 教师应注重自身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的提高, 从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其他参考文献:
黄永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中西结合" 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英语口语教学改革之路,第3卷第1期2006年3月
齐炳德,中学英语园地【J】中学英语听力测试巧谈1994-2008P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