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临夏州玉米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
9 0年 代 初 期 , 夏 州 玉 米 播 种 面 积 约 为 1 0 临 . 2万 h . m。 占全 州 粮 播 面 积 的 7 4 。 近 1 .% 0年 来 , 地 充 分 利 用 当 地 各 气候资 源 , 力 调 整种 植结 构 , 断 扩 大 玉 米 播 种 面 积 , 大 不 到 l9 9 9年 播 种 达 3 6 . 4万 h , 全 州 粮 食 播 种 总 面 积 的 占
东 陇 南 及 河 西 走 廊 灌 溉 区 生 育 期 相 比 , 1 ℃ 积 温 明 显 偏 ≥ 0
少 , 育期 明 显延 长 。临 夏 州 一 般 早 熟 品种 生 育 期 需 10 生 5
~
2 . % , 为 临 夏 州 第 二 主 要 粮 食 作 物 。 随 着 地 膜 技 术 的 56 成
1 0 ≥ 1 ℃ 积 温 10 6 d. 0 8 0~2 0 ℃ ; 熟 苗 种 生 育 期 需 1 0 00 中 6
~
1 0 , 1℃ 积 温 2 0 7 d≥ 0 0 0~2 0 ℃ ; 熟 品 种 生 育 期 需 > 30 晚
10 ≥ 1 7 d. 0℃ 积 温 ≥ 2 0 ℃ 。 40
2. 3 调 查 分 析
19 - 19 年 , 夏 州 气 象 局 在 位 于 海 拔 高 度 为 97 9 8 临
l 1 m 的 临 夏 市 西 川 , 行 了 地 膜 、 地 玉 米 全 生 育 期 对 比 97 进 裸
观 测 和 同 步 增 温 效 应 试 验 ( 1 。 从 地 膜 玉 米 观 测 资 料 分 表 ) 析 , 3点 是 非 常 显 著 的 . 是 土 壤 浅 层 增 温 幅 度 大 , 裸 有 一 与
成 熟 ; 拔 20 海 2 0~2 0 m 处 极 早 熟 品 种 冀 承 担 3号 在 地 膜 40
浅析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技术
浅析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技术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主要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
旱作玉米种植是该省的重要产业之一,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壤选择、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和水肥管理等方面对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技术进行浅析。
一、土壤选择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多为砂壤土、轻壤、黄土等。
这些土壤一般排水性好,但保水能力较差。
在种植旱作玉米时,应选择排水性好、疏松肥沃的土壤,同时要加强施肥和灌溉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含量。
二、品种选择甘肃省气候条件复杂,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各异,因此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要根据自身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耕作方式来选择适宜的品种。
一般来说,旱作玉米品种要求耐旱、耐涝、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
三、播种技术1. 合理的播期选择:甘肃省气候条件多变,播种期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来确定,一般在春季末期至初夏为宜。
2. 适宜的密度与深度: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来确定播种密度,一般每亩要播种适宜数量的种子,深度以种子直径的2-3倍为宜。
3. 种子处理:选用优质种子进行处理,包括浸种、催芽等,提高种子萌发率。
4. 良好的整地和覆土:在播种前要进行充分的整地,使土壤疏松,并确保覆土均匀,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四、田间管理1. 及时的间苗整理:在玉米苗期,要及时进行间苗整理,保证留苗良好,促进玉米的生长和通风透光。
2. 种植后的杂草处理: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防止杂草占据养分,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3. 病虫害防治:注意田间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证玉米健康生长。
五、水肥管理1. 合理施肥:依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玉米生长需要,科学施肥,一般要求追施尿素、磷酸二铵等氮肥、磷肥,提高玉米产量。
2. 合理灌溉:甘肃省属于干旱地区,灌溉是保证玉米生长的重要保障。
在旱作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根据玉米生长不同阶段和土壤含水量进行灌溉。
瓜州县特色作物种植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
瓜州县特色作物种植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瓜州县位于甘肃省西部,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瓜州县的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瓜州县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色作物种植成为了该地区的一大亮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瓜州县特色作物种植的气候生态适应性,为推动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瓜州县的气候特点瓜州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10-12℃,年降水量仅在100-200毫米之间,蒸发量较大,日照时间充足。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干旱,昼夜温差大,风速较大。
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瓜州县特色作物种植现状随着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瓜州县的特色作物种植逐渐走向了产业化、规模化,主要包括中草药材、饲草、油料、绿色蔬菜等,特别是中草药材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特色作物的种植成为了当地农业的一大特色,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三、特色作物的气候适应性研究1. 中草药材中草药材是瓜州县的传统特色作物,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草药材具有药效明显、种植简单等特点,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较强。
当地的红景天、黄芪、决明子等药材种植逐渐走向规模化,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2. 饲草瓜州县以畜牧业为主,因此饲草的种植对于当地的养殖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地种植的饲草主要包括苜蓿、燕麦、玉米秸秆等,这些饲草在干旱环境下的生长适应性较强,可以为牲畜提供丰富的饲料资源。
3. 油料作物瓜州县也开始种植油料作物,如葵花、油菜等。
这些油料作物对于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而且对于干旱环境的抵抗能力也较强,因此在当地的种植效果较好。
4. 绿色蔬菜绿色蔬菜的种植在瓜州县也逐渐兴起,特别是一些叶菜类蔬菜,如菠菜、油菜、生菜等。
这些绿色蔬菜在干旱环境下生长周期较短,对于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可以为当地市场提供新鲜的蔬菜资源。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汇总
嘉峪关市辖:嘉峪关市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日照长,温差大,光照资源充足,适于春小麦、玉米、蚕豆、胡麻、甜菜等作物的生长,有利于优质瓜、果、蔬菜作物的栽培,当地圆葱、西瓜、大蒜等产品优质高产,远销1 4个省市。
农作物面积:玉米1.23万亩、蔬菜3.3万亩、小麦1万亩、果树0.68万亩、马铃薯0.356万亩。
金昌市辖:金川区、永昌县。
金昌市有名贵中药材艽、麻黄、大黄、锁阳、雪莲、甘草、苁菪、羌活、党参等30余种。
食用类植物有发菜、蘑菇、蕨麻、地卷皮、沙葱等10余种。
果木有梨、苹果、、杏等。
颇具经济开发价值。
金昌县现存耕地58万亩是河西走廊的主要产粮区,省粮油生产大县,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每年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占全省的十五分之一,商品油占全省的九分之一,甜菜、黒瓜杯、大豆均已形成规模种植。
农作物面积:玉米5.44万亩、小麦22.61万亩、大麦25万亩、蔬菜11.37万亩、马铃薯5.49万亩、油料作物3.87万亩、甜菜0.03万亩。
市辖:区、平川区、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
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优质农产品种类繁多。
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水稻、荞麦、糜谷、荞麦、豆类等20多种;经济作物有油料、睥酒大麦、甜瓜籽等;瓜果类有西瓜、甜瓜、苹果、梨、桃、杏、葡萄、红亭等20多种、60多个品种。
靖远不仅是省最大的优质稻米生产区,被喻为“塞上小江南”,高效设施农业使反季节蔬菜生产形成规模优势,享有“陇原菜乡”的誉称。
农作物面积:蔬菜25.65万亩、水稻4.4万亩、玉米65. 48万亩、薯类87.91万亩、杂粮70万亩、果树20万亩、小麦76.59万亩、油料作物16.03万亩。
市辖:州区、麦积区、清水县、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家川回族自治县。
市是西北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佳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苹果、桃、梨、核桃、花椒、辣椒、韭菜等果品和蔬菜产量大、品质优,特别是“花牛”苹果在海外市场享有盛誉。
甘肃省植被区域
甘肃省植被区域V.内蒙、东北温带草原区域:包括东北平原、内蒙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年降水量为300——500毫米,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植被主要为禾草草原,以耐旱的多年生根茎禾本科草类为主。
植物有明显的旱生形态,如叶子卷曲、细长,深根系,茎、叶上有茸毛等。
本区域可以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森林摹。
东北、内蒙东部草甸草原带:内蒙中部典型草原带:内蒙西部荒漠化草原: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带: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带:包括山西省北部、西北部以及陕北等地。
土壤为灰褐土,年降水量为350——500毫米。
优势植物是本氏针茅、短花针茅、小黄亚菊,西部还有冷蒿。
目前这里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垦,为一年一熟农作物,作物有小麦(冬小麦和春小麦)、谷子、糜子、玉米等。
在山地有蒙古栎、辽东栎林和山杨林,山杨林又叫哨林。
VI.西北温带荒漠区域我国荒漠地区年降水量大部在200毫米以下,很多地方不到100毫米,甚至不到10毫米,属于温带干旱气候和极端干旱气候。
这里的植物普遍具有旱生特征,其旱生形态有:叶片缩小,叶子退化成刺,叶片完全退化,茎、叶被有密集的绒毛,或出现肉质茎和肉质叶等,以便减少水分蒸发或贮集水分。
同时这里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有的深达几十米,有的根系重量是地上部分的8——10倍,这样便能从土层的深度和广度吸收水分。
这是在干旱生态环境下植物长期适应演化的结果。
我国荒漠区域大致可分为三个带或区。
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北疆温带半灌木、小乔木荒漠带:南疆暖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包括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
海拔高度约1500——3000米。
年均温7——9℃,年积温3100——3600℃,7月气温22——26℃,年降水量为40——170毫米,主要降落在夏季。
东部阿拉善地区主要为三瓣蔷薇、沙冬青、四合木沙砾漠和川青锦鸡儿、驼绒藜沙砾漠。
沙丘上为白沙蒿、沙拐枣沙漠。
丘间低地为盐爪爪、白刺盐漠。
甘肃省玉米种植技术推广
甘肃省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甘肃省地处西部地区,境内气候多样,地形变化明显,是个适宜玉米种植的地方。
玉米是甘肃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广大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为了提高甘肃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和教育。
一、地理环境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部,地形多样,气候复杂。
北部为高原山地,南部为盆地与山地混合,地势起伏大,气候干燥。
这种地理环境对玉米的种植具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种植技术措施。
二、种植环境甘肃省的土地资源丰富,土质以黏土为主,土壤肥力较高。
适宜玉米生长的温度是22℃-32℃,适宜降雨量为500mm-800mm。
甘肃省大部分地区适宜玉米的种植,但是由于气候干燥,需要适当的灌溉措施。
三、品种选择玉米的品种选择是种植的关键之一。
甘肃省地广人稀,气候条件复杂,这意味着不同地区的适宜玉米品种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品种。
甘肃省的扬子系列玉米品种、金色指甲系列玉米品种等都适合当地的种植环境。
四、播种管理在播种管理方面,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来制定合理的播种措施。
一般来说,播种前需要进行地力调查,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酸碱度,为土壤施肥和改良提供参考。
在播种时,需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温度来确定播种的时间和深度,保证能够在最佳的条件下萌发。
要保证每株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合理,不仅有利于植株的生长,还有利于灌溉和施肥。
五、施肥管理甘肃省的土壤肥力较高,但是也需要根据玉米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情况来进行适量的施肥。
在播种后,初步育秧前需要进行基础施肥。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肥力情况来进行追肥,保持植株的生长需求。
六、病虫害防治甘肃省的气候干燥,对病虫害的防治有一定的影响。
在种植玉米时,需要选择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并进行农业药剂的合理喷洒,制定防治计划,对玉米的生长过程进行监测和干预。
七、灌溉水利由于甘肃省属于半干旱和旱区,玉米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源。
浅析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技术
浅析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技术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适宜种植玉米。
玉米是甘肃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旱作玉米种植技术对于提高甘肃省的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技术进行浅析,希望能够为该地区的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土壤选择和准备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玉米。
由于该地区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因此在种植玉米前必须要对土壤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准备。
要选择排水性良好的土壤,避免积水导致玉米根系窒息。
要选择肥沃的土壤,并在播种前进行土壤的施肥工作,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在施肥时,可以根据土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机肥和化肥进行施用,以保证玉米生长期间所需的养分。
二、品种选择在甘肃省种植玉米时,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玉米品种。
由于甘肃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因此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需要选用耐旱性强的品种。
还要考虑当地土壤的特点以及种植玉米的具体用途(比如饲料玉米、加工玉米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的玉米品种。
三、合理的播种密度在甘肃省的旱作玉米种植中,合理的播种密度对于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播种密度过小会导致单株产量低,播种密度过大则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玉米的产量。
在播种时需要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点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理的播种密度,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四、适时的灌溉管理甘肃省的气候条件干燥,因此在玉米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时的灌溉管理。
在播种后的初期,由于玉米幼苗尚未建立起足够的根系,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浇水以保证幼苗生长。
在玉米生长期间,要根据土壤的含水量和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适时的灌溉,保证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
五、科学的田间管理在玉米生长期间,还需要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工作。
包括及时的除草、病虫害防治以及适时的施肥等工作。
特别是在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中,由于气候干燥,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避免病虫害对玉米产量造成损失。
燕麦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及品质研究
燕麦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及品质研究燕麦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及品质研究引言:燕麦是一种古老而营养丰富的粮食作物,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等特点,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健康食品。
在甘肃这样一个拥有多样生态区域的地方,燕麦的种植适应性、生产性能以及品质如何,一直是该地区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燕麦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生产性能以及品质,并为该地区的燕麦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一、燕麦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研究燕麦作为一种喜凉、喜湿的作物,对温度和水分等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的调查和试验,来探讨燕麦在该地区的适应性。
1. 黄土高原区黄土高原区温度较低,水分较少。
通过对该地区的燕麦种植试验,发现燕麦对于低温环境的适应性较好,但对于缺水环境的适应性较差。
因此,在该地区种植燕麦时,需要注意增加灌溉量,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2. 高寒山区高寒山区气温较低,气候寒冷,夏季短,秋季早,年均降水量较多。
通过对该地区的试验,发现燕麦对于低温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并且在高寒山区的生长季节较短的条件下,燕麦植株的生长速度较快,产量较高。
因此,高寒山区适宜种植燕麦,并且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
3. 阿拉善盟地区阿拉善盟地区温度较高,干旱少雨,土壤贫瘠。
通过对该地区的试验,发现燕麦对于高温和干旱的适应性较好,原因在于燕麦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和耐干旱的根系。
因此,在阿拉善盟地区种植燕麦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选择。
二、燕麦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的生产性能研究燕麦的生产性能是种植燕麦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种植面积、产量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等。
1. 种植面积通过对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的调查数据,发现燕麦在甘肃各地的种植面积呈逐渐增加趋势。
其中,在黄土高原区和高寒山区的种植面积较大,而在阿拉善盟地区的种植面积较小。
2. 产量水平通过对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的产量调查,发现燕麦在高寒山区的产量水平最高,黄土高原区和阿拉善盟地区的产量水平相对较低。
近40年甘肃河东地区夏秋作物气候适宜性变化
( . 国 气 象 局 兰 州 干 旱气 象 研究 所 , 国气 象 局 干 旱 气候 变 化 与减 灾开 放 实验 室 , 肃 省 干 旱 气 候 变 化 与 减 灾 重 点实 验 室 1中 中 甘 甘肃 兰 州 70 2 ;2 甘肃 省 天水 农 业 气 象 试 验 站 ,甘 肃 天 水 7 12 ; 30 0 . , oo . 3 天 水 市 气 象 局 ,甘 肃 天 水 710 ;4 天 水 市 石 马 坪 中学 , 肃 天 水 7 10 ) . 400 . 甘 4 00
全球 范 围的气 候变 化较 大地 改变 了作 物 的生态
环 境 , Βιβλιοθήκη 域气 候变 化 的影 响 , 食作 物种 植结 构 渐 受 粮 变、 作物 生 长发 育 节 奏加 快 、 物种 植 界 限北 移 、 作 可 种植 海 拔 高度 上 限抬升 等 已成为 事实 ¨ ] 。探索 粮
食 作 物适应 气 候变 化 的机理 、 机制 及 过程 , 动适应 主
00 7 1a的趋 势下降。近年来 , .4/0 秋粮 生产的气候优势逐渐 降低 。调整作 物种植结构 中应予以重视 。
关键 词 :甘 肃 河 东 ; 年 ; 、 作 物 ; 0 4 夏 秋 气候 适 宜 度 ; 化 变 中 图 分 类 号 : 123 s 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070 (0 1o .230 10.6 12 1)505 .6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资料来 源 .
甘肃 省河 东地 区是 指 除河西走 廊 以外 黄河 以东
的甘 肃绝 大部 分 地 区 。冬 小 麦 、 玉米 是 该 区域 主要
气 候变 化是 适 应维 持 粮食 作 物稳 产 、 产 的 重要 措 高 施 。根 据 IC P C历 次评 估报 告 , 多学者 针对 气候 变 许 化对 单 一及 综 合粮食 作 物生产 的影 响作 了 比较系统 的评 估 J 。部 分结论 在 近年 的 实际 生产 中得 到验 证 【 8。由于 区域 气 候 变 化 的复 杂 性 , 物 适 应 气 7 , J 作 候变 化 的过 程规 律 及其 机 制不 易 诠 释 , 尤其 是 在 气 候 变化 的敏 感 地 区 , 物 适 应 气 候 变 化 过 程 的规 律 作
甘肃河西制种玉米种植及高产气候适宜性分析靳荣
甘肃河西制种玉米种植及高产气候适宜性分析靳荣发布时间:2021-12-08T04:58:59.269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10月上19期作者:靳荣[导读] 本文结合制种玉米种植中对气候条件的需求,得出了甘肃河西的温度降水量和光照条件比较适宜玉米种植。
甘肃省酒泉市气象局靳荣 735000摘要:本文结合制种玉米种植中对气候条件的需求,得出了甘肃河西的温度降水量和光照条件比较适宜玉米种植,接着探讨了制种玉米种植中的气象灾害,最后给出了几点制种玉米种植气象服务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制种玉米气候条件气象灾害服务对策引言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可以作为粮食和饲料,原产于墨西哥,属于亚热带喜温作物,从汉朝时期引入我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10.0 ℃年有效积温达到1 900.0 ℃以上、夏季平均气温>18 ℃的处于40~55°N之间的地区种植。
甘肃河西属于祁连山地槽边缘拗陷带,具有相对丰富的水资源,耕地较为集中,大部分农田较为平坦,灌溉区域将近超过总耕地面积的75%。
因具有良好的灌溉条件、且土质肥沃、土壤中存在较为丰富的有机质,比较适合玉米种植。
再加上该地有充足的光热资源,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和沙漠旅游气候对于农作物种子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过多年发展,制种产业已经成为河西地区主要的农业产业,为了鼓励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推出了一列法规政策及招商引资政策,为河西地区构建世界级的玉米制种产业基地提供了政策性保障。
1、甘肃河西玉米制种种植过程中的气候条件1.1温度条件玉米属于喜温作物,对温度变化的反映较为敏感,全生育期内要求超过10℃的积温在1800~2800℃之间,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尽相同。
当日平均气温在10~25℃之间时,此时的玉米可以正常发育;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4℃时,会加快玉米发芽速率,一旦外界温度超过25℃或者是不足10℃,将会对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阻碍。
甘肃粮食产量响应气候变化敏感区研究
甘肃粮食产量响应气候变化敏感区研究万信1,2 王强1,3 郭慧1,3 贾建英1,2(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兰州,730020;2. 西北区域气候中心, 兰州,730020;3. 甘肃省气象局, 兰州,730020)摘要: 利用1963—2007年44a气象和粮食产量资料,研究甘肃区域主要粮食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结果表明:甘肃降水异常的敏感区主要在河西中西部的玉门和陇中的定西一带,河西与河东过渡地带是甘肃气温异常的敏感区。
甘肃春小麦在河西的酒泉一带变幅最大,为最敏感区;陇中盆地是甘肃冬春小麦产量变化的最敏感区;玉米产量变化最敏感区主要在河西西部;糜子产量在河西走廊东部和陇东高原最敏感;谷子敏感区在河西部分地方和陇南山区部分地方。
作物产量变化的敏感区域与降水、气温异常的敏感区相对应较好,甘肃粮食产量对气候变化存在着明显响应。
典型敏感区春小麦单产在1982年和1999年附近存在突变,1982年之前处于属于偏欠阶段,1982-1999年间偏丰阶段,1999年后再次转入偏欠。
该区域春小麦产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很敏感,对气温较敏感。
关键词:甘肃 气候 区域响应 敏感区引言全球气候变化将对农业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对一些区域的影响是不利的,尤其是那些适应、调整能力差,生产异常脆弱的地区,许多国家都对此做了认真研究,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对农业做出相应调整[1,2]。
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敏感性是指一个系统对气候变化因素的响应程度,其响应可以是不利的,也可以是有利的,产生作用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3]。
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产业之一,气候变化将使我国未来农业面临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的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等突出问题[4],近来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下近50a来中国气候带存在北移、播种期提前和作物生长期延长等现象[5]。
燕麦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及品质研究的开题报告
燕麦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及品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燕麦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品质优异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甘肃作为“三区三州”战略实施区和全国脱贫攻坚重点省份之一,加快燕麦种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因此探究燕麦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及品质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系统研究燕麦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及品质方面的表现,为燕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1.燕麦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研究:通过观察不同生态区域燕麦的生长表现、生长周期、生长素需求等指标,分析不同生态环境对燕麦生长的影响及其适应性。
2.燕麦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的生产性能实验研究:选择甘肃不同生态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同的种植管理措施,在同一时间开展燕麦品种及生产性能实验,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下燕麦的生长期、产量及品质等指标。
3.燕麦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的品质研究:对燕麦进行籽粒质量、颜色、口感等品质方面的研究,以探讨不同生态环境对燕麦品质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1.实地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采集数据,分析燕麦在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表现。
2.田间试验法:在不同生态环境相同的种植管理措施下,开展燕麦品种及生产性能实验,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燕麦的产量、品质等指标。
3.化学分析法:采用色谱法等化学分析手段,对燕麦籽粒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等进行分析。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燕麦在甘肃不同生态区域的生长特性、生产性能及品质表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燕麦的生产性能和品质,提高甘肃燕麦生产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推动甘肃燕麦产业的发展,为甘肃农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甘肃省作物种植结构布局及地区气候变化
甘肃省作物种植结构布局及地区气候变化作者:肖炬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4年第10期摘要甘肃省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带,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甘肃地区农业发展对环境气候的依赖程度较高,环境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农业成产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基于此,对我国甘肃地区的作物种植结构和气候变化进行简单分析,希望对甘肃地区农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甘肃省;作物;种植结构;气候中图分类号:S16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0-2不断调整农村地区经济结构,使其趋于合理化、科学化、高级化,符合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合理的农业经济结构可以实现甘肃地区的资源配置,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农村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甘肃地区的农业结构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要想调整甘肃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需要从气候变化入手。
1 甘肃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化甘肃省位于我国的中西部,处在黄河中上游,地域面积辽阔,是我国地理面积较大的省份之一。
位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大部分地区处在我国第二阶梯。
给甘肃南接四川、北临内蒙古,与宁夏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西部紧邻青海、新疆,东部与陕西相接。
甘肃的地质地貌比较复杂,高原、山地、河谷、沙漠、隔壁等多种地质形态分布交错[1]。
甘肃除了地质形态复杂,其气候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质形态的影响,变化多端。
甘肃省总体气候比较干燥,早晚温差较大,但是由于地势较高,地区的光照非常充足,太阳辐射强。
全年平均气温在0~14 ℃之间,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
河西走廊地区年平均气温为4~9 ℃,祁连山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6 ℃,陇中地区为5~9 ℃,陇东地区为7~10 ℃,甘南地区1~7 ℃,陇南地区9~15 ℃。
甘肃地区降水量较少,为300 mL/年左右,而且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地区降水分布差异较大,最大降水量760 mL/年,最小降水量仅为42 mL/年,降水呈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雨水分配不均匀,大部分降水集中在6-9月份。
浅析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技术
浅析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技术甘肃省是一个旱作玉米种植的重要区域,由于其干旱气候条件,种植技术在该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技术进行浅析。
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需要选择适合的品种。
由于该地区的干旱气候,品种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甘肃省适宜种植旱作的玉米品种有黄陇395、百香-18、矮黄949这些旱作优良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抗旱性强,耐干旱,耐弱光等特点,能够适应甘肃省的气候条件。
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要合理选择播种时间。
干旱气候和高温环境是甘肃省种植玉米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为了充分利用降雨,可以选择冬前雨后,也就是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早期播种。
这样可以利用降水,让玉米苗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生长。
还可以考虑在降雨稳定的季节进行中、晚熟品种的玉米播种。
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由于干旱气候,甘肃省的土壤湿度很容易下降。
在播种前应浇水提高土壤湿度。
播种后的浇水也需要注意,一般情况下,玉米苗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湿,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在生育期适当增加浇水频率,保持土壤湿度,但同时要避免水分过多引起积水。
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还要合理运用有限的水资源。
在甘肃省,缺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此种植者需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可以采用灌溉节水技术,如滴灌、渗灌等,减少水分的浪费。
还可以加强土壤保水措施,如覆盖保墒、秸秆还田等,有效减少土壤水分流失。
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中还要注意科学施肥。
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的生长发育需求,合理施用化肥。
在旱作条件下,甘肃省的土壤肥力一般较低,因此施肥要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如腐熟有机肥、秸秆等,以提高土壤肥力。
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选择播种时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合理运用有限的水资源和科学施肥。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甘肃省旱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确保农民的经济效益。
浅析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技术
浅析甘肃省旱作玉米种植技术甘肃省是我国的干旱景观大区之一,旱作农业是甘肃农业的主要形式。
玉米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甘肃省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旱作农业的环境下,如何种植玉米才能保证产量和品质呢?一、玉米在甘肃省的适宜品种玉米品种的选择对保障甘肃省的产量和品质非常重要,同时也能节省种子成本和提高种植效果。
在甘肃省旱作农业中,适宜种植玉米的品种为:1. 陇杂1号:是甘肃省特有的旱作玉米品种,矮秆型,丰产、早熟,高产且不适合长途运输。
2. 甘6:适应区域广泛,优良的抗逆性,适合多种土壤类型的种植。
3. 玉米长泰2号:品系较活跃,并能适应西北干旱环境。
玉米的种植时间应该在甘肃省4月中旬到5月中旬,这是当地的播种期。
同样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和平均降雨量,最好在播种前进行田间土壤处理和排水,以保证良好的土壤状态、适宜的种植条件。
甘肃省是一个干旱区域,土地质量差异较大,因此,在选择白色石灰质土、黑色壤土或黄壤等土壤时,应考虑土层深度、肥力、理化性质等因素。
由于甘肃省的干旱状况,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很可能会面临土壤贫瘠、干旱等种种问题,影响效果和产量,因此必须注意施肥,以增强玉米植株的耐旱能力和吸收能力。
在施肥时,应根据当地的土壤状况、作物品种和生长期等因素进行施肥调整,包括灌溉玉米、增加有机肥等。
玉米生长期较长,从播种到收获可能需要120至150天不等,其中极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证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必须在种植过程中特别注意病虫害防治。
可通过使用锄头、喷洒农药、内外施肥等方式控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六、玉米在甘肃省的收获时间和方法通常,玉米在9月或10月就可以收获,收获时的方法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收割,收成后的玉米要先进行分级处理,分为一级玉米和二级玉米。
通常,一级玉米的品质更好,且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维护。
总之,在甘肃省旱作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必须需要科学的种植技术支持,注重种植机器、种植时间、肥料施入、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调整和改进,才可以保证玉米的高产、高品质和高效率。
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和主要作物栽培格局的影响_王鹤龄
第37卷第18期2017年9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37,No.18Sep.,20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5134);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41630426);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重大专项(GYHY201506001⁃2);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55304)资助收稿日期:2016⁃06⁃24;㊀㊀网络出版日期:2017⁃00⁃00∗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wangheling1978@126.comDOI:10.5846/stxb201606241240王鹤龄,张强,王润元,吕晓东,王力,张镭,齐月.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和主要作物栽培格局的影响.生态学报,2017,37(18):㊀⁃㊀.WangHL,ZhangQ,WangRY,LüXD,WangL,ZhangL,QiY.EffectsofclimatechangeonagroclimaticresourcesandpotentialprimarycroppingpatternsinGansuProvince.ActaEcologicaSinica,2017,37(18):㊀⁃㊀.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和主要作物栽培格局的影响王鹤龄1,2,∗,张㊀强1,王润元1,吕晓东3,王㊀力2,张㊀镭2,齐㊀月1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㊀7300202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㊀7300203甘肃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兰州㊀730070摘要:基于甘肃省8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 2014年气象观测资料和玉米㊁春小麦㊁冬小麦㊁马铃薯的区划指标,分1961 1986(时段Ⅰ)和1987 2014年(时段Ⅱ)2个不同时段,分析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和主要粮食作物潜在栽培格局的影响㊂研究发现:时段Ⅱ较时段Ⅰ平均气温㊁负积温㊁ȡ0ħ积温和ȡ10ħ积温分别增加0.83ħ㊁113.9ħ㊃d㊁290ħ㊃d和180ħ㊃d,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34 16mm/10a,整体表现为减少趋势㊂时段Ⅱ较时段Ⅰ春小麦不适宜种植区面积显著增加约9%,最适宜㊁适宜㊁次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减少1.4%㊁4.1%和4.8%,其中以河西走廊和陇中黄土高原变化最为显著㊂冬小麦适宜和次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增加6%和3.4%,最适宜㊁可种植和不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减少0.4%㊁3.5%和5.7%,其中以陇中地区变化最为显著㊂玉米最适宜和可种植区面积分别增加13%和7%㊂适宜㊁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减少11%㊁2%和7%,其中以河西灌区变化最为显著㊂马铃薯最适宜和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减少3.8%和0.7%,次适宜和可种植区面积分别增加3.5%和1.3%,其中以陇中黄土高原变化最为显著㊂最后提出适应气候变化调整农业结构和栽培格局的对策建议㊂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气候资源;栽培格局;甘肃省;对策EffectsofclimatechangeonagroclimaticresourcesandpotentialprimarycroppingpatternsinGansuProvinceWANGHeling1,2,∗,ZHANGQiang1,WANGRunyuan1,LVXiaodong3,WANGLi2,ZHANGLei2,QIYue11KeyLaboratoryofAridClimateChangeandReducingDisasterofGansuProvince;KeyOpenLaboratoryofAridClimaticChangeandDisasterReductionofCMA,InstituteofAridMeteorology,CMA,Lanzhou730020,China2CollegeofAtmosphericscience,LanzhouUniversity,Lanzhou730020,China3InstituteofSoil,FertilizerandWater-SavingAgriculture,Gansu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Lanzhou730070,ChinaAbstract:TheimpactsofclimatechangeonagroclimaticresourcescharacteristicswereassessedfortheGansuinNorthwestChina.Theanalysisuseddatafrom80meteorologicalstationsandtheregionalizationindexformaize(Zeamays),springwheat(Triticumaestivum),winterwheat(Triticumaestivum)andpotato(Solanumtuberosum)fortheperiodfrom1961to2014.Theanalysiswasconductedusingtwosubperiods,1961 1986and1987 2014.Resultsindicatedthattheaveragetemperature,thenegativeaccumulatedtemperature,ȡ0ħaccumulatedtemperature,andȡ10ħaccumulatedtemperatureinthefirstperiodincreasedby0.83ħ㊃d,113.9ħ㊃d,290ħ㊃dand180ħ㊃d,respectively,comparedwiththesecondperiod.TheClimatictendencyofrainfallwas-34 16mm/10awithadecreasingtrend.Theresultingcropping网络出版时间:2017-04-25 16:43:12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2031.q.20170425.1643.018.html2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7卷㊀pattersweremappedusinga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Comparingthefirstperiod,theunsuitableareasofspringwheatplantingincreasedby9%,buttheoptimum,suitableandlesssuitableareasofspringwheatplantinginthesecondperioddecreasedby1.4%,4.1%and4.8%,respectively,withanevenstrongerdecrease,intheHexicorridorandthemiddleregionsoftheLoessPlateauofGansuProvince.Whilethesuitableandlesssuitableareasofwinterwheatplantingincreasedby6%and3.4%inthesecondperiod,respectively;howevertheoptimum,cultivableandunsuitableareaswerereducedby0.4%,3.5%and5.7%;withanevenstrongerreductioninthemiddleregionsoftheloessplateauofGansuProvince.Theoptimumandcultivableareasformaizeincreasedby13%and7%,inthesecondperiods,respectively;butthesuitable,lesssuitableandunsuitableareaswerereducedby11%,2%and7%,withanevenstrongerreductionobservedfortheHexicorridorofGansuProvince.Theoptimumandsuitableareasofpotatodecreasedby3.8%and0.7%inthesecondperiods,respectively,butthelesssuitableandcultivableareasincreasedby3.5%and1.3%;withanevenlargerincreaseinthemiddleregionsoftheLoessPlateauofGansuProvince.Thecountermeasuresofadjustingagriculturalstructureandcroppatternstoadapttoclimatechanges.KeyWords:climatechange;agroclimaticresources;croppatterns;Gansuprovince;countermeasures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热点之一[1⁃5]㊂分析气候资源变化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开展农业生产气候应对技术研究的前提与基础㊂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经历了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1⁃10]㊂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56 0.92ħ,增速为0.13ħ/10a[11⁃12]㊂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升高幅度约为0.5 0.8ħ,增温速率为0.08ħ/10a,是全球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国家之一㊂近50年的增温尤其明显,且温度升高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㊂干旱半干旱区变暖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是全球变化的脆弱区和敏感区,近50年西北地区气温增速为0.33ħ/10a,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16]㊂气候变化已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了明显影响,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潜在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国未来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㊁产量波动大㊁种植熟制变化大㊁生长季节延长等[17⁃20]㊂基于作物适应性的作物气候区划对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有非凡的指导作用㊂因此,综合利用GIS技术㊁计算机技术及小网格推算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运用气候资料及农业气候指标进行农业气候区划㊁农作物专题气候区划的研究工作逐渐受到重视[21⁃25]㊂然而,先前研究中将甘肃地区作为独立区域单元研究其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的报道较少,特别是主要作物(玉米㊁春小麦㊁冬小麦和马铃薯)生长期内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可能影响尚鲜有报道㊂本研究基于甘肃地区80个气象台站1960 2014年的地面观测资料,依据全球气候变化特征将1960 2014年划分为1960 1987年(时段Ⅰ)和1987 2014年(时段Ⅱ)两个时段[1,26],比较分析热量㊁降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趋势,重点探讨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导致的主要作物(玉米㊁春小麦㊁冬小麦和马铃薯)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可能影响,以期为制定该地区农业气候应变生产理论与技术对策提供科学参考与依据㊂1㊀研究地区及资料1.1㊀研究区概况本文研究区域为内陆省份甘肃省,介于32ʎ31ᶄ 42ʎ57ᶄN㊁92ʎ13ᶄ 108ʎ46ᶄE,总面积4.537ˑ106km2㊂甘肃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㊁高原㊁平川㊁河谷㊁沙漠㊁戈壁分布㊂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km,南北宽530km㊂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㊂年平均气温为0 14ħ,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 9ħ,祁连山区0 6ħ,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 9ħ和7 10ħ,甘南1 7ħ,陇南9 15ħ㊂年均降水量300mm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 760mm,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 9月㊂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 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㊂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㊁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㊂1.2㊀资料来源气象观测资料:甘肃省80个地面气象观测台站1961 2014年的日平均气温㊁最高气温㊁最低气温㊁日降水量资料,月日照时数资料㊂地理数据:中国气象局1ʒ50000地形资料㊂2㊀研究方法依据全球气候变化特征将1961 2014年划分为1961 1987年(时段Ⅰ)和1987 2014年(时段Ⅱ)两个时段[1,26],比较分析热量㊁降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趋势,重点探讨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导致的主要作物(玉米㊁春小麦㊁冬小麦和马铃薯)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可能影响㊂2.1㊀筛选栽培区划指标结合甘肃省主要作物春小麦㊁冬小麦㊁玉米㊁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栽培的气候区划指标:春小麦为年平均气候适宜度㊁幼穗分化期温度㊁灌浆期温度;冬小麦为冬季负积温㊁4 5月降水㊁6月日照时数和单产水平;河西区玉米为ȡ10ħ积温(ħ)㊁抽雄 吐丝期气温(ħ)㊁乳熟 成熟期气温(ħ),河东区玉米为ȡ10ħ积温(ħ)㊁4 9月降水(mm)㊁抽雄 吐丝期气温(ħ);马铃薯为海拔高度㊁ȡ10ħ积温㊁7月气温㊁6 7月降水[18⁃20,27⁃28]㊂2.3㊀区划指标的细网格化依托GIS技术,在1ʒ50000数字化地形图基础上,采用等值线插值法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区划指标与经度㊁纬度和海拔高度的空间分析模型,模型均通过了信度为0.01的显著性检验㊂数字表达式为:Z=f(x,y)=ðsk=1CkQ(x,y,xkyk)式中,Q(x,y,xk,yk)为简单的单值数学面;s为简单数学面的层数,Ck(k=1,2, s)为系数㊂可以通过运用GIS中CREATEIN和TINLATTICE命令来实现DEM的提取㊂在DEM的基础上,建立坡度(Slope)和坡向(Aspect)的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拟和计算,其模型的数字表达式.Slope=arctan=(f2x+f2y)Aspect=270o+arctan(fy/fx)-90ofx/fx式中,fx为东西方向(x方向)高程变化率;fy是南北方向(y方向)高程变化率㊂利用空间分析模块中的SURFACEANALYSIS中SLOPE和ASPECT命令从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出坡度㊁坡向的栅格图㊂综合前人对四大作物适应性的研究成果[27⁃28],确定各个区划指标等级量化标准,划分为最适宜区㊁适宜区㊁次适宜区㊁可种植区㊁不适宜区5个等级㊂运用RECLASSIFY命令,完成综合区划指标的精细化的空间分布图㊂3㊀结果与分析3.1㊀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3.1.1㊀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由图1可以看出,受地形因素控制,甘肃年平均温度大致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其中敦煌和陇南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超过10ħ,甘南地区年平均气温约5ħ㊂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平均增加了0.83ħ,年均气温大于10ħ的高值区面积显著增加,温度界限由敦煌延伸至瓜州㊁肃北,陇南地区大于10ħ的年平均气温向西北移动了0.31ʎ,延伸了约32km,而低于4ħ的低值区面积有所减少㊂1961 2014年的增温率达0.11 0.45ħ/10a,平均为0.33ħ/10a,表明研究时段内该区域年均气温整体呈升高趋势,总体来看河西地区㊁黄土高原中部和甘南高原大部分地区增温比较明显,平均增温率分别为0.36ħ/10a㊁0.3㊀18期㊀㊀㊀王鹤龄㊀等: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和主要作物栽培格局的影响㊀38ħ/10a和0.42ħ/10a,陇南大部分地区为增温不显著区域,平均增温率为0.26ħ/10a㊂图1㊀时段Ⅰ(a)和时段Ⅱ(b)甘肃年均气温的变化特征Fig.1㊀ChangescharacteristicsofannualmeanairtemperatureintheperiodⅠ(a)andⅡ(b)3.1.2㊀负积温的变化特征由图2可以看出,甘肃省负积温的纬向特征明显,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渐增加㊂两个时段内,河西地区的负积温均小于-600ħ,这限制了越冬作物的种植区域㊂时段Ⅰ和时段Ⅱ负积温为-570.71ħ和-456.8ħ,平均增加了113.9ħ㊂从增加的范围来看,由陇南山区向黄土高原中㊁东部方向扩展,大于-600ħ的负积温带向北向西分别移动了1.67ʎ和0.87ʎ,分别延伸约181km和88km㊂图2㊀时段Ⅰ(a)和时段Ⅱ(b)甘肃负积温变化特征Fig.2㊀ChangescharacteristicsofthenegativeaccumulatedtemperatureintheperiodⅠ(a)andⅡ(b)3.1.3㊀ȡ0ħ积温的变化特征1961 2014年,不同时段日均气温稳定通过0ħ期间积温空间分布趋势大致自东南向西北,由河川㊁谷地向高海拔山区递减㊂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区较小,为1200 2400ħ㊃d;陇南南部及河西走廊西部较大,大部地区在4000 5500ħ㊃d,局部在5500ħ㊃d以上;其余大部(河西走廊中东部㊁陇中㊁陇东㊁陇南北部)多为2400 4000ħ㊃d㊂时段Ⅱ较时段Ⅰ平均增加了290ħ㊃d,河西地区和河东地区平均增加280ħ㊃d,其中陇中地区和甘南高原增加120 260ħ㊃d,陇东地区和陇南地区平均增加330ħ㊃d㊂3.1.4㊀ȡ10ħ积温的变化特征ȡ10ħ积温是衡量高热量作物能否成熟的重要指标之一㊂从图4可以看到,两个时段内ȡ10ħ积温表现为 两头高,中间低 的分布特点,即河西走廊西北部和陇南地区高,河西走廊中段和甘南高原较低㊂时段Ⅰ和时段Ⅱȡ10ħ积温分别为589 4780ħ㊃d和1756 4952ħ㊃d,后一时段较前一时段平均增加180ħ㊃d㊂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河西走廊西北部ȡ10ħ积温3100 3450ħ量级的区域明显增加,相应2850 3100ħ明4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7卷㊀显减少㊂陇南地区ȡ10ħ积温3100 3450ħ和2100 2650ħ量级的区域明显减少㊂图3㊀时段Ⅰ(a)和时段Ⅱ(b)甘肃ȡ0ħ积温的变化特征Fig.3㊀Changescharacteristicsoftheȡ0ħaccumulatedtemperatureintheperiodⅠ(a)andⅡ(b)图4㊀时段Ⅰ(a)和时段Ⅱ(b)甘肃ȡ10ħ积温的变化特征Fig.4㊀Changescharacteristicsoftheȡ10ħaccumulatedtemperatureintheperiodⅠ(a)andⅡ(b)3.1.5㊀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由图5可以看出,甘肃年降水量总体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的规律,其中酒泉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00mm,形成低值区域㊂陇南山区和甘南高原年降水量大于400mm,形成高值区域㊂1961 2014年,甘肃年均降水量为413mm,年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34 16mm/10a,平均为-6.9mm/10a,整体表现为略减少趋势㊂年降水量高值区显著缩小,年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平均为-12.2mm/10a㊂与之相反,年降水量低值区表现为略微增加,年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平均为4.0mm/10a㊂研究区时段Ⅰ和时段Ⅱ的年降水量分别为39 805mm和42 721mm,平均分别为425和400mm㊂时段Ⅰ和时段Ⅱ不同量级降水量的区域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但各量级降雨区域面积有一定差异㊂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降水量200 400mm的区域向南向东分别移动了0.42ʎ和0.43ʎ,分别延伸了约44km和42km㊂3.2㊀主要作物潜在栽培格局时空变化特征3.2.1㊀春小麦从图6可以看出,气候变化对甘肃春小麦种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可种植区面积显著增加,最宜种植区㊁可种植区面积显著减少㊂春小麦的最适宜区包括玉门㊁酒泉㊁高台㊁肃南㊁张掖㊁山丹㊁民乐㊁永昌㊁武威㊁古浪㊁天祝等县(市)海拔1800 2300m的沿山和浅山区,时段Ⅰ和时段Ⅱ最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0.4%和1.7%;适宜区主5㊀18期㊀㊀㊀王鹤龄㊀等: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和主要作物栽培格局的影响㊀图5㊀时段Ⅰ(a)和时段Ⅱ(b)甘肃年降水量变化特征Fig.5㊀ChangescharacteristicsofannualmeanprecipitationintheperiodⅠ(a)andⅡ(b)图6㊀时段Ⅰ(a)和时段Ⅱ(b)甘肃省春小麦种植适宜性图Fig.6㊀ClimatedivisionmapofspringwheatinGansuProvinceintheperiodⅠ(a)andⅡ(b)要分布在河西的玉门㊁嘉峪关㊁肃州㊁甘州㊁山丹㊁永昌㊁凉州等平川绿洲灌溉区和中部的迭部㊁宕昌㊁岷县等县㊁漳县的西南部地区㊁积石山㊁临夏县㊁临夏市㊁和政㊁广河㊁康乐和渭源等县(市)的河谷㊁盆地相间的丘陵山地,海拔高度1900 2400m,时段Ⅰ和时段Ⅱ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8.8%和4.7%;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河西的敦煌㊁安西㊁玉门㊁甘州㊁临泽㊁高台㊁民勤等延沙漠绿洲灌溉区以及中部的兰州㊁会宁㊁定西㊁通渭,东乡和永靖海拔1500 2450m的地区,陇西㊁通渭南部㊁漳县北部海拔1400 2300m的地区,时段Ⅰ和时段Ⅱ次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0.3%和15.5%;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河西的金塔㊁玉门㊁瓜州㊁敦煌㊁古浪㊁天柱等浅山地带和中部的景泰㊁靖远㊁白银㊁皋兰㊁永登海拔在1400 1800m的地区,时段Ⅰ和时段Ⅱ可种植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38.8%和40.1%;不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肃南㊁民乐㊁天柱等祁连山区和甘南高原㊁临夏州和庆阳部分区域,时段Ⅰ和时段Ⅱ不可种植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30.4%和39.4%㊂3.2.2㊀冬小麦从图7可以看出,气候变化对甘肃冬小麦种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最适宜种植区面积缩小㊁适宜次适宜种植区急剧扩大并且向北扩展㊁不适宜种植区缩小的基本特征㊂时段Ⅰ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陇南的两当㊁徽县㊁成县㊁康县等县的山间盆地,该地区属于温热湿润气候区,热量富裕,降水充沛,年降雨量为630 800mm,种植品种以半冬性为主,生产条件较好,气象灾害较轻,单产水平较高,是冬小麦的理想种植区;时段Ⅱ除徽县以外其他地区均变为适宜区,表现为最适宜种植区面积缩小的趋势㊂时段Ⅰ和时段Ⅱ最适宜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1.0%和0.6%㊂两个时段相比冬小麦适宜㊁次适宜区面6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7卷㊀积急剧扩大,具体表现为适宜㊁次适宜种植带整体北移,时段Ⅰ的次适宜区在时段Ⅱ均变为适宜种植区,该区域主要包括正宁㊁合水㊁庆阳㊁西峰㊁镇远㊁崇信㊁华亭㊁庄浪㊁通渭㊁临洮以及沿黄灌区㊂时段Ⅰ和时段Ⅱ适宜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9.6%和15.6%,次适宜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6.4%和9.8%㊂环县及其华池北部的大部地区在时段Ⅰ为可种植区,但在时段Ⅱ期间发展为次适宜种植区;另外,景泰南部地区㊁靖远南部㊁白银㊁临夏㊁榆中㊁会宁南部㊁定西㊁静宁已发展成冬小麦的次适宜种植区㊂时段Ⅰ和时段Ⅱ可种植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5.8%和2.3%㊂随着冬小麦可种植带北界的扩展和适宜区㊁次适宜区的扩大,冬小麦不适宜种植区随之缩小㊂目前主要包括陇西㊁宕昌㊁岷县㊁迭部等县以西的广大区域,甘南和临夏两州,兰州㊁白银大部及河西五市的大部分地区,因冬季负积温小于-600ħ无法安全越冬㊂时段Ⅰ和时段Ⅱ不可种植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77.3%和71.6%㊂图7㊀时段Ⅰ(a)和时段Ⅱ(b)甘肃省冬小麦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图Fig.7㊀ClimatedivisionmapofwinterwheatinGansuProvinceintheperiodⅠ(a)andⅡ(b)3.2.3㊀玉米气候变化对甘肃玉米种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最适宜种植区和可种植区面积显著增加,适宜㊁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面积显著减少,变化范围以河西灌区和陇中黄土高原地区最为显著(图8)㊂表1面积统计结果显示,最适宜和可种植区面积分别增加13%和7%㊂适宜㊁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减少11%㊁2%和7%㊂图8㊀时段Ⅰ(a)和时段Ⅱ(b)甘肃省玉米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图Fig.8㊀ClimatedivisionmapofcorninGansuProvinceintheperiodⅠ(a)andⅡ(b)在河西内陆河灌溉区,时段Ⅰ玉米的最适宜区分布在大致包括瓜州东部㊁金塔㊁高台㊁民勤㊁武威北部等县(市)海拔1200 1400m的地区㊂时段Ⅱ玉米最适宜种植区面积和范围扩大,包括酒泉地区㊁张掖地区和武威7㊀18期㊀㊀㊀王鹤龄㊀等: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和主要作物栽培格局的影响㊀地区大部分地县㊂该区域光热资源丰富,ȡ10ħ积温2850 3100ħ,抽雄吐丝期和灌浆后期气温适宜,籽粒灌浆速度快,灌浆充分,千粒重高,适合中晚熟品种,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㊂时段Ⅱ古浪县中北部和酒泉㊁张掖㊁山丹㊁永昌㊁武威南部沿山一带,玉米由不可种植区向可种植区转变,本区受气温升高影响,热量资源增加,满足玉米早熟品种在海拔1700 1900m生长的热量条件,增加了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的可能性㊂在陇中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两个时段相比较,景泰㊁靖远㊁白银㊁兰州㊁榆中㊁皋兰等县(市)的可种植区转变为次适宜种植区,在景泰和白银西部㊁皋兰北部㊁会宁㊁定西㊁榆中等县(市)以及东乡㊁永靖的南部海拔1500 2450m的地区的不适宜区变为可种植区㊂本带热量条件较为适宜,但气候较为干燥,玉米关键需水期降水不足,春末夏初干旱最为突出,是影响产量低而不稳的关键因素㊂在陇南山区和陇东黄土高原区,两个时段相比,适宜㊁次适宜和可种植区之间存在相互转变,玉米适生范围向西扩展,可种植区面积减少㊂3.2.4㊀马铃薯气候变化对甘肃马铃薯种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最适宜区㊁适宜区缩小,次适宜区和可种植区扩大,不适宜区减小(图9)㊂图9㊀时段Ⅰ(a)和时段Ⅱ(b)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图Fig.9㊀ClimatedivisionmapofpotatoinGansuProvinceintheperiodⅠ(a)andⅡ(b)时段Ⅰ马铃薯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河西的民乐㊁山丹㊁肃南㊁古浪㊁天祝㊁永昌㊁凉州等地和陇中的渭源㊁岷县㊁临夏㊁和政㊁康乐等地㊂时段Ⅱ最适宜区趋于缩小,具体表现在河西的肃南最适宜区基本消失,民乐㊁山丹㊁古浪㊁天祝㊁永昌㊁凉州等地的最适宜区向高海拔推进且面积缩小,陇中减少的最为明显,时段Ⅰ和时段Ⅱ马铃薯最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10.3%和6.6%㊂时段Ⅰ马铃薯适宜区包括陇中大部分及河西走廊海拔1700 2000m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西的玉门㊁肃州㊁甘州㊁民乐㊁山丹㊁肃南㊁凉州㊁古浪㊁天祝㊁永昌等地;陇东南的礼县㊁西和㊁武山㊁宕昌等地;陇中的定西㊁陇西㊁通渭㊁漳县㊁临洮㊁迭部㊁东乡㊁永登㊁广河㊁榆中㊁会宁等地㊂时段Ⅱ马铃薯适宜区趋于缩小,具体表现在河西的肃南㊁民乐㊁山丹㊁古浪㊁天祝㊁永昌㊁凉州等地的适宜区向高海拔推进且面积缩小;陇中减少的不明显㊂时段Ⅰ和时段Ⅱ马铃薯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26.5%和25.8%㊂时段Ⅰ马铃薯次适宜区包括平凉㊁庆阳市和天水市大部分以及河西走廊海拔1300 1700m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陇东南的北道㊁秦城㊁清水㊁庄浪㊁华亭㊁秦安㊁张家川㊁甘谷㊁武山的大部分地区;陇东的庆阳㊁平凉的大部分县市;陇中的景泰等地;河西的玉门㊁酒泉㊁张掖㊁高台㊁临泽㊁武威㊁民勤㊁古浪等地㊂时段Ⅱ马铃薯次适宜区趋于扩大,具体表现在河西的肃南㊁民勤等地的次适宜区面积增加,其他地方变化不大㊂时段Ⅰ和时段Ⅱ马铃薯次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20.0%和23.5%㊂时段Ⅰ马铃薯可种植区包括陇南大部分㊁天水部分地区㊁河西的安敦盆地海拔小于1300m的地区以及祁8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7卷㊀连山区和甘南高原海拔2600 2900m地区,主要分布在陇东南的北道㊁文县㊁康县㊁武都㊁徽县㊁两当㊁成县等部分地区;河西的敦煌㊁安西㊁金塔㊁玉门㊁民勤等地;时段Ⅱ马铃薯可种植区总体扩大,时段Ⅰ和时段Ⅱ马铃薯可种植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20.0%和21.3%㊂时段Ⅰ马铃薯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大于2900m的甘南高原的大部分和祁连山的中高区,该区域海拔高㊁气温低㊁无霜期短,马铃薯无法正常生长㊂但是随着气候变暖,高海拔区逐渐由不适宜区变为可种植区㊂表1㊀时段Ⅰ(a)和时段Ⅱ(b)不同作物适宜种植面积比例(%)变化Table1㊀ChangesintheproportionofdifferentcropsintheperiodⅠ(a)andⅡ(b)作物Crop时段Time最适宜区Optimalregions适宜区Fittingregions次适宜区Sub⁃Fittingregions可种植区Plantingregions不宜区Unfitregions春小麦Springwheat时段Ⅰ1.78.820.338.830.4时段Ⅱ0.44.715.540.139.4冬小麦Winterwheat时段Ⅰ1.09.66.45.877.3时段Ⅱ0.615.69.82.371.6春玉米Springcorn时段Ⅰ7.720.321.19.841.1时段Ⅱ20.59.018.717.234.5马铃薯Potato时段Ⅰ10.326.520.020.023.2时段Ⅱ6.625.823.521.322.83.3㊀不同气候区域作物种植格局河西内陆河灌溉区受气候变化影响和水资源因素制约,春小麦在绿洲区生长受到影响,增加了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的可能性㊂玉米为喜温作物,气候变暖背景下河西内陆河灌溉区热量资源增加,玉米籽粒灌浆速度快,千粒重高㊂包括酒泉地区㊁张掖地区和武威地区玉米最适宜种植区面积和范围扩大,增加了在高海拔(1700 1900m)地区种植的可能性㊂马铃薯为喜凉作物,气候变暖对马铃薯产生不利影响,河西内陆河灌溉马铃薯种植区最适宜和适宜种植区范围均缩小,表现为海拔1700 2000m的平原种植区几乎消失,海拔2000 2600m的冷凉浅山种植带幅宽缩小,但适宜种植高度向高海拔地区移动㊂河西灌区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春小麦面积,增加玉米面积,稳定马铃薯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㊂陇中㊁陇东黄土高原区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干旱是农业生产最突出的问题,气候变化导致春小麦最适宜㊁适宜和次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减少1.4%㊁4.1%和4.8%,可种植和不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增加1.3%和9%,因此应控制春小麦种植面积㊂陇中㊁陇东黄土高原区冬小麦适生边界向西向北移动㊂时段Ⅰ甘肃冬小麦种植北界在合水⁃庆阳⁃镇原⁃平凉崆峒⁃华亭⁃庄浪⁃静宁⁃通渭⁃陇西⁃武山⁃礼县⁃宕昌⁃舟曲一带,而时段Ⅱ这一界限已经扩展到环县㊁白银㊁靖远㊁会宁㊁定西㊁兰州㊁榆中㊁皋兰㊁广河㊁临夏和永靖等县㊂气候变化导致冬小麦适宜和次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增加6%和3.4%,最适宜㊁可种植和不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减少0.4%㊁3.5%和5.7%㊂玉米生长期内陇中㊁陇东黄土高原区热量条件较为适宜,玉米关键需水期降水不足,产量低而不稳㊂气候变化对玉米种植的影响主要表现最适宜和可种植区面积分别增加13%和7%,适宜㊁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减少11%㊁2%和7%㊂陇中黄土高原是马铃薯最适宜和适宜种植的主要区域,气候变化对甘肃马铃薯种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最适宜和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减少3.8%和0.7%㊂次适宜和可种植区面积分别增加3.5%和1.3%㊂陇中和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稳定冬小麦面积,扩大地膜玉米种植面积面积,发展豆类㊁马铃薯等抗旱性强的作物,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作物㊂陇南山区属于半湿润 湿润气候区,以雨养农业为主㊂在秦岭以南的白龙江等长江流域区域,增大林业的比重,稳定冬小麦㊁扩大玉米和马铃薯种植比重,扩大茶叶㊁桔子㊁花椒㊁油橄榄㊁板栗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㊂在陇上㊁西秦岭之间河谷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稳定冬小麦㊁扩大玉米和冬油菜面积,适当发展蔬菜和经济林木㊂山区要农林牧并重,建立饲草基地,发展畜牧业,积极发展经济林木和地方特色作物㊂9㊀18期㊀㊀㊀王鹤龄㊀等: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和主要作物栽培格局的影响㊀01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37卷㊀4㊀结论与讨论与基础㊂113.9ħ㊂为425mm和势㊂㊁繁殖代数增加,㊁病虫危害加剧㊁产量潜力与产量下降㊂应当采取逐步推广应用生育期稍长㊁抗病虫㊁抗高温能力更强的品种,加强田间栽培管理㊁构建健康群体等有针对性的适应性措施,以保证产量潜力㊂而对玉米的生产将产生有利的影响,受气候变暖影响,热量资源增加,满足玉米品种在较高海拔生长的热量条件,增加了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的可能性㊂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在空间上具有较大差异性㊂一些地区表现为热量㊁光照和雨量均同步增加,一些地区表现为热量㊁雨量及光照变化不同步㊂总体来看河西地区㊁黄土高原中部和甘南高原大部分地区增温比较明显,平均增温率分别为0.36ħ/10a㊁0.38ħ/10a和0.42ħ/10a㊂大于-600ħ的负积温带向北㊁向西分别移动了1.67ʎ和0.87ʎ,分别延伸约181km和88km,河西地区的负积温均小于-600ħ,这限制了越冬作物的种植区域㊂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年降水量200 400mm的区域向南㊁向东分别移动了0.42ʎ㊁0.43ʎ,分别延伸约44km和42km㊂因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影响的差别,对作物生产的可能影响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也将有所不同,比如河西内陆河灌溉区受气温升高影响和河西水资源因素制约,春小麦在绿洲区生长受到影响,增加了在高海。
甘肃省适生造林树种选择指南
甘肃省适生造林树种选择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甘肃省的广阔土地上,适生造林树种的选择至关重要。
甘肃省谷子气候适应性初步分析
甘肃省谷子气候适应性初步分析
陈昌毓;权天平
【期刊名称】《干旱气象》
【年(卷),期】1992(000)003
【摘要】一、种植概况谷子是甘肃大部分农业区主要的秋粮作物之一。
30多年来,全省谷子年播种面积在160—332万亩之间变化,随着年代的推移,年播种面积呈减少的趋势。
80年代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作物面积的3%左右。
我省谷子产量低而不稳。
50年代最低和最高年亩产量分别为61kg 和77kg,60年代
【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陈昌毓;权天平
【作者单位】[1]甘肃省气象局气候资料室;[2]甘肃省气象局气候资料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崇义县南酸枣栽培的气候适应性初步分析 [J], 康书萍;王;林
2.谷子十里香抗锈抑制消减杂交文库构建及初步分析 [J], 李志勇;贾丽霞;董立;王楠;白辉;全建章;刘磊;董志平
3.尖扎地区谷子种植的气候适应性分析 [J], 于海梅;辛芳;李文捷
4.甘肃省名优瓜果气候适应性分析 [J], 尹东;邓振镛
5.甘肃省油菜生态气候适应性分析与适生种植区划 [J], 张惠玲;邓振镛;尹宪志;郭海英;魏育国;杨晓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省作物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与农业气候资源综合利用区划研究综述
甘肃省作物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与农业气候资源综合利用区划
研究综述
邓振镛;尹东;刘德祥;方德彪;张毅
【期刊名称】《干旱气象》
【年(卷),期】1999(000)003
【摘要】在分析冬春小麦、秋粮、经济、瓜果、特种作物生态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将17种作物进行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的划分,并提出提高气候资源利用途径。
从农业气候资源、自然生态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将全省划分为12个农业气候资源综合利用区并进行了评述。
【总页数】4页(P6-9)
【作者】邓振镛;尹东;刘德祥;方德彪;张毅
【作者单位】甘肃省气象局!甘肃兰州73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62.3
【相关文献】
1.甘肃省冬小麦生态气候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J], 蒲金涌;邓振镛;姚小英;王位泰;
胡利平;贾海源
2.作物生态气候滑移相似离度分析及其应用--以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为例 [J], 陈雷;把多辉;薛生梁;韩永翔
3.甘肃省春小麦生态气候适宜度在适生种植区划中的应用 [J], 马兴祥;邓振镛;李栋
梁;陈雷;魏育国;朱国庆
4.甘肃省糜子生态气候研究及适生种植区划 [J], 姚小英;邓振镛;蒲金涌;姚晓红;马兴祥;朱国庆;郭江勇
5.甘肃省油菜生态气候适应性分析与适生种植区划 [J], 张惠玲;邓振镛;尹宪志;郭海英;魏育国;杨晓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种植谷子调研报告
种植谷子调研报告谷子(Panicum miliaceum)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非常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为了进一步了解谷子的种植状况,该调研报告对谷子的种植环境、种植面积、种植技术以及谷子的市场前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一、种植环境谷子生长适应广,对气候条件要求不高,适合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生长。
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适宜种植谷子,尤其是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是谷子的主要种植区域。
此外,谷子对土壤要求也不高,可以适应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对土壤肥力要求相对较低。
二、种植面积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谷子的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由于谷子的种植技术相对较为落后,劳动强度大,农民更倾向于种植水稻和玉米这样的经济作物。
此外,谷子的种植周期相对较长,对土壤肥料和灌溉水资源的需求也较高,为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三、种植技术谷子的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在选择种子上,应选择无病无虫的种子,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烘烤或浸泡。
在土壤准备方面,应进行耕地深翻,并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
在田间管理方面,要进行适时的灌溉和杂草清除,以确保谷子的生长环境良好。
四、市场前景谷子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谷子可用于加工制作米面食品、酿造黄酒、食用糕点等,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尽管谷子的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但随着人们对传统粮食的重视和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谷子的市场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总结:通过对谷子种植环境、种植面积、种植技术以及市场前景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谷子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适应性和潜在的市场需求。
然而,由于谷子种植技术相对较为落后,并且存在一定的经济负担,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谷子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挖掘谷子的市场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花, 9 月中下旬成熟, 生育期一般在 120~ 150 d,
早熟品种生育期较短在 80~ 100 d 之间。谷子是喜 温作物, 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据武威农试站多年
试验观测, 谷子全生育期需 \10 e 积温 1 700~ 2
800 e 。一般早熟品种需 \10 e 积温 1 700~ 2 000
Ô 可种植区 17~ 18
15. 0~ 15. 5 1 700~ 2 000
20~ 30 60~ 80 1 900~ 2 100 2 000~ 2 200 0. 5~ 1. 0 1 000~ 2 000 500~ 700
Õ 不宜种植区 < 17 < 15
< 1 700 < 20 < 60
> 2 100 > 2 200 < 0. 5 < 1 000 < 500
2 t 10= 4716. 38- 1. 25 '
( 1)
计算表明, 海拔增高, \10 e 积温减少, 海拔每增高
100 m, \10 e 积温减少 125. 0 e 。说明低海拔地 区积温多, 热量充足; 高海拔地区积温少, 热量条件
较差。从谷子所需的热量条件看大多数地区能满足
其生长需要。
收稿日期: 2004- 06- 29; 改回日期: 2004- 08- 06 基金项目: 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 西北干旱成因及其应用0 ( G S012 ) A45 ) 118) 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马兴祥( 1955- ) , 男, 甘肃古浪县人,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应用气象研究.
为比较回归方程中各自变量对气候产量的贡献, 求
算偏回归系数: b= bi ( L ij / Lyy ) 1/ 2 凉州 7 月降水偏回归系数为 0. 21, 8 月平均气
温偏回归系数为 0. 14。安定 7 月降水偏回归系数
为 0. 80, 8~ 9 月平均气温偏回归系数为 0. 09。西 峰 7 月降水偏回归系数为 0. 59, 8~ 9 月平均气温偏
60
干旱气象
22 卷
将谷子产量分解为气候产量和农业技术、栽培
措施等影响的趋势产量, 凉州用滑动平均分解, 安定 和西峰用多项式分解。
用积分回归分析旬平均气温对凉州、安定, 西峰 谷子气候产量的影响( 图 1) , 3 地 a( t ) 曲线变化基 本一致。在播种至出苗期, a ( t ) 为负效应, 进入 5 月后气温均为正效应, a( t ) 变化呈双峰型, 第 1 峰 值出现在 5 月中旬到 6 月上旬, 3 个代表点气温每 增加 1 e , 产 量提高 46. 11~ 90. 65 kg/ hm2。第 2 峰值出现在 8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 气温每增加 1 e , 产量提高 52. 21~ 73. 88 kg/ hm2。由图 1 可见, 谷 子苗期 5 月和灌浆后期气温呈明显不足。
引言
谷子是甘肃主要杂粮品种, 具有悠久的种植历 史。谷子具有抗旱耐脊薄、耐盐碱的生物特性。在 干旱缺水的甘肃, 受到广大农民的喜爱,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种植面积较大, 90 年代略有减少, 2000 年 全省种植面积 4. 36 万 hm2, 总产达 5 670 万 kg, 单 产为 1 305 kg / hm 2。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谷子价格凸现, 按 2003 年市场价计, 比小麦、玉米高 近 2 倍, 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再次引起农民重视, 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占了应有地位, 种植面积逐 步增加。生产实践证明, 春夏干旱严重年份, 其它作 物无法出苗的情况下, 谷子遇到少量降水就可出苗, 并获得较好产量。同时也是补种救灾的好品种。甘 肃自然灾害发生机率最高是干旱, 但谷子在干旱发 生的年份是受危害程度最低的粮食品种之一, 因此, 发展谷子生产是一项抗旱减灾的重要措施。农业种 植结构调整具有多样性, 只有保持种植作物的多样 性, 才能有效合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 躲避多发的 自然灾害, 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分析谷子气候生态 条件, 科学合理安排谷子种植面积, 对充分利用当地 农业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和种植多样性等方面有着 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意义。
图 2 旬降水与谷子气候产量积 分回归 Fig . 2 T he integ ral regression betw een t he aver ag e pr ecipitat ion of ten days and climatic y ield of millet
2 气候产量模型
图 1 旬气温与谷子气候产量积分回归
普查谷子气候产量与旬、月平均气温相关, 凉州 8 月气温通过 0. 05 信度的显著检验, 安定、西峰 8~ 9 月平均气温通过 0. 01 信度的极显著检验。与积 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作谷子一生需水分 250~ 300 mm, 灌溉地谷子需水 分 375 mm。其 中 拔节 至抽 穗 占总 耗 水量 的 43. 1% , 这段时间谷子需水最多, 水分对产量影响最敏 感[ 1] 。积分回归结果中的正 效应时段与谷子 耗水 量最大时段基本吻合。相关普查 3 地 7 月降水均通 过 0. 01 信度检验。说明这段时间是谷子需水高峰 期和敏感期。
T ab. 1 T he integ rated index system of ecoclimate regionalization and planting division for millet in Gansu prov ince
t8( e ) t( e ) E t10( e ) R ( m m) 河西灌区
e ; 中熟品种需 \10 e 积温 2 000~ 2 400 e ; 晚熟 品种需 \10 e 积温 2 400~ 2 800 e , 春播谷子大多
数地区以中晚熟品种为主。甘肃热量分布具有垂直
差异大的特 点, 统计 甘肃 40 个县 区 \10 e 积 温
( 2 t 10) 与海拔高度( ' ) 有密切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 - 0. 9131, 通过 0. 01 信度检验。回归式为:
F ig. 1 T he integral reg ression between the average
temperatur e of ten days and climatic y ield of millet
1. 2 水分对产量的影响 甘肃旱作区常因干旱缺水, 使小麦、玉米等作物
春播后不能正常出苗, 而谷子发芽时需要的水量很 少, 仅需本身重量 25% 的水分, 一般土壤含水量在 11% ~ 13% 就可出苗, 出苗后遇到干旱, 土壤含水量 在 6% 的情况下, 仍能维持生存, 遇雨后还能恢复生 长, 在生长过程中, 蒸腾系数也较其它作物低, 比小 麦、玉米低 26% ~ 47% [ 1] 。
(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20; 2. 武威农业气象试验站, 甘肃 凉州 733000; 3. 定西市气象局, 甘肃 安定 743000; 4. 庆阳市气象局, 甘肃 西峰 745000)
摘 要: 在分析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 建立不同气候区谷子气候产量模型。确定影响产量形
分析谷子 生长关键时段 气象因子对产量 的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响, 依据积分回归及相关分析结果, 以影响谷子气候
产量( Y w) 较关键的 7 月降水( R ) 、凉州 8 月平均气
温( t 8) , 安定和西峰 8~ 9 月平均气温( t ) 为模拟因 子, 建立谷子气候产量模型
凉州 Y w = - 23. 35+ 1. 09R + 1. 03 t 8
第 22 卷 第 3 期 2004 年 9 月
干旱气象
ARID MET EOROLOGY
文章编号: 1006- 7639( 2004) - 03- 0059- 04
Vol. 22 N O. 3 Sep, 2004
甘肃省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马兴祥1, 2, 邓振镛1, 魏育国2, 朱国庆3, 郭江勇4
在上述指标中, 采用权重系数法综合评价。根 m。生长期间热量充足, 有灌溉条件, 能保证谷子正
据甘肃生产实际和农业生产实践, 确定降水( R ) 的 权重系数为 0. 30, 8 月平均气温( t 8) 或 8~ 9 月平均 气温( t ) 取 0. 20, \10 e 积温( E t 10) 取 0. 20, 海拔 高度( H ) 取 0. 15, 投入产出比取 0. 15, 考虑到在投
河东旱作区 H ( m) 河西灌区
河东旱作区 投入产出比 产量 河西灌区 ( kg/ hm2) 河东旱作区
Ñ 最适种植区 > 21
2 600~ 2 800 > 50
< 1 500
> 3. 0 > 3 500
Ò 适宜种植区 19~ 20 > 16. 5
2 300~ 2 600 40~ 50 > 100
洲灌区选取 7 月降水、8 月平均气温; 陇中半干旱旱
作区和陇东半湿润旱作区选取 7 月降水、8~ 9 月平 均气温以及年 \10 e 积温、海拔高度, 并考虑最大 经济效益, 引入生产资料和科技投入与产出比、产量 组成区划综合指标体系( 表 1) 。
表 1 甘肃谷子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及 种植分区
F = 10. 26 F > F 0. 01
( 2)
安定 Y w = - 1376. 25+ 10. 57R + 38. 48 t
F = 18. 53 F > F 0. 01
( 3)
西峰 Y w = - 197. 29+ 1. 61R + 23. 26t
F = 9. 23 F > F0. 01
( 4)
常生长, 该区谷子投入产出比> 3. 0, 产量在 3 500 kg / hm2 以上, 是甘肃谷子高产区。由于这里种植其 它作物, 特别是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超过谷子,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谷子种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