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国学故事:三字经(5)
三字经故事有哪些(精选12篇)

三字经故事有哪些(精选12篇)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可见《三字经》的巨大影响力。
《三字经》用典多,而且知识性强,从古至今备受赞誉。
那么,三字经故事有哪些?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家喻户晓的三字经故事吧!三字经故事有哪些篇1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经常逃学。
有一次,他又逃学去玩,在河边看到一位老奶奶专心致志地磨一根铁棒。
他奇怪地问这是干什么,老奶奶说要把铁棒磨成针。
他不理解,这么大的铁棒要磨到什么时候?可老奶奶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他深受启发,从此发愤学习,终于成为天下最著名的诗人。
三字经故事有哪些篇2传说很久以前,天和地连在一起,象个大鸡蛋,里面漆黑混沌。
一个巨人叫盘古在里面睡了一万八千年,感到很憋气,便用斧头把“鸡蛋”剖开,里面清净的阳气变成了天,浑浊的阴气形成了地。
此后盘古每天长一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终被固定下来,人和动物就生活在这里。
这就叫“盘古开天地”。
它反映了我们祖先与大自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三字经故事有哪些篇3上古时候,水神共公不服皇帝统治,就与他打起来。
战争异常激烈,从天上打到人间,最后打到西方不周山下。
战局僵持不下,共工脾气暴躁,一头撞向不周山。
结果,灾祸发生了。
因不周山是支撑天的柱子,天柱一倒,天倾西北地陷东南,造成洪水泛滥。
女娲为了拯救人类,采来五色石,用天火敖成膏,把天补上。
但倾斜的天,凹陷的地,再难恢复。
至今,日落西山水流东南。
三字经故事有哪些篇4车胤是晋朝人,非常喜欢读书,但家里穷得连灯油也买不起,他十分苦恼。
有一天晚上,他在野外散步,看到许多飞舞的萤火虫,顿时有了好主意。
他用纱绢作成一个袋子,抓了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的微弱的光来读书。
后来他做了大官,仍坚持勤苦学习。
三字经故事有哪些篇5窦禹钧是五代后晋人,年轻时人品极差,家里本来已经很有钱,还贪得无厌,盘剥穷人。
他妻妾成群却没有儿子。
一次他做梦,梦见父亲对他说,如果再心术不正,上天会惩罚他。
国学《三字经》第五章介绍

国学《三字经》第五章介绍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做儿女的,在小时候就理应懂得热爱、尊敬老师和朋友,学习人和人之间交往的礼节。
汉朝人黄香9岁时,就知道用自己的身子孝敬自己的父亲。
孝敬父母,这是每个子女都理应做到的。
心得在“孝”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应该是长辈对晚辈的教导。
所以,孩子从小就应该多亲近名师和贤友,这样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举例故事:黄香温席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晚上,黄香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儿,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子,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
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即使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升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
”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得劳累了一天的父亲能早些入睡。
幼儿园三字经教案20篇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
《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
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
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0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三字经全部故事

三字经全部故事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故事、道德教诲和人生哲理。
以下是部分三字经里的故事:
1.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
2. 窦燕山教子:窦燕山是五子登科故事中的角色,他教育出五个出色的儿子。
3.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为了让孩子上学,多次搬家。
当孟子逃学时,孟母甚至剪断了织布机以教育他。
4. 子不学,断机杼: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教育他“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
5. 香九龄,能温席:黄香在九岁时就能为父母温席,是知恩图报的典范。
6.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出有名的五个儿子。
7.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晋代的车胤和孙康为了学习而不怕贫困,车胤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孙康则在雪地反光来读书。
以上只是部分三字经里的故事,如果想了解全部内容建议查阅三字经原文。
早教三字经故事6篇_早教启蒙三字经

早教三字经故事6篇_早教启蒙三字经读幼⼉三字经故事,可以帮助⼩朋友了解⼀些历史⼩知识,对于宝宝的早教启蒙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早教三字经故事6篇,供⼤家参考。
早教三字经故事1【原⽂】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学终 ⾄四书【注释】训:教育指导。
蒙:⼩孩刚开始读书识字叫蒙。
训诂:研究字的意义。
句读:⼀句为句,半句为读。
为学者:做学问的⼈。
⼩学:指研究字形、字⾳、字义的学问。
四书:《论语》、《孟⼦》、《⼤学》、《中庸》合称四书。
【语译】凡是教导刚读书识字的学童,必须正确的讲解义理,考究实事,不可以马虎从事。
⾸先必须让他们了解每个字的意义,接着再教他们了解句读,使他们懂得如何断点及朗诵。
研究学问,⼀定有起头的地⽅,把⼩学读完了,便可以开始念《⼤学》、《中庸》、《论语》、《孟⼦》等四书了。
【故事】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好的开始,求学问也不例外,打好了基础,才能追求其他更⾼深的知识。
研究字形及句读可以说是研究学问的基础。
就句读来说,虽然称不上什么⾼深的学问,但是如果不认真学习,把标点符号放错了位置,可能会造成许多⿇烦呢!从前,在唐朝有个员外,有⼀天,他请了⼀位新的管家,由于天性吝啬,就和新管家约定,限制他每⽇的伙⾷如下:“⽆鸡鸭也可以,⽆鱼⾁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
”但是员外⽴下这个条约时,条纹中并没有标点符号。
⼀年之后,管家在辞职时,向员外要求补偿他的伙⾷费。
员外理直⽓壮的把当年⽴的条约拿出来,⽽这个管家⽴即拿笔将他改为:“⽆鸡,鸭也可以;⽆鱼,⾁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
”这下⼦,员外⽆话可说,只好赔钱了,这故事充分说明了句读的重要。
早教三字经故事2【原⽂】论语者 ⼆⼗篇 群弟⼦ 记善⾔ 孟⼦者 七篇⽌ 讲道德 说仁义【注释】论语:由孔⼦的弟⼦和再传弟⼦所编的书。
记:记载。
善⾔:善⾔善语。
孟⼦:孟轲所写的书名。
⽌:与“只”相同。
【语译】《论语》这本书,共有⼆⼗篇,是空⼦的弟⼦和再传的弟⼦,把孔⼦或是孔⼦弟⼦曾说过的善⾔善语,记载编辑⽽成。
三字经小故事大全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我们都知道,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每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他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
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想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2、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
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
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
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
【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幼儿园三字经教学教案_中班国学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幼儿园三字经教学教案_中班国学三字经教案1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
2、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并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通过学习《三字经》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3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教学准备知识准备:1、游戏“三个字”规则:由一个人抓其他人跑。
只要被抓之前说一个三个字的词语,别人就不可以抓你了,而你必须站在原地不动,然后再由一个人碰你一下你才可以继续玩,如果被抓,被抓的人就去抓别人。
”2、鼓励语:veryverygood,veryvery耶!物质准备:《三字经》图书一本;《三字经》前八句话挂图一份;图片三张(小宝宝、泰山、教师医生);字卡七张(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胆小、不讲卫生、说脏话);塑料袋一个;《三字经》儿歌音乐。
4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教学过程(一)“三个字”游戏导入1、开始部分导语: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三个字”,大家还记得怎么玩吗?(教师引导第一轮)2、结束部分导语:刚才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叫三个字,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你们在游戏时都说出了那些三个字的词语呢?总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出了这么多三个字的词语。
让我们鼓励一下自己吧。
今天老师给我们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也是一个三个字的词语,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出示《三字经》图书)这本书就是老师带来的新朋友,大家来念一念它的名字,它叫三——字——经。
(二)认识《三字经》导语:《三字经》的作者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王应麟,全书一共只有一千多个字,别看字少它的内容可不少,里面有语文、数学、历史故事、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等等许多方面的知识。
三字经的小故事

三字经的小故事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王老师的学者,他非常喜爱三字经,经常用三字经教导学生。
有一天,他对学生们说,“三字经是我们国家的经典之作,它包含了很多道理和智慧,今天我要给大家讲几个关于三字经的小故事。
”。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人之初”的。
王老师告诉学生们,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知识和经验。
就像三字经中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是善良的,但是后来的成长和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
王老师希望学生们能够保持初心,不忘初衷,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接着,王老师讲述了关于“性相近”的故事。
他告诉学生们,三字经中说“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天性都是相似的,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人们的品德和行为会有所不同。
王老师希望学生们能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德,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最后,王老师讲述了关于“苟不教”的故事。
他告诉学生们,三字经中说“苟不教,性乃迁”,意思是如果不好好教育和培养孩子,他们的性格和行为就会发生改变。
王老师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学习的机会,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通过这些小故事,王老师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刻理解三字经中的道理,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他希望学生们能够用三字经中的教诲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最后,王老师鼓励学生们多读经典,多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三字经中的道理,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这些经典,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三字经全文儿童版

《三字经全文儿童版》一、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每个人生来都是善良的,我们的本性都很相似。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习惯和行为可能会变得各不相同哦。
二、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好好教育,我们的本性就会改变。
所以,小朋友们要听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话,好好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专注和坚持。
三、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你们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吗?孟子的妈妈为了让他有个好环境学习,三次搬家。
如果孟子不好好学习,妈妈就把织布机上的线剪断,告诉他不学习就会一事无成。
四、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有五个儿子,都教育得很好,他们的名字都很有名哦。
这说明只要用心教育,孩子们都能成为优秀的人。
五、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如果父母只养孩子,不教育孩子,那就是父母的过错。
同样,如果老师不严格要求学生,那就是老师的懒惰。
所以,我们要互相督促,共同成长。
六、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小朋友,你们要记住,不好好学习是不对的。
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等到老了,就会后悔莫及。
所以,我们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七、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八、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作为孩子,在你们还小的时候,就要学会尊敬父母、老师和朋友们,还要学习礼貌和礼仪。
这样,你们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有礼貌的人。
九、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有个叫香九龄的孩子,他九岁就能为父母暖被窝。
孝顺父母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做到的,我们要像香九龄一样,关心父母,体贴他们。
十、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
尊敬兄长,是我们从小就要学会的道理。
小朋友们,我们要懂得谦让,关心兄弟姐妹。
十一、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然后是增长见识。
我们要学会计算,认识文字,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为将来打下基础。
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故事

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故事三字经全文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孝悌乃一件大事。
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幼儿三字经故事6篇_有趣的三字经故事

幼⼉三字经故事6篇_有趣的三字经故事有趣的三字经故事,可以提⾼⼩朋友的阅读⼩兴趣,让⼩朋友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幼⼉三字经故事6篇,供⼤家参考。
三字经故事1【原⽂】⽈⽔⽕ ⽊⾦⼟ 此五⾏ 本乎数 ⼗⼲者 甲⾄癸 ⼗⼆⽀ ⼦⾄亥【注释】五刑:就是⽔⽕⽊⾦⼟。
本:根源、依据。
⼗⼲:⼜叫“天⼲”,即甲、⼄、丙、丁、戊、⼰、庚、⾟、壬、癸。
⼗⼆⽀:⼜叫“地⽀”,即⼦、丑、寅、卯、⾠、巳、午、未、申、⾣、戌、亥。
【语译】⽔⽕⽊⾦⼟是古⼈所说的五⾏,古⼈认为天下的种种东西实在太复杂、太深奥了,使⽤五⾏来函盖⼀切事物的得失。
五⾏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跟⼀、⼆、三、四、五的数字⼀样,⼗分复杂,但似乎也⼗分有条理。
古时候计时标记有两种,⼀是⼗⼲,为甲、⼄、丙、丁、戊、⼰、庚、⾟,壬、癸;⼆是⼗⼆⽀,为⼦、丑、寅、卯、⾠、巳、午、未、申、⾣、戌、亥。
【故事】古时候的⼈,看见天下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物,觉得太复杂了,便想到⽤⾦、⽊、⽔、⽕、⼟这五种观念来概括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天下的事均和五⾏有关。
当时,有个叫邹衍的⼈⼤⼒提倡五⾏之说。
他认为作天⼦的⼀定要拥有五⾏中的⼀德,这样地位才能稳固。
五⾏中是⼀⾏克⼀⾏,等到⼀德衰了,就⽤另⼀德取代。
所以有⼈说皇帝的了⼟德,因此当了皇帝,他所代表的颜⾊就是黄⾊。
后来,⼟德衰了,克⼟的⽊德兴起,就是夏朝的禹。
“五⾏”的道理有点复杂,⼩朋友稍微了解⼀下就够了。
“天⼲和地⽀”相传是皇帝制定的,主要是⽤来计算年、⽉、⽇。
以天⼲配上地⽀,如甲⼦,就是第⼀年,⼀年⼀年的搭配,到了第六⼗年,⼲⽀全部配完了,再从甲⼦开始算,所以六⼗年就是⼀甲⼦。
五⾏和天⼲、地⽀,在古代时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三字经故事2【原⽂】⽈黄道 ⽇所躔 ⽈⾚道 当中权 ⾚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注释】躔:星球在宇宙中运⾏的路线。
中权:位于中央的要地。
【语译】太阳在银河的亏轨道叫黄道,在地球的中央,有⼀条⾚道它是由地球地轴垂直的⼀个⼤圆圈,这是⼀个假想的线⽤来表明位置的标记。
三字经第5段

三字经第5段《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启蒙读物,全篇三百字,以明确、简练、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道德准则。
其中第五段着重强调了父母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家应该树立起正确的师父观,给予儿女们慈爱、理解和关心,以塑造健全的学生为目标。
在古代,家长是子女学业和心理成长的主要引导者。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体系也逐渐成熟,家庭和学校教育需要相互协调、合作共进。
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父母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
这其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教育态度非常重要。
教育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应关注人格素质的培养。
教育家应该树立起正确的师父观,给予儿女们慈爱、理解和关心。
由于家中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言语发挥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儿女,他们应该学会尊敬并信任自己的父母。
父母需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能够明确理性的判断自己的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教育家应该在给予激励、表扬和赞许的同时,理性地指出错误和缺陷。
让孩子们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父母的教育千变万化,但教育的最终目的却是相同的:让孩子在学习中,塑造良好的人格,成为健全的学生。
所以,教育家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创新实践中不断成长,培养出自己的成才之路。
最后,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成长需求,响应孩子的个性和特点,让他们的教育更具个性化和专业化。
作为一个人,我们的教育不仅涉及我们自己的成长,还关系到我们的后代和社会。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促进教育家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任。
信任和理解,互相促进,才能使孩子走向光明、美满的成人之路,迎接未来的挑战。
三字经经典小故事

三字经经典小故事《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字经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三字经经典小故事11、《孟母三迁》《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段机杼。
”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
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
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
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2、《黄香温席》“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
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
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
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3、《囊萤映雪》“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4、《孟母断机》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
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
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
”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
”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三字经第五课

第五课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注释:香:东汉人黄香。
九龄:九岁。
温席:把被窝焐暖。
执:做到。
融:东汉人孔融,是孔子的第三十二代孙。
让:让给。
弟(tì):通“悌”,动词。
指尊重兄长。
长:兄长。
宜:应该。
知:知道,懂得。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敬爸爸,每到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帮爸爸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爸爸妈妈的人都应该学习的。
(黄香的孝心值得学习和称赞,但小朋友不要盲目模仿,这样做不利于身体健康,很容易生病。
)汉代人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
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附:故事《孔融让梨》(见第一讲中第三部分)附:故事《黄香温席》黄香是东汉时期江夏(今湖北省安陆县)一位以孝敬长辈而名流千古的好儿童。
传说他在九岁时母亲便去世了,只剩下他与体弱多病的父亲相依为命。
他虽然只有九岁,但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儿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也知道父亲一个人抚养自己十分辛苦,就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一片孝心献给父亲。
每当夏天天气炎热之时,他就用一把扇子扇父亲的蚊帐,使枕席变得清凉,并且把蚊子都赶走,把帐子放好,以便让父亲睡得舒服些。
而到了冬天,天气变得寒冷的时候,每天晚上在父亲睡觉前他就先躺到父亲的床上,用自己的体温把父亲的被褥焐暖,把寒冷驱走,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免得父亲受凉。
正是由于黄香如此孝心,才使他日后在做人、求学上都有所成就。
他长大后,进入仕途,成为以孝闻名、以孝为官的好榜样;加上他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在当时享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美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心是做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只有具备了这一品格,才能真正地成才,也是作为子女对父母所尽的最基本的义务。
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能谈得上热爱人民。
黄香相继任尚书令、东郡太守等要职。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著作。
三字经 小故事

三字经小故事
以下是几个三字经中的小故事:
1.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多次搬家。
起初,孟子住在墓地附近,他学着玩出殡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不是个好地方,于是搬到了市集旁。
然而,孟子又学着商人的样子和客人讨价还价。
孟母认为这样对孩子也不好,于是再次搬家,最后搬到了学校附近。
在这里,孟子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
2. 孟母断机杼:有一次,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以此教育他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3. 黄香温席: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
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进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
以上故事都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如需更多故事,可以阅读原文或其他相关书籍。
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20篇

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20篇《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20篇!(1)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三字经第五节》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三字经》中“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两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初步理解三字经内容,让幼儿从小就懂得讲诚信,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引导幼儿在三字经中学习,感悟生活。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故事《狼来了》的图片。
《三字经》文字。
活动过程:一、教师复习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1、师:“小朋友,上次我们学了一个《黄香暖席》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黄香小朋友孝敬父母。
)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香九岭,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两句。
)2、师:我们还学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孔融小朋友尊敬哥哥、爱护弟弟。
)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两句。
)3、师:今天,老师再给小朋友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听听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出示图片老师讲故事。
)二、学习新的内容“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1、提问:故事里有谁?他做了什么事情?(.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为什么狼真的来了人们都不来救他呢?2、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从小就要讲真话,不能骗人,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师:在《三字经》里是这样说的“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出示《三字经》文字)三、幼儿学习诵读。
1、教师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读。
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面来朗读,教师鼓励幼儿。
3、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
并鼓励幼儿用手拍节奏。
4、幼儿完整地诵读三字经“人之初……此五常,不容紊。
”活动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语言特点,主要的教学支点就是“读”,采用自读、练读、指读、合作读、表演读、竞赛等多种方法,让幼儿在读的过程中熟悉文本,并感悟文本。
三字经第五部分

三字经第五部分05 《三字经》第五部分下:历史从隋朝到大中华的成立。
迨(dán)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
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二十传,三百载。
梁灭之,国乃改。
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
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
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
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
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辽与金,皆称帝。
元灭金,绝宋世。
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舆图广,超前代。
九十年,国祚废。
元朝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
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
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
十六世,至崇祯。
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
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权阉肆,寇如林。
李闯出,神器焚。
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清世祖,膺景命。
靖四方,克大定。
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由康雍,历乾嘉。
民安富,治绩夸。
顺治皇帝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三字经小故事(精选20个)

《三字经小故事》三字经小故事精选(一):【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十分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就应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就应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向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三字经小故事精选(二):【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这个善良的本性,每一个人都相同,之后因为个人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便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如果幼小的时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而有所改变。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恒而专心一致的去教育孩子。
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得人。
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但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得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之后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
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向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于是,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从此下决心改过自新,不在做个让人家厌恶的人。
三字经小故事精选(三):【黄香温席】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三字经故事(通用20篇)

三字经故事(通用20篇)三字经故事(通用20篇)三字经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大孩子的视野,最重要的是,它朗朗上口的音韵还可以帮助孩子爱上诵读!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三字经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三字经故事篇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注释]教:这里有两个“教”字,第一个是父之较,第二个是师之教。
惰:偷懒怠惰,没有尽到责任。
子:这里指为人子女。
不学:不肯读书学习。
非所宜:是说不应该如此。
为:作为、成就。
[语译]做父亲的生了子女后,只顾着去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他们,是父母的过错;做老师的教育学生不够严格,不能使学生有所成就,这就是老师的怠惰。
做人子女者如果不肯好好学习,是非常不应该的,因为幼小时不肯及时学习,将来长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为呢?[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
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
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
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三字经故事篇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是一个小故事。
孟子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里只有几亩薄田,父亲激公宜在孟子三岁时就外出谋生,以后就音讯皆无了,家里全靠母亲仉氏纺线织布生活。
孟子家是今天山东省邹县乡下的一个小村庄,村外不远处是一片坟地,总有送葬出殡的人家在那里吹吹打打。
孟子好学,看了以后回来就学人出殡打幡、哭丧祭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国学故事:三字经(5)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译文】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
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译文】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
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译文】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译文】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
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
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
习。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译文】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
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译文】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
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
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译文】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
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译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译文】象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若梁灏,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
【译文】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译文】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
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棋。
【译文】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
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译文】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蔡文姬,能辩琴。
谢道韫,能咏吟。
【译文】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
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辩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译文】象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译文】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彼虽幼,身已仕。
有为者,亦若是。
【译文】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
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译文】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译文】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
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译文】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译文】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给连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人遗子,金满赢。
我教子,经。
【译文】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译文】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