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亭的布局与位置
拙政园中园亭立意与布局分析
总之,拙政园空间结构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独特魅力。通 过运用空间句法等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园林的空间结构 和文化内涵,还能从中获取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启示。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筑 设计中,我们应该借鉴拙政园等传统园林的精髓注重空间句法的运用和自然 与文化的保护,以创造具有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的城市环境。
1、空间构成
拙政园的空间构成分为前庭、中院和后园三个部分。前庭是园林的入口处,起 着引导游人进入的作用;中院是园林的主体部分,包括水面、假山、亭台楼阁 等元素;后园则以自然风光为主,是园林的出口处。这三个部分有机组合,形 成了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园林空间。
2、空间氛围
拙政园的空间氛围独特,充满了诗情画意。园中以小桥流水、花香鸟语为主要 特色,给游人带来宁静、优雅的感受。水是拙政园的灵魂,园内水系丰富,大 小水面相结合,错落有致。水中的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以及游来游去的鱼儿, 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谧的氛围。
总之,拙政园以其独特的空间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 魅力。无论是从整体布局还是从细节处理上,拙政园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 林建造的艺术精髓,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些特征使得拙政园不仅 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瑰宝。
基本内容
拙政园,这座坐落在苏州古城东北角的园林,以其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而闻名 于世。它的构建和设计充满了独特的元素,反映出古代中国深厚的文化和艺术 底蕴。本次演示将尝试从历史背景、空间布局、文化意蕴三个方面,深入探讨 拙政园的造园元素。
二、空间格局
从空间布局上来看,拙政园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特色。全园分为东、中、西 三部分,以中区为主,且布局自然和谐,水池、山石、植物、建筑等各类元素 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园林景观亭施工方案
园林景观亭施工方案
一、方案背景
园林景观亭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采和功能。
在园林规划和设计中,亭子的选材、设计和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二、材料选择
1. 亭子结构材料
•选择防腐木作为亭子的主要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装饰性。
•亭顶选用轻质集成材料,保证结构轻巧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2. 装饰材料
•亭柱和栏杆采用仿古砖石装饰,以增加古朴氛围。
•地面铺设花岗岩石材,具有抗压、耐磨、易清洁的特点。
三、设计方案
1. 结构设计
•亭子采用八角形设计,增加视觉美感。
•设计带有屋顶的亭子,以遮阳、避雨。
2. 装饰设计
•亭顶设计翘角,与亭柱、栏杆形成搭配,营造出古典雅致的氛围。
•设计亭子四周种植绿植,增加亭子的生态氛围。
四、施工流程
1. 场地准备
•绘制亭子施工平面图,确定亭子位置。
•清理施工场地,确保平整、干净。
2. 结构搭建
•按照设计图纸搭建亭子主体结构。
•安装亭顶及装饰材料。
3. 装饰工艺
•进行亭子装饰工艺,包括仿古砖石装饰、铺设花岗岩地面等。
•种植绿植,并进行园林绿化工作。
五、质量保证
•施工工艺符合园林景观建筑标准,确保亭子结构牢固、装饰精美。
•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保持亭子长久使用。
结语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精心的设计方案和规范的施工流程,园林景观亭将成为园林景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人们提供休憩、欣赏的空间,丰富园林景观的层次和魅力。
拙政园园亭立意与布局
拙政园园亭立意与布局拙政园简介:•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变迁,至今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
•园中有堂、楼、亭、轩等31景,随着后来的增建,景点达到39处之多,其中以亭命名的景点就达到18处。
拙政园随处可见大小各式点景或观景用的亭子,可见亭在其中的独特地位。
一个亭是一道风景、一篇诗文。
•亭这个精雅而小巧的建筑形式,在空间营造上有着独特的布局和构图手法,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基本元素,凝聚着中国绘画和文学的精华,以意境为创作核心,使园林富有诗情画意。
在园林的布局中,起到了借景、组景、纳景、引景、框景,以及增加景物之间的穿插、对比、映衬、转换、渗透的作用。
拙政园景点分布图一 ·园亭立意:•主观立意•客观立意♦主观立意☻主要借古诗词立意:绣漪亭——取杜甫诗“绣绮相辗转,琳琅愈青萤”之意,以豪华的丝织品比喻周围景色的绮丽;与谁同坐轩——政园西部的扇面亭,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轩顶、灯罩、墙上匾额、鹅颈椅、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
据苏轼词《点绛唇·杭州》中“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句,借以写景,取名为“与谁同轩”,精确地点出了此景的意境,也暗示着园主孤高的品格;放眼亭——取唐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句,亦称“补拙亭”。
绣漪亭与谁同坐轩放眼亭♦客观立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植物与水体●以植物立意: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
举例说明:荷风四面亭的荷,夏季清香四溢、荷风拂面;待霜亭以桔林所辅,寓意“霜降桔红”;雪香云蔚亭以梅构景,是赏梅胜境,且因梅有“玉琢青枝蕊缀金,仙肌不怕苦寒侵”之迎霜傲雪的品性,故而隐喻建亭构景追求一种心性高洁、孤傲清逸的境界;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嘉实亭位于中园东部批把园内的一座小亭,其名典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诗句“江梅有嘉实”;•梧竹幽居亭亭取四方攒尖式样,嫩戗发戗,飞檐翘角,四壁设有月形洞门,粉壁之外以回廊,宛若亭中有亭;亭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
亭台一般有多大尺寸?
亭台一般有多大尺寸?亭台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用于园林、庭院或公园等场所的景观布置。
不同的亭台尺寸,可以展现出不同的美感和建筑风格。
那么,亭台一般有多大尺寸呢?一、亭台的高度亭台的高度是衡量其尺寸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而言,亭台的高度应与周围环境和整体建筑相协调。
如在山水园林中,亭台的高度通常与周围山峰或树木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宜人、自然的景观氛围。
同时,高度的选择还需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因为有的亭台可能会作为休息、观赏等功能空间使用。
因此,亭台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2-10米之间灵活调整。
二、亭台的面积亭台的面积也是其尺寸的重要标志之一。
根据功能和使用需求的不同,亭台的面积会有所差异。
一般而言,较小的亭台可以满足短暂休息、观赏等基本需求,而较大的亭台则可以容纳更多的人进行活动。
亭台的面积通常在10-100平方米之间,不过,一些寺庙或皇家园林中的亭台可能会更大一些,达到上百平方米。
三、亭台的布局亭台的布局是亭台尺寸的又一重要方面。
根据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审美要求,亭台的布局也各异。
一些典型的亭台布局形式包括方形、圆形、多边形等。
其中,方形亭台常常表达着稳重和庄严的气质,而圆形亭台则更容易诠释出柔和和谐的感觉。
多边形亭台则常常给人以变化多样的观感。
四、亭台的细节设计亭台的精美细节设计也是衡量其尺寸的重要标志之一。
借助独特的雕刻、彩绘等工艺,亭台可以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美的装饰效果。
例如,亭台的檐口常常采用挂角、蔓藤、花鸟等图案进行装饰,墙壁上也常常有精美的浮雕和彩绘。
这些细致的设计,不仅使亭台更具艺术性,同时也彰显了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和文化内涵。
总结起来,亭台的尺寸是根据其整体高度、面积、布局和细节设计等多种因素来确定的。
无论尺寸大小,亭台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细致的设计和巧妙的布局,亭台可以成为园林中的一颗明珠,为人们提供遮荫休憩之所,也为城市增添一份雅致和文化的气息。
浅谈亭在园林中的布局形式
浅谈亭在园林中的布局形式亭是我国传统园林建筑之一,在古典园林、现代公园、自然风景区以及城市园林绿化中,都可见到各种各样的亭子悠然伫立。
在园林和绿地中,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常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现简要介绍几种建亭方式:1.山体建亭(1)小山建亭小山高度一般在5至7米,亭常建于山顶,以增加山形的高度与体量,更能丰富山形的轮廓,但一般不宜建在山形的几何中心线之顶,以忌构图上的呆板,如苏州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留园的“可亭”,均构建在偏于山顶一侧的位置。
(2)中等高度山体建亭一般宜在山脊、山顶、山腰建亭,建亭应有足够的体量或成组设置,以取得和山形体量协调的效果。
如北京的景山,在山脊上建成五重亭,体量适宜,体形优美、相互呼应连成一体,与景山体量匀称,协调,更丰富了山形轮廓。
(3)大山建亭一般宜在山腰台地或次要山脊建亭,亦可将亭建在山道旁,以显示局部山形地势之美,并有引导游人的作用,如庐山合鄱亭。
大山建亭,应避免受到周围树木的遮挡,而且还要根据游人需要的合理休息距离而设置。
2.水体建亭水面有的开阔舒展,明朗流动,有的幽深宁静,有的碧波万顷,为突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一般在小水面建亭宜低临水面,以细察涟漪,而在碧波坦荡的大水面上,亭宜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的石矶上,以观远山近水,舒展胸怀。
一般临水建亭,有一边临水,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水环绕等多种形式。
在小岛上,湖心台基上、岸边石矶上都是临水建亭之处。
在桥上建亭,更能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并增加水面空间层次。
3.平地建亭平地建亭眺览的意义不大,更多的是供休息、纳凉、游览之用,应尽量结合各种园林要素,如山石、树木、水池等,构成各具特色的景致,如葱郁的密林,绚丽灿烂的花间石畔,幽雅宁静的疏梅竹影,都是平地建亭的佳地。
更可在道路的交叉点结合游览路线建亭,可引导游人游览及休息;在绿地、草坪、小广场中可结合小水池,喷泉,山石修建小型亭子,以供游人休憩。
此外,还可结合园林中的巨石、山泉、洞穴、丘壑等各种特殊地貌建亭,以取得更为奇特的景观效果。
中国亭园简介
中国亭园简介1. 亭园的起源和意义中国亭园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亭园起源于古代中国,诞生于唐代,发展至今。
亭园以其优美的构造和别致的设计,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亭园以巧妙的布局和精心设计的景观元素,创造出一种迷人的、富有诗意的空间,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和享受。
2. 亭园的风格和特点中国亭园以山、水、亭为主要元素,采用微缩化的手法,将大自然的美妙景致还原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
亭园通常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
前区以大门、道路和水池为主,中区以假山、花草和小桥为特色,后区则是亭阁、回廊等建筑。
整个亭园构成了一个有序而和谐的整体,打造出一片人间仙境。
亭园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有方亭、圆亭、六角亭等等。
不同的亭子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寓意。
亭子通常是由青砖、石料等建筑材料搭建而成,外墙上常常绘有精美的壁画和雕刻,展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
亭园中的水池和假山是亭园的重要景观。
水池如同一面明镜,不仅能反射周围的景物,还能带来清凉的气息。
假山则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之处,以天然石料堆叠而成,呈现出高低错落的山势,给人以山水相连的感觉。
3. 著名的亭园举例在中国,有许多著名的亭园,每座亭园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下面介绍几座著名的亭园。
3.1 苏州园林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城,拥有许多精美的亭园。
其中最有名的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退思园等。
这些园林以精湛的园艺技术和细致的景观布局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造景精细,以小巧玲珑的设计著称。
亭子、假山、花草树木相互交融,形成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景色。
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独特的空间感而享有盛誉。
3.2 北京颐和园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郊,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以其壮丽的水景和宏伟的建筑而著称。
园内的万寿山是颐和园的核心景区,山上有许多亭子和建筑,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颐和园的特点是山水相映,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园林设计中如何选择园亭的位置
园林设计中如何选择园亭的位置
园亭位置选择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遮荫避雨,有良好的观赏条件,即是由内向外好看,因此要设在能观赏风景的地方;二是园亭也是风景的组成部分,所以亭的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自身应具有观赏作用,即由外向内也好看。
园亭要建在风景好的地方,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
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
亭安有式,基立无凭。
"
1.山地设亭:中、小型的园林,如果周围绿化封闭较好,并有优美的借景,将亭设在山顶或山脊处,很易形成该园的构图中心。
反之,若山顶和山脊处无景可赏,那么亭就应该设在视线较低的山腰部分,在比较高大的山上设亭,其位置应设在山腰且地势向外凸出。
切忌将亭设置于山颠,避免形成降低山的高度的视觉感受效果。
2.水边和水上设亭:水面较小,亭宜设在临水或水中,且接近水面,体形宜小。
水面较大时,常在长桥上设桥亭,结合划分空间,为人们提供驻足欣赏岸边景色的处所。
3.平地设亭:在平地上建亭视点较低,亭的基座要抬高些,且设在其周围环境有景可赏的位置。
若环境较封闭,应避开风景透视线。
切忌将亭设在交通干道一侧或路口处,起不到休息和赏景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
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
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之处。
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
厅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
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石为山。
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窗设门,但也有四面开门窗的四面厅。
堂堂: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
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
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
楼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
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
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阁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
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
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
榭榭:多借周围景色构成,一般都是在水边筑平台,平台周围有矮栏杆,屋顶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显得十分简洁大方。
榭的功用以观赏为主,又可作休息的场所。
舫舫:园林建筑中舫的概念,是从画舫那里来的。
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赏、饮宴及观景、点景。
舫与船的构造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
船头有眺台,作赏景之用;中间是下沉式,两侧有长窗,供休息和宴客之用;尾部有楼梯,分作两层,下实上虚。
廊廊: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其作用是把园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起。
廊一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一个取景框架,形成一个过渡的空间,造型别致曲折、高低错落。
浅析亭在园林中的应用
浅析亭在园林中的应用摘要:亭是特指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是给行人提供休息的场所。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考虑,亭在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具有非常独特的审美意义。
园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它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的小而集中,因此,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并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
亭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选址也很重要,修建类型应与周围景观相结合,相适应。
园林中亭具有休息、赏景、点景、专用四种,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在游赏活动过程中驻足休息、纳凉避雨、眺望景色的需要。
设计时主要从园林建筑空间构图的需要出发,灵活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园林艺术的特色。
关键词:园林亭;类型;选址;景观艺术效果亭的出现有很悠久的历史,它始于春秋战国。
但这时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亭,魏晋南北朝后,亭作为点景建筑,开始出现在园林之中。
亭在人们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也是园林中重要点景建筑,应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整体感到凌乱不堪。
亭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吟诗作对之地。
在现代园林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建筑设施,在园林应用中发挥着极大的景观性作用。
1 园林亭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概述亭起先是作为一种建筑物出现的,并不是作为园林景观所用。
亭可上溯至商周时期,大致以魏晋南北朝为界。
先秦至秦汉之亭,主要是注重实用价值,到魏晋尤其是隋唐以后,则注重观赏价值。
古代的亭多半是有许多房间或者成组的建筑,与园林里的亭是大不相同的,中国园林中亭的真正运用,最早的史料开始于南朝和隋唐时代。
那时的亭的形式已相当丰富,有六角亭、圆亭、四方亭,有歇山顶、重檐顶、攒尖顶,有独立式亭,也有与廊结合在一起的角亭等。
它们大多建于园林和自然风景区内,是中国园林中最常用的园林建筑形式,故称园林中的亭。
到了宋代,著名的汴梁良岳,巧妙的利用了黑龙江水在平地上挖湖推山,人工造园,其中亭子很多,形式也很丰富,并开始运用“对景”、“借景”等设计手法,把亭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
园林景观中亭子的意义
园林景观中亭子的意义首先,亭子是园林景观的点睛之笔。
在园林设计中,亭子常常作为景观的重要元素,用来突出和增强整个园林景观的美感。
亭子的建筑形式多样,可以是小巧精致的亭台楼阁,也可以是宏伟壮丽的亭群阵列。
无论是哪种形式,亭子都能够为园林增添一份优雅和浪漫的气息,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其次,亭子可以作为园林景观中的游览景点。
在大型园林景区中,亭子通常被布置在优美的位置,比如湖畔、山顶、花坛旁等等,以便游客可以在亭子内或亭子之中观赏周围的自然景观。
亭子的建筑形式和布局通常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适应周围环境和营造出最佳的观景条件。
通过亭子,游客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欣赏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能够体验到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亭子还可以作为园林中的休憩场所。
在游览园林景区的过程中,游客常常需要休息一下,整理思绪或和朋友家人交流。
亭子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空间,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安静和私密的环境,供游客休息和交流。
亭子往往是离景区其他游客较远的地方,这样可以避免拥挤和喧嚣,保证游客的休憩质量。
另外,亭子的设计通常以舒适和人文为导向,会配备一些座椅、茶几、花盆等,以便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休憩条件。
除此之外,亭子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亭子是传统园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亭子通常以经典的传统建筑风格为主,比如唐代的阁楼、宋代的亭台、明代的亭阁等等,这些亭子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亭子中有时还会有一些雕刻、书法作品或书籍等文化艺术品,以展现传统文化的瑰宝。
同时,亭子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人们经常在亭子中举行各种文化活动,比如书法展览、诗歌朗诵、茶会等等。
亭子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通过亭子,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底蕴。
总之,亭子在园林景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既是景观的点睛之笔,又是游览景点和休憩场所,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亭子不仅能够增强园林的美感,还能够让人们在其中享受美景和休憩,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拙政园园亭分析
拙政园园亭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园林规划设计实习论文拙政园园亭分析一、拙政园简介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变迁,至今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
园中有堂、楼、亭、轩等31景,随着后来的增建,景点达到39处之多,其中以亭命名的景点就达到18处。
拙政园随处可见大小各式点景或观景用的亭子,可见亭在其中的独特地位。
一个亭是一道风景、一篇诗文。
二、拙政园景点分布图三、拙政园园亭大观(一)东部1.绣绮亭枇杷园北边假山上的长方亭。
登高远眺是古典园林游赏风景的重要方式,私家花园尽管占地不大,但每每也要设立高处的赏景小筑。
绣绮亭是拙政园中部水池南边唯一的山巅亭台,这里向北可观望大荷花池及水中两座山岛,南看便是洁静的枇杷小园,西边与远香堂互为对景,东向则是海棠春坞等几组建筑。
山下湖石围成的自然形花坛中种植多本牡丹,每当阳春三月,姚黄魏紫,娇艳欲滴,登亭四望红花绿叶,烂漫如锦,正合杜甫“绣绮相辗转,琳琅愈青荧”的诗意,故名。
小亭造型清秀美丽,四角起翘轻盈又舒展,台座、柱身及屋顶之间的比例恰到好处,充分表现了古典园林小筑之美。
亭西檐下,悬挂着横卷形的匾额,上边行楷书写着亭名。
原先,西柱上挂有清人所写的楹联:“人远忽闻清籁起,心闲频得异书看”。
现原联佚失,改悬从它处移来的劝人处世的联文:“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
亭内复有额对,横匾为“晓丹晚翠”,上联是“露香红玉树”;下联为“风绽紫蟠桃”。
据姑苏文化老人回忆,亭中在抗战前曾悬有梁山舟撰书的景联:“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其境界似乎比今联要高。
2.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
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
第三章休憩建筑——亭
4. 临水类型划分 ① 一面临水、 ② 两面临水、 ③ 三面临水 ④ 四面临水
四周临水者以桥与湖岸相联
5. 从剖面上看平台形式 ① 实心土台,水流只在平台四周环绕
② 平台下部是以石梁柱结构支撑,水流可流入 部分建筑底部,
③ 可让水流流入整个建筑底部,形成驾临碧波 之上的效果。
二 水榭的设计 1 位置选择
► 亭的屋顶 ① 亭的屋顶有二重檐、三重檐、卷棚、歇山、盔顶、
露顶、平顶等; ② 国外亭也有欧洲古典、阿拉伯、伊斯兰等各地域民
族和宗教的形式。 ③ 近年来国内有些地方所建的亭的屋面形式多种多样。
要注意园亭平面和组成均甚简洁,观赏能力又强, 因此屋面变化无妨要多一些。如做成折板、弧形、 波浪形,或者用新型建材、瓦、板材;或者强调某 一部分构件和装修,来丰富园亭外立面。 ④ 仿自然、野趣的式样,目前用得多的是竹、松、棕 榈等植物外型或木结构,真实石材或仿石结构,用 茅草作顶也特别有表现力。拉膜亭等新式样,以其 自然柔和的曲线,很容易与周围现代环境相协调。
"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 里,按景山巅;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 之上…··安亭有式,基立无凭。"((园冶》)
临 水
建 亭 的 不 同 地 点
► 2. 园亭的设计构思
① 首先是选择所设计的园亭,是传统或是现 代?是中式或是西洋?是自然野趣或是奢 华富贵?
濯缨水阁——苏州网师园
水阁以“濯缨”命名,突出“渔隐”的主题。 此阁临水面崖,水自阁下 而入,轻巧若浮。和合窗图案精美,南墙巧借窗外天竹、桂树为景,透 窗南望蹈和馆,北见较低的看松读画轩隐现于树丛,东北向的楼房前后 参差,高耸的古柏与贴水 的曲桥、石矶亘列于中,而临水的竹外一枝轩 看 似神似的舫。水阁内有一幅郑燮书写的对联“禹寸陶分,曾三颜四”。
浅谈亭在园林中的布局形式
浅谈亭在园林中的布局形式作者:徐梅来源:《现代园艺》2011年第20期摘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无论是传统的园林公园,还是现代化园林风景区,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亭作为我国园林景观中的最活跃要素,对园林设计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文章主要指出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在园林中的布局形式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亭;园林设计;布局形式1亭的作用1.1 点景亭作为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其位置、色彩等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表达丰富的园林情趣,并以亭作为园林的整体景观构图中心。
亭作为园林中的点景建筑,必须做到合理布局,才能带动整个园林景观,否则将十分凌乱。
一般在园林中布置亭的位置十分多,如山顶、湖心、水涯、竹丛、松荫、花簇等都是合适地点,对整体园林设计画龙点睛,形成意想不到的景观艺术效果。
1.2赏景亭可以在园林中处于一定高度,以畅览、凭眺园林美景。
例如,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的山顶小亭,就可以坐在其中,将美景尽览无余。
1.3 休憩亭可以避免雨淋日晒,是消暑纳凉的好场所,可供园林中的游人休憩。
目前很多大型公园中的亭,都是供游人休憩所用。
1.4 专用在园林中,亭还可作为特定使用对象,如纪念亭、鼓乐亭、井亭、碑亭等,另外还可在现代园林中发挥一定作用,如售票厅、门岗亭、摄影亭、小卖亭等。
2亭的造型2.1 三角亭三角亭只有3根支柱,较为轻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多见。
例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设置在水平折桥的拐角位置,与东南方向的正方形亭在整体构图中形成不对称效果。
游客从北边的船码头上岸,走过折桥,两个桥亭仿佛凌空驾水,形态各异地漂浮在水面中,极大丰富了湖心水园的美景。
2.2正方亭、六角亭、八角亭这种造型在亭子中最常应用,它们结构简单、形态各异,既可独立布局,也可以与廊融为一体。
例如,北京颐和园中的东宫门入口位置一座“知春亭”,就发挥了这样的效果。
2.3 半亭当亭子倚靠墙边布局,必然形成了半亭形式;或者从廊中的外挑一跨,也形成了与廊相结合的半亭;有些在拐角位置、围廊转折位置的亭形成扇面形,将原本刻板的形式活跃起来。
中国古典园林亭、廊
• 园林建筑
• 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 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 中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 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可见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 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 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也有在桥上筑亭的,如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北京颐和园中西堤上 的桥亭等,亭桥结合构成园林空间中的美好景观艺术效果,又有水中倒 影,使得园景更富诗情画意,如扬州的五亭桥还成为扬州的标志。
• 在赏月胜地“三潭印月”,亭 子成为构成这一景区的重要建筑。 从“小瀛洲”登岸,迎面来的主要 景观建筑便是先贤祠和一座小巧玲 珑的三角亭,以及与三角亭遥相呼 应的四角“百寿亭”,亭与桥既构 成了三潭印月水面空间分割,又增 加了空间景观层次,成为不可缺少 的景观建筑,人于亭内居高临下, 可以纵情地远望四面的湖光山色, 近览水面莲荷,那红的、白的、黄 的花朵,尽情欣赏“水上仙子”的 娇容丽色。绿树掩映的“我心相印 亭”以及“三潭印月”的碑亭,都 为构成三潭印月的园林景观、空间 艺术层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 心相印”因有“不必言说,彼此意 会”的寓意,更增“三潭印月”这 一景区的情趣。
•
【五 亭 桥 】 瘦西湖在全国 园林中独树一帜, 五亭桥又是瘦西湖 的标志,在全国园 林中有一席之地。 其最大的特点是阴 柔阳刚的完美结合, 南秀北雄的有机融 和。该桥建于莲花 堤上,是清乾隆二 十二年(1757)巡 盐御史高恒所建, 是因为建于莲花堤 上,还是因为形状 像一朵盛开的莲花, 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歇山顶 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 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 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 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 歇,故名歇山顶。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 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 顶的样式。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 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 晰的感觉。
第3章第一节中国古典建筑设计(亭)
《 园 林 建 筑 设 计 》
结论:
1、南方亭其屋顶高度大于亭身高度。 2、北方攒尖顶亭翼角起翘低而缓,南方攒 尖顶亭翼角起翘较高较陡,有轻巧欲飞之感。 3、柱子粗细不同
《 园 林 建 筑 设 计 》
① 体量
体量大小要因地制宜,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廓如亭(大)
螺髻亭(小)
亭子尺度的比较
《 园 林 建 筑 设 计 》
临水建亭
应尽量贴近水面,伸入水面,最好是三面临 水或四面临水。临水亭的造型宜低不宜高,其体 量大小应根据所临水面的大小而定。在小岛上、 湖心台基上、岸边石矶上临水设亭,体型宜小。
亭架临水上
水边建亭
水 上 桥 亭
《 园 林 建 筑 设 计 》
平地建亭
应尽量结合山石、树木、水池等,形成各具特 色的景观效果。通常位于道路的交叉口上、路的 一侧、林荫之间、花木山石之中,形成不同空间 气氛的环境;也可在主要景区的前方、园墙之中、 廊间重点或尽端转角处,用亭来点缀。
凡尔赛宫的镜廊
《 园 林 建 筑 设 计 》
《 园 林 建 筑 设 计 》
• 从横剖面的形状看,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 双面空廊(两边通透)、单面空廊、复廊(在双 面空廊的中间加一道墙)、双层廊(上下两层)
• 从整体造型及所处位臵来看又可以分为:直廊、 曲廊、回廊、爬山廊和桥廊等。
《 园 林 建 筑 设 计 》
《 园 林 建 筑 设 计 》
第三章 中国古典建筑设计
《 园 林 建 筑 设 计 》
第一节 亭
一、亭的概述
二、亭的类型和特点
三、亭的设计要点
《 园 林 建 筑 设 计 》
一、亭的概述
亭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是中国 园林中应用数量最多,形式变化最为丰富的一 种建筑形式,是造园的重要素材之一。
园林施工图设计——亭子
亭
园林中的亭,主要供游人休息和观景之用。同时,亭子自身小而 富有一定的造型特点,形成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建筑形象,因此, 常作为造园“点景”的一个重要手段。沧浪亭Fra bibliotek留园冠云亭
亭的构造组成
亭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其平面形状、柱梁体系、屋顶的形状及相互 之间的组合方式。 亭子从立面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台基、柱身、屋顶三部分。 台基:亭子的最下端。台基的周围常用块体材料砌筑围合,中间 填设土石碎料,表面再作抹灰、铺贴面料的构造措施。台基的构 造中,应防止出现沉降不均匀、变形过大而形成裂缝的现象。 柱身:一般为几根承重立柱。柱的断面通常为圆形或矩形,尺寸 为250~350mm或250mm*250mm~370mm*370mm。具 体数字要根据亭子的高度与所用的结构材料而定。木质柱的表面 需要做油漆涂料;钢筋混泥土的柱课现浇或预制装配,表面做抹 灰装饰,或进行贴面处理;石制柱应进行表面加工再安装。 屋顶:艺术形成的决定因素。屋顶一般由梁架、屋面组成。亭子 的梁柱,一般由柱上搁梁成柱上梁,柱上梁上设置屋面坡度造型 梁,造型梁上设置屋面板或椽的屋面梁所组成。
中式南方亭与北方亭之区别:
中式古典亭亭顶分类:
攒尖顶 角攒:宜于表达向上、 高峻、收聚交汇的意 境 园攒:表达向上之中 兼有灵活、轻巧之感 歇山:宜于表达强化水平 趋势的环境 卷棚:宜用于表达平远的 气势 录顶与开口顶
按材料分:木亭、石亭、草亭、钢架亭、钢筋混泥土亭、塑料亭
亭子屋面主要起防雨、遮阳、挡雪等围护作用,故要求有充分的 防水和隔热性能,常由结构承重层和屋面防水层等层次所组成。 屋面结构层有椽子、屋面板等构建组成;屋面防水层有刚性或柔 性防水层,或瓦等构建。 现代许多亭子较多的采用钢筋混泥土的结构。其基础的埋置深度 一般不应小于500mm。
苏州园林亭子的介绍
苏州园林亭子的介绍亭为休憩、凭眺之处,多半设于池侧、路旁、山上或花木丛中,是园林中的主要风景之一。
其式样和大小,须因地制宜,与环境相协调。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亭子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亭子的介绍一1、方亭苏州园林里方亭的实例很多,但基本上只有两种屋面形式,即攒尖顶与歇山顶。
歇山顶的有著名的沧浪亭,攒尖顶有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怡园的金粟亭等。
苏州园林亭子的介绍二2、长方亭方亭大多为歇山回顶,如拙政园的绣绮亭、雪香云蔚亭。
苏州园林亭子的介绍三3 、六角亭六角亭多为攒尖顶,苏州园林有很多实例,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留园的可亭、怡园的小沧浪亭以及狮子林的湖心亭。
苏州园林亭子的介绍四4、长六角亭平面为长六角形的亭子,在苏州园林中并不多见,有留园的至乐亭、天平山的四仙亭。
长六角亭,其实就是一种组合亭,亭的两边为对称的六角半亭,居中为一段双坡屋面与两边半亭相连,屋面上端设正脊,正脊为花筒脊,其断面与戗角相同,脊的两端设立式纹头。
苏州园林亭子的介绍五5、八角亭八角亭有拙政园的塔影亭、天泉亭(重檐)和西园的湖心亭(重檐)。
苏州园林亭子的介绍六6、长八角亭天平山的御碑亭,平面呈不等边的长八角形,屋面为筒瓦铺设,八角重檐,古朴精美,亭中立有乾隆帝南巡至苏州时,为天平山所题的诗碑,故称御碑亭。
因该亭为安置皇帝的御笔而建,地方官员在建造时不惜工本,所用木构架全是楠木结构,其外围设八根花岗岩石柱。
朝南的五级台阶,居中设有御路,上刻团龙浮雕,其余的七面台阶与侧石,均刻有精美的线条与图案。
因此其屋面的做法也别具匠心,与众不同。
虽说是八角亭,但在其上檐的顶端,却是四角攒尖顶的做法,上部宝顶居高临下,由四条戗脊拱托着,显示出接受四面朝贺的皇家气派,而四条戗脊的下部延伸至金柱处,分别一分为二,化成了八条戗脊,仿佛是象征着八方安定的锦绣河山,这分明又是八角亭的做法。
其中变化,一气呵成,不留痕迹,令人拍案叫绝。
亭的下檐做法与一般的重檐八角亭相同,别无二致,但整座亭子,造型独特,比例得当,在周围枫树林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端庄雄伟,堪称不可多得的亭中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亭的布局与位置
亭的位置极为灵活,几乎到处可用,但又不可随意而设,“宜亭斯亭,宜榭斯榭”(《园冶》),说明在确定亭的位置时,受一定的制约,“适宜”就是选择位置的首要原则。
亭的位置与许多园林因素有关,首先应从园林总体出发,考虑其主次,疏密,静动的关系,人流交通等。
不能将亭看成各自孤立的单体,而是在整体中互相关联的各个节点。
通过视线,园路互相借对等将单体亭联成网络整体;其次,园林中的地貌,水体,植被等自然因素,以及富有特点的人文因素,建筑工程等,都是确定亭位置的重要依据。
因地制宜,相辅相成,充分利用某一特色,构成生动的景观;其三,亭的最基本功能应为:点景,赏景,供游人休息及旅游服务等。
有的亭集诸多功能于一身,但更多的亭在功能上各有侧重。
应从其主要功能出发,确定其位置,以达到最佳的“适宜”效果。
一.园林亭的布局
1.散点均布全园
在园中散点均匀分布,并在必要的地段再做疏密调整。
从亭的休息,功能而言,最宜均布全园,供旅游中驻足休息之需;从景观及各种活动而言,则需在必要地段做疏密调整,以适于点景,赏景之需,且便于容纳更多的人群。
从全园而言,散点分布更便于在视线上互相对应,形成视线网络,控制全园景观。
2.规则式轴线布局
园林布局形式最基本的有:规则式,不规则式以及两者结合的混合式。
规则式布局的主要特点:规整,统一,空间端庄,严谨,中心主轴明确,以有形的轴线控制全园。
亭常作为园林景观的主体,其位置亦随轴线布局而确定,常见的有:在中心主轴或局部主轴上设亭,常作为景观的中心,主体,可连续数亭,层层展开,在对称轴上设亭,以衬托主体,加强主轴的表现。
在交叉轴上设亭成为多向视线的集中交点。
在转折轴上设亭,有明显的引导方向作用。
适用于:皇家园林,寺庙园林,陵园,纪念性园林以及山地园林。
二.园林亭的位置
1.园林入口区的亭
作为全园景观的序幕或醒目的标志。
更有的园林以入口区的景物将园林内外联成一片,相互渗透,游人尚未步入园中已感到园林的所在。
亭常被用于入口区的景观中,作为主体景物或标志性建筑。
入口区亭常置于入口主轴线上,成为入口区的主景;或置于入口主干道的近旁;或置于入口区的广场一端;或与入口的大门建筑联成一体。
2.园林主景区或景区核心位置的亭
园林主景是园林主题构思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园林景观的精髓,是该园的重要标志和特征。
亭作为园林的主体景物常被置于园中的突出位置或景区核心位置上。
如山顶,高埠,水面,湖心,园中的重要轴线以及园中多向视线的交集点,都是主景设亭之地。
3.在最佳赏景,点景位置的亭
亭在园林既是点景的之筑,又是赏景之地,集景观与观景于一身。
故园林中的亭要以其优美的体形以及适应体量与周围环境融成不可分割的整体,相融相适,游人在亭外看亭,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点缀于园林之中,以增景之美;而人们从亭内看园,则面面有景,由亭放射出各向的景观视线。
亭在位置选择上,首先要重视环境因素的选择,应有“因”可借,借此发挥,创造景观;其次要有景可对,才能有景可赏;其三要视线通畅,不论从外看亭或从亭内看景都应具有通畅的视线。
人们赏景方式的不同体现在选择位置中涉及景观视线的组织。
有的亭面对广阔,开敞的空间,或居高临下,适于远眺,尽观江山秀色及园林诸景。
“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有的亭却只有某一特定的视线,特定的角度和高度,才能赏到某一奇景,这种独特的巧对更为难得,如苏州拙政园中从枇杷园看雪香云蔚亭;有的亭则适于近赏院中花木,山石,小泉及观鱼。
注:
亭的位置并非随意而定,是结合视线及景物而构成的视线景观的无形网络上确定的。
4.在引导游览位置上的亭
风景园林中景观序列是按一定的艺术法则展开,讲求序幕,主次,疏密,起伏,高潮等,起承开合有序,且我国园林最忌一览无余,力求含蓄,深邃,欲扬先抑,使游人获得不同的空间艺术感受。
为了让人按照一定路线,景观序列游遍全园,从而顺畅地游赏,需要采取一定的设施,其中亭便是这些措施中的一种。
在规模庞大的自然风景中,其景观较为分散,且连续性差。
景点疏密不均,造成某些区段景观空白。
有的自然风景区中环境复杂,地形起伏,山环水抱,曲折迂回,去向难断,尤其是在数条道路的交汇处,循游道路难以选择。
若前方见有一亭,则迷茫之感顿消。
由于在风景园林中的亭一般具有视线通畅,互相借对的特点,亭穿插点缀在各景区之间,可将分散,杂乱的景点联成有序的整体。
故在风景园林中,按一定的游程距离及景点疏密的差异,在恰当的位置,建以小亭,既可引导游览,又可丰富景观,加强节奏及连续韵律,并可供游人休息。
亭是引导游览中不可缺少的设施之一。
说明:
此类亭往往设置于道路弯折,或有岔路口时,用以指引方向,消除游客迷惑的心理。
弯折较多的道路在游人到达一亭后随即望见上一转折处亭时会增加游览兴趣。
在一些险峻,让人产生恐惧等不适反应的景点设置亭供游人休息,既是休息也是令游人熟悉环境,消除不良心理。
转折处的亭配合点景,赏景之用则更为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