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初中必刷题】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初中必刷题】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初中必刷题】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1.(2024七下·期末)[2023 山东潍坊中考]“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山田枯旱湖田涝,惟此丰凶岁岁均。

”这些诗句描写的是()A.B.C.D.2.(2024七下·期末)[2023广东中考]唐朝洛阳设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尤以南市最盛,“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

这说明,当时洛阳()A.商业贸易繁荣B.城市布局对称C.市民文化兴盛D.政治制度完备3.(2024七下·期末)[2023 湖南长沙期中]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以下关于宋代商业贸易说法正确的是()A.朝廷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B.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C.宋代经商有严格的时间限制D.开封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商业区与居民区分离4.(2024七下·期末)[2023 陕西西安一模]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来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10 多个。

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约有60个,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

这反映宋代()A.产品行销世界B.边界贸易兴旺C.海外贸易发达D.经济重心南移5.(2024七下·期末)明代《南都繁会图》描绘了南京秦淮河两岸风貌,画卷中街市纵横,车水马龙,店铺林立,各式招幌牌匾繁多,如“东西两洋货物俱全”“川广杂货”“万源号通商银铺”等。

这反映当时()A.白银货币化程度提高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多C.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产生最早的商业广告6.(2024七下·期末)[2023 福建福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

柳永词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初中历史古代经济专题教案

初中历史古代经济专题教案

初中历史古代经济专题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古代经济的特点和发展情况,理解古代经济在社会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 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
2. 古代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
3. 古代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理解古代经济的复杂性和发展规律
2. 掌握古代各国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情况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
2. 课堂讨论问题和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用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图片引入古代经济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如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发展情况。

2. 分析古代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比如古埃及的农业经济、古希腊的商业经济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
以乡村经济、手工业生产和贸易活动为例,让学生用课本中的知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
析和讨论,加深对古代经济的理解。

四、综合拓展(10分钟)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设计古代经济的商业路线图或制作古代经济模型,进一步巩固所
学知识。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古代经济的小论文或做相关研究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代经济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一

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一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含义(1)君主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2)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知识梳理战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商鞅变法(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逐步确立,就是通过类似变法完成的)内容之一: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体现了中央集权)战国: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一)秦朝----开始创立君主专制制度1、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①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②中央,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地方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长期沿用。

2、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3、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4、军事上:①北伐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抵御匈奴②统一东南、岭南地区,修灵渠。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①政治上: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的势力②经济上:取消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统一铸五铢钱③思想文化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

兴办太学。

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

(三)隋朝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为巩固对全国统治,开凿大运河(四)唐朝唐太宗(1)吸取隋亡教训(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3)提倡节俭(4)合并州县(5)任用贤才、虚心纳谏(6)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7)发展科举☆(五)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2)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3)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4)八股取士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迁都北京(2)削藩(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厂卫(东厂和锦衣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了的表现。

(二)2014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

(二)2014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与农民
原始社会 河姆渡人 水稻 粟
半坡人
世界最早
开始定居生活
1.生产工具的变迁
石器 青铜器 铁器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 高的根本原因
唐朝农业工具的改进
劳动工具—曲辕犁
灌溉工具——筒车
2.农作物品种的变迁
原始社会 秦汉 唐代 宋代 水稻和粟 后来粟被小麦所取代 蔬菜新品种(西域)、 盛行饮茶 引入占城稻要是礼器、其次兵器、酒器、乐器等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掌握铁器冶炼技术; 此后冶炼规模不断扩大
陶瓷业
半坡人 制造彩陶 青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 商朝 瓷器的国家 唐朝 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 名,著名的唐三彩是艺术的珍品 是瓷器的辉煌时期。江南地区是 宋代 制瓷业的重心,景德镇是著名的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 “瓷都”
5.中国古代农民
农民大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秦的暴政
大泽乡
中国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 “农本”和“以农立国”思想是历 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而其推 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对国家安 定、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纺织业、冶炼业、陶瓷业、造船业
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纸 币“交子”
元代
商业繁荣,大都既是政治中心, 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 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在元世祖时 来华,在《马可· 波罗行记》中描 述了大都的繁荣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繁华的 城市有几十座,但明清统治者,实行闭 关锁国政策,也使得中国在世界上逐渐 落伍,这也是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历 史转折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经济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经济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经济归纳总结
本文将对七年级下册历史经济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中国古代经济
中国古代经济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人们以种植粮食为主要生产活动。

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包括纺织业、冶金业等。

此外,中国古代还出现了一些商业活动,如丝绸之路的开通。

2. 宋朝的经济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宋朝时期,农业生产逐渐改良,使用新的农具和耕作方式。

手工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如制瓷业、造纸业等。

宋朝还实行了双浮动货币制度,促进了经济交流和贸易活动。

3. 明朝的经济
明朝时期,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农业产量大幅增加,手工业
也有长足进步,如造船业、纺织业等。

明代还开展了海外贸易,使
得中国经济与世界各地的贸易更加紧密。

4. 清朝的经济
清朝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问题。

农业继续是基础,但农民收入持续下降。

手工业发展较为缓慢,却出现了银行业的发展。

清朝还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

总之,七年级下册历史经济知识的研究,使我们了解了中国古
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特点。

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经济的重要性和经
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在今后的研究和生活中,我们应当努力研究
和理解经济知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知识点梳理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知识点梳理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知识点梳理专题解析中国古代经济是中国古代史的核心部分,也是中考的重点。

经济史部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频率较高,复习时要加以注意。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其经济形态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建。

手工业只是农业的补充,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发展受到限制,但从唐宋时期开始,商业发展迅速,到宋元时期最为繁荣,而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施行使得商业发展明显受到限制。

在复习时注意:(1)要明确古代经济政策体现的是以农为本的思想。

核心内容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也是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典型就是盛世局面的出现,如汉代(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光武中兴)和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2)明确各个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这部分注意识记各个朝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大运河)、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纺织业、造船业)、商业发展的表现(都市的繁荣、交子)等内容。

这部分有时会结合图片来进行考查。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安史之乱后,完成于南宋时期。

要识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尤其注意表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谚语,如“苏湖熟,天下足”等。

一、古代农业1.战国(1)措施:商鞅变法。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2)农业发展表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2.西汉(1)政策:汉高祖、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A.汉高祖:a.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使其成为平民。

b.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c.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及兵役。

B.汉文帝、汉景帝:a.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b.进一步减轻赋税徭役: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3)农业发展表现:西汉时,通过丝绸之路,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传入中原。

2023中考历史二轮大专题复习02——中国古代经济

2023中考历史二轮大专题复习02——中国古代经济

专题概览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宋朝时期
➢ 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
足”;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
农业
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
棉纺织工具;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
手工业
名的瓷都,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比较出名;广 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发达;
④“开元盛世”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唐玄宗统治,年号“开元”:
✓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 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专题概览
重点详解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考点突破
①新制度的确立; ②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 ③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 ④民族融合的加强; ⑤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 ⑥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商帮的形成
专题概览
考点2: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
①“文景之治”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西汉王朝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税负和徭役;
✓ 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家积 累了大量的钱粮。
➢ 盐铁官营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 价。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

2023年安徽中考二轮复习微专题: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核心素养时代新教学】(部编版)

2023年安徽中考二轮复习微专题: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核心素养时代新教学】(部编版)
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 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
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3)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剃光头在中国宋朝”,美国学者墨 菲认为“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的时代”,任选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谈谈 你的理解。(6分)
A.宋朝时生产力有显著进步
B.唐宋的经济部门仅限于农业
C.唐朝重文轻武致粮食减产
D.宋朝粮食增幅低于人口增长
2.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格局和内部管理已完成由坊市制到厢坊制的转变,商 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这主要是由于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商帮的形成
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作物品种、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 。
(3)高产农作物引进的品种越多,耕地面积就越大,人口数量就越多。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材料三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的词描绘了宋朝大都市的繁华景象。
前期商贸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出现了工商业市镇。商帮开始全国性的活动,且各有特点。如晋商、徽商等。 闭关锁国政策: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故步自封,闭关自守,逐渐 落后, 弊大于利。
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 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试题(1)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试题(1)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试题(1)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选择题1.(2017·怀化中考)春秋时期的政治局⾯是“永乐征伐⾃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省制2.(2017·泰安中考)下图是四⽅古印⽂,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推⾏分封制④秦朝统⼀了⽂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6·聊城中考)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少其⼒。

⼒少则易使以义,国⼩则亡邪⼼。

”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主张的是( )A.派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三州部”C.颁布“推恩令” D.反击匈奴4.(2017·临沂四模)“⾃古男⼈掌朝纲,谁料⼥杰作俊贤。

重拳击碎贪腐吏,⽟⼿托起清廉官。

”赞扬了我国历史上唯⼀的⼥皇帝的政绩。

后世称赞她的统治是( )A.贞观之治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5.(2017·黄⽯中考)2017年是我国恢复⾼考40周年,⾼考制度有利于国家⼈才的选拔。

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明史》⾥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败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能登⼊仕途的现象。

”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A.中央集权制 B.九品中正制C.郡县制 D.科举制6.(2017·青岛中考)《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这⼀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A.扩⼤六部权⼒ B.改⾰丞相制度C.扩⼤地⽅权⼒ D.加强君主专制7.(2016·⽆锡中考)三峡⼯程是当今世界最⼤的⽔利⼯程。

2025年中考历史5年真题汇编复习专题12 中国古代史(大题汇编)(学生版)

2025年中考历史5年真题汇编复习专题12 中国古代史(大题汇编)(学生版)

2025年中考历史5年真题汇编复习 专题12 中国古代史(大题汇编)1.(2024·广东·中考真题)书藏古今,传承文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文物展示了部分承载文字的中国古代书写材料。

材料二 古代书目是指图书分类目录,一个时代书目的多寡,与图书事业的盛衰密切相关。

——摘编自曹之《中国印刷术的起源》材料三 下表是明清时期编撰的部分科技类图书信息。

书名作(译)者简介《天工开物》宋应星全面总结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后传到国外,被译为日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 收录了《本草纲目》未载的多种药物,以及当时传入的西医药资料。

《几何原本》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译自古希腊数学著作,“点”“线”“三角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书写材料的共同局限,以及突破该局限的中国古代重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图书事业兴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科技类图书的新特点。

2.(2021·广东·中考真题)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体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之名,初本专指匈奴,后为北族通称,以其形貌相同,不可无以为别,故以方位冠之。

乌丸、鲜卑之先,称为东胡是也。

其后循是例,施诸西北,则曰西胡,曰西域胡……其居地可以屡迁,俗尚亦易融合,惟形貌之异,卒不可泯,故匈奴、乌丸、鲜卑等,入中国后,胡名遂隐,惟西域人则始终蒙是称焉。

——摘编自吕思勉《读史札记·胡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称“胡”的民族具体有哪些?分析“胡”由北族通称变成仅指西域人的原因。

材料二(2)提取材料二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材料三沙陀族建立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王朝,并未带来严重的种族歧视与压迫,反而历经摸爬滚打促成了各民族的融汇。

恰恰在这一时期之后,所谓“蕃兵胡将”问题,河北、河东地区的“胡化”问题,不再成为纳入士大夫视野的严重问题。

专题02 中国古代经济-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68468)

专题02  中国古代经济-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68468)

专题02 中国古代经济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

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

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材料三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

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郭沫若(1)材料一中《神农教稼图》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3)材料三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说出判断的依据。

“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主要是什么农作物?(4)结合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谈谈你的感受。

2.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是我们了解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毋庸置疑,促成战国手工业商品化的,不只是工商食官制(周朝的官营手工业制度)的瓦解。

战国时期农林牧副渔生产的飞跃发展及其产品的商品化,客观上要求手工业生产也随之迅速发展并使其产品商业化,以适应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战国商品经济的飞跃发展》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与城市经济的发展,都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各诸侯国推行富国政策,对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大批的奴隶获得自由,逐步转变为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小农,周天子地位的下降,对诸侯国的发展束缚缩小,各诸侯国可以扩大城市规模。

(1)材料一的图一和图二均与古代哪个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请选择其中一幅图片说说它在历史上的作用。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

3.经济是政治、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积存在京师的钱有几百万万,穿钱的绳子都朽了,已没有法子把钱数清。

太仓里累年积存的粮溢露在仓外,烂的已不能吃了。

”正是在这样的富厚情况下,西汉朝廷在武帝的时候走上了它的盛世。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常考专题研究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常考专题研究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线索3 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线索4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北方人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关键) ; 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原因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方政权注重农业生产, 重视兴修水利
①秦汉时期, 黄河流域经济发达, 是全国经济重心;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பைடு நூலகம்地区的开发,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 了基础; 过程 ③唐朝中期,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④南宋时,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南方, 特别是东南地区
线索5 总结: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局面的出现; ②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 ③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 ④民族交融的加强; ⑤新制度的确立; ⑥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常考专题研究篇
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线索梳理
·线索1 历朝历代重大经济政策 ·线索2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线索3 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线索4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线索5 总结: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线索1 历朝历代重大经济政策
线索2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是古代中国社会繁荣的基础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地图版
知识网络
·中国地图版
考点梳理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专题感悟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中国历史复习备考 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就 民族关系内容而言,既有刀光剑影,充满了流血的战争, 更有流传千古的民族和谐相处,如和亲、会盟、册封、经 济贸易往来,直接的行政管辖,其中汉唐元时期民族关系 为其经济繁盛奠定了基础。我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海 纳百川,如汉、隋唐、宋朝、元朝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到明清时期由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落伍。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古代政治经济是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古代 政治、经济的发展特征、演变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王 朝更替、兴衰的规律,用以史为鉴、以人为本的现代眼光来 感悟古代政治、经济文明。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的建立到 清朝的2000多年的政治文明来看,国家统一和民族间的和平 相处是主流,分裂是支流。古代历史出现过三次大分裂和四 次大统一时期,真正分裂的时间也不过七、八百年左右。从 朝代来看,秦朝、隋朝虽然短暂,但它们在我国历史上占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汉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时期, 表现为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先后出现了“文景 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到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日渐没落,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也无 法阻止清王朝走向衰亡。
·中国地图版
知识网络
·中国地图版
要点整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专题感悟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 会转化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近代化(现代化)包括 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思想上的民主化、社会法制化及人 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全方位变化的过程。我国近代 化(现代化)的历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1840年至1949 年是第一阶段;1949年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第 二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第三阶段。而我国 近代化(现代化)从开始起步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历经了 曲折发展历程,从近代化的探索到社会主义工业化、民主 法制化是本专题研究和复习的重点。

2020届湖南中考初三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近代前夜的中国 专题练习及答案

2020届湖南中考初三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近代前夜的中国 专题练习及答案

2020届湖南中考初三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中国专题练习1. 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A. 经济重心南移B. 民族交往频繁C. 商品经济活跃D. 皇权高度集中2.明朝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构成,宫城即紫禁城,最为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这一“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所体现出的明朝鲜明时代特点是( )A. 中轴线对称的均衡布局B. 以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为特征C.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 布局严整、金碧辉煌、气象万千3. 长城是古代人类文明的一大奇迹,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和充满凝聚力的象征。

明长城的起止点是()A. 东到辽东,西到临洮B. 东到黄海,西到甘肃C. 东到鸭绿江,西起嘉峪关D. 东临太平洋,西至葱岭4. 我国医药学的珍贵遗产,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A.《伤寒杂病论》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千金方》5.《农政全书》是一部中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

对今天的农业生产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其作者是()A.贾思勰B. 李时珍C. 宋应星D. 徐光启6.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撰写明朝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请你给他们推荐一部相关的古代名著作为参考资料()A.《三国演义》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水经注》7. 明清两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承古萌新,是这一历史时期文化的特点。

明清时期出现三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三部著作共同特点的是()A. 都代表了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成就B. 都是在传统医药、农业和手工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C. 都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发扬,没有出现突破性的成就D. 都有对西方先进科技成果的介绍和总结8. 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

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

最全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22个专题汇总(全国通用版)

最全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22个专题汇总(全国通用版)

最全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目录1、中国古代经济史2、中国古代政治史3、古代民族关系、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新疆和台湾的联系和管辖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5、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6、近代化的探索7、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历次的重要会议8、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改革9、中国外交的风雨和彩虹中日关系中美关系10、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科技革命11、中外史上的著名改革和思想解放运动12、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13、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及科技成就14、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发展变化15、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6、国际组织类17、中国近现代人物和民族精神18、和谐世界、和谐中国19、中考历史认识类问题分篇归类20、中国古代史人物21、世界史人物22、中外关联中国古代经济史一、工具革新①铁农具: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②牛耕技术:我国最晚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史上上的一次革命。

西汉的耕犁安装了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作用: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③耧车:西汉发明的新型播种工具—耧车,大大提高了播种技术。

④筒车:唐朝创制的灌溉工具-----筒车。

⑤曲辕犁:唐朝改进梨的构造,制成曲辕犁。

二、水利工程①都江堰:秦国李冰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

②灵渠:秦始皇统一岭南地区后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作用: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隋朝大运河:(七下P4)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605年皇帝:隋炀帝中心:洛阳(在今河南洛阳)南北起止点:北达涿郡(在今北京),南至余杭(在今浙江杭州)四段名称位置: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三、作物引进①占城稻:北宋初年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 西汉:丝绸之路 路 海上丝绸之路
陆路为主
唐代:海路并重
宋代、明代都是海陆为重
秦朝: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巩固统一,经济 上统一货币,以秦国的 圆形方孔半两钱 作为
货 标准货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
经济的交流。
西汉:汉武帝时将地方的 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 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五铢钱 。

北宋: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出现 交子 ,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作用:纸币的产生 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原 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统治者调 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③人民 的辛勤劳动 ④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
中外交往的加强等。
经济重心转移(过程、原因、史实)
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晋南北朝,江南得 到开发,为经济中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过 第二阶段:唐朝中晚期开始到五代时期,经济重 程 心开始并逐渐南移。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南朝时的 建康 (今南京) ,人口众多,是当时 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唐朝都城 长安 规模宏伟,布局严谨对称,商业繁 荣,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城 市
北宋的 开封 、南宋的 临安 、元朝的 大都 ,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明清时期, 北京 和 南京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 徽商等。
商帮
C.商品经济发展 D.文化艺术辉煌
5.“大街小巷叫买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
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
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
( B) A.秦朝咸阳城
B.北宋汴京城
C.清朝北京城
D.元朝大都城
6.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大发展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现象的是( )
(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褥,土覆(农
具)淡食”。对此恰当的解释是 ( A.战乱不息,破坏社会经济
)C
B.土地兼并,导致民生困苦
C.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
D.重农抑商,违背历史潮流
专题训练
4.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开始出现“交子”。这一
情况折射出的社会现象是( C)
A.对外交往频繁
B.造纸技术先进
A. 贞观之治 B. 开皇之治 C. 开元盛世 D. 文景之治
8. 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 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 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纺 饰精美冠于全国。
②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 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 ③明代棉纺织业由男方推向北方;苏州 是丝织中心。
织 ④清朝,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出
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 萌芽。
青铜器
冶 铸
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 礼器 征;
成为身份地位的象
铸造技术采用 “泥范铸造法”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④
9.《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材 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
A. 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 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C. 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D. 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10.据南朝《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 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 帛之饶,覆衣天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 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 南方社会较为稳 定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北方人民南迁带来 先进技术
,比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
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出现 早市和夜市 , 形成新的商业区 草市 等。
盛世局面(盛世、表现、原因)
汉朝: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盛 隋朝: “开皇之治” 世 唐朝: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清朝: “康乾盛世”
表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化 现 昌盛,人口增加。
①汉代:统治者担心农业生产受到影响,采取 抑商政策。

②唐代:唐政府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各国
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宋代: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
政 立 市舶司 ,加以管理。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广州、泉州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海上贸易 最远达阿拉伯 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④清代: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 政策,压 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并实行“闭关锁国” 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战国时期秦国:前356年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经济 内容有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重 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西汉:实行 重农抑商 政策。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 教训,减轻农民的负担,注重农业生产。文帝、景帝
政 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
策 唐代: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
手工业:北宋时南方丝织业有很大发展,蜀地丝织品“号为冠 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南宋 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景德镇成为瓷都。
宋代南方商业尤为发达。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成为 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国家财政收入依靠南方。“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作 ②北宋初年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优良品

种 占城稻 ,在江南地区推广。 ③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从西域引进
引 核桃,葡萄,石榴,苜蓿 等植物。

④明代从国外引进原产于美洲的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等髙产粮
食作物,清代不断推广种植
⑤清朝时,棉花、甘蔗、药材、茶叶 等经济作 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A.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 B.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 C.西周出现的青铜文明高度发达 D.手工业实现了器物标准化生产
专题训练
2.中国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其中,
能充分展示商周灿烂辉煌文明的手工业成就是
( C)
A.白瓷制造技术
B.棉纺织技术
C.青铜铸造技术
D.青瓷制造技术
3.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结果“盐、铁贾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复习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盛世局面
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原始农业的产生
时 间
距今10000年左右
地 点
中国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
标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 志 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农业:生产工具、水利工程、农作物、 农学著作、农业政策
工 ①原始农耕时代,普遍使用 磨制石器 ,河姆渡居
第三阶段:从北宋末年到南宋时,经济重心继续 南移。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
原 因
北民南迁,给男方带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 和技术。
南方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
用史实证明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 最后完成。
农业方面:宋朝引进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太湖流域成为重 要粮仓。“苏湖熟,天下足”。棉花种植业推广到长江流域。
①出现了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②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⑤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 贸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7.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 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 实”描绘的是( )
小结
古代 近代
现代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资本主义入侵
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资本主义因素得到一 定的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
计划经济体制
改 革 开 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专题训练
1.据考证,西周至春秋早期,一些相距甚远的诸 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 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 ( A)
的赋税劳役。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的政策。
启示:统治者在制定农业政策时,应 注意: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①北朝农学家贾思勰著有 《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业著作。 农 学 ②:明末科学家徐光启著有 《农政全书》 , 著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作 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①战国时期,秦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人称“天府之国”。
利 ②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岭南地区后修 灵渠 ,
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作用:为中原
工 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
件。
程 ③隋朝时,隋炀帝开通 大运河 ,促进南北经
济文化交流
①在原始农耕时代,河姆渡人种 水稻 ,半坡人 种 粟 ,中国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种植水稻和 粟的国家之一。
手工技术(陶瓷、纺织、冶铸等)
①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 青瓷 、

邢窑 白瓷 和闻名中外的 唐三彩 。 ②宋代是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汝窑,
官窑,钧窑,哥窑,定窑)。北宋兴起的
景德镇 是著名的瓷都。
瓷 ③明代 景德镇 是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
畅销海内外。
①唐朝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 水平最高,其中 蜀锦 以色彩艳丽、纹
具 民使用 骨耜;
革 ②夏商周时期使用 青铜农具
新 ( 最
③春秋出现,战国推广使用的 铁农具和牛耕技术 , 是这一时期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使土地利用率 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主 要
④西汉发明的新型播种工具 耧车,大大提高了播 种技术。
) ⑤唐朝创制的灌溉工具 筒车 。唐朝改进犁的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