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5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5篇)安塞腰鼓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二、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三、教学设想: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
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
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
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四、教学方法:1、诵读2、想象3、研讨五、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看美景——(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请学生谈一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陕西省安塞县地方民间舞。
此舞融汇了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具有地方特色和民间风味。
歌曲朗朗上口,编排灵活多变,动作简单易学,是一支很适合学生学习的舞蹈。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学习安塞腰鼓的基本动作和舞序;•掌握安塞腰鼓的舞蹈技巧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表现能力和协同合作精神;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舞蹈的韵律和情感表现;•能够熟练掌握舞蹈动作和舞蹈步骤;•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舞蹈风格和舞蹈感觉。
3.情感目标:•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能力;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先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舞蹈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大致了解这支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然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安塞腰鼓》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基本舞步讲解(15分钟)老师讲解《安塞腰鼓》的基本舞步。
包括:站姿、行进、抬腿、侧步、弹腿、颠脚、和弦步、转弯等基本舞步。
老师要反复演示,并鼓励学生跟着自己的节奏,逐步掌握基本舞步。
3.动作串讲解(20分钟)老师将几个基本舞步组合起来演示给学生看,组成一个简单的动作串,并让学生模仿。
因为这个舞蹈节奏感比较强,老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把舞步和节奏融合在一起,使动作更加优美。
4.小组训练(20分钟)老师将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分别排练几个小节的舞蹈,并互相交流分享。
老师要不断走动到每个小组,检查学生的节奏和动作是否准确,并给予及时指导和纠正。
5.整体排练(20分钟)将各小组的舞蹈进行整合,让学生回归到大家庭中进行集体排练。
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统筹和指导,以确保整体配合,强调团队合作和培养集体荣誉感。
6.舞蹈表演(15分钟)在排练结束后,让学生穿上舞蹈服装,展示他们的表演。
并不断指出他们在表演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加以指导。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
通过学生和教师填写评价量表 ,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进行
自我评价。
反馈机制
及时反馈
教师应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 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学
习和进步。
建设性反馈
教师给出的反馈应具有建设性,旨在帮助 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找到改进的方法,
而不是简单地评价学生的表现。
定期反馈
拓展四
了解安塞腰鼓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 传承情况,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 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THANKS
感谢观看
《安塞腰鼓》教案设 计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学生学情分析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课后作业与拓展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 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02
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 内涵。
能力目标
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 资源,展示安塞腰鼓的表演场景 、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增强学 生的感官体验。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安塞腰鼓的表 演活动,亲身体验其独特的艺术 魅力,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 认识。
04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
知识储备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 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 和分析文本内容。
指导学生
评估与反馈
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实践,培养他 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课堂测试、小组报告、口头反馈等方 式,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他们提 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与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与反思《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感受本文所抒发的生命律动的激情,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品读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3、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
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品味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方法:多种形式朗读法、妙点揣摩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设计: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2、朗读课文,整体感悟3、精读一段,自由感受4、品读赏析,美点寻踪5、延伸拓展,扩大视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语设计:安塞位于黄土高原上,厚重的土地,养育了朴实豪放的陕北人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上的绝活,它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下面请学生欣赏图片,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以用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语。
(课件展示)二、教学新课:第一个教学板块:朗读课文,整体感悟(活动目的——整体感悟)1、先请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由阅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2、下面进入第一个板块的学习:老师对课文进行了剪辑,构成了一篇朗读材料,先请学生熟悉内容,再请学生进行朗读表演。
教师朗读指导:(课件展示)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然后是读准节奏,以后还要注意语音的轻重,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感情基调:读出激越、昂扬、饱满的感情。
《安塞腰鼓》朗读材料(课件展示)(男领)看——(女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合众)好一个安塞腰鼓!(男女领)百十个斜背响声的后生,如百十个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男合)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女合)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男合)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女合)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合众)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男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合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女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合众)也是隆隆,隆隆,隆隆(女合)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男合)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得匆匆变化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男女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麽一股劲!(合众)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男女领)好一个黄土高原!(众四部轮读)好一个安塞腰鼓!教师示范: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材料注意:用重音来表现力量,用连贯的语气去读排比句,要用语音轻重能表现出抑扬顿挫。
2024最新-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8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安塞腰鼓》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敬业的小编小鱼儿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学设计8篇,欢迎参考阅读。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的1、学习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及其在本文中的作用。
二、课型设计:品读课三、预习要求1、落实字词,会读会写。
2、上网了解作者和安塞腰鼓的情况。
四、教学设想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成都的现代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
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2、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
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五、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朗读、感知(一)知内容。
1、放录像。
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
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
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谈观感。
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①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
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评一致性教案
-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如安塞腰鼓的节奏、气势等,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理解。
-在分析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如“鼓点如暴雨,敲击着大地”,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领悟比喻的巧妙运用。
2.教学难点
-民俗文化内涵的体会: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这需要学生对当地风土人情有一定了解。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安塞腰鼓》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对汉语语言美的感知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增强语言表现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如民俗文化内涵的理解,我会通过视频资料和具体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安塞腰鼓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安塞腰鼓的节奏特点、表演意义等。
-修辞手法的分析:课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需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通过分析课文,使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对文学美的感知能力。
举例解释:
-在学习“扭捏”一词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其含义,并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加深记忆。
《安塞腰鼓》优质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4-01-03
CONTENTS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策略与手段 • 学生情况分析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体 会文章情感。 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 内涵。 学习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 方式。
价值。
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 括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了解学 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课堂氛围
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促进 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教学方法优化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 、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 解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和特点。
学习习惯
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认真听讲,但仍有部分学生 需要加强注意力集中的训练。
学生兴趣
音乐与文学的结合
学生对音乐和文学都比较感兴趣,对 于将两者结合的《安塞腰鼓》课文具 有较高的兴趣。
实践活动
学生更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如 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可以增强学 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学生需求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小组讨 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 文章内容。
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将 《安塞腰鼓》与其他相关 文章进行比较,加深对文 章的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 、展示等方式,积极参与 课堂活动,提高自主学习 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和独 特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 的热爱和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学 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 和鉴赏能力。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14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14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14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课《安塞腰鼓》。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
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
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
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交错出现,一个接一个,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排比句、感叹句对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的作用。
(2)感受本文所抒发的生命律动的****。
(3)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训练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气势。
(5)培养捕捉关键语句的能力,锻炼理解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多媒体演示法、审美欣赏法、多种形式朗读法等。
3、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1)朗读品味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感悟用语言表现声音的艺术美,感受音乐壮美的一面,领悟生命力量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评一致性备课教案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评一致性备课教案教材分析《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文章,也是一篇自读课文。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民俗风情”,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安塞腰鼓》是一篇新时期的经典抒情散文,它写陕北高原,写高原腰鼓,写打腰鼓的人,展示高原的民俗民风,以及高原人奔放雄健的精神气质。
文章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人们生活艰苦,但是这里的人们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反倒是具有奇伟磅礴的能量。
《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散文,又像一首抒情诗,文章运用大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且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包括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真实描写和想象描写,表现了西北汉子挣脱保守,冲破落后,撞开一切阻碍安塞发展的那股劲。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西北高原的风土人情,并进一步体会西北人蓬勃的生命力。
课程标准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学情分析已知:学生已经接触过多种抒情散文,且熟悉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提升:本文重点感受铿锵有力且富有节奏性的语言,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面对重难点的突破,主要采取多种方式朗读,老师结合具体例子点拨和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为主。
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识记,能正确读写“瞳仁、晦暗、束缚、羁绊、闭塞、磅礴、辐射、渺远”等字,理解并识记“大彻大悟、叹为观止、戛然而止”等词的意思。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能读出文中高亢、热烈的情调,想象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西北人形象。
3.通过品析具体语句,体会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效果。
《安塞腰鼓》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安塞腰鼓》优秀的教学设计《安塞腰鼓》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塞腰鼓》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安塞腰鼓》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知识目标: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
3.能力目标: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完成简单有一定内涵的场面描写。
教学手段多媒体powerpoint工作环境暴风影音工作组件教学步骤(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进入上课时间。
一、导入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
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
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二、教师板书课题三、师:请大家把课本打到123页,快速浏览文章,自己解决生字词。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小声读一下。
(过程2~3分钟)四、结束浏览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张安塞腰鼓表演图片(3~4张),请大家看一下这与文中描述是否一致。
(教师对图片做简单讲解,图片选用比较有张力、有气势的)五、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本文记述了一个的过程,描述了一个的场面。
注意,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请大家思考一下。
(明确:安塞腰鼓表演)六、既然是过程,那么当然就又先后,文章以表演安塞腰鼓为主体,那么就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
《安塞腰鼓》优秀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优秀教学设计《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一篇充满着诗意美的散文。
作者通过宏大的场面、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激越的鼓点、反复的咏叹、尽情的赞颂,来表现对生命的诗意理解,对时代的审美感受,对民族家乡的真挚热爱。
这种腰鼓是陕西地区所特有的,具有浓烈的乡土风味。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这一民族艺术奇葩,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2、学生分析本课我要教学的对象是生活在南方城镇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没有见过腰鼓表演。
所以仅仅通过文字让学生感悟这种民族艺术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很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将图片、音频、视频等引进课堂,让遥远的安塞腰鼓真正走进了课堂,让学生能有情境体会。
3、环境分析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本课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一书、一板、一粉笔”较为枯燥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将美妙的音乐、动人的画面、逼真的场景一一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并进而创造美。
4、教师分析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无论是CAJ教学,CAL助学,或是ITTC教学,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学科教师应具有以下素质:理念上要先进;意识上要重视,还要有一定的技术掌握。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安塞腰鼓这一民族艺术奇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学习__通过生动描写来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通过网上自主学习,收集、整合相关信息。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品读中感受生命与力量的美,激发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进而达到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朗读品味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安塞腰鼓》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教案
《安塞腰鼓》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教案教材分析《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文章,也是一篇自读课文。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民俗风情”,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安塞腰鼓》是一篇新时期的经典抒情散文,它写陕北高原,写高原腰鼓,写打腰鼓的人,展示高原的民俗民风,以及高原人奔放雄健的精神气质。
文章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人们生活艰苦,但是这里的人们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反倒是具有奇伟磅礴的能量。
《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散文,又像一首抒情诗,文章运用大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且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包括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真实描写和想象描写,表现了西北汉子挣脱保守,冲破落后,撞开一切阻碍安塞发展的那股劲。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西北高原的风土人情,并进一步体会西北人蓬勃的生命力。
课程标准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学情分析已知:学生已经接触过多种抒情散文,且熟悉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提升:本文重点感受铿锵有力且富有节奏性的语言,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面对重难点的突破,主要采取多种方式朗读,老师结合具体例子点拨和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为主。
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识记,能正确读写“瞳仁、晦暗、束缚、羁绊、闭塞、磅礴、辐射、渺远”等字,理解并识记“大彻大悟、叹为观止、戛然而止”等词的意思。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能读出文中高亢、热烈的情调,想象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西北人形象。
(重点)3.通过品析具体语句,体会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效果。
《安塞腰鼓》评课稿
《安塞腰鼓》评课稿《安塞腰鼓》这节课,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和悠久历史,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师生互动积极,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确保了教学方向和效果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丰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除了安塞腰鼓的基本知识外,还包括了相关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拓展知识。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安塞腰鼓的各个方面,提高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三、教学方法多样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小组合作、互动问答等。
这些方法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特别是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完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呈现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从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到文化内涵,再到艺术特点,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层次分明。
这种完整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五、学生参与度高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小组合作、互动问答等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思维活跃,显示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六、教师素养良好教师在教学中展现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她不仅对安塞腰鼓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还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同时,教师还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亲切的态度和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效果显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安塞腰鼓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协作探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12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3、安塞腰鼓(教学评一致性教案)
3、全文中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的句子:“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反复四次。“好”包含着什么?或者说作者想要歌颂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点拨
六、类比辨析
品文赏句,感受地域风情
品读《端午日》,说说湘西茶峒端午节的风俗,并在文中圈画出体现地域特色的方言或地名。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归纳
关系建构:学生读过一些描写民俗风情的文章,能感受不同的地域特色。
资源挖掘: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已学习散文,能从标题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在电视上看过腰鼓表演,能感受到腰鼓的磅礴气势。
3.了解端午节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难点:理解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突破措施: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教师适时点拨。
教学准备
课本、图书、教师用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活动一: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结构图
打鼓前1-4:
打鼓中5-27:
打鼓后26-30:
活动二:找出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活动三:归纳文章主题
作者通过安塞腰鼓想要表达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
五、品味语言
四、含英咀华赏美点
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朗读并赏析;找出文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排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评一体教学设计模板课题:《安塞腰鼓》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5)精读的评价。
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
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在知识积累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圈点勾画、朗读、默读等阅读训练方法,也已学习过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语言,学生欠缺的是设身处地体会人物情感,在对环境描写的理解中体会人物心理的能力。
经过一年多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现等思想顾虑,但又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以教学评价反推活动设计,继而考察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学情的匹配度。
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学生活动设计,努力让全部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更多展示机会,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民俗风情”,选编了《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四篇课文。
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从中能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种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安塞腰鼓》是一篇自读课文,要引导学生自主研读。
文中,刘成章先生大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在描摹声音、舞姿的基础上,激情满怀的赞颂腰鼓表演者的气质和伟力,赞颂黄土高原世世代代人民群众不屈追求和奋力拼搏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容易理解,但不强求所有学生理解,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文章的气势。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修辞美;3.品读课文,体味安塞腰鼓表演中蕴含的生命气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修辞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难点:感受安塞腰鼓的内在精神,体味安塞腰鼓表演中蕴含的生命气息。
【课时安排】二课时【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初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情感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针对目标2再读,品一品写鼓的语言(修辞、反义词、短句和动词的连用、用词精妙、氛围的变换动静结合的写法、联想)。
3.针对目标3三读,悟一悟鼓声中的精气神。
【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显黄土高原的图片)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是黄帝轩辕氏书写华夏民族第一部史诗的地方,这里的子民自古以来就在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在数千年的抗争史上,产生了许多展现着西部粗犷,豪放的民风民俗的艺术形式。
今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将随着刘成章先生的生花妙笔踏上这片黄土,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黄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讲述2009年10月1日“千人安塞腰鼓队舞过天安门”的故事,初步了解“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的威武与雄壮!二:展示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修辞美;3.品读课文,体味安塞腰鼓表演中蕴含的生命气息。
三:整体感知初读,感受一下腰鼓的气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用“好一个______ 的安塞腰鼓!”来表达你对安塞腰鼓的初步感受。
(读的形式多样:自读、合作互读、齐读、伴读等)(气势磅礴、雄浑壮阔、铿锵激越、朴实热烈、惊心动魄等)【评价要点】能认真、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依据提供的问题,边读书边思考,并抓住要点,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回答问题。
板块四:语言品析再读,品一品写鼓的语言:安塞腰鼓素以粗犷豪放、刚健雄浑著称。
为展现其力量之美,文章极力铺陈,写得汪洋恣肆,慷慨激昂。
文章句式丰富多样,短句急促有力,长句酣畅淋漓,句式的使用紧密配合氛围的变化;大量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让充满激情的语言相互碰撞、应和,汇成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一连串动词的使用,令人仿佛置身于沸腾的群舞中,应接不暇。
请勾画出相应的语段,反复朗读并赏析。
下面请大家带着自己的阅读体会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
1.交流批注,选择最有味道的一处进行讨论并修改完善。
展示要求:(1)一人或多人合作朗读语句(2)小组发言人分享讨论结果(3)其他小组补充或质疑(师生互动交流,在交流中注意朗读的指导,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展示预设:(一)修辞:排比、比喻(1)句内排比型:例一:“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是句内排比。
三个“了”之间层层递进,要读出越来越“狠”的语气。
例二: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2)句间排比型:例一:“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这是句间排比,排比中又含有比喻,句式整齐工整,要读出明快的节奏。
例二:“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是句间排比,要读出雄浑气势和强盛力量!(3)段间排比型:“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段间排比。
三个“使人想起”层层推进,如同一个个念头在人脑海中闪过,要读出此起彼伏的交错感。
明确:排比的作用:较好地渲染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磅礴气势,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大量使用了排比的修辞,读来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请你从文中找出其他的排比句,用你最喜欢的方式不拘一格的读——齐读、分角色读、演读、拍着桌子读、跺着脚读、捶胸顿足的读……2.比喻:例一: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后生比作石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后生们年轻奋发向上的生命力,突出了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
例二: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比喻和排比,把腰鼓表演比做像骤雨、像旋风、像乱蛙、像火花、像斗虎,让我们感受到鼓点的急促、身形的变换、舞步的活跃、目光的闪射、舞姿的强健,让我们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热烈。
(二)短句和动词的连用好一个安塞腰鼓!愈捶愈烈!痛苦和快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这个语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了短句,连用“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等一系列动词,一词一句。
这样的短句子,我们怎么处理比较好呢,在速度上,轻重处理上,节奏上,请你试着读一读,处理一下!(明确:快但也不能快的淹没了他要表达的意思、果断、顿开)能不能简单的说明理由,换一种读法,哪种处理更好一些(生单独读,生比较读,生齐读)。
有两个词语的处理,似乎要拖长一些(茫茫一片),为什么?体现安塞腰鼓的壮阔雄浑、无所不在,让你的听觉和视觉无处躲藏的那么一种力量!句子虽然简短却非常有力,简单却不影响他内容的表达。
短句的使用让你来不及思索,安塞腰鼓已经用它激越的鼓点和排山倒海的力量让你应接不暇了。
短句又是一个感叹句,这样的句式给你什么感觉?(坚定、果断,感情能得到更强烈的抒发)这就是句式的变幻在传情达意上的作用。
多用短词短句,简洁有力,清脆响亮;短句也可有利于增强气势抒发感情。
刘成章写这一壮阔场面其实就是在赞美安塞腰鼓的力量。
【评价要点】小组合作有成效,都能与其他人分享读书成果并倾听他人见解。
展示参与度高。
对展示的语句朗读到位,品析能有自己的个性解读。
板块五:体悟升华悟一悟鼓声中的精气神:作者用这么铺排的语言来描绘安塞腰鼓,隆隆的鼓声、呼呼的舞姿,你认为作者仅仅是在写安塞腰鼓吗?(还赞颂了这片黄土地和黄土地上的人)赞美了人的什么?(不屈不挠的、勤劳乐观的、向上洒脱、奔放豪迈的精神——板书)陕北是刘成章的生身热土,生于斯,长于斯,恋于斯,作家对故土陕北爱得深沉恳挚。
早在80年代,他在《我的三秦》散文中这样吟唱道:课件出示:(背景资料)“我爱我们的这一片土地。
在这儿,一棵小草的萌动,一粒石子的滚落,都会触发我的诗情。
”“我希冀我的心,从三秦的每座峰峦、每条河流、每棵树梢上亲昵地擦过,哪怕擦出血来,我都不喊一声,因为这对于我,是最愉悦、最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到了90年代末,他仍不改初衷,在《羊的絮语》中说:“我出生在陕北,我眷恋着那块土地,我是羊———散文是我的歌。
”刘成章立誓,要长时间地写陕北,要把陕北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统统挖掘在世人面前。
他要找到他感情的载体,于是,他把对这片土地的炽烈的情感都倾泻在了安塞腰鼓上!(插入国庆60周年的视频)这腰鼓不仅振奋了安塞人,更振奋了国人,振奋了世界,请看——只要生命不息,就搏击不止。
安塞人用生命的热情和喷涌的力量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一粒种子,即便落入贫瘠的土地,也要努力绽放出生命之花,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上,安塞人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生命,绽放激情,创造文明,读——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评价要点】能联系背景资料,用自己的话谈出对文章情感主旨的理解板块六:推荐阅读散文《黄土情》《羊想云彩》《转九曲》附:板书设计【预期效果】或【教学反思】本单元主题是“民俗风情”,安塞腰鼓是极具陕北特色的音乐舞蹈形式,学习中学生能够思绪飞扬,激情被点燃,本课才算成功。
对照生态课堂的要求,本课中教学目标预期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有差别,师生之间个性化阅读体验的交流落实得不够理想。
教师的评点由于是即兴的,不见得准确、全面、到位,也应适当让学生参与评价,进行生生间互评,从总体上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