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85a83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7.png)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不同音乐作品,初步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建立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与自信。
2.通过对不同作品的赏析、聆听,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3.聆听三首不同作品,感受音乐形式要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以及音乐形式要素。
【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对艺术作品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谈话式导入并提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自立从学礼仪开始;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今天跟随老师一起来鉴赏音乐,学会聆听音乐。
(二)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三首不同音乐作品,并提问三首不同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草原放牧》音乐情绪是活泼天真地;《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情绪是悲观的;《长江之歌》情绪是亲切、热烈地。
2.教师再一次播放三首作品,并提问音乐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草原放牧》属于琵琶独奏;《第六(悲怆》交响曲》属于西洋器乐;《长江之歌》属于合唱。
(三)探究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教材第八页并且一起回顾之前音乐知识。
教师总结: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②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③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要素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2.教师出示节奏、力度、速度不同符号,并提问特点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力度是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是音乐进行中节拍的快慢程度。
3.教师分别播放《草原放牧》与《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主题,并提问学生两首作品的第一主题旋律特点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草原放牧》作品旋律明朗欢快;《第六(悲怆)交响曲》旋律沉郁、凄凉。
高中音乐_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5e1dc33bb4cf7ec4bfed0cf.png)
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为什么?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喜好为基础,以“好听”为主线,引出本课。
二、音乐形式要素构成的音响外层1、关注音乐要素。
师:音乐好听在哪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分享对“好听”的理解。
2、音乐外围音响的重要印象—音质。
对比聆听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感受不同音质的表现。
从声音的产生说起,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关注不同频率声音构成的音乐品质。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选择聆听高品质音响的音乐。
3、最重要的形式要素—旋律。
(1)聆听音乐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出音乐中最重要的形式要素—旋律,理解并学习旋律的概念。
(2)聆听三段音乐,感受旋律的主要进行方向走向,分析旋律走向产生的不同音乐情绪。
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上行)歌曲《小白菜》(下行)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平行)设计意图:体验基本的旋律走向,并感悟不同的音乐情绪。
4,、音乐的骨架—节奏。
(1)师:将旋律中高低起伏的乐音去掉,还剩下什么?引出节奏定义,关注节奏中的两个关键词:长短和强弱。
(2)由简单的儿歌入手,尝试拍打出《上学歌》的节奏。
设计意图:聆听体验,通过浅显儿歌的节奏分析与配合演奏,加深对独立于旋律之外的节奏的认识,并感受节奏的长短和强弱。
(3)歌词创编节奏将生活化的语言,编创出节奏,“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在没有经过讨论的情况下,播放两拍子的鼓点伴奏,学生创编节奏;同样的词,将两拍子换成三拍子,再次播放三拍子鼓点伴奏,学生尝试创编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的创编,加深节奏的体验和认识,并能为简单的歌词创编节奏,以此为引导,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相互配合,“玩转”节奏。
5、速度、力度的感受与学习。
(1)聆听歌曲《卡林卡》,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分析影响乐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引出速度和力度。
(2)学生根据对定义的理解,用击掌表现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设计意图:旋律形成后,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对音乐的影响极大,通过聆听音乐及师生的游戏,感受两个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音乐与人生教案
![音乐与人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b3b6e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4.png)
音乐与人生教案【教案】音乐与人生一、教学目标1. 理解音乐与人生的紧密联系,懂得音乐对人生的影响。
2.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3. 启发学生思考音乐如何塑造人的个性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点1. 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2. 音乐对人生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音乐如何塑造人的个性和情感。
2. 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音乐视频片段、音乐欣赏材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 通过放一段美妙的音乐,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
2. 引导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感受,了解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3. 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Step 2 分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看音乐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图像和声音感受音乐的力量和情感表达。
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与人生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举例说明。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也是音乐的一部分,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Step 3 音乐对人生的影响(30分钟)1. 教师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比如快乐、悲伤、舒缓、激昂等,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对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影响。
并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2. 让学生想象自己在不同的场景下听到不同类型的音乐时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如何通过情感表达和情绪引导,影响人的心灵和行为?Step 4 音乐对人生的塑造(30分钟)1. 引导学生观看一些音乐人的纪录片或演唱会片段,了解音乐人是如何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2.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人个性塑造和情感宣泄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解释为什么这首音乐对他们有如此的吸引力,他们如何感受到音乐人的个性和情感表达。
Step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教师总结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强调音乐对人生的影响。
人音版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3f82ad6529647d2728525e.png)
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基本思路]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
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
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
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教学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相互认识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
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
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谈话导入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引起注意和思考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1、集体读导言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
“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高中音乐_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5f440e6f46527d3240ce0a9.png)
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授课人:教学年级:高一教学时间:40分钟设计意图: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我们总是感觉到学生的鉴赏水平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知半解。
这堂以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重点的课程,把看似复杂的音乐简单化,让学生不会再认为音乐是不可琢磨的,为后面的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基本要素对音乐构成及功能的作用,能主动探索音乐基本要素的概念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能在聆听与感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体验音乐要素所带来的丰富的表现力;通过感受音强的拍手小游戏、打节奏等方式的师生互动环节,激发学生音乐探究的兴趣,通过共同协调合作,感受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感受音乐与人生的紧密联系,感受音乐折射人生、反映社会的独特艺术魅力;通过贴近学生实际及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要素在表情达意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便学生今后更好的体验音乐、感悟人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方法:对比、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问好导入同学们,欢迎走进音乐的艺术殿堂。
师设问:“大家喜欢音乐吗?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生:各抒己见师:大家都有自己喜爱的音乐类型,音乐是人类历史上古老的艺术形式,仔细留意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音乐的节奏时常振动着我们的耳鼓:音乐的旋律时常拨动着我们的心弦,音乐是如何把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融进了一个个音符之中,把我们的情感世界融入到一次次的震撼之中的呢?聆听音乐,思考这些音乐的作用?。
音乐(1)《喜洋洋》音乐(2)《婚礼进行曲》音乐(3)《运动员进行曲》音乐(4)《最炫民族风》生聆听回答贝多芬说: “音乐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启示”。
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是希腊人说的“数的和谐”,音乐带领我们直达宇宙的最后结构,生命之盛衰枯荣,人生之风云际会,无不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得到生动的暗示。
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说课稿
![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704d3f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a.png)
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说课稿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以及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
①《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2.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思想情绪,感受音乐的形式要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②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3.教学重点、难点:①通过欣赏作品和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艺术作用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的音频,配合草原风光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最后我来总结“腾格尔把大草原,他的家乡比喻成天堂,可见他对大草原的热爱,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个发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特别,是用琵琶来讲述的”③完整聆听《草原放牧》之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db40833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1.png)
《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观点和分类方式。
2. 理解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理解音乐在人生中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音乐中体验人生,培养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分类方式、欣赏方法和人生与音乐的干系等内容。
2. 准备相关音乐CD,供学生欣赏。
3. 安排教室讨论和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准备评判表,用于课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类型的音乐,然后通过课件展示该音乐所属类型的图片或视频。
通过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欲望。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音乐世界,产生学习动机,调动学习兴趣。
2. 教师简单介绍音乐类型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不同类型和风格,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课教学1. 音乐与人生干系介绍(1)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音乐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2)教师结合自身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观念,明确音乐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3)教室互动:学生分享自身与音乐的故事,增强情感交流。
2. 不同音乐类型的特点及表现形式(1)播放不同类型音乐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音乐的特点。
(2)结合课件展示,教师介绍不同类型音乐的风格、表现形式等基本知识。
(3)教室互动:学生讨论不同类型音乐的优缺点,增强对音乐类型的认知。
3. 教学方法与技巧介绍(1)教师结合自身经验,介绍学习不同类型音乐的方法与技巧。
(2)教室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4. 实践操作:播放一首歌曲,学生尝试分析该歌曲所属类型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高中音乐_流行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流行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7e1301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3.png)
高中音乐_流行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高中音乐_流行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一、学情分析在进行流行音乐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1. 学生特点分析本次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流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时下流行歌曲和艺人都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由于他们的音乐基础相对较弱,对于音乐理论和技巧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2. 学习目标设定基于学生的特点分析,我们可以设定以下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3. 学情分析总结综上所述,学生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但音乐基础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并结合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教材分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托,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1. 教材内容分析本次教学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流行音乐的分类和风格特点;- 流行音乐中的歌曲结构和和声特点;- 流行音乐中的乐器运用和编曲技巧。
2. 教材特点分析本次教学所选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知识性强:教材内容涵盖了流行音乐的各个方面,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实践技巧。
- 实用性强: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了实际的流行音乐作品,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 可操作性强: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实例和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教材分析总结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材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音乐_莫扎特的音乐人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莫扎特的音乐人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0e969d8ba1aa8114531d914.png)
莫扎特的音乐人生【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认识莫扎特生平,风格特点及代表作品。
2.古典乐派的风格特点二、能力目标:分析《不要在去做情郎》《G大调弦乐小夜曲》风格并学唱主题。
三、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莫扎特生平,感受其音乐风格,体会到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分析《再不要去做情郎》《G大调弦乐小夜曲》风格并学唱主题。
【教学难点】:学唱主题,把握音乐风格特点。
【相关音乐知识】个人生平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萨尔兹堡。
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4岁学钢琴,5岁作曲,6岁全欧洲巡演,12岁便写下自己的第一部歌剧。
一生共创作了600多部经典作品。
身世背景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是那座城中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母亲安娜·玛丽亚·莫扎特也热衷于音乐并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
莫扎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排行第七。
初露锋芒1760年,4岁的莫扎特跟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学习钢琴并开始作曲。
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
1763年6月至1773年3月,莫扎特与父亲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进行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
维也纳时期1781年6月,莫扎特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到维也纳谋生,之后他虽然名义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实际上仍然无力抗争封建社会对他的压迫。
生活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维也纳的10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10年。
1791年9月,莫扎特开始创作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于12月5日《安魂曲》还未完成莫扎特就离奇死亡,享年35岁,入葬于维也纳。
音乐与人生 教案
![音乐与人生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486e4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6.png)
音乐与人生教案教案标题:音乐与人生教案目标:1. 通过音乐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对人生的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音乐合奏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重点:1. 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探讨音乐对人生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
3. 乐器(可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与音乐有关的经历。
2. 提出问题:你认为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如音乐对情绪的调节作用,音乐对人们的激励和启发等。
2. 分享一些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来感受音乐对人生的影响。
三、讨论与思考(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音乐对人生的影响,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音乐如何影响你的情绪和生活态度?四、音乐表达与创造(25分钟)1. 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通过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方式进行表达。
2. 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段音乐作品,表达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五、合奏与分享(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合奏活动,展示他们的音乐创作成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音乐表达和对人生的思考。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学生进行总结。
2. 学生进行反思:你通过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你对音乐与人生的关系有了怎样的认识?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音乐与人生的关系,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
2. 组织音乐欣赏会或音乐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表达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高中音乐_高中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高中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94db010bb4cf7ec4bfed056.png)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教学设计《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学情分析作为高中阶段音乐鉴赏模块的第一课,本课从音乐的形式要素入手,通过对比聆听,教给学生如何去听赏音乐,深层次的发掘音乐所蕴含的美学元素。
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还只是停留在旋律本身好听不好听上,是感性的,片面的,缺乏系统的,理性的鉴赏知识。
一、高中学生心理特征:1、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急剧增强。
2、情感更加丰富多彩,逐步趋向深刻而稳定。
情感情绪体验强烈,两极性比较突出。
对生活与活动充满激情,朝气蓬勃,善于明辨事非,有理智感,但有时也盲目、狂热、冲动,不计后果。
3、自我意识逐渐成熟,遇事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多自觉性,少盲目性。
渴望别人关心了解自己的成长。
自我评价比初中时更现实、客观、全面。
二、音乐审美发展特征:1、音乐审美态度就兴趣而言,普遍喜欢听音乐,对音乐风格开始产生自己独特的品位与喜好。
上音乐课时,感兴趣的内容愿意学习;对不感兴趣的内容普遍存在消极态度。
2、音乐感知正在逐年提高,能够用更丰富的语言来形容对音乐的感受,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师应当积极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积极的展开联想和想象,聆听音乐也要透过表面看本质,更深层次的发掘音乐的内涵。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效果分析音乐鉴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音乐,也就开始了音乐欣赏学习,但真正开始要求学习分析音乐作品,是从高中阶段起,这时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和一定的阅历与思想,对大部分音乐作品的理解的可能性在不断地增强。
这时,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则对他们今后独立进行音乐美的鉴赏,丰富人生的美感体验有着极大的益处。
课本上的四个问题,可用口答(如“另举一例,说明了解作曲家的生平、时代及创作背景对理解音乐作品的作用”);亦可通过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如“你同意‘音乐本身不可能具体表现什么'这种说法吗?请根据你对《少女的祈祷》的感受,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来进行评价;如果时间允许,还可通过学生写作短文的形式(如“从本节课听赏的两首音乐作品中你得到哪些精神上的享受?”)进行评价。
高中音乐_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c2873e81c758f5f61f67e9.png)
第一单元第1节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课题]: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教学目标]: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对比聆听两个作品,用音乐语言来欣赏作品。
[教学重点]: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对比鉴赏作品,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教学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导入问:你喜欢音乐吗?引起注意和思考,学生自主发言“我和音乐不得不说的故事”。
二、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1、集体读导言2、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
“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3、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
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1: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
(通过歌曲片段来认识这些要素)2、根据不能音色区分乐器分类。
3、“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旋律、节奏和和声。
《音乐与人生》课堂教学设计
![《音乐与人生》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e1867c915f804d2b16c17d.png)
《音乐与人生》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授课年级:高一年级学生分析: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音乐课及其他课程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史方面的知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判断、欣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材分析:一、导言:包括了一句格言和一篇短小的散文。
阐述了以下三个观点:1、音乐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
2、音乐智能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3、高质量的人生生活离不开音乐。
二、《草原放牧》《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部分。
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合作完成。
这段旋律是这部协奏曲的主要主题,它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三、《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部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
是他“最真诚的一部交响曲” ,他把“整个心灵都放进这部交响曲” 。
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第六(悲怆)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缓慢的哀歌。
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
《第六(悲怆)交响曲》的基本思想是:为克服苦难命运、争取美好幸福的生活,即使是死神来临也要坚持不懈的斗争。
在最富悲剧性的第四乐章,也还是可以使人感到肯定生活的意志和力量。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音乐有哪些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学会运用音乐要素鉴赏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以聆听为主,先直观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再发挥联想和想象体验音乐的内容;最后运用对比、分析、讨论从音乐要素角度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享受音乐,感悟人生教学重点、难点:运用音乐要素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多媒体音响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的课由“音乐与人生”这个话题开始。
古今中外许多文人雅士都以音乐作为他们陶冶情操的首选,可见音乐对丰富人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与人生教案范文
![音乐与人生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3bdb5b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7.png)
音乐与人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对人生的影响,认识到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体验,提升情感,陶冶情操。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与人脑:介绍音乐对大脑发育的影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2. 音乐与情感:探讨音乐对情感的调节作用,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变化。
3. 音乐与心理健康:分析音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调节情绪。
4. 音乐与社交:探讨音乐在社交场合的作用,提高学生音乐交际能力。
5. 音乐与审美:讲解音乐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与人生的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变化,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音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音乐对人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音乐与人生教程。
2. 音响设备:CD机、音响、麦克风等。
3. 乐器:钢琴、吉他等。
4. 教学课件:音乐与人生相关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音乐与人生的认识。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音乐实践作业,检验学生对音乐与人生知识的掌握。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音乐与人生的理解深度。
4. 期末考试:设置音乐与人生相关题目,全面考核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0课时,每周2课时,共计15周。
2. 教学计划: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授课时间,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七、教学活动设计1. 音乐欣赏:让学生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变化。
2. 音乐讨论:组织学生就音乐与人生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3. 音乐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演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教案设计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3f55ca58fb770bf68a5565.png)
1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教课方案一、学习目标:(一)运用“音乐思想”的方式指引学生感知、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雅观,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用音乐美化自己的人生。
b5E2RGbCAP(二)演唱演奏音乐主题,在音乐中联想,听赏、剖析、描绘音乐,理解音乐和其余人文艺术或人文艺术之处的其余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学生踊跃参加、主动研究。
p1EanqFDPw(三)在赏识不一样风格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的表现手段,逐渐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倾听、学会剖析、学会理解。
DXDiTa9E3d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倾听《第六(悲怆)交响曲》,指引学生思虑有哪些音乐因素在发挥作用,发挥如何的作用。
难点:经过赏识,指引学生思虑作品表现了如何的音乐情绪,产生了哪些联想与想象,揭露了哪些社会内容。
三、教课内容安排本节课倾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为要点曲目,《森吉德玛》为拓展曲目。
四、教课资源充足利用课本和配套的课件资源。
学生个性专长的发挥,用舞蹈或戏剧等形式,表演乐曲的主题内容。
五、教课方法与指导策略(一)教课方法:以学生主动研究为主,教师评论指引为辅。
(二)指导策略:运用比较法,剖析两首作品《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的音乐情绪以及音乐因素发挥了哪些作用? RTCrpUDGiT六、教课过程 教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听音乐片段《高峰流水》二、让学生谈谈高峰流水遇 学生倾听,并说出故事知己的故事。
内容。
导入 三、打开教材第 4 页。
四、思虑:为何这些名人如学生看前言部分。
此热爱音乐? 跟着老师接下来的课,思虑问题。
一、赏识《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
学生赏识作品(一)赏识《草原放牧》1.简要介绍 《草原小姐妹》 故 学生说出故事情节 事背景。
2.赏识全曲。
新知 3.发问:这首作品基本情绪是 学生思虑回答拥有民族特点,抒怀性 研究如何的? (二)赏识《第六(悲怆)交 与叙事性相联合响曲》1.引用作曲家的一段话: “我 听老师介绍背景一定地以为它是我全部作品中最好的,特别是‘最真挚的’一部,我素来没有像爱它那样爱过我的任何一部作品。
《音乐与人生》高中音乐说课稿
![《音乐与人生》高中音乐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354ad9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1.png)
《音乐与人生》高中音乐说课稿《音乐与人生》高中音乐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大纲;依据大纲要求,本单元旨在引导同学认识以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同学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同学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欢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倾听>的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这一课的导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响乐<第六悲怆交响曲>,还有的就是要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由于内容比较多,我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由于同学普遍对理论知识爱好不浓,我在分析基本要素的时候会结合音乐作品来分析.这两节课我都会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贯彻思索,体验,表现的原那么,使同学充分体验和感受音乐.二,教学目标1、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同学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制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养的技能。
高质量的人生,应当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育同学学习音乐鉴赏的爱好和信心。
2、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3、倾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三,教学重点1、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2、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四,教学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五,说学法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同学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同学年龄特点,【高二段的同学,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了,知识结构完整、有肯定的艺术修养。
】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
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运用图画、听音乐等让同学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
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同学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争论,最末总结,从而达成与同学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同学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六,说教学过程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几首音乐作品来说明音乐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讲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采纳对比倾听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1〕导入:谈话导入: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是引起同学的思索,在这有环节中我用的是谈话法.2〕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这一部分总共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通过集体读导言来开始这一部分,下面请语言课代表来说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最末老师做总结,这里应用了课堂提问法.接下来请全班同学来朗诵散文,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把自己培育成为一个能听懂音乐的人,这里也应用了课堂提问法.整个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激发学习音乐鉴赏的爱好,提高学习鉴赏音乐的技能.学完导言之后便是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首先请同学来朗读所要学的知识,并先提问同学让同学回忆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并从同学的饿回答中总结出知识,最末把节奏,速度,力度这三个最常见的音乐要素作重点讲解.这部分应用的是课堂提问法.这部分的饿设计意图是为今后学习鉴赏打好基础.3〕鉴赏<草原牧歌>.这一环节也分为两个部分,先完整倾听,再对比倾听.第一部分由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进行争论开始,问题是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这里应用的是谈话法,接下来就是完整倾听.这一部分应用的都是谈话法,下面的提问:独奏乐器是什么?由同学回答后老师总结着重讲琵琶协奏曲是什么等等.接下来的提问分别是从音乐中你联想到什么场景和音乐要素各发挥了什么作用,又同学回答后老师做总结.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指导同学参加鉴赏实践活动.第二部分是对比倾听这首曲子.老师分别打出两个不同主题的饿节奏,并请同学配上不同音高的'乐音,并让同学体验哪位同学的配音最美.然后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最末是最能引起同学爱好的部分,介绍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请同学在音乐的协作下跳舞.这部分应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练习法,设计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育和激发长久爱好.七,拓展感受再次完整倾听《草原放牧》思索“拓展与讨论”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一、导入:首先,我想问全体同学们:①平常都听歌吗?②透过音乐,生活充满了什么?③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生畅所欲言,师积极肯定。
师: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素质。
每个同学有很多的丰富的知识积累,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够添加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成为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并且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每个人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导出课题:学会聆听二、新课学习:问:培养成一位能听动音乐的人需要哪些音乐素质?鼓励学生回答并积极肯定和小结。
2. 学习音乐要素及内容⑴ 学生阅读教材P8第一、第二自然段⑵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知识: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
⑶ 根据教材运用教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若,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三、欣赏1. 互动师:用音乐来表达对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在许多作品中经常见到。
现在让我们共同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思考问题:① 音乐情绪怎样?是否变化着?② 联想、想象到了什么?③ 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2. 师播放曲子,欣赏及师生讨论师肯定学生回答,并小结。
(《草原放牧》是《草原小姐妹》协奏曲的显示性部分,这部分音乐由两个对X性主题组成。
每一个主题是整曲的主要主题,主要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的少年形象以及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情绪上明朗、富有生机。
第二主题是草原人民的现实生活,对辽阔草原进行赞美,抒发着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曲子通过了节奏、力度、速度、配器等要素来表现,力度、速度等其他要素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草原放牧》的音乐是在幽静、安谧的意境中结束,应来意犹未尽。
)3. 演唱主题,深化节奏、粒度对曲子的艺术作用4. 过渡师简述《草原小姐妹》的历史背景,讲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阐述运用这些要素的艺术作用,同时引入欣赏另一曲子《悲怆交响曲》。
四、对比欣赏1. 互动师让学生自由回答了解悲怆交响曲有哪些?并给予肯定,并告诉学生今天欣赏的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并简介作者及本曲目的历史背景师:柴可夫斯基是俄国作曲家,代表作有《悲怆交响曲》,、《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12序曲》。
舞剧《天鹅湖》《睡美人》,钢琴套曲《四季》,歌剧《》《黑桃皇后》等。
这首《悲怆》是老柴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做钟爱的作品。
老柴生活的晚年,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社会黑暗,动荡不安。
这作品就真实反映了老柴的世界观。
2. 欣赏师播放曲子前,引导学生思考:⑴ 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⑵ 让你联想到了什么?⑶ 哪些音乐要素起了作用?师生欣赏与讨论,让学生积极自由发言,教师对其回答肯定并小结。
师:这是一首缓慢的哀歌,透射出“安魂曲”一样的情绪,整首显得悲壮、沉重。
乐曲主题的基本内容是悲剧性的体验和不可幸免的死亡,含有抗议的激情。
音符下行、乐曲收尾处的渡音词、不稳定和声、弦乐器深沉音色,透出悲壮而富有激情。
让人感觉到困倦的心灵带着不可磨灭的创伤,在无法抚慰的恸哭和悲哀绝望中,投入了死神的回扳。
本曲子通过力度、节奏、调、和声的音乐要素来表现。
3. 演唱主题4. 引导性对比讨论与思考⑴ 两首曲子、作品力度和度有何不同?⑵ 唱《草原放牧》主题,画旋律线条,与《悲怆交响曲》的主题比较旋律特点不同进行感受。
⑶ 拍击《第六(悲怆)交响曲》第一、第二主题节奏,与《草原放牧》做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师引导学生,并积极肯定学生的所思所想,阐述不同音乐要素的艺术作用。
四、拓展欣赏:聆听《草原放牧》及《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两首乐曲的音乐情感。
相比之下,两首乐曲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他们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想象?将你现象中最深刻的内容用散文或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五、课堂总结人生如歌,何其凄美。
千百年来,人们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不断地演绎着或平凡或动人或悲壮或低沉的生命之歌。
卞祖善是我国著名指挥家。
年近古稀的卞先生以五十多年的亲身经历与感受,用音乐为我们总结出人生三部曲——《摇篮曲》、《婚礼进行曲》和《葬礼进行曲》。
音乐与人生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它不仅与一个人的教养、品性相关,还牵涉到一个人的信仰和命运。
尽管音乐天生就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东西,仿佛是世俗现实的对立面,但是,音乐却可以教人坚强,教人坚韧,教人从容。
人的精神能量总要寻找一个释放的空间,音乐的功能正在于此。
高质量的人生应有高质量的生活,高质量的生活应该充满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热爱音乐,对音乐完全倾倒,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学情分析1.高一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而且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能够更好的对本节课产生共鸣。
高中学段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归纳的内容。
从而能够更好地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获取知识。
2.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素质。
每个同学有很多的丰富的知识积累,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够添加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成为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并且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每个人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效果分析这节课主要鉴赏的是《草原放牧》、《悲怆》第四乐章、《长江之歌》,本节课以上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前播放《老爸》,提问同学们:①平常都听歌吗?②透过音乐,生活充满了什么?③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更好的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进入到课堂状态。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
合作交流,集体探究是学生能够进行音乐鉴赏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学生讨论探究时给予一定的启发,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使学生逐渐掌握音乐鉴赏的方法,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总体来看,这节课的学习气氛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老师谆谆诱导,小组活动合作默契,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编排在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中的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三个问题: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及《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和《长江之歌》,感受、体验三首乐曲的音乐情感以及音乐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评测练习一、新课内容思考:你喜欢听音乐吗?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你为什么喜欢听这样的音乐?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1、思考:什么是音乐?音乐的定义是什么?听音乐应该先从什么入手?怎样听音乐才是正确的方式呢?2、音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3、欣赏《草原放牧》提问:1、演奏的乐队是什么乐队?2、主奏乐器是什么?3、音乐演奏时的情绪是怎样?4、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乐曲的节奏有什么变化?4、欣赏《悲怆》第四乐章,感受音乐要素发挥的作用,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悲怆》第四乐章,哪些音乐要素发挥的作用?从节奏、速度、力度、旋律四个方面分析。
二、课外拓展:聆听《草原放牧》及《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两首乐曲的音乐情感。
相比之下,两首乐曲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他们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想象?将你现象中最深刻的内容用散文或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的课程,题目很宏大《音乐与人生》,光看这个题目我们实际上就可以用两年的时间做一课题,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短时高效,速战速决,如果高高在上大谈特谈音乐对人生的作用,势必让学生们会感到假、大、空,所以我在开篇的时候,以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开始,让同学们自己凭借已知的知识为底蕴,开解这九个字,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自己去感知音乐的大魅力,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智慧碰撞的场面,很有记忆点,但课程结束后,在这一节点上的反思是,作为导课部分时间难以把握,有语文课的嫌疑,但结果很完美,学生们懂得了3个人生的层次,第一层是“诗”知识面;第二层是“礼”和谐,第三层是“乐”乐观精神,这也是我们传递知识的阶梯式的最高目标,不仅让同学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也要懂得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和谐、挚爱之情,从而达到顶级目标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总结音乐对人生的重要性,凡能感悟到音乐的美感的都具有潜在的乐观精神。
在音乐基础知识教授上,我的设计思路是在学生原来9年的音乐素养学习基础上,加以聆听和总结,从而得出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音色等,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学唱《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学生简谱几乎都认不过来,此环节达成度不是很成功。
在课程的总结上,我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说明音乐与我们的关系,音乐对于人生的意义,很多的同学经过讨论和思索都积极的参与、踊跃的发言,各抒己见,教学过程在学生们的精彩总结中得以悄然升华。
我的总结是:音乐是数学——几个简单的数字却堆砌成万千美妙旋律;音乐是语言——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却能感悟出相通的情感;音乐是历史——历朝历代都有他传世的足音;音乐是地理——每一片土地都孕育了不同的美妙旋律;音乐是物理——振动频率上的完美舞蹈;最后我再次强调了我的个人理念:音乐是生活,不是技术。
他就像是我们的一日三餐,从没有离开过我们,而且将伴随我们终身,未来它将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学习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在将来完美的生活,都拥有一颗和谐而又乐观的心。
本节课在结束后自我反思总结如下:教学中更多地关注了感受音乐和情感体验,但深层次的思索较少;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心动”过程较多,“身动”过程较少,此环节需要进一步整理加强;时间掌控及学情分析方面功夫下得不足。
这就是我对于本节课《音乐与人生》的教学反思,我将不断的努力改进,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完美呈现而努力。
课标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草原小姐妹》,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